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犁汉 > 第712章 清反

第712章 清反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队将的营帐就扎在壕沟的侧方,当崔器走进来的时候,正看见队将板着个脸,旁边还有一名陌生的军吏,还对崔器在笑。
    队将和崔器关系很好,崔器的兄长就是队将当年的队将,所以对于崔器很是照顾。
    这一次从大谷关溃退下来的时候,也是队将拉着崔器撤的,不然以愣头青的崔器,多半就死在大谷关了。
    但崔器正要对队将打招呼的时候,却看见一直温和的队将板着脸对他道:
    “小崔,一会旁边的何军吏会问你些问题,你要认真回,要想好了再说。”
    队将在“想好了”三个字上加重了点语气,不知道崔器是否能明白他的意思。
    而崔器果然懵然点头,然后看向旁边的那个何军吏,问道:
    “何军吏,有啥要问咱的?”
    何军吏是一个老道的政工军吏,他温和的对崔器道:
    “不要紧张,就是例行问几个问题。”
    崔器拘谨地点了点头,双手贴在胯边,等候发问。
    何军吏先是问了第一个问题:
    “你姓崔,与清河崔氏是什么关系?”
    崔器老实回道:
    “咱这一家是崔氏的旁支,据说六代以前和主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到了我们这一代,几乎没什么关系了。”
    何军吏点了点头,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四月十八日夜,也就是大谷关陷落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崔器心中一紧,下意识看了一眼对面的队将,见队将面无表情,他又小心回道:
    “当时我们队正在营中休息,忽然就听到外面说关破了,队将就带我们出营,然后在和袁军的战斗中,我们被击溃,是队将带着咱们逃了出来。”
    崔器看队将的脸色涨红,忙又补了一句:
    “要不是队将当机立断撤退,咱们队一半人就要折在关内。队将救了我们二十六人的性命。”
    但谁知道何军吏听到这个话的时候,猛然一拍案几,训斥道:
    “少说和事实无关的,你可知无军令撤退是何罪?”
    崔器一吓,他忙摇头:
    “这不能冤枉了队将,当时是曲将让咱们队撤下来的,说大势已去,让我们尽快撤走,留有余身。”
    何军吏皱着眉,反问道:
    “你说的曲将是叫房籍?你可知房籍因为牵连叛徒岸已经被拿下了,你还提他?”
    崔器一愣,张着嘴再不敢多话了。
    他想不通,房曲将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是叛徒呢?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何军吏并不理会崔器的疑惑,而是继续问道:
    “我听你队将说,你兄与房曲将是莫逆,你兄有没有和你说过他房籍是清河房氏的嫡子?”
    这一点崔器是真的不知道。
    之后,何军吏又问了几遍崔器,有问崔器自己情况的,比如和崔氏的关系,也有问他兄长情况的,如是怎么和房籍认识的,也有问如何看后面的战事,心气如何。
    崔器知道的都讲得很认真,不知道的也不乱说。
    终于何军吏问完话后,就对崔器的队将说道:
    “张队将,我这边问完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原来队将姓张,怪不得何军吏对他这么客气。
    张队将木着脸点了点头,然后对崔器道:
    “小崔,问你的你照实回答了就行。现在我们昭义军确实比较困难,咱们军主也不在,军中还出了两个叛徒,所以友军对我们有些看法也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就乱了,就忘记要干()
    什么。咱们昭义军这一次,既要雪耻也要复仇。所以你回去后,和弟兄们多说说,磨炼技艺,有待日后。”
    崔器认认真真点了头,然后向何军吏与张队将行了礼,然后退了下去。
    张队将在崔器退下去后,才木着脸对何军吏说道:
    “我就和你说了,老房没有问题,他是军中的老人,自邺城之战就入军了,比你我资历都深,绝不可能是叛徒。”
    何军吏冷哼了一声,随后嘲讽道:
    “你以为,我以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到底是不是。老张,我知道你有背景,但这事你最好别掺和,你以为这一次清查昭义军的潜伏间细是我们宣教司的命令?告诉你吧,这是行营的意思,王上对于昭义军的事很不满。”
    张队将不说话了,叹了一口气,然后无奈道:
    “我相信王上的意思绝不是你们做的这些。哪有不论是非,先将军中豪势子弟给收监的?能在军中那么久,哪个不是在战场上经受过考验?不能这样污蔑人,让老人们寒心。”
    何军吏沉默了一会,随后认真道:
    “我们做事的和你们看事的不一样。你们怕的是冤枉了好人,我们怕的是漏过一个坏人。但哪有那么刚刚好的?矫枉必先过正,这就是这次行动的态度。扩大化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我们审查仔细,自然不会冤枉了好人。不然你以为刚刚那崔器能这么安然退下去?”
