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回绝
推荐阅读:细说红尘、希腊带恶人、人生副本游戏、开创黄金时代:我的收入能翻倍、NBA:奇迹缔造者、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在狗血文里做返聘老师[快穿]、半岛:白月光走后,我杀疯了!、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170章 回绝
这个诚意可以说是非常大了,也就是说汉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的重新掌控洛阳,拥有一个正式的都城,不至于在宛城这个不适合为都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损失更加小,如果继续出兵,长安的新莽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手上最起码还有三十万可战之兵,如果死守洛阳和函谷关潼关等要地的话。
汉军一时半会也攻不进去,除非上天眷顾,西北的凉州军突破封锁,与主力军来个瓮中捉鳖。
拿下洛阳,那新朝就距离灭亡不远了,无非早晚得问题,光是内部反叛,就够他们好好喝一壶的了,大汉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更何况还有一件汉朝廷真正想要的东西,传国玉玺!
这个政权本来就因为缺少玉玺的缘故,被天下人所诟病许久,即使励精图治,也无法掩盖这个缺陷!
百姓们茶余饭后,几乎都在谈论当今圣上没有玉玺这件事。
大汉对于言论的禁锢还没有满清那么严重,除非是公然辱骂讥讽皇帝,而且刚好被地方官府听到,那样才会被惩处。
平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哪有功夫看管那么紧。
“使者先下去休息吧,事关重大,朕需要和诸臣好好商量一下。”刘向原本是想直接拒绝的,但听到这个条件,他心动了。
赤眉军就一伙农民,在有新莽军配合的前提下,剿灭再简单不过,这样河南就不费吹灰之力到手了!
甚至如果不要脸点,还能够突然发难,坑杀新军,然后联络西北军夹击长安。
效果差不多,而且还不需要消耗那么多粮草兵力,可以考虑。
其实他是想直接同意的,但问题是这朝廷并非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呐,严格来说需要四个表态才行。
在朝的大将军徐忠和宰执徐华两人的意见才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各位议一议吧,拿出个章程了。”刘向将目光集中在了徐华身上,“朕先表个态,朕觉得可以同意新莽议和的要求,洛阳到手,那长安便唾手可得,无非早或晚的问题。”
“优点就是可以无需冒险,减少兵员消耗,毕竟士兵的命也是命,当然坏处也有,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可以直捣黄龙,一举覆灭新朝。”
“天下之事也不是皇帝一个可以独断专行的,还是需要看各位。”
其实这个各位指的就是宰执,徐忠平时对朝事的态度很冷淡,徐华说什么他就照做。
所以严格来说还是一个人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可以,优点您已经说过,臣就不再阐述,凡事还是要图个稳,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变量天大,搞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我们两朝的实力逆转。”
“几十万大军呐,还尽是精锐,如果真的丢了很多,那么便会动摇国之根本!”
大司空朱春出列表达了自己的意向。
这位三公之一也是朝中的实权人物,淮南派系的首领,在徐党内部相当有分量,是大将军徐忠的心腹。
曾经担任扬州牧、前将军,手握两万丹阳兵和三万江东水军,前几年徐家兑现承诺,给予了大司空的位置。
但即使是这样,扬州当地的太守将领也皆是淮南一派,朝内以朱春马首是瞻,他的想法很重要,就算是徐华也不能无视。
虽说徐华发话,朱春大概率就会再坚持了,屁股决定脑袋,他拎得清。
“嗯…大司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向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这位大司空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其实朱春的想法很简单,前线二徐手里的二十万大军中,就包括扬州兵,他的思维偏保守,不想更进一步,守住一亩三地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对于这些军队看的至关重要,没有了士兵,怎么可能坐得稳三公之职呢。
