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技术太好的烦恼(中杯)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94章 技术太好的烦恼(中杯)
南湖农场的办公楼。
李文娜熟练地烧水、取茶叶、烫茶杯。
而坐一旁的林书雅、吕伟斌两人,则谈着白松露的生产安排。
“…这五种土壤都是必须的,也是本地都有的,我已经标好了产出地点,每一种购买500方。”林书雅将一份汕美市的土壤分布图发到吕伟斌的微信,让他去沟通采购部。
紧接着林书雅继续说道:“另外,松针、松塔直接向附近的村民采购,你和采购部谈一下,然后订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松木屑不要购买木材厂的,直接向村民购买马尾松的树枝,但不要购买树干,避免村民偷偷上山砍树。”
吕伟斌点了点头:“林研究员考虑得非常全面,如果直接购买树干,到时候一定有村民铤而走险去砍树。”
“反正树枝也一样可以用,这样可以保护森林,还有减少法律风险。”林书雅又补充道:“收购的时候,提醒一下村民,别砍太多树枝,要保证树木可以存活。”
这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虽然马尾松生命力顽强,但也架不住砍得光秃秃的采集方式,一般只要每年采集的树枝不超过30%,问题不会太大,只要马尾松不出现死亡,那就不构成非法砍伐树木和破坏树林。
更何况这一次收购的原材料之中,还有松针和松塔,将树搞死了,可就没有松针松塔了。
“林研究员,白松露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
林书雅估算了一下:“每平方米可以放4个标准料袋,考虑到通行和其他辅助管线的布置,一亩可以放1200袋,架空5层,就是6000袋,每袋可以生产100~200克左右白松露,加上室内消毒、配料、种菌和生长,整个生长周期为105天左右。”
“也就是说,亩产是600~1200公斤?三个半月一周期?”吕伟斌瞪大眼睛。
“是的。”林书雅点了点头。
吕伟斌赶紧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林研究员,你了解过现在国内外的白松露年产量吗?”
林书雅眉头一皱:“应该有几十吨吧?”
闻言,吕伟斌苦笑起来:“是年产量不足三吨,这是全球的产量,国内去年采集的野生白松露不到两吨。”
这下子林书雅听明白了,显然她这个技术已经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突破了,如果按照这个亩产,两三亩就可以顶全世界一年的采集量。
如果一百五十亩智能大棚全部投入生产,一年种三茬,年产量就达到了270~540吨。
这产能可以直接将整个白松露市场干崩。
回过神来的林书雅,将问题抛给了吕伟斌:“那吕经理认为产量应该控制在多少亩比较合适?”
吕伟斌摸了摸下巴的胡茬,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国内的消费市场勉强可以消费二十吨左右,国外也大概可以消费二十吨,如果产能超过了,大概率只能降价促销了,但是降价促销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吕经理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林书雅对于市场运行,以及产能和价格的关系,还是有些不太理解。
“我是这样判断,首先目前白松露的三个大核心产区分别是: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亚洲的云贵高原;北美的落基山脉。”吕伟斌显然是做过一些功课的,他继续补充道:
“这些产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集中在北半球,而白松露的采收季节,每年都是11月到次年1月,考虑到松露存在最佳赏味期,这意味着每年只有11月、12月、1月、2月可以吃到新鲜的松露。”
听到这里,林书雅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抢占野生松露无法收获的那一部分时间。”
吕伟斌点了点头:“没有错,这样一来,我们就有8个月的全占时间,剩下的4个月考虑到野生松露上市,可以适当减少产能,从而维持住松露的市场价格。”
其实国内外的消费力,肯定不止每年3吨,而是每年野生白松露的产量就那么多,想买也不一定可以购买得到。
在综合考虑之后,每年生产40~50吨白松露,便可以维持住当前的市场价格。
林书雅按照这个需求量,一下子就算出了需要使用多少亩智能大棚了:“大概需要15~30亩,每年就可以生产27~108吨左右。”
“就足够用了。”
其实27~108吨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能了。
如果按照目前最低的市场价,每公斤新鲜白松露1000块钱来计算,每吨就是100万元。
然而吕伟斌可不打算卖每公斤1000块钱的低价,毕竟从刚才林书雅提供的样品来看,智能大棚出产能的白松露每一株都在100~200克左右,而且品相、风味都达标,不卖每公斤3000块钱,都对不起这个技术。
至于更高的价格,就有些不适合了。
毕竟价格越高,有可能消费的人群就越小。
而且吕伟斌非常清楚,目前采购白松露的核心客户不是个人,而是各个高档餐厅,特别是西餐厅。
对方虽然卖给顾客的菜品,号称白松露几万块钱一公斤,但谁信谁傻逼,人家肯定需要赚钱的,进货价格肯定会选择尽可能低的产品。
林书雅突然眉头一皱,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只种15~30亩,那剩下的一百多亩智能大棚岂不是要闲置下来?”
