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神话(百家 下)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易华伟环顾殿内的众人,脸上带着笑容,目光深邃,缓缓道:
“我们所处的华夏大地,是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的广阔地域。从轩辕黄帝穿着草鞋,拿着木棒和石器,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地前行,为九州的族人奋力拼搏,争取到了一片安稳的生存之地开始,我炎黄一脉的传奇之路就正式开启了。
夏朝兴起,铜器开始出现,官制也初步形成。虽然那个时候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艰难,但是文明的曙光已经显现。接着,商朝来临,铜器铸造的技术达到了成熟,粮食丰富,实行了分封制度。
在那个时候,国家渐渐显露出繁荣的景象,百姓的生活也稍微有了一些好转。然后,周朝延续了五百多年,铸铁的方法横空出世,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但是无奈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战争接连发生,百姓深陷苦难之中,痛苦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我大秦承蒙上天的眷顾,经过六代先王坚持不懈的努力。先王们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为大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以强大的力量扫平了六国,成就了统一六国的壮举。这是顺应天命、符合民心的伟大事业。现在,天下统一了,盛世的景象刚刚开始显现。
各位大家,你们都有着非凡的才能,各自秉持着独特的学说。过去,你们曾经为各个国家尽心尽力地效力。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各个国家已经灭亡,只有大秦傲然屹立在华夏大地。我深知,你们心怀天下,志向在于为百姓谋取福祉。都是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而竭尽全力,这种胸怀,让人钦佩。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恳请各位放下对各个国家的成见,全心全意地为大秦效力。
儒家提倡仁爱和礼仪,如果用儒家学说教导百姓,让他们懂得礼仪、遵守道德,那么天下就会秩序井然。过去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历经艰难险阻,但是他的志向没有改变,为了推行仁礼之道,不辞辛劳。现在如果用儒家的学说来教化大秦的百姓,一定能让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老子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留下了《道德经》,他的言论玄妙,道理深邃。如果能以道家的理念治理国家,让百姓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那么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如果能让大秦的法律更加严明公正,一定能做到命令一下达就立刻执行,禁令一颁布就无人违反。商鞅变法,让秦国焕然一新,国力大增。现在应当继承前人的事业,以法家的严格法律治理国家,确保政令畅通,国家稳定。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这个理念可以助力大秦维护和平,让百姓能够得到休息和生养。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如果能宏扬墨家的兼爱非攻,一定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兵家善于谋略和作战,可以为大秦坚守疆土、保卫国家。如果以兵家的谋略训练秦军,一定能让大秦的军威震慑四方。
我们大秦一直以来广泛招揽贤才,只看重才能。不论出身高低贵贱,不论属于哪个学派,只要怀有真才实学,都可以为大秦所用。我们应当携手并肩,共同为大秦的繁荣昌盛,为华夏文明的光辉未来,贡献各自的力量。
希望诸位认真思考我的话,摒弃过去的成见,共同为大秦努力拼搏。我坚信,在我们齐心协力之下,大秦必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殿内气氛凝重,众人皆在思索着易华伟方才所言。
易华伟环顾四周,看着缄默不语的众人,微微一笑:
“本相说了这么多,也该开门见山了。本相正在筹建帝国皇家学院,希望各位大家能够鼎力支持!”
众人听闻,心中皆是一震。帝国皇家学院?这是个什么东西?听起来像是书院一般。众人心中暗自嘀咕。
李斯等人此刻才明白易华伟今晚设宴的目的,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选择了沉默观看,静观其变。而百家各派之人听到易华伟的话却是反应不一。
名家代表常无欲心念一动,拱手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丞相大人,能否将这帝国皇家学院详细告知我等?”
大殿中的所有人顿时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易华伟身上。
易华伟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帝国皇家学院,将会是我大秦帝国最高学府。本相拟暂在学院之中分设数学、物理、化学、军事、法学、工程、哲学、文学、自然科学九大分院。”
众人听到这些陌生的名词,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易华伟似乎早已预料到众人的反应,他不紧不慢地继续解释道:“法学自不必谈,数学,乃研究数之规律与运算之学;物理,探究万物之理;化学,研究物质之变化;军事,自不必说,为培养将才之地;工程,关乎建筑、制造等诸多方面;哲学,思考人生与世界之根本;文学,传承文化、抒发情感之所在;自然科学,则涵盖天地万物之奥秘。”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由面面相觑。
“敢问丞相大人,皇家学院的院长一职有谁担任?学生将从何而来?”虽然对这些生僻的名词并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但是孔鲋还是将这些问题放到了一边,问了两个所有人都最为关心的问题。
易华伟看了一眼众人,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随后又转向众人,微笑着说道:
“院长嘛,当然是由我大秦皇帝亲自担任。”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一惊。
胡亥担任院长?他知道什么叫自然科学、化学吗?还不是你易华伟一手操控?
