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神话(十年后 中)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墨家的学者们与工部的工匠们紧密合作,在九原郡建立起了规模宏大的研发工坊。
工匠们日夜忙碌,他们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精心锤炼着每一个金属部件,力求使其达到最完美的工艺标准;在摆满精密仪器的桌案前,仔细测算着数据,对蒸汽机头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反复调试。
为了获取更精准的测试结果,他们在九原郡周边不同的地形地貌上铺设了小段的试验轨道,让蒸汽机头在严寒酷暑、风霜雨雪等各种恶劣环境下运行,观察其稳定性和适应性。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蒸汽机头的应用,大秦还在九原郡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钢铁轨道的铺设工程中。从遥远的矿山开采出优质的铁矿石,经过冶炼、锻造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坚固耐用的铁轨。
无数的劳工沿着规划好的路线,挖掘地基、铺设枕木、安装铁轨,一步步将轨道网络向更远处延伸。而那些用于隔离轨道与草原的栅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建造。选用粗壮的木材,深埋地下,确保其稳固性,再用坚韧的绳索将一根根木桩紧密相连,形成一道道坚固的屏障。
随着蒸汽机头技术的日益成熟,它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九原郡的方方面面。在交通运输方面,除了这列联接重要城池的火车外,一些小型的蒸汽机车也开始在九原郡内的矿区、工坊区等地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原本依靠马车或人力搬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矿石、物资等,如今在蒸汽机车的牵引下,能够快速、便捷地在各地之间流转。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矿业、制造业等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带动了商业的兴起。来自各地的商人云集九原郡,他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在九原郡的集市上进行交易,使得九原郡逐渐成为了大秦北方的一个重要商业枢纽。
在农业生产领域,蒸汽机头的出现也为灌溉工程带来了新的变革。一些基于蒸汽动力的抽水设备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农田灌溉。这些设备能够将水源从低处抽到高处,为远离河流、湖泊的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极大地扩大了可耕种土地的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牧民们也开始利用蒸汽动力的机械设备来加工奶制品、羊毛制品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早在五年前,易华伟便下令着手开展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预先制作连接大秦各地的铁路轨道。而工部的工匠们,为了精心规划大秦那错综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铁路网,已然默默奉献了长达十年的光阴。
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然而大秦的铁路网络建设却从未有过停滞。
在这漫长的十年间,无数的工匠、劳工们齐心协力,构建起了沟通东南西北的三纵三横六条主干铁路网络。这些主干线,犹如帝国的脊梁,贯穿大江南北,将大秦的各个重要区域紧密相连。与此同时,连接各郡的支线网络也如毛细血管一般,逐渐蔓延开来,深入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整个铁路体系愈发完善、缜密。
时至今日,大秦铁路的总通车里程已然超过了令人惊叹的三十万里之多,这一数字,不仅仅代表着距离的延伸,更象征着大秦帝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辉煌成就与强大实力。
易华伟清楚,在这个时代,铁路的出现,无疑为大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与发展契机。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军事部署与调遣模式,以往因路途遥远而导致兵力无法及时投送、信息传递迟缓等困扰帝国军事行动的难题,在铁路网络面前迎刃而解。
只要铁路网络保持畅通无阻,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何种突发事件,大秦都能够迅速且高效地从国内各个角落抽调出数量充足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事发地。这些兵力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运输,避免了以往长途行军的疲惫与损耗,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战场,及时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从而确保帝国的稳固。
