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节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不过在向李从璟复命的时候,桑维翰仍旧是神思清明,“某观高审思其人,心智坚韧,虽不善言辞,但也非言语能够动摇之辈;又且,某见之甚得军心,要挑动吴军内乱,也非易事。”
李从璟点点头,经由桑维翰这一遭,他对高审思的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时道:“能打压一些吴军士气,已是不错。至于寿州城,容后再打便是。”
李从璟虽然不知周世宗三征南唐的细节,也不知寿州城后周军队打了一年多也没打下来,但对寿州的坚固程度,因为军情处的存在,他还是有些了解。
故而这趟征战淮地,首重并不在攻下寿州城,而在围城打援。
不久,军情处与斥候相继来报,吴国援军已朝寿州赶来。
第765章 临寿春城启大战,登八公山论古今(四)
说是围城打援,实则这并不是李从璟一开始就有的主意,他虽然事先就知晓寿州城防严密,到底未曾亲手试过寿州战力,不能得知寿州这般能打,如若不然,他也不会令百战军猛攻数日。
而今,百战军全力攻城,数日未有寸功,李从璟对寿州城防之严密,守城器械之完备,才认识得更加清楚,此番围城打援,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是战场应变。
吴国援军来的并不是太快,当然也不慢,然无论如何,唐军此时因未能攻克寿州,大军被迫在此止步,却是给了吴国调兵遣将的时机。
可以说唐军入淮之后第一场大战,实已不利。
“此番淮南军救援寿州,以李德诚为帅,而刘信副之。李德诚领军三万,已至定远县(寿春东南),刘信领军两万,已至濠州(寿春东北)。”李从璟将情况大体总结一下,淮水西线两重镇,其一为寿州(寿春),其二便是濠州(钟离),“李德诚、刘信这两人,且请军师为我等略解一二。”
莫离拱手,而后不急不缓道:“李德诚此人,声明远播,想必诸位都有耳闻,他早年跟从杨行密征战,是冲锋陷阵之勇将,历任江南马步军使、润州刺史,后又任抚虔三镇节度使,封平南大将军,拜中书令。”
“李德诚生平最令人称道的事,发生在随杨行密围攻润州安仁义时。彼时安仁义也是骁勇之将,大军攻城许久而不能克,以至于军中诸将,每见安仁义临城督战,都要咒骂不休,唯李德诚不曾口出恶言。及至润州城破,安仁义手持弓矢坐于城头,将士畏惧其威,皆不敢靠近,等到李德诚到来时,安仁义忽然对他说:先前你军众将辱骂于某,唯独你见了某并不曾失礼,某观你面相奇特,他日必将大贵,即是如此,某愿为你之军功。遂丢了弓矢,束手就擒。”
帐中文官武将闻言,都有些惊奇,这样的人物,在大唐朝中,大概与符习、李存审分量相当。
莫离接着道:“李德诚此人,智勇兼备,治军严明,甚得人心,士卒愿为之效死,疆场与之相遇,必要万分慎重,要胜此人,非是易事。”
见众将都肃然颔首,莫离继续道:“刘信此人,早年为盗贼,投奔杨行密后,也是常有功勋,杨行密待之甚厚,曾任镇南军节度使,加封征南大将军。刘信性情不羁、爱好夸功、嗜酒。早年间杨行密以军中事向他问计,他却醉酒到了不能言语的地步,杨行密恼其醉态,谩骂之,他一气之下,仗剑而走。左右为之求情,请杨行密将他追回来,杨行密却道:信醉耳,醒当复来。到得次日,刘信果然又回来了。”
“刘信常以韩信自比,当年庄宗灭伪梁后,遣使入闽,经过刘信辖地,刘信招待此使,并且问他:皇帝知有信否?使者答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知公之名。刘信却不以为意,反而拍着胸脯道:汉有韩信,吴有刘信,皆一等人也!喜好自夸到如此地步,倒也少见,不过此人有豪侠之性,不拘小节,也素得士卒效力。”
莫离说完,帐中诸人都沉默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李德诚与刘信都不好相与,此番率军五万来驰援寿州,又兼有州县相助,可谓是来者不善,形势对唐军并不友好。
李从璟见众人如此模样,不由得笑道:“敌帅威名赫赫,诸位已然畏惧否?”
