第22节
推荐阅读:开局从无敌天赋开始、农家小福女:带着空间去逃荒、娘娘她真的不想宫斗、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
“岳父安!”
“亲家请,这是女婿吧,进屋……”
父子二人进了潘府,各自见了个礼之后,潘举人就迎着二人进了会客厅。厅内潘夫人也走出来迎候,李明锦见到,忙上前作揖喊道:
“岳母安!”潘夫人一遍笑着道“哟,这就是明锦,快进来坐……”一遍接过李明锦手上的礼物,一遍让小厮将礼物拿下去再上壶好茶。
“呵呵,这孩子前个晚上刚到家,今天才来拜访,请亲家勿怪……”李继旺笑着对潘举人说到,生怕对方心生不悦。
“亲家多虑了,孩子刚回来,还没休息好,就来看我,我怎么会怪罪……”潘举人笑着回道,又给父子二人倒了一杯热茶,“来,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四人说了一会儿客套话,潘举人也问了李明锦一些读书上的事儿。潘举人的两个儿子也过来陪客了,李明锦起身给两个舅兄见了一个礼,众人说说笑笑,后来怕坐着尴尬,李明锦就开始将自己游学的一些事情拿出来说了说,潘家几个人听了倒是很感兴趣,一听就听了小半个时辰。
潘夫人见一听就慌了神儿,忘记和厨房说饭食的事儿,忙起身热情的对父子二人说了一句,“亲家老爷,你们聊,我去厨房吩咐一下,今个做桌好菜,中午啊,你们也好好喝一杯……”说完就要下去。
“麻烦亲家夫人。”
“谢谢岳母。”
“娘……”潘若琪看着来到自己闺房的娘亲,羞涩的撒着娇,潘氏让人去和大儿媳说声,今天女婿来了,让她吩咐厨房做好今天的饭食之后,就去了女儿的院子。和女儿说了今天亲家带着女婿来了家里。潘若琪哪里能不好奇,只是到底不好意思直接问,至少红着脸拉着母亲的胳膊撒着娇。
“好啦,和苏夫子说的倒是差不多,就是……”看着女婿的言行举止,确实是稳重,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外游历操持的原因,表象看着没有夫子说的俊朗了。
“娘……只是什么呀?”看女儿着急想知道的样子,潘氏也没藏着掖着直说到:“女婿啊出去游历了两年,风吹日晒的,就是风霜了一些,为人处事,我和你父亲都觉得不错,想来人也是不差的。”
“娘,我想……我想去看看……”潘若琪吞吞吐吐的对着自家娘亲说了一句。
“不行!”潘夫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答应,虽然是在自己家,可是一个待嫁女,去偷看男人,虽然这个男人是自己女婿,可也是不稳重的表现,和自己接受的女子行为的教育实在是太悖谬了。
“娘……求你了,只看一看,我躲在后面偷偷的看一眼就成……娘……”潘若琪锲而不舍的磨着自己老娘的脾气,潘夫人头大,怕女儿阳奉阴违闯祸,无奈沉声道:“就在旁边看一眼啊,看完就走,还有别起什么别的心思!”
“知道啦,娘,您最好了!”潘若琪见娘亲答应立马亲昵的哄着潘夫人。
“就你精灵……”潘夫人无奈摇头,“等着,一会喊你,我先去前面看看。”说完就走了。
午饭是在前院的宴客厅的东间,因着宴客厅内空间大,中间有两扇屏风,分成了两个空间。潘夫人嘱咐了府上的厨子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很是丰盛。
午饭就潘举人父子三人和李继旺李明锦父子二人,总共一个桌子五人坐的稀稀朗朗的。李明锦今个儿是主角,当仁不让的开始为各位斟酒,然后挨个敬酒。李明锦敬酒回酒来了两圈之后,潘家父子都是斯文的文人,看来酒量也不佳,潘举人已经开始说话哆嗦了,对于岳父大人重复的问话,李明锦已然做好了女婿的姿态,很有耐心的听着回着,不时再敬酒。
酒过三巡,潘家两个舅兄已经趴在了桌子上,潘举人还在拉着李明锦说话,李明锦头有点晕,脑子还是清楚的,总是感觉屏风那面有人在偷窥!也不知道不是自己眼花的缘故,摇了摇头当是自己想多了。
潘夫人真是要气死了,拉了好几次,终于将女儿拉走了,刚才要是让女婿看到女儿这番做派,不是要让他看轻女儿么?刚到后院就忍不住的开始数落起女儿:
“你真是气死我了,刚刚怎么说来着,真是的……死丫头!”边说边用手指使劲的点着潘若琪的额头。
潘若琪吐了吐石头,忙安慰道:“好啦,娘,别气了,我知道错了,以后定是不会了。您去忙吧,我爹他们喝多了都……我去找嫂子说声儿”说完不等潘夫人多说就抬脚跑了。
潘若琪跑到了花园里,气喘吁吁的抚了抚自己剧烈跳到的小心脏,刚才是被发现了吗?想着刚才看到的画面,潘若琪脸红了,对方确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俊俏,不过看着酒桌上从容知礼的样子,也不错,而且人很笑的很温和,想来应该是个良人吧。
小女儿心思上来,羞涩了一小会,潘若琪缓了过来,整了整身上的衣衫,步伐优雅的朝嫂子的院中走去。
饭毕,潘家父子三人就被抬回房间休息去了,李继旺和李明锦虽然不至于趴下,却也是喝的头晕眼花的,潘夫人让下人收拾了两间客房,让李家父子而人进去休息一会。
申时,李继旺带着儿子李明锦告辞了潘举人夫妇,就回家了。也和潘家定了正月初十过礼,商量婚期。毕竟李明锦和潘若琪都不小了,过年就十八了,在晋朝算是大龄男女了,李明锦就不说了,万不能耽搁人家闺女的,对于李家的着急,潘家表示满意!