    这一下,张队将沉默了,只说了句:
    “咱们昭义军就这点骨血了,都是死里逃生的,后面战事中咱们昭义军已经被胡母将军放到了第一线,到底谁是英雄谁是叛徒,到了战场上自然见分晓,你们又着什么急呢!”
    何军吏笑了,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做你们的,我们干我们的,大家都有要交代的。”
    ……
    昭义军的士气确实出现了问题,随着不断有袍泽被渤海军的宣教带走,军中人心惶惶。
    昭义军所在的清河地区在冀州数郡中是比较特殊的。
    首先清河国的豪势数量是比较多的,除了本地的清河王系外,有名的还有崔姓、房姓、孙姓、傅姓等四姓,所以不可避免的是,以清河子弟为核心的昭义军自然就有大量四姓旁系子弟的存在。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当年反泰山军的大本营就是以清河国相刘虞为核心的,之后其人更是带着清河文武豪势齐齐南下青州。
    所以清河豪势们的实力和影响力并没有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反而利用过往的恩情人脉,一直在清河地区保有影响力。
    这一次被袁军拉拢的两个副营将就是出自孙家和房家,两人本只是旁系,但奈何南方利用宗族的这层关系,直接找到了他们,并厚以许诺。
    泰山军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所以对于孙、房两个副营将自然没什么过多的优待,所以在条件上和袁绍许诺的一比,自然天差地别。
    于是,两边勾连许久终于在大谷关弄出这样的大事来。
    所以站在胡母丘的角度,他自然要清查昭义军的豪势旁系子弟,而且他本人就是出自豪族,为了避嫌更是不敢有任何手软。
    但昭义军感受到的却是他们的忠诚和生命都在受到威胁。很多豪势的子弟因为一直不见军中放人,心中惊疑中,一时没想开就做了逃兵。
    他们本来就处在和袁军对峙的第一线,所以一跑,直接就往袁军阵地跑去。
    而他们的叛徒更加坐实了胡母丘的怀疑,于是对昭义军的清查就更加严厉了。
    本来胡母丘将昭义军放在第一线还是支持军备的,但因为屡次发生的叛逃事件,使得他断绝了补给。
    ()
    原先在大谷关一地的昭义军人数有两千人,之后逃到谷口的大概在千人左右,正好整编为一个校尉营。
    但因为溃退,他们大量的军资、补给都散落了,一开始胡母丘的渤海军抵达时,还是给他们补充了甲械和粮秣的,但后面出了那些事后,就再无补充。
    于是,本该是统一杏黄军衣的昭义军却像一支衣衫褴褛的难民军,甲械也异常简陋,以这样的装备去打头阵,可见胡母丘是如何对待昭义军的。
    但即便形势如此恶劣,但大部分的昭义军,如崔器这些人,都依旧以坚定的意志去准备战斗,这在很大程度归功于他们的校尉,郭璞。
    郭璞是当年巨鹿太守郭典的从弟,本是河北悍将。
    之后在与泰山军在邯郸大战中,主动投降泰山军,成了泰山军的一员。
    郭璞这人今年已经有四十六了,在泰山军的将吏群体中是妥妥的老将了,但他的经历却并不简单,他也不是靠着和族兄郭典的关系才走到这一步的。
    郭璞此前就是在北疆服役,先后参与过六次深入草原的行动,斩获过十六颗人头。但因为郭璞这人特别爱博戏、酗酒,还常将妇人留于军中,所以常常被主将厌恶,一直在北疆军团的低阶吏士打转。
    直到后面郭璞被调动,参与对内郡的平叛,之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校尉一职。
    他在邯郸之战中被俘,但在泰山军中做得很好,此前也一直辅助朱灵组建昭义军,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郭璞很是受军中吏士们拥护。
    所以在后方接纳昭义军残军后,郭璞就一直努力恢复昭义军的实力,但奈何胡母丘的偏见已深,在军中没有什么话语权的郭璞也只能做好自己的事。
    他努力和还在伊阙关一带驻扎的朱灵取得联系,试图让朱灵写信给王上,让王上注意到如今昭义军的困难。
    但这些书信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如是,郭璞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可大战什么时候才来临呢?
