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寿春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第856章 寿春
整个冬十二月,泰山军驻扎在开封时候,除了那一日的大会后,之后的时间依旧在整训。
一切都那么平淡,甚至连青、徐、扬的三方都没有什么大动作,似是默默积蓄着力量。
而在对方继续的同时,张冲这边广发哨探,开始对寿春所在的淮南地区展开了详尽的侦查。
也正是通过一个冬月的探查,张冲也对寿春之形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其实一开始,如果没有荀攸的提点,按照张冲自己的规划,他是打算这样打这一仗的。
他既然看出了临淄和寿春两处是缩在后面的拳头,那肯定是要破这对组合拳的。
在张冲的规划中,此时正从黄河北岸不断南下进入济南西面山河通道的丁盛、董访两个军团,将配合泰山的关羽和黑夫一起夹击临淄的曹操。
不求一战而败了曹操,也至少将曹操牵制在青州地区。
而张冲则会来年春水上涨的时候,带领大部分主力军坐黄河水师的船队南下彭城。
而在中原地区,张冲则会留下数千骑军,沿着涡水一线游奕,一旦遇到寿春开出的孙坚部队,就坚决在野战中击垮他们。
如此,等张冲带着主力部队拿下彭城后,就可占据东方战场的主动权,到时候不论是先回击青州,将曹操歼灭,还是乘胜追击,深入徐州,彻底拿下淮水以北土地,都是张冲一个念头的事情。
但现在,当张冲明白寿春的重要后,他却不准备这样打了。
那寿春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呢?以至于张冲要推翻他原定的计划。
原来,寿春城压根不是在淮水北岸,而是在南岸,而且人家深入中原也不是靠走路,而是靠着中原的水道,可以直达的黄河边。
打个比方吧,占据寿春的江东兵就相当于占据了这个天下的高速枢纽上,靠着江东本地的舟船,沿着淮、泗、汝、颍、涡、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抵达中原任何地方。
而此世大部分郡县都是沿着水道建立的,那些江东兵直接找个水浅的地方就能靠岸,然后劫掠郡县。
而到时候,即便张冲布置了大量骑兵作为后手,那又如何追得上水里的舟船呢?
如此,此时摆在张冲面前的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拿下寿春。
但他却不能这么直接去打寿春,过早的暴露战术意图,会丧失主动性。
如此,张冲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故作疑兵,真真假假。
他让黄河北岸的丁、董两军团,在大河冰封的时候不断南下到平原一带去袭扰曹军。
此举既在于疲敌,也在于惑敌,好让曹操认为他那边依旧会是自己的主攻方向。
而与此同时,张冲还会故意在鸿沟一带建造舟船,好让彭城一带的敌军探查到自己会从鸿沟南下泗水的战略企图。
而张冲这边真正准备的杀手锏,则已经在这个冬天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了。
……
历来江南都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莫如守淮。
但这却并不是孙坚麾下的这些重将们应该知道的道理。
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上,天下从来就没有以北攻南的时候,长江以南之地都不能敌北面一州,你让人家守什么守。
但即便没有从过去的历史经验获得这一道理,但却并不妨碍孙坚等人明白淮南之地的重要性。
用孙坚自己的话来说:
“咱们江东的确有长江之险,但如果无淮水为依凭,那长江以北都是北港汊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虽然什么入江三条路,但那是对于大规模军队行动的,而实际上,只要小规模军队潜入,那哪里不能过江?