众人立即聒噪起来,纷纷表示谁怕谁,孟平更是道:“末将请为先锋,往定远县击李德诚,不胜不归!”
李从璟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而后认真道:“自黄巢之乱以来,中原烽火不息,州县常年被战火所害,故而中原士子百姓,多有避兵祸而南逃者,自谓之衣冠南渡。又且,江淮乃富庶之地,江左历来人才辈出,此为事实,不必讳言。淮南掩有今日之势,非偶然也,金陵人才济济,也非妄言。此番我王师征战江淮,固非易事。然,知难而上,披荆斩棘,方显大丈夫本色,我大唐万里河山,岂不比淮南一隅之地,更有国力、英才?诸位以为然否?”
帐中诸人,纷纷称善,武将们眼神锐利,大有争雄之心。
见人心可用,李从璟稍感欣慰。
方才他所言不差,淮南的确不可小觑。此时征淮南,与周世宗征淮南,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
南唐中主李璟年间,淮南虽然积蓄有不少国力,但因其征战楚地、闽国,已然大受损耗,且李璟之才与徐知诰(李昪)之才,也是天差地别,况且彼时南唐政治并不清明,奸佞小人当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风气很严重,至于南唐立国的基础,那些跟随杨行密打江山的军中老将,都已凋零的差不多,故而难挡周世宗南征。
但饶是如此,莫说定南唐,便是定江北,周世宗也打了三次,其间江北之地,也曾被南唐收复了十之八九。至于灭南唐,那都是赵匡胤的功绩了。
李从璟看向莫离,“既已知淮南援军动向,我军该有相应布置,军师有何进言?”
莫离坐在小案后,闻言直身再拱手,然后恢复坐姿,好整以暇,不疾不徐道:“寿州至定远县,百六十里左右,至濠州,百四十里左右。今,李德诚领兵至定远,刘信领兵至濠州,寿州在中心,我围寿州,而定远、濠州围我,我军实已处于腹背受敌之境遇,若不能破解定远、濠州敌军之攻势,待其到得寿州,我军危矣!”
“定远之敌军为步骑,濠州之敌军依仗水师,我军强在步骑弱在水师,扬长避短,故而应遣精锐步骑至定远,以攻李德诚部,另在淮水架设浮桥,采取守势,以拒刘信部。”
这等计策并无高深之处,也合情合理,众人都无异议,李从璟也颔首道:“军师所言,甚合我意,既如此,就纳军师之策。”
李从璟环视诸将,就要点将出击,这时,李从珂站起身,俯首抱拳请命,“侍卫亲军自编练后,未有寸功,此番出征,摩拳擦掌,然至寿州后,亦未曾建功,眼下敌贼来袭,侍卫亲军愿为殿下分忧,末将斗胆,请为殿下击李德诚!”
李从璟微微颔首,李从珂这话在理,见他请战,知其有战心,不可轻易折杀,李从璟便道:“李将军既有此心,孤心甚慰,既如此,且准你领军三万,出击定远县,以迎李德诚,为王师扫平侧翼之敌!”
李从珂闻言大喜,“定不辱命!”
