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第119章 隋唐有太子即位的先例?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119章 隋唐有太子即位的先例?
房玄龄是个狠人呐。
所谓房谋杜断,意味着房玄龄做事严丝合缝,滴水不露,谋划极深。
李世民十九岁的时候,房玄龄就投靠了过去,至今已有二十五载。
可以说对于李世民,房玄龄毫无疑问,是最为熟悉的那个人。
他很清楚,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让陛下行废太子之事。
当他把所有证据摆出来后,太子谋反的事,就将会成为定局。
次日,东宫。
“a,o,e,y,w,u。”
“一二三四声分平仄,一二为平,三四为仄。”
“按照声母,韵母去照着上面读,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跟现在的发音是有些区别,习惯就好了。”
李承乾正在教导简体字的发音跟写法。
下边听课的是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李象,狄仁杰。
难为苏定方了,都四十来岁的人了,还要在这里跟初学者一样,学习拼字简体字。
如今大唐的官话,是洛阳读书音,洛阳读书音不是后世洛阳的方言,而是从西周时期周王室传下来的一种语言。
隋朝统一全国后编写的的韵书《切韵》,是以金陵雅言和洛阳雅言为基础编写的,形成了隋朝的官方语言。
唐承隋制,唐朝也用隋朝的官方语言,称洛阳汉音,是中原雅言和各民族交流后形成的新的官话。
洛阳读书音一般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且每个声调的具体调值与普通话不同。
普通话则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单来说,就是洛阳汉音更细致,韵母声母更多,普通话就要简单许多。
“殿下创的俗字,俗语,果真是博大精深,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快速的上手,学起来也更加简单。”
“尤其是在俗字这块,脱胎于官字之中,化繁为简,哪怕是没学过官字,把俗字学会了,亦是能看懂官文。”
“这等方法若推广开来,将极大程度减少学子们的时间,或许只需要两三月,便能简单运用了。”
苏定方当即肯定说道。
站在他这个位置上,要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不管是俗字,还是俗语,太子这边必然不是随便两天就能想出来的,肯定是已经准备了很久的时间。
很明显,太子所教的俗字跟俗语,已经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这套完整体系的创立,在苏定方看来,即便是以太子的聪慧,少说也需要数年时间。
太子在数年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这套看上去并不怎么华丽的俗字俗语,是给普通人,也就是大字不识的人所准备的。
当时肯定没有讲武堂的想法,那太子准备这套跟如今完全不同的体系,目的就很明显。
这是要推行新政,行盛世变法之事。
“这套新的俗字,你们这两天熟悉下,后面的识字课,就由你们来负责。”
李承乾下达了任务,对于目前这几人来说,不算难。
毕竟是历史中有名的天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
放到后世,起步也是个省考状元的级别了。
这点简体字,几天都说多了,估摸着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差不多。
“殿下,这.我能行吗。”
狄仁杰有些担忧道。
他是被突然拉过来的,暂时还没搞清楚状况,也没人跟他解释什么。
现在突然就要去给别人上课,有些恍惚。
“相信自己。”
李承乾笑着说道:“你虽年岁不大,孤听你父亲说了,本事可不小。”
“讲武堂的学子们,虽然大你不少,但也只是启蒙罢了。”
“不用太过于担忧,上几天课,就熟悉了。”
太子都这么说了,狄仁杰只能低头应是。
对于狄仁杰,李承乾还是很看好的,虽然年纪少,但已经算是半成熟,也不需要养成什么的。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笔墨的,很多都是心智早开。
只是经历不多,阅历没那么丰富而已。
如今千字文的简体字版启蒙书,已经安排工匠在进行印刷了。
雕版刻好后,一天就能印刷出数百本。
对于工匠来说,简体字的雕刻,可要比繁体字舒服多了,而且也不容易出错。
——
太极宫,后宫。