此时李文娜已经冲好了茶,给两人分别倒了一杯。
听到这个问题,吕伟斌也非常无奈:“没有办法,如果种太多,反而会冲塌市场,或许可以考虑种一些其他的蘑菇?”
“其他的蘑菇?”林书雅揉了揉鼻梁,有些神色有些苦恼:“普通蘑菇用智能大棚生产,肯定是不适合的,也很难收回成本;鸡枞菌、牛肝菌、松茸之类的名贵野生菌,又来不及研究生产技术。”
吕伟斌有些奇怪地问道:“不是说鸡枞菌和松茸已经实现人工栽培了吗?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在卖呀!”
“真的假的?”林书雅一头雾水,作为业内人士,她怎么没有听过这种消息?
随即拿起手机查了一下。
在网上搜索了十几分钟,她才恍然大悟,看着那些所谓的鸡枞菌和松茸,林书雅一脸无语:
“那些都是冒牌货。”
“冒牌货?”吕伟斌虽然做了白松露的相关调查,但对于其他食用菌,还真是一窍不通,只能人云亦云。
林书雅解释了一下:“现在市面上的黑皮鸡枞菌,学名叫卵孢小奥德蘑,跟真正的鸡枞菌是两回事,虽没真鸡枞好吃,黑皮鸡枞的味道还算好,不算难吃。”
紧接着她又说了一下真鸡枞菌的情况:“鸡枞菌目前现在还没法人工养殖,主要是因为鸡枞菌喜欢生长在白蚁窝,高度共生,基本集中在云高原贵那一带。”
“而市面上所谓的松茸,其实姬松茸和球盖菇冒充的,姬松茸味道还好一些,球盖菇就非常一般了。如果是真松茸,一公斤干片要1000块钱以上。”
果然利益才是最动人心的东西。
吕伟斌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些商场、商店、摊贩的想法了。
几十块一斤球盖菇,拿来冒充几百块钱一斤的松茸,哪怕是只卖一百多块钱一斤,利润都是五六倍以上,能骗一个是一个。
就在吕伟斌感叹奸商的时候。
林书雅思考了一会,抬起头来说道:“剩下的智能大棚都种羊肚菌吧!”
“羊肚菌?林研究员,这个菌子我好像听说很不好种植。”吕伟斌有些迟疑起来。
“我知道,技术问题我会解决的。”
听到这句话,吕伟斌就稍微放心了一点,毕竟老板娘说会解决,哪怕到时候没有解决,他也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了。
其实林书雅选择羊肚菌,就是因为目前这个菌子的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只是不适合露天种植。
刚好农场现在剩下一大片智能大棚,拿来种植羊肚菌就比较适合。
羊肚菌干货价格在200~400元左右,100公斤鲜羊肚菌可以出13~15公斤干羊肚菌。
普通大棚的亩产很不稳定,甚至可能直接绝产,就算是有产出,普遍也是在亩产两三百斤,少部分运气好的大棚可以达到亩产一千斤左右。
林书雅之前在准备研究食用菌的时候,了解过目前各个名贵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和研究现状。
对于羊肚菌的现状,她还是挺了解的。
羊肚菌的料袋配方,常见为杂木屑54%,小麦33%、腐殖土10%、生石灰1%,石膏2%,其中麦粒要事先用石灰水浸泡12-16小时。
但是以她研究白松露的经验来看,这个栽培羊肚菌的配方太粗糙了。
为什么有些大棚可以产量达到上千斤?
