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推荐阅读:斗罗:绝世唐门之写轮眼截胡天梦、洪荒:我奎牛,开局指点女娲造人、诡异:快逃,他有概念级能力!、杂交系灵植修仙、从修改呼吸法开始变强、我在现实世界单机种田、湿卵胎化、人在斗罗,武魂掌天瓶、魔王大人深不可测、暴君亲娘重生,文武百官喜极而泣、
第81章 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魏王府
李泰目瞪口呆的看着杜楚客。
杜楚客的每一句话,在李泰的耳边,不断的回荡着,他的大脑之中,形成一个个恐怖无比的计划。
一环又一环,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的把所有人都拉下了水!
可怕。
恐怖!
歹毒!!
以启蒙计划为诱饵,迫使父皇不得不参与其中,更是让父皇成为他手中的一把杀人刀!
他怎么敢的?
他就不怕父皇勃然大怒,直接砍了他么?
李泰心中震撼的同时,不断的思考着,苏尘手中掌握着的底牌,却始终没有一点发现。
“杜先生你觉得,为何父皇没有杀了他??”
“不知。”
杜楚客叹了口气,“也许是启蒙计划,也有可能是其他……”
苏尘这次布局太绝了,更绝的是,陛下不仅搀和其中,更是主动的配合着苏尘,以崔家为诱饵,又把各大世家,诸多官员引入了局中。
崔家借势,以诸多世家豪门,勋贵高官威胁李世民,反观李世民,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便化解了崔家的借势。
不仅如此,更是留下了崔君肃二人,让他们成为启蒙计划的推动者。
直接把崔家架在了火上烤。
若是启蒙计划不成的话,崔家势必难逃追责,但若是成了,那么崔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
相对与苏尘的手段,李世民的手段,无疑是更加的可怕。
李泰沉吟:“有没有一种可能,父皇与太子达成了某种合作?”
杜楚客当即摇头,否认了这么一种可能的存在。
“陛下想要做什么,何须与太子合作?”
“是本王愚蠢了。”
李泰叹了口气,父皇要做什么,哪里需要太子的相助?
他手中有的是能人!
“这一场戏当真是精彩绝伦啊。”
李泰感叹道,“只可惜,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无法堪破的地方。”
这一场戏是精彩无比,但是其中的许多,却仍就是谜语,隐藏在了迷雾之中。
或许,苏尘知晓,李世民也清楚,但是他们却无法得知。
“启蒙计划的具体细节,可曾听说了?”
“未曾。”
杜楚客无奈道,“局面闹成了这个样子,谁还有胆子去寻崔家的人,问一问启蒙计划??”
“更何况,崔君肃二人,离开了皇宫后,便收拾了东西,当天下午便离开了长安城。”
那真是可惜了。
李泰默然,也不知道这计划真的是崇文馆拿出来的,还是苏尘主导的。
对于这么一份启蒙计划,李泰还是极感兴趣的。
或许。
看到了启蒙计划,能够大致的推断出,苏尘与李世民之间的猫腻。
不过。
“无妨,本王的括地志,第二期已经编著的差不多了。”
李泰的脸上泛起了些许的笑容,“这两日便可以借此机会入宫面圣,或可减轻禁足之日。”
杜楚客:“恭喜王爷!”
李泰笑着摆了摆手,“还要多亏了杜先生此前的提醒,若非如此,本王怎么会把注意力都放在括地志上呢?”
“来人,设宴,本王今日要与杜先生畅饮一番!”
“是!”
下人听命而去。
这时。
一名王府的下人,匆匆的走了进来,躬身汇报:“启禀王爷,纥干承基来了,说是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求见王爷。”
“哦?”
李泰挑了挑眉。
纥干承基奉李承乾的命令过来……
李泰目光看去,杜楚客的脸上,也是带着几分的疑惑,“王爷不妨请他进来,听一听太子的意思。”
李泰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过片刻。
纥干承基大步走入,躬身行礼:“卑职纥干承基,参见魏王殿下。”
“免礼。”
李泰笑着摆了摆手,“太子殿下命你前来所为何事?”
纥干承基微微一笑,侧了侧身子,在其身后一名名东宫的侍卫们,手中抱着一些资料,出现在了李泰的面前。
只是一瞬间,李泰的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升起。
“启禀王爷,太子殿下命我给王爷送一些资料过来,并且注明这些资料都是来自凉州。”
“太子殿下说了,王爷用心编著括地志,乃是我大唐之福,大唐百姓之福。”
“兹事体大,太子殿下也不敢疏忽大意,还请王爷多费费心。”
李泰:“????”