瑶光殿,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这里是杨妃的居所,殿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地萦绕在每一处角落。
杨妃端坐在主位之上,她肤若凝脂,眉如远黛,眼眸似秋水般澄澈,顾盼之间,光彩照人。
一头乌发挽成精致的发髻,上面点缀着珠翠,更衬得她气质高雅。
哪怕已经三十多岁,却看不到任何老态,宛如二十余岁的初开少女。
只是眉语之间,总是挂着淡淡忧愁。
“母亲。”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躬身行礼。
封王之后,亲王就不能居住在大内了,基本上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会搬出去。
再想见面,除了特定节日,或是有什么重要事情。
大唐亲王十二岁左右就离开长安就藩了。
“一年不见,都有些消瘦了。”
杨妃微微蹙起秀眉,眼中满是疼惜:“快走近些,让我好好看看。”
话是这么说,但杨妃的目光,大半都停留在吴王李恪身上。
她更加宠爱自己的长子,只因为长子才是她的骄傲,次子李愔就要差很多了。
或许也是这样的情况,导致李愔性格乖张。
不过到现在,也都习惯了。
一番寒暄温情过后。
吴王李恪开口问道:“我听说这次的元宵诗会,是母亲主持。”
杨妃点头道:“齐王的事情,你们也都知晓了,阴妃受此连累,自然不适合再行主持之事。”
李恪再问道:“我听说母亲把诗会的地址定在了魏王的芙蓉园,还邀请了太子参加。”
“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杨妃回道:“不错,确有此事。”
李恪皱眉道:“母亲为何要这般做,难道是要让我们,也参与到太子跟魏王的争夺中去吗。”
“我们只是庶子,一旦参与,很可能面临滔天大祸。”
“甚至是跟齐王那样,连累到母亲身上。”
听到这话,旁边的李愔确实面露期待之色。他是真想加入进去,只是先前没这个机会而已。
杨妃平淡回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李恪道:“母亲避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到了如今,却变得糊涂了。”
这话就有些伤人了,但李恪也没有办法。
杨妃面色微怒:“你当是我想要参与进去吗。”
“还不是为了你,还有你的弟弟。”
后面那句话,显然是对李愔的照顾。
李恪一滞,道:“请母亲明说。”
杨妃深深的叹了口气:“这大内,我还是有些耳目的,左右能听到不少消息。”
“太子跟魏王的争斗,已经到了针锋相对的程度,陛下不仅没有进行安抚,反而是把晋王留在长安,意图稳定局势。”
“我有预感,这往后的长安,也许表面上会比较平稳,实则暗流汹涌,更为凶险。”
隋朝灭亡的时候,大内还是残存了许多宫女宦官的。
大唐建立后,这些宫女宦官们,很多都保持了原来的职位。
毕竟都干了很多年,在宫廷礼仪上很是熟悉。
而作为前朝公主,自小就在这大内长大,有些曾经忠心的宫女官宦作为耳目,也很是正常。
李恪疑惑道:“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那是他们嫡子之间的争斗。”
杨妃叹气道:“真的就只会牵扯到嫡子吗,当年你的外祖父,可不是这般做的。”
“覆巢之下无完卵,皇位的争夺,可不仅仅只是你看到的那些。”
“那些看不见的争斗,才是最为凶险,也最为致命。”
“有时候,不是你想要避开,就能避开。”
“既然如何,早些入局,反而能给以后谋个好位置。”
在宫廷政变,皇位争斗这块,杨妃可谓是经验值拉满。
她的父亲隋炀帝杨广,当年就是隋文帝杨坚次子,通过设计陷害太子杨勇,让其被废为庶人。
即位后,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杨勇。
嫁给了李世民,又再次经历丈夫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又又回到这大内。
现在,就是第三次皇位夺嫡之争了。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能在夺嫡这块,比杨妃见识多的,屈指可数。
“所以母亲选择了魏王。”
这时候,李愔插嘴问道。
因为在他看来,不管是外祖父,还是如今的父皇,都是次子战胜长子夺嫡成功。
按照惯例,这次也应该是支持魏王。
毕竟隋唐两朝,还没有长子继位的先例。
现在母亲把诗会定在魏王的芙蓉园,还故意把太子喊去,不就是为了刺激太子吗。
杨妃听到次子的话,不由扶额,感觉头疼。
李恪看了眼弟弟李愔,沉声道:“母亲选择的是太子。”
李愔一愣,下意识看向母亲道:“啊,选择太子?为什么?”
“蠢货。”
便是杨妃素养高,也忍不住骂了一句。
李愔感觉有些委屈。
不应该是支持魏王吗,怎么母亲还要打破两朝传统呢?