这肯定不完全是气候造成的。虽然羊肚菌的适宜温度和适宜湿度非常矛盾,但各个地区每几年总会出现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段,可以让羊肚菌达到生长的条件,毕竟这菌子是自然存在的物种,肯定需要野外繁殖的。
气候因素只决定羊肚菌能不能出菇,却不决定出菇的规模。
决定出菇规模的因素,是土壤之中的腐殖质、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化合物、土壤酸碱度等。
因此林书雅非常肯定,羊肚菌一定存在最佳的繁殖环境、最佳的生长要素。
就如同她研究的白松露,可以将生长周期从七八年,压缩到九十多天;将产能从亩产十几公斤,提升的亩产600~1200公斤。
羊肚菌一样可以。
这一点林书雅非常肯定。
只要将羊肚菌的单位亩产拉上来,同时将生长周期压缩下去,那智能大棚的能耗和折旧成本就可以摊平掉很多。
讨论好了剩下的大棚要种什么。
林书雅就回实验区的食用菌实验室。
傍晚,夕阳西下。
今晚的晚霞格外光彩夺目,半边天都是红彤彤的云霞,空气却有些沉闷。
实验区的餐厅内。
江淼刚刚从实验室出来,就看到了林书雅在不远处吃着晚餐。
拿了自己的餐盒,江淼笑着走过去:“阿雅!你今天不是休息吗?”
“计划赶不上变化。”林书雅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将下午和吕伟斌讨论的情况又说了一遍。
听了一会,江淼才发现这是自己的锅,有些尴尬地笑起来:“抱歉,我也没有想到伱研发的技术如此厉害,一下子将单产拉到这么高。”
林书雅倒是没有察觉到江淼的尴尬,而是自顾自地打气着:“没关系,我已经打算继续研究羊肚菌的最强量产技术,争取来一个亩产10吨的羊肚菌栽培技术。”
“原谅我读书少,只能送上一句牛批!”江淼开起了玩笑。
“呵呵,少装,你要是愿意出手,还有我的份?”林书雅这大半年来,她可太了解江淼的可怕科研能力了。
其实江淼早就知道羊肚菌可以达到亩产十几吨,不过他没有时间去搞配方,又不想在太多领域出风头,便让林书雅去折腾。
自然界的真菌,可以说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生物之一。
只要所有的条件都达到最佳,很多蘑菇只需要几天,可以就从子实体阶段变成成熟阶段。
长期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或多或少见过菌子的生长,有时候一场小雨之后,第二天的树下或者草丛里,就会冒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菌子。
很多时候不是栽培的菌子生长速度缓慢,而是技术不达标,没有让所有的生长条件达到最佳。
就比如羊肚菌的常见料袋配料方案,这个方案非常粗糙,配料就只有五个原材料,显然是没有办法囊括羊肚菌的全部生长要素。
只要可以将羊肚菌在智能大棚内的亩产达到10吨,那每亩就可以出1300~1500公斤干羊肚菌,哪怕是以最便宜的每公斤200块钱出售,亩产价值都可以达到13万~15万元左右。
江淼通过鉴定面板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羊肚菌在达到最佳条件之后,大概7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出菇,加上消毒和其他准备工作,一个生产周期大概只需要85天,一年可以连续生产4茬。
而这种高精度的智能大棚,每亩每天需要消耗15~20度电,加上其他耗材、折旧,每亩每天综合费用50块钱左右,85天就是4250块钱。
这还没有计算人工、料袋原材料那一部分费用。
也就是说,亩产价值太低的农产品,根本不配用这种高精度的智能大棚。
两人聊了一会,突然江淼想起一件事,便笑着说道:“阿雅,你那个导师的儿子是不是也在他手下?”
“呃…是的,那家伙的论文还是我和几个师兄的成果。”说起这件事,林书雅就有些愤愤不平起来,然后她有些疑惑:“怎么突然提起这件事?”
“他最近发了不少药用真菌方面的论文,其中有两篇是关于使用酵母菌提取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
“酵母菌提取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这不是我其中一个师兄的课题吗?不过,我听那个师兄说过,好像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呀?”
江淼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递给她看一下那两篇论文。
林书雅放下筷子,大概看了几分钟,很快她脸上就露出一丝怪异之色:“奇怪?我那个师兄怎么连名字都没有了?以前那老混蛋虽然过分,但至少还留一个名字。”
“你那个师兄叫什么名字?”
