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浴火大清 > 第560章 维新起步

第560章 维新起步

推荐阅读:封神我是萧升大内御猫,从虎形十式开始!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从炼丹术开始肝熟练度从密修学院僧开始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嫂子:我真不是傻子了太平令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

    第560章 维新起步
    拿到陆军部筹备处发放的部队番号后,就是滕毓藻自己的事了。
    虽然他的前锋军饷械都由直隶自己解决,可也同样不能随意增加番号。
    增添部队,这是必须要由陆军部筹备处批准的。
    也就是说,这一次朝廷不仅仅是单纯编练新军那样简单,朝廷这是接机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地方上各部队的军权了,甚至这跟很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不过,前锋军这总计十三个镇的番号,还是有滕毓藻自己说了算的。
    滕毓藻的安排是,原前锋军第一镇至第六镇番号保持不变,曹福田独立支队番号改为第七镇,李金昱第八镇不变,柳秉义的近卫镇番号改为第九镇。
    宪兵协协统由胡大裘担任,近卫协协统有徐挺担任。
    因为国内只有前锋军有镇一级的炮兵部队,陆军部筹备处也只下达了三个炮兵镇的番号,因此炮兵三镇序列维持不变。
    骑兵镇,暂时在国内也只有前锋军有一个镇的番号。
    另外,甘肃、青海以及伊犁将军麾下各有一个骑兵协的番号。
    前锋军的骑兵镇,暂时没有设镇统,有苏锡麟担任骑兵镇会办,海军陆战队那一个协的协统,由徐旺财担任。
    这个徐旺财,也是滕毓藻去年在《北洋武备学堂》救出的学生,他此前在刘玉枳军中担任标统。
    同时,对分驻各地的部队也有了一些调整。
    经滕毓藻调整后,潘金山第六镇驻防广东、福建,李显策第二镇驻防江苏、浙江,胡殿甲第三镇驻防山东、安徽,刘十九第四镇和曹福田第七镇、刘玉枳第一镇、刘秉义第九镇驻防滦州、成德、遵化、芦台三等地,等候俄军退走后,胡殿甲、刘十九、刘玉枳会分驻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刘秉义第九镇将会留驻天津,守卫直隶。
    海军陆战队那一个协,驻防烟台。
    吴佩孚第五镇、李金昱第八镇和骑兵镇分驻张家口和多伦等地,骑兵镇由吴佩孚暂兼镇统。
    炮兵三镇和近卫协、宪兵司令部所属宪兵协驻防天津周边。
    上述部队在滕毓藻从京城争回番号的十天后,就已经开始开赴各自驻地。
    而袁世凯分派出协助北方几省编练新军的三个营,在二十天后才得以开拔。
    为此,陆军部筹办处和军机处还分别发文表奖滕毓藻勤勉国事。
    这倒不是袁世凯做事拖沓或者有意拖延,而是因为武卫右军需要给这三个营的新军筹备粮饷弹药。
    虽然只是三个营,需要调动的不对并不多,可甘肃地广贫困,就地筹措粮饷很难,即便是驻西安的部队,也不可能指望上山西提供。
    慈禧这次西狩驻跸山陕,已经将这两省的库银的干干净净。
    特别是陕西布政使,暂行巡抚职责的升允,一再上书坚决反对编练新军,认为此时在各省编练新军,无异于饮鸩止渴,将祸患无穷。
    鉴于升允对编练新军的态度,想得到陕西地方上资助,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袁世凯需要等朝廷特批给他的开拔费用到达,在购买响应的军资之后,才得以开拔。
    宪兵司令部所属部队,向第二、第三、第六三镇各派出一哨宪兵,随同前往驻地。
    另外,在保定亦派驻一营宪兵维持南直隶秩序。
    朝廷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动作不是很大,主要是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甚至还在着手制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
    在教育改革上,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新式学堂,并着手研判派遣留学人员出洋。
