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89章 罐头换飞机?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189章 罐头换飞机?
根据许跃新记忆,后世曾有人用罐头换来苏联的四架飞机。
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
许跃新琢磨道,暂且按下思绪继续收看新闻。
在接下来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他又收集了好几条可能蕴藏着赚钱机会的财经消息。
看完新闻,许跃新把饼干桶往旁边一放,打开写字台抽屉取出纸笔,把这些财经消息,连同之前苏联经济困难的消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一来,可以防止遗忘、错漏。
又啃了会饼干,直到肚子填饱后,许跃新放下饼干桶,一一分析刚才记录下的新闻。
个体户经营政策不断放宽,各地个体户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嗯,是件好事儿。
只是目前个体户的主要经营范围还是餐饮、食品和服装之类,而许跃新并不打算进军这些领域。
财政部门加大国库券发行力度,筹集基建资金?
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眼下建筑行业还全部是国营企业,就连包工头这一身份都得等到90年代农民工大量进城时才会出现。
至于利用不同地区之间国库券差价赚钱?
那得等到1988年政策允许私人买卖国库券才行。
等于说许跃新暂时还没法利用这条消息赚钱。
许跃新一条条地看,一条条地否定,直到最后视线来到苏联物资紧张的消息上。
苏联自从建立以来,一直被轻工业短板的问题困扰。
70年代时,他们的策略是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出口赚取外汇,换取轻工业品解决民生需要。
近两年来国际油价下跌,石油生意不好做,苏联的日常生活用品供应就出现了紧张。
罐头换飞机的故事,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问题在于,人家能用罐头换飞机的时候已经是80年代末,而现在是80年代初。
现在的很多情况,和几年后完全不一样。
比如现在的老毛子,还不至于像80年代末那样落魄。
还有,在罐头换飞机事件中,当事人运输罐头时所寻找的是地方航空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愿意参加这样高风险的贸易。
而全国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得等到1984年才会在厦门成立……
……
总之,虽然只是隔了短短几年时间,但各方面条件都大不相同。
许跃新认为自己可以将罐头换飞机事件作为启发,靠着走以物易物的路子赚钱,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根据当下条件制定出一条全新的思路,才能在这种以物易物的贸易中获得成功。
许跃新沉思道。
而做任何事的第一步,都是找到对的人。
特别是和苏联做生意。
苏联对于对外贸易实行严格管控政策,只有找到能说得上的话的人,才有可能打通这条贸易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找到这个人?
许跃新想了又想,最后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要去老莫吃两顿饭。
老莫作为当前京城唯一的俄餐餐厅,不乏驻华的苏联人员光顾。
在那里待一阵儿,想必能寻找到机会。
定下主意后,许跃新立即行动,真的拿老莫当成家,每天在那吃起了饭。
哪怕满课的时候,他中午也必定骑摩托车离开学校,前往莫斯科餐厅。
有时,他还会带着陈巧巧一块去吃。
时间一长,陈巧巧也起了疑惑。
“怎么天天来这吃啊?”
回家的路上,陈巧巧奇怪地向许跃新问道。
许跃新微微闭上眼睛,摇摇头俨然一副得道高人的姿态。
“天机不可泄露。”
许跃新神定气闲道,把陈巧巧给逗乐了。
“瞧你,是诸葛亮转世,还是刘伯温投胎啊?”
“跟我还玩起保密了。”
“你想知道?”
许跃新指着自己脸上道,“现在这亲一口。”
“噗。”
“大庭广众的,也不害臊。”
陈巧巧抿着嘴笑道。
等回到国公府,两人往正院走去。
这时,陈巧巧快步走到许跃新面前,扶住他的肩膀,仰起脸蛋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能告诉我了吗?”
“能,当然能。”
许跃新呵呵一笑,在陈巧巧脸上也亲了一口道,“你是我的好媳妇儿,我瞒谁都不能瞒你。”
接着,他把自己打开苏联市场的想法告诉了陈巧巧。
“点子是不错。”
陈巧巧听罢认同道,“方案也可行。”
“就是来回跑可能费点时间?”