如今朝堂的大臣是否有实权,就看他有没有兵权,数量有多少。
就算之前的执金吾徐照也并非靠关系的关系户,作为徐忠养子,他从十五岁开始就从军剿灭叛贼了,积累了相当大的军功,加上养父的运作,这才年纪轻轻的就位列九卿。
手上掌握宫廷侍卫,也就是自己的五千嫡系精锐,属于荆州军行列,是内部的主要人物。
当年被誉为李扬之下第一的青年将领,自从这位总督一州军政大权的左将军被革职以来,渐渐取代了其少壮派领袖的地位。
这些日子远赴前线,徐忠打算等打完了仗,就任命其为兖州刺史,加后将军衔,若是李扬争气就与其看齐,不争气就取代。
这位大将军对李扬没什么执念,无法就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上,拨了一支西北军精锐给他。
当然也有考验能力的意思在里面,西北凉州军是大汉出了名的虎狼之师,也是凶名在外的骄兵悍将,恃宠而骄。
和其他派系的士兵打架斗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能压得住他们的只有西北军内部将领。
而可以压得住凉州将领大臣人唯有徐元,听从徐华徐忠的命令,也是看在大都督的面子上。
如果李扬可以摆平这些人,那重用的事才可以谈,否则就算了。
大汉早就不缺少人才了。
“朱司空这话有失偏驳了。”
右将军王青出列,他还有一层身份,下邳太守,都督徐州郡县诸军事,也是实权派。
手上拥有至少两万的部曲,打仗十分晓勇,早年跟随徐旻,后来在徐州建立功勋,也就独立了出来,留在了南阳朝廷,并没有回归河北的陪都邺城。
本质上也是徐党,但属于徐旻的河北派,也听从徐华,但毕竟清河徐家与南阳徐家是两个家族了。
其中还是有阵营划分的,王青不敢得罪那三个大佬,但怼怼同级别的朱春还没什么问题。
作为极端性格,他与对方的保守截然相反。
并且很不服朱春,他认为自己无论能力资历还是实力都不比对方差,但在朝廷却只是一个重号将军而已。
别看他只是下邳太守,徐州没有刺史,而下邳是州治所,有领了军事监管权,足以证明一切,也是割据一州的存在。
朱春瞥了对方一眼,皮笑肉不笑:“不知将军有何高见?”
作为一个安于现状没有野心的人,他不喜欢与任何人结仇,但对于敌视自己的人也不会给好脸色。
开玩笑,大家都是拥兵数万的大军阀,凭什么要迁就你?自己只是佛系,但并非懦弱!他有理由怀疑对方是在故意针对。
王青朝皇帝刘向,和宰执大将军两人分别拱了一下手,道:“现如今,我军已经调集了军队,各方都行动了起来,还与郑安结了盟,怎么看都是完成了备战的。”
“这种情况下,说不打就不打了?这怎么行呢,置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与何?”“陛下,末将是一个军人,对于这场战事有着充足的研究,我军必胜无疑!虽然看上去整体数量差不多,但新军此时已经被各地的叛乱耗尽了大部分精力。”
“西北军袭扰不断,新莽士兵已经被彻底吓破胆,恐怕到时还没有开打,自己就溃散了,而且长安内部的大臣也纷纷联络我朝投靠,那王莽素来傲慢,若非走投无路,怎么可能会打压割地求和?”
“末将以为,我们不能顺了那王莽的意!既然可以一鼓作气灭掉,何必继续等下去呢?”
“这仗非打不可!新朝内地的人心皆向汉,我大汉急需要一场胜利来让他们放心,也是必须有的立国之战!就算后面灭新,也不可能有现在这种势头了。”
“王莽篡逆,我等便要让他付出代价!”
王青的一通论述,同样有理有据,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只不过一个偏保守,一个偏激进,一个想要稳妥,一个想要速成。
具体还要看怎么操作,也不无道理,如果下令议和,恐怕徐元就会第一个不同意。
那些希望立下战功的将领士兵也会有对朝廷有怨气。
战争某种意义上是最佳的阶级跃升方法,可以极大的减少国内阶级矛盾。
“王将军所言不错,但再怎么样终归是有风险,我大汉已经建立朝廷近十年,关东之地已经趋于稳定,无需再继续冒这个风险。”
“只是僵持下去,新莽内部就会自己因为遍地的农民起义而灭亡,或者说我们只要看着就行了。”
“何必亲自动手?”
朱春不甘示弱,这些优点他当然知道,但还是不想按照这个的走,让自己的人白白送命。
明明能够兵不血刃解决的事,干嘛要妄动兵戈呢。
王青也予以还击,“哼,当年的长安朝廷就是因为你这等心思才灭亡的。”
“既然有试错的风险,却依然不敢搏一搏。”
接着,各个派系的朝臣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基本上可以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群体。
大家唇枪舌战,互相举例自己想法的优点,反驳对方。
一时间,整个大殿嘈杂不堪,乱成了一锅粥,很多时候朝中公卿也没那么体面,骂街根本不是稀罕事。
“肃静!”小太监喊了一声。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之后齐声道:
“请陛下定夺!”
