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太学!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131章 太学!
时间过了三日,章惇给苏允讲了三天课,发现苏允在科举上的根基实在是太稀疏平常了,不能说是没有基础,而是根本就没有在这上面用功过。
章惇教了三天,然后跟苏允道:“你这种情况啊,其实该进私塾里跟刚过启蒙的孩童一起读,将根基打扎实了,然后再进太学深造,之后要参加科考之前,让我来给你拔高一下,才是最为合适的。”
苏允吃惊道:“跟小孩一起上学?”
章惇点头道:“不过这样是有点过分了,这样吧,你直接去太学吧,我寻人给你好好补补,以你的才智,慢慢地就跟上了。”
苏允舒了一口气,去太学倒是可以接受。
果然,第二天章惇回来,便告知苏允已经可以去太学进学了,太学就在旁边,也无须他人去送,章惇给了苏允的入学身份证明,让苏允自己去办。
苏允第二日拿着身份证明去太学,让门子询问了一番才让进入。
苏允天天在太学门口经过,只知道里面很大,但没想到那么大。
他却是不知,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也就是这里了。
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
而扩张之后就是苏允见到的样子了,当然,没有后世的大学那么大,但比后世的一些高中还是要大些的。
苏允对里面不熟悉,只能边走边寻人问路,兜兜转转才找到了太学的学官办公室,进了里面说明了情况,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自称是学录的学官来帮苏允办入学手续。
当然,章惇基本上已经帮苏允安排妥当了,主要就是给苏允安排进班级。
学录查看了苏允的新制作的学籍,然后道:“苏公子,你对咱们太学的情况清楚么?”
苏允摇摇头道:“在下从州县来,对太学里诸般事情并不清楚,能否请先生讲讲?”
学录点头道:“别的就先不讲太多,你以后总会了解,就跟你说说你应该知道的。
咱们太学分内舍、外舍、上舍三舍,你是初进太学,所以在外舍学习,一年以后考试合格,便可以进入内舍再学习两年,若是合格,便升入上舍学习。在上舍再学习深造两年,考试合格了便可以毕业了。”
苏允闻言吃惊道:“我要在这里学五年?”
学录笑道:“那倒不必,你若是自觉得可以,可以随时参加科举嘛,这里有许多太学生都是这样,未必一定要读完五年。
期间遇到科举开考,便去试一试,若是及第,自然不用再在这里就读了。
不过,在太学读书是有优待的,太学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的,中等者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礼部试,而上等者是可以免试直接赐官的。
不过与正儿八经的科举及第,终归是有些不同的,这是所谓的同进士嘛。
你若是自觉地才学过人,自然是要参加科举为好,正规进士出身,在仕途上要比同进士出身还是要优越得多的。
不过你也知道,来这里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当官的,他们才学上或许有些不足,有个同进士出身,终究还是不错的。”
苏允点点头,基本上算是明白了,官宦子弟嘛,与那些从州县中一路拼杀上来的学霸相比还是差些,但只是来太学就学的官宦子弟竞争,难度还是要小很多的,这倒是一个出路。
嗯,他现在也是官宦子弟。
不过他可能在这里待个五年时间去搏一个同进士出身,他就算是愿意,章惇与赵顼也不乐意。
赵顼说了,他希望在下一届的科考中看到自己,若是去不了殿试,就直接给自己授官了。
就苏允来说,倒不是不可以,反正左右都是当官嘛,是进士出身还是荫官出身,对苏允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苏允又没有当宰执的志向。
不过再怎么说都好,总得做出一个态度嘛。
宋朝科举分为州试、礼部试以及殿试三级,州试算是入门资格试,他苏允考不进礼部试也就罢了,那可能是才学不行,但若是连州试都进不去,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在这个时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会有无数的办法来折腾你。
若是没有面圣这一遭,他再怎么折腾都无所谓,但既然已经进入了赵顼的视野中,还不把他当回事的话,他想要悠游林下都不得。
所以,再怎么着,先过个州试吧。
至于礼部试能不能过,那就再说吧,有些人虽然才学高,但就是考试不行,这也是很正常的,考不进去,赵顼也怪不得他。
学录笑道:“你明白了就好,好好学,争取考个进士,其他的就先不说了,你以后慢慢了解。
是了,你是要住太学还是走读?”还可以走读?
