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危局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第902章 危局
实际上陶黯所指的攻城之法并不稀奇,不过就是历朝历代都用的老手段,水攻罢了。
无论是智子掘汾水以淹太原,还是王贲掘大河以淹大梁,都是用的这种办法,效果也有目共睹,那是相当的好。
但此前无论是丁盛还是董访,他们却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这也不能怪他们,其他军将还有个什么三十六计呢,但在泰山军这边却从上到下都讲张略战术。
一切都讲堂堂正正,便是用奇也是虚实结合,从来就没有用过什么诡计或者水火之策。
所以丁盛和董访还是下意识地按照老办法来解决老问题。
但当陶黯说出这个办法的时候,丁、董二人却还是犹豫了,他们倒不是觉得这个有伤天和,都打了这么多年仗了,哪还会有这种妇人之仁?
他们实际上是在纠结如果是水破临淄,那最后这战功是属于谁的呢?
是属于陶黯的,还是他丁盛或者董访呢?
当然,他们三个还好说,毕竟真要细算还是能算得明白的。
但他们下面的这些军将们却就难算了。
一旦水破临淄,敌军土崩瓦解,那最后本该落在部下们手上的战功可就飞走了。
破城斩将之功和俘降个溺水之人,那功勋的含金量能一样吗?
而且丁盛和董访二人有一点心思是谁都没有说,那就是他们对部下们的军功的看重甚至要高于他们对军功的渴望。
因为说实在的,他们二人都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现在就算真在他们手上拿下个临淄又如何?是能让他们更进一步吗?
但反过来,如果这些军功委给下面的部下们,那情况可就大大不一样了。
现在这局面,就是军中普通吏士都知道,天下一统的局面很快就要到来了。
而自古就是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
到时候天下定于一了,他们这些武人不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吧,那肯定也是几年轮不到一次仗打。
那时候,部下们可能几年,十几年,都得原地踏步。
所以这段时间就是武人们最后的关头,毫不夸张讲,那就是一战定终生。
而丁盛和董访二人为何要为部下们考虑这些呢?
除了要给追随多年的老部下们一个进步的机会,更多的还是希望他们自己这个小团体能快速发展。
当然,他们这些小团体并不是什么山头,在张冲几次改编整编中,军中至少在明面上已经不大敢讲我是谁谁谁的人了,谁谁谁又是我的人这些话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你讲不讲,其实人该想的还是会想。
对于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相同履历的人,外人天然的就会将他们当成一派的,即便你不是。
所以实际上丁盛和董访都有这样的核心团体。团体成员无不都是追随他们多年的老部下。
而丁盛和董访也很清楚,日后他们在军中的排位和实际权力大小,实际上就是看这些团体成员占据了哪些位置,有没有后继梯队。
还有一点,从秦汉以来的历史经验来看,纵然天下太平了,后面该有的政治斗争还是一个不会少。
到时候,万一他丁盛、董访栽了,有这些老部下们在,他们的族人子侄还是有人照顾的。
所以到了丁盛、董访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们已经很少看重个人的功勋了,反而特别愿意去提拔和发现人才。
无他,这一笔笔成功的提拔都是一笔笔恩情呀。
这也是他们给后辈们留下的真正财富。
但现在如果按照陶黯的计划去打,那这些都无从谈起,可能青徐战场是平定很快了,但落在头上的战功可能却不多。
而与此同时,前中护军和中军行营的武人们却参与最后的大决战,他们相信,只有这一次决战后,他们和那些行营的武人们一比,将会落后得非常多。
可能这一次落后,这辈子就追不上了。
这让丁盛和董访二人如何愿意。
于是二人琢磨了一下,就要去反驳这条建议。