“我尽量用假期的时间做。”
许跃新想了想后说道。
现在是12月,距离放假不远。
等到贸易的事有个眉目,估计得寒假了。
到时候正好空出时间。
将贸易计划告知媳妇后,许跃新依旧继续每天在老莫吃饭,中途还真就认识了几位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这至少是个可喜的进步。
许跃新每次遇到这几位工作人员,都会请他们吃饭,和他们聊天。一来二去的,双方逐渐熟悉,工作人员开始向他透露一些目前苏联的真实情况。
根据他们的消息,苏联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太好,自70年代末停止增长以来,近两年已出现衰退势头。
像面包、香肠等基本食品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所以,还没有到实物短缺的地步,对吧?”
一天,许跃新听工作人员介绍完莫斯科排队的情况,向他问道。
“紧俏归紧俏,不至于短缺。”
名叫阿廖沙的工作人员如实回答道,“只要愿意排队,总还是能买得到的。”
听到这,许跃新内心深呼一口气。
幸好,他当初考虑到了目前和80年代末情况的区别,没有刻舟求剑去准备罐头。
否则就要砸手里了。
“那你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许跃新追问道。
“最缺的……大概就是高质量的汽车、电子产品。”
“拉达牌汽车,车把手一拽就掉。b2牌电视机,画面效果差,还动不动爆炸。”
阿廖沙苦笑道,“从干部到一般公民,都在想办法弄到进口汽车、电视机。”
“当然你知道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得到。哪怕是我这样的驻外干部,也会因为级别不够,无法得到进口电视。”
讲到最后,他两手一摊,露出无奈的神情。
“等你熬上去,就能搞到想要的电视了。”
许跃新呵呵一笑,安慰阿廖沙道。
而他的脑袋瓜子,已经在全速开动了。
他搞不到汽车,也无法成批量供应组装完毕的进口电视。
不过,有一样东西他倒是可以提供。
芯片,用来制造电视的成熟制程芯片。
欧美日韩常年封锁苏联,限制科技产品出口,导致他们出现一车难求,一电视难求的局面。
如果能把作为电视机核心部件的芯片卖给毛子,那岂不是能赚取暴利?
想到这,许跃新心动了。
不过心动之余,他没有忘记询问一些问题。
“我知道你们由于受封锁,无法进口造好的汽车、电视机。不过你们为什么不进口一些零部件自己组装?”
在从事一项明显有利可图的生意前,必须搞清楚为什么别人没有做这项生意。
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坑。
阿廖沙尴尬地笑了笑。
“这个,你自己去了解一下,应该能知道。”
他神色闪躲地答道。
许跃新从阿廖沙不自然的神态中读出了些什么。
肯定是因为外汇短缺吧。
自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石油价格走低后,苏联的外汇储备就日渐枯竭。
乃至于发展到解体前夕时,出现了想买罐头都付不出美元的情形,需要拿飞机去换。
如此宝贵的外汇,自然轮不到电视机、进口汽车等非民生必要物资使用。
这正好契合许跃新的以货易货计划。
“好的,恕我唐突。”
许跃新礼貌地同阿廖沙说道,接着抬手看一眼劳力士腕表,“我有事得走了,咱们下次再聊。”
说完,他上前付了账单。
“我也要回使馆。”
阿廖沙跟在许跃新身后道,内心对他观感很不错。
起码……他很舍得钱,每次吃饭都是他付账。
离开莫斯科餐厅,许跃新考虑起下次该如何跟阿廖沙打交道。
在苏联,外交和对外贸易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经常有官员在两个部门之间轮换。
后面,他要直接问阿廖沙是否认识外经贸方面的领导,进入贸易主题。
需要斟酌的,则是问法,免得阿廖沙以为自己居心不良被吓跑。
至于为什么以前没问,则是因为许跃新觉得火候没到。
贸然去问,反而不美。
数日后,许跃新又一次在莫斯科餐厅“偶遇”到阿廖沙。
和以前一样,许跃新和阿廖沙再次两桌并一桌,同阿廖沙把酒言欢。
“兄弟,以前都是你坐庄,今天该轮到我了。”
菜上齐后,阿廖沙再次将酒杯斟满,高高举起道,“否则今天不请,以后就该没机会了。”
许跃新心里咯噔一下。
“此话怎讲?”