这个倒是没有听说过,但转念一想,这太学有很多是汴京的京朝官子弟,家就在这里,有走读也是正常。
而且就太学来说,地方看着大,其实宿舍来说估计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允许当地学生走读,可以腾出来房间给州县来的太学生住,也算是两全其美。
苏允道:“住太学的话,要出去麻烦吗?”
学录摇头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们太学鼓励学生多接触外界,多与外面的学者交流,若是禁锢不出,岂不是妨碍交流。
还有你看,太学周边有许多的青楼,嘿嘿,他们主要的客人便是咱们太学的学生。
可以理解嘛,青楼是文人墨客聚集所在,是提高创作水平、以文会友和作品传唱的地方。
当然哈,咱们太学肯定是不鼓励大家过于放纵自己的,还是要有节制嘛。”
一个大学老师跟学生说这个,还理所当然的样子,让苏允哭笑不得,不过世情便是如此,不能用后世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时代的世情。
学录见苏允神情,以为苏允刚从州县来,还不太了解京城的这些习惯,笑着给解释道:“咱们太学不限定年龄嘛,所以学生大多都成年了,有些更是三四十岁了,也不能当学童来管理。
而且都是文人,上青楼聚会什么的,那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你年纪还小,而且刚来汴京不太了解,以后慢慢就了解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苏允点点头道:“谢谢先生指点,学生毕竟是穷乡僻壤出来的,对这都城的确是不太了解。”
学录笑道:“无妨无妨,这些都是次要的,慢慢了解便是,首要的还是要学习成绩好。
不过,交游一样是很重要的事情,你也别蒙头学习,多跟同学一起交流学习,这才是就学太学的意义所在。
其实太学里许多学生家里条件不错,很多人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若只是为了科举,他们父亲大多是可以自己教的,但还是将孩子送过来太学。
就是因为在太学里,可以结识很多的同学,有了好交情,以后进了官场,也可以相互提携嘛。”
“多谢先生指点,得你这一番话,小子算是胜读十年书了。”
苏允十分诚恳感谢学录,这学录的确是热情,竟是给他讲了这么多的东西,的确是有心了。
学录龇牙一笑道:“这有啥,其实我以前也是太学生,后来被委任到这边来当学录,其实也挺满意的,跟你们在一起,我常常感觉自己是年轻的。
我跟你说,以前人是没有这么多,但我们那会儿玩得也开,恰好有个十分有钱的同学,嘿嘿,周边的青楼,没有一个是我们没有去过的。”
苏允拱手钦佩道:“原来先生竟是欢场常客,佩服佩服。”
学录笑得很是猥琐:“嘿嘿,就是为了交流学问嘛。”
苏允点头道:“理解理解。”
两人相视一笑,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
两人顿时感觉关系近了许多,苏允问道:“还不知先生怎么称呼呢?”
学录笑道:“什么先生不先生的,我就是一个打杂的,服务服务你们这些学生,至于学问什么的,也未必比你们高到哪里去,我叫李亮,你便叫我的字子明好了。”
苏允笑道:“这怎么好,还是叫你先生为好。”
学录摆手道:“叫我子明即可,不用那么客气,如你这般人才,说不定以后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我还得称你为上官呢。”
苏允闻言连道不敢。
说完这些玩笑话,李亮确认了苏允在这里住读,便给安排了宿舍,这太学宿舍亦是紧张,所以给分了一个四人间,不过里面暂时无人,都去上课去了。
李亮道:“你跟这三人都是一个斋的,上什么课你跟他们一起去就是。”
苏允赶紧问道:“这个斋是什么意思?”
