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神话(秦二世)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公元前210年8月28日,秦始皇在出巡途中,行至沙丘平台驾崩,时年50岁。
大秦嗣君胡亥如失了魂般守在秦始皇的寝帐之中。双目空洞,满脸悲戚,呆呆地看着医和为始皇帝整理仪容。
秦始皇那曾经威严无比的身躯,如今静静地躺在那里。医和小心翼翼地为其擦拭身体,换上庄重的服饰,再将其尸身缓缓放入棺椁。那棺椁宽大而华丽,散发着肃穆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秦始皇一生的辉煌与荣耀。
秘不发丧是李斯的主意。
虽然胡亥是秦始皇亲立的太子,理当会葬继位,但李斯认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为了稳定局势,最好秘不发丧,利用秦始皇帝之威震慑宵小。等回到咸阳后,再举行盛大的葬礼,让胡亥登上大位。
知道秦始皇帝逝世的,除了胡亥及易华伟、李斯外,也就医和、宦者五六人而已。几人已经被李斯重点监视起来。
棺椁被载于辒凉车中,易华伟亲自参乘护送。每到一处,都照旧把营幕一围,食物入奉,百官奏事如故。反正自从皇帝病笃起,都是由易华伟、李斯代呈的。几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皇帝尚在的假象。
辒凉车中,秦始皇帝那棺椁被放置得稳稳当当。四周在不停地散发着森森寒气,让人在靠近的瞬间便感受到一种彻骨的凉意。
这寒气的来源,是易华伟用大量冰块填满了棺椁周围的空间,为的是尽可能地延缓秦始皇遗体的腐化。
易华伟静静地跪坐在秦始皇的棺椁前,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而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千古一帝。
从十七年灭韩,到二十六年灭齐,仅仅了十年时间,嬴政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完成了秦朝历代先君数百年梦寐以求的大业。
从二十八年到三十七年,秦始皇又踏上了征战蛮夷戎狄之邦的征程。大秦的疆土不断拓展,北过大夏,西涉流沙,东有东海,南尽北户。
与此同时,筑长城、修驰道、建宫室、开直道、寻访仙药等重大工程也在同时进行。
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行为伦,这些伟大的举措都是利在千秋的伟业。奠定了中国的根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中国始终是中国,百代都行秦政法。
“陛下…我算对得起你了,没让李斯这厮用臭鱼烂虾来玷污你的遗体……”
望着秦始皇的棺椁,易华伟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喃喃自语道:
“不是我舍不得这颗长生药,……而是不能给啊!”
秦始皇刚愎自用,若他能长生不老,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始皇对权力的执着近乎疯狂。一生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惜采取严厉的手段。若他获得长生,必将继续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天下,百姓们将生活在无尽的恐惧和压迫之中。他会更加频繁地发动战争,扩张领土和巩固自己的权威。
其次,秦始皇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派遣徐福等方士出海寻找仙药,修建庞大的宫殿和陵墓,这些工程都给现在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必将继续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会更加热衷于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园林,追求无尽的享乐。同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只会加大对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进一步加剧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
这是几乎可以肯定的!
再者,秦始皇的统治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大秦的严刑峻法和高压政策,让百姓们敢怒不敢言。若他获得长生不老药,继续统治下去,这种不满和反抗情绪必将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起义和动荡。一旦社会陷入混乱,各方势力将纷纷崛起,争夺权力和地盘。整个国家将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这对于华夏子孙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噩梦。
易华伟端起一杯清酒,缓缓洒在地上,轻声说道:“陛下,一路走好!愿您在另一个世界,能看到大秦万世长存。”
易华伟不是那种圣母心,不会天真地说出“愿天下没有战争”这般空洞的话语。
即便有朝一日,人人都能丰衣足食、吃饱穿暖,战争也未必能彻底绝迹。
人的欲望,如无穷无尽的黑洞,永远难以填满。就如同秦始皇,在登上皇位之后,便有了长生的欲望。
但穷兵黩武的行为也绝对不可取。这种极端的做法,无疑会对整个华夏的根基造成严重的损害。过度的征战会耗尽国家的财力、物力与人力,百姓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经济也会遭受沉重的打击。国家的发展将陷入停滞,甚至有可能走向衰落。
打出去,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而如今的大秦,人口尚不足三千万远远没到人口爆炸的时候。
等番薯土豆玉米之类高产作物推广开,当人口面临爆炸之时,给后世打下一个足够广阔且能容错的疆域,才是易华伟要做的。
……………
一行人紧赶慢赶,历时两个月,车队北上至恒山郡,然后通过井陉关登上太行山。接着北上到雁门郡,再折向西入云中郡、九原郡,最后从九原走直道南下到上郡。
当咸阳城的轮廓出现在远方时,李斯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艰难的旅程即将结束,大秦的未来也将迎来新的篇章。
“朕承天受命,临御四海,肇开帝业,抚有万民。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勤,不敢有怠,以保社稷之永固,以庇苍生之福祉。今思国之根本,在于立嗣以承大统,保我大秦江山万世之业。
朕之十八子胡亥,性行温良,恭俭仁孝。习法数载,明辨是非,遵礼守度,未有过愆。其心慈而善,待下以宽,轻财重义,敬贤爱才。于诸皇子之中,独具贤德,可堪大任。
故朕于今日,特授胡亥以册宝,立为太子。望其承朕之志,继朕之业,抚军理政,保国安民。上敬天地,下抚黎庶,以弘我大秦之威,以续我大秦之盛。钦此!”