李明锦回到家之后,王氏等人忙围上来问着去潘家的事儿,李明锦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王氏松了一口气儿,看来潘家是满意孙子的。
要说李明锦自己的想法,李明锦只是觉得婚事既然已定,也没有反悔的余地,不如好好接受了,即使在现代社会,自有恋爱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古代媒妁之言,婚姻的稳定性反而要比现代更高。如果对方是能和自己心灵投契自然更好,如果不能,平淡的举案头眉的生活也能相互扶持一生。
年前,李明锦找了个时间带着两个弟弟去了一趟苏夫子的家里,苏夫子是李明锦一直非常尊重的一个人。虽在外游学的时间,一直与夫子保持书信联系,但是到底不便。夫子中举,自己也没有回来庆贺,这次回来,刚好去送年礼看望一下老师。
对于李明锦三兄弟的到来,苏夫子显然很高兴,特别是李明锦两年没见了,瞅着变化蛮大了,比以前更多了几分稳重,看来游历确实锻炼人,苏夫子很是欣慰。
“都坐,这次回来是要成亲了吧……呵呵。”被老师打趣了的李明锦,有点不好意思,忙辩解道:“夫子,哪里啊……是想回来看看……呵呵”
“呵呵,行啦,成家立业,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想了想又问了问李明锦外面游历的事情。李明锦先说和夫子说了外面的见闻,后又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当说到看到有的州府手段残酷的镇压手无寸铁的平民之时,李明锦声音低了低,苏夫子默然了一会轻声说了一句:“唉,虽君上圣明,但酷吏仍存,老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一时之间几人都有点沉默,李明秀自听哥哥说道这些面上就十分的气愤,想了想出声道:“这个当官的简直太可恶了!”
见弟子嫉恶如仇的样子,苏夫子兴趣来了,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要做一个为百姓请命的好官……”李明秀理所当然的回到。
“好!男儿当如此……”苏夫子对于爱徒的回答显然很满意,想了想又对三人道:“君子立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以后你们三人做什么,要记住这句话!”
“知道了,夫子”三兄弟虚心的听着夫子的教诲。
苏夫子又问了李明锦接下来的打算,李明锦本来是想继续游学的,但是今年要成亲,刚成亲就出去也不好。所以决定还是安下心来继续读书吧,苏夫子的建议是去梓州府的学院去,毕竟学院里的夫子学问更高,学子们又都是要继续科考的秀才,聚在一起学习,更能有所益处。李明锦也觉得老师的建议甚好,表示成亲之后,就去梓州府。
师徒四人在一起聊了有一个多时辰,午饭苏夫人做了一桌子菜,苏夫子高兴的一桌子菜让师徒四人喝了一个尽兴。
年前的几天过的很快,新年将至,河西村家家户户的忙着备办年货,笑闹声不时的飘荡在村中,很是喜庆。
☆、第45章
今年的新年,李家过的尤为的热闹,尤其是已经两年未归家的长孙回来了,年后又将要娶媳妇,一时间家里的老老小小心里都充满着喜悦。
年夜饭的时候,老爷子给自己的孙子辈一人一个大红包,最小的明玉和明弘是最高兴。两个孩子今年五岁,长的和年画里面的娃娃似的雪白可爱,拿着手里的红包死活不撒手,财迷的样子萌坏了李明锦,管不住的逮住狠亲了一口。
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李明锦已经十几岁了,后来一直在外读书,和两个最小弟弟妹妹相处的并不多,可见两个小的不会喜欢哥哥的亲近了。
被打击了多次的李明锦,毫不气馁,闲来无事还就乐意逗逗两个小不点,惹得家里的婶子们直打趣,“明锦啊,这么喜欢孩子,回头娶了媳妇赶紧给你奶奶生个重孙啊……”李明锦听的涨红了脸,尴尬的溜了。
年初二小姑子李婷就带着丈夫和儿子回了娘家,南山这带女儿女婿都是初二开始拜娘家年的,因着河西村与河东村只一河之隔,路途甚近,李婷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大包小包的拎着年礼回到了娘家。
王氏在门口迎了女儿女婿,听着被抱在女婿怀里的三岁的外孙奶声奶气的喊着外婆,王氏心都要化了,忙招呼三人进屋,看着女儿大包心包拎着的东西,心里高兴嘴上却是假意的对着女儿责道:“回自个娘家,人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这大包小包的真是破费!”王氏都不是在意东西,只是这也是女儿孝顺的表现。
一旁的苏昌余看着丈母娘责怪自己媳妇,忙放下抱着的两岁的儿子,笑着对丈母娘维护起媳妇来,“岳母,这好些东西是我娘让带的,今天可真不关我媳妇的事,呵呵……”
王氏当然知道女婿是在维护女儿,心下满意女婿疼惜女儿,扬起嘴角忙转过话头,“亲家真是太客气了,婷子能嫁到你们家也是她的福气。”
“呵呵,岳母,能娶到我媳妇也是我的福气……”
李婷有点无语自家和丈夫就站在门口相互客套起来,一把拉着王氏边往里面走边说,“好啦,娘,有话进去说吧,外面挺冷的……”
……
