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婶子好,我们是来找村长的,我爷爷是李大富,听爷爷说李氏族人在此,此次游历至此顺道来探亲。”
“大富?”妇人显然很是吃惊,忙转身跑进屋里,边跑边喊道:
“爹,爹,有三叔他们的消息了……”
李明锦三人也跟着进了院子,站在院中开始打量着周围的情况,除了房子之外,其他都显得破旧不堪,院子倒是挺大的,有棵桃树挺立在当中,边上的笼子里养了一些牲
口,旁边的空地还种了不少蔬菜。
就在李明锦几人在院中无聊随意打量着的时候,屋中的李大山老两口子听着儿媳姜氏说老三的孙子回来探亲,还不相信,还是儿媳再三保证是真的,才反应过来,激动的踉踉跄跄的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姜氏看着公公婆婆颤颤巍巍的跑着,吓得赶紧喊道:
“爹,娘,您们可要小心脚下,侄儿在院子里等着呢,不会跑不见咯……”眼下家里的男人都不在家,要是出事了可怎么得了哦。
李明锦几人也听到了响动,看向堂屋门口,只见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激动的眼含泪水的望着自己说道:
“可是大富的孙子?过来让大爷爷看看。快,快过来……”听着老人的话,李明锦大概也能猜出是爷爷口中的大堂兄了,自己的大爷爷,也不扭捏忙走过来跪下喊道:
“大爷爷好……我叫李明锦”转头又对旁边的两位妇人喊道“大奶奶好,婶子好……”
“好,好,快起来……大爷爷看到你真是高兴……真是高兴。”李大山激动的忙将李明锦拉了起来进了屋子,看着李明锦身后的两人又道:“这是……”
“大爷爷,这是我两位同窗好友,范康泽和张浩,这次大家一起结伴游历的。”李明锦指着二人笑着对李大山介绍到。
“哦,好,快,都快进来,都是好后生……老婆子快去收拾一间房出来,晚上给小锦他们睡”老爷子难掩高兴的又想到什么迟疑的问道:
“你爷爷他们……”
知道老爷子顾虑什么,李明锦笑着答道:“我爷爷和我二爷爷都好着呢,咱家现下落脚在梓州常怀县南山镇呢,家里人都好呢。”
听着侄孙这样说,老爷子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儿,自从十几年前老三老四一大家子从李家村出去找活路去了,这么些年来,一直没有消息,还以为……眼下忽听老三的孙子找来如何能不高兴,现下更是知道老三和老四一家子都安好,心下大定,悬在心口十几年的大石块似是落地了。
☆、第38章 二更
老爷子吩咐老大媳妇去地里喊两个儿子和几个孙子回家来。李明锦一直陪着大爷爷一家闲聊着,将河西村家里基本的情况粗略的说了一番,李大山也和李明锦说起了李家村的事儿。
当年天下大乱,李家村也有人和李大富和李大贵一家子一样逃出了李家村,想出去找活路,新朝初定之后,少部分族人还是回来了。当年有一些李氏族人不远迁徙的,就留在了李家村。留下的大多数是村里辈分名望高的人,李家从祖上就一直扎根五原镇李家村,让他们离了自己的根真是比死更难接受了。
然而朝廷的征兵令还是到了,李家村不少成年男子都被强征入伍,后来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有些人死在了战场,有些人当了逃兵,除了少有几个活着回来,更多的是再也没了音讯。
李大山原先有三个儿子,征兵的时候被征走了两个,当年逃回来了一个,眼下总共剩下了两个儿子,胞弟李大柱原先也有三个儿子,眼下只剩下了一个,为此老二一家还和自家翻脸了。李大柱一直觉得同是征兵入伍,老大家侄子逃跑的时候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娃子,以至于自家去了两个的孩子没再回来。为此这些年,老二媳妇时不时的就要来家里闹一场。
李家村现在还不少孤儿寡母之家,日子并不好过。族人的凋零,李大山心里不好受,族中的一些老人前些年都不在了,眼看自个儿六十多了,也算是李家村辈分最高最年长之人,就担任了族长一职,平时也是在尽力帮衬着族里没有顶梁柱的人家。
对于堂弟老三和老四能逃到梓州安定下来,李大山心里是欣慰的,知道几个侄子都有出息,老三和老四现下日子过的好了,心里更是高兴。虽不在一处,但同是李氏子孙,只要有出息,也是李氏的荣耀。
聊了一会儿,门外呼啦啦的进来两个年龄稍大的汉子,后面跟着几个十几二十岁的青年,李明锦站起身来,李大山拉着李明锦的手,挨个指着进来的人说道:
“这是你大伯,这是你四伯,这是你大哥,二哥,三哥……你四婶今个儿带你大妹回外家了,呵呵……”
李明锦顺势的问了声好,范张二人也跟着李明锦打了一声招呼。