……………
公元前 189年,在亚洲大陆的中西部,一场震撼世界的列强纷争拉开了帷幕。
彼时,大秦帝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国力强盛,兵锋锐利,其疆域在不断的征伐与开拓中已横跨广袤的地域。而在其西方,承袭波斯帝国荣耀的塞琉古帝国,占据着从中亚一直延伸到波斯湾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涵盖了众多繁华的城邦与贸易要道;安息帝国同样不容小觑,它掌控着后世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以及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地区,凭借着坚固的城池与剽悍的骑兵,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强大的统治。
大秦的扩张步伐引起了塞琉古帝国与安息帝国的警觉,为了抵抗大秦对中亚各国的侵蚀,两大帝国同时与不断向西扩张的大秦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
战火从巴尔喀什湖开始燃烧,一路蔓延至印度河,直至阿拉伯海,绵延数千公里的战线上,硝烟弥漫,喊杀震天。
雄霸印度半岛绝大多数地域的孔雀王朝,虽已进入迟暮之年,但仍与大秦不间断地产生零纷战争。如今,大秦西北、正西以及西南的漫长疆域都陷入了战火的洗礼之中。
大秦迅速做出战略部署,组建了强大的西征军。由白虎军、陷阵营、火炮军三个师,合计六十余万精锐之师,他们久经沙场,装备精良,战术素养极高。此外,还有被十余年不间断输入大秦文化逐渐同化并在大秦历七十二年正式并入大秦安西郡的原属中亚各小国的仆从军四十万人。这支百万大军以韩信为帅,犹如汹涌的钢铁洪流,向着塞琉古帝国汹涌而去。
同时,大秦玄武、朱雀军、青龙军、陇西军总计五十万大军组成了西北大军,在年近六十却老当益壮的老将章邯的统领下,奔赴与安息帝国的战场。
大秦海军南海舰队第一舰队、第二舰队,以及三十万大军组成大秦西南军,扬帆起航,驶向印度半岛,目标是与孔雀王朝。
西征战场上,塞琉古帝国举全国之力组成百万大军,来势汹汹,妄图凭借兵力优势一举击败大秦。白虎军和南越军以及三十万仆从军奋勇抵抗,与塞琉古帝国的大军正面交锋,一时间战场上杀得难解难分,鲜血染红了大地。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章邯亲率八万骑兵,辗转千里,绕过塞琉古帝国的防线,从后方突袭。大军日夜兼程,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与险峻的山脉,克服了重重困难。当这八万骑兵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塞琉古帝国百万大军连营后方时,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与恐慌。章邯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率领骑兵如狂风般横扫敌军连营,所到之处,营帐被点燃,敌军四处逃窜。
与此同时,正面战场上的白虎军和南越军二十万大军以及三十万仆从军感受到了后方的变化,士气大振,全线出击。在前后夹击之下,塞琉古帝国的百万大军防线彻底崩溃。
同年十月,安息帝国与孔雀王朝为了挽救塞琉古帝国,派出了总计六十万大军前来驰援。然而,大秦五十万大军在王贲的率领下严阵以待。王贲冷静地分析了敌军的阵容与战术,巧妙地布置兵力,成功击溃了来援的六十万大军。随后,王贲乘胜追击,率领大军攻破塞琉古帝国都城安条克城。
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都城,在大秦的兵锋之下沦陷,塞琉古帝国就此灭亡。
趁此大胜之威,集结了大秦最为精锐的五大军团整整五十万大军的西北战区,对安息帝国展开了凌厉的攻势。
安息帝国经营了长达一年之久的防线,由各类要塞城堡组成,长达五百余里,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横亘在大秦军队面前。
然而,大秦五支军团在漫天的大雪中毫不退缩,他们采用了多点突破、协同作战的战术。军团中的工兵部队冒着敌军的箭矢与投石,奋勇向前,破除了敌军防线前的各种障碍;步兵则紧随其后,与敌军在要塞城堡下展开激烈的争夺战;骑兵则在侧翼机动,随时准备冲击敌军的防线缺口。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大秦军队就以破竹之势将安息帝国的要塞防线全部攻破。八十余万安息大军在大秦的猛烈攻击下全线溃逃,他们丢弃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与粮草辎重,只顾着逃命。
以徐胜的朱雀军作为先导,率领大秦二十万骑兵,如狼群追逐猎物一般,不眠不休地追杀溃逃的安息大军足足三天三夜。只此一战,安息帝国就损失了帝国东部方圆数千里的国土,兵力损失高达八成以上,元气大伤。
四月,大秦五十万大军合围安息帝国都城尼萨城。这座都城是安息帝国的心脏,城高墙厚,防御坚固。但大秦军队拥有强大的攻城利器——火药。围攻七日之后,大秦军队用火药完全摧毁尼萨城四面城墙。在城破之前,安息王弗拉阿特一世自知大势已去,陷入了绝望与疯狂之中,以一种决绝的方式面对帝国的覆灭,放火焚烧王宫,自己也葬身火海。强盛一时的安息帝国就此灭亡,其曾经辉煌的宫殿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随着强大的安息帝国和塞琉古帝国先后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被大秦所灭亡,已经进入迟暮的印度半岛孔雀王朝惊恐万分。