所以从一开始孙坚就没将全部希望放在江防上,而是找到了寿春这个地方。
寿春是九江郡的郡治所在,而当时镇守九江郡的正是一个叫陆骏的都尉。
当时袁绍坐断中原,关东朝廷政令不能过南方,对南方尤其是扬州等地的郡守都不能及时任免。
而当时九江地界冒出了一伙宗贼,他们是庐江人陈兰和梅成,皆属于霍山一带的宗贼,这些人凭借潜山、霍山的地形险峻,不断袭扰淮水上的漕运,获辎重无数。
而当时的九江太守畏惧,挂印潜逃,而朝廷那边一时又不能派遣新的太守,所以这陆骏就实际代理了九江之地。
可陆骏也能力有限,并没有能力击破陈兰、梅成这些霍山贼。
于是,九江、庐江一带就陷入了混乱之中。
也正是这个时候,孙坚崛起于江东,后面更是获得了朝廷的节钺。
他在得知九江这个地方竟然太守空虚,亲自带着大军从江上溯游而上,然后在濡须口这里进入了淝水。
也正是亲自走了这一趟,孙坚发现这个濡须口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易守难攻。
从淝水往下进入长江的一段,水道狭窄,这就喻示着敌军只能用轻舟南下。
那他只要在濡须口设立水砦,将巨舟布置在广阔的江面上,就可以对北面之敌形成压倒式的优势。
孙坚既然这么想的,然后当即就下了决定,命令江东方面立即组织工匠、民夫,在濡须口设立连环城砦,然后又在江面上设置水砦,以为水陆要冲枢纽。
下了命令后,孙坚就带着舰队继续沿着施水进入合肥,再沿着合肥边上的淝水,一路直到淮河南岸的寿春。
当江东的巨舰挂着汉旗,尤其是孙坚的楼船座舰上还悬挂着天子授予的节度,寿春城内的陆骏就带着郡吏们出城拜见。
因为当时朝廷在河内一带遭遇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九江这里,陆骏这些人实际上已经知道大汉已经不可挽回了。
所以当江东猛虎孙坚带着军舰抵达寿春,他们商量了一下,认为唯孙将军可以保东南。
而当孙坚下船,听闻眼前这陆骏是出自吴郡陆氏,大喜。
为何?
因为当孙坚决定割据江东以争中原后,就有意识的扶植江东本土派,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样才好和中原的王朝有割裂。
而当时江东之地,能称为望族、士族的,就是四家,分别是顾、陆、朱、张。
可以说,江东这个地方,九成九的人才都是出自这四个家族和他们的门下。而此四家呢,也看重了孙坚绝强的武力,认为能在乱世中保护东南利益的,正该是孙坚这样的武夫。
所以四家也即刻倒向了孙坚。
而此刻,当孙坚听闻这陆骏就是出自陆家后,心里纠结的地方顿时就消散了。
因为在当时,他孙坚还只是吴郡太守,压根没有名义去占寿春。而如果表其他人作为九江太守,他又不甘心。
如此,在得知陆骏就是自己人后,孙坚终于大胆决定,表陆骏为新的九江太守。
此时扬州地区都和朝廷隔绝日久,这里的表,实际上就是孙坚自己任命的。
本来这也是某种程度的僭越,并没有足够的合法性,可很快,周瑜就从京都逃了回来,虽然他最后没能将何太后他们带过江,却带回来一封盖印诏书。
此封诏书正是周瑜自己矫诏写的,任命孙坚为扬州牧的任命书。
但不管谁写的,诏书上的盖印是真的,所以孙坚这个扬州牧也就是真的。
如此,孙坚才正式任免了自己的小舅子吴景作为新的九江太守,驻扎寿春,而陆骏则被提拔进了幕府做了兵曹。
其实别看孙坚和四家嘴上说的一体,但说到底,在孙坚的心里,还是只有自家人才能被信任。
本来如果陆骏是其他地方的太守,孙坚可能也就大度一下了,可当孙坚亲自到了寿春,看过寿春的地形后,却一点不敢将此地留给陆骏。
在看完寿春后,孙坚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
如此咽喉要地,他要是给了陆骏,他孙坚晚上都睡不着。
也是因为认识到寿春的重要性,孙坚在任命吴景作为九江太守后,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他首要的就是解决祸乱九江一带的宗贼,也就是陈兰、梅成等霍山贼。