李明锦从接下来的谈话中,了解到了一些信息,李家村眼下,进村看到的光景就知道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了,大爷爷李大山,大奶奶汪氏,二人现在有两个儿子,大伯李继昌,婶娘姜氏,两人都四十出头,有两个儿子,大的十九岁李明青,小的十七岁李明林,四叔李继华,四婶沈氏,三十几岁,有一个儿子十五岁李明光,一个女儿十二岁李明翠。
二爷爷李大柱,二奶奶陈氏,有一个儿子李继运,妻子小陈氏,育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个堂姑姑李萍。村里还有一些李家的族亲,依照李大山的意思,这次既然李明锦来了,就都去见见,好不容易李家子孙出了一个秀才,可要是告知全族的。
虽然从未蒙面,但是亲人的关怀,李明锦还是能感受到的,大奶奶汪氏和大伯娘姜氏,早就去杀鸡做饭去了,李明锦没拦住。聊了一下午,吃晚饭的时候,李明锦看着桌上的一大盘子鸡,几盘蔬菜,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光从表面看,大爷爷李大山一家的日子就并不好过。院子里养的鸡,估计是用来下蛋的,眼下却宰杀做菜了。
李大山招呼着三人上了桌子,家里的男人们也都陪客上桌了,李明锦几个都已经成年,李大山还让儿子去打了一壶酒回来,看来今天是高兴的狠了。
众人正准备下筷,外面的院门被“嘣嘣嘣的……”的拍的脆响,汪氏和姜氏脸色拉了下来,李明锦一点疑惑的看着大爷爷和几个叔叔,发现几个人脸色都不甚好看。
“开门……大嫂开门,怎么不待见我们一家是吗?”外面穿来了一阵尖酸的妇人喊声。
汪氏从一听到敲门声儿开始额角就开始跳,想到弟妹陈氏哪章尖酸刻浓的嘴脸,心里就堵得慌。又不能不开门,忍着心里的怒气,起身去开了院门。
“先吃饭,小锦,这两个后生也吃,别客气啊……”李大山脸色不好看也只是一瞬,估计也不想在李明锦几个小辈面前表现出来,就笑着招呼着几人喝酒吃菜。
菜还没下口,屋外就冲进来几个人,没错,完全不是走路的架势,带着一点气势汹汹的感觉,汪氏脸色难看却还是在忍受着。
“哟,大嫂子,在吃饭啦,哟还有肉吃咧,我们晚上也没吃呢,在嫂子家也不客气了”说完就推着李大柱和儿子李继运往桌边坐,李明锦几个被推挤的往边上坐了坐。
“大哥……”
“大伯,大哥,四哥”
李大柱和李继运坐上桌和桌上的李大山等人打了一个召唤,李大山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二人也不客气就开始自己动手吃喝起来,陈氏就更不客气,拿起桌边的碗,夹了一碗鸡肉就和孙子分食起来。
……
李明锦还从来没遇到这么不请自来,一点不客气的人,看着旁边大奶奶王氏绷着的脸面,大爷爷皱着的眉头,有点不知所措。一时之间,只有李大柱一家吃的湖里哗啦的声音,汪氏想发火,被媳妇姜氏拉住了。压了压火气讽刺的说道:
“二弟妹,这么晚来,是有什么事儿么?”
陈氏听着汪氏口气不好的问话,也不甚在意,将嘴里的鸡骨头吐了出来,砸吧两口,用手袖子擦了擦嘴边的油,边吞咽边说道:
“瞧大嫂说的,这没事儿就不能来吗?好歹也是继运大伯家不是……大嫂这是不欢迎?”
汪氏咬了咬牙“弟妹这说的哪里话,只是平时不都是无事不登门的么”要不是老头子让自己让让老二一家,汪氏早就拿扫把对方撵出去了!
陈氏脸色一僵,谁想登你家的门,还不是今个儿村里都在说族里有人回来认亲么?三个书生打扮的人,后来又听说姜氏去地里喊人的时候提到房门三叔子的孙子回来,看样子像是衣锦还乡!陈氏自从听了之后,心里就跟油烫了似的,火急火燎的想去老大家瞧瞧去,有好处也不能给老大一家占了不是……又想着大嫂的为人,晚上不定得杀鸡待客,就决定晚饭准点过来!果然,鸡肉真是好吃。
李大柱一大家子吃饱了摸了摸嘴,陈氏这次热情的对着李明锦笑问道:
“哟,这就是三叔的孙子是吧,叫什么来着?”不待李明锦回答,又指着李大柱和李继运向李明锦介绍到:“我是你二奶奶,这你二爷爷,你五叔……呵呵”
李明锦站起来笑着对着三人回道:“二奶奶,二爷爷,五叔,我叫明锦……”
看着李明锦礼数周到,陈氏显然很高兴,又打听起来:“明锦是吧,他三叔还好吧?三弟妹怎么样了?你不知道哦……以前我和你奶啊,在家里关系那是最好的,自从他们走了之后,我这心里啊好多年都不得劲,一直挂念着……”说的摸了摸眼睛又道:“现在听说他三叔三弟妹都好,我啊……也就放心了……”
汪氏看着陈氏这幅最派嘴脸,心里呕的不行,也不知道当初谁一天到晚和三弟妹吵,这会儿倒是亲密起来了,撇了撇嘴白了对方一眼。
陈氏又问起了李明锦:“三叔他们定在哪里?想来应该过的不错吧,看着侄孙还是读书人咧?”