王氏觉得自己女儿自嫁人之后,变的大咧了起来,以前多乖巧啊,从来不会嫌弃自个儿啰嗦的……李婷是没注意到王氏的怨念,进了屋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准备去灶房帮忙,小王氏和孙氏这会儿正在灶房里面忙活,这当媳妇的每当年上那就是天天没有松快劲儿,不过乡下媳妇都是如此,也都习惯了。
李家在河西村也没别的亲戚,现在女儿嫁人了,才有了一门亲戚走个门。和往年一样,李继贤夫妇带着孩子回了刘氏的娘家拜年,李继兴夫妇去了林家。王氏就喊了李大贵老两口也过来一起吃饭。
冬天温度低,年上的一些菜,从腊月底就开始准备,一些腌制的菜只要当天蒸就好,鱼是三十煮好放着的。蔬菜类的多数是一些菜干,萝卜和大菠菜。
因着年初二知道小姑要回来拜年,家里的女人们从昨晚就开始忙活,上午又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十个菜端上了桌。十个菜在年上是要求,寓意十全十美。
苏昌余前些年一直是在外跑镖的,但是自成亲后,就没有再去了。一方面是刚成亲,苏家想早些抱孙子,哪里肯让儿子再往外跑。另一方面是苏昌余自己也觉得刚娶了媳妇,跑镖在外也有风险,万一出了意外,小媳妇可怎么办?思来想去,苏昌余决定去自家镇上的铺子上帮忙。
苏家三个儿子,镇上的铺子一直是大儿子在管。虽然还未分家,但是镇上的铺子大房管了那么多年,里面的账目多多少少肯定有点猫腻的,苏老爹一直睁只眼闭着眼,是因着老大好歹有点分寸,赚钱也是往家里拿的,自己私下扣点只要不过分,苏老爹也不说,这些事别人也不知道。
等苏昌余去了铺子之后,大房就有点不乐意了,这是要监视还是怎么的。有了老三在,时间一长,铺子里面什么事不一清二楚,到时候二房知道铁定也要跟着闹。之后苏昌余在铺子里不时就要受到哥嫂的冷言冷语,什么以前常年不归家啊,现在想回来吃现成的啊。
苏昌余表面没有跟兄嫂争执,到底是心里不痛快,回来和媳妇抱怨了两句。李婷听了不乐意了,就和婆婆拐弯抹角的给大房上了几次眼药,也不直说,只说昌余每次从铺子上回来就闷闷不乐的,看起来劲头不好,也不知道累的怎么的?要不实在是实在不行,还是让他去跑镖吧。
苏老太太一听那怎么行,孙子还没着落呢!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心里敞亮着呢,回头就和老头子说了,两个老人商量了一番,想到反正小儿子也已成家,既然大家裹在不痛快,那就分家吧。
对于分家的事,虽然二房不太愿意,但是长辈既然已经决定,也无法阻拦,苏老爹将家里的地和银钱都规整了一番,分成了四分,兄弟一人一份,老两口一份。铺子折了银子,分给了老大,因着这铺子老大两口气花了不少精力,苏昌余没有意见,二房三房得了一份银子,地是平分的。因着风俗老两口要跟着长子过,但是苏老爹和苏老太不愿意去镇上,就跟着小儿子。
苏家分家的事,王氏从一早就盼着,自己家比苏家现在要好,女儿分家了,家里也好拉吧一下。最后女儿手上加上苏家分家的银子买个铺子缺的部分,王氏给贴上了,当然李婷怕家里嫂子有意见,只说是借,以后会还。
自此李婷两口子也能跟着娘家有个生计,苏家老两口自是知道媳妇娘家出了大力,每到逢年过节准备节礼的时候,都是要加重的,反正也分家了,也不怕其他两个媳妇酸。
年初二过后,河西村的人家都在走着亲戚,李家人虽然没在走亲戚,却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去年让木匠给孙子打的家具要往新房里面搬,屋里也要装饰一番。年前已经和潘家说好正月初十,下大定,送聘礼,商量婚期。
王氏一直在琢磨着聘礼的事,因着是长孙,家里孙子辈第一个成亲的,自然独一份,更因着孙媳妇的家里是举人家。,盘点这家里这些年来挣的钱,王氏和老爷子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除了常规的聘礼之外,再给二百两银子的聘银。
二百两银子在南山这一带真是很高的了,要不是李家这些年做生意赚了钱,哪里能拿出来这么多银子,只是相对于潘家的家庭,这二百两确实不多。
其实再多一点李家现在也拿的出来,但是想到马上明辉,明珠和明秀接着要说亲,家里要花钱的地儿太多!即使长孙多花一点,其他的孙子也不能相差太多,否则儿媳妇能没有意见吗?王氏思索衡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就二百两了。
正月初十,李家人抬着带着十二抬聘礼,带着吹乐的仪仗,去了潘家。聘礼中含有晋朝婚庆风俗所必备的饼,酒,鱼,糖,香,炮,龙凤烛等,还有李家为潘若琪定做的首饰,头饰,衣服,布料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聘礼和聘金,足足装了有十二抬,在南山这代也算体面了。
礼队到了潘家时候,潘家大门口点起了炮竹,噼里啪啦的炮竹声,锣鼓唢呐的吹奏声,场面很是喜庆。外面看热闹的,恭喜声一声声的传来,潘李两家人向着人群道谢。当然也有指指点点的,潘举人也不在意,热情了迎了李家人入府,聘礼被抬了进去。
潘家今天来了不少亲戚,李家就两大家子的男人,一大屋子的人,开始围绕着两家的婚事说笑着,李明锦作为未来姑爷,不免被潘家的打趣,已经做好准备的李明锦今天表现的一直很谦虚,有问必答,温文有礼,不怯场。
潘家人对于李明锦表现出来的样子,还是很满意,不时就有人对潘老爷子说,“三叔会挑女婿,看着不错。”
“是啊,小郎看着懂事!”