他同样举起酒杯,面色沉静道。
“我即将期满回国,今天应该是我和你的最后一次聚会。”
阿廖沙露出遗憾的笑容道,“真可惜,刚遇到像你这样投机的朋友。”
他要回去了啊。
那看来必须在今天挑明,和他谈以货易货贸易的事了。
听到阿廖沙的答复,许跃新立即反应道。
(本章完)
根据许跃新记忆,后世曾有人用罐头换来苏联的四架飞机。
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
许跃新琢磨道,暂且按下思绪继续收看新闻。
在接下来新闻播报的过程中,他又收集了好几条可能蕴藏着赚钱机会的财经消息。
看完新闻,许跃新把饼干桶往旁边一放,打开写字台抽屉取出纸笔,把这些财经消息,连同之前苏联经济困难的消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一来,可以防止遗忘、错漏。
又啃了会饼干,直到肚子填饱后,许跃新放下饼干桶,一一分析刚才记录下的新闻。
个体户经营政策不断放宽,各地个体户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嗯,是件好事儿。
只是目前个体户的主要经营范围还是餐饮、食品和服装之类,而许跃新并不打算进军这些领域。
财政部门加大国库券发行力度,筹集基建资金?
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眼下建筑行业还全部是国营企业,就连包工头这一身份都得等到90年代农民工大量进城时才会出现。
至于利用不同地区之间国库券差价赚钱?
那得等到1988年政策允许私人买卖国库券才行。
等于说许跃新暂时还没法利用这条消息赚钱。
许跃新一条条地看,一条条地否定,直到最后视线来到苏联物资紧张的消息上。
苏联自从建立以来,一直被轻工业短板的问题困扰。
70年代时,他们的策略是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出口赚取外汇,换取轻工业品解决民生需要。
近两年来国际油价下跌,石油生意不好做,苏联的日常生活用品供应就出现了紧张。
罐头换飞机的故事,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问题在于,人家能用罐头换飞机的时候已经是80年代末,而现在是80年代初。
现在的很多情况,和几年后完全不一样。
比如现在的老毛子,还不至于像80年代末那样落魄。
还有,在罐头换飞机事件中,当事人运输罐头时所寻找的是地方航空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愿意参加这样高风险的贸易。
而全国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得等到1984年才会在厦门成立……
……
总之,虽然只是隔了短短几年时间,但各方面条件都大不相同。
许跃新认为自己可以将罐头换飞机事件作为启发,靠着走以物易物的路子赚钱,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根据当下条件制定出一条全新的思路,才能在这种以物易物的贸易中获得成功。
许跃新沉思道。
而做任何事的第一步,都是找到对的人。
特别是和苏联做生意。
苏联对于对外贸易实行严格管控政策,只有找到能说得上的话的人,才有可能打通这条贸易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找到这个人?
许跃新想了又想,最后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要去老莫吃两顿饭。
老莫作为当前京城唯一的俄餐餐厅,不乏驻华的苏联人员光顾。
在那里待一阵儿,想必能寻找到机会。
定下主意后,许跃新立即行动,真的拿老莫当成家,每天在那吃起了饭。
哪怕满课的时候,他中午也必定骑摩托车离开学校,前往莫斯科餐厅。
有时,他还会带着陈巧巧一块去吃。
时间一长,陈巧巧也起了疑惑。
“怎么天天来这吃啊?”
回家的路上,陈巧巧奇怪地向许跃新问道。
许跃新微微闭上眼睛,摇摇头俨然一副得道高人的姿态。
“天机不可泄露。”
许跃新神定气闲道,把陈巧巧给逗乐了。
“瞧你,是诸葛亮转世,还是刘伯温投胎啊?”
“跟我还玩起保密了。”
“你想知道?”
许跃新指着自己脸上道,“现在这亲一口。”
“噗。”
“大庭广众的,也不害臊。”
陈巧巧抿着嘴笑道。
等回到国公府,两人往正院走去。
这时,陈巧巧快步走到许跃新面前,扶住他的肩膀,仰起脸蛋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能告诉我了吗?”
“能,当然能。”
许跃新呵呵一笑,在陈巧巧脸上也亲了一口道,“你是我的好媳妇儿,我瞒谁都不能瞒你。”
接着,他把自己打开苏联市场的想法告诉了陈巧巧。
“点子是不错。”
陈巧巧听罢认同道,“方案也可行。”
“就是来回跑可能费点时间?”