接下来,又议定了浮桥之事,大军的浮桥,先前建造在西边的正阳,如今要抵挡濠州的刘信所部,当然要搬到寿州下游。几经商议,最终决定,将浮桥架设到下蔡。
淝水是西北-东南流向,经过淮水后进入寿州境内,往南还有接近两百里,寿春城就在淝水之南,并没有建造在淮水河畔。
大策议定,接下来便是行军计划、甲士分派、粮草调拨等事,此为细节,不必多言。
散了军议,众将、文官离去,李从璟留了众幕僚在帐里,还有要事相商。
“徐知诰遣了李德诚、刘信,领军五万前来救援寿州,可谓是倾尽淮南一时之力,诸位且说说,徐知诰是欲两线作战,还是打算放弃楚地,专心守卫江淮之地?”李从璟问众幕僚。
吴国两线作战,对自身极为不利,原本大军出击淮地,未尝就没有逼迫吴军从楚地退兵的意图。
王朴摇头道:“眼下观之,还不能得知徐知诰的打算,即便徐知诰要从楚地退兵,也得是两地战事不利,他才会考虑放弃其中之一,若是能在两地反攻得手,淮南未必要从楚地撤军。”
众人都赞同王朴所说,遂不再多言此事。
翌日,李从璟巡视淮水浮桥搭建之地。
河风清凉,四野无际,苍穹云走云飞,淮水河边的军士、民夫忙得热火朝天。
莫离望着正在搭建的河桥道:“寿春之坚固,远超之前预计,如今淮南援军来的且急且多,江淮之役短期必然无法善了。以百战、侍卫亲军五万甲士,断难直捣扬州。”
拔寿春,克滁州,席卷江北,直捣扬州,这是出征前制定的此战策略。一旦唐军打下扬州,无论楚地战局如何,吴军都必须从楚地撤兵,届时唐军就能趁势占据楚地。
要达成此等目标,要满足一个条件:兵贵神速。只有速战速决,直捣腹心,短时间内撕破吴军江北防线,才能令吴国各军猝不及防,徐知诰也无法有效调兵遣将,江北各州县,望风归附的可能性才大。
李从璟倒是不显得焦虑,“淮南不比两川、契丹,势力非常,便纵出兵楚地,予我等可乘之机,只能说仗好打不少,却也断难轻易功成,战况如先前预想自然好,若是战况不利,我等还有第二套方案。”
说到这,李从璟深呼一口气,“我已传令宋州宣武军、许州忠武军、毫州归德军、徐州武宁军,并及陈、颍、宿、蔡等州兵马,共计十万甲士青壮,赶来寿州,共同围攻寿春。”
第766章 临寿春城启大战,登八公山论古今(五)
原本百战军与侍卫亲军五万将士渡淮水征战,就调集了大量青壮民夫运输粮草、保障后勤,临近淮水的各州藩镇,也都有供应前线粮草、医药的职责,这本已不是小数目,如今李从璟再令四镇八州之地十万兵马青壮来助战,可想而知后方牵动的保障线有多庞大。
卫道这时候道:“数万将士,十数万民夫为战事奔走,日耗钱粮巨万,如此动静对地方新政施行,实有莫大妨碍。”
李从璟点点头,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淮地之战,沿用两川之法,大军每打下一地,官吏即接收一地,用其府库供应前线消耗,因粮于敌。冯道所领官吏,日前已从洛阳出发,正往淮水赶来。”
因粮于敌,这四字看上去美好,实际效果不过是杯水车薪,因为州县粮草储备有限,除非对新得之地横征暴敛,否则前线大批钱粮消耗,仍是要从国内运输。而在新得之地横征暴敛,无异于自断双脚。
相对而言,因粮于敌的措施,最适合的是马军征战草原。当年霍去病就是这么干的,所以纵横草原千万里,往来如风,兵锋所向无人能敌,以至于草原民众闻其名而双股颤栗。
卫道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李从璟知道他想说甚么,然而他再仁慈,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凡大业必然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远望北方,平静道:“新政推行,本也不是一蹴而就,四镇八州慢上一步,也无大碍。”他默然一下,“淮北州县,再苦三载,可享太平。”
最后这句话一出口,李从璟骤然觉得熟悉,于是想起后世时,为集中国家财力,先行支援城市建设,某位大人物也曾说过,农村百姓再苦几年……
回到寿州城外,大军仍在攻城,激战声震耳欲聋,远传数十里。百战军早已被替换下来,如今担任攻城任务的,是侍卫亲军所部,主持战事的是侍卫亲军副将李彦超,至于百战军则被李从璟勒令休整,养精蓄锐,以备来日大用。
寿州境内的大县,有一个南边的盛唐县,颇有兵马,李从璟已令李彦卿率一部兵马去征讨——李彦卿(符彦卿)即是李彦超之弟。
自李存审(符存审)以下,符氏一门皆将种,已经颇有些传为佳话。
在营中角楼上观望侍卫亲军攻城,攻势虽猛,李从璟却有些不满意,看了一阵,他索性下了角楼,登上棚车之顶,命甲士推向阵前,然后竖起大旗,阵前督战。
眼见秦王来到阵前,众将士莫不一阵凛然,这不仅是动力,更多的还是压力。作为侍卫亲军,虽然没有跟随秦王征战过,但秦王治军严明之名,他们不仅早有耳闻,因身为兵马大元帅,秦王巡查军务时,也没少立威,这下见秦王来到阵前,众将士岂能不肃然?