潘举人听着心里很舒坦,女婿也是半子嘛!家里人看好女婿,自己也有面子,说明自己没看错人!李家人看潘家对李明锦满意,心里更是得意啊,说明自己家孩子确实是好!底气更是足了些!
潘夫人对着聘礼单子看着聘礼,心下还是满意的。当初说亲的时候,就知道了李家的大致情况,当然不能和那些大户人家乡绅比,不过也没那么寒碜。原先也没指望李家能拿出多少聘礼,眼下已经比自己预想的多了些,看来李家应该比自己想象中的好点。
男人们在前院喝茶谈事,潘家后院的女人们也在忙着,潘家大儿媳因着婆婆的吩咐,今天是小姑大定之日,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丝毫不含怠慢,一直在亲自看着,生怕今天出了什么差错。对于小姑子婆家李家今天送的聘礼,也是很好奇。
潘若琪一早上起来,心里一直焦躁不安,平静不下来。等外面想起了鞭炮声,知道是李家的人来了,心里更是扑通扑通的直跳,起身在自己房间里走来走去,惹得自己贴身的小丫鬟都抿嘴偷笑。
潘夫人去和媳妇说过今天要注意的事情之后,就去了女儿屋里,把聘礼单子拿给女儿看了看。潘若琪看过之后,也没有说什么,自定亲就知道对方家境如何,反正潘家也不是看中了李家的家事,现在面上还过得去就成了,因此也不太在意。
潘夫人自去年开始已经为女儿开始准备嫁妆,如今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想着今天亲家来商定婚期,应该也快了,好在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潘家如今要比李家境况好些,潘举人自从中举之后,那些乡绅员外送的铺子,房子,田地,银钱等加一起,家底比李家厚实正常的。潘夫人虽也有心为女儿多陪些,但一方面估计媳妇的看法,毕竟当初潘家娶媳妇的时候,潘老爷还未中举,聘礼自然不厚,如今家里虽然不同往日,却也不能惹了媳妇的眼;二是顾忌到李家的面子。
思虑一番之后,决定如今李家是十二抬聘礼,那自家就陪嫁二十四抬嫁妆。嫁妆比聘礼翻倍,这是晋朝的习俗。自己私下多给女儿一些银子就是。
☆、第46章
昭元十二年四月初一,因着明天是李家迎亲的日子,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忙活,还要请明天迎亲抬轿子的人吃席,因此李家的院子里从早上开始,就开始人声鼎沸。
从前几天开始,河西村里的人都在谈论着李家长孙李明锦成亲的事儿,不论大人小孩都在翘首以盼明日的婚礼。
终于等到迎亲前一天,村里的小孩子们早早的就三五成群的来到了李家大院子里面,王氏乐呵呵的拿着装满糖果的布袋子,可是给来家里的娃娃们发糖。南山这一带,婚礼前一日,前来家里观看的人,主人家都会散糖的,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来了说几句喜庆二弟话都是有的。
自从听说李家要娶一个举人老爷的的女儿,还给了那么多聘礼之后,一时间村里的谈论就滔滔不绝,前来打探的人也很多。王氏这次倒是没有藏着掖着,能对外说的都说了,对于自家能娶到这样一个孙媳妇,王氏真是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对于此次的酒席,王氏更是下了不少本钱准备大办一场。
李明锦成亲前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读书,成亲的事宜家里都安排的差不多了,也没什么需要自己操心的。好友张浩今年也刚说了一门亲事,两个未婚青年,一起讨论课业的间隙,也会开些对方婚事的玩笑。
对于自己还没蒙过面的小妻子,李明锦读书闲暇的时候,也会偷偷的想一下。前世的二十几岁也没谈过恋爱,现在要娶媳妇了,要说一点想法没有那是骗人的。
娶亲前一天,河西村的习俗是新郎晚上洗澡,家里要放炮以示重视。晚上要让小孩子在新房的船上压床。作为准新郎的李明锦,前一天晚上带着自己的几个弟弟睡在了新房的床上,听着弟弟们问的各式关于娶亲的问题,有点好笑。
四月初二未时,李家接亲的人从河西村出发了,因着南山这一带的习俗,婚同昏,因此新娘进门都是下傍晚的时候。李明锦穿了一身大红的新郎装束,胸前带着一朵大红花,骑在一匹枣红色的大马上,后面跟着人抬着一顶红色的八抬大轿。
此次李家派出迎亲的人是除了李继兴和苏昌余,陪李明锦接新娘的人是李明辉和张浩。外加上请来抬轿子和抬嫁妆的人,一行二十来号,浩浩荡荡的很是壮观。
乡下人迎亲一般都是用牛车的,更穷苦的人家也有走路的。好在现在李家家里富余,就租了马和轿子。
队伍一出门的时候,就迎来了很多惊奇和赞叹的目光,村里的小孩子们跟着队伍边跑边喊,“哦,娶媳妇咯!”“哦,接新娘子了咯……”,屋边站着看热闹的婶子们乐不可支的笑问道:“小娃娃知道媳妇是做啥子的吗……”
“知道,知道,媳妇是暖被窝的……”
笑闹声一直在村子里徘徊,李家也甚是热闹,村里不少婶子们都来帮忙了,毕竟喜宴要办流水席,今天的饭食就要准备很多,乡下人都是这样,哪家有事,大家都是能伸把手都会来帮忙的。