当李斯当着文武百官宣读了秦始皇的遗照,并宣布秦始皇驾崩时。
一时间,咸阳陷入了满城恸哭之中……最先哭的,是那秦宫之人。哭声悠悠低徊,如丝如缕,沉重的挽歌合唱随之而起,从咸阳宫、章台宫、甘泉宫这些巍峨却又清冷的宫殿中缓缓传出。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压力,似汹涌的潮水般,向着咸阳人的内心狠狠击来,让人心头猛地一震,瞬间陷入茫然,不知所措。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迅速在散播开来。很快,这哭声便在每个秦人聚居的街巷里闾中响起。
哭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悲伤的海洋。在街头巷尾的低语中,或是在彼此交汇的眼神里,又或是在微微颤抖的手势间,诉说着心中那无尽的悲痛与震惊。
秦始皇,这位伟大的帝王,统治了秦地整整三十七年。对于所有秦人而言,始皇帝陛下就如同天上那光芒万丈的太阳,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信仰与依靠。
自小,人们便耳濡目染长辈们高呼的“陛下万寿”,那声音充满了崇敬与虔诚。于是,自己也跟着呼喊,那一声声“陛下万寿”,仿佛是一种神圣的誓言,一种对永恒的期盼。
许多人曾多次见过始皇帝御驾出行的威武雄壮。那盛大的场面,如同璀璨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金色的龙辇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秦始皇端坐在其中,眼神坚定而威严,仿佛能穿透一切。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旌旗飘扬,铠甲闪耀。那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每一个目睹的秦人都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与荣耀。他们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而自豪,为有这样一位英明的君主而骄傲。
不少人还天真地以为,始皇帝能够万寿无疆,一直统治着他们的百世子孙。他们曾无数次在心中描绘着未来的美好画面,在始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秦帝国将永远繁荣昌盛,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幸福地生活下去。
然而,如今这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狠狠地刺痛了他们的心。他们心中充满了迷茫与不安,仿佛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
天子七日而殡,始皇帝死讯宣布七天后,入殓停丧待葬,称之为“殡”,移于殡室。整个过程庄重而肃穆,在这七天里,咸阳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宫殿内外,白幡飘扬,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大臣们身着素服,神情凝重,默默地为始皇帝守灵。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地来到宫殿周围,跪地哭泣,表达着他们对始皇帝的哀思。
在这个仪式结束后的一日,也就是十一月十一日这天,太子胡亥,正式继位为二世皇帝。
…………
“陛下万寿!”
咸阳宫中,右丞相冯去疾与左丞相李斯率先高呼,引领着群臣三呼朝拜。那声音雄浑有力,在宫殿中回荡,仿佛要冲破云霄。
胡亥身着一层粗麻素服,腰间佩戴着太阿天子之剑,庄重地坐在皇塌之上。案前,和氏璧所刻的玉玺散发着温润的光芒。透过眼帘前的十二道旒珠,胡亥的目光缓缓扫过文武百官。
在群臣的顶礼膜拜之下,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化身为一尊站在云间的神明,俯瞰着世间万物。
以后…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
赵高没有骗自己,原来,当皇帝的感觉真的这么…爽?!