凉州的资料?
那荒凉的地界,也要编著成书?!
杜楚客嘴角一抖,渐渐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这摆明了,就是要给李泰上眼药嘛!
虽然你人不在朝堂上,但是身为兄长的我,却是时时刻刻的惦记着伱。
你编著括地志,我便给你送来资料,为兄关心你吧?
“谢太子殿下!”
李泰咬牙切齿,一字一字的从牙齿缝里面崩了出来。纥干承基拱了拱手:“王爷,东西已经送到了,卑职告退。”
说完。
纥干承基头也不回的快速离开。
嘭!
李泰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桌面上,“狂妄!”
“杜先生,你看到了没有?!”
“李承乾他这是在嘲讽本王,看本王的笑话!!”
启蒙计划是杜楚客附议,三方合作逼迫着李承乾拿出来的。
李承乾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他们还等着看戏呢,结果李世民突然来了一波大的不说,更是把东宫的崇文馆名声打了出去。
现在。
李承乾这个混蛋,竟然还一副老好人的模样,打着关心的名义,打着造福大唐的名义,给他送来资料,让他继续编著括地志。
这是让他编著括地志吗?
这是打他的脸!
我的启蒙计划都拿出来了,还得到了父皇与诸位重臣的认可,并且经由父皇之手,交给崔家实施。
你的括地志呢?
还在编著?
那就好好的留在府上编著括地志吧!
杜楚客一语不发。
面对这种无解的阳谋,他是真的束手无策。
总不能让李泰撂挑子不干了吧?
李世民那边如何交代?
他甚至能够想象的出,李泰把不编括地志的事情,告诉李世民后,李世民勃然大怒。
什么?
括地志不编了?
太子送给你那么多的史料,资料,为的就是让你完成括地志,名垂青史,造福大唐,结果你却说太子故意整你??
太子幡然醒悟,与蜀王兄友弟恭,与你百般支持,你就是这么回报于他?
你不修括地志,朕此前放出的话,又该如何?
朕的脸面往哪放??
“唉……”
杜楚客起身拱手,“王爷,臣家中还有一些琐事需要处理,就不打扰王爷了。”
……
玉门关。
自古以来便是重要关隘之地,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元鼎或元封中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之设立。
出了玉门关,不出十里官道,便是黄沙漫天,一片荒芜之地。
呜呜呜。
呼啸而过的北风,卷起漫天黄沙,吹的官道上的商队,行进缓慢。
“谢兄弟,还有多久才能到你说的避风口?”
“快了,最多一个时辰。”
谢力思回头说了一句,虽然声音很大,但是在狂风中,却转瞬即逝。
王玄策与薛礼,尽皆包裹的严严实实,纱布遮面只露出两只眼睛。
这一路走来,他们人困马乏,但是越是这般情景,便越需要打起精神来。
因为。
那些人现在还没有露面!
“到了避风口,我们就得小心谨慎一些了。”
谢力思大声的提醒着王玄策二人,“之前我们就是在避风口附近被抢劫的。”
王玄策:“那你还选择这一条道?”
谢力思嘿嘿笑道:“这可不是我选的,是咱们东家,他说,大食国的人就算是能掐会算,也不会料定,我们会重走此路。”
“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更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中两次埋伏!”
“更何况,我们当时离开的时候长安大雨,他们应该未必会留意。”
王玄策耸了耸肩,不论那些人出不出现,他们的目的就是护送这些香皂抵达焉耆。
只要到了焉耆,他们便可以折返了。
很快。
避风口到了。
是一片大型的沙丘,这些沙丘是黄沙在风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土丘中依稀可见,一些残垣断壁。
似乎正是这些破败的屋舍存在,才造就了如今的避风口。
“大家加快脚步,先进避风口!”
谢力思大吼一声,众人随即加快了脚步。
一行人推动着马车,顺利的躲进了避风口,四周的狂风逐渐减弱。
扑打在脸上的砂砾,也不在如之前那般疼痛了。
“给。”
“多谢,目前看来一切还挺顺利的。”
薛礼道谢接过了王玄策递来的水袋,目光看向休息的众人,却忽然发现,在距离他们不远处的土丘下似乎有人影闪过。
“那是……”
“怎么了?”
