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251章 ,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

第251章 ,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张良无奈道:“陛下您的《大汉月报》才是这次矛盾的主要原因,人生在世不过追求名利,尤其是这些郡守利他们已经有了,逐名之心更甚,您这样宣传叶腾和商农,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臣建议以后还是宣传县令以下的官员吧。”
    不要说这些太守了,就是张良他都有的妒忌叶腾和商农的宣传了,这是让两人成为名垂青史的能臣,只怕大汉灭亡了,他们的事迹还会流传,而他张良这个大汉丞相却未必会有多少人记得。
    陈平也说道:“陈郡有现在的繁华,虽然不能说没有商农的一点功劳,但主要功劳还是陛下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会稽郡叶腾个人只是一个执行者,各地太守都清楚这点,所以他们才会对叶腾和商农不服气。”
    徐凡道:“这次是朕错了,以后《大汉月报》要多激励一下底层的汉吏和在普通岗位做出出色成绩的普通人。”
    徐凡回忆一下,好像是有的激励错了方向了。
    在徐凡和张良他们议论的时候,周章用算盘霹雳哗啦计算一顿,喜道:“今年我大汉的田赋达到1亿2000万石,税金有26万金,少府收益16万金,这已经比大秦最巅峰时期的税金还要高了。”
    徐凡笑道:“这是我们制定的比大秦更加合理的政策。”
    摊丁入亩最大的好处就是征税公平,对有产者多征税,流氓不征税。后世经验也表明,这样公平的征税,是有效减低经济危机,减缓矛盾最好的方法,只可惜大部分的国家都做不到这点。
    徐凡继续计算道:“留下三成税赋给地方,朝廷就可以调动8000多万石的粮食,34万的税金,朝廷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这可能就是大国的好处了,只要内部和平,能调动发展工业化的资源就太多了,尤其徐凡前世经历的是噩梦难度,而现在大汉经历的却是最简单的模式。
    周章太了解徐凡了,他一看徐凡的脸色,就知道徐凡又在想什么大工程了。
    他马上劝阻道:“这只是朝廷的收益,您还没有算朝廷的开支,咸阳朝廷上下官吏就有两万人,少府在关中工匠就有5万人,您还招募了上万夫子,他们的俸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11万常备军的日常开销和俸禄,各地武库的补充开销,这些朝廷都是要预留的。
    季心和三万士兵要奖励,韩信和五万士兵也要奖励,代国出兵两万,陛下您总要奖励代王和士兵吧,而且敖仓也要补充粮食,防备出现的天灾人祸,朝廷真正能调动的资源并不多。”
    韩信他们攻占泗水郡,东海郡对大汉来说还是正收益,那些贵族豪强的家产能满足士兵的赏赐,但上谷郡那就真是穷乡僻壤了,攻占此地之后,汉军不但没有收益,还多了几万要赈济的灾民,同时徐凡对汉军的待遇一直是各方势力最高的,这也是汉军战斗力强悍的保障,这三万士兵的赏赐就有好几亿钱。
    所以周章担忧徐凡大建工程还真没有错,现在天下境内发动战争还有收益的土地就剩下魏国和齐国了,其他各方势力,出动的兵力越多,亏的越惨。
    徐凡本还想算一下的,结果发现短时间内根本算不出。
    徐凡无奈道:“还是要制定一个预算法案,知道朝廷每年收多少,要花多少。”
    农业时代不比工业时代,不存在借债发展的方法,每个国家反而要想办法储存一切资源,以应对突然而出现的天灾人祸,战争等意外事故。
    所以大汉要除去本身的行政开支,教育开支,军事开支,储备粮草之外,才是大汉朝廷能调动的物资,用于发展农业,手工业。
    徐凡继续道:“这事情就交给丞相你来做了,每年这个预算要交给贤者会看,让他们通过,郡县也要有这样的预算草案,由郡县贤者审核朝廷的开支。”
    官吏有扩张的本能,看看后世的大宋,几十个官员做一份事情还做不好,直接把这个所谓的最富裕的朝代财政吃空了,一个朝代开国前六十年本年应该是盛世时期,结果我大宋对内农民起义不断,对外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打不过,能做到这份上也算是绝了。
    想要控制大汉官吏扩张的本能,他一个人是盯不过来的,只能交给天下的豪强了,他们自然也不是好东西,但相比流官,他们本土地头蛇,是不会为了养活这些流官来损害自己的利益。
    周章脸色难看道:“诺!”