好在有易华伟在一旁轻声咳嗽提醒,胡亥这才猛地回过神来,避免了失态。
按照古代之礼,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虽然始皇帝逝世于八月二十八,但李斯宣布他的死讯却是在十一月初。所以,得等到明年六月份,始皇帝的灵柩方能下葬骊山陵。
回过神来的胡亥,下的第一道圣旨便是让人停了关中其他一切工程,召集刑徒民夫们统统前往骊山,并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贡献自己的技艺为始皇帝修庙。
在胡亥心中,始皇帝的功绩至高无上,他的庙宇也应如此。
古时候天子的祖庙为七庙,祭祀七代祖宗;诸侯五庙,大夫三庙,逐代取消祭祀。但胡亥认为,始皇帝功勋超过了三皇五帝,也超过了后世所有子孙。故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至高无上,即使是万世以后也不能毁除!
接着,胡亥宣布的第二道圣旨,便是擢升赵高为中丞相,代行符玺令事。
此旨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对于这道命令,百官竟无人表示反对。
自易华伟担任中车府令以来,符玺令事便一直由易华伟代行。而在这几年间,易华伟的种种举措以及行事风格,确实让百官难以挑出毛病。
易华伟在任少府期间,处事公正,决策果断。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应对突发情况,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并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同时,又以贸易之利,拉拢了一批世家子弟,行事处世,可谓雨露均沾。
易华伟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大半官员的认可,虽然众人也察觉到,胡亥似乎对赵高言听计从。这让百官心中略有不安,但也只是在心里嘀咕了几句。
毕竟赵高是个宦官,在众人看来,一个宦官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还能谋反不成?
更何况,还有将作府伊兰发明的各种神奇工具,让整个大秦帝国的运转更为通畅。
伊兰的发明创造为大秦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去年一年,整个大秦帝国的粮食在抽调三百万民工的前提下,竟然增产了三成。这一惊人的成果也让百官对伊兰充满了敬意。现在民间已经有很多地方给伊兰立了生祠,以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情。
看着阶下百官无人反对,胡亥颁布了第三道旨意。
除修建骊山皇陵的七十万民夫外,修建阿房宫、秦直道、长城等工程的二百余万民夫中,只留下刑徒和奴隶维护修缮工程,其余全部准许归乡,而七十万民夫在完工后将减免三年赋税。
紧接着,胡亥又颁布了第四道旨意——重设博士宫,招纳六地贤才。
(本章完)
大秦嗣君胡亥如失了魂般守在秦始皇的寝帐之中。双目空洞,满脸悲戚,呆呆地看着医和为始皇帝整理仪容。
秦始皇那曾经威严无比的身躯,如今静静地躺在那里。医和小心翼翼地为其擦拭身体,换上庄重的服饰,再将其尸身缓缓放入棺椁。那棺椁宽大而华丽,散发着肃穆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秦始皇一生的辉煌与荣耀。
秘不发丧是李斯的主意。
虽然胡亥是秦始皇亲立的太子,理当会葬继位,但李斯认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为了稳定局势,最好秘不发丧,利用秦始皇帝之威震慑宵小。等回到咸阳后,再举行盛大的葬礼,让胡亥登上大位。
知道秦始皇帝逝世的,除了胡亥及易华伟、李斯外,也就医和、宦者五六人而已。几人已经被李斯重点监视起来。
棺椁被载于辒凉车中,易华伟亲自参乘护送。每到一处,都照旧把营幕一围,食物入奉,百官奏事如故。反正自从皇帝病笃起,都是由易华伟、李斯代呈的。几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皇帝尚在的假象。
辒凉车中,秦始皇帝那棺椁被放置得稳稳当当。四周在不停地散发着森森寒气,让人在靠近的瞬间便感受到一种彻骨的凉意。
这寒气的来源,是易华伟用大量冰块填满了棺椁周围的空间,为的是尽可能地延缓秦始皇遗体的腐化。
易华伟静静地跪坐在秦始皇的棺椁前,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而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千古一帝。
从十七年灭韩,到二十六年灭齐,仅仅了十年时间,嬴政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完成了秦朝历代先君数百年梦寐以求的大业。
从二十八年到三十七年,秦始皇又踏上了征战蛮夷戎狄之邦的征程。大秦的疆土不断拓展,北过大夏,西涉流沙,东有东海,南尽北户。
与此同时,筑长城、修驰道、建宫室、开直道、寻访仙药等重大工程也在同时进行。
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行为伦,这些伟大的举措都是利在千秋的伟业。奠定了中国的根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中国始终是中国,百代都行秦政法。
“陛下…我算对得起你了,没让李斯这厮用臭鱼烂虾来玷污你的遗体……”
望着秦始皇的棺椁,易华伟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喃喃自语道:
“不是我舍不得这颗长生药,……而是不能给啊!”