但却不想那陶黯似乎能看透人心,就在他们开口之前,陶黯主动补了一句。
只听他淡漠的说了一句:
“你们应该明白的,在黄天大业面前一切都可以牺牲,甚至是你我。”
这番话就如同冰锥一样刺破丁盛和董访二人的内心。
丁盛还好些,只是有些忌惮陶黯是不是会给王上参他们一表,其他倒是无所谓。
但董访可就不一样了。
他是有黑历史的,当年他在河济根据地因为执行田政的倾向性问题造成了河济地区的豪族暴乱。
这事单从结果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是因为这个,泰山军得以利用这个机会将盘踞在暗处的豪族势力一网打尽了,也为后面河济地区的发展铺开了道路。
但这事却是不能细想的,因为这件事的本质是暴露出董访这个泰山军高级军吏,似乎在大政方阵上是和王上唱反调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情豪族之家的。
这种和王上意志背道而驰的行为,纵然在当时都会让人惴惴不安,更不用说王上被神化为天地英雄的现在了。
所以董访是万万不能再一次犯这个错误的。
他很清醒,明白之前他能被轻拿轻放,不是自己的行为没多大回事,而是王上珍惜自己,给他机会。
正如王上说的那句话:
“培养一个黄天事业的同路人不容易,要能保护。”
这话固然让人心暖,但董访是万万不敢忘记这话还有个后半句,那就是:
“可要是个别同路人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那黄天事业也是不会等他的。”
于是,当陶黯这番威胁性十足的话说出来后,丁盛还在那边犹豫,而董访却直接站了出来,拍着胸脯对陶黯道:
“陶公,这就交给本帅吧,本帅……”
他还没表态结束,刚刚还犹豫的丁盛直接抢过话说:
“陶公,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我军中有善土木的,定然能在下一次暴雨前拦截淄水,到时候等暴雨一来,可直接决坝水攻临淄。”
好家伙,刚刚还犹犹豫豫,这会看到董访要先表达了,立即抢先表态。
无怪乎丁盛总自称为泰山军第一聪明人呢。
他的确聪明。
于是,陶黯就这样饶有兴味的看着两名帅在这争抢着任务,甚至彼此之间吵得面红耳赤。
他摇了摇头,看向了那千百年来依旧川流不息的淄水,看着两岸开垦出来的无数良田,心中也是颇为沉重。
他陶黯又如何能不知道,这大水一放,这些耗费了不知道多少血汗才开垦出的良田,可能就要一招毁于大水。到时候,他陶黯可真的就是一策而让数十万临淄人衣食不落了。
我知道自己是为了理想,我问心无愧,但为何我的内心深处却这么感到罪恶呢?
难道我的心在骗我?
将这些莫名的情绪排掉,陶黯转头就向二帅开始布置了军务。
他丁盛该如何如何,他董访又该如何如何。
此时他们三人都没有意识到,本该平等的三人,这会丁、董二人俨然已经是陶黯的下属了。
……
淄水的对岸,郁郁葱葱的密林。
纵然临淄早在春秋就是东方大都,历代兵家每每攻伐临淄就要来这里伐砍一批林木作为攻城器械。
但千年过去了,这淄水岸边的森林却好像没有多少减少。
此时,就在这片密林的边缘,几名骑士隐匿在林内,眺望着淄水对岸。
很显然,他们看到了陶黯这群人,并观察这些人的底细。
而在这几骑的后面,茂密的林内淅淅索索,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就潜伏在这里。
这些人全部都是身穿绛红色的衣甲,旗帜全部偃倒下来,只有时不时来回奔走的令兵们在林中时隐时现,其他人都静静的潜伏着,不动声色。
毫无疑问,这一支军队正是曹操的大军。
曹操在寻找关羽主力无果的情况下,终于决定急行军返回临淄,打算对围困临淄的泰山军进行打击。
但同样的,他们也在路上遭遇到了那场大雨,因此不得不在这片原始密林中躲雨。
当然,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悲惨的。
因为雷暴而死的人马,昨日就有十六人骑,这让曹军的士气陷入了低迷。
今日天晴,就当曹操准备带着大军出林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对岸来了一队人马。
此时的曹操就带着几名军中骑将隐匿在林边,小心的观察着对岸。
