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3章 父子密谈
推荐阅读:如果我拥有太阳、霸榜不下、女帝座下第一走狗、我有一个修仙世界、贼天子、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大道之上、太一道果、
第123章 父子密谈
因为王莽这个人平时非常节俭,家中的仆人仅仅有六个而已,还是老仆。
徐家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渗透了进去,但始终无法触碰到王莽内心的确切意思,此人的心腹非常少,他做这么多,目的绝对不纯,就是在故意造势!
“所以父亲的意思是,我们要帮淳于长掌权?”徐华读懂了父亲的深层意思。
前些日子王商已经病倒,等王根死后,王家对禁军的控制权将会进一步下降,刘欣再趁机扶持其他外戚势力进入其中,有极大概率将他们扳倒!
相对而言,淳于长更加的好对付的,一个典型的妄臣,政治手腕和治国才能相当有限,唯一的优势就是得到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青睐。
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
如此说不定自己就能通过扶持淳于长来削弱王家,当年风光无两的王氏五侯如今已经只剩下王根一个能正常活动了。
王家做不到徐家这样代代有足以接班的人才出现,晚辈中能与徐华徐忠媲美的寥寥无几。
徐氏子弟大多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徐忠徐元徐旻等其他人也是州牧级别的大员,反观王家,最出色的才只是一个九卿而已。
差距太大了,主要是没有得到太学儒家势力的权力支持,想要任免官职很麻烦,往往要磨很长时间。
而徐家就不同了,法学院和自己后园一样,想让谁过就让谁过,没有这群家伙卡脖子当然也就更便利一些。
其实现在王家能掌握朝局的最根本原因是手上的禁军!
如果没有这支军队加持,早就让皇帝刘欣吃的骨头都不剩了,他现在就在暗中削弱其影响力。
说实话,这位新帝无论能力还是魄力都要比先帝刘骜强一个档次,至少能这几个月能做到压制王根,大事上也夺回了一定决定权。
比如设立州牧那件事,王根的态度就是坚决反对,没少上书,但刘欣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耍无赖,让对方去说服太学的法家博士,如果多数博士批准这道诏令并盖上印章的话,他就同意。
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了,那地方早就是徐家说了算,徐华徐忠等人都是法家博士,十九个博士,全是自己人。
这让王根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暂且作罢等待时机,如果这几个州牧做不好的话,那就有弹劾理由了。
可是最近徐元首先做出了成绩,陇右四郡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并继续筹备向河西三郡出兵。
刘欣听闻大悦,大肆褒奖了他,还提高了给予凉州的军费,全力支持夺回河西走廊的作战,作为一个皇帝,收复失地当然是大功,足以在史书好好记上一笔那种。
于此同时,徐忠朱春的剿贼事业也很顺利,江南群盗的大贼几乎全部伏诛,淮南已经彻底平定,江东大部也解决了。
无非就是最后的清剿环节,扬州虽然面积大,但朝廷真正实控的不算太多,因此就需要慢慢派兵搜捕了,这就需要时间。
刘欣也进行了口头褒奖,承诺事成之后,可给予车骑将军并加大司马,持节,继续为朝廷镇守荆襄。
局势一片大好,以至于连中央都开始没那么紧张了,等徐忠当上大司马以后,便能开始名正言顺的插手禁军军务。
主要是上一个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商辞官,官职就空了出来。
王家如今的情况就是青黄不接!有能力的后辈实在是不多,目前有两个能堪堪一用,也就是王莽和淳于长。
其中,淳于长的优势是最大的,除非能将其私会那件事捅出来,要不然,王根应该会选择太后王政君的外甥。
王莽虽然为人节俭,很得民心,王氏以暴力威慑朝廷,但王莽却是让群臣普遍心服口服,徐华对这个家伙印象也是不错的,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不足。
那就是政治底蕴的缺少,注重的是名声,像是朝臣之间的政治交易几乎全都不参与,与淳于长这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差距很大。
“非也,非也,这是他们王家内部的适宜,那淳于长的龌龊事并不是绝对保密的,知道的人不知我徐家一家。”
“所以就算帮他遮掩也没什么用,竹筒是锁不住火的,反而还会惹的一身腥,所以我们就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
徐博还是之前的保守思想,或许淳于长更好对付,可这毕竟是有风险的。
作为大家族的掌舵人,他很不喜欢赌博,这种以小博大的事情有些不值得。
就算赌赢了,也是一时的繁荣,他们又不是没有过,当年徐贞徐恭都是鼎盛时期,徐贞起家时就是在赌,赌太祖高皇帝刘邦能够胜出!