    命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废除科举一事,最终是张之洞和袁世凯二人联名上奏折,朝廷经过近两个月的争论,最终决定,今年进行最后一次科举,此后便废除科举制度。
    虽然杨士骧和北洋大学堂总办蔡绍基一再进言,要滕毓藻担纲领头向朝廷谏言,废科举,兴新学,可滕毓藻最终没有答应,只是表示他完全赞同他们的建议,不过他不会出面上奏折。
    但滕毓藻也表示,会安排《大公报》发表建议取消科举兴办新学的文章。
    这些消息果然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因为袁世凯拒绝了和张之洞、刘坤一联薯要朝廷实行君主立宪的折子,感觉颜面上有些放不下,正好就废除科举一事联络张之洞,两人一拍即合,当即联名上奏,朝廷最终也果然同意了。
    只不过,朝廷这个决定在朝野引发了轩然大波。
    尤其是文人士子们,对于袁世凯和张之洞口诛笔伐,在舆论上大肆攻伐二人,犹如他们捅了马蜂窝,这让他们一时间成了文人士子们讨伐的目标。
    见到这样一番场景,杨士骧不由对滕毓藻大为佩服,而蔡绍基只是苦笑摇头不语。
    滕毓藻知道蔡绍基这个留美幼童出身的学堂总办的心思,对于他这种滑头做法很有些不屑,只好耐心地告诉蔡绍基。
    他很欣赏曾国藩的那句“说话要软,做事要硬”的话,直隶现在只是打着推行洋务的幌子,实际上他要在除文化方面外的其它各个领域都要尽最大努力推行全面西化,现在不能把直隶和代表直隶得他本人置于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现在直隶最需要做的,就是埋头做事,而且只做不说。
    滕毓藻告诉蔡绍基,他准备将《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由他做首任校长,除科目设置必须报请他批准外,其余这所大学的一切,均由他一人做出决定即可,需要资金,他尽可以拿出需求计划报给他。
    滕毓藻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要蔡绍基把《北洋大学》早日办成类似他在美国的母校《耶鲁大学》那样的有相当学术氛围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要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有名气和成就的大学。
    同时,他还将报请朝廷,委任蔡绍基为道台衔职,就任北洋新式教育处总办,总揽直隶境内大中小学设立运作事宜,在杨士骧的领导下将直隶的新学尽快全面铺开。
    在这次谈话后,恍然大悟的蔡绍基立刻就全身心投入直隶的教育体制改革中,真正做到了埋头做事,而且还多做少说甚至不说的境地。
    按理说,改革官制是新政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朝廷也的确在政令中说了,改革的内容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
    也就是说,朝廷想要裁撤没有多少存在意义的衙门,比如对国计民生没有什么左右的衙门、机关。
    裁吏役则是裁撤各衙门冗肿的人员,精简办事队伍,提高效率。
    至于停捐纳,自然就是停止卖官,让一些没有任何本事但是有钱的人,通过钱晋身为官吏。
    在法律方面,朝廷表示要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
    最后,朝廷又提出筹蒙改制,提出要对蒙古“悉照内地改设行省”,以期加强边防。
    应该说,这些改革举措,甚至比戊戌变法还要深入,如果真能切实实行下去,无疑对于这个国家是大有好处的。
    可最关键的是,朝廷仅仅是公布了这些举措就再没了下文,这让滕毓藻看得不由有些目瞪口呆。
    再忍忍了近一月后,见朝廷似乎是仅仅公布了这些改革政令就在没事了,滕毓藻终于忍无可忍,写了一份洋洋洒洒过万言的奏折。
    滕毓藻在奏折中,首先强调他坚决支持朝廷革新变法的主张,同时也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主张。
    比如,最关键的三条就是,第一,裁冗衙、裁吏役,不能越精简越好,而是一切要以提高官府办事效率为前提,不能为了精简而精简,在事关国计民生的方面,有些衙门和人员不是冗肿,而是没有或者太少了。
    第二,学习西方先进东西,不能完全摒弃自己的文化,在国学上就要大为倡导,学习西学,必须不能扔掉国学精华。