王玄策擦了擦嘴角,顺势看去。
“好像有人!”
ps:关于唐朝有龙井这事儿,写得时候就凭印象写了,后面查了一下。
有的记载西湖龙井传承一千两百多年,也有记载一千五百多年,但追溯时间却大多定格在唐朝。
茶圣陆羽的《茶经》里面记载到,“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也有记录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曾考证过,杭州天竺寺所种植的茶树,是南朝谢灵运翻译佛经的时候,从天台山带去的。
(本章完)
魏王府
李泰目瞪口呆的看着杜楚客。
杜楚客的每一句话,在李泰的耳边,不断的回荡着,他的大脑之中,形成一个个恐怖无比的计划。
一环又一环,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的把所有人都拉下了水!
可怕。
恐怖!
歹毒!!
以启蒙计划为诱饵,迫使父皇不得不参与其中,更是让父皇成为他手中的一把杀人刀!
他怎么敢的?
他就不怕父皇勃然大怒,直接砍了他么?
李泰心中震撼的同时,不断的思考着,苏尘手中掌握着的底牌,却始终没有一点发现。
“杜先生你觉得,为何父皇没有杀了他??”
“不知。”
杜楚客叹了口气,“也许是启蒙计划,也有可能是其他……”
苏尘这次布局太绝了,更绝的是,陛下不仅搀和其中,更是主动的配合着苏尘,以崔家为诱饵,又把各大世家,诸多官员引入了局中。
崔家借势,以诸多世家豪门,勋贵高官威胁李世民,反观李世民,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便化解了崔家的借势。
不仅如此,更是留下了崔君肃二人,让他们成为启蒙计划的推动者。
直接把崔家架在了火上烤。
若是启蒙计划不成的话,崔家势必难逃追责,但若是成了,那么崔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
相对与苏尘的手段,李世民的手段,无疑是更加的可怕。
李泰沉吟:“有没有一种可能,父皇与太子达成了某种合作?”
杜楚客当即摇头,否认了这么一种可能的存在。
“陛下想要做什么,何须与太子合作?”
“是本王愚蠢了。”
李泰叹了口气,父皇要做什么,哪里需要太子的相助?
他手中有的是能人!
“这一场戏当真是精彩绝伦啊。”
李泰感叹道,“只可惜,这里面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无法堪破的地方。”
这一场戏是精彩无比,但是其中的许多,却仍就是谜语,隐藏在了迷雾之中。
或许,苏尘知晓,李世民也清楚,但是他们却无法得知。
“启蒙计划的具体细节,可曾听说了?”
“未曾。”
杜楚客无奈道,“局面闹成了这个样子,谁还有胆子去寻崔家的人,问一问启蒙计划??”
“更何况,崔君肃二人,离开了皇宫后,便收拾了东西,当天下午便离开了长安城。”
那真是可惜了。
李泰默然,也不知道这计划真的是崇文馆拿出来的,还是苏尘主导的。
对于这么一份启蒙计划,李泰还是极感兴趣的。
或许。
看到了启蒙计划,能够大致的推断出,苏尘与李世民之间的猫腻。
不过。
“无妨,本王的括地志,第二期已经编著的差不多了。”
李泰的脸上泛起了些许的笑容,“这两日便可以借此机会入宫面圣,或可减轻禁足之日。”
杜楚客:“恭喜王爷!”
李泰笑着摆了摆手,“还要多亏了杜先生此前的提醒,若非如此,本王怎么会把注意力都放在括地志上呢?”
“来人,设宴,本王今日要与杜先生畅饮一番!”
“是!”
下人听命而去。
这时。
一名王府的下人,匆匆的走了进来,躬身汇报:“启禀王爷,纥干承基来了,说是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求见王爷。”
“哦?”
李泰挑了挑眉。
纥干承基奉李承乾的命令过来……
李泰目光看去,杜楚客的脸上,也是带着几分的疑惑,“王爷不妨请他进来,听一听太子的意思。”
李泰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过片刻。
纥干承基大步走入,躬身行礼:“卑职纥干承基,参见魏王殿下。”
“免礼。”
李泰笑着摆了摆手,“太子殿下命你前来所为何事?”
纥干承基微微一笑,侧了侧身子,在其身后一名名东宫的侍卫们,手中抱着一些资料,出现在了李泰的面前。
只是一瞬间,李泰的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升起。
“启禀王爷,太子殿下命我给王爷送一些资料过来,并且注明这些资料都是来自凉州。”
“太子殿下说了,王爷用心编著括地志,乃是我大唐之福,大唐百姓之福。”
“兹事体大,太子殿下也不敢疏忽大意,还请王爷多费费心。”
李泰:“????”
凉州的资料?
那荒凉的地界,也要编著成书?!
杜楚客嘴角一抖,渐渐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这摆明了,就是要给李泰上眼药嘛!