刘向也陷入了纠结之中,他原本是想要议和的,但听王青这么一说,又感觉挺有道理。
如果退了,那些渴望战功的士兵将领怎么办呢?这种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真的不多了,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徐宰执怎么看。”
他将皮球踢给了自己的爱臣,也只有这位才能一锤定音了。
谁都不敢反对。
“臣以为兵不血刃,得到洛阳确是好事。”
闻言,保守派面露喜色,持反对意见的人也默不吭声,不敢和这位第一权臣顶嘴。
但徐华却突然话锋一转,“可王将军说的也不无道理,凡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与虎谋皮,素来是没有好下场的,记得当年王莽逆贼在曾经哀帝时期败过一次,或者说是他主动示弱退出。”
“但没过几年,他就东山再起,这次不也很相似吗?时间一长,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刚刚还激动不已的保守派顿时脸色一僵,明眼人都能听出宰执什么意思。
他赞成直捣黄龙!而非议和停战。
徐华还在接着说道:“朝廷已经和赤眉军大将军郑安达成了共识,双方号召忠汉之士,共同讨伐王莽逆贼。”
“当时我们可是信誓旦旦的与他结盟,结果没过几个月便要撕毁盟约,这似乎不太合大国的样子,未来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在民间,说出去都不好听。”
“为了这点小便宜,而背上污名,着实不怎么明智啊。”
“陛下臣的意思是拒绝议和,按照原本策略行事!”
他直接将王莽开出的条件给拒绝了,确实很诱人,但是太不人道了,而且还有深层的原因。
那位未来都大汉天子可就混在其中等着建立功勋呢,自己若是直接停止与新莽的战争,将之改为小摩擦,那那位还怎么出头?
缓慢灭莽的话,天下格局就注定了,那些原本有实力的军阀才有角逐的资格!
纵使天命加身,也需要顺从时代潮流,当年的高帝刘邦难道不是真命天子吗?但在陈胜吴广大起义的潮流之前,依然只能在家里看狗打架,做一布衣。
不可能高帝也没本事吧。
所以必须要打!徐华就打算借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的灭亡新莽!近两个月刘向的身体也突然变差,急转直下。
他知道这就是所谓“历史修正力”,新莽灭亡后,是天子的舞台。
若是真的改吞并为蚕食,那刘向就逆天改命了,有就不会再死亡,拥有了问鼎的资格!
刘向件宰执都表了态,索性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就按照宰执的意思来办,诸位可有异议?”
“臣等并无异议。”
朱春很是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作为徐党中人,他怎么可能和老大作对呢?
不值得。
之后,刘向重新召见使者,严词拒绝了对方各地求和的请求,使者绝望的带着这场噩耗赶回了长安。
(本章完)
这个诚意可以说是非常大了,也就是说汉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的重新掌控洛阳,拥有一个正式的都城,不至于在宛城这个不适合为都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损失更加小,如果继续出兵,长安的新莽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手上最起码还有三十万可战之兵,如果死守洛阳和函谷关潼关等要地的话。
汉军一时半会也攻不进去,除非上天眷顾,西北的凉州军突破封锁,与主力军来个瓮中捉鳖。
拿下洛阳,那新朝就距离灭亡不远了,无非早晚得问题,光是内部反叛,就够他们好好喝一壶的了,大汉就可以坐山观虎斗!
更何况还有一件汉朝廷真正想要的东西,传国玉玺!
这个政权本来就因为缺少玉玺的缘故,被天下人所诟病许久,即使励精图治,也无法掩盖这个缺陷!
百姓们茶余饭后,几乎都在谈论当今圣上没有玉玺这件事。
大汉对于言论的禁锢还没有满清那么严重,除非是公然辱骂讥讽皇帝,而且刚好被地方官府听到,那样才会被惩处。
平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哪有功夫看管那么紧。
“使者先下去休息吧,事关重大,朕需要和诸臣好好商量一下。”刘向原本是想直接拒绝的,但听到这个条件,他心动了。
赤眉军就一伙农民,在有新莽军配合的前提下,剿灭再简单不过,这样河南就不费吹灰之力到手了!
甚至如果不要脸点,还能够突然发难,坑杀新军,然后联络西北军夹击长安。
效果差不多,而且还不需要消耗那么多粮草兵力,可以考虑。
其实他是想直接同意的,但问题是这朝廷并非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呐,严格来说需要四个表态才行。
在朝的大将军徐忠和宰执徐华两人的意见才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各位议一议吧,拿出个章程了。”刘向将目光集中在了徐华身上,“朕先表个态,朕觉得可以同意新莽议和的要求,洛阳到手,那长安便唾手可得,无非早或晚的问题。”
“优点就是可以无需冒险,减少兵员消耗,毕竟士兵的命也是命,当然坏处也有,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可以直捣黄龙,一举覆灭新朝。”
“天下之事也不是皇帝一个可以独断专行的,还是需要看各位。”
其实这个各位指的就是宰执,徐忠平时对朝事的态度很冷淡,徐华说什么他就照做。
所以严格来说还是一个人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可以,优点您已经说过,臣就不再阐述,凡事还是要图个稳,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变量天大,搞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我们两朝的实力逆转。”
“几十万大军呐,还尽是精锐,如果真的丢了很多,那么便会动摇国之根本!”
