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第227章 唐军主力,不是大唐太子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227章 唐军主力,不是大唐太子
安市城之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李承乾这边并不能占据绝对优势。
接连鏖战三天。
也未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此刻高丽军中,爆发出了惊人的士气。
这源自于渊盖苏文的动员。
让所有高丽士兵都明白,这次大战,乃是高丽存亡之战。
若败,则高丽亡。
因此,高丽士兵的士气,凭空上涨三成。
此时对于李承乾来说,其实并不算好。
虽然战场上取得了势均力敌的局势,实则在后续作战上,唐军是有劣势的。
这涉及到了战场上的轮换。
高丽有更加充足的士兵,可以开辟更多的战场,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数量优势面对唐军。
按照如今正常的发展,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局面。
最后李承乾将不得不黯然撤兵。
当然,这是在侯君集跟李勣的军队,没有抵达安市城前。
“殿下,侯君集与李勣两路大军,已接近安市城不足两百里地。”
贺兰楚石高兴的过来汇报情况。
他不行,可他丈人行啊。
如果他丈人在此刻大放光彩,那么他的地位,亦是会跟着水涨船高。
“传孤太子教令,命其立即合围安市城。”
李承乾平静的下达命令。
其实如果炸药包尽出的话,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情况下,李承乾此刻已然可以攻破安市城。
但他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磨炼兵力。
更多的是等待侯君集跟李勣的到来。
这些天虽然损失也不小,可几乎大多数的损失,都来源于投降的高丽兵。
本身唐军的数量也就两万五,其中主力部队,是当初的辽东城高丽守军,其次则是这段时间四处攻城,所被强制征召过来的高丽兵。
让李勣跟侯君集参战,不是说为了给他们功劳。
而是要把他们拉进这场战争中。
因为只有让他们参与,李承乾才能跟其产生交互,才会有机会,去夺取李勣的兵权。
一路打到平壤去,看似声势如日中天,却也会失去夺取李勣兵权的机会。
——
安市城。
渊盖苏文眉头紧皱。
“北部两路唐军已然逼近,诸位觉得,应该要如何面对。”
对于安市城来说,现在可谓是最为危险的时候了。
原本对决大唐太子,对方还没使用雷火的情况下,都没有形成彻底的压制。
如今屋漏偏逢连夜雨,北部唐军也已经逼近过来。
一旦北部防线告破,那就意味着整个局势的崩盘。
“我们应该抽调足够多的兵力,是应对北边过来的唐军。”
“据我所知,北部唐军并未有雷火这等攻城之物。”
“所以我们可以铸建防御工事,派遣更多的民夫过去,打造堡垒,阻碍唐军的进攻。”
“如果父亲同意,那么我可以亲率军队,势必阻挡唐军。”
说话的人很自信,他是渊盖苏文的次子渊男建。
在战场上曾经立下很多功劳,于军事方面,亦是渊盖苏文的主要领兵将领。
听到这话,渊男产,渊盖苏文第三子也附和道:“二哥必定能挡住唐军。”
长子渊男生闻言,眼神阴鸷。
三兄弟中。
两个弟弟几乎是联合起来,对付他这个大哥。
最为主要的是,两个弟弟手里掌控了大量的兵权,这是他最忌惮的。
想到这里,渊男生目光微微偏转,看向一名统领,眼神示意。
感受到莫离支的示意,这名统领当即开口道:“此次北部领军,是灭高昌国,吐谷浑,大唐名将侯君集,亦是此次唐军主力。”
“大莫离支阁下,虽说此番大唐太子的声势,要远胜唐军主力,但在实际上的兵将,作战经验上,显然是唐军主力更胜一筹。”
“大唐太子之所以能这般强势,依靠的并非是他手下的兵力,而是所掌控的雷火攻城器械。”
“而之所以我等不能尽破大唐太子的军队,乃是因为现在跟我们对战的军队,非是唐军,实则乃是我高丽辽东城之守军。”
说到这里,统领微微一顿。
周边人的目光,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尤其是渊盖苏文。
这话里头的意思,无非是在说,打了这么多天的战,死了这么多人。
结果是高丽人打高丽人。
真他娘的憋屈。
要知道,辽东城作为东部首府,临近大唐。
其兵力的战斗力,也是高丽军队中,最为顶尖的精锐。
这里头,最没脸的,就是渊峻岳了。
作为曾经的东部大人,辽东城就是被他所丢弃的。
那些正在跟高丽作战的高丽士兵,当初都是他的下属啊。
现在成了他的敌人。
不过目前也没有人怪他,就当初那样的情况。
第一次面对大唐太子的雷火,哪怕是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也不见得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温沙门,你说这番话,是几个意思。”
“是觉得我不能抵挡住唐军吗。”
渊男建愤怒的质问道。
他感觉自己被轻视了。
