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大明不革命 > 第123章 灾荒中的应天府

第123章 灾荒中的应天府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第123章 灾荒中的应天府
    武昌的暴雨稍停的时候,东厂驻武昌的探子就整理了信息,乘坐火轮船去应天府送信。
    行动比鄂国公府的炮船还快。
    咸宁三十六年六月十九日,西历1782年7月28日,应天府的大明皇帝朱仲林就收到了消息。
    皇帝立刻召集了东厂主要管事。
    让他们随时关注长江上游来的船只乘客情况,严密监控朝廷直辖地区的粮食和水运市场行情动向。
    然后命令皇家直属的商行立刻行动,购买和雇佣更多的船只,越多越好。
    马上去交趾、南越、暹罗、爪哇等地区运粮。
    停止发售皇家南洋粮票,同时收购民间的南洋粮票,也就是南洋当季粮食所有权票,相当于南洋粮食期货凭证。
    朱仲林成长在商业大发展的时代,对民间商人的德性再熟悉不过了。
    商人当然恨藩镇,但恨藩镇的真正原因,还是是藩镇会影响他们赚钱,藩镇不让他们好好赚钱。
    传统藩镇贵族霸占土地,不给他们去搞商业经营。
    跟上时代的新藩镇贵族,又经常会像鄂国公左家那样,利用身份、权力、暴力控制市场。
    这种东西方都会出现的状况,就是启蒙思想形成的直接诱因。
    工商业的代言人们,由此开始鼓吹天赋人权,鼓吹人人生而平等,生命和自由都是天生不可侵犯的。
    开始鼓吹社会契约论,宣称国家和国王是平民授权签约形成的,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基本的社会契约,国王也应该在契约范围内存在。
    鼓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王和统治者不能利用国家权力干涉商业经营,更不能直接掠夺财富。
    资本主义大发展的“社会现实”,催生出了启蒙思想这些“社会意识”。
    这些社会意识要求构建与之向匹配的“上层建筑”,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最终反过来为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而服务。
    但是,鼓吹这些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因,还是社会权力并不掌握在商人手中。
    如果没有藩镇的影响,商人能自由赚钱的情况下,那遇到了灾年的时候,他们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当商人掌控了社会权力之后,也会干出与封建统治者相似的事情。
    只是可能会做的比较隐蔽一些,因为他们自己当初鼓吹过的那些道理,总不能明着违背。
    资本主义群体掌控社会权力之前,资本主义的思想就是启蒙思想,看上去说起来都格外的光辉靓丽吸引人。
    但是资本主义群体掌握了社会权力之后,那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罪恶也就无法继续隐藏了。
    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时,会催生出另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取代启蒙主义。
    大明皇室经过崇祯的改造,现在其实已经是新贵族了,直接经营着大量的商行、农场、工厂。
    只是有崇祯这个现代人引导,再加上皇室还是稍微要点脸,维持自己的神圣形象。
    通常是凭借信息差经营牟利,这是崇祯带来的更高级的商业掠夺,很少会像鄂国公左家那样直接暴力掠夺了。
    所以现在东方的“启蒙”,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也有很明显的差异。
    东方的启蒙基本不反对皇帝,因为大明皇帝看上去更加守规矩,特别是有藩镇做对比的情况下。
    同时在崇祯皇帝以后的大明皇室,通常还是工商业的直接促进和领导者。
    关键是崇祯改革了大明的科举制度,为大明的工商业群体打开了上升途径,让他们中的精英能够合法的掌握社会权力。
    所以东方的启蒙更多的是反藩镇、反夷狄,对应的诉求就是削藩和北伐,已经喊了好几十年了。
    崇祯皇帝改造的东西厂,朱简烜的火轮船,在这次大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让皇帝能够抢先一步开始安排布局。
    赚钱的同时维持皇权和社会的稳定。
    皇商开始行动的时候,民间商行也像是听到风声的野兽,立刻小心的尝试着跟着动了起来。
    他们开始尝试收购和雇佣船只并收购粮票。
