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饮马太平洋
推荐阅读:万灵仙族:御兽长生、神诡长生:从镇武卫开始加点修仙、幽冥画皮卷、老祖,时代变了、北辰剑宗掌门秘录、从女王降临开始崩坏斗罗、从劈柴开始了悟万法、诡道神话、苟在异界问长生、阵问长生、
第261章 饮马太平洋
军工综合体,非常的长。
苏连固执的不肯搞行业细分,什么都大包大揽,整个综合体小到一颗螺丝钉,一片塑料,一个再小的零件都要坚持自产。
流程非常的长。
744铸造局属于前端流程,而眼前的5大工厂,就是最后一层精加工,全靠机床支撑。
林岭东虽然不懂,但看看还是可以的。
这可是哈巴罗夫斯克!
这可是远东军区!
冷战对抗的第二大前沿阵地!
米苏冷战,就像是下了一场超大规模的“围棋”,苏连拼了命的想扩张,到处插旗,而米国则拼了命的围堵,旗插到哪里,他就堵在哪里。
这些“棋子”,便是海外军事基地。
将导弹和轰炸机,部署到对方的家门口。
在对抗的几十年中,两国在全球范围之内,针锋相对的建立了10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总共有17个热点地区,第一大前沿阵地是东西德,欧洲主战场。
第二大阵地,就是远东军区了,争夺太平洋控制权。
自50年代开始,苏连便积极的建设远东,前前后后在这里部署了100多万大军,誓要饮马太平洋,到了70年冷战高峰期,远东已建设了20多个导弹基地,1500多个导弹发射井,数千枚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在远东发射,其超远射程足以吊射米国本土。
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个空军基地,数十个海军基地,超过1000艘舰艇,2000多架战斗机,坦克超过1万辆,海陆空120万大军。
全球第二大规模的军队!
相对于乌克兰对峙土耳其,黑海战场在远东战场来说,不值一提。
米国方面,则积极的推行亚太战略岛链计划,在东北亚地区(r,h)建立军事基地,打造“不沉的航空母舰”,最高峰时,米国在曰本海同时有4艘核动力航母,数千枚洲际导弹,对峙远东军区。
相比欧洲战场的陆军为主,太平洋战场就更是一场高科技和最精尖的较量,两国最为先进的武器,苏-35战斗机,f-22战斗机,图160轰炸机,b21轰炸机,安-225运输机,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台风级弹道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在这个地方都大规模部署。
苏军入侵阿富汗之后,远东军区大规模支援阿富汗,米国人控制石油的计划成功了,苏连无力支撑太平洋消耗,才渐渐的衰落下去。
到80年代中期,只剩下30万军队。
91年苏连解体,到了93年中期,已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庞大的军工产能尚在,却连续两年接不到任何订单,走的走,垮的垮,退工还农,工人都跑去阿穆尔州种田,去西伯利亚挖矿,野草长起一丈多高,到处都是一片破败的痕迹,公路上长满杂草,地处郊区,偌大的厂房连一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核裁军协议之后,这些厂房都面临拆卸的结局,就是座庞大的宝库,相信有不少好东西的。
反正来都来了,看看也无所谓。
“走吧,那进去看看再说!”
苏希霍夫招呼司机,沿着一处围墙转了一圈儿,开进了645厂,全名:哈巴罗夫斯克滨海边疆区卡拉什尼科夫枪械设计局第311号制造厂,代号645,苏连对武器工程师极其优待,武器和工厂都以设计师命名。
这间工厂在核裁军的计划之内,已经确定拆除了,工人们都已经下岗了,只剩下一个排的士兵看守,主要生产4大产品,ak系列自动步枪,rpk系列的轻机枪,pk系列的通用机枪,sa系列的散弹枪。
仅一个厂,占地面积就数十亩地,最高峰时,有数千工人,每天就可以生产上千枝步枪,强横得一批。
四辆步战车,两辆拉达轿车,在庞大的厂区转了一圈儿,各厂房都是大门紧锁,过了十几分钟,工厂的车间主任卡托列夫才姗姗来迟。
说明来意之后,托卡列夫脸色显得很难看,跟林岭东握了下手说道:“你好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苏希霍夫:“这位是来自华国的林先生,将协助你们的拆卸工作,可以用的机床设备还有哪些?”