李亮笑道:“咱们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共有二千四百人左右,又分八十斋,每斋三十人左右。
每斋有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
哦,明白了,斋便是班级之意,斋长大约是班主任,斋谕大约是辅助斋长管理本斋事务之人。
倒是有意思,三十个人,竟然能够分到五间屋子和炉亭一座作为教学场所,果然不愧是国家最高学府,这教学条件的确是很好啊。
(本章完)
时间过了三日,章惇给苏允讲了三天课,发现苏允在科举上的根基实在是太稀疏平常了,不能说是没有基础,而是根本就没有在这上面用功过。
章惇教了三天,然后跟苏允道:“你这种情况啊,其实该进私塾里跟刚过启蒙的孩童一起读,将根基打扎实了,然后再进太学深造,之后要参加科考之前,让我来给你拔高一下,才是最为合适的。”
苏允吃惊道:“跟小孩一起上学?”
章惇点头道:“不过这样是有点过分了,这样吧,你直接去太学吧,我寻人给你好好补补,以你的才智,慢慢地就跟上了。”
苏允舒了一口气,去太学倒是可以接受。
果然,第二天章惇回来,便告知苏允已经可以去太学进学了,太学就在旁边,也无须他人去送,章惇给了苏允的入学身份证明,让苏允自己去办。
苏允第二日拿着身份证明去太学,让门子询问了一番才让进入。
苏允天天在太学门口经过,只知道里面很大,但没想到那么大。
他却是不知,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也就是这里了。
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
而扩张之后就是苏允见到的样子了,当然,没有后世的大学那么大,但比后世的一些高中还是要大些的。
苏允对里面不熟悉,只能边走边寻人问路,兜兜转转才找到了太学的学官办公室,进了里面说明了情况,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自称是学录的学官来帮苏允办入学手续。
当然,章惇基本上已经帮苏允安排妥当了,主要就是给苏允安排进班级。
学录查看了苏允的新制作的学籍,然后道:“苏公子,你对咱们太学的情况清楚么?”
苏允摇摇头道:“在下从州县来,对太学里诸般事情并不清楚,能否请先生讲讲?”
学录点头道:“别的就先不讲太多,你以后总会了解,就跟你说说你应该知道的。
咱们太学分内舍、外舍、上舍三舍,你是初进太学,所以在外舍学习,一年以后考试合格,便可以进入内舍再学习两年,若是合格,便升入上舍学习。在上舍再学习深造两年,考试合格了便可以毕业了。”
苏允闻言吃惊道:“我要在这里学五年?”
学录笑道:“那倒不必,你若是自觉得可以,可以随时参加科举嘛,这里有许多太学生都是这样,未必一定要读完五年。
期间遇到科举开考,便去试一试,若是及第,自然不用再在这里就读了。
不过,在太学读书是有优待的,太学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的,中等者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礼部试,而上等者是可以免试直接赐官的。
不过与正儿八经的科举及第,终归是有些不同的,这是所谓的同进士嘛。
你若是自觉地才学过人,自然是要参加科举为好,正规进士出身,在仕途上要比同进士出身还是要优越得多的。
不过你也知道,来这里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当官的,他们才学上或许有些不足,有个同进士出身,终究还是不错的。”
苏允点点头,基本上算是明白了,官宦子弟嘛,与那些从州县中一路拼杀上来的学霸相比还是差些,但只是来太学就学的官宦子弟竞争,难度还是要小很多的,这倒是一个出路。
嗯,他现在也是官宦子弟。
不过他可能在这里待个五年时间去搏一个同进士出身,他就算是愿意,章惇与赵顼也不乐意。
赵顼说了,他希望在下一届的科考中看到自己,若是去不了殿试,就直接给自己授官了。
就苏允来说,倒不是不可以,反正左右都是当官嘛,是进士出身还是荫官出身,对苏允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苏允又没有当宰执的志向。
不过再怎么说都好,总得做出一个态度嘛。
宋朝科举分为州试、礼部试以及殿试三级,州试算是入门资格试,他苏允考不进礼部试也就罢了,那可能是才学不行,但若是连州试都进不去,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在这个时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会有无数的办法来折腾你。
若是没有面圣这一遭,他再怎么折腾都无所谓,但既然已经进入了赵顼的视野中,还不把他当回事的话,他想要悠游林下都不得。
所以,再怎么着,先过个州试吧。
至于礼部试能不能过,那就再说吧,有些人虽然才学高,但就是考试不行,这也是很正常的,考不进去,赵顼也怪不得他。
学录笑道:“你明白了就好,好好学,争取考个进士,其他的就先不说了,你以后慢慢了解。
是了,你是要住太学还是走读?”还可以走读?