    第三,这样一场席卷全国的改革举措,必须要谨慎施为,建议应该先择一省施行,发现不足也可及时修正完善,不致酿成大错,如果事实证明完全可行后,在在全国推行实施也不迟。
    第四,出于弘扬民族精粹,以及同国际接轨的目的,滕毓藻还建议,朝廷采用中西历法并行的原则,接纳西历,并将每年西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日,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这一天要成为法定节日。
    滕毓藻还表示,他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直隶愿意做这个试行验证的省份。
    滕毓藻这一次并没有在选择低调,而是在递上奏折的同时,将他的这份万言书,同时发表在已经将报馆迁来天津的《大公报》上。
    滕毓藻的这份万言,还没等朝廷有任何反应,书一经见报,就立即在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响,几乎瞬间得到各行各业民众的一致赞叹,许多人纷纷在越来越传播广泛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力赞滕毓藻。
    甚至对维新改革最反对的一些读书人,也称赞滕毓藻这份奏折是老成谋国之言。
    他们虽然依然还对维新变法感到不满,可对于滕毓藻要坚持国学的言论大为赞赏,甚至因为滕毓藻正式要把汉民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过的春节正式定为法定节日,这更让这些人对滕毓藻赞不绝口,这让他们也不得不对滕毓藻表示支持。
    而最先对滕毓藻的建言表示支持的封疆大吏,依然是湖广总督张之洞,随着张之洞的发声,陆续又有地方督抚发文或者上奏折支持滕毓藻。
    在越来越高涨的一边倒对滕毓藻表示支持声援的舆论声中,沉默了数天的的慈禧,终于发来电报,要滕毓藻立即赶去京城,面陈他的建言。
    滕毓藻见到电报后,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京城,当着慈禧的面,同一众朝廷勋贵和重臣展开数小时的辩论后,不仅得到了以载漪为首的那些“祸首”们的支持,甚至还得到了荣禄和王文韶的支持。
    慈禧当即宣布,就依照滕毓藻的建言,在直隶先行试点维新,所有新法,只要不违国体,滕毓藻只要报备就可先行实施,如有疏漏不妥之处,也好及时纠正。
    得到慈禧的首肯后,滕毓藻在当晚又急着赶回天津,经过精心筹备和准备后,在年初就在直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今转眼已经过了半年,不仅直隶的新法改革已经完成并运行了数月,取得的成效也是喜人的,既然已经到了年中,总要总结一下经验,看看还有哪些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同时,对于分驻各地的部队情况,滕毓藻也有些不放心,在经过和卫靖海、李玉林、杨士骧、徐世昌、杨士琦等人的商议后,滕毓藻决定,召集直隶、山东军政所有相关人员在六月底,齐聚天津,听取相关汇报。
    召开会议的地点就在新落成不久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府内,上午召开直隶、山东陆海军高级将领会议,下午召开直隶、山东军政联席会议。
    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府,坐落于天津新城中央大街偏北的位置。
    中央大街是天津新城最先建好的道路,不仅如此,按照滕毓藻的要求,黄楚九集中了所有能调动的施工队伍,甚至包括上海和广州的建筑施工人员,还有从国外聘请的设计师和监督人员,首先修建这条中央大街,以及剪两侧的相关建筑。
    中央大街是长度暂时达到十里的一条贯穿南北的笔直大街,宽度五十米,中间建有十米宽的路篱草坪分隔带,道路两侧人行道两侧都已移栽了高大笔直的银杏数,路边还都树立起路灯杆。
    整条大路全部用水泥铺就,宽阔平整,在十天前才刚刚交工,现在已经成为天津新城的标志性道路。
    同这条漂亮的大街相比,路边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府这更加显得气派无比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8188/225867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