托卡列夫楞了一下,摇头叹气,还是无奈妥协,带了部大功率手电,将一大圈钥匙甩了一下:“请跟我来。”
大家下车步行,走了一会儿,来到一处粗糙蛮横的庞大厂房,混凝土墙面有半米的厚度,厂房顶部像一个乌龟壳一样,呈一个半圆形,里面覆盖了几米厚的泥土减少缓冲,再用混凝土封顶,一般的钻地弹都炸不进去,被轰炸了还可以继续开工,只是天上板上掉一些灰尘而已。
铁门也宽大厚重,目测有5米多高,十多米长,托卡列夫开了三把锁,十几个士兵合力,才将这厚重的铁门推开,腾起一阵浓烈的灰尘。
长条型的厂房当中,高大的机床不规则的排列着,头顶的吊扇挂满了蜘蛛网,厂房的地面铺上了厚厚的灰尘,机器都被白色的薄膜盖着,看上去死气沉沉。
托卡列夫把电筒拧开,在厂房里照射了一番:“抱歉,你们只能看,不能动,也没办法动,配电房的电缆都被偷光了,连照明线路都没了。”
苏希霍夫骂了一句:“混蛋,是谁干的?”
托卡列夫麻木绝望,只是摇头:“我不知道,听人说是工人干的,人已经逮捕了,但具体怎么回事不要问我,我也不清楚。”
林岭东:“我可以单独和托卡列夫说两句么?”
“我出去抽烟。”
苏希霍夫知道林岭东要做什么,掏出烟盒,带着士兵走出大门。
林岭东:“听着,我知道你对我很抵触,我也知道你对工厂的热情,可这都过去了,你也没办法挽回,我也没办法,我只是过来看看,不要摆一张臭脸好吗?”
手一招,乌代将皮包递了过来。
林岭东拿出几张100美元的钞票,塞到托卡列夫的上衣口袋。
“你要是配合我,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托列夫楞了一阵,手下意识的捂住口袋,本想掏出来还给他,却终究停下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苏希霍夫,确保他们离得够远。
将钱捏了一下,慌张的塞进袜子里:“好的,你需要什么尽管告诉我。”
林岭东:“我也不知道,我只需要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机床你应该很熟悉吧?”
托卡列夫:“很熟,你需要普通的还是数控的?”
林岭东心说,这才像话嘛。
“当然是数控的,数控的床子多吗?”
托卡列夫:“多,光这个车间就有12台,你想看什么型号的?”
(本章完)
军工综合体,非常的长。
苏连固执的不肯搞行业细分,什么都大包大揽,整个综合体小到一颗螺丝钉,一片塑料,一个再小的零件都要坚持自产。
流程非常的长。
744铸造局属于前端流程,而眼前的5大工厂,就是最后一层精加工,全靠机床支撑。
林岭东虽然不懂,但看看还是可以的。
这可是哈巴罗夫斯克!
这可是远东军区!
冷战对抗的第二大前沿阵地!
米苏冷战,就像是下了一场超大规模的“围棋”,苏连拼了命的想扩张,到处插旗,而米国则拼了命的围堵,旗插到哪里,他就堵在哪里。
这些“棋子”,便是海外军事基地。
将导弹和轰炸机,部署到对方的家门口。
在对抗的几十年中,两国在全球范围之内,针锋相对的建立了10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总共有17个热点地区,第一大前沿阵地是东西德,欧洲主战场。
第二大阵地,就是远东军区了,争夺太平洋控制权。
自50年代开始,苏连便积极的建设远东,前前后后在这里部署了100多万大军,誓要饮马太平洋,到了70年冷战高峰期,远东已建设了20多个导弹基地,1500多个导弹发射井,数千枚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在远东发射,其超远射程足以吊射米国本土。
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个空军基地,数十个海军基地,超过1000艘舰艇,2000多架战斗机,坦克超过1万辆,海陆空120万大军。
全球第二大规模的军队!