李斯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但面上却不动声色。九大学院,法学已在其中,倒是这学生…
并未理会李斯心中的小算盘,易华伟神色从容,接着娓娓道来:“至于学生来源,今后在我大秦各郡县乡中,皆会分别设立乡学、县学、郡学。此乃我大秦为培养未来之栋梁所做的重大布局。朝廷将一力承担所有学生之衣食住行,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之中。
在乡学,将选拔那些聪慧且有上进心的农家子弟、市井少年。他们或许曾在田间劳作,或许曾在街巷中嬉戏,但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乡学便会为他们敞开大门。乡学的先生们会以最基础的知识教导他们,如识字、算数,培养他们的品德与礼仪,为他们未来的求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县学则会收纳从乡学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子,以及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少年。这里的教学将更加深入和系统,涵盖文学、历史、算术等多个领域。县学的老师们会以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导,引导学子们不断进步。学子们在这里将学会思考、辩论,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思维。
而郡学,更是汇聚了各区县的精英学子。他们在这里将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接触到最前沿的学问。军事、工程、哲学等各个分院的知识,都将在这里得到深入的传授。郡学将为帝国皇家学院输送最优秀的人才,他们将成为大秦未来的中流砥柱。
朝廷之所以免费负责所有学生之衣食住行,是因为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只有让学子们无生活之忧,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追求知识。这不仅是一项教育举措,更是我大秦走向辉煌未来的重要战略。”
听到易华伟的话,大殿中顿时陷入一阵沉默。众人都在思考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和影响。
这帝国皇家学院的设立,无疑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它将整合百家之学,为大秦培养各类人才。
然而,这个计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这些新的学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如何让人们接受并学习这些学科,是一个难题。其次,学院的师资力量从何而来?如何确保教师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再者,学生的选拔标准是什么?如何保证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学生?最后,学院的管理和运营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确保学院的正常运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易华伟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各位,帝国皇家学院的设立,是为了我大秦的繁荣昌盛,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本相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殿内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众人开始纷纷议论。有的人为这个计划的宏伟而赞叹,有的人为其中的困难而担忧,还有的人在思考着自己在这个计划中的角色。
李斯沉思片刻,开口说道:“赵大人,此计划虽宏大,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且不说学生的选拔和师资的问题,单是这八大分院的建设和管理,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易华伟点了点头,说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朝廷可以拨出专款用于学院的建设和运营,学生的选拔,可以通过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学生。至于老师,我自有安排。”
易华伟心中已有全盘计划。
瀛洲岛上那已经学习到高中课程的三千童男童女,若能分布天下,为幼儿启蒙,必将如星星之火,点燃大秦教育之希望。
易华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宏大的画面:三千夫子奔赴大秦各地,他们带着对知识传播的使命,走进乡村、城镇,为那些懵懂的幼儿开启智慧之门,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年纪,种下知识的种子。
“安静!”
易华伟神色肃穆,目光扫视着殿内众人,缓缓开口道:“大秦日后当以法立国,以农养民,以墨强兵,以医济世,教以道全,以儒教化天下。各家之人自有为国所用之处,尽皆可用。这就是本相要筹建这皇家学院的目的所在。”
以法立国,意味着大秦将建立起严明的法律体系,确保国家的稳定与秩序。让政令畅通,百姓遵规守纪。
以农养民,强调农业作为国家根基的重要性。农民辛勤耕耘,为国家提供粮食和物资,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墨家的强兵之策,将为大秦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墨家的非攻理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战争的发生,为百姓带来和平。
以医济世,医者仁心,将为百姓解除病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道家的全教之法,能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为国家培养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才。而儒家的教化天下,呵呵…。
顿了顿,易华伟接着说道:“百家各派学说有精华,自然就有糟粕。本相同样希望尔等能去其糟粕,不要在相互行无谓争辩之事,须知术业有专攻。同为炎黄一脉,华夏一族。百家各派为何不比比谁更能为这天下百姓着想?比比何派更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易华伟一番话顿时让百家各派之人人人意动,神情兴奋莫名。尤其是孔鲋等儒家之人,更是激动万分。争来争去不就是为了儒家能正大光明的登上朝堂吗?