从他的视野来看,对岸的人马肯定是泰山军,而且似乎人数也并不多。
但他也不能确定,因为对面的有不少此起彼伏的山坡,这大大阻碍了曹操的视野,所以他也不确定敌军人数到底有多少。
所以他决定让人去对岸抓几个泰山军的哨探,好摸清敌军的底线和情况。
因为临淄城已经被泰山军团团围住,荀攸那边最后一次给他送来的消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了。
所以目前为止,曹操只知道围城的泰山军是丁盛和董访两只军团,但其人数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经发起了几次攻城,他们的后勤补给在哪里。
这些他曹操都不清楚。
之前曹操还是很担心自己的踪迹会被泰山军的哨骑给抓住的,毕竟他的骑兵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都要比泰山军来得弱。
所以曹操才专门绕了远路,就是要用这片密林来遮蔽踪迹。
本来曹操还担心呢,因为虽然密林能遮蔽踪迹,但毕竟离临淄还是有不少的距离的,所以可能在获得情报这一点是不利的。
但没想到,他这边想睡觉,那边就有人给他递上了枕头。
现在敌军的人数似乎在百人上下,于是曹操想了一下,就让曹洪带着三百虎豹骑从淄水的下游过岸,又让高柔带着三百虎豹骑从更上游过岸。
两边都绕远迂回,然后钳击对岸的泰山军哨骑。
此时的曹操依然将他看到的那些人当成泰山军的哨骑,并不知道正处在他对面的是泰山军临淄大营的三大高层。
可以这么说,一旦曹操将这三人阵斩,那整个青徐的战事都要被逆转过来。
到时候,本已经明朗的天下局势可能都有反复。
但即便曹操不知道这些,惯常谨慎以狮子搏兔,还是让他派出了六百虎豹骑。
这股力量对于对岸不过百骑的泰山军无疑是有压倒势的。
于是,就这样一场将会意外决定青徐乃至天下的冲突战,就在淄水北岸的台塬地上爆发了。
……
时间到了巳时,本已经看得差不多的陶黯再一次建议顺着淄水再走一走。
原因是他要确定一下河道的宽度,看哪一段河道最适合建立拦截水位的坝口。
此时,空气中依然很潮湿,从不远处那片原始森林吹佛来的薄雾正缓慢得覆盖在淄水水面上。
雾霭沉沉,能见度开始有点低了。
这个时候,一直陪在陶黯身边的一名牙兵忍不住劝道:
“山长,这一带时常起雾,学生觉得今日还是早些回营地,等日上晌午的时候,山长可带着军中的土木大将们再过来,那样看得更清楚些。”
很显然,从称呼上来看,这名牙兵此前应该是陶黯的学生,应该也是出自邺城讲武学堂的优秀生。
果然,随着这名牙兵说完,水面上飘过来的雾气就更大了。
不得以,周边的牙兵们都取出火折子,将随身携带的火把点燃了。
这样他们的视野才稍微正常些。
一路上,一直沉默的丁盛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一拍自己的脑门,笑着对陶黯道:
“陶公,本帅突然想起来营中的一项军务,要不咱这就先回吧。到时候晌午的时候再来,也是一样的。”
陶黯看了一眼丁盛,知道此人因为刚才的事情其实有了情绪。
他又环视了一遭附近的突骑,见大伙都有点意兴阑珊的样子,遂道:
“行,咱们先回去。反正该看的也看得差不多了。”
陶黯是道家信徒,信奉水的因势利导,此刻既然众人都有归意,那现在就应该选择回去,没必要为了强调自己的权力而去违背人心。
于是,本该向下游的队伍突然折返,开始向着临淄那边的大营行进。
似乎这一刻,命运在垂青这些人,让他们逃脱了一场必死的危局。
实际上陶黯所指的攻城之法并不稀奇,不过就是历朝历代都用的老手段,水攻罢了。
无论是智子掘汾水以淹太原,还是王贲掘大河以淹大梁,都是用的这种办法,效果也有目共睹,那是相当的好。
但此前无论是丁盛还是董访,他们却都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这也不能怪他们,其他军将还有个什么三十六计呢,但在泰山军这边却从上到下都讲张略战术。
一切都讲堂堂正正,便是用奇也是虚实结合,从来就没有用过什么诡计或者水火之策。
所以丁盛和董访还是下意识地按照老办法来解决老问题。
但当陶黯说出这个办法的时候,丁、董二人却还是犹豫了,他们倒不是觉得这个有伤天和,都打了这么多年仗了,哪还会有这种妇人之仁?
