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犁汉 > 第632章 接应

第632章 接应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第632章 接应
    十一月八日,刘备在临汾。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关西很多少壮派的郎官,他们都是受小皇帝刘协所命,准备北上加入到胡轸的军团参与后面战事的。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自关西朝廷爆发未央宫薨乱后,此前作为关西中枢权力两极的公卿和宦官集团势力全部瓦解,而作为外藩的董卓却抓住机会一举上洛,更是靠上了董太后成为外戚执掌权柄,可谓权倾一时。
    但未央宫薨乱的范围实际上都是停留在最上层,作为中枢当时最核心武备的西园内外军,实际上实力并没有折损。而当时董卓入京的时候,上下兵力不过数万,并不能对西园军形成压制。
    所以,当时董卓和渴望复兴汉业的刘协形成了默契,知道不能重蹈关东的覆辙,于是形成了以董卓为太师府的武家和以刘协为首的公家的双元格局。
    在武家和公家的关系中,表面上是靠着董太后的联系。但实际上,那一层虚假的外戚的皮子并不能给双方带来任何安全感。
    所以在董卓入京没多久,在他向刘协吐露自己想要带着大汉再次伟大的抱负后,刘协就在宗庙前向列祖列宗起誓:
    “如董师不负我汉家,我汉家世世代代不弃董氏。”
    甚至,刘协亲自将这一誓言写在了血诏上,供奉在了太庙中,以使后世子孙不忘。
    也正是靠着这一血誓,董卓和刘协维持了表面的平衡。刘协利用董卓的实力清洗了一批朝廷公卿,提拔了汉室宗室。而董卓也靠着小皇帝赐予的合法性,不断吞并西园禁军。
    这个过程中,双方一直非常默契。不仅董卓坐稳了太师之位,就连小皇帝也在这个过程中,从西园禁军吸纳了一批直属武装,重建了北军。
    再加上,随行的诸刘子弟说这個王昌不过是胡轸的门下走狗,不值一提。所以刘备一开始也颇为轻视。
    这也让对未来惶惶的刘备迅速安定下来,并开始担任北军中郎将一职。
    对于刘备,刘协可以说是相当了解的。在听闻宗室中最能战的刘皇叔西奔过关,刘协直接发数道诏书,令沿路各亭驿备供应皇叔等人的一应所需。
    一开始刘备对王昌是比较陌生的,毕竟他入关西才没有多久,这王昌也不是什么崤函战场上杀出的悍将,所以对于王昌,他只当成一般人对待。
    首先,王昌给刘备的第一感觉就是精力旺盛。这是刘备在过去很多优秀人才身上看到的,如袁绍、曹操、钟繇等人,都有旺盛的精力来处理政务。
    但很快,他在和王昌的相处中,马上就意识到此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诸刘对此人的轻视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所以刘协同意了,让刘备带着五十名北军军吏奔至前线。而为了不弱皇叔的名头,刘协甚至还给刘备一个谒者的名头。
    而在刘备带着张飞等人行至长安东郊的东平观的时候,刘协甚至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刘备的到来。
    但事实将会证明,刘备他们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就是这个背景下,刘备带着残军从崤函通道奔了过来。
    也正是靠着刘备带来的这些悍将操练,诸刘子弟的军事素养得到了飞速提升。
    可以说,对于刘备,刘协给予了无限的尊重。
    这种变化自然让董卓非常警惕。
