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襄王 > 第772章 贾雨村的难处

第772章 贾雨村的难处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返程路上,朱景洪走得也不快,沿途也处理了不少事情。
    当然他也没忘记放松,遇到名山大川之类的地方,他也会带宝钗前往游览。
    对他而言,工作和生活同等重要,即便做了皇帝也要懂享受,而不是变成龙椅的奴隶。
    他倒是轻松快活,王培安可是一点儿没闲着,趁着有朱景洪这杆大旗在身边,他在返程路上又把积案差了一遍,再次过程中又搞垮了不少人。
    甚至于为了多查案子,王培安通过推荐名胜古迹,甚至于亲自做攻略导游的方式,来有意拖延朱景洪行程。
    游船之上,朱景洪坐在躺椅上,对一旁的宝钗感慨道:“再被他这么搞下去,只怕朝廷科举,得改成两年一科,或是一年一科了!”
    宝钗叹道:“老实说……他这般豁出一切查案,把那些个腌臜事全抖出来,这样的人真是百年难遇!”
    “他这样做,得罪的可不是被查的那些人,如此不守士林规矩,其后人只怕是……寸步难行!”
    此时,宝钗说的是“王家后人”,这是为王家长远考虑。
    朱景洪答道:“他这样的人难得,但他的伯乐更难得!”
    看了朱景洪一眼,宝钗道:“这倒也是!”
    朱景洪则更正道:“我说老头儿!”
    “王培安这些年能不倒,能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全靠了老头儿的支持!”
    “我么……也就这两年说话算回事!”
    宝钗正要接话,这时余海接了一份奏报,小心翼翼递到了朱景洪面前。
    奏报来自于锦衣卫,更准确说来自其随扈锦衣卫,带队者乃是升为百户的倪二,如今这厮已改名为倪进忠。
    随手打开奏报,朱景洪看了其中内容,脸上淡然之色瞬间消失,但他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怎么了?”宝钗疑惑。
    “你自己看吧!”朱景洪递了过去。
    奏报的内容很简单,朱景洪出巡近一年,前后遭遇了有四次刺杀,这些案子都由倪二深挖。
    后来查到了白莲教头上,可这些人做事严密,所以一直未能挖出重大线索,直到半个月前才有进展,打开了案件的突破口。
    这一查可不要紧,竟是牵扯到了恭顺(睿)王府,倪二不敢妄动所以即刻来禀。
    看完之后,宝钗收起奏报,问道:“你打算如何处置?”
    朱景洪没有回答,而是感慨道:“他呀都沦落到这步田地,还是死性不改……你说他,为何蠢到这般地步!”
    随后朱景洪叹道:“罢了罢了,终究是皇家丑事,这个亏我只能吃了!”
    把朱景渊正大光明论罪?那是绝无可能的事,皇家的脸面还是要的。
    让他抑郁、哀伤或是落水死?这当然是可行的办法,可朱景渊身边伺候的人是皇帝安排,想暗中把他弄死很难。
    所以,只能暂且饶他一时,等待天日轮转之后,要收拾他就很简单了。
    “要不奏明圣上?”
    在宝钗看来,朱景洪不好处置,让皇帝知晓总可以。
    谁知朱景洪答道:“算了吧,免得让老头儿伤心!”
    “可……”
    “对了,昨天你说新做了几套外袍,今日有暇何不取来与我瞧瞧!”
    看朱景洪的这番反应,宝钗总觉得他藏了心思,但此时她也不好再多过问。
    春风微拂,天朗气清,正是游玩的好时机。
    应天到顺天虽远,朱景洪赶路虽然慢,三个月后他还是回了京。
    正统二十年六月十三,朱景洪进到了皇宫。
    朱景洪发现一个问题,每次长期在外回来一趟,就会发现老头儿苍老许多。
    即使心有准备,可当看到枯瘦的皇帝时,朱景洪还是被惊讶到了。
    用个不好听的词来形容,此时的皇帝似“油尽灯枯”,甚至不说话呼吸都很沉重。
    压下心中的惊憾,朱景洪向禀告着这一年的情况。
    虽然在这一年中,他几乎每天都会奏报情况,可还是当面汇报能谈更多是。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处理问题得心应手的儿子,朱咸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爹,儿子还有三件事要陈奏!”