李彦超也赶过来,询问李从璟有何指令,李从璟在棚车上传下军令:“擅自后退者,斩!左顾右盼者,斩!临阵不前者,斩!”
李彦超领命而去,须臾,此令传遍军中,侍卫亲军的攻势,因之有明显振奋。
李从璟看向战场,面无表情。
戚继光曾言,衡量一支军队要看他的将士,十分之一敢战为合格,十分之二敢战可争胜,十分之五敢战则天下无敌。
眼前侍卫亲军虽然攻城之势不弱,但真正敢舍生忘死,甘冒矢石奋勇向前的,其实并不是太多,在战斗与在忘死战斗,完全是两码事。
冷兵器战争,每逢激战,将领为何要冲锋陷阵一马当先?除却依仗自身之勇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要以身先士卒之态,让更多将士愿意跟随他舍生忘死的战斗。
“孟松柏!”李从璟骤然一声呼喝。
“卑职在!”孟松柏在车前抱拳,昂首等待军令。
“孤要你亲自进战场,只做一件事。”李从璟将孟松柏叫到近前,细细吩咐一番。
孟松柏很快听明白,领命而去。
他进到阵中,左右游弋,手持一根利箭,箭头不时在一名甲士兜鍪上划一下。
就在这时,高审思出现在城头上,督战之余,他很快就发现了棚车上的李从璟。李从璟的棚车够高大也够显眼,高审思想不发现都难。发现李从璟在阵前督战,高审思陡然眼前一亮。随即,他让亲卫去拿来一张大弓。
李从璟偶然抬头,就见城头上,高审思挽开一张巨大雕弓,弦如满月,一支利箭正对自己,电光火石之间,利箭飞射而出,破空而来,那长空之中,仿佛响起空气被撕裂的声音。
李从璟双眼微眯,身形不动如山。
那穿空而来的利箭,本有雷霆之势,到底因为距离太远,在棚车前仅五步之遥的地方,无力坠落地面。
高审思双目一滞,李从璟嘴角微微勾起。
两人隔着激烈厮杀的战场,遥遥相望,彼此对峙。
“来人!”李从璟一挥手,“移车前行五步!”
“殿下!”
“元帅!”
“万万不可!”
近卫皆惊,就要相劝,方才利箭飞来,落于棚车之前,他们岂能瞧不见,那一箭由于力道不够,差了五步落地,而今李从璟却要移车前行五步,岂不是以身去迎利箭?
高审思分明是善射之士,如果不然,利箭也不会射出这样远。
李从璟双目一凛,看向左右近卫。
近卫们自知军法,不敢再耽搁,硬着头皮,推动棚车前行五步,正好将地上那支利箭压过。
李从璟负手看向寿春城头的高审思,目光平静。
但其自信之处,一览无遗。
挑衅意味更是十足。
高审思恼羞成怒,他本已收了雕弓,这时见李从璟竟然这般模样,一把将雕弓从亲卫手上夺过来,同时抽出一支利箭,引矢在弦,再次对向李从璟。
这一回,看到这一幕的双方将领、将士,就多了。
李从璟身形纹丝不动,临深渊而不惧,近火海而不慌。
便是知道这一箭即便能射中李从璟,以刚才的成效看,也不过是堪堪触及,根本无从破甲,高审思也要争这口气。他深吸一口气,蓄势半晌,再度一箭射出!