“爷爷他们现在都挺好的,现在在梓州常怀那边。”
之后又打探了问了一些家里在做什么的话,看着大奶奶汪氏对着自己打的眼色,李明锦了然的避重就轻的回答说,自家有几十亩地,父亲叔叔们在码头上做活,日子还行。自己和几个弟弟都在上学的事儿,别的就没提了。
一晚上基本就是陈氏热情的在问东问西,李明锦回答,汪氏偶尔插嘴转个话题。李大山和李大柱说了,明日请村里的近亲的族人来家吃饭,让侄孙见见,得知李明锦还是秀才的时候,李大柱一家子更是热情了几分。
天色渐晚,李明锦好不容易应付了陈氏的热情询问,终于李大柱一家子回去了,汪氏终于松了一口气儿,转头对李明锦叮嘱道:
“明锦呐,不定明个儿你姑他们就回来,说话注意点知道么……”
对于汪氏的提醒,李明锦心里还是感激的,虽然自己并不是不知人情世故的少年,一看今天二爷爷一家子的做派,就知道都不是省油的灯啊,既然大奶奶特意的提醒,只怕这个堂姑的战斗力更在二奶奶陈氏之上了。
晚上,李明锦三人歇在了汪氏收拾出来了西厢房,房间很是简陋,仓促之间能收拾的这样干净已经不容易了。李明锦趴在桌上写信,准备将在李家村看到的写信告知一下在河西村的爷爷,以全了老爷子的思乡之情。
张浩和范康泽则是坐在桌边看书,考虑到好友恐怕暂时走不了,再说家事二人也不便参与,二人决定明日去五原镇上看看,李明锦心里也知道二人的顾虑,没有多说。
各自忙完了手中的事,三人就歇下了,一夜无话。
☆、第39章
李家村现下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人就是族长李大柱了,对于要带李明锦要去宗祠祭拜的事儿,心里也是早已决定了。李家这十几年来,家族凋零,好久没有什么值得举族庆贺的事了,眼下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秀才,自然要去祭告一下祖宗。
李大柱这几天精气神儿十足,带着李明锦去族里的一些叔公叔伯家里拜访了一番,商量着祭祖的事宜。
对于李明锦的回来,村里大部分人是表示欢迎的,也有些人则是有些不以为然,为何呢。这就要说到李明锦是和朋友一起顺道来的,除了行李那可就相当于空手了。也没带什么信物之类的,李大柱第一眼看到李明锦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疑问,实在是因着李明锦的长相就是李家人的模样出来的。村里人至于说怀疑李明锦身份倒是不至于,实在是李家村现下也不富裕,家家户户过的也是捉襟见肘的,也没什么值得人家惦记的不是。
但是经陈氏这个二奶奶的一宣扬,那就可就变成老三老四现在过的好啦,这回打发孙子回来看看什么的,不定就是要帮衬着族里人么?可是眼下呢啥也没看到,族里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观望着呢。
李家村的人是何想法,李明锦暂时也没心思去关注了。每天跟着大爷爷李大柱去族里一些年长的叔公,叔伯家里认门去了,头一次去认亲,礼物是必不可少的,李明锦当初来李家村的时候并没有带什么仪呈,主要是并不知道村里什么情况,再说是游学到此,也不算太突兀。
现下却是不好空手串门的,思量了一番,拿出了几两银子给大奶奶汪氏代为准备打点,却是被拒绝的了。汪氏是个心宽之人,不然也不能忍受陈氏至今,更不是贪财之人,不用李明锦去操心这点小事儿,将各家的仪呈准备的甚是妥当。
选好了吉日,祭祀那天,李家村的男丁,齐聚李氏宗祠,李明锦看着这座破旧却让人感到敬畏的宗祠,心里涌上一股难掩的感觉,似是一种惶恐,又似是一种血脉家族的认同感。
家族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小家,来到晋朝之后,李家之于河西村来说是外人,李明锦从来没有过一种家族的同脉连枝的感觉。可是此时此刻,看着自己前面正在排位前跪拜念叨祭拜的族人,看到上首一排排的排位,李明锦才终于认识到自己是李家人。
李大富自前几日接到孙子李明锦的信之后,仿佛了了心种的夙愿似的,家里一个个的都能看出老爷子脸上安慰的笑,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传出的一种放松。为了不让家里的众人担心,老爷子决定找个时间家里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说说事儿。
李家现下已不同当年,老二李继兴依然在是常怀码头上的朱氏商行管事儿,老四李继贤还是跟着二哥后面呢做事儿。因着家里的布莊成衣铺和新开的杂货铺,人手不够,老大和老三则是回家中的铺子帮忙了。
铺子的货源主要还是得益于李家几个男人在商行做事,可以从码头熟识打交道的商行进些便宜的货,或者从朱家的货船顺带一些货。对于这一点李家所有的人都清楚。李继兴一方面感恩东家的赏识,一方面却也是从自身考虑,决定继续帮着商行做事。