然而,孔鲋不知道的是,易华伟口中的天下,似乎与他们想象中的天下有些不同。
而大秦的重臣们听到易华伟这番话,殿内顿时如同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的湖水,一下炸开了锅。
章邯、王贲等人虽震惊莫名,但多年的沙场历练与朝堂风云让他们养成了沉稳之性,此刻依然保持沉默,只是眼神中流露出思索之色。他们深知,易华伟的这番话必将在大秦掀起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他们需要在这变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而李斯、冯劫、姚贾等人却顿时急了。
教化天下?!!
李斯面色凝重,眉头紧锁,率先出声道:“李大人,万万不可!”
冯去疾与姚贾忙附和道:“万万不可!”
儒法两家的恩怨,可追溯至久远之时。儒家崇尚以德治国,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使百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在一些儒家学者的理想中,统治者应该像古代圣王尧、舜、禹一般,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推行礼仪之教。他们认为,若统治者以身作则,践行仁德,百姓自然会受到感化,从而社会和谐稳定。在一个国家中,通过举办各种礼仪活动,如祭祀、婚礼、葬礼等,让百姓明白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
而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格性。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约束,才能使百姓服从统治,国家才能得以稳定。比如,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军功、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违法者,予以严厉的惩罚,如斩首、流放等。在秦国,实行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周围的人若不举报也会受到牵连,以此来确保法律的执行力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儒法两家的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
有的国家采用儒家的学说,注重道德教化,但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鲁国曾一度推行儒家的理念,注重礼仪之教,但在面对强大的外敌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最终被其他国家吞并。
而有的国家则采用法家的理念,通过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国家的实力,但也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如韩国在申不害变法期间,实行严厉的法律制度,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变得强大,但由于法律过于严苛,百姓生活困苦,最终也未能长久保持强盛。
在大秦,法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自商鞅变法以来,大秦以法治国,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李斯等重臣也是法家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认为只有以法治国,才能确保大秦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儒家在大秦也并非没有影响力。儒家的学说在民间广泛传播,一些学者和士人对儒家的理念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大秦在统一六国后,应该更加注重道德教化,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基础。
儒法两家的理念冲突,在大秦的朝堂上也时有体现。双方常常为了政策的制定和国家的治理而争论不休。
如今,易华伟提出“以法立国,以农养民,以墨强兵,以医济世,教以道全,以儒教化天下”,这无疑让儒法两家的矛盾更加凸显。李斯等人担心,儒家的影响力一旦扩大,可能会削弱法家的地位,影响大秦的统治秩序。
(本章完)
“我们所处的华夏大地,是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的广阔地域。从轩辕黄帝穿着草鞋,拿着木棒和石器,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地前行,为九州的族人奋力拼搏,争取到了一片安稳的生存之地开始,我炎黄一脉的传奇之路就正式开启了。
夏朝兴起,铜器开始出现,官制也初步形成。虽然那个时候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艰难,但是文明的曙光已经显现。接着,商朝来临,铜器铸造的技术达到了成熟,粮食丰富,实行了分封制度。
在那个时候,国家渐渐显露出繁荣的景象,百姓的生活也稍微有了一些好转。然后,周朝延续了五百多年,铸铁的方法横空出世,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但是无奈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战争接连发生,百姓深陷苦难之中,痛苦得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我大秦承蒙上天的眷顾,经过六代先王坚持不懈的努力。先王们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为大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以强大的力量扫平了六国,成就了统一六国的壮举。这是顺应天命、符合民心的伟大事业。现在,天下统一了,盛世的景象刚刚开始显现。
各位大家,你们都有着非凡的才能,各自秉持着独特的学说。过去,你们曾经为各个国家尽心尽力地效力。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各个国家已经灭亡,只有大秦傲然屹立在华夏大地。我深知,你们心怀天下,志向在于为百姓谋取福祉。都是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而竭尽全力,这种胸怀,让人钦佩。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恳请各位放下对各个国家的成见,全心全意地为大秦效力。
儒家提倡仁爱和礼仪,如果用儒家学说教导百姓,让他们懂得礼仪、遵守道德,那么天下就会秩序井然。过去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历经艰难险阻,但是他的志向没有改变,为了推行仁礼之道,不辞辛劳。现在如果用儒家的学说来教化大秦的百姓,一定能让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老子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留下了《道德经》,他的言论玄妙,道理深邃。如果能以道家的理念治理国家,让百姓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那么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如果能让大秦的法律更加严明公正,一定能做到命令一下达就立刻执行,禁令一颁布就无人违反。商鞅变法,让秦国焕然一新,国力大增。现在应当继承前人的事业,以法家的严格法律治理国家,确保政令畅通,国家稳定。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这个理念可以助力大秦维护和平,让百姓能够得到休息和生养。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如果能宏扬墨家的兼爱非攻,一定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兵家善于谋略和作战,可以为大秦坚守疆土、保卫国家。如果以兵家的谋略训练秦军,一定能让大秦的军威震慑四方。
我们大秦一直以来广泛招揽贤才,只看重才能。不论出身高低贵贱,不论属于哪个学派,只要怀有真才实学,都可以为大秦所用。我们应当携手并肩,共同为大秦的繁荣昌盛,为华夏文明的光辉未来,贡献各自的力量。
希望诸位认真思考我的话,摒弃过去的成见,共同为大秦努力拼搏。我坚信,在我们齐心协力之下,大秦必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殿内气氛凝重,众人皆在思索着易华伟方才所言。
易华伟环顾四周,看着缄默不语的众人,微微一笑:
“本相说了这么多,也该开门见山了。本相正在筹建帝国皇家学院,希望各位大家能够鼎力支持!”