利箭居高临下,刹那间掠过双方将士头顶,直奔李从璟前胸,飞速射来。
李从璟点点头,经由桑维翰这一遭,他对高审思的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时道:“能打压一些吴军士气,已是不错。至于寿州城,容后再打便是。”
李从璟虽然不知周世宗三征南唐的细节,也不知寿州城后周军队打了一年多也没打下来,但对寿州的坚固程度,因为军情处的存在,他还是有些了解。
故而这趟征战淮地,首重并不在攻下寿州城,而在围城打援。
不久,军情处与斥候相继来报,吴国援军已朝寿州赶来。
第765章 临寿春城启大战,登八公山论古今(四)
说是围城打援,实则这并不是李从璟一开始就有的主意,他虽然事先就知晓寿州城防严密,到底未曾亲手试过寿州战力,不能得知寿州这般能打,如若不然,他也不会令百战军猛攻数日。
而今,百战军全力攻城,数日未有寸功,李从璟对寿州城防之严密,守城器械之完备,才认识得更加清楚,此番围城打援,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是战场应变。
吴国援军来的并不是太快,当然也不慢,然无论如何,唐军此时因未能攻克寿州,大军被迫在此止步,却是给了吴国调兵遣将的时机。
可以说唐军入淮之后第一场大战,实已不利。
“此番淮南军救援寿州,以李德诚为帅,而刘信副之。李德诚领军三万,已至定远县(寿春东南),刘信领军两万,已至濠州(寿春东北)。”李从璟将情况大体总结一下,淮水西线两重镇,其一为寿州(寿春),其二便是濠州(钟离),“李德诚、刘信这两人,且请军师为我等略解一二。”
莫离拱手,而后不急不缓道:“李德诚此人,声明远播,想必诸位都有耳闻,他早年跟从杨行密征战,是冲锋陷阵之勇将,历任江南马步军使、润州刺史,后又任抚虔三镇节度使,封平南大将军,拜中书令。”
“李德诚生平最令人称道的事,发生在随杨行密围攻润州安仁义时。彼时安仁义也是骁勇之将,大军攻城许久而不能克,以至于军中诸将,每见安仁义临城督战,都要咒骂不休,唯李德诚不曾口出恶言。及至润州城破,安仁义手持弓矢坐于城头,将士畏惧其威,皆不敢靠近,等到李德诚到来时,安仁义忽然对他说:先前你军众将辱骂于某,唯独你见了某并不曾失礼,某观你面相奇特,他日必将大贵,即是如此,某愿为你之军功。遂丢了弓矢,束手就擒。”
帐中文官武将闻言,都有些惊奇,这样的人物,在大唐朝中,大概与符习、李存审分量相当。
莫离接着道:“李德诚此人,智勇兼备,治军严明,甚得人心,士卒愿为之效死,疆场与之相遇,必要万分慎重,要胜此人,非是易事。”
见众将都肃然颔首,莫离继续道:“刘信此人,早年为盗贼,投奔杨行密后,也是常有功勋,杨行密待之甚厚,曾任镇南军节度使,加封征南大将军。刘信性情不羁、爱好夸功、嗜酒。早年间杨行密以军中事向他问计,他却醉酒到了不能言语的地步,杨行密恼其醉态,谩骂之,他一气之下,仗剑而走。左右为之求情,请杨行密将他追回来,杨行密却道:信醉耳,醒当复来。到得次日,刘信果然又回来了。”
“刘信常以韩信自比,当年庄宗灭伪梁后,遣使入闽,经过刘信辖地,刘信招待此使,并且问他:皇帝知有信否?使者答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知公之名。刘信却不以为意,反而拍着胸脯道:汉有韩信,吴有刘信,皆一等人也!喜好自夸到如此地步,倒也少见,不过此人有豪侠之性,不拘小节,也素得士卒效力。”
莫离说完,帐中诸人都沉默下来,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李德诚与刘信都不好相与,此番率军五万来驰援寿州,又兼有州县相助,可谓是来者不善,形势对唐军并不友好。
李从璟见众人如此模样,不由得笑道:“敌帅威名赫赫,诸位已然畏惧否?”