他们实际上是在纠结如果是水破临淄,那最后这战功是属于谁的呢?
是属于陶黯的,还是他丁盛或者董访呢?
当然,他们三个还好说,毕竟真要细算还是能算得明白的。
但他们下面的这些军将们却就难算了。
一旦水破临淄,敌军土崩瓦解,那最后本该落在部下们手上的战功可就飞走了。
破城斩将之功和俘降个溺水之人,那功勋的含金量能一样吗?
而且丁盛和董访二人有一点心思是谁都没有说,那就是他们对部下们的军功的看重甚至要高于他们对军功的渴望。
因为说实在的,他们二人都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现在就算真在他们手上拿下个临淄又如何?是能让他们更进一步吗?
但反过来,如果这些军功委给下面的部下们,那情况可就大大不一样了。
现在这局面,就是军中普通吏士都知道,天下一统的局面很快就要到来了。
而自古就是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
到时候天下定于一了,他们这些武人不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吧,那肯定也是几年轮不到一次仗打。
那时候,部下们可能几年,十几年,都得原地踏步。
所以这段时间就是武人们最后的关头,毫不夸张讲,那就是一战定终生。
而丁盛和董访二人为何要为部下们考虑这些呢?
除了要给追随多年的老部下们一个进步的机会,更多的还是希望他们自己这个小团体能快速发展。
当然,他们这些小团体并不是什么山头,在张冲几次改编整编中,军中至少在明面上已经不大敢讲我是谁谁谁的人了,谁谁谁又是我的人这些话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你讲不讲,其实人该想的还是会想。
对于那些有着相同经历,相同履历的人,外人天然的就会将他们当成一派的,即便你不是。
所以实际上丁盛和董访都有这样的核心团体。团体成员无不都是追随他们多年的老部下。
而丁盛和董访也很清楚,日后他们在军中的排位和实际权力大小,实际上就是看这些团体成员占据了哪些位置,有没有后继梯队。
还有一点,从秦汉以来的历史经验来看,纵然天下太平了,后面该有的政治斗争还是一个不会少。
到时候,万一他丁盛、董访栽了,有这些老部下们在,他们的族人子侄还是有人照顾的。
所以到了丁盛、董访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们已经很少看重个人的功勋了,反而特别愿意去提拔和发现人才。
无他,这一笔笔成功的提拔都是一笔笔恩情呀。
这也是他们给后辈们留下的真正财富。
但现在如果按照陶黯的计划去打,那这些都无从谈起,可能青徐战场是平定很快了,但落在头上的战功可能却不多。
而与此同时,前中护军和中军行营的武人们却参与最后的大决战,他们相信,只有这一次决战后,他们和那些行营的武人们一比,将会落后得非常多。
可能这一次落后,这辈子就追不上了。
这让丁盛和董访二人如何愿意。
于是二人琢磨了一下,就要去反驳这条建议。
但却不想那陶黯似乎能看透人心,就在他们开口之前,陶黯主动补了一句。
只听他淡漠的说了一句:
“你们应该明白的,在黄天大业面前一切都可以牺牲,甚至是你我。”
这番话就如同冰锥一样刺破丁盛和董访二人的内心。
丁盛还好些,只是有些忌惮陶黯是不是会给王上参他们一表,其他倒是无所谓。
但董访可就不一样了。
他是有黑历史的,当年他在河济根据地因为执行田政的倾向性问题造成了河济地区的豪族暴乱。
这事单从结果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是因为这个,泰山军得以利用这个机会将盘踞在暗处的豪族势力一网打尽了,也为后面河济地区的发展铺开了道路。