而孙坚处理的这件事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单枪匹马,只带了一把刀,一壶酒,就这样进了潜山了。
他走的时候,停驻在淮水上的舟船甚至都没发现。
等众江东将领们发觉开始着急的时候,孙坚回来了,还带着陈兰、梅成二人和他们手下的宗部一万五千口。
孙坚靠着个人魅力征服了这两人,两人信孙坚,并在孙坚的安排下开始在寿春以南,淠水东畔定居。
这里本来就土地肥沃,适合这两部宗贼发展生产,另外一方面,两部也可以作为寿春城的后备军,随时支援北面的寿春。
在收编了陈兰、梅成后,孙坚又收编了潜山一带的雷绪,大抵平定了寿县以西的广大桐柏山区。
除了收庐江、九江之宗贼为部曲,孙坚还将九江、庐江两郡的郡县长吏班子给配齐了。
当年九江太守是一个叫边让的兖州名士,后面因为不堪宗贼骚扰,弃官跑路了。
而边上的庐江和九江也差不多,而且因为境内桐柏群山的存在,宗贼之祸更甚,其郡县长吏,十个九空。
现在孙坚要以寿春为核心构建淮水防线,那庐江、九江两地的官吏就必须配齐。
而很自然,夹带中无人的孙坚,只能将这些位置送给了江东四大家。
也正是因为此,孙坚开始萌生了招徕江北士的想法,只是从未表露。
不过四大家这一次是吃饱了,但真正吃了大肉的其实还是他孙坚。
因为孙坚还做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大力开发芍陂以屯田。
孙坚搞屯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却是他不得已而做的。
此前江东四大家这么快就倒入孙坚这边,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其中的一个代价就是,孙坚的幕府只能从四大家这边象征性的收十分之一的稻米作为税收。
而少了四大家这边的税收,孙坚要想供应幕府的四万精兵,就必须自己筹措军粮。
所以孙坚这边才开始发展起了民屯。
由他这边召集江北的流民到南方屯垦,幕府这边统一发放种子和土地,最后江东幕府则拿走十分之七的粮食作为税收。
而现在,在拿下庐江和九江后,两郡中间的芍陂就成了一块香饽饽。
芍陂具体地处在寿春之南,是当年楚国相孙叔敖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后来经历代修治,陂周扩至二三百里,灌田百余万顷。
而百万余顷湖边地都是上等田,现在一下子就属于孙坚一个人的,可想而知他的实力一下子扩张到什么程度。
不过目前芍陂也只是算作潜力,要想将这百万余顷湖边地都开发出来,孙坚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对这一地区投入人力和资源。
其实单就一个芍陂就值得孙坚卖了命的去死守寿春了。
但寿春对于孙坚的价值却不止于此。
对他而言,寿春就是他北上中原的基地,是他问鼎中原野望的起点。而对于一个马上将军,单这一点就足以胜过一切。
要不是要和徐州那边建立联盟,他需要坐镇在江东。
单单就这几个理由,他孙坚早就将扬州的州治直接搬到寿春了。
不过,徐州那边也确实是过于重要了,它决定了江东下一步的战略,所以即便不舍,孙坚在秋日水涨的时候,还是撤军回江东了。
他给吴景留下了万余精兵,还有大小舟船三百艘,并给自己这个小舅子足够高的授权,让他调动淮南的资源,巩固寿春城防。
而吴景也的确做的不错,在冬日来临前,他已经在淮水上建造了上百艘轻舟,编练了一支精干的水师力量。
吴景也是非常有远虑的,他明白随着泰山军入主中原,如果再继续单纯的死守寿春,那久必不可守,所以更要主动出击。
而吴景建造的这些轻舟正适合用做在中原地区的水网中使用,这些水网普遍吃水潜,只有这些轻舟才能畅行无阻。