“叫罗玉麟。”
“怪不得,前天汉东大学发了一个公告,说有一名学生跳楼了,名字好像就叫罗玉麟。”
“什么?”林书雅眉头一皱:“看来那两篇论文对罗师兄非常重要,真是可惜了,他才华还可以的,如果有一个好导师,说不定早就出名了。”
“可惜什么?他又没有死,只是摔断一条腿而已。”
“呃!我还以为他去世了。”林书雅顿时有些尴尬。
“阿雅,如果这个罗玉麟的才华真不错,你可以打一个电话过去问一下,看看能不能招过来我们公司。”
听到这个提议,林书雅沉思了片刻:“他研究的方向确实挺适合我们公司的,不过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斗志。”
“试一试吧!”
“那我待会打一个电话问一下。”
江淼其实一直有关注汉东大学的情况,特别是那个坑了书雅的导师杜博伦。
通过网络手段收集了对方的一些资料之后,他才知道这个杜博伦没有那么容易对付,至少常规手段很难搞对方。
因为此人的父亲也是一个大学阀,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门生故吏一大堆,关系网盘根错节。
而如果使用盘外招,虽然可以一招致命,但江淼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种手段不能经常使用,特别是对方明确与自己有矛盾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出事了,有可能会引起注意。
毕竟前脚刚从海陆丰公司离开的李荣耀,一回到自己公司就出事,其幕后老板也直接领盒饭,这些事情对于顶级势力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
之所以没有怀疑江淼和海陆丰公司,那是因为他现在就是一条杂鱼,那些顶级巨鳄和大白鲨,根本不认为他有这个能耐做掉大卫·a·洛克。
但是如果现在搞死杜博伦一家子,国内肯定会注意到这件事,说不定会将这件事和李荣耀的遭遇联系起来。
谨慎的江淼才按下内心的杀意。
不过不能使用盘外招和正常手段,不代表不能搞对方。
要知道学阀是依托“人”而存在的势力。
只要是人,就存在弱点。
汉东大学现在保着杜博伦父子俩,那是因为林书雅等人无权无势,掀不起什么浪。
但是如果林书雅和江淼的实力,可以影响到国内农业系统,甚至成为巨无霸一般的农业巨头。
那情况会迅速逆转。
自然有人为了讨好江淼夫妇,而出手对付杜博伦一家子。
这就是大势所趋。
(本章完)
南湖农场的办公楼。
李文娜熟练地烧水、取茶叶、烫茶杯。
而坐一旁的林书雅、吕伟斌两人,则谈着白松露的生产安排。
“…这五种土壤都是必须的,也是本地都有的,我已经标好了产出地点,每一种购买500方。”林书雅将一份汕美市的土壤分布图发到吕伟斌的微信,让他去沟通采购部。
紧接着林书雅继续说道:“另外,松针、松塔直接向附近的村民采购,你和采购部谈一下,然后订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松木屑不要购买木材厂的,直接向村民购买马尾松的树枝,但不要购买树干,避免村民偷偷上山砍树。”
吕伟斌点了点头:“林研究员考虑得非常全面,如果直接购买树干,到时候一定有村民铤而走险去砍树。”
“反正树枝也一样可以用,这样可以保护森林,还有减少法律风险。”林书雅又补充道:“收购的时候,提醒一下村民,别砍太多树枝,要保证树木可以存活。”
这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虽然马尾松生命力顽强,但也架不住砍得光秃秃的采集方式,一般只要每年采集的树枝不超过30%,问题不会太大,只要马尾松不出现死亡,那就不构成非法砍伐树木和破坏树林。
更何况这一次收购的原材料之中,还有松针和松塔,将树搞死了,可就没有松针松塔了。
“林研究员,白松露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
林书雅估算了一下:“每平方米可以放4个标准料袋,考虑到通行和其他辅助管线的布置,一亩可以放1200袋,架空5层,就是6000袋,每袋可以生产100~200克左右白松露,加上室内消毒、配料、种菌和生长,整个生长周期为105天左右。”
“也就是说,亩产是600~1200公斤?三个半月一周期?”吕伟斌瞪大眼睛。
“是的。”林书雅点了点头。
吕伟斌赶紧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林研究员,你了解过现在国内外的白松露年产量吗?”
林书雅眉头一皱:“应该有几十吨吧?”