但这事却是不能细想的,因为这件事的本质是暴露出董访这个泰山军高级军吏,似乎在大政方阵上是和王上唱反调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情豪族之家的。
这种和王上意志背道而驰的行为,纵然在当时都会让人惴惴不安,更不用说王上被神化为天地英雄的现在了。
所以董访是万万不能再一次犯这个错误的。
他很清醒,明白之前他能被轻拿轻放,不是自己的行为没多大回事,而是王上珍惜自己,给他机会。
正如王上说的那句话:
“培养一个黄天事业的同路人不容易,要能保护。”
这话固然让人心暖,但董访是万万不敢忘记这话还有个后半句,那就是:
“可要是个别同路人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那黄天事业也是不会等他的。”
于是,当陶黯这番威胁性十足的话说出来后,丁盛还在那边犹豫,而董访却直接站了出来,拍着胸脯对陶黯道:
“陶公,这就交给本帅吧,本帅……”
他还没表态结束,刚刚还犹豫的丁盛直接抢过话说:
“陶公,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我军中有善土木的,定然能在下一次暴雨前拦截淄水,到时候等暴雨一来,可直接决坝水攻临淄。”
好家伙,刚刚还犹犹豫豫,这会看到董访要先表达了,立即抢先表态。
无怪乎丁盛总自称为泰山军第一聪明人呢。
他的确聪明。
于是,陶黯就这样饶有兴味的看着两名帅在这争抢着任务,甚至彼此之间吵得面红耳赤。
他摇了摇头,看向了那千百年来依旧川流不息的淄水,看着两岸开垦出来的无数良田,心中也是颇为沉重。
他陶黯又如何能不知道,这大水一放,这些耗费了不知道多少血汗才开垦出的良田,可能就要一招毁于大水。到时候,他陶黯可真的就是一策而让数十万临淄人衣食不落了。
我知道自己是为了理想,我问心无愧,但为何我的内心深处却这么感到罪恶呢?
难道我的心在骗我?
将这些莫名的情绪排掉,陶黯转头就向二帅开始布置了军务。
他丁盛该如何如何,他董访又该如何如何。
此时他们三人都没有意识到,本该平等的三人,这会丁、董二人俨然已经是陶黯的下属了。
……
淄水的对岸,郁郁葱葱的密林。
纵然临淄早在春秋就是东方大都,历代兵家每每攻伐临淄就要来这里伐砍一批林木作为攻城器械。
但千年过去了,这淄水岸边的森林却好像没有多少减少。
此时,就在这片密林的边缘,几名骑士隐匿在林内,眺望着淄水对岸。
很显然,他们看到了陶黯这群人,并观察这些人的底细。
而在这几骑的后面,茂密的林内淅淅索索,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就潜伏在这里。
这些人全部都是身穿绛红色的衣甲,旗帜全部偃倒下来,只有时不时来回奔走的令兵们在林中时隐时现,其他人都静静的潜伏着,不动声色。
毫无疑问,这一支军队正是曹操的大军。
曹操在寻找关羽主力无果的情况下,终于决定急行军返回临淄,打算对围困临淄的泰山军进行打击。
但同样的,他们也在路上遭遇到了那场大雨,因此不得不在这片原始密林中躲雨。
当然,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悲惨的。
因为雷暴而死的人马,昨日就有十六人骑,这让曹军的士气陷入了低迷。
今日天晴,就当曹操准备带着大军出林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对岸来了一队人马。
此时的曹操就带着几名军中骑将隐匿在林边,小心的观察着对岸。
从他的视野来看,对岸的人马肯定是泰山军,而且似乎人数也并不多。