“我尽量用假期的时间做。”
许跃新想了想后说道。
现在是12月,距离放假不远。
等到贸易的事有个眉目,估计得寒假了。
到时候正好空出时间。
将贸易计划告知媳妇后,许跃新依旧继续每天在老莫吃饭,中途还真就认识了几位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这至少是个可喜的进步。
许跃新每次遇到这几位工作人员,都会请他们吃饭,和他们聊天。一来二去的,双方逐渐熟悉,工作人员开始向他透露一些目前苏联的真实情况。
根据他们的消息,苏联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太好,自70年代末停止增长以来,近两年已出现衰退势头。
像面包、香肠等基本食品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所以,还没有到实物短缺的地步,对吧?”
一天,许跃新听工作人员介绍完莫斯科排队的情况,向他问道。
“紧俏归紧俏,不至于短缺。”
名叫阿廖沙的工作人员如实回答道,“只要愿意排队,总还是能买得到的。”
听到这,许跃新内心深呼一口气。
幸好,他当初考虑到了目前和80年代末情况的区别,没有刻舟求剑去准备罐头。
否则就要砸手里了。
“那你们目前最缺的是什么?”
许跃新追问道。
“最缺的……大概就是高质量的汽车、电子产品。”
“拉达牌汽车,车把手一拽就掉。b2牌电视机,画面效果差,还动不动爆炸。”
阿廖沙苦笑道,“从干部到一般公民,都在想办法弄到进口汽车、电视机。”
“当然你知道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得到。哪怕是我这样的驻外干部,也会因为级别不够,无法得到进口电视。”
讲到最后,他两手一摊,露出无奈的神情。
“等你熬上去,就能搞到想要的电视了。”
许跃新呵呵一笑,安慰阿廖沙道。
而他的脑袋瓜子,已经在全速开动了。
他搞不到汽车,也无法成批量供应组装完毕的进口电视。
不过,有一样东西他倒是可以提供。
芯片,用来制造电视的成熟制程芯片。
欧美日韩常年封锁苏联,限制科技产品出口,导致他们出现一车难求,一电视难求的局面。
如果能把作为电视机核心部件的芯片卖给毛子,那岂不是能赚取暴利?
想到这,许跃新心动了。
不过心动之余,他没有忘记询问一些问题。
“我知道你们由于受封锁,无法进口造好的汽车、电视机。不过你们为什么不进口一些零部件自己组装?”
在从事一项明显有利可图的生意前,必须搞清楚为什么别人没有做这项生意。
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坑。
阿廖沙尴尬地笑了笑。
“这个,你自己去了解一下,应该能知道。”
他神色闪躲地答道。
许跃新从阿廖沙不自然的神态中读出了些什么。
肯定是因为外汇短缺吧。
自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石油价格走低后,苏联的外汇储备就日渐枯竭。
乃至于发展到解体前夕时,出现了想买罐头都付不出美元的情形,需要拿飞机去换。
如此宝贵的外汇,自然轮不到电视机、进口汽车等非民生必要物资使用。
这正好契合许跃新的以货易货计划。
“好的,恕我唐突。”
许跃新礼貌地同阿廖沙说道,接着抬手看一眼劳力士腕表,“我有事得走了,咱们下次再聊。”
说完,他上前付了账单。
“我也要回使馆。”
阿廖沙跟在许跃新身后道,内心对他观感很不错。
起码……他很舍得钱,每次吃饭都是他付账。
离开莫斯科餐厅,许跃新考虑起下次该如何跟阿廖沙打交道。
在苏联,外交和对外贸易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经常有官员在两个部门之间轮换。
后面,他要直接问阿廖沙是否认识外经贸方面的领导,进入贸易主题。
需要斟酌的,则是问法,免得阿廖沙以为自己居心不良被吓跑。
至于为什么以前没问,则是因为许跃新觉得火候没到。
贸然去问,反而不美。
数日后,许跃新又一次在莫斯科餐厅“偶遇”到阿廖沙。
和以前一样,许跃新和阿廖沙再次两桌并一桌,同阿廖沙把酒言欢。
“兄弟,以前都是你坐庄,今天该轮到我了。”
菜上齐后,阿廖沙再次将酒杯斟满,高高举起道,“否则今天不请,以后就该没机会了。”
许跃新心里咯噔一下。
“此话怎讲?”
他同样举起酒杯,面色沉静道。
“我即将期满回国,今天应该是我和你的最后一次聚会。”
阿廖沙露出遗憾的笑容道,“真可惜,刚遇到像你这样投机的朋友。”
他要回去了啊。
那看来必须在今天挑明,和他谈以货易货贸易的事了。
听到阿廖沙的答复,许跃新立即反应道。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3084/243260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