一路上奏乐的仪仗吹吹打打,近一个时辰迎亲队伍就到了潘家门口。李明锦下了马,站在潘家大门前,门前已经响起了鞭炮。门外开了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李明锦觉得自己好像被围观了。
“亲家请,这是女婿吧,进屋……”
父子二人进了潘府,各自见了个礼之后,潘举人就迎着二人进了会客厅。厅内潘夫人也走出来迎候,李明锦见到,忙上前作揖喊道:
“岳母安!”潘夫人一遍笑着道“哟,这就是明锦,快进来坐……”一遍接过李明锦手上的礼物,一遍让小厮将礼物拿下去再上壶好茶。
“呵呵,这孩子前个晚上刚到家,今天才来拜访,请亲家勿怪……”李继旺笑着对潘举人说到,生怕对方心生不悦。
“亲家多虑了,孩子刚回来,还没休息好,就来看我,我怎么会怪罪……”潘举人笑着回道,又给父子二人倒了一杯热茶,“来,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四人说了一会儿客套话,潘举人也问了李明锦一些读书上的事儿。潘举人的两个儿子也过来陪客了,李明锦起身给两个舅兄见了一个礼,众人说说笑笑,后来怕坐着尴尬,李明锦就开始将自己游学的一些事情拿出来说了说,潘家几个人听了倒是很感兴趣,一听就听了小半个时辰。
潘夫人见一听就慌了神儿,忘记和厨房说饭食的事儿,忙起身热情的对父子二人说了一句,“亲家老爷,你们聊,我去厨房吩咐一下,今个做桌好菜,中午啊,你们也好好喝一杯……”说完就要下去。
“麻烦亲家夫人。”
“谢谢岳母。”
“娘……”潘若琪看着来到自己闺房的娘亲,羞涩的撒着娇,潘氏让人去和大儿媳说声,今天女婿来了,让她吩咐厨房做好今天的饭食之后,就去了女儿的院子。和女儿说了今天亲家带着女婿来了家里。潘若琪哪里能不好奇,只是到底不好意思直接问,至少红着脸拉着母亲的胳膊撒着娇。
“好啦,和苏夫子说的倒是差不多,就是……”看着女婿的言行举止,确实是稳重,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外游历操持的原因,表象看着没有夫子说的俊朗了。
“娘……只是什么呀?”看女儿着急想知道的样子,潘氏也没藏着掖着直说到:“女婿啊出去游历了两年,风吹日晒的,就是风霜了一些,为人处事,我和你父亲都觉得不错,想来人也是不差的。”
“娘,我想……我想去看看……”潘若琪吞吞吐吐的对着自家娘亲说了一句。
“不行!”潘夫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答应,虽然是在自己家,可是一个待嫁女,去偷看男人,虽然这个男人是自己女婿,可也是不稳重的表现,和自己接受的女子行为的教育实在是太悖谬了。
“娘……求你了,只看一看,我躲在后面偷偷的看一眼就成……娘……”潘若琪锲而不舍的磨着自己老娘的脾气,潘夫人头大,怕女儿阳奉阴违闯祸,无奈沉声道:“就在旁边看一眼啊,看完就走,还有别起什么别的心思!”
“知道啦,娘,您最好了!”潘若琪见娘亲答应立马亲昵的哄着潘夫人。
“就你精灵……”潘夫人无奈摇头,“等着,一会喊你,我先去前面看看。”说完就走了。
午饭是在前院的宴客厅的东间,因着宴客厅内空间大,中间有两扇屏风,分成了两个空间。潘夫人嘱咐了府上的厨子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很是丰盛。
午饭就潘举人父子三人和李继旺李明锦父子二人,总共一个桌子五人坐的稀稀朗朗的。李明锦今个儿是主角,当仁不让的开始为各位斟酒,然后挨个敬酒。李明锦敬酒回酒来了两圈之后,潘家父子都是斯文的文人,看来酒量也不佳,潘举人已经开始说话哆嗦了,对于岳父大人重复的问话,李明锦已然做好了女婿的姿态,很有耐心的听着回着,不时再敬酒。
酒过三巡,潘家两个舅兄已经趴在了桌子上,潘举人还在拉着李明锦说话,李明锦头有点晕,脑子还是清楚的,总是感觉屏风那面有人在偷窥!也不知道不是自己眼花的缘故,摇了摇头当是自己想多了。
潘夫人真是要气死了,拉了好几次,终于将女儿拉走了,刚才要是让女婿看到女儿这番做派,不是要让他看轻女儿么?刚到后院就忍不住的开始数落起女儿:
“你真是气死我了,刚刚怎么说来着,真是的……死丫头!”边说边用手指使劲的点着潘若琪的额头。
潘若琪吐了吐石头,忙安慰道:“好啦,娘,别气了,我知道错了,以后定是不会了。您去忙吧,我爹他们喝多了都……我去找嫂子说声儿”说完不等潘夫人多说就抬脚跑了。
潘若琪跑到了花园里,气喘吁吁的抚了抚自己剧烈跳到的小心脏,刚才是被发现了吗?想着刚才看到的画面,潘若琪脸红了,对方确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俊俏,不过看着酒桌上从容知礼的样子,也不错,而且人很笑的很温和,想来应该是个良人吧。
小女儿心思上来,羞涩了一小会,潘若琪缓了过来,整了整身上的衣衫,步伐优雅的朝嫂子的院中走去。
饭毕,潘家父子三人就被抬回房间休息去了,李继旺和李明锦虽然不至于趴下,却也是喝的头晕眼花的,潘夫人让下人收拾了两间客房,让李家父子而人进去休息一会。
申时,李继旺带着儿子李明锦告辞了潘举人夫妇,就回家了。也和潘家定了正月初十过礼,商量婚期。毕竟李明锦和潘若琪都不小了,过年就十八了,在晋朝算是大龄男女了,李明锦就不说了,万不能耽搁人家闺女的,对于李家的着急,潘家表示满意!