但他也不能确定,因为对面的有不少此起彼伏的山坡,这大大阻碍了曹操的视野,所以他也不确定敌军人数到底有多少。
所以他决定让人去对岸抓几个泰山军的哨探,好摸清敌军的底线和情况。
因为临淄城已经被泰山军团团围住,荀攸那边最后一次给他送来的消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了。
所以目前为止,曹操只知道围城的泰山军是丁盛和董访两只军团,但其人数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经发起了几次攻城,他们的后勤补给在哪里。
这些他曹操都不清楚。
之前曹操还是很担心自己的踪迹会被泰山军的哨骑给抓住的,毕竟他的骑兵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都要比泰山军来得弱。
所以曹操才专门绕了远路,就是要用这片密林来遮蔽踪迹。
本来曹操还担心呢,因为虽然密林能遮蔽踪迹,但毕竟离临淄还是有不少的距离的,所以可能在获得情报这一点是不利的。
但没想到,他这边想睡觉,那边就有人给他递上了枕头。
现在敌军的人数似乎在百人上下,于是曹操想了一下,就让曹洪带着三百虎豹骑从淄水的下游过岸,又让高柔带着三百虎豹骑从更上游过岸。
两边都绕远迂回,然后钳击对岸的泰山军哨骑。
此时的曹操依然将他看到的那些人当成泰山军的哨骑,并不知道正处在他对面的是泰山军临淄大营的三大高层。
可以这么说,一旦曹操将这三人阵斩,那整个青徐的战事都要被逆转过来。
到时候,本已经明朗的天下局势可能都有反复。
但即便曹操不知道这些,惯常谨慎以狮子搏兔,还是让他派出了六百虎豹骑。
这股力量对于对岸不过百骑的泰山军无疑是有压倒势的。
于是,就这样一场将会意外决定青徐乃至天下的冲突战,就在淄水北岸的台塬地上爆发了。
……
时间到了巳时,本已经看得差不多的陶黯再一次建议顺着淄水再走一走。
原因是他要确定一下河道的宽度,看哪一段河道最适合建立拦截水位的坝口。
此时,空气中依然很潮湿,从不远处那片原始森林吹佛来的薄雾正缓慢得覆盖在淄水水面上。
雾霭沉沉,能见度开始有点低了。
这个时候,一直陪在陶黯身边的一名牙兵忍不住劝道:
“山长,这一带时常起雾,学生觉得今日还是早些回营地,等日上晌午的时候,山长可带着军中的土木大将们再过来,那样看得更清楚些。”
很显然,从称呼上来看,这名牙兵此前应该是陶黯的学生,应该也是出自邺城讲武学堂的优秀生。
果然,随着这名牙兵说完,水面上飘过来的雾气就更大了。
不得以,周边的牙兵们都取出火折子,将随身携带的火把点燃了。
这样他们的视野才稍微正常些。
一路上,一直沉默的丁盛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一拍自己的脑门,笑着对陶黯道:
“陶公,本帅突然想起来营中的一项军务,要不咱这就先回吧。到时候晌午的时候再来,也是一样的。”
陶黯看了一眼丁盛,知道此人因为刚才的事情其实有了情绪。
他又环视了一遭附近的突骑,见大伙都有点意兴阑珊的样子,遂道:
“行,咱们先回去。反正该看的也看得差不多了。”
陶黯是道家信徒,信奉水的因势利导,此刻既然众人都有归意,那现在就应该选择回去,没必要为了强调自己的权力而去违背人心。
于是,本该向下游的队伍突然折返,开始向着临淄那边的大营行进。
似乎这一刻,命运在垂青这些人,让他们逃脱了一场必死的危局。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915/236883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