于是,就在波澜壮阔的太武三年走进尾声,九江吴景也踌躇满志,意在中原。
整个冬十二月,泰山军驻扎在开封时候,除了那一日的大会后,之后的时间依旧在整训。
一切都那么平淡,甚至连青、徐、扬的三方都没有什么大动作,似是默默积蓄着力量。
而在对方继续的同时,张冲这边广发哨探,开始对寿春所在的淮南地区展开了详尽的侦查。
也正是通过一个冬月的探查,张冲也对寿春之形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其实一开始,如果没有荀攸的提点,按照张冲自己的规划,他是打算这样打这一仗的。
他既然看出了临淄和寿春两处是缩在后面的拳头,那肯定是要破这对组合拳的。
在张冲的规划中,此时正从黄河北岸不断南下进入济南西面山河通道的丁盛、董访两个军团,将配合泰山的关羽和黑夫一起夹击临淄的曹操。
不求一战而败了曹操,也至少将曹操牵制在青州地区。
而张冲则会来年春水上涨的时候,带领大部分主力军坐黄河水师的船队南下彭城。
而在中原地区,张冲则会留下数千骑军,沿着涡水一线游奕,一旦遇到寿春开出的孙坚部队,就坚决在野战中击垮他们。
如此,等张冲带着主力部队拿下彭城后,就可占据东方战场的主动权,到时候不论是先回击青州,将曹操歼灭,还是乘胜追击,深入徐州,彻底拿下淮水以北土地,都是张冲一个念头的事情。
但现在,当张冲明白寿春的重要后,他却不准备这样打了。
那寿春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呢?以至于张冲要推翻他原定的计划。
原来,寿春城压根不是在淮水北岸,而是在南岸,而且人家深入中原也不是靠走路,而是靠着中原的水道,可以直达的黄河边。
打个比方吧,占据寿春的江东兵就相当于占据了这个天下的高速枢纽上,靠着江东本地的舟船,沿着淮、泗、汝、颍、涡、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抵达中原任何地方。
而此世大部分郡县都是沿着水道建立的,那些江东兵直接找个水浅的地方就能靠岸,然后劫掠郡县。
而到时候,即便张冲布置了大量骑兵作为后手,那又如何追得上水里的舟船呢?
如此,此时摆在张冲面前的其实就是一个选择,那就是必须拿下寿春。
但他却不能这么直接去打寿春,过早的暴露战术意图,会丧失主动性。
如此,张冲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故作疑兵,真真假假。
他让黄河北岸的丁、董两军团,在大河冰封的时候不断南下到平原一带去袭扰曹军。
此举既在于疲敌,也在于惑敌,好让曹操认为他那边依旧会是自己的主攻方向。
而与此同时,张冲还会故意在鸿沟一带建造舟船,好让彭城一带的敌军探查到自己会从鸿沟南下泗水的战略企图。
而张冲这边真正准备的杀手锏,则已经在这个冬天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了。
……
历来江南都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莫如守淮。
但这却并不是孙坚麾下的这些重将们应该知道的道理。
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上,天下从来就没有以北攻南的时候,长江以南之地都不能敌北面一州,你让人家守什么守。
但即便没有从过去的历史经验获得这一道理,但却并不妨碍孙坚等人明白淮南之地的重要性。
用孙坚自己的话来说:
“咱们江东的确有长江之险,但如果无淮水为依凭,那长江以北都是北港汊芦苇之处,敌人皆可潜师以济,江面数千里,何从而防哉?”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虽然什么入江三条路,但那是对于大规模军队行动的,而实际上,只要小规模军队潜入,那哪里不能过江?