家中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王氏这几年看着还年轻了不少,家里的田地到了季,都是请短工来做的,以前还怕村里人眼红,自家又是外来的根基浅怕惹出祸事,一直藏着掖着的。但是现在王氏可是全然不怕了,家里儿子肯干置下这样的家业,孙子出息还中了秀才,不愁吃不愁穿,子孙孝顺,那真是过的戏文里边儿老太太的日子了。
家里的两个铺子,大房和三房一家看顾一个,得到的银钱七成交道公中,三成自留。虽然李家还未分家,其实内里对于老爷和王氏的安排,几房人心里边门清。本来林氏心里是有意见的,李家能发家可是大部分归咎于自己的丈夫,现在买了铺子就不关二房的事了?又细想到三成自留的银钱,自家丈夫这几年再码头经手倒卖货物的钱,留下三成,不定比铺子赚的多呢,想来到时候分家,婆婆心里也有数,也就没说什么。
因着铺子的生意,大房和三房两口子带着最小的孩子留在了镇上,明秀和明辉又一直留宿书院读书,家里的人就剩下老爷子和王氏带着三个孙女。明珠已经十五岁了,出落的窈窕身姿,明丽动人,看着却像是城里的姑娘。
前来说亲的媒婆快要踏平了李家的门槛了,不过李家的说辞却是先等等,亲哥哥李明锦还未说亲,哪里能妹妹说在哥哥前头呢,无法!众人只能偃下心思,开始心思转动的为李明锦说亲了。好在李明锦出外游学去了,不然铁定招架不住。
但是考虑到李明锦已经十六岁,虽还在读书,亲事却是应该要提上日程了。这件事王氏和小王氏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老爷子找了个时间,将一大家子人聚在了老宅,说是要说事儿,李继兴和李继贤也特地的从常怀赶了回来。李大贵李家也一早来到了哥哥家,自从前些年自己跟着老哥家做事,现在家里也起了房子了,孙子也送去书院启蒙去了,想到这些,李大贵一脸的褶子都笑的更深了。独子李继贤自小就不是担当的性子,李大贵很有眼色的决定还是让儿子跟着侄儿在码头上做事长长见识。
家里眼下的好日子可都是赖着大哥一家,大哥说有事那就是天大的事!因此老爷子只是招了一声,李大贵一家早早的来了。
除了上学的几个孙子未回,其他几房人都赶了回来。等着陆陆续续的人到齐了之后,老爷子从怀里抽出了一封信放桌上,李继旺拿起来念了起来,念完之后,众人楞了一下之后,李继旺问道:
“爹?这是……”
“大哥,有族里的消息了!好!真是好啊!大堂哥还好好的!宗祠还在!李家还在……”李大贵有点激动,说的话却是铿锵有力。
老爷子默了默抬眼道:“是我让明锦去看看的,我孙子孝顺,知道他爷临老了就惦记这个事儿!不打听清楚,我闭不上眼!”
“爹,您这是说啥呢……”李继旺等人激动到,眼下日子过的好好的,说这些做啥。
许是看到儿子们不赞同的表情,老爷子失笑道:“人老了,都这样,就想着落叶归根,当年逃难的时候,就想着能活下去就成,甭管在哪里都成。”停了一下又道:“等活了下来啊,又想着总是要回去看看,活着不能回,老了也是要回的……”
对于大哥的话,李大贵也感同身受,附和道:“是啊,老了,定是要回的。”
李继旺几个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怎么接话,说送老人回去看看吧,先不说都这么大年纪了,能不能承受长途跋涉的折腾还两回事儿,再说李家现在都扎根在南山了,想说回去还真不容易,何况家里现在这么忙。
几人心照不宣的决定先安抚一下两个还在黯然思乡的老人家,李继兴只得出声安慰一句:“爹,明锦既然已经去了李家村,信上也说了,族人也过的不好,要不咱家出点钱修修宗祠,置点祭田吧?”
老爷子觉得老二说的很有道理,自己身为李氏族人,一直受族训教导要相互扶持,眼下咱家日子过的不错,族里又是穷困的很,不能会乡祭奠祖宗已经是大不孝了,置点祭田,出钱修缮眼下宗祠还是要做的。
看到儿子们孝顺,老爷子也是很高兴,和弟弟李大贵商量一番之后当即拍板,“那就送点钱过去吧,给大哥!二哥那边儿……”
对于大哥的迟疑,李大贵则是爽快的道:“大哥现在是族长,心里又有成算,咱们出这个钱,是咱们的孝心和心意。大哥知道怎么做……”
想到家里铺子里的东西,又想着族人过的捉襟见肘的,李继旺开口道:“爹,再从铺子里边那些东西带去吧,族里现在也该用的着,天南海北的隔着这么远,来往也不便,这次既然要捎东西去,还是一起带过去吧。”
“行,就按你说的办!”还是儿子想的周到,考虑到路途远,老爷子想着还是让儿子跑一趟吧,“老大,这次回晋州你跑一趟吧!”
“哎,爹,知道了。”李继旺没有意见。
事情有了决断,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热闹的晌午饭之后,李大贵一家就回去了。王氏让孙氏和林氏去收拾灶房去了,自个儿带着小王氏坐在凳子上和家里的男人们说起了孙子的婚事。
“娘?现在说亲是不是太早了啊?”李继旺没想到自家老娘怎么好好的想起这事儿来,自家儿子还在读书,这会儿还在外面游学……
“什么早啊!十六不小了,明珠今年也十五了!”
白了一眼一脸惊讶的大儿子,王氏不满儿子不关心孙子,十六岁成亲的多的是,虽然孙子还在读书,可也不影响说亲啊!关键是大孙女都十五岁了,花一样的年纪,怎么能耽搁了!