李明锦回到家之后,王氏等人忙围上来问着去潘家的事儿,李明锦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王氏松了一口气儿,看来潘家是满意孙子的。
要说李明锦自己的想法,李明锦只是觉得婚事既然已定,也没有反悔的余地,不如好好接受了,即使在现代社会,自有恋爱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古代媒妁之言,婚姻的稳定性反而要比现代更高。如果对方是能和自己心灵投契自然更好,如果不能,平淡的举案头眉的生活也能相互扶持一生。
年前,李明锦找了个时间带着两个弟弟去了一趟苏夫子的家里,苏夫子是李明锦一直非常尊重的一个人。虽在外游学的时间,一直与夫子保持书信联系,但是到底不便。夫子中举,自己也没有回来庆贺,这次回来,刚好去送年礼看望一下老师。
对于李明锦三兄弟的到来,苏夫子显然很高兴,特别是李明锦两年没见了,瞅着变化蛮大了,比以前更多了几分稳重,看来游历确实锻炼人,苏夫子很是欣慰。
“都坐,这次回来是要成亲了吧……呵呵。”被老师打趣了的李明锦,有点不好意思,忙辩解道:“夫子,哪里啊……是想回来看看……呵呵”
“呵呵,行啦,成家立业,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想了想又问了问李明锦外面游历的事情。李明锦先说和夫子说了外面的见闻,后又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当说到看到有的州府手段残酷的镇压手无寸铁的平民之时,李明锦声音低了低,苏夫子默然了一会轻声说了一句:“唉,虽君上圣明,但酷吏仍存,老百姓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一时之间几人都有点沉默,李明秀自听哥哥说道这些面上就十分的气愤,想了想出声道:“这个当官的简直太可恶了!”
见弟子嫉恶如仇的样子,苏夫子兴趣来了,忙问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要做一个为百姓请命的好官……”李明秀理所当然的回到。
“好!男儿当如此……”苏夫子对于爱徒的回答显然很满意,想了想又对三人道:“君子立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以后你们三人做什么,要记住这句话!”
“知道了,夫子”三兄弟虚心的听着夫子的教诲。
苏夫子又问了李明锦接下来的打算,李明锦本来是想继续游学的,但是今年要成亲,刚成亲就出去也不好。所以决定还是安下心来继续读书吧,苏夫子的建议是去梓州府的学院去,毕竟学院里的夫子学问更高,学子们又都是要继续科考的秀才,聚在一起学习,更能有所益处。李明锦也觉得老师的建议甚好,表示成亲之后,就去梓州府。
师徒四人在一起聊了有一个多时辰,午饭苏夫人做了一桌子菜,苏夫子高兴的一桌子菜让师徒四人喝了一个尽兴。
年前的几天过的很快,新年将至,河西村家家户户的忙着备办年货,笑闹声不时的飘荡在村中,很是喜庆。
☆、第45章
今年的新年,李家过的尤为的热闹,尤其是已经两年未归家的长孙回来了,年后又将要娶媳妇,一时间家里的老老小小心里都充满着喜悦。
年夜饭的时候,老爷子给自己的孙子辈一人一个大红包,最小的明玉和明弘是最高兴。两个孩子今年五岁,长的和年画里面的娃娃似的雪白可爱,拿着手里的红包死活不撒手,财迷的样子萌坏了李明锦,管不住的逮住狠亲了一口。
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李明锦已经十几岁了,后来一直在外读书,和两个最小弟弟妹妹相处的并不多,可见两个小的不会喜欢哥哥的亲近了。
被打击了多次的李明锦,毫不气馁,闲来无事还就乐意逗逗两个小不点,惹得家里的婶子们直打趣,“明锦啊,这么喜欢孩子,回头娶了媳妇赶紧给你奶奶生个重孙啊……”李明锦听的涨红了脸,尴尬的溜了。
年初二小姑子李婷就带着丈夫和儿子回了娘家,南山这带女儿女婿都是初二开始拜娘家年的,因着河西村与河东村只一河之隔,路途甚近,李婷一家三口一大早就大包小包的拎着年礼回到了娘家。
王氏在门口迎了女儿女婿,听着被抱在女婿怀里的三岁的外孙奶声奶气的喊着外婆,王氏心都要化了,忙招呼三人进屋,看着女儿大包心包拎着的东西,心里高兴嘴上却是假意的对着女儿责道:“回自个娘家,人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这大包小包的真是破费!”王氏都不是在意东西,只是这也是女儿孝顺的表现。
一旁的苏昌余看着丈母娘责怪自己媳妇,忙放下抱着的两岁的儿子,笑着对丈母娘维护起媳妇来,“岳母,这好些东西是我娘让带的,今天可真不关我媳妇的事,呵呵……”
王氏当然知道女婿是在维护女儿,心下满意女婿疼惜女儿,扬起嘴角忙转过话头,“亲家真是太客气了,婷子能嫁到你们家也是她的福气。”
“呵呵,岳母,能娶到我媳妇也是我的福气……”
李婷有点无语自家和丈夫就站在门口相互客套起来,一把拉着王氏边往里面走边说,“好啦,娘,有话进去说吧,外面挺冷的……”
……