而他也明白,这是大哥的人。
温沙门,高丽普通世家,但却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亦是安市城原来的负责人,相当于城主。也是杨万春的原型。
杨万春,就是新罗后裔,杜撰射瞎了李世民眼睛的那个人。
杨万春是出自于明代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原本是作为讲述安市城之战,写了杨万春是安市城城主,借安市城的坚固城防和自身的军事谋略,成功抵御了唐军的进攻,使唐军久攻不下。
最终李世民因气温降低、物资短缺等原因决定班师回朝,梁万春登上城楼为李世民送行。
明朝时期,朝鲜爆发壬辰倭乱,明朝出兵救援,当时明军将领吴宗道与朝鲜官员尹根寿交流时提到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安市城主叫梁万春,另一名朝鲜官员李时发也从明军那里读到了该书,由此梁万春的名字开始在朝鲜流传。
小说传入朝鲜后,因韩语头音规则,‘梁’字被念成‘yang’,于是逐渐出现了杨万春的汉字写法。
再到后来,朝鲜小说家,又把杨万春跟跟朝鲜传说里,唐太宗中箭眇目绑定在一起,这就衍生了李世民攻打安市城,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的说法。
最初,朝鲜人也只是当个小说来看。
后来,到了20世纪初,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朝鲜半岛掀起了“爱国启蒙运动”,以朴殷植、申采浩为代表的启蒙家大力宣传朝鲜古代的“辉煌历史”,力图唤醒朝鲜人的民族主义.
他们将杨万春当做真实人物,将其射瞎唐太宗的传说当做真实历史事件,作为建构“韩国魂”与韩国民族主义的重要历史资源,使得该传说在朝鲜半岛广泛流传并被大众所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新罗后裔,认定杨万春射瞎了李世民眼睛,是为真实历史的原因所在了。
真要说起来,温沙门,就是杨万春。
真实历史上,他确实在安市城之战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也是渊盖苏文长子的坚定支持者。
此刻,温沙门面对渊男建的质问,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没错,唐军主力何其强大,即便是我高丽最为顶尖的精锐,都不能与之抗衡。”
“那些随同唐军主力的兵将,皆为百战之兵,破灭多少国家。”
“侯君集更是大唐最为顶尖的名将,纵观我高丽,能与之对比的,也只有大莫离支阁下了。”
“二公子是哪里来的自信,在没有城墙的坚固防御下,能抵挡住大唐最为精锐的军队冲击。”
温沙门虽然说话难听,但话糙理不糙。
这个时候,包括渊盖苏文的众人才想起,这北面来的两路唐军,才是此番攻打他们高丽的主力军队。
只是因为大唐太子气势太盛,给高丽的压力最大,以至于胜过了他们的风头。
渊盖苏文也不得不感谢温沙门的提醒。
因为包括他自己,都把心思在了对付大唐太子上,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事情。
“温将军说得没错,此番北面唐军,确实不可轻视,甚至于比之大唐太子还要重视。”
“如果大唐太子没有那雷火,是必然不能攻破辽东城的。”
渊盖苏文发话了,认可了温沙门的说法。
只是随后又道:“那温将军觉得,应该让谁去对抗北面唐军。”
温沙门还没开口。
渊峻岳站了出来:“请大莫离支阁下,再给我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北面唐军若想来安市城,必将是从我的尸骨上踏过来。”
渊峻岳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
之所以这么急切的站出来,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对于大唐太子的雷火,已经有了心里阴影。
如果去对付大唐太子,恐怕还没开始,就已经怕了三分。
这个事情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所以干脆的选择去抵抗北面唐军。
他们没有雷火,虽然很勉强,但终归还是跟曾经一样的打法。
渊盖苏文微微沉吟,问道:“如今兵力有限,唐军主力本就强盛,峻岳觉得需要多少兵力,才可以抵挡。”
渊峻岳思索一番后道:“唐军主力有八万兵力,属下需要十万兵力才能阻挡。”
渊盖苏文皱眉道:“我如何给你调动十万兵力。”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总共二十二万兵力,大部分都要用来对抗大唐太子。
渊盖苏文还想要活捉大唐太子呢,要是给了渊峻岳十万兵力,仅剩十二万兵力,怎么去打大唐太子。
就算是勉强打败了,大唐太子也能从容退走,不存在会被活捉。
渊峻岳略微沉默一番后说道:“请大莫离支给我三万兵力,外加三十万民夫。”
渊盖苏文眉头一挑:“你是想练新兵,去对抗唐军主力?”