众人立即聒噪起来,纷纷表示谁怕谁,孟平更是道:“末将请为先锋,往定远县击李德诚,不胜不归!”
李从璟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而后认真道:“自黄巢之乱以来,中原烽火不息,州县常年被战火所害,故而中原士子百姓,多有避兵祸而南逃者,自谓之衣冠南渡。又且,江淮乃富庶之地,江左历来人才辈出,此为事实,不必讳言。淮南掩有今日之势,非偶然也,金陵人才济济,也非妄言。此番我王师征战江淮,固非易事。然,知难而上,披荆斩棘,方显大丈夫本色,我大唐万里河山,岂不比淮南一隅之地,更有国力、英才?诸位以为然否?”
帐中诸人,纷纷称善,武将们眼神锐利,大有争雄之心。
见人心可用,李从璟稍感欣慰。
方才他所言不差,淮南的确不可小觑。此时征淮南,与周世宗征淮南,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
南唐中主李璟年间,淮南虽然积蓄有不少国力,但因其征战楚地、闽国,已然大受损耗,且李璟之才与徐知诰(李昪)之才,也是天差地别,况且彼时南唐政治并不清明,奸佞小人当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风气很严重,至于南唐立国的基础,那些跟随杨行密打江山的军中老将,都已凋零的差不多,故而难挡周世宗南征。
但饶是如此,莫说定南唐,便是定江北,周世宗也打了三次,其间江北之地,也曾被南唐收复了十之八九。至于灭南唐,那都是赵匡胤的功绩了。
李从璟看向莫离,“既已知淮南援军动向,我军该有相应布置,军师有何进言?”
莫离坐在小案后,闻言直身再拱手,然后恢复坐姿,好整以暇,不疾不徐道:“寿州至定远县,百六十里左右,至濠州,百四十里左右。今,李德诚领兵至定远,刘信领兵至濠州,寿州在中心,我围寿州,而定远、濠州围我,我军实已处于腹背受敌之境遇,若不能破解定远、濠州敌军之攻势,待其到得寿州,我军危矣!”
“定远之敌军为步骑,濠州之敌军依仗水师,我军强在步骑弱在水师,扬长避短,故而应遣精锐步骑至定远,以攻李德诚部,另在淮水架设浮桥,采取守势,以拒刘信部。”
这等计策并无高深之处,也合情合理,众人都无异议,李从璟也颔首道:“军师所言,甚合我意,既如此,就纳军师之策。”
李从璟环视诸将,就要点将出击,这时,李从珂站起身,俯首抱拳请命,“侍卫亲军自编练后,未有寸功,此番出征,摩拳擦掌,然至寿州后,亦未曾建功,眼下敌贼来袭,侍卫亲军愿为殿下分忧,末将斗胆,请为殿下击李德诚!”
李从璟微微颔首,李从珂这话在理,见他请战,知其有战心,不可轻易折杀,李从璟便道:“李将军既有此心,孤心甚慰,既如此,且准你领军三万,出击定远县,以迎李德诚,为王师扫平侧翼之敌!”
李从珂闻言大喜,“定不辱命!”