“大富?”妇人显然很是吃惊,忙转身跑进屋里,边跑边喊道:
“爹,爹,有三叔他们的消息了……”
李明锦三人也跟着进了院子,站在院中开始打量着周围的情况,除了房子之外,其他都显得破旧不堪,院子倒是挺大的,有棵桃树挺立在当中,边上的笼子里养了一些牲
口,旁边的空地还种了不少蔬菜。
就在李明锦几人在院中无聊随意打量着的时候,屋中的李大山老两口子听着儿媳姜氏说老三的孙子回来探亲,还不相信,还是儿媳再三保证是真的,才反应过来,激动的踉踉跄跄的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姜氏看着公公婆婆颤颤巍巍的跑着,吓得赶紧喊道:
“爹,娘,您们可要小心脚下,侄儿在院子里等着呢,不会跑不见咯……”眼下家里的男人都不在家,要是出事了可怎么得了哦。
李明锦几人也听到了响动,看向堂屋门口,只见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激动的眼含泪水的望着自己说道:
“可是大富的孙子?过来让大爷爷看看。快,快过来……”听着老人的话,李明锦大概也能猜出是爷爷口中的大堂兄了,自己的大爷爷,也不扭捏忙走过来跪下喊道:
“大爷爷好……我叫李明锦”转头又对旁边的两位妇人喊道“大奶奶好,婶子好……”
“好,好,快起来……大爷爷看到你真是高兴……真是高兴。”李大山激动的忙将李明锦拉了起来进了屋子,看着李明锦身后的两人又道:“这是……”
“大爷爷,这是我两位同窗好友,范康泽和张浩,这次大家一起结伴游历的。”李明锦指着二人笑着对李大山介绍到。
“哦,好,快,都快进来,都是好后生……老婆子快去收拾一间房出来,晚上给小锦他们睡”老爷子难掩高兴的又想到什么迟疑的问道:
“你爷爷他们……”
知道老爷子顾虑什么,李明锦笑着答道:“我爷爷和我二爷爷都好着呢,咱家现下落脚在梓州常怀县南山镇呢,家里人都好呢。”
听着侄孙这样说,老爷子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儿,自从十几年前老三老四一大家子从李家村出去找活路去了,这么些年来,一直没有消息,还以为……眼下忽听老三的孙子找来如何能不高兴,现下更是知道老三和老四一家子都安好,心下大定,悬在心口十几年的大石块似是落地了。
☆、第38章 二更
老爷子吩咐老大媳妇去地里喊两个儿子和几个孙子回家来。李明锦一直陪着大爷爷一家闲聊着,将河西村家里基本的情况粗略的说了一番,李大山也和李明锦说起了李家村的事儿。
当年天下大乱,李家村也有人和李大富和李大贵一家子一样逃出了李家村,想出去找活路,新朝初定之后,少部分族人还是回来了。当年有一些李氏族人不远迁徙的,就留在了李家村。留下的大多数是村里辈分名望高的人,李家从祖上就一直扎根五原镇李家村,让他们离了自己的根真是比死更难接受了。
然而朝廷的征兵令还是到了,李家村不少成年男子都被强征入伍,后来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有些人死在了战场,有些人当了逃兵,除了少有几个活着回来,更多的是再也没了音讯。
李大山原先有三个儿子,征兵的时候被征走了两个,当年逃回来了一个,眼下总共剩下了两个儿子,胞弟李大柱原先也有三个儿子,眼下只剩下了一个,为此老二一家还和自家翻脸了。李大柱一直觉得同是征兵入伍,老大家侄子逃跑的时候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娃子,以至于自家去了两个的孩子没再回来。为此这些年,老二媳妇时不时的就要来家里闹一场。
李家村现在还不少孤儿寡母之家,日子并不好过。族人的凋零,李大山心里不好受,族中的一些老人前些年都不在了,眼看自个儿六十多了,也算是李家村辈分最高最年长之人,就担任了族长一职,平时也是在尽力帮衬着族里没有顶梁柱的人家。
对于堂弟老三和老四能逃到梓州安定下来,李大山心里是欣慰的,知道几个侄子都有出息,老三和老四现下日子过的好了,心里更是高兴。虽不在一处,但同是李氏子孙,只要有出息,也是李氏的荣耀。
聊了一会儿,门外呼啦啦的进来两个年龄稍大的汉子,后面跟着几个十几二十岁的青年,李明锦站起身来,李大山拉着李明锦的手,挨个指着进来的人说道:
“这是你大伯,这是你四伯,这是你大哥,二哥,三哥……你四婶今个儿带你大妹回外家了,呵呵……”
李明锦顺势的问了声好,范张二人也跟着李明锦打了一声招呼。
