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 铁血宰相,雅典首将,元清首谋,千古谋圣
推荐阅读:我有一百个分身、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谍影:命令与征服、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择日走红、大道惟一、法力无边高大仙、朕真的不务正业、十方乱世,人间武圣!、坐忘长生、
第1784章 铁血宰相,雅典首将,元清首谋,千古谋圣
“叮,第四人,王旦,政治95。”
“叮,第五人,封弈,智力97。”
“系统,去掉封弈与王旦二人,在剩下的主父偃、韦孝宽和杨廷和三个人之间进行召唤。”
“叮,恭喜宿主获得杨廷和,统帅38,武力45,智力91,政治99,魅力87。
植入身份:燕南一县令。
携带:杨廷仪、杨慎、朱厚照。”
伊尹、霍光,因为他们独特的经历,也几乎成为了古代文臣一个独特的标杆。
而杨廷和,他的经历,和霍光几乎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武宗和汉昭帝一样,死后都没有留后,于是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杨廷和的资历和当年的霍光一样老,人家从明宪宗朱见深时代开始当官,等到明武宗时,已经是历经三朝的元老,而且已经成了内阁的话事人,除了没有兵权之外,似乎并不比霍光差多少。
于是皇位的问题出现之后,他立刻就当仁不让地“担起了这份责任”,并在没有广泛民主评议的情况下,迅速确定了立兴王朱厚熜为下一任皇帝。
等到未来的嘉靖皇帝进京之后,杨廷和也像当年的霍光一样,给朱厚熜来了个小测试。
当时杨廷和给朱厚熜提出的要求是,你以后不能再让你爹当你爹了,你应该尊明武宗的爹孝宗为爹,而改称你自己的爹为皇叔,然后以皇太子的礼仪登基当皇帝。
如果朱厚熜完全按照杨廷和的套路来,那就说明他这个皇帝,不是依据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合法”的继承皇位,而是因为杨廷和等人的拥立,他才“有幸”当的皇帝,那么世人将都知道杨廷和有拥立之功,而他朱厚熜不光要认下“君权人授”,还要时刻感激杨廷和的“栽培”。
如果朱厚熜像刘病已一样,是个“出身有问题”的皇子,杨廷和又是个霍光那样军政一把抓,可以随时废立皇帝的角色,或者朱厚熜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那么杨廷和可能会成功。
但是人家朱厚熜在被请来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继承了王位,并且干得还不错。这说明朱厚熜不光脑袋瓜不傻,人家还有实践经验。
而且,大明军权早就分了出去,内阁首辅并不具备一手遮天的能力。
故而,这就似乎也注定了杨廷和日后的悲剧。
嘉靖上台的第三年,杨廷和辞职回家;
嘉靖上台的第七年,杨廷和被定罪;
嘉靖上台的第八年,杨廷和便郁郁而终。
不得不说,在天级召唤之中,召唤出了一个天级巅峰的人才,这一次的召唤,这个收获几乎快要拉到顶了。
在任何一个级别之中,能够达到那个级别的巅峰的,绝对都是同一级别之中,金字塔尖的存在。
“叮,神级人才召唤卡开启中……”
是时候再召唤出一个顶级的谋士了!
其实!
一直以来,王羽并不缺谋士。
只不过,他手底下的谋士,如果仅仅只是当一个谋士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像他最早期的谋士,从三王之乱刚开始就跟随他的高颎,再比如说,如今的河北道刺史管仲,又或者是东夷国相诸葛亮,他们难道不是厉害的谋士吗?
他们非但是厉害的谋士,而且还是一个时代的翘楚人物。
只不过,他们除了是一个谋士之外,更加是一个政治家。
再往下说,荀彧,同样也是一个厉害的谋士,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可是,同样,他同样更加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一个谋士,或者是一个将领,他们的价值永远不能和一个政治家相比。不管是谋士,或者是将领,他们如果要实现一些东西,都是必须背后有一个政治家来进行兜底的。
正是因为,高颎、管仲、诸葛亮、荀彧这些厉害的谋士,都外出在外,把握地方大权,导致王羽身边真正可堪大用的,其实始终也就一直以来只有那么几个。
尤其是,这其中,还有贾诩这种向来是出工不出力的。当然,就算是他出力,他的建议,从来都不是王羽的首选。
他要是像个正经人提建议的话,很难超过张宾或者是姚广孝这样的,除非是他发挥出自己的特色来。但他要是发挥自己特色的话,那么,以他毒士的风格,那些手段都是最后才能够动用的。
“叮,第一人,俾斯麦,智力101。”
嘶!