这个倒是没有听说过,但转念一想,这太学有很多是汴京的京朝官子弟,家就在这里,有走读也是正常。
而且就太学来说,地方看着大,其实宿舍来说估计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允许当地学生走读,可以腾出来房间给州县来的太学生住,也算是两全其美。
苏允道:“住太学的话,要出去麻烦吗?”
学录摇头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们太学鼓励学生多接触外界,多与外面的学者交流,若是禁锢不出,岂不是妨碍交流。
还有你看,太学周边有许多的青楼,嘿嘿,他们主要的客人便是咱们太学的学生。
可以理解嘛,青楼是文人墨客聚集所在,是提高创作水平、以文会友和作品传唱的地方。
当然哈,咱们太学肯定是不鼓励大家过于放纵自己的,还是要有节制嘛。”
一个大学老师跟学生说这个,还理所当然的样子,让苏允哭笑不得,不过世情便是如此,不能用后世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时代的世情。
学录见苏允神情,以为苏允刚从州县来,还不太了解京城的这些习惯,笑着给解释道:“咱们太学不限定年龄嘛,所以学生大多都成年了,有些更是三四十岁了,也不能当学童来管理。
而且都是文人,上青楼聚会什么的,那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你年纪还小,而且刚来汴京不太了解,以后慢慢就了解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苏允点点头道:“谢谢先生指点,学生毕竟是穷乡僻壤出来的,对这都城的确是不太了解。”
学录笑道:“无妨无妨,这些都是次要的,慢慢了解便是,首要的还是要学习成绩好。
不过,交游一样是很重要的事情,你也别蒙头学习,多跟同学一起交流学习,这才是就学太学的意义所在。
其实太学里许多学生家里条件不错,很多人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若只是为了科举,他们父亲大多是可以自己教的,但还是将孩子送过来太学。
就是因为在太学里,可以结识很多的同学,有了好交情,以后进了官场,也可以相互提携嘛。”
“多谢先生指点,得你这一番话,小子算是胜读十年书了。”
苏允十分诚恳感谢学录,这学录的确是热情,竟是给他讲了这么多的东西,的确是有心了。
学录龇牙一笑道:“这有啥,其实我以前也是太学生,后来被委任到这边来当学录,其实也挺满意的,跟你们在一起,我常常感觉自己是年轻的。
我跟你说,以前人是没有这么多,但我们那会儿玩得也开,恰好有个十分有钱的同学,嘿嘿,周边的青楼,没有一个是我们没有去过的。”
苏允拱手钦佩道:“原来先生竟是欢场常客,佩服佩服。”
学录笑得很是猥琐:“嘿嘿,就是为了交流学问嘛。”
苏允点头道:“理解理解。”
两人相视一笑,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
两人顿时感觉关系近了许多,苏允问道:“还不知先生怎么称呼呢?”
学录笑道:“什么先生不先生的,我就是一个打杂的,服务服务你们这些学生,至于学问什么的,也未必比你们高到哪里去,我叫李亮,你便叫我的字子明好了。”
苏允笑道:“这怎么好,还是叫你先生为好。”
学录摆手道:“叫我子明即可,不用那么客气,如你这般人才,说不定以后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我还得称你为上官呢。”
苏允闻言连道不敢。
说完这些玩笑话,李亮确认了苏允在这里住读,便给安排了宿舍,这太学宿舍亦是紧张,所以给分了一个四人间,不过里面暂时无人,都去上课去了。
李亮道:“你跟这三人都是一个斋的,上什么课你跟他们一起去就是。”
苏允赶紧问道:“这个斋是什么意思?”
李亮笑道:“咱们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共有二千四百人左右,又分八十斋,每斋三十人左右。
每斋有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
哦,明白了,斋便是班级之意,斋长大约是班主任,斋谕大约是辅助斋长管理本斋事务之人。
倒是有意思,三十个人,竟然能够分到五间屋子和炉亭一座作为教学场所,果然不愧是国家最高学府,这教学条件的确是很好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0659/235821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