    “是有关东都之事?”朱咸铭疑惑问道。
    在正常的历史语境中,东都一般是指洛阳,也就是当下京城。
    而眼下洛阳已是京城,应天府又在洛阳以东,恢复两京制的话应天就成了东都。
    当然,如果日后真把首都迁过去了,那么洛阳这旧都也会沦落为“西都”。
    “不是!”
    正在朱咸铭注视下,朱景洪徐徐说道:“说是三件事,其实也可说是一件事!”
    “儿子以为,可增设安南行都司和南洋行都司,前者加强对西南诸国之控制,后者加强对海外诸地之掌控!”
    “这几年西南一直不太平,背后便是西夷在挑唆,咱们一直被动应付,儿子倒觉得不如主动出手!”
    “设置安南行都司,就是你所谓的主动出手?”朱咸铭问道。
    “正是!”
    “这只怕……耗费甚大啊!”
    驻军就意味着要花钱,在没能把西南诸国彻底压服,并建立好稳定的财政供养模式前,朝廷的驻军的成本都非常高。
    哪怕只派各一万人,一年耗费也在百万之巨,要想收回本儿不知得多少年。
    “爹,得看长远!”朱景洪平静道。
    朱咸铭没有接话,转而问道:“设立安南行都司,南洋行都司,这才两件事,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往后除十恶不赦之人,儿子觉得可以多判流放,把人送往吕宋等南洋诸岛,让他们宣扬王化来赎罪!”
    南洋诸岛占据下来,要开发才能获取利润,靠本地土著显然不现实,所以就得从大明派人去。
    寻常百姓难以割舍故土,所以送人去得流放为主。
    朱咸铭思索间,朱景洪接着说道:“这次查案,牵涉到了不少官员,儿子以为可将这些人流放,如此不伤其性命……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朱景洪以为自己是活菩萨,但把人流放到南洋蛮荒之地,这一举动无异于是活阎王。
    “嗯……倒也不是不行!”朱咸铭点头。
    接下来,朱景洪又阐述了具体计划,听完之后朱咸铭才知道,这是跟海外大战略相匹配的东西。
    依照朱景洪描画的未来,往后大海上将会有磅礴发展。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持续改土归流、修建官道、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的事,但那些已是朱景洪要做的事,此刻他没有说出来。
    听完朱景洪的讲述,朱咸铭微笑着说道:“这些事你去办吧!”
    “是!”朱景洪并不忸怩,很坦然应下了此事。
    又聊了一阵之后,见皇帝神色已有些难受,朱景洪便多关切了几句。
    自己什么情况皇帝清楚,所以制止了朱景洪的招呼,转而劝他不必担心。
    人老了就容易执拗,再怎么劝都听不进去,尤其是朱咸铭作为皇帝,劝太多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爹,章奏是看不完的,您得保重身子才是!”
    “你这小子,我难道还不知道?我有分寸,等忙完了这一阵,我自会好好歇歇!”
    见老头儿还是这样说,朱景洪就真的没办法了,于是便只能告退离开。
    太子回京是大事,东巡过程中的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更是变成了京城百姓的谈资。
    约摸过去半个月后,相关事件热度才落下来,也仅有一些酒肆客栈还有人聊。
    “自恒兄,万万没想到,竟能在京城与你相见!”
    一处平民酒肆外,冯渊向着眼前李自恒拱手行礼,后者随即向其回礼。
    李自恒是冯渊在国子监时的同学,二人关系要好十分亲密,然李自恒早早高中外放为御史,而冯渊已蹉跎十年未能得中。
    正统二十年春闱,冯渊已是第三次落榜,这对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放榜已近两个月,按理说冯渊该打道回府了,可因其每日纵酒消愁染了风寒,所以影响了他回乡的行程。
    而要等下一次科考,差不多又得三年之后,想起这件事冯渊就觉得憋屈。
    作为同届国子监学子,李自恒是真正的天才,正统十四年第一次参考,便得中二甲第二十五名。
    李自恒是个直人,没有那么多虚伪客套之辞,只听他道:“公事入京,得遇故人,实在欣喜!”
    “请!”冯渊引着李自恒进了酒肆。
    很快酒菜上齐,二人先是互问了近况,最终聊到了科举这一沉重话题。
    冯渊不想多提这些桑心事,于是便出言岔开了话题。
    “自恒兄何时回金陵,咱们也好一起上路,如此相互有个照应!”