李恪解释道:“母亲定元宵诗会于芙蓉园,邀请太子,是为打击魏王在文士中的威信。”
“同时也是为了给太子扬名。”
李愔疑惑道:“魏王擅文,太子擅武,这是元宵诗会,怎的帮太子扬名。”
“就算是作一篇好诗,可魏王那边,追随的学士更多吧,再多钱,也不见得能比过魏王。”
李恪微微摇头:“诗词,小道尔。”
“世家望族是魏王的支持者,但太子造竹纸,降书价,已然得寒门之心。”
“不一定是要在诗词比试上,只要太子出现在芙蓉园,那就是对魏王极大的压制。”
太子的名声,在长安城中,看似比魏王差一些,但李恪知道,当太子公布竹纸工艺的时候,已经成了许多寒门士子的恩人。
虽说现在长安城中,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竹纸,完全把之前的纸张替代。
但书籍的价格,已经在不断跌落了,至今已经跌落了将近一半。
等竹纸大规模造出来的时候,纸的价格,将会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如今大部分的书店,都是想要快速的把店内的书籍,纸张进行清仓,好减少损失。
就凭这一点,当太子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引得大片叫好。
杨妃说道:“不仅是如此,我之所以要邀请太子参加诗会,也跟太子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这个消息知晓的人还不多,太子也没有要炫耀的意思。”
“不久前冬狩,太子曾作诗,把魏王给压了下去。”
“太子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是不低的,很大可能要超过魏王。”
这个消息李世民没有宣传,本来魏王就被压制,再传出太子诗词才华,这就是文治武功都全面碾压魏王了。
杨妃能知道这个消息,自然是因为在太极宫中,有她的耳目。
“太子还会作诗?”
李愔有些惊讶。
李恪倒是觉得很正常。
“太子本来就文采出众,十三监国赢得朝廷群臣的称赞,难道你以为连诗词都不懂吗。”
“不写,可不代表不会,只是不需要罢了。”
“况且太子的武艺,此前也从未展示过,或许只是太子不屑展示罢了。”
听到这话,李愔仔细一想,也反应了过来。
随后又想到宴席上的事情。
“太子可是在我们府中,都安插了人手。”
“纪王就藩的时候,才八岁啊,当时太子也才十三岁吧,这就安插了细作?”
“还有越王,连他在府中的情况,都能一清二楚,我昨日特地去问了越王,他说确有此事,连父皇都不知晓这些内幕,太子却能知道。”
“太子远在长安,咱们藩地彼此间相差如此远,他全都掌控着,太子想干嘛?”
李愔没有说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的荒唐事很出名,父皇都写信骂他了。
不过这话出来,李恪跟李愔,顿时就反应过来。
为什么母亲说皇位争夺的事情,他们避不开的原因了。
“还是母亲有远见。”
李恪佩服道。
太子监察众皇子的目的,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
(本章完)
房玄龄是个狠人呐。
所谓房谋杜断,意味着房玄龄做事严丝合缝,滴水不露,谋划极深。
李世民十九岁的时候,房玄龄就投靠了过去,至今已有二十五载。
可以说对于李世民,房玄龄毫无疑问,是最为熟悉的那个人。
他很清楚,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让陛下行废太子之事。
当他把所有证据摆出来后,太子谋反的事,就将会成为定局。
次日,东宫。
“a,o,e,y,w,u。”
“一二三四声分平仄,一二为平,三四为仄。”
“按照声母,韵母去照着上面读,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跟现在的发音是有些区别,习惯就好了。”
李承乾正在教导简体字的发音跟写法。
下边听课的是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李象,狄仁杰。
难为苏定方了,都四十来岁的人了,还要在这里跟初学者一样,学习拼字简体字。
如今大唐的官话,是洛阳读书音,洛阳读书音不是后世洛阳的方言,而是从西周时期周王室传下来的一种语言。
隋朝统一全国后编写的的韵书《切韵》,是以金陵雅言和洛阳雅言为基础编写的,形成了隋朝的官方语言。
唐承隋制,唐朝也用隋朝的官方语言,称洛阳汉音,是中原雅言和各民族交流后形成的新的官话。
洛阳读书音一般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且每个声调的具体调值与普通话不同。
普通话则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简单来说,就是洛阳汉音更细致,韵母声母更多,普通话就要简单许多。
“殿下创的俗字,俗语,果真是博大精深,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快速的上手,学起来也更加简单。”
“尤其是在俗字这块,脱胎于官字之中,化繁为简,哪怕是没学过官字,把俗字学会了,亦是能看懂官文。”
“这等方法若推广开来,将极大程度减少学子们的时间,或许只需要两三月,便能简单运用了。”