所以从一开始孙坚就没将全部希望放在江防上,而是找到了寿春这个地方。
寿春是九江郡的郡治所在,而当时镇守九江郡的正是一个叫陆骏的都尉。
当时袁绍坐断中原,关东朝廷政令不能过南方,对南方尤其是扬州等地的郡守都不能及时任免。
而当时九江地界冒出了一伙宗贼,他们是庐江人陈兰和梅成,皆属于霍山一带的宗贼,这些人凭借潜山、霍山的地形险峻,不断袭扰淮水上的漕运,获辎重无数。
而当时的九江太守畏惧,挂印潜逃,而朝廷那边一时又不能派遣新的太守,所以这陆骏就实际代理了九江之地。
可陆骏也能力有限,并没有能力击破陈兰、梅成这些霍山贼。
于是,九江、庐江一带就陷入了混乱之中。
也正是这个时候,孙坚崛起于江东,后面更是获得了朝廷的节钺。
他在得知九江这个地方竟然太守空虚,亲自带着大军从江上溯游而上,然后在濡须口这里进入了淝水。
也正是亲自走了这一趟,孙坚发现这个濡须口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易守难攻。
从淝水往下进入长江的一段,水道狭窄,这就喻示着敌军只能用轻舟南下。
那他只要在濡须口设立水砦,将巨舟布置在广阔的江面上,就可以对北面之敌形成压倒式的优势。
孙坚既然这么想的,然后当即就下了决定,命令江东方面立即组织工匠、民夫,在濡须口设立连环城砦,然后又在江面上设置水砦,以为水陆要冲枢纽。
下了命令后,孙坚就带着舰队继续沿着施水进入合肥,再沿着合肥边上的淝水,一路直到淮河南岸的寿春。
当江东的巨舰挂着汉旗,尤其是孙坚的楼船座舰上还悬挂着天子授予的节度,寿春城内的陆骏就带着郡吏们出城拜见。
因为当时朝廷在河内一带遭遇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九江这里,陆骏这些人实际上已经知道大汉已经不可挽回了。
所以当江东猛虎孙坚带着军舰抵达寿春,他们商量了一下,认为唯孙将军可以保东南。
而当孙坚下船,听闻眼前这陆骏是出自吴郡陆氏,大喜。
为何?
因为当孙坚决定割据江东以争中原后,就有意识的扶植江东本土派,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样才好和中原的王朝有割裂。
而当时江东之地,能称为望族、士族的,就是四家,分别是顾、陆、朱、张。
可以说,江东这个地方,九成九的人才都是出自这四个家族和他们的门下。而此四家呢,也看重了孙坚绝强的武力,认为能在乱世中保护东南利益的,正该是孙坚这样的武夫。
所以四家也即刻倒向了孙坚。
而此刻,当孙坚听闻这陆骏就是出自陆家后,心里纠结的地方顿时就消散了。
因为在当时,他孙坚还只是吴郡太守,压根没有名义去占寿春。而如果表其他人作为九江太守,他又不甘心。
如此,在得知陆骏就是自己人后,孙坚终于大胆决定,表陆骏为新的九江太守。
此时扬州地区都和朝廷隔绝日久,这里的表,实际上就是孙坚自己任命的。
本来这也是某种程度的僭越,并没有足够的合法性,可很快,周瑜就从京都逃了回来,虽然他最后没能将何太后他们带过江,却带回来一封盖印诏书。
此封诏书正是周瑜自己矫诏写的,任命孙坚为扬州牧的任命书。
但不管谁写的,诏书上的盖印是真的,所以孙坚这个扬州牧也就是真的。
如此,孙坚才正式任免了自己的小舅子吴景作为新的九江太守,驻扎寿春,而陆骏则被提拔进了幕府做了兵曹。
其实别看孙坚和四家嘴上说的一体,但说到底,在孙坚的心里,还是只有自家人才能被信任。
本来如果陆骏是其他地方的太守,孙坚可能也就大度一下了,可当孙坚亲自到了寿春,看过寿春的地形后,却一点不敢将此地留给陆骏。
在看完寿春后,孙坚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
如此咽喉要地,他要是给了陆骏,他孙坚晚上都睡不着。
也是因为认识到寿春的重要性,孙坚在任命吴景作为九江太守后,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他首要的就是解决祸乱九江一带的宗贼,也就是陈兰、梅成等霍山贼。