秦始皇刚愎自用,若他能长生不老,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始皇对权力的执着近乎疯狂。一生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惜采取严厉的手段。若他获得长生,必将继续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天下,百姓们将生活在无尽的恐惧和压迫之中。他会更加频繁地发动战争,扩张领土和巩固自己的权威。
其次,秦始皇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派遣徐福等方士出海寻找仙药,修建庞大的宫殿和陵墓,这些工程都给现在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必将继续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会更加热衷于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园林,追求无尽的享乐。同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只会加大对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进一步加剧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
这是几乎可以肯定的!
再者,秦始皇的统治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大秦的严刑峻法和高压政策,让百姓们敢怒不敢言。若他获得长生不老药,继续统治下去,这种不满和反抗情绪必将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起义和动荡。一旦社会陷入混乱,各方势力将纷纷崛起,争夺权力和地盘。整个国家将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这对于华夏子孙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噩梦。
易华伟端起一杯清酒,缓缓洒在地上,轻声说道:“陛下,一路走好!愿您在另一个世界,能看到大秦万世长存。”
易华伟不是那种圣母心,不会天真地说出“愿天下没有战争”这般空洞的话语。
即便有朝一日,人人都能丰衣足食、吃饱穿暖,战争也未必能彻底绝迹。
人的欲望,如无穷无尽的黑洞,永远难以填满。就如同秦始皇,在登上皇位之后,便有了长生的欲望。
但穷兵黩武的行为也绝对不可取。这种极端的做法,无疑会对整个华夏的根基造成严重的损害。过度的征战会耗尽国家的财力、物力与人力,百姓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经济也会遭受沉重的打击。国家的发展将陷入停滞,甚至有可能走向衰落。
打出去,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而如今的大秦,人口尚不足三千万远远没到人口爆炸的时候。
等番薯土豆玉米之类高产作物推广开,当人口面临爆炸之时,给后世打下一个足够广阔且能容错的疆域,才是易华伟要做的。
……………
一行人紧赶慢赶,历时两个月,车队北上至恒山郡,然后通过井陉关登上太行山。接着北上到雁门郡,再折向西入云中郡、九原郡,最后从九原走直道南下到上郡。
当咸阳城的轮廓出现在远方时,李斯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艰难的旅程即将结束,大秦的未来也将迎来新的篇章。
“朕承天受命,临御四海,肇开帝业,抚有万民。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勤,不敢有怠,以保社稷之永固,以庇苍生之福祉。今思国之根本,在于立嗣以承大统,保我大秦江山万世之业。
朕之十八子胡亥,性行温良,恭俭仁孝。习法数载,明辨是非,遵礼守度,未有过愆。其心慈而善,待下以宽,轻财重义,敬贤爱才。于诸皇子之中,独具贤德,可堪大任。
故朕于今日,特授胡亥以册宝,立为太子。望其承朕之志,继朕之业,抚军理政,保国安民。上敬天地,下抚黎庶,以弘我大秦之威,以续我大秦之盛。钦此!”