第一个,就来了一个顶尖的人物!
当然,能够成为神级人才的,都是顶尖的人物!
可是,这一位,分明是顶尖人物之中的顶尖人物!
在19世纪的后半期,欧洲大陆上崛起了一位被誉为“铁血宰相”的政治家。他就是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
那个时候,德意志地区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共有39个独立的邦国。俾斯麦认为,德国的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为此,他提出了“铁血政策”,即通过战争手段实现德国的统一。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为了实现统一,俾斯麦领导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
首先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联手击败丹麦,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并入普鲁士。
接着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将德意志邦联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胜法国,成功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而在俾斯麦三次王朝战争期间,其实战争的过程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在普奥战争期间,俾斯麦居然可以利用外交手段,阻断其他国家对奥地利的支持,可见他的政治手腕有多么强大。
战败奥地利以后,俾斯麦并没有穷追不舍,他选择与之和谈。因为灭亡奥地利只是其次,而统一德国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俾斯麦以铁血宰相的身份执政期间,其实一直都是以政治手腕来达成德国统一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依靠所谓的军事力量。
他明白胜利的边界和代价,精准开启和结束局部战争,用有限的代价换取相对大的收益,准确利用同盟和敌人关系之间的微妙变化攫取最大利益,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一德国后,俾斯麦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的视野超越了德国的边界,开始在更广阔的欧洲舞台上施展他的外交才能。
通过建立复杂的联盟体系,俾斯麦成功地将德国置于欧洲政治的中心位置。
这一位,完全和诸葛亮或者是管仲一样,他们最根本的还是政治家的属性。
而这一位,他的政治属性还有绝对在智力属性之上。这样的人物,自然是顶尖人物之间的顶尖人物。
“叮,第二人,范文程,智力100。”
堪称清初第一谋士,文臣之首,辅佐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代帝王的一代谋略家。
宁锦之战后,建议与明议和,以争取喘息之机;提出征伐蒙古、恩抚朝鲜、招抚明将的策略,扭转了后金的不利局势;反间计除袁崇焕,使祖大寿逃归锦州,使清军从容退出关外;李自成入北京,多尔衮举棋不定,提出尽早入关的方略。
清人入关后的大部分制度、条律多出自其手,是满清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汉化的主要谋主和幕后推手。范文程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很多事情后面都有他的影子。
“叮,第三人,伯里克利,智力100。”
这一次的召唤,这个质量确实高的离谱了!
俾斯麦是一个管仲和诸葛亮式的人物,而这一个,同样是一个管仲和诸葛亮式的人物。
虽然说,王羽这一次神级人才召唤的本意,是想要召唤出一个谋士出来。可是,如果能够再召唤出一个这样的人物,那么,就算是让王羽违背之前召唤的初衷,也并非不可。
提及希腊,雅典和伯里克利永远都是无法绕过去的,他的时代,就是希腊的黄金时代,甚至可以干脆的直接称为伯里克利时代。
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还帮助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击败了斯巴达人。
尤为重要的是,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
“叮,第四人,刘秉忠,智力100。”
因为元和清这两个特殊的时代,是由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且还是大一统的政权。
故而,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似乎是忽视了这两个时代的一些风流人物。尤其是,这两个时代的一些汉人。
但事实上,不管是范文程或者是刘秉忠,他们能够作为一个时代的首席文臣或谋士,他们在能力之上,绝对不会差于其他时代的一些佼佼者。范文程,他是清初的第一谋士和文臣,而刘秉忠,则是忽必烈时代的第一谋士和文臣,为元代汉人位封三公的唯一一人。
提到“黑衣宰相”,或是有些人的第一印象就会出现,姚广孝的名字。