    而为了彻底掌握这支新建的北军,刘协将宗亲子弟尽数安置在此军中。但诸刘子孙早就锦衣玉食多少世了,身上哪还有半年英武之气?所以在当时,刘协也只能从头培养这些人,期望能得一二大将。
    当董卓建议小皇帝送诸刘上前线的时候,刘协当然明白这里面的真实意思,但有一点董卓却没有说错,那就是练得再好也需要战争经验。
    也就是说,刘备是代表天子的名义来前线犒军的。
    其实,在当时,纵然是刘协也不认为刘备这一伙人能做出什么功绩,对他们的期望也是,可以让诸刘得到大规模战事的直觉经验。
    在临汾,刘备见到了临汾的校尉王昌。
    当他们过了黄河上岸,开始沿着汾水继续前进。
    之后李儒就建言,既然小皇帝要历练诸刘子弟,那不如送到胡轸军中,毕竟悍将从来只会在战场中诞生。
    刘备他们是在十月末的时候从长安出发的,在十一初就已经过了龙门。
    而王昌也是如此,刘备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此人还在处理粮秣的文书。据他的左右道,王昌从昨夜开始工作,灯都换了三次,还在工作。
    本来刘备以为王昌必然会思维迟滞,但等他和此人正式见面的时候,刘备所讲的,王昌都能应答如流。
    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刘备已经成长为现在的刘皇叔了。除了获得了所谓的名声,刘备更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识人观。
    很多人会轻视所谓的精力充沛,觉得治政之才在于提纲挈领,垂拱而治。但刘备却认为,真正的人才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才能办实事,不然永远是一个清流。
    这一点,刘备就是吃过亏的。
    此外呢,非常难得的一点就是,王昌并不没有像诸刘说的那样,是董家的门下走狗,相反对于天子有着足够的尊重。
    也正是这份你欣赏他,他尊重你的基础上,刘备和王昌聊了很多。
    其中一聊就聊到了王昌内心最担忧的事。
    王昌所担心的,正是已经挺近太原盆地的关西军主力,他说最近白波谷的贼寇时常出来劫掠粮道,虽然被他用计反击了几次,但并没有能对白波贼造成多大的伤害。
    而据他所知,泰山军的大军已经杀到了太原,从那里到胡轸所在的介休,几乎一马平川。在那样的战场环境下,和拥有庞大骑兵的泰山军决战委实过于冒险了。
    刘备并不清楚王昌所担心的,但他比王昌更了解泰山军的强大。
    在他不长的人生中,刘备见过最当世一流的统帅就是他的恩师卢植,但就是如此,恩师还是败在了中人亭战场上。
    而试问?那胡轸与恩师谁更具统御?关西军与征北军谁更上下一心?
    所以答案很清楚,那胡轸是敌不过泰山军的。
    此时,刘备对自己这一行的危险有了些认知。
    之后,刘备一行人在临汾这里又休整了一日,打算第二日和发往前方永安粮站基地的辎车队一起出发。
    但就在刘备准备带着诸刘郎官们去城外考察险要的时候,从王昌那里来了一人,说王昌有请。
    于是,刘备再一次见王昌,而这个时候他才得知一个噩耗。
    “你说永安粮秣被烧毁了?”
    此时,王昌有点慌张,但依旧保持着基本的镇定。
    听到刘备这般问,他缓缓点头,怕刘备不了这里的情况,还解释道:
    “从这里到介休,虽然只有二百余里,但其间山岭林立,供输艰难。唯有沿着汾水所在的雀鼠道才能转输军需。而为了支应介休,我军特在雀鼠道后方的永安设置粮台,取的是分段运输。”
    刘备听了这个介绍后,直接问了一个要害:
    “王校尉,你就告诉我如今永安粮毁后,前线大军的粮秣大概能支应多久。”
    王昌叹了一口气,艰难道:
    “十日。”
    刘备一下子站了起来,当即问:
    “王校尉,如今你部有多少人?能支应的粮秣又有多少?前线大军溃下后,你又有何方略?”