相对于乌克兰对峙土耳其,黑海战场在远东战场来说,不值一提。
米国方面,则积极的推行亚太战略岛链计划,在东北亚地区(r,h)建立军事基地,打造“不沉的航空母舰”,最高峰时,米国在曰本海同时有4艘核动力航母,数千枚洲际导弹,对峙远东军区。
相比欧洲战场的陆军为主,太平洋战场就更是一场高科技和最精尖的较量,两国最为先进的武器,苏-35战斗机,f-22战斗机,图160轰炸机,b21轰炸机,安-225运输机,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台风级弹道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在这个地方都大规模部署。
苏军入侵阿富汗之后,远东军区大规模支援阿富汗,米国人控制石油的计划成功了,苏连无力支撑太平洋消耗,才渐渐的衰落下去。
到80年代中期,只剩下30万军队。
91年苏连解体,到了93年中期,已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庞大的军工产能尚在,却连续两年接不到任何订单,走的走,垮的垮,退工还农,工人都跑去阿穆尔州种田,去西伯利亚挖矿,野草长起一丈多高,到处都是一片破败的痕迹,公路上长满杂草,地处郊区,偌大的厂房连一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核裁军协议之后,这些厂房都面临拆卸的结局,就是座庞大的宝库,相信有不少好东西的。
反正来都来了,看看也无所谓。
“走吧,那进去看看再说!”
苏希霍夫招呼司机,沿着一处围墙转了一圈儿,开进了645厂,全名:哈巴罗夫斯克滨海边疆区卡拉什尼科夫枪械设计局第311号制造厂,代号645,苏连对武器工程师极其优待,武器和工厂都以设计师命名。
这间工厂在核裁军的计划之内,已经确定拆除了,工人们都已经下岗了,只剩下一个排的士兵看守,主要生产4大产品,ak系列自动步枪,rpk系列的轻机枪,pk系列的通用机枪,sa系列的散弹枪。
仅一个厂,占地面积就数十亩地,最高峰时,有数千工人,每天就可以生产上千枝步枪,强横得一批。
四辆步战车,两辆拉达轿车,在庞大的厂区转了一圈儿,各厂房都是大门紧锁,过了十几分钟,工厂的车间主任卡托列夫才姗姗来迟。
说明来意之后,托卡列夫脸色显得很难看,跟林岭东握了下手说道:“你好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苏希霍夫:“这位是来自华国的林先生,将协助你们的拆卸工作,可以用的机床设备还有哪些?”
托卡列夫楞了一下,摇头叹气,还是无奈妥协,带了部大功率手电,将一大圈钥匙甩了一下:“请跟我来。”
大家下车步行,走了一会儿,来到一处粗糙蛮横的庞大厂房,混凝土墙面有半米的厚度,厂房顶部像一个乌龟壳一样,呈一个半圆形,里面覆盖了几米厚的泥土减少缓冲,再用混凝土封顶,一般的钻地弹都炸不进去,被轰炸了还可以继续开工,只是天上板上掉一些灰尘而已。
铁门也宽大厚重,目测有5米多高,十多米长,托卡列夫开了三把锁,十几个士兵合力,才将这厚重的铁门推开,腾起一阵浓烈的灰尘。
长条型的厂房当中,高大的机床不规则的排列着,头顶的吊扇挂满了蜘蛛网,厂房的地面铺上了厚厚的灰尘,机器都被白色的薄膜盖着,看上去死气沉沉。
托卡列夫把电筒拧开,在厂房里照射了一番:“抱歉,你们只能看,不能动,也没办法动,配电房的电缆都被偷光了,连照明线路都没了。”
苏希霍夫骂了一句:“混蛋,是谁干的?”
托卡列夫麻木绝望,只是摇头:“我不知道,听人说是工人干的,人已经逮捕了,但具体怎么回事不要问我,我也不清楚。”
林岭东:“我可以单独和托卡列夫说两句么?”
“我出去抽烟。”
苏希霍夫知道林岭东要做什么,掏出烟盒,带着士兵走出大门。
林岭东:“听着,我知道你对我很抵触,我也知道你对工厂的热情,可这都过去了,你也没办法挽回,我也没办法,我只是过来看看,不要摆一张臭脸好吗?”
手一招,乌代将皮包递了过来。
林岭东拿出几张100美元的钞票,塞到托卡列夫的上衣口袋。
“你要是配合我,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托列夫楞了一阵,手下意识的捂住口袋,本想掏出来还给他,却终究停下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苏希霍夫,确保他们离得够远。
将钱捏了一下,慌张的塞进袜子里:“好的,你需要什么尽管告诉我。”
林岭东:“我也不知道,我只需要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机床你应该很熟悉吧?”
托卡列夫:“很熟,你需要普通的还是数控的?”
林岭东心说,这才像话嘛。
“当然是数控的,数控的床子多吗?”
托卡列夫:“多,光这个车间就有12台,你想看什么型号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3303/243863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