苏定方当即肯定说道。
站在他这个位置上,要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不管是俗字,还是俗语,太子这边必然不是随便两天就能想出来的,肯定是已经准备了很久的时间。
很明显,太子所教的俗字跟俗语,已经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这套完整体系的创立,在苏定方看来,即便是以太子的聪慧,少说也需要数年时间。
太子在数年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这套看上去并不怎么华丽的俗字俗语,是给普通人,也就是大字不识的人所准备的。
当时肯定没有讲武堂的想法,那太子准备这套跟如今完全不同的体系,目的就很明显。
这是要推行新政,行盛世变法之事。
“这套新的俗字,你们这两天熟悉下,后面的识字课,就由你们来负责。”
李承乾下达了任务,对于目前这几人来说,不算难。
毕竟是历史中有名的天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
放到后世,起步也是个省考状元的级别了。
这点简体字,几天都说多了,估摸着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差不多。
“殿下,这.我能行吗。”
狄仁杰有些担忧道。
他是被突然拉过来的,暂时还没搞清楚状况,也没人跟他解释什么。
现在突然就要去给别人上课,有些恍惚。
“相信自己。”
李承乾笑着说道:“你虽年岁不大,孤听你父亲说了,本事可不小。”
“讲武堂的学子们,虽然大你不少,但也只是启蒙罢了。”
“不用太过于担忧,上几天课,就熟悉了。”
太子都这么说了,狄仁杰只能低头应是。
对于狄仁杰,李承乾还是很看好的,虽然年纪少,但已经算是半成熟,也不需要养成什么的。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笔墨的,很多都是心智早开。
只是经历不多,阅历没那么丰富而已。
如今千字文的简体字版启蒙书,已经安排工匠在进行印刷了。
雕版刻好后,一天就能印刷出数百本。
对于工匠来说,简体字的雕刻,可要比繁体字舒服多了,而且也不容易出错。
——
太极宫,后宫。
瑶光殿,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这里是杨妃的居所,殿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地萦绕在每一处角落。
杨妃端坐在主位之上,她肤若凝脂,眉如远黛,眼眸似秋水般澄澈,顾盼之间,光彩照人。
一头乌发挽成精致的发髻,上面点缀着珠翠,更衬得她气质高雅。
哪怕已经三十多岁,却看不到任何老态,宛如二十余岁的初开少女。
只是眉语之间,总是挂着淡淡忧愁。
“母亲。”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躬身行礼。
封王之后,亲王就不能居住在大内了,基本上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会搬出去。
再想见面,除了特定节日,或是有什么重要事情。
大唐亲王十二岁左右就离开长安就藩了。
“一年不见,都有些消瘦了。”
杨妃微微蹙起秀眉,眼中满是疼惜:“快走近些,让我好好看看。”
话是这么说,但杨妃的目光,大半都停留在吴王李恪身上。
她更加宠爱自己的长子,只因为长子才是她的骄傲,次子李愔就要差很多了。
或许也是这样的情况,导致李愔性格乖张。
不过到现在,也都习惯了。
一番寒暄温情过后。
吴王李恪开口问道:“我听说这次的元宵诗会,是母亲主持。”
杨妃点头道:“齐王的事情,你们也都知晓了,阴妃受此连累,自然不适合再行主持之事。”
李恪再问道:“我听说母亲把诗会的地址定在了魏王的芙蓉园,还邀请了太子参加。”
“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杨妃回道:“不错,确有此事。”
李恪皱眉道:“母亲为何要这般做,难道是要让我们,也参与到太子跟魏王的争夺中去吗。”
“我们只是庶子,一旦参与,很可能面临滔天大祸。”
“甚至是跟齐王那样,连累到母亲身上。”
听到这话,旁边的李愔确实面露期待之色。他是真想加入进去,只是先前没这个机会而已。
杨妃平淡回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
李恪道:“母亲避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到了如今,却变得糊涂了。”
这话就有些伤人了,但李恪也没有办法。
杨妃面色微怒:“你当是我想要参与进去吗。”
“还不是为了你,还有你的弟弟。”
后面那句话,显然是对李愔的照顾。
李恪一滞,道:“请母亲明说。”
杨妃深深的叹了口气:“这大内,我还是有些耳目的,左右能听到不少消息。”
“太子跟魏王的争斗,已经到了针锋相对的程度,陛下不仅没有进行安抚,反而是把晋王留在长安,意图稳定局势。”
“我有预感,这往后的长安,也许表面上会比较平稳,实则暗流汹涌,更为凶险。”
隋朝灭亡的时候,大内还是残存了许多宫女宦官的。