    他没想到徐凡反手就给了自己这样一招,偏偏他还说不出什么。
    而张良和陈平两人只觉的好笑,丞相担心陛下乱来,重蹈始皇帝覆辙,陛下担心汉吏乱来,重蹈秦吏覆辙,这个成为了一个螺旋闭环了。
    大汉三年十月十日。
    经过两日的审核,丞相周章联合九卿多个部门计算大汉朝廷一年财政预算。
    除去固定开支大汉这一年的结余也算出来了,粮食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但这其中还有2000万石粮食是要输入到敖仓当中,周章对敖仓的安全底线是1亿石粮食,不要看这数字夸张,但也只有前秦的三分之二。
    但从各郡输入粮食进入敖仓,经过路上的消耗,可能只有上千万石粮食能真正进入敖仓,这个时代运输的成本太高了,高的徐凡都觉得有点不划算了。
    徐凡让周章在中原再找三个交通便利之地建立粮仓储存粮食,周章想到自己想要上亿石的粮食安全底线,要是用现在的方法最起码要积累5年时间,但要是多建立几个粮仓,转移的消耗就能节省一半,那么只要三年时间,大汉就可以储备上亿石的粮食,于是就答应下来。
    同时这事情也让徐凡意识到,大汉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钱庄了,要是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钱庄,大汉税赋物资就不用到处征调来去了,只有集中在几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建立粮仓就可以了,甚至在各郡县建立仓储中心,这样不但可以极快调动整个大汉的物资,还可以极大减低消耗。
    就像运输粮食到敖仓,大汉自己做可能要消耗粮食的一半,分成几个粮仓来调动,耗费就会降低一半,各郡要是都有自己的粮仓的话,耗费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要。至于没有消耗,徐凡知道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粮仓那耗子必然如影随形,这种事情是不可能避免。
    大汉三年十月十一日。
    万众期待的大汉科举考试开始,科举的主考官是九卿之一的孔鲋。整个长安城有上万名考生参加这次的科举考试,整个长安城的目光都被这次科举吸引。
    但对大汉的高层来说,科举不过是考一些小吏而已,尤其是这次的科举考举的还是技术官员,最起码要学习一年,他们基本上用不上,所以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事。
    对于来到大汉的诸侯和郡守们,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徐凡在《大汉月报》写的关于大汉各郡阶级矛盾和解决方法。优先发展各郡的特色产业,行天之道,以富郡补贫郡,说了大汉的财政会向贫穷的郡县转移。
    这对徐凡来说几乎是常识性东西,大汉想要快速发展,就要大搞基建,这个时代的基建,不就是驰道,修缮水道,建设码头,还有修建水渠这些东西。
    而各地郡县诸侯在知道朝廷今年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即便输入敖仓2000万石,还有2000万的粮食,这样一笔粮食哪怕只能要到九牛一毛也能解决他们很多事情。
    于是曹性第一个找到了徐凡道:“陛下,我上郡百姓苦呀。”
    “在中原,能收获一石粮食的田地已经是下田,但在我上郡,这已经是中田了,能收获三石粮食的田地,我到现在都没有在上郡看到,上郡的地形您是不知道,千沟万壑,明明是对面的山头,不走上一天愣是走不到啊。夏天暴雨一冲什么田地都给冲走,其他季节又不给你来一滴雨,整个上郡连河流都看不到几条,不是戈壁就是荒漠。
    陛下,你是知道某的,打小某就生活在水边,一天不洗澡就浑身难受。去了上郡之后,整整一年我就洗过一回澡,还是来长安之前。某一个太守生活都如此艰难,普通百姓情况就更不用说了,没有朝廷支援上郡,当地的百姓很难活下来。”
    这个时代的上郡虽然比后世好一些,但对比天下其他郡县,环境的差距可能比后世还要大,他们还要面对胡人这个强大的敌人,只能说这个时代生活在边疆真是很艰难。
    徐凡道:“你们上郡要依靠自己的特色来发展,首先第一点一定要多种树,你们那是黄河中上游,树木砍伐多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样不但人上郡的土地贫瘠,还容易造成下游的洪水。”
    曹性苦着脸道:“树又不能吃,陛下,你这是想饿死我上郡的百姓。”
    “你们田赋就不用押送到朝廷了,这些税金用来招募百姓修建坞堡抵抗胡人,朝廷再支援你们100万石粮食,用来招募百姓,植树治理沙漠,上郡的税赋不多,朕不怪伱,但植树造林少了,朝廷可是会处罚你的。”
    徐凡记得好像就是从大汉开始,大河变得越来越失控,最后变成了黄河,从现在环境治理就要开始了,要不然后面两千年百姓都要吃黄河的苦。
    “这点粮食虽然能改善上郡百姓的生活,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您帮我们上郡指一条发展的道路吧。”
    徐凡道:“上郡雨水较少,你们发展畜牧业吧,多养牛羊,牛卖到关中做耕牛,羊也可以收割羊毛,弄个羊毛纺织业,正好你们这也是有优势的,我大汉比大漠富裕百倍,你想办法多吸纳一些胡人当百姓,到时候牛羊有了,放牧的人也有了,还少了敌人,可谓是一举多得。”
