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犁汉 > 第486章 伸冤

第486章 伸冤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在魏癞子敲开博陵县寺的大门时,县令胡溥就在县署内看着政事堂总结的《各县分田若干问题》的邸报。
    泰山军的造纸技术非常发达,除了成为一项重要的出口商品,它对行政公务的表达和效率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纸张在代替竹简后,文字的表达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很自然,为了将政事堂的政务充分向下面各郡县表达清楚,一种新的公文写作风格开始出现。
    这种风格也常称为“政文”。
    而现在胡溥手上拿的就是一份这样的政文,字数多达五万多字。在过去这字数都是一本书了,而现在却只是用来总结分田事物的一些经验。
    以上的变化只是如今河北的一个小缩影,随着泰山军大力发展生产力,河北将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但也会越来越生机勃勃。
    胡溥现在就在用心学习这份邸报,因为这代表着政事堂对分田的最新态度和精神。
    别看胡溥才十八,但已经是个老吏了,他知道事情办成是一回事,办得上面满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胡溥在收到这份邸报后,就推掉了今天的公务,专门用来闭门学习。
    而这邸报一看,胡溥果然收获良多,也明白了这次分田中其他地区的教训。
    首先政事堂直接批评了常山国石邑的县令,训斥其对分田政策的执行一拖再拖。
    这件事胡溥也有了解。
    这位石邑令是一位降吏,之前是在河内一带做吏。在奉命押解军粮给前线的汉军时,被泰山军给俘获的。
    其人,后来为政表现好,就外放到了新定区的石邑做主官。
    这名石邑令在了解了石邑当地的情况,就回书给常山国相张南,就表达一个意思:
    “我石邑的情况比较特殊,县内并无豪强,所以无田可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石邑大部分县域处在太行山之内,好年景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山民出来卖些山货,但随着天下大乱,整个太行山都成了盗贼和流民的乐土。
    在这种混乱和衰败的背景下,石邑大部分的土豪都活不下去。不是自己被劫掠了成了赤贫,就是带着宗族迁移别处。
    再之后,黄巾起义,为了供应朝庭的北部大军,常山国又加重了税赋和劳役。这种情况下,那些山外的小民也开始入不敷出,结队逃往山内。
    那名石邑令的报告是:
    “石邑之难,非在土豪,而在安民。民不安,纵然有土又能如何?”
    其实石邑的情况并不是孤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视为河北地区的普遍状况。
    幽冀诸县本就常年受胡人袭扰,又需要负担北疆边防的称重税赋,生活普遍就艰辛。
    之后又爆发了近三年的河北黄巾大乱,地方各郡守的压榨就更加凶猛。
    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如博陵崔氏、诸刘姓王,以及其他做到两千石以上的右族才能置身事外,甚至还在战乱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那些破产的土豪、地头的田土、人口、坞壁都是被这些豪族给接收了的。
    所以现在石邑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上面要分豪强田,但举目一看,别说豪强了,就是人都见不了多少,都跑进山了。
    而剩下的那些还留在山外种地的,说白了人家还是支持你泰山军、相信你泰山军能恢复生产的。
    你这个时候再去分人家的田,这些人也要跑光。
    所以,这名石邑令才会给时任常山相的张南上文,讲了石邑的“贫者固贫,富者不富”的特殊情况。
    最后,他还希望张南改变分田这项政策,而将主要精力用在动员山民下山上。
    毫无疑问,同样作为地方吏长的胡溥认为石邑令的判断是更加符合现在情况的。但是胡溥更加明白的是,分田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事情,它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果然,这名石邑令在上文给常山国相张南后,就遭到了张南的训斥,其措辞也非常严厉。
    张南是老泰山军出身,从苦里来,又随张冲马上征战数年。再加上他又是军队出来暂时做地方主官,所以在看到石邑令的上书后,反应非常大。
    在他看来,石邑令就是故意阻挠分田政策。他张南要的是令行禁止,而不是来跟他讲什么特殊。
    如果你特殊,那其他县也讲特殊,那这个分田还能不能分下去了?