而孙坚处理的这件事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单枪匹马,只带了一把刀,一壶酒,就这样进了潜山了。
他走的时候,停驻在淮水上的舟船甚至都没发现。
等众江东将领们发觉开始着急的时候,孙坚回来了,还带着陈兰、梅成二人和他们手下的宗部一万五千口。
孙坚靠着个人魅力征服了这两人,两人信孙坚,并在孙坚的安排下开始在寿春以南,淠水东畔定居。
这里本来就土地肥沃,适合这两部宗贼发展生产,另外一方面,两部也可以作为寿春城的后备军,随时支援北面的寿春。
在收编了陈兰、梅成后,孙坚又收编了潜山一带的雷绪,大抵平定了寿县以西的广大桐柏山区。
除了收庐江、九江之宗贼为部曲,孙坚还将九江、庐江两郡的郡县长吏班子给配齐了。
当年九江太守是一个叫边让的兖州名士,后面因为不堪宗贼骚扰,弃官跑路了。
而边上的庐江和九江也差不多,而且因为境内桐柏群山的存在,宗贼之祸更甚,其郡县长吏,十个九空。
现在孙坚要以寿春为核心构建淮水防线,那庐江、九江两地的官吏就必须配齐。
而很自然,夹带中无人的孙坚,只能将这些位置送给了江东四大家。
也正是因为此,孙坚开始萌生了招徕江北士的想法,只是从未表露。
不过四大家这一次是吃饱了,但真正吃了大肉的其实还是他孙坚。
因为孙坚还做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大力开发芍陂以屯田。
孙坚搞屯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却是他不得已而做的。
此前江东四大家这么快就倒入孙坚这边,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其中的一个代价就是,孙坚的幕府只能从四大家这边象征性的收十分之一的稻米作为税收。
而少了四大家这边的税收,孙坚要想供应幕府的四万精兵,就必须自己筹措军粮。
所以孙坚这边才开始发展起了民屯。
由他这边召集江北的流民到南方屯垦,幕府这边统一发放种子和土地,最后江东幕府则拿走十分之七的粮食作为税收。
而现在,在拿下庐江和九江后,两郡中间的芍陂就成了一块香饽饽。
芍陂具体地处在寿春之南,是当年楚国相孙叔敖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后来经历代修治,陂周扩至二三百里,灌田百余万顷。
而百万余顷湖边地都是上等田,现在一下子就属于孙坚一个人的,可想而知他的实力一下子扩张到什么程度。
不过目前芍陂也只是算作潜力,要想将这百万余顷湖边地都开发出来,孙坚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对这一地区投入人力和资源。
其实单就一个芍陂就值得孙坚卖了命的去死守寿春了。
但寿春对于孙坚的价值却不止于此。
对他而言,寿春就是他北上中原的基地,是他问鼎中原野望的起点。而对于一个马上将军,单这一点就足以胜过一切。
要不是要和徐州那边建立联盟,他需要坐镇在江东。
单单就这几个理由,他孙坚早就将扬州的州治直接搬到寿春了。
不过,徐州那边也确实是过于重要了,它决定了江东下一步的战略,所以即便不舍,孙坚在秋日水涨的时候,还是撤军回江东了。
他给吴景留下了万余精兵,还有大小舟船三百艘,并给自己这个小舅子足够高的授权,让他调动淮南的资源,巩固寿春城防。
而吴景也的确做的不错,在冬日来临前,他已经在淮水上建造了上百艘轻舟,编练了一支精干的水师力量。
吴景也是非常有远虑的,他明白随着泰山军入主中原,如果再继续单纯的死守寿春,那久必不可守,所以更要主动出击。
而吴景建造的这些轻舟正适合用做在中原地区的水网中使用,这些水网普遍吃水潜,只有这些轻舟才能畅行无阻。
于是,就在波澜壮阔的太武三年走进尾声,九江吴景也踌躇满志,意在中原。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915/232529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