面对大秦八十万大军的包围,孔雀王惊慌之下匆忙向大秦派出使臣乞和。此时的孔雀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军队战斗力也大不如前,根本无力与如日中天的大秦抗衡。
公元前 185年,已经即位三年的赵统下诏对新征服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将安息国一分为三,由东向西新设安北郡、安宁郡、安西郡。至此大秦西部边疆直接扩充至欧洲,咸海成为大秦内海,里海则成为大秦的外海,巴尔喀什湖也被命名为安息湖。塞琉古帝国同样也被一分为三,由东向西新设东周郡、中川郡、西平郡。大秦西南边疆直达波斯湾,威临阿拉伯海。
………………
公元前 183年,赵统五年,在历经与塞琉古帝国、安息帝国以及孔雀王朝的连番战火洗礼后,大秦终于迎来了战事的平息。
此时的大秦,站在了历史的全新起点之上,其领土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总领土面积约达两千万平方公里上下,版图如同一头巨兽,横跨欧洲部分地区、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的部分地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帝国就此崛起,其强大的名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各国皆因大秦的赫赫威名而震惊,因它的雄浑实力而敬畏。
周边的小国犹如惊弓之鸟,又似嗅到利益气息的逐利者,纷纷派遣使者踏上朝拜大秦之路。
这些使者带着本国最珍贵的宝物,穿越山川河海,只为能与大秦建立起某种联系。对于他们而言,与大秦建立友好关系,或许能在未来的国际纷争中寻得一处避风港;若能获得大秦的庇护,那更是如同抱住了一棵参天大树,可保本国在乱世中的安稳。
在征服三大帝国之后,大秦深知巩固新领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易华伟(伊兰)的构建下,建立了一套全面且深入的制度与政策体系,犹如一张严密的大网,全面覆盖新征服的每一寸土地。
大秦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民族等各个方面对新征服的领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管理与融合。这个庞大的超级帝国犹如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型机器,各个部件虽来源不同,但在大秦统治阶层的精心调试下,正逐渐协同工作……(本章完)
工匠们日夜忙碌,他们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精心锤炼着每一个金属部件,力求使其达到最完美的工艺标准;在摆满精密仪器的桌案前,仔细测算着数据,对蒸汽机头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反复调试。
为了获取更精准的测试结果,他们在九原郡周边不同的地形地貌上铺设了小段的试验轨道,让蒸汽机头在严寒酷暑、风霜雨雪等各种恶劣环境下运行,观察其稳定性和适应性。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蒸汽机头的应用,大秦还在九原郡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钢铁轨道的铺设工程中。从遥远的矿山开采出优质的铁矿石,经过冶炼、锻造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坚固耐用的铁轨。
无数的劳工沿着规划好的路线,挖掘地基、铺设枕木、安装铁轨,一步步将轨道网络向更远处延伸。而那些用于隔离轨道与草原的栅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建造。选用粗壮的木材,深埋地下,确保其稳固性,再用坚韧的绳索将一根根木桩紧密相连,形成一道道坚固的屏障。
随着蒸汽机头技术的日益成熟,它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九原郡的方方面面。在交通运输方面,除了这列联接重要城池的火车外,一些小型的蒸汽机车也开始在九原郡内的矿区、工坊区等地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原本依靠马车或人力搬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矿石、物资等,如今在蒸汽机车的牵引下,能够快速、便捷地在各地之间流转。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矿业、制造业等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带动了商业的兴起。来自各地的商人云集九原郡,他们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在九原郡的集市上进行交易,使得九原郡逐渐成为了大秦北方的一个重要商业枢纽。