最后也赢了,完成了从平民跨越到第一功侯的蜕变,也就是说他们家早就过了需要赌博的时候,再强大,再昌盛又能是如何呢?还能比昔日老祖宗徐贞时期还要强大吗。
那可是足以废立皇帝的无上权威!一时的繁荣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灭亡。
两徐真正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中庸!只站位皇帝,对于朝中各种党派的缠斗通通保持中立,这样就能先天立于不败。
可惜的是,有时候真的身不由己,王家掌权之后,迅速击败了其他外戚势力,掌握中央禁军,在朝中做到了真正的一家独大,王凤和五侯的党羽控制着整个国家,就连厉帝刘骜都必须让步才行。
这种情况下,徐家就几乎没有选择了,王氏独大,他们必须出面制衡,不果断插手,很可能导致改朝换代的发生。
徐家如果没有抢先控制地方的话,可能现在皇帝的情况就要严峻的多了。
最终,徐铭落败,丢了御史大夫的官职,被迫辞官回到清河老家,只剩下徐博苦苦支撑。
最后也是丑媳妇熬成婆了,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王凤病死,王根虽然全盘继承了兄长的政治遗产。
可是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后辈在禁军普遍都没什么威望,谁来掌握家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还不知道呢。
这次就是希望!刘欣是一个有野心的皇帝,想要夺回权力,一举改变国家衰落的现状,效仿康帝重整帝国权威,其实他选定的做法就是扶持新的外戚集团,宦官这种时候早就没有用了。只要扶持丁家和傅家逐渐渗透禁军,便有可能将控制权给夺回来,没有了军队的支持,王氏这个所谓顶尖世家就是待宰的羔羊,随随便便拿捏。
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果然,一切的权术一切的阴谋诡计在绝对的暴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王凤能弄权首先不是他政治水平比徐铭高多少,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先帝刘骜的支持,在其默许下逐渐掌握了长安的十几万南北军。
又屡次上书向皇帝施压,兼并了驻扎在西凉、幽燕和并州的近十万边军,势力扩充迅速,彻底掌握了长安、及陪都洛阳一带,这才是扶持党羽最基础的条件。
没有这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他如何能逼迫刘骜封五个王氏列侯呢?王嗣石显就不敢这么做,因为元帝生气是真能派兵抄家的。
当然,前提是不计后果。
“唉…之前我一直认为,在朝中话语权的多少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以及亲近你臣子的多少。”
“可经过和王凤这几年的明争暗斗,我发现真正决定胜负的并不是这些,或者说本质上不是。”徐博那张苍老的脸显得极其沧桑,不知不觉间,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变成老头了啊。
“本质上还是这支军队的归属权呐,当年高帝是马上天子,沛县起兵以来,凡遇战事皆亲力亲为,冲锋陷阵,一句话就能剥夺淮阴侯韩信的兵权,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
“他是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武帝也是靠着开疆拓土的滔天功勋才掌握了朝政,本质上也是军队啊。”
时隔多年,他终于顿悟了,什么财富什么官职什么名望在绝对的武力面前都不值一提,随意动用武力的人后来可能会被制裁,可你根本活不到那时候。
徐忠徐元等人成为地方州牧,掌握一地军政大权后,王家立刻就收敛了不少,他们也忌惮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封疆大吏。
而且王凤之死远比想象中的影响要大,这位老将军病逝,王家对禁军的掌控权发生了根本性下滑,没有足够的战功支持,很难得到军官的拥戴。
王氏五侯相继离世更是加速了权威崩溃的进程,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才填补上,或者说没有历练的机会。
一直以来,除了王凤以外,其他人对于军中历练这件事都不怎么在乎,醉心于权斗,这当然也重要,可前提是要保住基本盘。
历史上每一个家族都需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后辈一代不如一代,青黄不接,导致权力传承后会大打折扣。
王家当然也同样少不了,十分缺少类似五侯这种中流砥柱,至少现在徐博能看上眼的就只有所图过大的王莽。
徐华的表情有些微妙,小声问道:“那父亲我们难道要……”
“不,不需要。”身为父亲的徐博立刻就理会了意思。
无非是询问自家要不要直接代替皇帝掌握军队,这样说不定能保证长久家族的稳定,现在地方上已经全面胜利了,五个州牧都是自己人。
虽然徐家势力遍布各郡县,可是实际上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一个州牧,掣肘太严重了。
一个州不可能全是徐家的人,只能说普遍倾向,可面对特殊情况也不会选择帮助,内部的县令,外部的刺史和其他太守,一直相互牵制着,让徐家做不到彻底控制地方。
这一切即是昔日先帝的布局,也是王家的刻意为之始终保持着巧妙的平衡。
而刘欣设立的三个徐姓州牧则是打破了这个平衡。
边疆三州都是徐家派系的人,董崇是法学院的老人了,先前担任上党太守,其官职几乎是徐铭的父亲,清河徐氏的老家主,大将军徐宁一手扶持上去的。
董崇是典型的草根出身,没有背景,因此对于徐家这个伯乐非常感恩戴德,没少为此硬刚王家。
这次他当上并州州牧,基本上依旧与幽州的徐旻,凉州的徐元一条心,拥有更大权力的他,对于防备匈奴更加游刃有余了。
很受皇帝刘欣的好评,前些日子刚刚加封了关内侯,光宗耀祖,完成了阶级大跳跃,侯爵之躯,一州之牧,绝对足够励志。
扬州的朱春也是一样,他更加亲近河南徐一点,徐忠一手提拔起来的,之前是丹阳太守,废史立牧也是此人的提议。
如今在荆州军的帮助下,在江东淮南站稳脚跟,成为了实质意义的扬州王,其态度也是紧跟老大哥的步伐,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掌握着大汉十三州最多的军队,整整九万多!常备军被提升到了五万!