可事实上,元朝也有一位“黑衣宰相”,那就是刘秉忠。
可能刘秉忠在民间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要说起他的历史功劳那可非常大了。
忽必烈与刘秉忠讨论天下事,曾及其灭宋之策,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三路伐宋,东路取金陵,中路取襄阳,西路取川蜀。若取天下则以不弑杀人为要……
自此刘秉忠就以僧人留在了忽必烈幕府为其出谋划策。
而后来的刘秉忠又为忽必烈出了十四安邦定国之策:
一、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要忽必烈做蒙古之周公。
二、任用将相,分封开国功臣子孙为天下郡守,功赏过罚。
三、百姓赋税太重,请减轻百姓负担,定百官俸禄,禁止官员任意生杀予夺。
四、减少死刑,以及判死刑要反复审核。
五、百姓为国家根本,赦免百姓的债务。
六、制定商业税,劝课农桑。
七、办学校,以及开科取士。
八、招抚百姓从事生产,减少苛捐杂税,国家扶养鳏寡孤独。
九、尊孔子,网罗天下儒士,访名儒为国家所用。
十、颁布新历法,撰修《金史》。
十一、对读书人免税,凡有一技之长必留而用之。
十二、广开言路,远小人,近君子。
十三、不言利,减少贫富差距。
十四、定立法度,刑法宽仁,禁止严刑峻法。完善朝廷制度,用官职笼络人心。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攻打四川钓鱼城,结果被射死在城下。蒙古帝国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和攻打南宋的忽必烈为争夺汗位各自施展手段。
忽必烈停止了对南宋的进攻,率军北归。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先继位汗位,赢得政治先机。1260年春天在开平召开库里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
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采用了皇帝制度,自称朕,建年号为中统,以开平为上都。这个举动打了阿里不哥一个措手不及。阿里不哥也在和林自称大汗。
两人各自得到了南北蒙古贵族的支持,双方展开了决战。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
1261年,在昔木土脑儿之战,忽必烈所率领的蒙古军和阿里不哥率领的蒙古军相遇了,这些蒙古军都互相认识,以前是兄弟亲戚。所以他们在两军阵前各自逡巡不前。
刘秉忠建议忽必烈用汉军迂回到敌军后方突袭。忽必烈听从了他建议,大败阿里不哥军。
“叮,第五人,张良,智力104,”
(本章完)
“叮,第四人,王旦,政治95。”
“叮,第五人,封弈,智力97。”
“系统,去掉封弈与王旦二人,在剩下的主父偃、韦孝宽和杨廷和三个人之间进行召唤。”
“叮,恭喜宿主获得杨廷和,统帅38,武力45,智力91,政治99,魅力87。
植入身份:燕南一县令。
携带:杨廷仪、杨慎、朱厚照。”
伊尹、霍光,因为他们独特的经历,也几乎成为了古代文臣一个独特的标杆。
而杨廷和,他的经历,和霍光几乎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武宗和汉昭帝一样,死后都没有留后,于是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杨廷和的资历和当年的霍光一样老,人家从明宪宗朱见深时代开始当官,等到明武宗时,已经是历经三朝的元老,而且已经成了内阁的话事人,除了没有兵权之外,似乎并不比霍光差多少。
于是皇位的问题出现之后,他立刻就当仁不让地“担起了这份责任”,并在没有广泛民主评议的情况下,迅速确定了立兴王朱厚熜为下一任皇帝。
等到未来的嘉靖皇帝进京之后,杨廷和也像当年的霍光一样,给朱厚熜来了个小测试。
当时杨廷和给朱厚熜提出的要求是,你以后不能再让你爹当你爹了,你应该尊明武宗的爹孝宗为爹,而改称你自己的爹为皇叔,然后以皇太子的礼仪登基当皇帝。
如果朱厚熜完全按照杨廷和的套路来,那就说明他这个皇帝,不是依据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合法”的继承皇位,而是因为杨廷和等人的拥立,他才“有幸”当的皇帝,那么世人将都知道杨廷和有拥立之功,而他朱厚熜不光要认下“君权人授”,还要时刻感激杨廷和的“栽培”。
如果朱厚熜像刘病已一样,是个“出身有问题”的皇子,杨廷和又是个霍光那样军政一把抓,可以随时废立皇帝的角色,或者朱厚熜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那么杨廷和可能会成功。
但是人家朱厚熜在被请来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继承了王位,并且干得还不错。这说明朱厚熜不光脑袋瓜不傻,人家还有实践经验。
而且,大明军权早就分了出去,内阁首辅并不具备一手遮天的能力。
故而,这就似乎也注定了杨廷和日后的悲剧。
嘉靖上台的第三年,杨廷和辞职回家;
嘉靖上台的第七年,杨廷和被定罪;
嘉靖上台的第八年,杨廷和便郁郁而终。
不得不说,在天级召唤之中,召唤出了一个天级巅峰的人才,这一次的召唤,这个收获几乎快要拉到顶了。
在任何一个级别之中,能够达到那个级别的巅峰的,绝对都是同一级别之中,金字塔尖的存在。
“叮,神级人才召唤卡开启中……”
是时候再召唤出一个顶级的谋士了!