大唐建立后,这些宫女宦官们,很多都保持了原来的职位。
毕竟都干了很多年,在宫廷礼仪上很是熟悉。
而作为前朝公主,自小就在这大内长大,有些曾经忠心的宫女官宦作为耳目,也很是正常。
李恪疑惑道:“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那是他们嫡子之间的争斗。”
杨妃叹气道:“真的就只会牵扯到嫡子吗,当年你的外祖父,可不是这般做的。”
“覆巢之下无完卵,皇位的争夺,可不仅仅只是你看到的那些。”
“那些看不见的争斗,才是最为凶险,也最为致命。”
“有时候,不是你想要避开,就能避开。”
“既然如何,早些入局,反而能给以后谋个好位置。”
在宫廷政变,皇位争斗这块,杨妃可谓是经验值拉满。
她的父亲隋炀帝杨广,当年就是隋文帝杨坚次子,通过设计陷害太子杨勇,让其被废为庶人。
即位后,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杨勇。
嫁给了李世民,又再次经历丈夫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又又回到这大内。
现在,就是第三次皇位夺嫡之争了。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能在夺嫡这块,比杨妃见识多的,屈指可数。
“所以母亲选择了魏王。”
这时候,李愔插嘴问道。
因为在他看来,不管是外祖父,还是如今的父皇,都是次子战胜长子夺嫡成功。
按照惯例,这次也应该是支持魏王。
毕竟隋唐两朝,还没有长子继位的先例。
现在母亲把诗会定在魏王的芙蓉园,还故意把太子喊去,不就是为了刺激太子吗。
杨妃听到次子的话,不由扶额,感觉头疼。
李恪看了眼弟弟李愔,沉声道:“母亲选择的是太子。”
李愔一愣,下意识看向母亲道:“啊,选择太子?为什么?”
“蠢货。”
便是杨妃素养高,也忍不住骂了一句。
李愔感觉有些委屈。
不应该是支持魏王吗,怎么母亲还要打破两朝传统呢?
李恪解释道:“母亲定元宵诗会于芙蓉园,邀请太子,是为打击魏王在文士中的威信。”
“同时也是为了给太子扬名。”
李愔疑惑道:“魏王擅文,太子擅武,这是元宵诗会,怎的帮太子扬名。”
“就算是作一篇好诗,可魏王那边,追随的学士更多吧,再多钱,也不见得能比过魏王。”
李恪微微摇头:“诗词,小道尔。”
“世家望族是魏王的支持者,但太子造竹纸,降书价,已然得寒门之心。”
“不一定是要在诗词比试上,只要太子出现在芙蓉园,那就是对魏王极大的压制。”
太子的名声,在长安城中,看似比魏王差一些,但李恪知道,当太子公布竹纸工艺的时候,已经成了许多寒门士子的恩人。
虽说现在长安城中,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竹纸,完全把之前的纸张替代。
但书籍的价格,已经在不断跌落了,至今已经跌落了将近一半。
等竹纸大规模造出来的时候,纸的价格,将会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如今大部分的书店,都是想要快速的把店内的书籍,纸张进行清仓,好减少损失。
就凭这一点,当太子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引得大片叫好。
杨妃说道:“不仅是如此,我之所以要邀请太子参加诗会,也跟太子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这个消息知晓的人还不多,太子也没有要炫耀的意思。”
“不久前冬狩,太子曾作诗,把魏王给压了下去。”
“太子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是不低的,很大可能要超过魏王。”
这个消息李世民没有宣传,本来魏王就被压制,再传出太子诗词才华,这就是文治武功都全面碾压魏王了。
杨妃能知道这个消息,自然是因为在太极宫中,有她的耳目。
“太子还会作诗?”
李愔有些惊讶。
李恪倒是觉得很正常。
“太子本来就文采出众,十三监国赢得朝廷群臣的称赞,难道你以为连诗词都不懂吗。”
“不写,可不代表不会,只是不需要罢了。”
“况且太子的武艺,此前也从未展示过,或许只是太子不屑展示罢了。”
听到这话,李愔仔细一想,也反应了过来。
随后又想到宴席上的事情。
“太子可是在我们府中,都安插了人手。”
“纪王就藩的时候,才八岁啊,当时太子也才十三岁吧,这就安插了细作?”
“还有越王,连他在府中的情况,都能一清二楚,我昨日特地去问了越王,他说确有此事,连父皇都不知晓这些内幕,太子却能知道。”
“太子远在长安,咱们藩地彼此间相差如此远,他全都掌控着,太子想干嘛?”
李愔没有说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的荒唐事很出名,父皇都写信骂他了。
不过这话出来,李恪跟李愔,顿时就反应过来。
为什么母亲说皇位争夺的事情,他们避不开的原因了。
“还是母亲有远见。”
李恪佩服道。
太子监察众皇子的目的,到现在已经很清楚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9220/229229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