闻言,吕伟斌苦笑起来:“是年产量不足三吨,这是全球的产量,国内去年采集的野生白松露不到两吨。”
这下子林书雅听明白了,显然她这个技术已经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突破了,如果按照这个亩产,两三亩就可以顶全世界一年的采集量。
如果一百五十亩智能大棚全部投入生产,一年种三茬,年产量就达到了270~540吨。
这产能可以直接将整个白松露市场干崩。
回过神来的林书雅,将问题抛给了吕伟斌:“那吕经理认为产量应该控制在多少亩比较合适?”
吕伟斌摸了摸下巴的胡茬,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国内的消费市场勉强可以消费二十吨左右,国外也大概可以消费二十吨,如果产能超过了,大概率只能降价促销了,但是降价促销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吕经理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林书雅对于市场运行,以及产能和价格的关系,还是有些不太理解。
“我是这样判断,首先目前白松露的三个大核心产区分别是: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亚洲的云贵高原;北美的落基山脉。”吕伟斌显然是做过一些功课的,他继续补充道:
“这些产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集中在北半球,而白松露的采收季节,每年都是11月到次年1月,考虑到松露存在最佳赏味期,这意味着每年只有11月、12月、1月、2月可以吃到新鲜的松露。”
听到这里,林书雅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抢占野生松露无法收获的那一部分时间。”
吕伟斌点了点头:“没有错,这样一来,我们就有8个月的全占时间,剩下的4个月考虑到野生松露上市,可以适当减少产能,从而维持住松露的市场价格。”
其实国内外的消费力,肯定不止每年3吨,而是每年野生白松露的产量就那么多,想买也不一定可以购买得到。
在综合考虑之后,每年生产40~50吨白松露,便可以维持住当前的市场价格。
林书雅按照这个需求量,一下子就算出了需要使用多少亩智能大棚了:“大概需要15~30亩,每年就可以生产27~108吨左右。”
“就足够用了。”
其实27~108吨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能了。
如果按照目前最低的市场价,每公斤新鲜白松露1000块钱来计算,每吨就是100万元。
然而吕伟斌可不打算卖每公斤1000块钱的低价,毕竟从刚才林书雅提供的样品来看,智能大棚出产能的白松露每一株都在100~200克左右,而且品相、风味都达标,不卖每公斤3000块钱,都对不起这个技术。
至于更高的价格,就有些不适合了。
毕竟价格越高,有可能消费的人群就越小。
而且吕伟斌非常清楚,目前采购白松露的核心客户不是个人,而是各个高档餐厅,特别是西餐厅。
对方虽然卖给顾客的菜品,号称白松露几万块钱一公斤,但谁信谁傻逼,人家肯定需要赚钱的,进货价格肯定会选择尽可能低的产品。
林书雅突然眉头一皱,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只种15~30亩,那剩下的一百多亩智能大棚岂不是要闲置下来?”
此时李文娜已经冲好了茶,给两人分别倒了一杯。
听到这个问题,吕伟斌也非常无奈:“没有办法,如果种太多,反而会冲塌市场,或许可以考虑种一些其他的蘑菇?”
“其他的蘑菇?”林书雅揉了揉鼻梁,有些神色有些苦恼:“普通蘑菇用智能大棚生产,肯定是不适合的,也很难收回成本;鸡枞菌、牛肝菌、松茸之类的名贵野生菌,又来不及研究生产技术。”
吕伟斌有些奇怪地问道:“不是说鸡枞菌和松茸已经实现人工栽培了吗?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在卖呀!”
“真的假的?”林书雅一头雾水,作为业内人士,她怎么没有听过这种消息?
随即拿起手机查了一下。
在网上搜索了十几分钟,她才恍然大悟,看着那些所谓的鸡枞菌和松茸,林书雅一脸无语:
“那些都是冒牌货。”
“冒牌货?”吕伟斌虽然做了白松露的相关调查,但对于其他食用菌,还真是一窍不通,只能人云亦云。
林书雅解释了一下:“现在市面上的黑皮鸡枞菌,学名叫卵孢小奥德蘑,跟真正的鸡枞菌是两回事,虽没真鸡枞好吃,黑皮鸡枞的味道还算好,不算难吃。”
紧接着她又说了一下真鸡枞菌的情况:“鸡枞菌目前现在还没法人工养殖,主要是因为鸡枞菌喜欢生长在白蚁窝,高度共生,基本集中在云高原贵那一带。”
“而市面上所谓的松茸,其实姬松茸和球盖菇冒充的,姬松茸味道还好一些,球盖菇就非常一般了。如果是真松茸,一公斤干片要1000块钱以上。”
果然利益才是最动人心的东西。
吕伟斌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些商场、商店、摊贩的想法了。
几十块一斤球盖菇,拿来冒充几百块钱一斤的松茸,哪怕是只卖一百多块钱一斤,利润都是五六倍以上,能骗一个是一个。
就在吕伟斌感叹奸商的时候。
林书雅思考了一会,抬起头来说道:“剩下的智能大棚都种羊肚菌吧!”