当李斯当着文武百官宣读了秦始皇的遗照,并宣布秦始皇驾崩时。
一时间,咸阳陷入了满城恸哭之中……最先哭的,是那秦宫之人。哭声悠悠低徊,如丝如缕,沉重的挽歌合唱随之而起,从咸阳宫、章台宫、甘泉宫这些巍峨却又清冷的宫殿中缓缓传出。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压力,似汹涌的潮水般,向着咸阳人的内心狠狠击来,让人心头猛地一震,瞬间陷入茫然,不知所措。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迅速在散播开来。很快,这哭声便在每个秦人聚居的街巷里闾中响起。
哭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悲伤的海洋。在街头巷尾的低语中,或是在彼此交汇的眼神里,又或是在微微颤抖的手势间,诉说着心中那无尽的悲痛与震惊。
秦始皇,这位伟大的帝王,统治了秦地整整三十七年。对于所有秦人而言,始皇帝陛下就如同天上那光芒万丈的太阳,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信仰与依靠。
自小,人们便耳濡目染长辈们高呼的“陛下万寿”,那声音充满了崇敬与虔诚。于是,自己也跟着呼喊,那一声声“陛下万寿”,仿佛是一种神圣的誓言,一种对永恒的期盼。
许多人曾多次见过始皇帝御驾出行的威武雄壮。那盛大的场面,如同璀璨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金色的龙辇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秦始皇端坐在其中,眼神坚定而威严,仿佛能穿透一切。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旌旗飘扬,铠甲闪耀。那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每一个目睹的秦人都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与荣耀。他们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而自豪,为有这样一位英明的君主而骄傲。
不少人还天真地以为,始皇帝能够万寿无疆,一直统治着他们的百世子孙。他们曾无数次在心中描绘着未来的美好画面,在始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秦帝国将永远繁荣昌盛,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幸福地生活下去。
然而,如今这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狠狠地刺痛了他们的心。他们心中充满了迷茫与不安,仿佛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
天子七日而殡,始皇帝死讯宣布七天后,入殓停丧待葬,称之为“殡”,移于殡室。整个过程庄重而肃穆,在这七天里,咸阳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宫殿内外,白幡飘扬,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大臣们身着素服,神情凝重,默默地为始皇帝守灵。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地来到宫殿周围,跪地哭泣,表达着他们对始皇帝的哀思。
在这个仪式结束后的一日,也就是十一月十一日这天,太子胡亥,正式继位为二世皇帝。
…………
“陛下万寿!”
咸阳宫中,右丞相冯去疾与左丞相李斯率先高呼,引领着群臣三呼朝拜。那声音雄浑有力,在宫殿中回荡,仿佛要冲破云霄。
胡亥身着一层粗麻素服,腰间佩戴着太阿天子之剑,庄重地坐在皇塌之上。案前,和氏璧所刻的玉玺散发着温润的光芒。透过眼帘前的十二道旒珠,胡亥的目光缓缓扫过文武百官。
在群臣的顶礼膜拜之下,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化身为一尊站在云间的神明,俯瞰着世间万物。
以后…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
赵高没有骗自己,原来,当皇帝的感觉真的这么…爽?!
好在有易华伟在一旁轻声咳嗽提醒,胡亥这才猛地回过神来,避免了失态。
按照古代之礼,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虽然始皇帝逝世于八月二十八,但李斯宣布他的死讯却是在十一月初。所以,得等到明年六月份,始皇帝的灵柩方能下葬骊山陵。
回过神来的胡亥,下的第一道圣旨便是让人停了关中其他一切工程,召集刑徒民夫们统统前往骊山,并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贡献自己的技艺为始皇帝修庙。
在胡亥心中,始皇帝的功绩至高无上,他的庙宇也应如此。
古时候天子的祖庙为七庙,祭祀七代祖宗;诸侯五庙,大夫三庙,逐代取消祭祀。但胡亥认为,始皇帝功勋超过了三皇五帝,也超过了后世所有子孙。故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至高无上,即使是万世以后也不能毁除!
接着,胡亥宣布的第二道圣旨,便是擢升赵高为中丞相,代行符玺令事。
此旨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对于这道命令,百官竟无人表示反对。
自易华伟担任中车府令以来,符玺令事便一直由易华伟代行。而在这几年间,易华伟的种种举措以及行事风格,确实让百官难以挑出毛病。
易华伟在任少府期间,处事公正,决策果断。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应对突发情况,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并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同时,又以贸易之利,拉拢了一批世家子弟,行事处世,可谓雨露均沾。
易华伟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大半官员的认可,虽然众人也察觉到,胡亥似乎对赵高言听计从。这让百官心中略有不安,但也只是在心里嘀咕了几句。
毕竟赵高是个宦官,在众人看来,一个宦官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还能谋反不成?
更何况,还有将作府伊兰发明的各种神奇工具,让整个大秦帝国的运转更为通畅。
伊兰的发明创造为大秦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去年一年,整个大秦帝国的粮食在抽调三百万民工的前提下,竟然增产了三成。这一惊人的成果也让百官对伊兰充满了敬意。现在民间已经有很多地方给伊兰立了生祠,以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情。
看着阶下百官无人反对,胡亥颁布了第三道旨意。
除修建骊山皇陵的七十万民夫外,修建阿房宫、秦直道、长城等工程的二百余万民夫中,只留下刑徒和奴隶维护修缮工程,其余全部准许归乡,而七十万民夫在完工后将减免三年赋税。
紧接着,胡亥又颁布了第四道旨意——重设博士宫,招纳六地贤才。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80193/234181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