可以说是破格提升,要知道,连战事最吃紧的并州加上临时应对入侵的军队都才只有不到五万,常备三万。
这个数字相当可怕,其实也正常,因为并州是有骑兵的啊!以一当十的兵种,耗费也是步兵的十倍有余,而且匈奴人现在早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完全打不进来,八千并州狼骑就能将他们打的爹娘都不认识。
相对来说,扬州更严重,盗贼现对分散,破坏力较高,所以需要配置的军队也就更多。
再加上扬州富裕,当然养的起,准确来说是淮南富裕,江东的土地大多没有被开发,且有着大量山越这种土著人。
朝廷耕种征税都很困难的。
“嗯…我知道了父亲。”徐华点头,他本来就是试探性的问。
每一个皇帝对军队归属都相当的敏感,毕竟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是否能控制朝政。
比如现在的王家,掌握禁军,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想尽办法的整治他们。
这对于坚定皇党的徐家相当没有必要,被皇帝仇视无疑是灭顶之灾,且不符合家族素来的规矩。
(本章完)
因为王莽这个人平时非常节俭,家中的仆人仅仅有六个而已,还是老仆。
徐家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渗透了进去,但始终无法触碰到王莽内心的确切意思,此人的心腹非常少,他做这么多,目的绝对不纯,就是在故意造势!
“所以父亲的意思是,我们要帮淳于长掌权?”徐华读懂了父亲的深层意思。
前些日子王商已经病倒,等王根死后,王家对禁军的控制权将会进一步下降,刘欣再趁机扶持其他外戚势力进入其中,有极大概率将他们扳倒!
相对而言,淳于长更加的好对付的,一个典型的妄臣,政治手腕和治国才能相当有限,唯一的优势就是得到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青睐。
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
如此说不定自己就能通过扶持淳于长来削弱王家,当年风光无两的王氏五侯如今已经只剩下王根一个能正常活动了。
王家做不到徐家这样代代有足以接班的人才出现,晚辈中能与徐华徐忠媲美的寥寥无几。
徐氏子弟大多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徐忠徐元徐旻等其他人也是州牧级别的大员,反观王家,最出色的才只是一个九卿而已。
差距太大了,主要是没有得到太学儒家势力的权力支持,想要任免官职很麻烦,往往要磨很长时间。
而徐家就不同了,法学院和自己后园一样,想让谁过就让谁过,没有这群家伙卡脖子当然也就更便利一些。
其实现在王家能掌握朝局的最根本原因是手上的禁军!