    王昌见刘备这架势,疑惑:
    “谒者,形势怕也不至于恶化到这个程度。粮秣到底还能支援十日,以胡帅之能,定能带着大军安然撤下。”
    刘备却不想王昌这般天真,反问了一句:
    “我且问你,如果九人份的粮食十个人吃,你觉得最后真的就是只有一个人吃不到吗?如果那胡轸能将粮秣空虚的事情守到最后,事情还有转机。而一旦要是粮秣将尽的事情传遍全军,那大军崩溃就在旦夕。”
    最后,刘备还对王昌说了这样一番话:
    “人活着就是为了个希望。如果希望没了,即便理智告诉他们还能多活几日,人呐,还是会选择最坏的结果。”
    “这信心啊,比金子还珍贵。”
    王昌懂了,于是弯腰向刘备一揖,随后道:
    “末将愿听谒者调遣,望谒者不念门户之见,挽狂澜于既倒,救我数万大军性命。”
    刘备忙扶起王昌,正色道:
    “王校尉将我刘备看作什么人了?我刘备作为大汉宗亲,早就将毕生投入到兴复汉室的伟业中。休说这数万大军是我关西的菁华,就是这数万人的性命本身就是大事。我刘备必将竭尽所能,与王昌共渡难关。”
    之后,刘备就具体询问了王昌可有做过类似的预案,当得知王昌曾打算以玉璧为核心,沿着汾水构筑防线的时候,刘备对王昌的欣赏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玉璧这个地方,他之前沿着汾水前进的时候见过,可真谓一处险地。
    他当时还感叹谁会在这个地方修建壁垒,能抵十万之师,没想到就是眼前这个王昌。
    现在听得王昌已经有了方略,刘备当机立断就让王昌将临汾的粮秣尽数迁移到汾水以南,然后驻扎在玉璧。然后他自己和王昌要了五百兵,决定前驱至雀鼠谷一带接应大军。
    刚刚王昌的做派实际上已经将指挥权交给了刘备。王昌是一个中级军吏,上面也没什么关系,只有一个胡轸作靠山,现在还生死未卜。
    如果是他自己决定放弃临汾,带着丁口、粮秣迁移到汾水以南,王昌可能有过无功,甚至会被当成战败的替罪羊而处死。
    但现在有刘备做决策,结果就不同了。这种情况下,有天子背书的刘备无疑是最佳的人选。虽然有没有功还不确定,但这过至少不在自己头上。
    于是,有了刘备的支持和战台后,王昌当即就开始准备起来。
    也许这就是小人物的无奈吧,能扛事比能办事更重要。
    ……
    当天,刘备带着自己的郎官团和五百临汾兵饱食一顿就向北出发了。
    临行前,他又和王昌要了一位会幽、并、凉三地话的军吏,刘备自己本身是会讲京都正音和幽州话的,但他不懂并、凉话,所以单要了一个这样的人才,怕遇到凉州籍的吏士,沟通不便。
    他们沿着汾水东岸一路前进。
    在路上,刘备也希望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觉得胡轸作为关西名将,应该为人周密,可以化险为夷的。
    毕竟刘备很清楚,关西现在的局面是非常好的。
    刘备就是从关东过来的,在他看来关东朝廷已经是日暮西山,而关西因为董卓和刘协的配合,反呈现出一种勃勃生机。
    在刘备的预估中,以现在的局面,也不用多,大抵半年就能收复京都。到时候,有关陇益为后方,以京畿为东方的前进基地,收复关东诸州指日可待。
    但谁知道就在关西勃发的节骨眼子上,泰山军突然就南下并州,很快就席卷到了太原。
    本来关西不出兵的话,最多也就是损失一个并州,虽然外部地缘形势会恶化,但实力并不会折损。
    但现在如果将这五万精锐关西兵丢在介休,那就是伤筋动骨。到时候,这天下局势真的就受那泰山军予给予求了。
    那时候,他如何再给恩师报仇呢?
    想到这里,他急忙催促部下们加速前进。那些诸刘郎官们也知道现在形势关键,咬着牙坚持下来。
    五百多人一路向北,当夜就宿在了一处驿站。
    这里距离永安只有二十里,换言之他们一个下午就跑了二十里路。
    宿在这里的时候,诸刘郎官们还好,他们都骑着马,而那些临汾兵就颇有怨言,小声的咒骂着这个操着幽州口音的外乡人。
    对于这些,刘备早就习惯了。现在距离永安还有二十里,到现在还没碰到过一个溃兵,这是一个好消息。
    但就在刘备他们宿在驿站的时候,他们听到了巨大的嘈杂声,刘备咯噔一声,忙出驿站向外查看。
    只见北面黑暗中的山脊线,突然就出现了一条火龙,有数不清的人马正从那里奔来。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915/232527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