大司空朱春出列表达了自己的意向。
这位三公之一也是朝中的实权人物,淮南派系的首领,在徐党内部相当有分量,是大将军徐忠的心腹。
曾经担任扬州牧、前将军,手握两万丹阳兵和三万江东水军,前几年徐家兑现承诺,给予了大司空的位置。
但即使是这样,扬州当地的太守将领也皆是淮南一派,朝内以朱春马首是瞻,他的想法很重要,就算是徐华也不能无视。
虽说徐华发话,朱春大概率就会再坚持了,屁股决定脑袋,他拎得清。
“嗯…大司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向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这位大司空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其实朱春的想法很简单,前线二徐手里的二十万大军中,就包括扬州兵,他的思维偏保守,不想更进一步,守住一亩三地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对于这些军队看的至关重要,没有了士兵,怎么可能坐得稳三公之职呢。
如今朝堂的大臣是否有实权,就看他有没有兵权,数量有多少。
就算之前的执金吾徐照也并非靠关系的关系户,作为徐忠养子,他从十五岁开始就从军剿灭叛贼了,积累了相当大的军功,加上养父的运作,这才年纪轻轻的就位列九卿。
手上掌握宫廷侍卫,也就是自己的五千嫡系精锐,属于荆州军行列,是内部的主要人物。
当年被誉为李扬之下第一的青年将领,自从这位总督一州军政大权的左将军被革职以来,渐渐取代了其少壮派领袖的地位。
这些日子远赴前线,徐忠打算等打完了仗,就任命其为兖州刺史,加后将军衔,若是李扬争气就与其看齐,不争气就取代。
这位大将军对李扬没什么执念,无法就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上,拨了一支西北军精锐给他。
当然也有考验能力的意思在里面,西北凉州军是大汉出了名的虎狼之师,也是凶名在外的骄兵悍将,恃宠而骄。
和其他派系的士兵打架斗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能压得住他们的只有西北军内部将领。
而可以压得住凉州将领大臣人唯有徐元,听从徐华徐忠的命令,也是看在大都督的面子上。
如果李扬可以摆平这些人,那重用的事才可以谈,否则就算了。
大汉早就不缺少人才了。
“朱司空这话有失偏驳了。”
右将军王青出列,他还有一层身份,下邳太守,都督徐州郡县诸军事,也是实权派。
手上拥有至少两万的部曲,打仗十分晓勇,早年跟随徐旻,后来在徐州建立功勋,也就独立了出来,留在了南阳朝廷,并没有回归河北的陪都邺城。
本质上也是徐党,但属于徐旻的河北派,也听从徐华,但毕竟清河徐家与南阳徐家是两个家族了。
其中还是有阵营划分的,王青不敢得罪那三个大佬,但怼怼同级别的朱春还没什么问题。
作为极端性格,他与对方的保守截然相反。
并且很不服朱春,他认为自己无论能力资历还是实力都不比对方差,但在朝廷却只是一个重号将军而已。
别看他只是下邳太守,徐州没有刺史,而下邳是州治所,有领了军事监管权,足以证明一切,也是割据一州的存在。
朱春瞥了对方一眼,皮笑肉不笑:“不知将军有何高见?”
作为一个安于现状没有野心的人,他不喜欢与任何人结仇,但对于敌视自己的人也不会给好脸色。
开玩笑,大家都是拥兵数万的大军阀,凭什么要迁就你?自己只是佛系,但并非懦弱!他有理由怀疑对方是在故意针对。
王青朝皇帝刘向,和宰执大将军两人分别拱了一下手,道:“现如今,我军已经调集了军队,各方都行动了起来,还与郑安结了盟,怎么看都是完成了备战的。”
“这种情况下,说不打就不打了?这怎么行呢,置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与何?”“陛下,末将是一个军人,对于这场战事有着充足的研究,我军必胜无疑!虽然看上去整体数量差不多,但新军此时已经被各地的叛乱耗尽了大部分精力。”
“西北军袭扰不断,新莽士兵已经被彻底吓破胆,恐怕到时还没有开打,自己就溃散了,而且长安内部的大臣也纷纷联络我朝投靠,那王莽素来傲慢,若非走投无路,怎么可能会打压割地求和?”