在农业生产领域,蒸汽机头的出现也为灌溉工程带来了新的变革。一些基于蒸汽动力的抽水设备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农田灌溉。这些设备能够将水源从低处抽到高处,为远离河流、湖泊的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极大地扩大了可耕种土地的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牧民们也开始利用蒸汽动力的机械设备来加工奶制品、羊毛制品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早在五年前,易华伟便下令着手开展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预先制作连接大秦各地的铁路轨道。而工部的工匠们,为了精心规划大秦那错综复杂且影响深远的铁路网,已然默默奉献了长达十年的光阴。
十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然而大秦的铁路网络建设却从未有过停滞。
在这漫长的十年间,无数的工匠、劳工们齐心协力,构建起了沟通东南西北的三纵三横六条主干铁路网络。这些主干线,犹如帝国的脊梁,贯穿大江南北,将大秦的各个重要区域紧密相连。与此同时,连接各郡的支线网络也如毛细血管一般,逐渐蔓延开来,深入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整个铁路体系愈发完善、缜密。
时至今日,大秦铁路的总通车里程已然超过了令人惊叹的三十万里之多,这一数字,不仅仅代表着距离的延伸,更象征着大秦帝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辉煌成就与强大实力。
易华伟清楚,在这个时代,铁路的出现,无疑为大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与发展契机。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军事部署与调遣模式,以往因路途遥远而导致兵力无法及时投送、信息传递迟缓等困扰帝国军事行动的难题,在铁路网络面前迎刃而解。
只要铁路网络保持畅通无阻,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何种突发事件,大秦都能够迅速且高效地从国内各个角落抽调出数量充足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事发地。这些兵力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运输,避免了以往长途行军的疲惫与损耗,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战场,及时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从而确保帝国的稳固。
……………
公元前 189年,在亚洲大陆的中西部,一场震撼世界的列强纷争拉开了帷幕。
彼时,大秦帝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国力强盛,兵锋锐利,其疆域在不断的征伐与开拓中已横跨广袤的地域。而在其西方,承袭波斯帝国荣耀的塞琉古帝国,占据着从中亚一直延伸到波斯湾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涵盖了众多繁华的城邦与贸易要道;安息帝国同样不容小觑,它掌控着后世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以及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地区,凭借着坚固的城池与剽悍的骑兵,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强大的统治。
大秦的扩张步伐引起了塞琉古帝国与安息帝国的警觉,为了抵抗大秦对中亚各国的侵蚀,两大帝国同时与不断向西扩张的大秦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
战火从巴尔喀什湖开始燃烧,一路蔓延至印度河,直至阿拉伯海,绵延数千公里的战线上,硝烟弥漫,喊杀震天。
雄霸印度半岛绝大多数地域的孔雀王朝,虽已进入迟暮之年,但仍与大秦不间断地产生零纷战争。如今,大秦西北、正西以及西南的漫长疆域都陷入了战火的洗礼之中。
大秦迅速做出战略部署,组建了强大的西征军。由白虎军、陷阵营、火炮军三个师,合计六十余万精锐之师,他们久经沙场,装备精良,战术素养极高。此外,还有被十余年不间断输入大秦文化逐渐同化并在大秦历七十二年正式并入大秦安西郡的原属中亚各小国的仆从军四十万人。这支百万大军以韩信为帅,犹如汹涌的钢铁洪流,向着塞琉古帝国汹涌而去。
同时,大秦玄武、朱雀军、青龙军、陇西军总计五十万大军组成了西北大军,在年近六十却老当益壮的老将章邯的统领下,奔赴与安息帝国的战场。
大秦海军南海舰队第一舰队、第二舰队,以及三十万大军组成大秦西南军,扬帆起航,驶向印度半岛,目标是与孔雀王朝。
西征战场上,塞琉古帝国举全国之力组成百万大军,来势汹汹,妄图凭借兵力优势一举击败大秦。白虎军和南越军以及三十万仆从军奋勇抵抗,与塞琉古帝国的大军正面交锋,一时间战场上杀得难解难分,鲜血染红了大地。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章邯亲率八万骑兵,辗转千里,绕过塞琉古帝国的防线,从后方突袭。大军日夜兼程,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与险峻的山脉,克服了重重困难。当这八万骑兵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塞琉古帝国百万大军连营后方时,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与恐慌。章邯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率领骑兵如狂风般横扫敌军连营,所到之处,营帐被点燃,敌军四处逃窜。