如果没有这支军队加持,早就让皇帝刘欣吃的骨头都不剩了,他现在就在暗中削弱其影响力。
说实话,这位新帝无论能力还是魄力都要比先帝刘骜强一个档次,至少能这几个月能做到压制王根,大事上也夺回了一定决定权。
比如设立州牧那件事,王根的态度就是坚决反对,没少上书,但刘欣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耍无赖,让对方去说服太学的法家博士,如果多数博士批准这道诏令并盖上印章的话,他就同意。
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了,那地方早就是徐家说了算,徐华徐忠等人都是法家博士,十九个博士,全是自己人。
这让王根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暂且作罢等待时机,如果这几个州牧做不好的话,那就有弹劾理由了。
可是最近徐元首先做出了成绩,陇右四郡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并继续筹备向河西三郡出兵。
刘欣听闻大悦,大肆褒奖了他,还提高了给予凉州的军费,全力支持夺回河西走廊的作战,作为一个皇帝,收复失地当然是大功,足以在史书好好记上一笔那种。
于此同时,徐忠朱春的剿贼事业也很顺利,江南群盗的大贼几乎全部伏诛,淮南已经彻底平定,江东大部也解决了。
无非就是最后的清剿环节,扬州虽然面积大,但朝廷真正实控的不算太多,因此就需要慢慢派兵搜捕了,这就需要时间。
刘欣也进行了口头褒奖,承诺事成之后,可给予车骑将军并加大司马,持节,继续为朝廷镇守荆襄。
局势一片大好,以至于连中央都开始没那么紧张了,等徐忠当上大司马以后,便能开始名正言顺的插手禁军军务。
主要是上一个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商辞官,官职就空了出来。
王家如今的情况就是青黄不接!有能力的后辈实在是不多,目前有两个能堪堪一用,也就是王莽和淳于长。
其中,淳于长的优势是最大的,除非能将其私会那件事捅出来,要不然,王根应该会选择太后王政君的外甥。
王莽虽然为人节俭,很得民心,王氏以暴力威慑朝廷,但王莽却是让群臣普遍心服口服,徐华对这个家伙印象也是不错的,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不足。
那就是政治底蕴的缺少,注重的是名声,像是朝臣之间的政治交易几乎全都不参与,与淳于长这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差距很大。
“非也,非也,这是他们王家内部的适宜,那淳于长的龌龊事并不是绝对保密的,知道的人不知我徐家一家。”
“所以就算帮他遮掩也没什么用,竹筒是锁不住火的,反而还会惹的一身腥,所以我们就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
徐博还是之前的保守思想,或许淳于长更好对付,可这毕竟是有风险的。
作为大家族的掌舵人,他很不喜欢赌博,这种以小博大的事情有些不值得。
就算赌赢了,也是一时的繁荣,他们又不是没有过,当年徐贞徐恭都是鼎盛时期,徐贞起家时就是在赌,赌太祖高皇帝刘邦能够胜出!
最后也赢了,完成了从平民跨越到第一功侯的蜕变,也就是说他们家早就过了需要赌博的时候,再强大,再昌盛又能是如何呢?还能比昔日老祖宗徐贞时期还要强大吗。
那可是足以废立皇帝的无上权威!一时的繁荣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灭亡。
两徐真正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中庸!只站位皇帝,对于朝中各种党派的缠斗通通保持中立,这样就能先天立于不败。
可惜的是,有时候真的身不由己,王家掌权之后,迅速击败了其他外戚势力,掌握中央禁军,在朝中做到了真正的一家独大,王凤和五侯的党羽控制着整个国家,就连厉帝刘骜都必须让步才行。
这种情况下,徐家就几乎没有选择了,王氏独大,他们必须出面制衡,不果断插手,很可能导致改朝换代的发生。
徐家如果没有抢先控制地方的话,可能现在皇帝的情况就要严峻的多了。
最终,徐铭落败,丢了御史大夫的官职,被迫辞官回到清河老家,只剩下徐博苦苦支撑。
最后也是丑媳妇熬成婆了,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王凤病死,王根虽然全盘继承了兄长的政治遗产。
可是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后辈在禁军普遍都没什么威望,谁来掌握家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还不知道呢。
这次就是希望!刘欣是一个有野心的皇帝,想要夺回权力,一举改变国家衰落的现状,效仿康帝重整帝国权威,其实他选定的做法就是扶持新的外戚集团,宦官这种时候早就没有用了。只要扶持丁家和傅家逐渐渗透禁军,便有可能将控制权给夺回来,没有了军队的支持,王氏这个所谓顶尖世家就是待宰的羔羊,随随便便拿捏。
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果然,一切的权术一切的阴谋诡计在绝对的暴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王凤能弄权首先不是他政治水平比徐铭高多少,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先帝刘骜的支持,在其默许下逐渐掌握了长安的十几万南北军。