渊男建嗤笑道:“渊峻岳,我看你是昏了头,就算是父亲大人给你三十万民夫又能如何,你有这么多军备吗。”
“难道你要这些民夫们,拿着锄头去跟唐军主力硬碰硬吗。”
“用锄头去砸破唐军的甲胄,你真是好想法啊。”
渊男建之所以针对渊峻岳,因为渊峻岳跟大哥渊男生关系很好,算是半个大哥的人。
渊男生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掌控兵权,但作为莫离支,又是渊盖苏文的长子,他也是有很多重量级的支持者。
渊盖苏文本身的意思,也是要让渊男生来继承自己的大莫离支位。
或者说,成为新的高丽王。
渊峻岳回道:“我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我的把握。”
渊盖苏文没有呵斥次子对其的嘲笑,这也算是权力平衡。
“愿闻其详。”
渊峻岳讲述道:“军备确实是最大的问题,但其实还是有些办法可以进行处理的。”
“如今我们跟唐军正在大规模的交战,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死伤。”
“这些残破的甲胄,武器,都可以用来进行装备民夫,形成战力。”
“大莫离支阁下,或许我们可以安排出一支新的军队,每天等到晚上的时候,就偷偷潜伏到战场上去,去摸取军备,而后送到我那边,用来对抗唐军主力。”
正常来说,打扫战场,很少会在当天就进行,除非是军备吃急,不得不这样做。
毕竟持续一整天的战争结束后,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不可能说拖着尸体走。
回收军备,很多时候都是看战场的区域进行。
摸尸体这样的事情,很容易会打破双方默契,就跟洛水盟誓,白袍渡江差不多。
当然,这也是看对战的是什么人。
高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但文化的体现上,是跟中原王朝有着莫大的关联。
所以双方的战争情况,基本上也维持了这个默契。
现在,渊峻岳就是要打破这个默契,先下手为强,趁着唐军没有反应过来,先搞一批军备。
有了足够的军备,他的新兵就能有最为基础的战斗力。
渊峻岳的目的其实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完全依靠人数的优势,用高丽百姓的性命去填补唐军主力的攻势。
这可是三十万人,哪怕是三十万头猪,也够唐军主力杀很久的了吧。
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下,只要能完成这个任务,死再多人,也是值得的。
(本章完)
安市城之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李承乾这边并不能占据绝对优势。
接连鏖战三天。
也未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此刻高丽军中,爆发出了惊人的士气。
这源自于渊盖苏文的动员。
让所有高丽士兵都明白,这次大战,乃是高丽存亡之战。
若败,则高丽亡。
因此,高丽士兵的士气,凭空上涨三成。
此时对于李承乾来说,其实并不算好。
虽然战场上取得了势均力敌的局势,实则在后续作战上,唐军是有劣势的。
这涉及到了战场上的轮换。
高丽有更加充足的士兵,可以开辟更多的战场,且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数量优势面对唐军。
按照如今正常的发展,如果一直维持这样的局面。
最后李承乾将不得不黯然撤兵。
当然,这是在侯君集跟李勣的军队,没有抵达安市城前。
“殿下,侯君集与李勣两路大军,已接近安市城不足两百里地。”
贺兰楚石高兴的过来汇报情况。
他不行,可他丈人行啊。
如果他丈人在此刻大放光彩,那么他的地位,亦是会跟着水涨船高。
“传孤太子教令,命其立即合围安市城。”
李承乾平静的下达命令。
其实如果炸药包尽出的话,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情况下,李承乾此刻已然可以攻破安市城。
但他没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磨炼兵力。
更多的是等待侯君集跟李勣的到来。
这些天虽然损失也不小,可几乎大多数的损失,都来源于投降的高丽兵。
本身唐军的数量也就两万五,其中主力部队,是当初的辽东城高丽守军,其次则是这段时间四处攻城,所被强制征召过来的高丽兵。