与此同时,正面战场上的白虎军和南越军二十万大军以及三十万仆从军感受到了后方的变化,士气大振,全线出击。在前后夹击之下,塞琉古帝国的百万大军防线彻底崩溃。
同年十月,安息帝国与孔雀王朝为了挽救塞琉古帝国,派出了总计六十万大军前来驰援。然而,大秦五十万大军在王贲的率领下严阵以待。王贲冷静地分析了敌军的阵容与战术,巧妙地布置兵力,成功击溃了来援的六十万大军。随后,王贲乘胜追击,率领大军攻破塞琉古帝国都城安条克城。
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都城,在大秦的兵锋之下沦陷,塞琉古帝国就此灭亡。
趁此大胜之威,集结了大秦最为精锐的五大军团整整五十万大军的西北战区,对安息帝国展开了凌厉的攻势。
安息帝国经营了长达一年之久的防线,由各类要塞城堡组成,长达五百余里,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横亘在大秦军队面前。
然而,大秦五支军团在漫天的大雪中毫不退缩,他们采用了多点突破、协同作战的战术。军团中的工兵部队冒着敌军的箭矢与投石,奋勇向前,破除了敌军防线前的各种障碍;步兵则紧随其后,与敌军在要塞城堡下展开激烈的争夺战;骑兵则在侧翼机动,随时准备冲击敌军的防线缺口。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大秦军队就以破竹之势将安息帝国的要塞防线全部攻破。八十余万安息大军在大秦的猛烈攻击下全线溃逃,他们丢弃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与粮草辎重,只顾着逃命。
以徐胜的朱雀军作为先导,率领大秦二十万骑兵,如狼群追逐猎物一般,不眠不休地追杀溃逃的安息大军足足三天三夜。只此一战,安息帝国就损失了帝国东部方圆数千里的国土,兵力损失高达八成以上,元气大伤。
四月,大秦五十万大军合围安息帝国都城尼萨城。这座都城是安息帝国的心脏,城高墙厚,防御坚固。但大秦军队拥有强大的攻城利器——火药。围攻七日之后,大秦军队用火药完全摧毁尼萨城四面城墙。在城破之前,安息王弗拉阿特一世自知大势已去,陷入了绝望与疯狂之中,以一种决绝的方式面对帝国的覆灭,放火焚烧王宫,自己也葬身火海。强盛一时的安息帝国就此灭亡,其曾经辉煌的宫殿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随着强大的安息帝国和塞琉古帝国先后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被大秦所灭亡,已经进入迟暮的印度半岛孔雀王朝惊恐万分。
面对大秦八十万大军的包围,孔雀王惊慌之下匆忙向大秦派出使臣乞和。此时的孔雀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军队战斗力也大不如前,根本无力与如日中天的大秦抗衡。
公元前 185年,已经即位三年的赵统下诏对新征服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将安息国一分为三,由东向西新设安北郡、安宁郡、安西郡。至此大秦西部边疆直接扩充至欧洲,咸海成为大秦内海,里海则成为大秦的外海,巴尔喀什湖也被命名为安息湖。塞琉古帝国同样也被一分为三,由东向西新设东周郡、中川郡、西平郡。大秦西南边疆直达波斯湾,威临阿拉伯海。
………………
公元前 183年,赵统五年,在历经与塞琉古帝国、安息帝国以及孔雀王朝的连番战火洗礼后,大秦终于迎来了战事的平息。
此时的大秦,站在了历史的全新起点之上,其领土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总领土面积约达两千万平方公里上下,版图如同一头巨兽,横跨欧洲部分地区、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的部分地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帝国就此崛起,其强大的名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各国皆因大秦的赫赫威名而震惊,因它的雄浑实力而敬畏。
周边的小国犹如惊弓之鸟,又似嗅到利益气息的逐利者,纷纷派遣使者踏上朝拜大秦之路。
这些使者带着本国最珍贵的宝物,穿越山川河海,只为能与大秦建立起某种联系。对于他们而言,与大秦建立友好关系,或许能在未来的国际纷争中寻得一处避风港;若能获得大秦的庇护,那更是如同抱住了一棵参天大树,可保本国在乱世中的安稳。
在征服三大帝国之后,大秦深知巩固新领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易华伟(伊兰)的构建下,建立了一套全面且深入的制度与政策体系,犹如一张严密的大网,全面覆盖新征服的每一寸土地。
大秦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以及民族等各个方面对新征服的领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管理与融合。这个庞大的超级帝国犹如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型机器,各个部件虽来源不同,但在大秦统治阶层的精心调试下,正逐渐协同工作……(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0193/239179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