众人听闻,心中皆是一震。帝国皇家学院?这是个什么东西?听起来像是书院一般。众人心中暗自嘀咕。
李斯等人此刻才明白易华伟今晚设宴的目的,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选择了沉默观看,静观其变。而百家各派之人听到易华伟的话却是反应不一。
名家代表常无欲心念一动,拱手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丞相大人,能否将这帝国皇家学院详细告知我等?”
大殿中的所有人顿时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易华伟身上。
易华伟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帝国皇家学院,将会是我大秦帝国最高学府。本相拟暂在学院之中分设数学、物理、化学、军事、法学、工程、哲学、文学、自然科学九大分院。”
众人听到这些陌生的名词,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易华伟似乎早已预料到众人的反应,他不紧不慢地继续解释道:“法学自不必谈,数学,乃研究数之规律与运算之学;物理,探究万物之理;化学,研究物质之变化;军事,自不必说,为培养将才之地;工程,关乎建筑、制造等诸多方面;哲学,思考人生与世界之根本;文学,传承文化、抒发情感之所在;自然科学,则涵盖天地万物之奥秘。”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由面面相觑。
“敢问丞相大人,皇家学院的院长一职有谁担任?学生将从何而来?”虽然对这些生僻的名词并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但是孔鲋还是将这些问题放到了一边,问了两个所有人都最为关心的问题。
易华伟看了一眼众人,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随后又转向众人,微笑着说道:
“院长嘛,当然是由我大秦皇帝亲自担任。”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一惊。
胡亥担任院长?他知道什么叫自然科学、化学吗?还不是你易华伟一手操控?
李斯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但面上却不动声色。九大学院,法学已在其中,倒是这学生…
并未理会李斯心中的小算盘,易华伟神色从容,接着娓娓道来:“至于学生来源,今后在我大秦各郡县乡中,皆会分别设立乡学、县学、郡学。此乃我大秦为培养未来之栋梁所做的重大布局。朝廷将一力承担所有学生之衣食住行,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之中。
在乡学,将选拔那些聪慧且有上进心的农家子弟、市井少年。他们或许曾在田间劳作,或许曾在街巷中嬉戏,但只要有一颗向学之心,乡学便会为他们敞开大门。乡学的先生们会以最基础的知识教导他们,如识字、算数,培养他们的品德与礼仪,为他们未来的求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县学则会收纳从乡学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子,以及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少年。这里的教学将更加深入和系统,涵盖文学、历史、算术等多个领域。县学的老师们会以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导,引导学子们不断进步。学子们在这里将学会思考、辩论,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思维。
而郡学,更是汇聚了各区县的精英学子。他们在这里将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接触到最前沿的学问。军事、工程、哲学等各个分院的知识,都将在这里得到深入的传授。郡学将为帝国皇家学院输送最优秀的人才,他们将成为大秦未来的中流砥柱。
朝廷之所以免费负责所有学生之衣食住行,是因为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只有让学子们无生活之忧,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追求知识。这不仅是一项教育举措,更是我大秦走向辉煌未来的重要战略。”
听到易华伟的话,大殿中顿时陷入一阵沉默。众人都在思考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和影响。
这帝国皇家学院的设立,无疑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它将整合百家之学,为大秦培养各类人才。
然而,这个计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这些新的学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如何让人们接受并学习这些学科,是一个难题。其次,学院的师资力量从何而来?如何确保教师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再者,学生的选拔标准是什么?如何保证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学生?最后,学院的管理和运营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确保学院的正常运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易华伟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各位,帝国皇家学院的设立,是为了我大秦的繁荣昌盛,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本相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殿内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众人开始纷纷议论。有的人为这个计划的宏伟而赞叹,有的人为其中的困难而担忧,还有的人在思考着自己在这个计划中的角色。
李斯沉思片刻,开口说道:“赵大人,此计划虽宏大,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且不说学生的选拔和师资的问题,单是这八大分院的建设和管理,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易华伟点了点头,说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朝廷可以拨出专款用于学院的建设和运营,学生的选拔,可以通过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学生。至于老师,我自有安排。”
易华伟心中已有全盘计划。
瀛洲岛上那已经学习到高中课程的三千童男童女,若能分布天下,为幼儿启蒙,必将如星星之火,点燃大秦教育之希望。
易华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宏大的画面:三千夫子奔赴大秦各地,他们带着对知识传播的使命,走进乡村、城镇,为那些懵懂的幼儿开启智慧之门,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年纪,种下知识的种子。
“安静!”