    皇商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就是很多应天府商人的经营原则,绝大部分都会成功。
    两天之后,消息灵通的民间商人,也知道武汉发生了大规模水灾,应天府和周边市场立刻热了起来。
    大明皇帝同时下达圣旨,明确规定了一个粮价上限,大约是平日均价的两倍。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允许普通商人趁机多赚一些,但不允许他们做到颠覆市场秩序的程度。
    六月二十日,江水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六月二十三日,第一批湖北灾民抵达应天府。
    应天粮价直接超过了皇帝刚定的价格上限,东厂和锦衣卫进入各大粮行控制局势,粮商们老实配合了一天。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部分粮商没有开门。
    中午,大明中央朝廷粮仓、大明皇家商行粮仓、应天府衙粮仓,在应天府城内外主要街道上开场施粥。
    皇帝再次下旨,让官差在城内外各处张贴和宣读,自即日起一日两次免费无限施粥。
    皇帝知道,只要给灾民持续供应免费的饭食,稳住他们不要闹事。
    等更多的南洋粮食运上来,商人也不会搞事了。
    以前可能要坚持三到四个月,现在朝廷有了大量火轮船,只需要坚持一到两个月就行了。
    之后把集中起来的灾民逐步送去海外,这场天灾也就熬过去了。
    这是崇祯时代形成的标准流程。
    但这么干前提,是朝廷和皇帝能搞到足够多的粮食。
    大规模开发南洋,在当地搞大型农场,就是这套流程能实施的前提。
    同时还要求,中央朝廷的基层机构有基本的执行能力,不至于把大部分粮食贪墨掉。
    这一点在天子脚下,在应天府及附近几个府做的比较好。
    越远就越是难以执行到位了。
    不过应天府扼守长江咽喉,本来就是大明本土的贸易中心。
    灾民们也知道在应天府能活下去,到了应天府才有机会去海外开荒,也会自发的向应天府集中。
    民间商行也都很有经验。
    发现朝廷开始不限量的施粥后,很多关门的粮食行也就陆续开门了。
    现在不卖粮食,那可能一点都赚不到。
    现在开门销售的的话,至少能比平时多赚很大一笔钱。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时间很快就到了月底,越来越多的灾民不断涌入应天府,四川的灾民也开始出现在人群中了。
    很多民间工厂不约而同的宣布:
    “现在湖北、四川大水,行情自然也不景气,工厂商行不赚钱,下月工钱减半,但免费提供饭食……”
    有些工人唉声叹气的接受了现实。
    有些工人无法理解,马上遭到了东家和掌柜的白眼。
    有些掌柜的非常直白的跟工人说:
    “东家还是心善,还愿意顾念以往的情谊,愿意给你们这些工钱。“你们自己到街上去问问那些湖北人。
    “把你们的一半工钱再砍一半管吃住,看他们愿不愿意来上工?”
    工人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种现实。
    没办法,灾民真的是就剩一条命,只要能养着他们,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还有大量的工厂直接裁掉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工人,因为大水漫灌下的湖北和四川送来了一大批包身工。
    如果不是很多工作需要熟练工,至少需要老工人教新工人干活,裁掉的可能会更多。
    也有一些老掌柜比较“心善”,明理暗里的提醒工人伙计们:
    “大家也都别抱怨,还不是因为天灾闹得,整个四川和湖北都被大水泡了,哪还有人买东西?
    “所以得等朝廷把灾民送出去,等上游的洪水退了之后,等行情恢复过来,工钱自然也能恢复了。”
    有些机灵的工人很快就明白过来了。
    等朝廷把灾民都送走了之后,愿意来工厂干活的工人就少了,工钱自然也就该再次涨上来了。
    否则工人也会跟着朝廷出海开荒。
    所有人都开始忍耐和坚持,希冀着这次的水灾的损伤早日抚平。
    大明的工商业高速持续发展了一百多年,江南和南洋地区的深入开发也持续了一百多年。
    此时的大明朝廷,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已经远超任何一个朝代。
    此次四川、湖北的水灾,不足以摧毁朝廷和藩镇的工商业秩序,社会能够保持基本稳定。
    但是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次大灾将断断续续的持续五年之久,范围会波及大江南北的整个中原大地。