“末将以为,我们不能顺了那王莽的意!既然可以一鼓作气灭掉,何必继续等下去呢?”
“这仗非打不可!新朝内地的人心皆向汉,我大汉急需要一场胜利来让他们放心,也是必须有的立国之战!就算后面灭新,也不可能有现在这种势头了。”
“王莽篡逆,我等便要让他付出代价!”
王青的一通论述,同样有理有据,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只不过一个偏保守,一个偏激进,一个想要稳妥,一个想要速成。
具体还要看怎么操作,也不无道理,如果下令议和,恐怕徐元就会第一个不同意。
那些希望立下战功的将领士兵也会有对朝廷有怨气。
战争某种意义上是最佳的阶级跃升方法,可以极大的减少国内阶级矛盾。
“王将军所言不错,但再怎么样终归是有风险,我大汉已经建立朝廷近十年,关东之地已经趋于稳定,无需再继续冒这个风险。”
“只是僵持下去,新莽内部就会自己因为遍地的农民起义而灭亡,或者说我们只要看着就行了。”
“何必亲自动手?”
朱春不甘示弱,这些优点他当然知道,但还是不想按照这个的走,让自己的人白白送命。
明明能够兵不血刃解决的事,干嘛要妄动兵戈呢。
王青也予以还击,“哼,当年的长安朝廷就是因为你这等心思才灭亡的。”
“既然有试错的风险,却依然不敢搏一搏。”
接着,各个派系的朝臣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基本上可以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群体。
大家唇枪舌战,互相举例自己想法的优点,反驳对方。
一时间,整个大殿嘈杂不堪,乱成了一锅粥,很多时候朝中公卿也没那么体面,骂街根本不是稀罕事。
“肃静!”小太监喊了一声。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之后齐声道:
“请陛下定夺!”
刘向也陷入了纠结之中,他原本是想要议和的,但听王青这么一说,又感觉挺有道理。
如果退了,那些渴望战功的士兵将领怎么办呢?这种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真的不多了,下次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徐宰执怎么看。”
他将皮球踢给了自己的爱臣,也只有这位才能一锤定音了。
谁都不敢反对。
“臣以为兵不血刃,得到洛阳确是好事。”
闻言,保守派面露喜色,持反对意见的人也默不吭声,不敢和这位第一权臣顶嘴。
但徐华却突然话锋一转,“可王将军说的也不无道理,凡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与虎谋皮,素来是没有好下场的,记得当年王莽逆贼在曾经哀帝时期败过一次,或者说是他主动示弱退出。”
“但没过几年,他就东山再起,这次不也很相似吗?时间一长,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刚刚还激动不已的保守派顿时脸色一僵,明眼人都能听出宰执什么意思。
他赞成直捣黄龙!而非议和停战。
徐华还在接着说道:“朝廷已经和赤眉军大将军郑安达成了共识,双方号召忠汉之士,共同讨伐王莽逆贼。”
“当时我们可是信誓旦旦的与他结盟,结果没过几个月便要撕毁盟约,这似乎不太合大国的样子,未来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在民间,说出去都不好听。”
“为了这点小便宜,而背上污名,着实不怎么明智啊。”
“陛下臣的意思是拒绝议和,按照原本策略行事!”
他直接将王莽开出的条件给拒绝了,确实很诱人,但是太不人道了,而且还有深层的原因。
那位未来都大汉天子可就混在其中等着建立功勋呢,自己若是直接停止与新莽的战争,将之改为小摩擦,那那位还怎么出头?
缓慢灭莽的话,天下格局就注定了,那些原本有实力的军阀才有角逐的资格!
纵使天命加身,也需要顺从时代潮流,当年的高帝刘邦难道不是真命天子吗?但在陈胜吴广大起义的潮流之前,依然只能在家里看狗打架,做一布衣。
不可能高帝也没本事吧。
所以必须要打!徐华就打算借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的灭亡新莽!近两个月刘向的身体也突然变差,急转直下。
他知道这就是所谓“历史修正力”,新莽灭亡后,是天子的舞台。
若是真的改吞并为蚕食,那刘向就逆天改命了,有就不会再死亡,拥有了问鼎的资格!
刘向件宰执都表了态,索性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就按照宰执的意思来办,诸位可有异议?”
“臣等并无异议。”
朱春很是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作为徐党中人,他怎么可能和老大作对呢?
不值得。
之后,刘向重新召见使者,严词拒绝了对方各地求和的请求,使者绝望的带着这场噩耗赶回了长安。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8500/243266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