    ……
    在昭义军的对面,袁绍内部又有了不同的意见。虽然已经没有人怀疑要和泰山军硬碰一场,但袁绍的幕僚们却对如何打有着截然对立的观点。
    以辛评、辛韬、程昱、毛玠、凉茂、娄圭等人的意思是,打一场防御战。
    他们的意思是,在大谷关这里和泰山军决战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是硬打硬,本就处在劣势的己方,会在漫长的对攻中丢掉最后一丝希望,这在崤函之战就验证了。
    而且随着各方军力逐步汇集,原先只有六万不到袁军,如今有了十万左右的军吏,如此多的人力将使得防御更加厚实。
    这些幕僚们的意思是,将交战之地放在颍川,大军在颍川的长社一带集结,建立壁垒工事。
    而如果泰山军追击而来,他们在正面防守,然后在侧后方的嵩山余脉中伏击泰山军的补给线,这样耗下去,泰山军必定撤军。
    袁绍听了这个建议的时候也考虑了一番。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有吸引的,因为它非常稳健。这就好比两个人在角力,如果一直硬顶必然是弱的那一方输,而如果这个时候稍微撤一下,留出空间,将难行的大谷道留给泰山军,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他们的弱点。
    但在政治上,袁绍却对这个非常不安。因为要行这样的方略,必然是要将泰山军放入豫州的,尤其是颍川郡更是首当其冲。
    而作为自己麾下文吏集团的核心,颍川士势必不能容忍这一点。
    而且袁绍也对提这个建议的这些人有些不信任。
    这倒不是他不信任辛氏兄弟,他倒是认为这两人是纯粹从军事()
    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的,但他不信任程昱、毛玠、凉茂、娄圭四人。
    程昱、毛玠、凉茂都是陈留张邈的人,这一次联合作战,这些人就进入袁绍的幕府,一方面参赞军宜,一方面负责和陈留的张邈军联络。
    而娄圭呢?又是袁术的人。
    这些人不约而同认同这个观点,必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观点好,而是更能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另一派的观点是枣祗、邯郸商、郭诞、郭援、褚尤等人。这些人皆是颍川士,他们提出的观点是主动进攻,而且是立即发动。
    这个方案就是,趁着泰山军还没将部队全部集结在谷口,就先行吃掉谷口的数千泰山军。
    这在士气上有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先通过一两场小的胜利提振联盟的士气,让麾下众军和盟友们明白泰山军也没有那么可怕。
    颍川士们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袁绍也同样在思考。
    他也承认这些人说的对,那就是先获得一两场胜利对于整个战事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同样也明白颍川士们提这个建议,肯定是想将战火远离颍川。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人提出的建议未必就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
    袁绍两相比较不能定,忽然见到许攸一直不说话,忙问:
    “子远,你怎么看?”
    许攸缓缓答道:
    “主公何不将两策合并?先吞了面前的数千泰山军,如这个时候敌军主力赶来,我们再行南下,撤至颍川一带,以守代攻。”
    袁绍一想,妙啊。
    于是,大手一拍,就按这个办。
    但他没有注意到,一直喝着酒的郭嘉却紧皱眉头。
    最后其人到底还是没说一句,继续喝酒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915/232528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