李明锦从接下来的谈话中,了解到了一些信息,李家村眼下,进村看到的光景就知道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了,大爷爷李大山,大奶奶汪氏,二人现在有两个儿子,大伯李继昌,婶娘姜氏,两人都四十出头,有两个儿子,大的十九岁李明青,小的十七岁李明林,四叔李继华,四婶沈氏,三十几岁,有一个儿子十五岁李明光,一个女儿十二岁李明翠。
二爷爷李大柱,二奶奶陈氏,有一个儿子李继运,妻子小陈氏,育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个堂姑姑李萍。村里还有一些李家的族亲,依照李大山的意思,这次既然李明锦来了,就都去见见,好不容易李家子孙出了一个秀才,可要是告知全族的。
虽然从未蒙面,但是亲人的关怀,李明锦还是能感受到的,大奶奶汪氏和大伯娘姜氏,早就去杀鸡做饭去了,李明锦没拦住。聊了一下午,吃晚饭的时候,李明锦看着桌上的一大盘子鸡,几盘蔬菜,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光从表面看,大爷爷李大山一家的日子就并不好过。院子里养的鸡,估计是用来下蛋的,眼下却宰杀做菜了。
李大山招呼着三人上了桌子,家里的男人们也都陪客上桌了,李明锦几个都已经成年,李大山还让儿子去打了一壶酒回来,看来今天是高兴的狠了。
众人正准备下筷,外面的院门被“嘣嘣嘣的……”的拍的脆响,汪氏和姜氏脸色拉了下来,李明锦一点疑惑的看着大爷爷和几个叔叔,发现几个人脸色都不甚好看。
“开门……大嫂开门,怎么不待见我们一家是吗?”外面穿来了一阵尖酸的妇人喊声。
汪氏从一听到敲门声儿开始额角就开始跳,想到弟妹陈氏哪章尖酸刻浓的嘴脸,心里就堵得慌。又不能不开门,忍着心里的怒气,起身去开了院门。
“先吃饭,小锦,这两个后生也吃,别客气啊……”李大山脸色不好看也只是一瞬,估计也不想在李明锦几个小辈面前表现出来,就笑着招呼着几人喝酒吃菜。
菜还没下口,屋外就冲进来几个人,没错,完全不是走路的架势,带着一点气势汹汹的感觉,汪氏脸色难看却还是在忍受着。
“哟,大嫂子,在吃饭啦,哟还有肉吃咧,我们晚上也没吃呢,在嫂子家也不客气了”说完就推着李大柱和儿子李继运往桌边坐,李明锦几个被推挤的往边上坐了坐。
“大哥……”
“大伯,大哥,四哥”
李大柱和李继运坐上桌和桌上的李大山等人打了一个召唤,李大山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二人也不客气就开始自己动手吃喝起来,陈氏就更不客气,拿起桌边的碗,夹了一碗鸡肉就和孙子分食起来。
……
李明锦还从来没遇到这么不请自来,一点不客气的人,看着旁边大奶奶王氏绷着的脸面,大爷爷皱着的眉头,有点不知所措。一时之间,只有李大柱一家吃的湖里哗啦的声音,汪氏想发火,被媳妇姜氏拉住了。压了压火气讽刺的说道:
“二弟妹,这么晚来,是有什么事儿么?”
陈氏听着汪氏口气不好的问话,也不甚在意,将嘴里的鸡骨头吐了出来,砸吧两口,用手袖子擦了擦嘴边的油,边吞咽边说道:
“瞧大嫂说的,这没事儿就不能来吗?好歹也是继运大伯家不是……大嫂这是不欢迎?”
汪氏咬了咬牙“弟妹这说的哪里话,只是平时不都是无事不登门的么”要不是老头子让自己让让老二一家,汪氏早就拿扫把对方撵出去了!
陈氏脸色一僵,谁想登你家的门,还不是今个儿村里都在说族里有人回来认亲么?三个书生打扮的人,后来又听说姜氏去地里喊人的时候提到房门三叔子的孙子回来,看样子像是衣锦还乡!陈氏自从听了之后,心里就跟油烫了似的,火急火燎的想去老大家瞧瞧去,有好处也不能给老大一家占了不是……又想着大嫂的为人,晚上不定得杀鸡待客,就决定晚饭准点过来!果然,鸡肉真是好吃。
李大柱一大家子吃饱了摸了摸嘴,陈氏这次热情的对着李明锦笑问道:
“哟,这就是三叔的孙子是吧,叫什么来着?”不待李明锦回答,又指着李大柱和李继运向李明锦介绍到:“我是你二奶奶,这你二爷爷,你五叔……呵呵”
李明锦站起来笑着对着三人回道:“二奶奶,二爷爷,五叔,我叫明锦……”
看着李明锦礼数周到,陈氏显然很高兴,又打听起来:“明锦是吧,他三叔还好吧?三弟妹怎么样了?你不知道哦……以前我和你奶啊,在家里关系那是最好的,自从他们走了之后,我这心里啊好多年都不得劲,一直挂念着……”说的摸了摸眼睛又道:“现在听说他三叔三弟妹都好,我啊……也就放心了……”
汪氏看着陈氏这幅最派嘴脸,心里呕的不行,也不知道当初谁一天到晚和三弟妹吵,这会儿倒是亲密起来了,撇了撇嘴白了对方一眼。
陈氏又问起了李明锦:“三叔他们定在哪里?想来应该过的不错吧,看着侄孙还是读书人咧?”
