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光宗耀明 > 第126章 南官北官,各有意见

第126章 南官北官,各有意见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第126章 南官北官,各有意见
    二月二十二的朝会上公布了最终的两京官员补任名单。
    “卿等奏本,朕已悉数览阅。斟酌再三,裁定如此。既已任命,此后便不必再因前情劾奏谁不堪重用,只看履行之后功绩。”
    朝参官们还在因为之前公布的正式名单而心神不宁,并且不由得看了看今天在这里的两个阁臣,另外也有人看了看田乐。
    与之前公示名单相比,其中只有四个变动:应天巡抚允辞、由应天巡按牛应元补左佥都御史升任,应天巡按则由工科都给事王德完升任,工科都给事中由甘肃固原州知州龚应祥升任。
    这份名单至少透露出四个信息。
    首先是阁臣所选之人基本上被皇帝认可了。是真的认可,以彰显阁臣权威,还是迫不得已?
    其次,萧大亨这样的有心人知道这份名单的变动核心就是那个牛应元。缺的左佥都御史,本是沈一贯荐选之人。如今沈一贯在主持会试阅卷,而申时行、王锡爵留阁理事。
    再次,其他所有人也知道这份名单有变化就是因为牛应元由巡按直升巡抚,这才导致应天巡按又缺员,于是干脆让还没在京城呆满一年王德完去。工科都给事又空了出来,这才又有一个地方官喜升科道言官,而且是直升都给事。
    最后……龚应祥只是个举人出身啊!他怎么就能直接升任工科都给事?
    就因为大小松山之役叙功疏里提了他“功在挽输版筑”?
    “今日要卿等以奏本各抒己见的,是南京户部题本。”朱常洛看了看申时行和王锡爵,“新增金银的安排,南京户部有另外的考虑。阁臣先以为此前所拟方略可,如今又以为南京户部所题方略可,朕还要兼听群臣之见。卿等先听一听两份方略,而后可具奏本呈来,详述己见。”
    乾清门外,两份方略被缓缓地念着。
    一份是此前以内阁和北京户部为主拟出的,自然是由北京户部直接确定各府州由单数量。
    南京户部的方案里则指出了漕河运力的问题和兑运安排的问题,提出了以民运进行这新增金银的解运,还要错开漕粮转运高峰……
    张益的题本内容被一字一句念出来,许多人都想到了最近频繁传入京城的漕粮事故。
    许多人都低下了头,知道申时行和王锡爵为什么改变主意。
    而皇帝明显有些不满。
    但任前公示后,大家纷纷密奏各抒己见,也没见能怎么影响最终名单。现在又去谈论这件事吗?
    何况许多人觉得南京户部的考虑属实“周到”。
    皇帝的意思是传达了下来,但没什么动静。
    第二天朝会上皇帝又问:“昨日所说新增金银由单事宜,朕只收到三份奏本,卿等皆以为南京户部方略更妥当?”
    语气中似乎都带了些鼓励,却没什么人回话。
    朝会上不让当面议事,发表看法的奏本又起不到什么作用,那有什么好说的?
    朝参官们的沉默似乎传递着这样的态度。
    第三天,皇帝又说:“兵部尚书田乐奏请新增金银由单可择闲用之遮洋总经海路转运,朕觉得这倒是个办法,卿等以为如何,可具本奏呈。”
    这一下子,朝会之后可就炸了锅。
    通过三天对同一件事的连续说话,皇帝想要支持北京户部的心思足够明显。
    举荐龚应祥这个举人来做工科都给事的应该也是田乐吧?皇帝这是第一次明确点明谁通过密奏说了什么事。
    这一天的司礼监外书房终于又开始热闹起来,北京诸部衙里也热闹起来。
    朝会上不让商议,私底下可以争辩啊。
    争辩的双方,渐渐变成“北官”和“南官”。
    田乐是河间府人,他当然是北官。申时行和王锡爵嘛,他们可都是苏州府人,沈一贯也是浙人。
    朝堂上,北官一直是弱势群体。
    因为南宋的存在,因为蒙元在北方的统治,文教昌盛之地早就转移到南方。大明初年,科举还不得不分设南北二榜来取士,以免朝堂尽是南人。
    遮洋总被田乐提了出来,北官顿时找到了抓手。
    而南官里面也不是没有“叛徒”,毕竟北京户部的官员是希望自己手上多一份权力的。
    还有一些正直的人,也隐晦地认为南京户部有“挟漕自重”之嫌。
    第四天的朝会上,群臣目瞪口呆地看着内臣把一面屏风抬到了乾清门的台阶上。
    “卿等昨日所呈奏本,朕已尽择正反两方依据。”朱常洛指了指那面屏风,“朕也验证了一些不好的担忧。认为大司马之请可的,逾九成出身黄河以北;认为大司马之请不可的,则近八成是出身长江以南。”
    大家也不知道皇帝是不是胡说的,毕竟他们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上呈了奏本、说了什么。
    但大家又都心知肚明,私下里的议论大抵是如此的。
    皇帝用这种办法把大家的一些阴暗心思点出来,一时之间很多江南出身官员又希望申时行和王锡爵出面说点什么了。
    申时行也出来了,诚恳地说道:“陛下,漕河水缓、穿府过省,尚且多有耗损。海风难测、浪大水深,遮洋总则久未远航。群臣岂是因出身而便议?陛下明察。”
    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南北官员意见不同的内情。
    “金银是解内帑的。若是如数交给遮洋总便可,漂没耗损朕都接受呢?”
    皇帝说出这句话,群臣只见申时行神情骤变。
    大家都安安静静的,皇帝似乎是在竭尽全力地反对南京户部提出的方案。
    这些事,不是皇帝强令就行的。强令下去,这件事也许不会出问题,但其他事就可能出问题,反正总有皇帝烦恼的。
    若皇帝总能一言九鼎、天下官绅都乖乖的,历朝历代又岂会有那么多事?
    “陛下!”田乐这个时候又站出来说话,“南京呈请民运,毕竟还是劳民千里运银。臣再奏请一法,遮洋总既已形同虚设,朝廷则仍需给养,莫若就此改制为商。”
    “改制为商?”皇帝似乎精神一振,连忙说道,“大司马详述方略。”
    “既有海船、熟工,首先便可招卖,择大商买扑京营。其次遮洋总运丁也是从江南诸卫之中佥补,江南诸卫既要负担运丁佥补,又有当地守御兵卒佥补,负担实重,改制后便可少一样负担。再次商行货通往来,这新增金银是绝无亏负的,自可于北京先呈二十万两至内帑,于江南则可定下应有之耗银,倒不必直接千里运银……”
    他一连说着很多理由,但不少人已经变了神色。
    遮洋总可以改,其余漕军十二总以后会不会也要改?
    但是,这又不能不说是一个折中的意见,因为以买扑方式竞买这遮洋总如今的资产,还是江南富商大户更有实力。
    当然了,隐患也极多。遮洋总还是负担着往辽东输运粮草物资任务的,虽然数量所占规模已经比不过山海关那边的陆商。
    但漕河上正准备通过严厉钞关条例来开源,说不定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太仓港沿海北上避避税。
    风险虽然大些,但总要试试看才行吧?
    思路被打开,皇帝似乎也没准备一下子就接受。
    “大司马所奏,卿等有什么想法的,照旧具本奏呈!”
    群臣只看见申时行深深地皱起了眉,满脸忧虑。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8589/226946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