其实!
一直以来,王羽并不缺谋士。
只不过,他手底下的谋士,如果仅仅只是当一个谋士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像他最早期的谋士,从三王之乱刚开始就跟随他的高颎,再比如说,如今的河北道刺史管仲,又或者是东夷国相诸葛亮,他们难道不是厉害的谋士吗?
他们非但是厉害的谋士,而且还是一个时代的翘楚人物。
只不过,他们除了是一个谋士之外,更加是一个政治家。
再往下说,荀彧,同样也是一个厉害的谋士,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可是,同样,他同样更加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一个谋士,或者是一个将领,他们的价值永远不能和一个政治家相比。不管是谋士,或者是将领,他们如果要实现一些东西,都是必须背后有一个政治家来进行兜底的。
正是因为,高颎、管仲、诸葛亮、荀彧这些厉害的谋士,都外出在外,把握地方大权,导致王羽身边真正可堪大用的,其实始终也就一直以来只有那么几个。
尤其是,这其中,还有贾诩这种向来是出工不出力的。当然,就算是他出力,他的建议,从来都不是王羽的首选。
他要是像个正经人提建议的话,很难超过张宾或者是姚广孝这样的,除非是他发挥出自己的特色来。但他要是发挥自己特色的话,那么,以他毒士的风格,那些手段都是最后才能够动用的。
“叮,第一人,俾斯麦,智力101。”
嘶!
第一个,就来了一个顶尖的人物!
当然,能够成为神级人才的,都是顶尖的人物!
可是,这一位,分明是顶尖人物之中的顶尖人物!
在19世纪的后半期,欧洲大陆上崛起了一位被誉为“铁血宰相”的政治家。他就是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
那个时候,德意志地区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共有39个独立的邦国。俾斯麦认为,德国的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为此,他提出了“铁血政策”,即通过战争手段实现德国的统一。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为了实现统一,俾斯麦领导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
首先是1864年的普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联手击败丹麦,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并入普鲁士。
接着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将德意志邦联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胜法国,成功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而在俾斯麦三次王朝战争期间,其实战争的过程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在普奥战争期间,俾斯麦居然可以利用外交手段,阻断其他国家对奥地利的支持,可见他的政治手腕有多么强大。
战败奥地利以后,俾斯麦并没有穷追不舍,他选择与之和谈。因为灭亡奥地利只是其次,而统一德国才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俾斯麦以铁血宰相的身份执政期间,其实一直都是以政治手腕来达成德国统一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依靠所谓的军事力量。
他明白胜利的边界和代价,精准开启和结束局部战争,用有限的代价换取相对大的收益,准确利用同盟和敌人关系之间的微妙变化攫取最大利益,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一德国后,俾斯麦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的视野超越了德国的边界,开始在更广阔的欧洲舞台上施展他的外交才能。
通过建立复杂的联盟体系,俾斯麦成功地将德国置于欧洲政治的中心位置。
这一位,完全和诸葛亮或者是管仲一样,他们最根本的还是政治家的属性。
而这一位,他的政治属性还有绝对在智力属性之上。这样的人物,自然是顶尖人物之间的顶尖人物。
“叮,第二人,范文程,智力100。”
堪称清初第一谋士,文臣之首,辅佐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代帝王的一代谋略家。
宁锦之战后,建议与明议和,以争取喘息之机;提出征伐蒙古、恩抚朝鲜、招抚明将的策略,扭转了后金的不利局势;反间计除袁崇焕,使祖大寿逃归锦州,使清军从容退出关外;李自成入北京,多尔衮举棋不定,提出尽早入关的方略。
清人入关后的大部分制度、条律多出自其手,是满清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汉化的主要谋主和幕后推手。范文程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很多事情后面都有他的影子。
“叮,第三人,伯里克利,智力100。”
这一次的召唤,这个质量确实高的离谱了!