又屡次上书向皇帝施压,兼并了驻扎在西凉、幽燕和并州的近十万边军,势力扩充迅速,彻底掌握了长安、及陪都洛阳一带,这才是扶持党羽最基础的条件。
没有这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他如何能逼迫刘骜封五个王氏列侯呢?王嗣石显就不敢这么做,因为元帝生气是真能派兵抄家的。
当然,前提是不计后果。
“唉…之前我一直认为,在朝中话语权的多少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以及亲近你臣子的多少。”
“可经过和王凤这几年的明争暗斗,我发现真正决定胜负的并不是这些,或者说本质上不是。”徐博那张苍老的脸显得极其沧桑,不知不觉间,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变成老头了啊。
“本质上还是这支军队的归属权呐,当年高帝是马上天子,沛县起兵以来,凡遇战事皆亲力亲为,冲锋陷阵,一句话就能剥夺淮阴侯韩信的兵权,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
“他是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武帝也是靠着开疆拓土的滔天功勋才掌握了朝政,本质上也是军队啊。”
时隔多年,他终于顿悟了,什么财富什么官职什么名望在绝对的武力面前都不值一提,随意动用武力的人后来可能会被制裁,可你根本活不到那时候。
徐忠徐元等人成为地方州牧,掌握一地军政大权后,王家立刻就收敛了不少,他们也忌惮这些分散在各地的封疆大吏。
而且王凤之死远比想象中的影响要大,这位老将军病逝,王家对禁军的掌控权发生了根本性下滑,没有足够的战功支持,很难得到军官的拥戴。
王氏五侯相继离世更是加速了权威崩溃的进程,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才填补上,或者说没有历练的机会。
一直以来,除了王凤以外,其他人对于军中历练这件事都不怎么在乎,醉心于权斗,这当然也重要,可前提是要保住基本盘。
历史上每一个家族都需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后辈一代不如一代,青黄不接,导致权力传承后会大打折扣。
王家当然也同样少不了,十分缺少类似五侯这种中流砥柱,至少现在徐博能看上眼的就只有所图过大的王莽。
徐华的表情有些微妙,小声问道:“那父亲我们难道要……”
“不,不需要。”身为父亲的徐博立刻就理会了意思。
无非是询问自家要不要直接代替皇帝掌握军队,这样说不定能保证长久家族的稳定,现在地方上已经全面胜利了,五个州牧都是自己人。
虽然徐家势力遍布各郡县,可是实际上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一个州牧,掣肘太严重了。
一个州不可能全是徐家的人,只能说普遍倾向,可面对特殊情况也不会选择帮助,内部的县令,外部的刺史和其他太守,一直相互牵制着,让徐家做不到彻底控制地方。
这一切即是昔日先帝的布局,也是王家的刻意为之始终保持着巧妙的平衡。
而刘欣设立的三个徐姓州牧则是打破了这个平衡。
边疆三州都是徐家派系的人,董崇是法学院的老人了,先前担任上党太守,其官职几乎是徐铭的父亲,清河徐氏的老家主,大将军徐宁一手扶持上去的。
董崇是典型的草根出身,没有背景,因此对于徐家这个伯乐非常感恩戴德,没少为此硬刚王家。
这次他当上并州州牧,基本上依旧与幽州的徐旻,凉州的徐元一条心,拥有更大权力的他,对于防备匈奴更加游刃有余了。
很受皇帝刘欣的好评,前些日子刚刚加封了关内侯,光宗耀祖,完成了阶级大跳跃,侯爵之躯,一州之牧,绝对足够励志。
扬州的朱春也是一样,他更加亲近河南徐一点,徐忠一手提拔起来的,之前是丹阳太守,废史立牧也是此人的提议。
如今在荆州军的帮助下,在江东淮南站稳脚跟,成为了实质意义的扬州王,其态度也是紧跟老大哥的步伐,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掌握着大汉十三州最多的军队,整整九万多!常备军被提升到了五万!
可以说是破格提升,要知道,连战事最吃紧的并州加上临时应对入侵的军队都才只有不到五万,常备三万。
这个数字相当可怕,其实也正常,因为并州是有骑兵的啊!以一当十的兵种,耗费也是步兵的十倍有余,而且匈奴人现在早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完全打不进来,八千并州狼骑就能将他们打的爹娘都不认识。
相对来说,扬州更严重,盗贼现对分散,破坏力较高,所以需要配置的军队也就更多。
再加上扬州富裕,当然养的起,准确来说是淮南富裕,江东的土地大多没有被开发,且有着大量山越这种土著人。
朝廷耕种征税都很困难的。
“嗯…我知道了父亲。”徐华点头,他本来就是试探性的问。
每一个皇帝对军队归属都相当的敏感,毕竟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是否能控制朝政。
比如现在的王家,掌握禁军,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想尽办法的整治他们。
这对于坚定皇党的徐家相当没有必要,被皇帝仇视无疑是灭顶之灾,且不符合家族素来的规矩。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8500/229177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