“羊肚菌?林研究员,这个菌子我好像听说很不好种植。”吕伟斌有些迟疑起来。
“我知道,技术问题我会解决的。”
听到这句话,吕伟斌就稍微放心了一点,毕竟老板娘说会解决,哪怕到时候没有解决,他也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了。
其实林书雅选择羊肚菌,就是因为目前这个菌子的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只是不适合露天种植。
刚好农场现在剩下一大片智能大棚,拿来种植羊肚菌就比较适合。
羊肚菌干货价格在200~400元左右,100公斤鲜羊肚菌可以出13~15公斤干羊肚菌。
普通大棚的亩产很不稳定,甚至可能直接绝产,就算是有产出,普遍也是在亩产两三百斤,少部分运气好的大棚可以达到亩产一千斤左右。
林书雅之前在准备研究食用菌的时候,了解过目前各个名贵食用菌的生产技术和研究现状。
对于羊肚菌的现状,她还是挺了解的。
羊肚菌的料袋配方,常见为杂木屑54%,小麦33%、腐殖土10%、生石灰1%,石膏2%,其中麦粒要事先用石灰水浸泡12-16小时。
但是以她研究白松露的经验来看,这个栽培羊肚菌的配方太粗糙了。
为什么有些大棚可以产量达到上千斤?
这肯定不完全是气候造成的。虽然羊肚菌的适宜温度和适宜湿度非常矛盾,但各个地区每几年总会出现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段,可以让羊肚菌达到生长的条件,毕竟这菌子是自然存在的物种,肯定需要野外繁殖的。
气候因素只决定羊肚菌能不能出菇,却不决定出菇的规模。
决定出菇规模的因素,是土壤之中的腐殖质、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化合物、土壤酸碱度等。
因此林书雅非常肯定,羊肚菌一定存在最佳的繁殖环境、最佳的生长要素。
就如同她研究的白松露,可以将生长周期从七八年,压缩到九十多天;将产能从亩产十几公斤,提升的亩产600~1200公斤。
羊肚菌一样可以。
这一点林书雅非常肯定。
只要将羊肚菌的单位亩产拉上来,同时将生长周期压缩下去,那智能大棚的能耗和折旧成本就可以摊平掉很多。
讨论好了剩下的大棚要种什么。
林书雅就回实验区的食用菌实验室。
傍晚,夕阳西下。
今晚的晚霞格外光彩夺目,半边天都是红彤彤的云霞,空气却有些沉闷。
实验区的餐厅内。
江淼刚刚从实验室出来,就看到了林书雅在不远处吃着晚餐。
拿了自己的餐盒,江淼笑着走过去:“阿雅!你今天不是休息吗?”