    徐凡是不会担心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的,直接把这些胡人吸纳成汉人,那就不是非我族类了。
    两汉还好一点,西晋那帮白痴门阀,把胡人和本国的百姓都当奴隶来看待,还想人家不造反,真当自己有血脉压制,弱不禁风也能打得过人家胡人,这些人就是五石散吃多了,把脑子给吃坏了。
    只要改变生活习惯,胡人也可以成汉人,弄个青储饲料,定点养殖,这和种田有多大区别。
    北方想要发展,肯定少不了羊毛纺织业了,而这个时代匈奴人也是羊毛纺织业的,就是他们毛毡,当然这玩意除了胡人用,汉人是不屑一顾的。
    但在技术发展难度上却没有多少难道,用石灰水消脂去异味,再把羊毛纺成毛线,粗的做毛衣,细的做羊毛布,这样一个能养活上千万人口的产业就诞生了,有了紧密相连的经济体系,大汉自然就可以融合草原。
    曹性喜道:“陛下,我们就说好了,某可等着你建立一个大型纺织厂,某要求也不高,只要这个纺织厂有陈郡的十分之一某就满足了。”
    徐凡笑骂道:“十分之一还不贪心。”
    有了曹性这个成功的例子之后,其他人也来找徐凡了。当一群人来找徐凡的时候,徐凡干脆把这些郡守全部召集起来,同时也把来到长安城的贤者召集起来,大家一起商议,朝廷的财政结余该如何分配。
    徐凡第一个开口道:“天下大部分问题都是钱粮问题,大汉的结余就只有这么多,大家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说出来,看看谁的问题更加重要。朕这次召集天下的贤者,就是因为他们是天下的有识之士,他们肯定能分辨的出哪件事情更加重要。”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话不但可以用到人身上,还可以用到朝廷身上,我大明朝可谓是穷死的,我大宋也可以说因为没钱引发了政治危机,其他朝代,只要是王朝末日,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当中,归根结底还是没有钱,有钱的话,即便有危机也有办法应对。
    徐凡说完话,场面极其安静,汉国的太守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不敢轻易发言,担心出错。
    而像景逸,项彪这些贤者则是无比惊喜,去年要他们商议大汉法律的制定,这已经让他们喜出望外了,而今年连这样重要的国事都交给他们商议。
    “真不敢想象啊,陛下连这样的事情都让我们参与,2000石的高官都要看我们的脸色,我等联合起来的权力超过了朝廷的九卿。”景逸小声对项彪道。
    项彪道:“我等还是小看了这贤者会的重要性,本来以为只是陛下冠冕上的点缀珠,现在看来我等最起码也是陛下的天子印。”
    这个贤者会显然不像他们看上去的那样可有可无,反而是前途不可限量啊,要是能控制贤者会,那他们拥有的权利不和大汉的丞相相当,景逸和项彪他们不敢再想下去了。
    沉默半天之后,徐凡看到没有人说话笑道:“既然你们都不说那么朝廷财政的决议,就按照朝廷的想法来做了。”
    蜀郡太守陈婴道:“陛下,陈国公带领3万部下去了南中,这三万人的粮仓都是由我们蜀中提供的,但南中道路太崎岖了,最窄处只有五尺,运输一石粮食到陈国去路上就要消耗十石,臣请修建蜀中到南中的道路。”
    南郡太守张强就马上反驳道:“五尺道,当年秦国发动倾国之力也就打通这点,运粮的消耗大,但你这修建道路比运输粮食要大百倍都不止,根本不划算。”
    始皇帝是一个基建狂魔,当年他修建驰道沟通整个天下,但这其中五尺道最出名,因为这里地理环境复杂险恶,修建这条道路让民夫死伤无数,为了修这条道路,秦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要是五尺道对面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百姓也能接受这个代价,但五尺道后面却是一群野人,秦人想抢都没有东西抢。
    这极大破坏了秦军士气,连关中的百姓都以为这事情抱怨始皇帝,修这样一条道路屁用没有。
    果然几十位贤者听到要修五尺道,眉头紧皱,这让他们想到了当年始皇帝修建驰道带领的死亡,而五尺道是所有工程当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工程。
    蜀郡贤者更是直接开口道:“这样残民害民的工程还是不要开的好,即便修通了又能做什么,和那些野人做交易,为2万人修一条驰道,死伤几千人,太不划算了。”
    这工程真要开始的话,征招的必定是他们蜀人啊,当初为了这条道路,他们蜀人就死伤惨重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项彪本想反驳的,毕竟他儿子的封国就在五尺道对面,但想到所有人都不赞同,他开口的话必定会影响威望,说不定下次连贤者都没得当,以前不当也就不当,但他现在发现贤者的权力这么大,不想失去这份权利,于是就没有发声。
    这么多人反对我赞成也没用。项彪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几乎所有贤者的对,陈婴的提案自然没有被通过了。
    出师不利,现场更加沉默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338/229779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