让李勣跟侯君集参战,不是说为了给他们功劳。
而是要把他们拉进这场战争中。
因为只有让他们参与,李承乾才能跟其产生交互,才会有机会,去夺取李勣的兵权。
一路打到平壤去,看似声势如日中天,却也会失去夺取李勣兵权的机会。
——
安市城。
渊盖苏文眉头紧皱。
“北部两路唐军已然逼近,诸位觉得,应该要如何面对。”
对于安市城来说,现在可谓是最为危险的时候了。
原本对决大唐太子,对方还没使用雷火的情况下,都没有形成彻底的压制。
如今屋漏偏逢连夜雨,北部唐军也已经逼近过来。
一旦北部防线告破,那就意味着整个局势的崩盘。
“我们应该抽调足够多的兵力,是应对北边过来的唐军。”
“据我所知,北部唐军并未有雷火这等攻城之物。”
“所以我们可以铸建防御工事,派遣更多的民夫过去,打造堡垒,阻碍唐军的进攻。”
“如果父亲同意,那么我可以亲率军队,势必阻挡唐军。”
说话的人很自信,他是渊盖苏文的次子渊男建。
在战场上曾经立下很多功劳,于军事方面,亦是渊盖苏文的主要领兵将领。
听到这话,渊男产,渊盖苏文第三子也附和道:“二哥必定能挡住唐军。”
长子渊男生闻言,眼神阴鸷。
三兄弟中。
两个弟弟几乎是联合起来,对付他这个大哥。
最为主要的是,两个弟弟手里掌控了大量的兵权,这是他最忌惮的。
想到这里,渊男生目光微微偏转,看向一名统领,眼神示意。
感受到莫离支的示意,这名统领当即开口道:“此次北部领军,是灭高昌国,吐谷浑,大唐名将侯君集,亦是此次唐军主力。”
“大莫离支阁下,虽说此番大唐太子的声势,要远胜唐军主力,但在实际上的兵将,作战经验上,显然是唐军主力更胜一筹。”
“大唐太子之所以能这般强势,依靠的并非是他手下的兵力,而是所掌控的雷火攻城器械。”
“而之所以我等不能尽破大唐太子的军队,乃是因为现在跟我们对战的军队,非是唐军,实则乃是我高丽辽东城之守军。”
说到这里,统领微微一顿。
周边人的目光,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尤其是渊盖苏文。
这话里头的意思,无非是在说,打了这么多天的战,死了这么多人。
结果是高丽人打高丽人。
真他娘的憋屈。
要知道,辽东城作为东部首府,临近大唐。
其兵力的战斗力,也是高丽军队中,最为顶尖的精锐。
这里头,最没脸的,就是渊峻岳了。
作为曾经的东部大人,辽东城就是被他所丢弃的。
那些正在跟高丽作战的高丽士兵,当初都是他的下属啊。
现在成了他的敌人。
不过目前也没有人怪他,就当初那样的情况。
第一次面对大唐太子的雷火,哪怕是大莫离支渊盖苏文,也不见得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温沙门,你说这番话,是几个意思。”
“是觉得我不能抵挡住唐军吗。”
渊男建愤怒的质问道。
他感觉自己被轻视了。
而他也明白,这是大哥的人。
温沙门,高丽普通世家,但却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亦是安市城原来的负责人,相当于城主。也是杨万春的原型。
杨万春,就是新罗后裔,杜撰射瞎了李世民眼睛的那个人。
杨万春是出自于明代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的人物,原本是作为讲述安市城之战,写了杨万春是安市城城主,借安市城的坚固城防和自身的军事谋略,成功抵御了唐军的进攻,使唐军久攻不下。
最终李世民因气温降低、物资短缺等原因决定班师回朝,梁万春登上城楼为李世民送行。
明朝时期,朝鲜爆发壬辰倭乱,明朝出兵救援,当时明军将领吴宗道与朝鲜官员尹根寿交流时提到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中安市城主叫梁万春,另一名朝鲜官员李时发也从明军那里读到了该书,由此梁万春的名字开始在朝鲜流传。
小说传入朝鲜后,因韩语头音规则,‘梁’字被念成‘yang’,于是逐渐出现了杨万春的汉字写法。
再到后来,朝鲜小说家,又把杨万春跟跟朝鲜传说里,唐太宗中箭眇目绑定在一起,这就衍生了李世民攻打安市城,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的说法。
最初,朝鲜人也只是当个小说来看。
后来,到了20世纪初,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朝鲜半岛掀起了“爱国启蒙运动”,以朴殷植、申采浩为代表的启蒙家大力宣传朝鲜古代的“辉煌历史”,力图唤醒朝鲜人的民族主义.