“计划赶不上变化。”林书雅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将下午和吕伟斌讨论的情况又说了一遍。
听了一会,江淼才发现这是自己的锅,有些尴尬地笑起来:“抱歉,我也没有想到伱研发的技术如此厉害,一下子将单产拉到这么高。”
林书雅倒是没有察觉到江淼的尴尬,而是自顾自地打气着:“没关系,我已经打算继续研究羊肚菌的最强量产技术,争取来一个亩产10吨的羊肚菌栽培技术。”
“原谅我读书少,只能送上一句牛批!”江淼开起了玩笑。
“呵呵,少装,你要是愿意出手,还有我的份?”林书雅这大半年来,她可太了解江淼的可怕科研能力了。
其实江淼早就知道羊肚菌可以达到亩产十几吨,不过他没有时间去搞配方,又不想在太多领域出风头,便让林书雅去折腾。
自然界的真菌,可以说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生物之一。
只要所有的条件都达到最佳,很多蘑菇只需要几天,可以就从子实体阶段变成成熟阶段。
长期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或多或少见过菌子的生长,有时候一场小雨之后,第二天的树下或者草丛里,就会冒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菌子。
很多时候不是栽培的菌子生长速度缓慢,而是技术不达标,没有让所有的生长条件达到最佳。
就比如羊肚菌的常见料袋配料方案,这个方案非常粗糙,配料就只有五个原材料,显然是没有办法囊括羊肚菌的全部生长要素。
只要可以将羊肚菌在智能大棚内的亩产达到10吨,那每亩就可以出1300~1500公斤干羊肚菌,哪怕是以最便宜的每公斤200块钱出售,亩产价值都可以达到13万~15万元左右。
江淼通过鉴定面板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羊肚菌在达到最佳条件之后,大概7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出菇,加上消毒和其他准备工作,一个生产周期大概只需要85天,一年可以连续生产4茬。
而这种高精度的智能大棚,每亩每天需要消耗15~20度电,加上其他耗材、折旧,每亩每天综合费用50块钱左右,85天就是4250块钱。
这还没有计算人工、料袋原材料那一部分费用。
也就是说,亩产价值太低的农产品,根本不配用这种高精度的智能大棚。
两人聊了一会,突然江淼想起一件事,便笑着说道:“阿雅,你那个导师的儿子是不是也在他手下?”
“呃…是的,那家伙的论文还是我和几个师兄的成果。”说起这件事,林书雅就有些愤愤不平起来,然后她有些疑惑:“怎么突然提起这件事?”
“他最近发了不少药用真菌方面的论文,其中有两篇是关于使用酵母菌提取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
“酵母菌提取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这不是我其中一个师兄的课题吗?不过,我听那个师兄说过,好像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呀?”
江淼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递给她看一下那两篇论文。
林书雅放下筷子,大概看了几分钟,很快她脸上就露出一丝怪异之色:“奇怪?我那个师兄怎么连名字都没有了?以前那老混蛋虽然过分,但至少还留一个名字。”
“你那个师兄叫什么名字?”
“叫罗玉麟。”
“怪不得,前天汉东大学发了一个公告,说有一名学生跳楼了,名字好像就叫罗玉麟。”
“什么?”林书雅眉头一皱:“看来那两篇论文对罗师兄非常重要,真是可惜了,他才华还可以的,如果有一个好导师,说不定早就出名了。”
“可惜什么?他又没有死,只是摔断一条腿而已。”
“呃!我还以为他去世了。”林书雅顿时有些尴尬。
“阿雅,如果这个罗玉麟的才华真不错,你可以打一个电话过去问一下,看看能不能招过来我们公司。”
听到这个提议,林书雅沉思了片刻:“他研究的方向确实挺适合我们公司的,不过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斗志。”
“试一试吧!”
“那我待会打一个电话问一下。”
江淼其实一直有关注汉东大学的情况,特别是那个坑了书雅的导师杜博伦。
通过网络手段收集了对方的一些资料之后,他才知道这个杜博伦没有那么容易对付,至少常规手段很难搞对方。
因为此人的父亲也是一个大学阀,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门生故吏一大堆,关系网盘根错节。
而如果使用盘外招,虽然可以一招致命,但江淼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种手段不能经常使用,特别是对方明确与自己有矛盾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出事了,有可能会引起注意。
毕竟前脚刚从海陆丰公司离开的李荣耀,一回到自己公司就出事,其幕后老板也直接领盒饭,这些事情对于顶级势力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
之所以没有怀疑江淼和海陆丰公司,那是因为他现在就是一条杂鱼,那些顶级巨鳄和大白鲨,根本不认为他有这个能耐做掉大卫·a·洛克。
但是如果现在搞死杜博伦一家子,国内肯定会注意到这件事,说不定会将这件事和李荣耀的遭遇联系起来。
谨慎的江淼才按下内心的杀意。
不过不能使用盘外招和正常手段,不代表不能搞对方。
要知道学阀是依托“人”而存在的势力。
只要是人,就存在弱点。
汉东大学现在保着杜博伦父子俩,那是因为林书雅等人无权无势,掀不起什么浪。
但是如果林书雅和江淼的实力,可以影响到国内农业系统,甚至成为巨无霸一般的农业巨头。
那情况会迅速逆转。
自然有人为了讨好江淼夫妇,而出手对付杜博伦一家子。
这就是大势所趋。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0754/236019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