“爷爷他们现在都挺好的,现在在梓州常怀那边。”
之后又打探了问了一些家里在做什么的话,看着大奶奶汪氏对着自己打的眼色,李明锦了然的避重就轻的回答说,自家有几十亩地,父亲叔叔们在码头上做活,日子还行。自己和几个弟弟都在上学的事儿,别的就没提了。
一晚上基本就是陈氏热情的在问东问西,李明锦回答,汪氏偶尔插嘴转个话题。李大山和李大柱说了,明日请村里的近亲的族人来家吃饭,让侄孙见见,得知李明锦还是秀才的时候,李大柱一家子更是热情了几分。
天色渐晚,李明锦好不容易应付了陈氏的热情询问,终于李大柱一家子回去了,汪氏终于松了一口气儿,转头对李明锦叮嘱道:
“明锦呐,不定明个儿你姑他们就回来,说话注意点知道么……”
对于汪氏的提醒,李明锦心里还是感激的,虽然自己并不是不知人情世故的少年,一看今天二爷爷一家子的做派,就知道都不是省油的灯啊,既然大奶奶特意的提醒,只怕这个堂姑的战斗力更在二奶奶陈氏之上了。
晚上,李明锦三人歇在了汪氏收拾出来了西厢房,房间很是简陋,仓促之间能收拾的这样干净已经不容易了。李明锦趴在桌上写信,准备将在李家村看到的写信告知一下在河西村的爷爷,以全了老爷子的思乡之情。
张浩和范康泽则是坐在桌边看书,考虑到好友恐怕暂时走不了,再说家事二人也不便参与,二人决定明日去五原镇上看看,李明锦心里也知道二人的顾虑,没有多说。
各自忙完了手中的事,三人就歇下了,一夜无话。
☆、第39章
李家村现下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人就是族长李大柱了,对于要带李明锦要去宗祠祭拜的事儿,心里也是早已决定了。李家这十几年来,家族凋零,好久没有什么值得举族庆贺的事了,眼下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秀才,自然要去祭告一下祖宗。
李大柱这几天精气神儿十足,带着李明锦去族里的一些叔公叔伯家里拜访了一番,商量着祭祖的事宜。
对于李明锦的回来,村里大部分人是表示欢迎的,也有些人则是有些不以为然,为何呢。这就要说到李明锦是和朋友一起顺道来的,除了行李那可就相当于空手了。也没带什么信物之类的,李大柱第一眼看到李明锦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疑问,实在是因着李明锦的长相就是李家人的模样出来的。村里人至于说怀疑李明锦身份倒是不至于,实在是李家村现下也不富裕,家家户户过的也是捉襟见肘的,也没什么值得人家惦记的不是。
但是经陈氏这个二奶奶的一宣扬,那就可就变成老三老四现在过的好啦,这回打发孙子回来看看什么的,不定就是要帮衬着族里人么?可是眼下呢啥也没看到,族里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观望着呢。
李家村的人是何想法,李明锦暂时也没心思去关注了。每天跟着大爷爷李大柱去族里一些年长的叔公,叔伯家里认门去了,头一次去认亲,礼物是必不可少的,李明锦当初来李家村的时候并没有带什么仪呈,主要是并不知道村里什么情况,再说是游学到此,也不算太突兀。
现下却是不好空手串门的,思量了一番,拿出了几两银子给大奶奶汪氏代为准备打点,却是被拒绝的了。汪氏是个心宽之人,不然也不能忍受陈氏至今,更不是贪财之人,不用李明锦去操心这点小事儿,将各家的仪呈准备的甚是妥当。
选好了吉日,祭祀那天,李家村的男丁,齐聚李氏宗祠,李明锦看着这座破旧却让人感到敬畏的宗祠,心里涌上一股难掩的感觉,似是一种惶恐,又似是一种血脉家族的认同感。
家族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小家,来到晋朝之后,李家之于河西村来说是外人,李明锦从来没有过一种家族的同脉连枝的感觉。可是此时此刻,看着自己前面正在排位前跪拜念叨祭拜的族人,看到上首一排排的排位,李明锦才终于认识到自己是李家人。
李大富自前几日接到孙子李明锦的信之后,仿佛了了心种的夙愿似的,家里一个个的都能看出老爷子脸上安慰的笑,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传出的一种放松。为了不让家里的众人担心,老爷子决定找个时间家里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说说事儿。
李家现下已不同当年,老二李继兴依然在是常怀码头上的朱氏商行管事儿,老四李继贤还是跟着二哥后面呢做事儿。因着家里的布莊成衣铺和新开的杂货铺,人手不够,老大和老三则是回家中的铺子帮忙了。
铺子的货源主要还是得益于李家几个男人在商行做事,可以从码头熟识打交道的商行进些便宜的货,或者从朱家的货船顺带一些货。对于这一点李家所有的人都清楚。李继兴一方面感恩东家的赏识,一方面却也是从自身考虑,决定继续帮着商行做事。
家中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王氏这几年看着还年轻了不少,家里的田地到了季,都是请短工来做的,以前还怕村里人眼红,自家又是外来的根基浅怕惹出祸事,一直藏着掖着的。但是现在王氏可是全然不怕了,家里儿子肯干置下这样的家业,孙子出息还中了秀才,不愁吃不愁穿,子孙孝顺,那真是过的戏文里边儿老太太的日子了。