俾斯麦是一个管仲和诸葛亮式的人物,而这一个,同样是一个管仲和诸葛亮式的人物。
虽然说,王羽这一次神级人才召唤的本意,是想要召唤出一个谋士出来。可是,如果能够再召唤出一个这样的人物,那么,就算是让王羽违背之前召唤的初衷,也并非不可。
提及希腊,雅典和伯里克利永远都是无法绕过去的,他的时代,就是希腊的黄金时代,甚至可以干脆的直接称为伯里克利时代。
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还帮助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击败了斯巴达人。
尤为重要的是,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
“叮,第四人,刘秉忠,智力100。”
因为元和清这两个特殊的时代,是由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且还是大一统的政权。
故而,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似乎是忽视了这两个时代的一些风流人物。尤其是,这两个时代的一些汉人。
但事实上,不管是范文程或者是刘秉忠,他们能够作为一个时代的首席文臣或谋士,他们在能力之上,绝对不会差于其他时代的一些佼佼者。范文程,他是清初的第一谋士和文臣,而刘秉忠,则是忽必烈时代的第一谋士和文臣,为元代汉人位封三公的唯一一人。
提到“黑衣宰相”,或是有些人的第一印象就会出现,姚广孝的名字。
可事实上,元朝也有一位“黑衣宰相”,那就是刘秉忠。
可能刘秉忠在民间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要说起他的历史功劳那可非常大了。
忽必烈与刘秉忠讨论天下事,曾及其灭宋之策,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三路伐宋,东路取金陵,中路取襄阳,西路取川蜀。若取天下则以不弑杀人为要……
自此刘秉忠就以僧人留在了忽必烈幕府为其出谋划策。
而后来的刘秉忠又为忽必烈出了十四安邦定国之策:
一、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要忽必烈做蒙古之周公。
二、任用将相,分封开国功臣子孙为天下郡守,功赏过罚。
三、百姓赋税太重,请减轻百姓负担,定百官俸禄,禁止官员任意生杀予夺。
四、减少死刑,以及判死刑要反复审核。
五、百姓为国家根本,赦免百姓的债务。
六、制定商业税,劝课农桑。
七、办学校,以及开科取士。
八、招抚百姓从事生产,减少苛捐杂税,国家扶养鳏寡孤独。
九、尊孔子,网罗天下儒士,访名儒为国家所用。
十、颁布新历法,撰修《金史》。
十一、对读书人免税,凡有一技之长必留而用之。
十二、广开言路,远小人,近君子。
十三、不言利,减少贫富差距。
十四、定立法度,刑法宽仁,禁止严刑峻法。完善朝廷制度,用官职笼络人心。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攻打四川钓鱼城,结果被射死在城下。蒙古帝国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和攻打南宋的忽必烈为争夺汗位各自施展手段。
忽必烈停止了对南宋的进攻,率军北归。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先继位汗位,赢得政治先机。1260年春天在开平召开库里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
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忽必烈采用了皇帝制度,自称朕,建年号为中统,以开平为上都。这个举动打了阿里不哥一个措手不及。阿里不哥也在和林自称大汗。
两人各自得到了南北蒙古贵族的支持,双方展开了决战。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
1261年,在昔木土脑儿之战,忽必烈所率领的蒙古军和阿里不哥率领的蒙古军相遇了,这些蒙古军都互相认识,以前是兄弟亲戚。所以他们在两军阵前各自逡巡不前。
刘秉忠建议忽必烈用汉军迂回到敌军后方突袭。忽必烈听从了他建议,大败阿里不哥军。
“叮,第五人,张良,智力104,”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2013/23999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