    放下酒杯,李自恒沉吟之后,答道:“不瞒冯兄,只怕此番……我不会回金陵去了!”
    “这是为何?”冯渊神色诧异。
    “此番太子东巡,沿途发生了许多大案,冯兄想来有所耳闻!”
    冯渊作为一个举人,家中良田有近千亩,妥妥的士大夫阶层,这些消息他当然知道。
    “知道一些,莫非金陵那边的案子,与伱有什么瓜葛,所以……”
    见冯渊想岔了,李自恒答道:“金陵的案子,我亲自主办了五件,涉及官员十三人!”
    冯渊点了点头,暗道这才符合李自恒的性格,其为人刚正嫉恶如仇,自然会借这次机会整治不法。
    当冯渊以为,李自恒是要交割案情,所以暂时脱不开身时,后者说出了更让他意外的话。
    “见我查案精干,副都御使王培安王大人,有意举荐我回督察院任监察御史!”
    副都御使是正三品大员,调一个地方巡查御史进京,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督察院在都御史之下,就以两位副都御使为尊,得到这样的人青睐往后就有了靠山。
    但冯渊看到的不只这一点,因为他还知道王培安另一重身份,即当今太子的老师,这一身份的含金量更高。
    实打实的说,以前冯渊认为以李自恒的性格,在官场上应该走不长远,现在看来却是他鼠目寸光了。
    而这一刻,冯渊突然想到在十年前,他也有过类似的际遇,才得以从远在千里外的金陵被选入国子监。
    那一次的提携,乃是当朝首辅大学士赵玉山所为,彼时这位还是内阁三辅。
    只可惜啊,当年我懵懂无知,痴活二十来年,竟未能把握好机会……冯渊越想越觉得的心痛。
    联想到这些年屡试不第,冯渊眼眶都湿润了下来,为免尴尬他把头转向了一旁,而后用袖子擦了擦额头。
    当下是六月,暑期正热,擦汗的话也说得过去。
    转过头来,冯渊给二人酒杯满上,而后提杯道:“恭喜自恒兄,青云直上!”
    李自恒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所以他明白冯渊此刻的复杂心情,本欲出言安慰却又觉得多说无用。
    随后他便端起酒杯,眼怀关切与冯渊对饮。
    人生之际遇,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冯渊与李自恒对比起来,就更是显得落差极大。
    有人为做不了官伤心,有人为贪官太过而烦心,也有人因官职太高而烦心。
    太子东巡系列案件各地陆续查清,卷宗呈送到了刑部衙门,堆到了刑部侍郎贾雨村的案头。
    而在这些卷宗到达之前,已有无数信函使者来找过他,为的就是想在他这里求一线生机。
    这其中,不乏他的故旧门人。
    官做到正三品刑部侍郎,贾雨村自然会有自己的人,毕竟如王培安这般清正,也会提携李自恒这样的人。
    地方衙门无权对宣判官员,所以全都得由刑部判决,之后再交大理寺复核。
    所以现在,贾雨村便是涉案官员眼中的香饽饽,提前几个月就有人送礼来了,只不过贾雨村全都没收。
    东巡一年的案子,直到朱景洪返京拖无可拖,那些人才把卷宗定好呈送,在此过程中罪轻能脱身的早处理好了,所以留在案卷上的人都问题严重。
    这些人求贾雨村帮忙,这就让他非常的为难。
    当然也可以不帮,可这若真由他来把人判了,那不知道会得罪多少人,而他不想做王培安那样的孤臣。
    又是反复看了一天的案卷,贾雨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府。
    才发现家里多了几个箱子,就整齐摆放在客厅侧房,这让他瞬间警觉起来。
    “谁送来的?”
    “老爷,是您在金陵的同僚送来的书,说其中些新印的珍本孤本,太太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听到这话,贾雨村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哼一声后说道:“叫夫人去内书房等我!”
    “是!”
    随后,贾雨村走向了木箱,打开后果然是摆放整齐的书册。
    贾雨村愣了一下,随后他便一本本拿出书册,下面确确实实都是书册。
    接着贾雨村又一本一本翻开,想看看里面是否有玄机。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263/237951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