家里的两个铺子,大房和三房一家看顾一个,得到的银钱七成交道公中,三成自留。虽然李家还未分家,其实内里对于老爷和王氏的安排,几房人心里边门清。本来林氏心里是有意见的,李家能发家可是大部分归咎于自己的丈夫,现在买了铺子就不关二房的事了?又细想到三成自留的银钱,自家丈夫这几年再码头经手倒卖货物的钱,留下三成,不定比铺子赚的多呢,想来到时候分家,婆婆心里也有数,也就没说什么。
因着铺子的生意,大房和三房两口子带着最小的孩子留在了镇上,明秀和明辉又一直留宿书院读书,家里的人就剩下老爷子和王氏带着三个孙女。明珠已经十五岁了,出落的窈窕身姿,明丽动人,看着却像是城里的姑娘。
前来说亲的媒婆快要踏平了李家的门槛了,不过李家的说辞却是先等等,亲哥哥李明锦还未说亲,哪里能妹妹说在哥哥前头呢,无法!众人只能偃下心思,开始心思转动的为李明锦说亲了。好在李明锦出外游学去了,不然铁定招架不住。
但是考虑到李明锦已经十六岁,虽还在读书,亲事却是应该要提上日程了。这件事王氏和小王氏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老爷子找了个时间,将一大家子人聚在了老宅,说是要说事儿,李继兴和李继贤也特地的从常怀赶了回来。李大贵李家也一早来到了哥哥家,自从前些年自己跟着老哥家做事,现在家里也起了房子了,孙子也送去书院启蒙去了,想到这些,李大贵一脸的褶子都笑的更深了。独子李继贤自小就不是担当的性子,李大贵很有眼色的决定还是让儿子跟着侄儿在码头上做事长长见识。
家里眼下的好日子可都是赖着大哥一家,大哥说有事那就是天大的事!因此老爷子只是招了一声,李大贵一家早早的来了。
除了上学的几个孙子未回,其他几房人都赶了回来。等着陆陆续续的人到齐了之后,老爷子从怀里抽出了一封信放桌上,李继旺拿起来念了起来,念完之后,众人楞了一下之后,李继旺问道:
“爹?这是……”
“大哥,有族里的消息了!好!真是好啊!大堂哥还好好的!宗祠还在!李家还在……”李大贵有点激动,说的话却是铿锵有力。
老爷子默了默抬眼道:“是我让明锦去看看的,我孙子孝顺,知道他爷临老了就惦记这个事儿!不打听清楚,我闭不上眼!”
“爹,您这是说啥呢……”李继旺等人激动到,眼下日子过的好好的,说这些做啥。
许是看到儿子们不赞同的表情,老爷子失笑道:“人老了,都这样,就想着落叶归根,当年逃难的时候,就想着能活下去就成,甭管在哪里都成。”停了一下又道:“等活了下来啊,又想着总是要回去看看,活着不能回,老了也是要回的……”
对于大哥的话,李大贵也感同身受,附和道:“是啊,老了,定是要回的。”
李继旺几个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怎么接话,说送老人回去看看吧,先不说都这么大年纪了,能不能承受长途跋涉的折腾还两回事儿,再说李家现在都扎根在南山了,想说回去还真不容易,何况家里现在这么忙。
几人心照不宣的决定先安抚一下两个还在黯然思乡的老人家,李继兴只得出声安慰一句:“爹,明锦既然已经去了李家村,信上也说了,族人也过的不好,要不咱家出点钱修修宗祠,置点祭田吧?”
老爷子觉得老二说的很有道理,自己身为李氏族人,一直受族训教导要相互扶持,眼下咱家日子过的不错,族里又是穷困的很,不能会乡祭奠祖宗已经是大不孝了,置点祭田,出钱修缮眼下宗祠还是要做的。
看到儿子们孝顺,老爷子也是很高兴,和弟弟李大贵商量一番之后当即拍板,“那就送点钱过去吧,给大哥!二哥那边儿……”
对于大哥的迟疑,李大贵则是爽快的道:“大哥现在是族长,心里又有成算,咱们出这个钱,是咱们的孝心和心意。大哥知道怎么做……”
想到家里铺子里的东西,又想着族人过的捉襟见肘的,李继旺开口道:“爹,再从铺子里边那些东西带去吧,族里现在也该用的着,天南海北的隔着这么远,来往也不便,这次既然要捎东西去,还是一起带过去吧。”
“行,就按你说的办!”还是儿子想的周到,考虑到路途远,老爷子想着还是让儿子跑一趟吧,“老大,这次回晋州你跑一趟吧!”
“哎,爹,知道了。”李继旺没有意见。
事情有了决断,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热闹的晌午饭之后,李大贵一家就回去了。王氏让孙氏和林氏去收拾灶房去了,自个儿带着小王氏坐在凳子上和家里的男人们说起了孙子的婚事。
“娘?现在说亲是不是太早了啊?”李继旺没想到自家老娘怎么好好的想起这事儿来,自家儿子还在读书,这会儿还在外面游学……
“什么早啊!十六不小了,明珠今年也十五了!”
白了一眼一脸惊讶的大儿子,王氏不满儿子不关心孙子,十六岁成亲的多的是,虽然孙子还在读书,可也不影响说亲啊!关键是大孙女都十五岁了,花一样的年纪,怎么能耽搁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9931/13809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