    张南可忘不了,当年河济根据地的董访就因为在这一块上讲了慈,才有了后面的河济暴乱。
    要不然,他董访现在排位还会低在于禁下面?
    所以不管从内心情况还是自己前途,张南都对石邑令的行为不能容忍。
    于是他将自己的建议和这名石邑令的文书一起上交到了邺城,交于政事堂合议。
    当时处理政事的度满在接受了这份上表后,做了这样的批复:
    “石邑令的上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应了真实情况的。但这种情况下田土就要不分吗?从现在看,这并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之后,度满参考张冲历次对分田的目的阐述,再结合自己对这个阐述的理解,写下了一篇雄文《分田论》。
    这篇《分田论》的全文就附在邸报上,胡溥赶紧逐字逐句学习。
    全篇先是阐述了泰山军在不同时期的分田政策。
    最早在泰山地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分田是最坚决的,就是没收一切土地,坚决在肉体上消灭豪强、地头。
    这个时期分给黔首、徒隶的土地都是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同时禁止土地的私有买卖。在税收上保持三十税一的比率。
    但这项策略在泰山周边地区实行还行,但一扩大到外部,就会全民皆敌。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在这项政策下,没有一个群体会是受益者。豪强、地头自不用说,就是那些徒隶也不大拥护。
    因为在泰山军治下,他们虽然税少,但还是没有土地。
    于是,在张冲带着泰山军开始出山转战后,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团结如胡母氏家族这样的盟友,泰山军的分田政策发生了转变。
    从分一切土地变成了只分豪强土地、然后分给无地的黔首、徒隶。一开始这些土地还是在泰山军手上的,但后面随着泰山军开始经营莱芜一带,就将这些土地全部划归给了农户所有。
    从那个时候开始,泰山军就一直维持这项政策。
    直到去年为了快速吞并幽冀,泰山军出台了没收豪强一半田地,保留其漆园、果林、桑园、竹林等经营性土地。
    这项政策大概维持了半年,就到了现在没收豪强的全部土地,并均等分给包括豪强在内的所有人。
    度满在简约讲了分田政策的沿袭后,就总结了一条精髓。而这也是泰山军一直批评温和分田的最现实基础。
    度满说道:
    “分田不是为分田而分田,它是泰山军帮助万千黔首顶天立地站起来,是泰山军深扎在广大里社乡野的手段。是发展和壮大泰山军,是清理汉室残余的过程。”
    以上的话,大部分都是张冲在历年谈话的时候说的,这一次是度满将之系统总结出来。
    从这里,度满就非常清晰的表达了分田的态度,那就是不要怕麻烦,不要怕暴力。
    给黔首们分地当然是首要的,因为让万千黔首饱暖就是泰山军的道德追求和法理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黔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豪强的反抗意识,拥护泰山军也同样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泰山军才能保住这些胜利的果实,这些黔首们才能真正的翻身。
    所以,分田的重点就是在分。
    不仅涉及的是田土,更关系到基层权力和地位的再分。过往乡里掌握权力的是豪强,而现在是泰山军。
    泰山军要以一种分田的恩德去替换过往基层豪强的那种小恩小惠。
    总结来说,泰山军就是要通过分田来消灭豪强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将黔首们牢牢团结在身边。
    所以度满为此专门给下面各主官三个任务。
    一个是要能建立起泰山军的乡公所和护田队。一个是要能促进生产。一个是能摧毁当地豪强地头。