他们将杨万春当做真实人物,将其射瞎唐太宗的传说当做真实历史事件,作为建构“韩国魂”与韩国民族主义的重要历史资源,使得该传说在朝鲜半岛广泛流传并被大众所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新罗后裔,认定杨万春射瞎了李世民眼睛,是为真实历史的原因所在了。
真要说起来,温沙门,就是杨万春。
真实历史上,他确实在安市城之战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也是渊盖苏文长子的坚定支持者。
此刻,温沙门面对渊男建的质问,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没错,唐军主力何其强大,即便是我高丽最为顶尖的精锐,都不能与之抗衡。”
“那些随同唐军主力的兵将,皆为百战之兵,破灭多少国家。”
“侯君集更是大唐最为顶尖的名将,纵观我高丽,能与之对比的,也只有大莫离支阁下了。”
“二公子是哪里来的自信,在没有城墙的坚固防御下,能抵挡住大唐最为精锐的军队冲击。”
温沙门虽然说话难听,但话糙理不糙。
这个时候,包括渊盖苏文的众人才想起,这北面来的两路唐军,才是此番攻打他们高丽的主力军队。
只是因为大唐太子气势太盛,给高丽的压力最大,以至于胜过了他们的风头。
渊盖苏文也不得不感谢温沙门的提醒。
因为包括他自己,都把心思在了对付大唐太子上,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事情。
“温将军说得没错,此番北面唐军,确实不可轻视,甚至于比之大唐太子还要重视。”
“如果大唐太子没有那雷火,是必然不能攻破辽东城的。”
渊盖苏文发话了,认可了温沙门的说法。
只是随后又道:“那温将军觉得,应该让谁去对抗北面唐军。”
温沙门还没开口。
渊峻岳站了出来:“请大莫离支阁下,再给我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北面唐军若想来安市城,必将是从我的尸骨上踏过来。”
渊峻岳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
之所以这么急切的站出来,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对于大唐太子的雷火,已经有了心里阴影。
如果去对付大唐太子,恐怕还没开始,就已经怕了三分。
这个事情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所以干脆的选择去抵抗北面唐军。
他们没有雷火,虽然很勉强,但终归还是跟曾经一样的打法。
渊盖苏文微微沉吟,问道:“如今兵力有限,唐军主力本就强盛,峻岳觉得需要多少兵力,才可以抵挡。”
渊峻岳思索一番后道:“唐军主力有八万兵力,属下需要十万兵力才能阻挡。”
渊盖苏文皱眉道:“我如何给你调动十万兵力。”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总共二十二万兵力,大部分都要用来对抗大唐太子。
渊盖苏文还想要活捉大唐太子呢,要是给了渊峻岳十万兵力,仅剩十二万兵力,怎么去打大唐太子。
就算是勉强打败了,大唐太子也能从容退走,不存在会被活捉。
渊峻岳略微沉默一番后说道:“请大莫离支给我三万兵力,外加三十万民夫。”
渊盖苏文眉头一挑:“你是想练新兵,去对抗唐军主力?”
渊男建嗤笑道:“渊峻岳,我看你是昏了头,就算是父亲大人给你三十万民夫又能如何,你有这么多军备吗。”
“难道你要这些民夫们,拿着锄头去跟唐军主力硬碰硬吗。”
“用锄头去砸破唐军的甲胄,你真是好想法啊。”
渊男建之所以针对渊峻岳,因为渊峻岳跟大哥渊男生关系很好,算是半个大哥的人。
渊男生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掌控兵权,但作为莫离支,又是渊盖苏文的长子,他也是有很多重量级的支持者。
渊盖苏文本身的意思,也是要让渊男生来继承自己的大莫离支位。
或者说,成为新的高丽王。
渊峻岳回道:“我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我的把握。”
渊盖苏文没有呵斥次子对其的嘲笑,这也算是权力平衡。
“愿闻其详。”
渊峻岳讲述道:“军备确实是最大的问题,但其实还是有些办法可以进行处理的。”
“如今我们跟唐军正在大规模的交战,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死伤。”
“这些残破的甲胄,武器,都可以用来进行装备民夫,形成战力。”
“大莫离支阁下,或许我们可以安排出一支新的军队,每天等到晚上的时候,就偷偷潜伏到战场上去,去摸取军备,而后送到我那边,用来对抗唐军主力。”
正常来说,打扫战场,很少会在当天就进行,除非是军备吃急,不得不这样做。
毕竟持续一整天的战争结束后,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不可能说拖着尸体走。
回收军备,很多时候都是看战场的区域进行。
摸尸体这样的事情,很容易会打破双方默契,就跟洛水盟誓,白袍渡江差不多。
当然,这也是看对战的是什么人。
高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但文化的体现上,是跟中原王朝有着莫大的关联。
所以双方的战争情况,基本上也维持了这个默契。
现在,渊峻岳就是要打破这个默契,先下手为强,趁着唐军没有反应过来,先搞一批军备。
有了足够的军备,他的新兵就能有最为基础的战斗力。
渊峻岳的目的其实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完全依靠人数的优势,用高丽百姓的性命去填补唐军主力的攻势。
这可是三十万人,哪怕是三十万头猪,也够唐军主力杀很久的了吧。
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下,只要能完成这个任务,死再多人,也是值得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220/243276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