虽然你人不在朝堂上,但是身为兄长的我,却是时时刻刻的惦记着伱。
你编著括地志,我便给你送来资料,为兄关心你吧?
“谢太子殿下!”
李泰咬牙切齿,一字一字的从牙齿缝里面崩了出来。纥干承基拱了拱手:“王爷,东西已经送到了,卑职告退。”
说完。
纥干承基头也不回的快速离开。
嘭!
李泰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桌面上,“狂妄!”
“杜先生,你看到了没有?!”
“李承乾他这是在嘲讽本王,看本王的笑话!!”
启蒙计划是杜楚客附议,三方合作逼迫着李承乾拿出来的。
李承乾那边却一直没有动静,他们还等着看戏呢,结果李世民突然来了一波大的不说,更是把东宫的崇文馆名声打了出去。
现在。
李承乾这个混蛋,竟然还一副老好人的模样,打着关心的名义,打着造福大唐的名义,给他送来资料,让他继续编著括地志。
这是让他编著括地志吗?
这是打他的脸!
我的启蒙计划都拿出来了,还得到了父皇与诸位重臣的认可,并且经由父皇之手,交给崔家实施。
你的括地志呢?
还在编著?
那就好好的留在府上编著括地志吧!
杜楚客一语不发。
面对这种无解的阳谋,他是真的束手无策。
总不能让李泰撂挑子不干了吧?
李世民那边如何交代?
他甚至能够想象的出,李泰把不编括地志的事情,告诉李世民后,李世民勃然大怒。
什么?
括地志不编了?
太子送给你那么多的史料,资料,为的就是让你完成括地志,名垂青史,造福大唐,结果你却说太子故意整你??
太子幡然醒悟,与蜀王兄友弟恭,与你百般支持,你就是这么回报于他?
你不修括地志,朕此前放出的话,又该如何?
朕的脸面往哪放??
“唉……”
杜楚客起身拱手,“王爷,臣家中还有一些琐事需要处理,就不打扰王爷了。”
……
玉门关。
自古以来便是重要关隘之地,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元鼎或元封中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之设立。
出了玉门关,不出十里官道,便是黄沙漫天,一片荒芜之地。
呜呜呜。
呼啸而过的北风,卷起漫天黄沙,吹的官道上的商队,行进缓慢。
“谢兄弟,还有多久才能到你说的避风口?”
“快了,最多一个时辰。”
谢力思回头说了一句,虽然声音很大,但是在狂风中,却转瞬即逝。
王玄策与薛礼,尽皆包裹的严严实实,纱布遮面只露出两只眼睛。
这一路走来,他们人困马乏,但是越是这般情景,便越需要打起精神来。
因为。
那些人现在还没有露面!
“到了避风口,我们就得小心谨慎一些了。”
谢力思大声的提醒着王玄策二人,“之前我们就是在避风口附近被抢劫的。”
王玄策:“那你还选择这一条道?”
谢力思嘿嘿笑道:“这可不是我选的,是咱们东家,他说,大食国的人就算是能掐会算,也不会料定,我们会重走此路。”
“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更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中两次埋伏!”
“更何况,我们当时离开的时候长安大雨,他们应该未必会留意。”
王玄策耸了耸肩,不论那些人出不出现,他们的目的就是护送这些香皂抵达焉耆。
只要到了焉耆,他们便可以折返了。
很快。
避风口到了。
是一片大型的沙丘,这些沙丘是黄沙在风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土丘中依稀可见,一些残垣断壁。
似乎正是这些破败的屋舍存在,才造就了如今的避风口。
“大家加快脚步,先进避风口!”
谢力思大吼一声,众人随即加快了脚步。
一行人推动着马车,顺利的躲进了避风口,四周的狂风逐渐减弱。
扑打在脸上的砂砾,也不在如之前那般疼痛了。
“给。”
“多谢,目前看来一切还挺顺利的。”
薛礼道谢接过了王玄策递来的水袋,目光看向休息的众人,却忽然发现,在距离他们不远处的土丘下似乎有人影闪过。
“那是……”
“怎么了?”
王玄策擦了擦嘴角,顺势看去。
“好像有人!”
ps:关于唐朝有龙井这事儿,写得时候就凭印象写了,后面查了一下。
有的记载西湖龙井传承一千两百多年,也有记载一千五百多年,但追溯时间却大多定格在唐朝。
茶圣陆羽的《茶经》里面记载到,“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也有记录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曾考证过,杭州天竺寺所种植的茶树,是南朝谢灵运翻译佛经的时候,从天台山带去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8212/225955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