王氏觉得自己女儿自嫁人之后,变的大咧了起来,以前多乖巧啊,从来不会嫌弃自个儿啰嗦的……李婷是没注意到王氏的怨念,进了屋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准备去灶房帮忙,小王氏和孙氏这会儿正在灶房里面忙活,这当媳妇的每当年上那就是天天没有松快劲儿,不过乡下媳妇都是如此,也都习惯了。
李家在河西村也没别的亲戚,现在女儿嫁人了,才有了一门亲戚走个门。和往年一样,李继贤夫妇带着孩子回了刘氏的娘家拜年,李继兴夫妇去了林家。王氏就喊了李大贵老两口也过来一起吃饭。
冬天温度低,年上的一些菜,从腊月底就开始准备,一些腌制的菜只要当天蒸就好,鱼是三十煮好放着的。蔬菜类的多数是一些菜干,萝卜和大菠菜。
因着年初二知道小姑要回来拜年,家里的女人们从昨晚就开始忙活,上午又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将十个菜端上了桌。十个菜在年上是要求,寓意十全十美。
苏昌余前些年一直是在外跑镖的,但是自成亲后,就没有再去了。一方面是刚成亲,苏家想早些抱孙子,哪里肯让儿子再往外跑。另一方面是苏昌余自己也觉得刚娶了媳妇,跑镖在外也有风险,万一出了意外,小媳妇可怎么办?思来想去,苏昌余决定去自家镇上的铺子上帮忙。
苏家三个儿子,镇上的铺子一直是大儿子在管。虽然还未分家,但是镇上的铺子大房管了那么多年,里面的账目多多少少肯定有点猫腻的,苏老爹一直睁只眼闭着眼,是因着老大好歹有点分寸,赚钱也是往家里拿的,自己私下扣点只要不过分,苏老爹也不说,这些事别人也不知道。
等苏昌余去了铺子之后,大房就有点不乐意了,这是要监视还是怎么的。有了老三在,时间一长,铺子里面什么事不一清二楚,到时候二房知道铁定也要跟着闹。之后苏昌余在铺子里不时就要受到哥嫂的冷言冷语,什么以前常年不归家啊,现在想回来吃现成的啊。
苏昌余表面没有跟兄嫂争执,到底是心里不痛快,回来和媳妇抱怨了两句。李婷听了不乐意了,就和婆婆拐弯抹角的给大房上了几次眼药,也不直说,只说昌余每次从铺子上回来就闷闷不乐的,看起来劲头不好,也不知道累的怎么的?要不实在是实在不行,还是让他去跑镖吧。
苏老太太一听那怎么行,孙子还没着落呢!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心里敞亮着呢,回头就和老头子说了,两个老人商量了一番,想到反正小儿子也已成家,既然大家裹在不痛快,那就分家吧。
对于分家的事,虽然二房不太愿意,但是长辈既然已经决定,也无法阻拦,苏老爹将家里的地和银钱都规整了一番,分成了四分,兄弟一人一份,老两口一份。铺子折了银子,分给了老大,因着这铺子老大两口气花了不少精力,苏昌余没有意见,二房三房得了一份银子,地是平分的。因着风俗老两口要跟着长子过,但是苏老爹和苏老太不愿意去镇上,就跟着小儿子。
苏家分家的事,王氏从一早就盼着,自己家比苏家现在要好,女儿分家了,家里也好拉吧一下。最后女儿手上加上苏家分家的银子买个铺子缺的部分,王氏给贴上了,当然李婷怕家里嫂子有意见,只说是借,以后会还。
自此李婷两口子也能跟着娘家有个生计,苏家老两口自是知道媳妇娘家出了大力,每到逢年过节准备节礼的时候,都是要加重的,反正也分家了,也不怕其他两个媳妇酸。
年初二过后,河西村的人家都在走着亲戚,李家人虽然没在走亲戚,却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去年让木匠给孙子打的家具要往新房里面搬,屋里也要装饰一番。年前已经和潘家说好正月初十,下大定,送聘礼,商量婚期。
王氏一直在琢磨着聘礼的事,因着是长孙,家里孙子辈第一个成亲的,自然独一份,更因着孙媳妇的家里是举人家。,盘点这家里这些年来挣的钱,王氏和老爷子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除了常规的聘礼之外,再给二百两银子的聘银。
二百两银子在南山这一带真是很高的了,要不是李家这些年做生意赚了钱,哪里能拿出来这么多银子,只是相对于潘家的家庭,这二百两确实不多。
其实再多一点李家现在也拿的出来,但是想到马上明辉,明珠和明秀接着要说亲,家里要花钱的地儿太多!即使长孙多花一点,其他的孙子也不能相差太多,否则儿媳妇能没有意见吗?王氏思索衡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就二百两了。
正月初十,李家人抬着带着十二抬聘礼,带着吹乐的仪仗,去了潘家。聘礼中含有晋朝婚庆风俗所必备的饼,酒,鱼,糖,香,炮,龙凤烛等,还有李家为潘若琪定做的首饰,头饰,衣服,布料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聘礼和聘金,足足装了有十二抬,在南山这代也算体面了。
礼队到了潘家时候,潘家大门口点起了炮竹,噼里啪啦的炮竹声,锣鼓唢呐的吹奏声,场面很是喜庆。外面看热闹的,恭喜声一声声的传来,潘李两家人向着人群道谢。当然也有指指点点的,潘举人也不在意,热情了迎了李家人入府,聘礼被抬了进去。
潘家今天来了不少亲戚,李家就两大家子的男人,一大屋子的人,开始围绕着两家的婚事说笑着,李明锦作为未来姑爷,不免被潘家的打趣,已经做好准备的李明锦今天表现的一直很谦虚,有问必答,温文有礼,不怯场。
潘家人对于李明锦表现出来的样子,还是很满意,不时就有人对潘老爷子说,“三叔会挑女婿,看着不错。”
“是啊,小郎看着懂事!”