接下来,又议定了浮桥之事,大军的浮桥,先前建造在西边的正阳,如今要抵挡濠州的刘信所部,当然要搬到寿州下游。几经商议,最终决定,将浮桥架设到下蔡。
淝水是西北-东南流向,经过淮水后进入寿州境内,往南还有接近两百里,寿春城就在淝水之南,并没有建造在淮水河畔。
大策议定,接下来便是行军计划、甲士分派、粮草调拨等事,此为细节,不必多言。
散了军议,众将、文官离去,李从璟留了众幕僚在帐里,还有要事相商。
“徐知诰遣了李德诚、刘信,领军五万前来救援寿州,可谓是倾尽淮南一时之力,诸位且说说,徐知诰是欲两线作战,还是打算放弃楚地,专心守卫江淮之地?”李从璟问众幕僚。
吴国两线作战,对自身极为不利,原本大军出击淮地,未尝就没有逼迫吴军从楚地退兵的意图。
王朴摇头道:“眼下观之,还不能得知徐知诰的打算,即便徐知诰要从楚地退兵,也得是两地战事不利,他才会考虑放弃其中之一,若是能在两地反攻得手,淮南未必要从楚地撤军。”
众人都赞同王朴所说,遂不再多言此事。
翌日,李从璟巡视淮水浮桥搭建之地。
河风清凉,四野无际,苍穹云走云飞,淮水河边的军士、民夫忙得热火朝天。
莫离望着正在搭建的河桥道:“寿春之坚固,远超之前预计,如今淮南援军来的且急且多,江淮之役短期必然无法善了。以百战、侍卫亲军五万甲士,断难直捣扬州。”
拔寿春,克滁州,席卷江北,直捣扬州,这是出征前制定的此战策略。一旦唐军打下扬州,无论楚地战局如何,吴军都必须从楚地撤兵,届时唐军就能趁势占据楚地。
要达成此等目标,要满足一个条件:兵贵神速。只有速战速决,直捣腹心,短时间内撕破吴军江北防线,才能令吴国各军猝不及防,徐知诰也无法有效调兵遣将,江北各州县,望风归附的可能性才大。
李从璟倒是不显得焦虑,“淮南不比两川、契丹,势力非常,便纵出兵楚地,予我等可乘之机,只能说仗好打不少,却也断难轻易功成,战况如先前预想自然好,若是战况不利,我等还有第二套方案。”
说到这,李从璟深呼一口气,“我已传令宋州宣武军、许州忠武军、毫州归德军、徐州武宁军,并及陈、颍、宿、蔡等州兵马,共计十万甲士青壮,赶来寿州,共同围攻寿春。”
第766章 临寿春城启大战,登八公山论古今(五)
原本百战军与侍卫亲军五万将士渡淮水征战,就调集了大量青壮民夫运输粮草、保障后勤,临近淮水的各州藩镇,也都有供应前线粮草、医药的职责,这本已不是小数目,如今李从璟再令四镇八州之地十万兵马青壮来助战,可想而知后方牵动的保障线有多庞大。
卫道这时候道:“数万将士,十数万民夫为战事奔走,日耗钱粮巨万,如此动静对地方新政施行,实有莫大妨碍。”
李从璟点点头,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淮地之战,沿用两川之法,大军每打下一地,官吏即接收一地,用其府库供应前线消耗,因粮于敌。冯道所领官吏,日前已从洛阳出发,正往淮水赶来。”
因粮于敌,这四字看上去美好,实际效果不过是杯水车薪,因为州县粮草储备有限,除非对新得之地横征暴敛,否则前线大批钱粮消耗,仍是要从国内运输。而在新得之地横征暴敛,无异于自断双脚。
相对而言,因粮于敌的措施,最适合的是马军征战草原。当年霍去病就是这么干的,所以纵横草原千万里,往来如风,兵锋所向无人能敌,以至于草原民众闻其名而双股颤栗。
卫道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李从璟知道他想说甚么,然而他再仁慈,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凡大业必然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远望北方,平静道:“新政推行,本也不是一蹴而就,四镇八州慢上一步,也无大碍。”他默然一下,“淮北州县,再苦三载,可享太平。”
最后这句话一出口,李从璟骤然觉得熟悉,于是想起后世时,为集中国家财力,先行支援城市建设,某位大人物也曾说过,农村百姓再苦几年……
回到寿州城外,大军仍在攻城,激战声震耳欲聋,远传数十里。百战军早已被替换下来,如今担任攻城任务的,是侍卫亲军所部,主持战事的是侍卫亲军副将李彦超,至于百战军则被李从璟勒令休整,养精蓄锐,以备来日大用。
寿州境内的大县,有一个南边的盛唐县,颇有兵马,李从璟已令李彦卿率一部兵马去征讨——李彦卿(符彦卿)即是李彦超之弟。
自李存审(符存审)以下,符氏一门皆将种,已经颇有些传为佳话。
在营中角楼上观望侍卫亲军攻城,攻势虽猛,李从璟却有些不满意,看了一阵,他索性下了角楼,登上棚车之顶,命甲士推向阵前,然后竖起大旗,阵前督战。
眼见秦王来到阵前,众将士莫不一阵凛然,这不仅是动力,更多的还是压力。作为侍卫亲军,虽然没有跟随秦王征战过,但秦王治军严明之名,他们不仅早有耳闻,因身为兵马大元帅,秦王巡查军务时,也没少立威,这下见秦王来到阵前,众将士岂能不肃然?