    在此期间,有关于大明吴王、在世鲁班、天生圣人、朱简烜殿下,因为支持削藩被流放的消息,也莫名其妙的开始流传。
    还有比较神神叨叨的流言,是朝廷流放了支持削藩的吴王殿下,招致了上天震怒示警,所以才有了这次大水灾。
    大明皇帝朱仲林,通过东厂收集的情报,知道了民间的这些传言,下意识的想要放任自流。
    但是稍微考虑过之后,就给礼部和锦衣卫下令,禁止公开经营的报社刊登类似消息,同时收缴民间散播的类似小报。
    结果大型报刊倒是确实不再刊登了,但民间小报的却传播的更加广泛了。
    咸宁三十六年七月十二日,第一批吸纳了灾民的移民启程前往澳洲。
    把原来召集起来的移民送走后,短期内就不会再招募普通移民了,优先把所有灾民先全部送走。
    朝廷官方主导民间配合,总共组织了两百多艘大小火轮船,总共搭载了超过十万移民。
    随船前往的还有大量商品,包括蒸汽机和机床等最新的高级工业设备,以及大量澳洲暂时不能自产的工业材料。
    澳洲金矿已经稳定生产好几年了,在大明范围已经是非常有钱的地方了。
    澳洲这时候还在全力搞工农业建设,对大明的各种机器设备采购都是敞开的。
    农业器具和粮种,以及各种牲口倒是不再进口了,甚至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变成出口。
    瑙鲁的鸟粪磷酸盐矿已经开发出来了,往田里撒一次就能种好几年。
    澳洲还有大面积的草原,是现在大明控制区内内唯一适合大规模放牧的地方,大牲口也是越来越多了。
    神洲的东部沿海地区,夏季的风向和洋流都是由南向北的,帆船去澳洲全程逆风逆流。
    神洲帆船不是不能逆风航行,但是速度缓慢而且操作非常的麻烦。
    帆船跑到澳洲也该到冬天了,回来的时候季风方向又正好倒过来,帆船正好又要逆风逆流航行。
    所以现在夏天去澳洲只用火轮船。
    应天府去吴王都,全程用蒸汽机驱动航行,一个月就能抵达,两个月就能回来。
    所有普通帆船的价值正在降低,但是也被朝廷着急和提前订购了。
    咸宁三十六年九月一日,五百多艘传统帆船,从大明东南海岸陆续启航。
    它们载着将近二十万新移民,踏上了前往北美的路途。
    这二十万移民基本都是湖北和四川的灾民,几乎有一半是青壮年。
    因为大量的老弱在去应天府的路上就被遗弃了。
    差不多相同时间,去澳洲的火轮船回来了,顺带着带回了一大批南洋的粮食。
    船队简单的检修整备之后,再次搭载十余万移民启程。
    这批澳洲移民也全部都是灾民了。
    大明朝堂上下内外,朝廷和民间异常忙碌的度过了咸宁三十六年下半年。
    咸宁三十七年开年之后不久,北方就传来了消息。
    二月份,清国地界上的胶东地区出现异乎寻常的大风,直接掀翻了大量的房屋,很多树木被连根拔起。
    与此同时,胶东地区和陕西地区还同时出现持续的干旱。
    五月份,浙江宣平大水,漂没田禾。
    六月份,浙江瑞安大疫,武昌、汉阳、江夏、黄梅、黄冈、广济大水。
    六月二十四日,广东吴川台风登陆,县衙、城墙、民宅大量被毁。
    山东和陕西现在属于清国,当地的灾荒与大明朝廷无关。
    最大的问题是大明的湖北地区今年又淹了!
    去年水灾的损伤还没有恢复呢,去年的难民还没有送走呢。
    四川和湖北的灾民数以百万级,朝廷现在每两个月只能送走十万人。
    本来可能需要两三年,才能把这些灾民全部消化完。
    这还是已经有了火轮船的速度。
    否则一年只能出海一趟,那速度更加的缓慢。
    另外,宣平和瑞安属于浙江,吴川属于广东,这都中央朝廷辖区。
    必须直接救援,而不能放任自流。
    如果是往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官员和商人,亦或是大明的皇帝,都不会有什么特殊联想。
    但是去年灾荒开始的时候,市面上出现过天灾示警的流言。
    除了一些比较迷信的人,当时的皇帝和商人也都没有太过在意这些事情。
    如果去年的天灾结束之后,今年就开始风调雨顺,大家也就会慢慢忽略了这些情报了。
    但是,今年大规模灾荒又来了,最关键的湖北再次爆发水灾,直接激发了很多人已经模糊的记忆。
    进而让他们忽然意识到,今年神洲各地似乎有更多的天灾出现了。
    生活在一个地方的普通人,可能意识到不到天灾遍地开,但是消息灵通的官员和商人,已经慢慢发现了。
    大明皇帝也通过朝廷的公文和东厂的报告发现这一点。
    “这应该是巧合吧?”
    唯一稍微好点的消息,是前年秋天去北美的船队,在欧洲逛了一大圈之后,终于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带回了北美和欧洲一切顺利的情报。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8593/226957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