潘举人听着心里很舒坦,女婿也是半子嘛!家里人看好女婿,自己也有面子,说明自己没看错人!李家人看潘家对李明锦满意,心里更是得意啊,说明自己家孩子确实是好!底气更是足了些!
潘夫人对着聘礼单子看着聘礼,心下还是满意的。当初说亲的时候,就知道了李家的大致情况,当然不能和那些大户人家乡绅比,不过也没那么寒碜。原先也没指望李家能拿出多少聘礼,眼下已经比自己预想的多了些,看来李家应该比自己想象中的好点。
男人们在前院喝茶谈事,潘家后院的女人们也在忙着,潘家大儿媳因着婆婆的吩咐,今天是小姑大定之日,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丝毫不含怠慢,一直在亲自看着,生怕今天出了什么差错。对于小姑子婆家李家今天送的聘礼,也是很好奇。
潘若琪一早上起来,心里一直焦躁不安,平静不下来。等外面想起了鞭炮声,知道是李家的人来了,心里更是扑通扑通的直跳,起身在自己房间里走来走去,惹得自己贴身的小丫鬟都抿嘴偷笑。
潘夫人去和媳妇说过今天要注意的事情之后,就去了女儿屋里,把聘礼单子拿给女儿看了看。潘若琪看过之后,也没有说什么,自定亲就知道对方家境如何,反正潘家也不是看中了李家的家事,现在面上还过得去就成了,因此也不太在意。
潘夫人自去年开始已经为女儿开始准备嫁妆,如今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想着今天亲家来商定婚期,应该也快了,好在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潘家如今要比李家境况好些,潘举人自从中举之后,那些乡绅员外送的铺子,房子,田地,银钱等加一起,家底比李家厚实正常的。潘夫人虽也有心为女儿多陪些,但一方面估计媳妇的看法,毕竟当初潘家娶媳妇的时候,潘老爷还未中举,聘礼自然不厚,如今家里虽然不同往日,却也不能惹了媳妇的眼;二是顾忌到李家的面子。
思虑一番之后,决定如今李家是十二抬聘礼,那自家就陪嫁二十四抬嫁妆。嫁妆比聘礼翻倍,这是晋朝的习俗。自己私下多给女儿一些银子就是。
☆、第46章
昭元十二年四月初一,因着明天是李家迎亲的日子,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忙活,还要请明天迎亲抬轿子的人吃席,因此李家的院子里从早上开始,就开始人声鼎沸。
从前几天开始,河西村里的人都在谈论着李家长孙李明锦成亲的事儿,不论大人小孩都在翘首以盼明日的婚礼。
终于等到迎亲前一天,村里的小孩子们早早的就三五成群的来到了李家大院子里面,王氏乐呵呵的拿着装满糖果的布袋子,可是给来家里的娃娃们发糖。南山这一带,婚礼前一日,前来家里观看的人,主人家都会散糖的,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来了说几句喜庆二弟话都是有的。
自从听说李家要娶一个举人老爷的的女儿,还给了那么多聘礼之后,一时间村里的谈论就滔滔不绝,前来打探的人也很多。王氏这次倒是没有藏着掖着,能对外说的都说了,对于自家能娶到这样一个孙媳妇,王氏真是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对于此次的酒席,王氏更是下了不少本钱准备大办一场。
李明锦成亲前的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读书,成亲的事宜家里都安排的差不多了,也没什么需要自己操心的。好友张浩今年也刚说了一门亲事,两个未婚青年,一起讨论课业的间隙,也会开些对方婚事的玩笑。
对于自己还没蒙过面的小妻子,李明锦读书闲暇的时候,也会偷偷的想一下。前世的二十几岁也没谈过恋爱,现在要娶媳妇了,要说一点想法没有那是骗人的。
娶亲前一天,河西村的习俗是新郎晚上洗澡,家里要放炮以示重视。晚上要让小孩子在新房的船上压床。作为准新郎的李明锦,前一天晚上带着自己的几个弟弟睡在了新房的床上,听着弟弟们问的各式关于娶亲的问题,有点好笑。
四月初二未时,李家接亲的人从河西村出发了,因着南山这一带的习俗,婚同昏,因此新娘进门都是下傍晚的时候。李明锦穿了一身大红的新郎装束,胸前带着一朵大红花,骑在一匹枣红色的大马上,后面跟着人抬着一顶红色的八抬大轿。
此次李家派出迎亲的人是除了李继兴和苏昌余,陪李明锦接新娘的人是李明辉和张浩。外加上请来抬轿子和抬嫁妆的人,一行二十来号,浩浩荡荡的很是壮观。
乡下人迎亲一般都是用牛车的,更穷苦的人家也有走路的。好在现在李家家里富余,就租了马和轿子。
队伍一出门的时候,就迎来了很多惊奇和赞叹的目光,村里的小孩子们跟着队伍边跑边喊,“哦,娶媳妇咯!”“哦,接新娘子了咯……”,屋边站着看热闹的婶子们乐不可支的笑问道:“小娃娃知道媳妇是做啥子的吗……”
“知道,知道,媳妇是暖被窝的……”
笑闹声一直在村子里徘徊,李家也甚是热闹,村里不少婶子们都来帮忙了,毕竟喜宴要办流水席,今天的饭食就要准备很多,乡下人都是这样,哪家有事,大家都是能伸把手都会来帮忙的。
一路上奏乐的仪仗吹吹打打,近一个时辰迎亲队伍就到了潘家门口。李明锦下了马,站在潘家大门前,门前已经响起了鞭炮。门外开了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李明锦觉得自己好像被围观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9931/13809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