易华伟神色肃穆,目光扫视着殿内众人,缓缓开口道:“大秦日后当以法立国,以农养民,以墨强兵,以医济世,教以道全,以儒教化天下。各家之人自有为国所用之处,尽皆可用。这就是本相要筹建这皇家学院的目的所在。”
以法立国,意味着大秦将建立起严明的法律体系,确保国家的稳定与秩序。让政令畅通,百姓遵规守纪。
以农养民,强调农业作为国家根基的重要性。农民辛勤耕耘,为国家提供粮食和物资,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墨家的强兵之策,将为大秦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墨家的非攻理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战争的发生,为百姓带来和平。
以医济世,医者仁心,将为百姓解除病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道家的全教之法,能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为国家培养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才。而儒家的教化天下,呵呵…。
顿了顿,易华伟接着说道:“百家各派学说有精华,自然就有糟粕。本相同样希望尔等能去其糟粕,不要在相互行无谓争辩之事,须知术业有专攻。同为炎黄一脉,华夏一族。百家各派为何不比比谁更能为这天下百姓着想?比比何派更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易华伟一番话顿时让百家各派之人人人意动,神情兴奋莫名。尤其是孔鲋等儒家之人,更是激动万分。争来争去不就是为了儒家能正大光明的登上朝堂吗?
然而,孔鲋不知道的是,易华伟口中的天下,似乎与他们想象中的天下有些不同。
而大秦的重臣们听到易华伟这番话,殿内顿时如同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的湖水,一下炸开了锅。
章邯、王贲等人虽震惊莫名,但多年的沙场历练与朝堂风云让他们养成了沉稳之性,此刻依然保持沉默,只是眼神中流露出思索之色。他们深知,易华伟的这番话必将在大秦掀起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他们需要在这变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而李斯、冯劫、姚贾等人却顿时急了。
教化天下?!!
李斯面色凝重,眉头紧锁,率先出声道:“李大人,万万不可!”
冯去疾与姚贾忙附和道:“万万不可!”
儒法两家的恩怨,可追溯至久远之时。儒家崇尚以德治国,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使百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在一些儒家学者的理想中,统治者应该像古代圣王尧、舜、禹一般,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推行礼仪之教。他们认为,若统治者以身作则,践行仁德,百姓自然会受到感化,从而社会和谐稳定。在一个国家中,通过举办各种礼仪活动,如祭祀、婚礼、葬礼等,让百姓明白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
而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格性。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约束,才能使百姓服从统治,国家才能得以稳定。比如,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军功、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违法者,予以严厉的惩罚,如斩首、流放等。在秦国,实行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周围的人若不举报也会受到牵连,以此来确保法律的执行力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儒法两家的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
有的国家采用儒家的学说,注重道德教化,但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鲁国曾一度推行儒家的理念,注重礼仪之教,但在面对强大的外敌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最终被其他国家吞并。
而有的国家则采用法家的理念,通过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国家的实力,但也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如韩国在申不害变法期间,实行严厉的法律制度,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变得强大,但由于法律过于严苛,百姓生活困苦,最终也未能长久保持强盛。
在大秦,法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自商鞅变法以来,大秦以法治国,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李斯等重臣也是法家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认为只有以法治国,才能确保大秦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儒家在大秦也并非没有影响力。儒家的学说在民间广泛传播,一些学者和士人对儒家的理念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大秦在统一六国后,应该更加注重道德教化,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基础。
儒法两家的理念冲突,在大秦的朝堂上也时有体现。双方常常为了政策的制定和国家的治理而争论不休。
如今,易华伟提出“以法立国,以农养民,以墨强兵,以医济世,教以道全,以儒教化天下”,这无疑让儒法两家的矛盾更加凸显。李斯等人担心,儒家的影响力一旦扩大,可能会削弱法家的地位,影响大秦的统治秩序。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0193/234181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