    各主官就做这三件事,邺城也就看这三件事。哪个做好了,就有功。做不好,那就下去。
    看完这份报告,胡溥直接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到这个时候,他才对分田政策有了一种顶层视角,才知道上面为何一定要坚持消灭豪强再分田。
    这个时候,胡溥才有点庆幸。
    庆幸自己所在的博陵情况没有石邑复杂,他这里真的有豪强,而且现在他通过不断审案的过程中,已经抓到了不少这个豪强的不法证据。
    就等合适的时机,就能将崔氏铲除。
    想到这里,他有点同情那位石邑令。他这会突然有点记不起他的名字了,忙翻到他名字的所在,不自觉的念了了一句:
    “常林?倒是个好名字。”
    只希望这常林再被申饬后,能及时改变,不然后面他两再想同殿为臣,可就难了。
    就在胡溥还要继续学习的时候,他的幕僚在堂外悄声道:
    “县君,外面有一人说有冤情。”
    这个时候胡溥正看的兴头,张嘴就要让人先打发走,但话到了嘴边,他又停下了。
    他看了看自己毕业时,老师陶黯送给自己的镇纸,想到老师对自己的教诲。胡溥到底还是回了句:
    “好,开堂审案。”
    然后在去前堂的路上,胡溥从幕僚口中大致听了一下案情。等他听完后,胡溥大笑:
    “说时机,时机便到。”
    随后他就对幕僚交代:
    “你一会不用随我去前寺,直接去城外将耿镇将喊来。说本县要动刀兵。”
    幕僚知道事关重大,点头就带着一县卒出寺了。
    不多时,博陵县寺就大开中门,几十名县卒随着骑马的胡溥就从中门开出,在人群里,魏癞子赫然在列。
    胡溥戎装打扮,带着县卒们穿城而过,自然惹来一众人的惊疑。
    他们看多了县君晏然坐堂的样子,还是第一次见这副武人做派。就是不知道谁家会要遭此厄了。
    胡溥出城后,很快就和已经等候在官道上的镇将耿豪汇合,后者带了全部镇兵五百,可谓倾营出动。
    汇合后,胡溥先是看了一下镇兵的武备和士气,心里暗自点头。他笑着对耿豪道:
    “早就闻耿镇将是出自右军元帅部,果然是练得一手好兵。”
    耿豪也不自谦,他们武人就不兴这套。行就是行,不行你说行,让你上的时候你不行就会丢命。
    于是,耿豪直言:
    “博陵是大县,当年末将出镇博陵,元帅专门许我带一队下来。末将就是靠着咱右军的五十人种子,以护田兵为基干,又吸纳汉军降兵。三日一练,方有这成果。以末将在疆场多年的经验,咱博陵营虽然打不过昔日的汉军主力,但对付豪强部曲,以一敌二,自不在话下。”
    胡溥点头,有了这个话,心里就稳了。
    于是,再不多说,带着耿豪的博陵营就直扑县西的敦本壁,也就是崔氏的总堂所在。
    一路上,为了隐蔽性,凡是碰到的樵夫、佃户,统统都被收在了军下一同行军。
    只行了一个时辰左右,胡溥在魏癞子的导引下就开到了敦本壁外。
    此时,壁上的崔氏部曲早就远远的看到了烟尘,不断敲着望楼上的警钟。
    整个坞壁上面都一片大乱。
    在下面,耿豪打马上前,对壁上吼道:
    “县君办案,还不速速开壁。”
    但谁瞧着下面带兵的,哪个敢信这句话。谁家办案,带一部兵马呀。
    但耿豪压根不让上门人思考,紧接着就骂道:
    “再不开壁,全壁以乱贼论。”
    这下子,崔氏的部曲慌了。他们赶紧找族长崔泗,希望他想想办法。
    这个时候崔泗能有什么办法?
    整个敦本壁上上下下都没有五百人,外面就有五百兵,其背后还有五六万的泰山军精兵。
    他能如何?
    最后看了一眼祖宗的祠庙,崔泗老泪纵横:
    “悔不听劝,使我宗族有此大厄。”
    不一会,崔氏开了壁。壁外的博陵营鱼贯而入,很快就控制了全壁。
    再然后,博陵县卒们就四处出动,将附近能找到的徒隶和佃户们都找来了。他们告诉这些人,让他们到崔氏祖壁开会。
    来就一条:
    “人人要饱暖,耕者有其田。今个泰山军做主,报仇在今天。”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915/232525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