李彦超也赶过来,询问李从璟有何指令,李从璟在棚车上传下军令:“擅自后退者,斩!左顾右盼者,斩!临阵不前者,斩!”
李彦超领命而去,须臾,此令传遍军中,侍卫亲军的攻势,因之有明显振奋。
李从璟看向战场,面无表情。
戚继光曾言,衡量一支军队要看他的将士,十分之一敢战为合格,十分之二敢战可争胜,十分之五敢战则天下无敌。
眼前侍卫亲军虽然攻城之势不弱,但真正敢舍生忘死,甘冒矢石奋勇向前的,其实并不是太多,在战斗与在忘死战斗,完全是两码事。
冷兵器战争,每逢激战,将领为何要冲锋陷阵一马当先?除却依仗自身之勇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要以身先士卒之态,让更多将士愿意跟随他舍生忘死的战斗。
“孟松柏!”李从璟骤然一声呼喝。
“卑职在!”孟松柏在车前抱拳,昂首等待军令。
“孤要你亲自进战场,只做一件事。”李从璟将孟松柏叫到近前,细细吩咐一番。
孟松柏很快听明白,领命而去。
他进到阵中,左右游弋,手持一根利箭,箭头不时在一名甲士兜鍪上划一下。
就在这时,高审思出现在城头上,督战之余,他很快就发现了棚车上的李从璟。李从璟的棚车够高大也够显眼,高审思想不发现都难。发现李从璟在阵前督战,高审思陡然眼前一亮。随即,他让亲卫去拿来一张大弓。
李从璟偶然抬头,就见城头上,高审思挽开一张巨大雕弓,弦如满月,一支利箭正对自己,电光火石之间,利箭飞射而出,破空而来,那长空之中,仿佛响起空气被撕裂的声音。
李从璟双眼微眯,身形不动如山。
那穿空而来的利箭,本有雷霆之势,到底因为距离太远,在棚车前仅五步之遥的地方,无力坠落地面。
高审思双目一滞,李从璟嘴角微微勾起。
两人隔着激烈厮杀的战场,遥遥相望,彼此对峙。
“来人!”李从璟一挥手,“移车前行五步!”
“殿下!”
“元帅!”
“万万不可!”
近卫皆惊,就要相劝,方才利箭飞来,落于棚车之前,他们岂能瞧不见,那一箭由于力道不够,差了五步落地,而今李从璟却要移车前行五步,岂不是以身去迎利箭?
高审思分明是善射之士,如果不然,利箭也不会射出这样远。
李从璟双目一凛,看向左右近卫。
近卫们自知军法,不敢再耽搁,硬着头皮,推动棚车前行五步,正好将地上那支利箭压过。
李从璟负手看向寿春城头的高审思,目光平静。
但其自信之处,一览无遗。
挑衅意味更是十足。
高审思恼羞成怒,他本已收了雕弓,这时见李从璟竟然这般模样,一把将雕弓从亲卫手上夺过来,同时抽出一支利箭,引矢在弦,再次对向李从璟。
这一回,看到这一幕的双方将领、将士,就多了。
李从璟身形纹丝不动,临深渊而不惧,近火海而不慌。
便是知道这一箭即便能射中李从璟,以刚才的成效看,也不过是堪堪触及,根本无从破甲,高审思也要争这口气。他深吸一口气,蓄势半晌,再度一箭射出!
利箭居高临下,刹那间掠过双方将士头顶,直奔李从璟前胸,飞速射来。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9681/13485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