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决定封赏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第81章 决定封赏
皇帝朝臣齐聚紫宸殿。
李瑛和李亨,也被李隆基叫了过来。
李隆基指着龙案上的两摞奏书,道:“这边,是请治罪寿王擅自出兵的奏议,这边是西域诸国恭贺远征大胜的上书。”
众臣闻言,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龙案上那两摞奏书。
李隆基走到李瑛和李亨面前,接着道:“十八郎是你们的阿弟,你们说说,朕应该怎么处理?”
按顺序,太子李瑛要先回话。
李瑛先做了一番思考。
对于李瑛来说,他自己怎么想的,或者按理应当怎么处置,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揣摩到李隆基的心思,说出李隆基想听的话。
那李隆基怎么想的呢?
李瑛以为,安西众将士的赏功已经批了下去,唯有李琩什么也没得到,那么很明显,李隆基并不想犒赏李琩,只是担心天下人说他不能论功行赏才召大家在此议事。
作为太子,他李瑛当然得起好这个带头作用。
于是李瑛说道:“父皇励精图治,任贤革新。恩泽百姓,威加四海,天下百姓无不感念父皇之恩德,万邦无不敬仰大唐之繁盛。因此这次大胜,乃父皇功业之必然。十八弟不过是借着父皇之威德,驱望风而逃之贼寇,略有苦劳。虽有苦劳,但善自出兵远征,坏大唐规制,贻害无穷,两相比较,过大于功,因此儿奏议,当对十八弟略施惩戒,以儆效尤。”
“哦?”李隆基望着李瑛,眼神带有玩味,“你觉得应当如何惩戒?”
李瑛道:“十八弟毕竟身有疾病,不宜用刑,不如以流放之名,让他继续游历,如此也算是圆了十八弟的心愿。”
“还行,伱不打算对他用刑。”李隆基语气透着一股清冷,又问李亨道:“你觉得呢?”
李亨也在揣摩李隆基的心思,他前面也是和李瑛一般想法,但刚刚他注意到李瑛的话似乎并没有引起李隆基的兴趣,因此他猜想李隆基另有他想。
于是李亨道:“十八弟以患疾之躯,踏荒原,过戈壁,远征三千余里,虽有违规制,但其情其心,皆为大唐。若败倒也罢了,如今得胜,还要对他施加惩戒,如此恐怕会寒了边军将士之心。且儿以为十八弟事先不奏报,是因为龟兹距长安路途遥远,若待奏报后再出征,恐怕会贻误战机。”
李隆基点点头,回到龙位坐下,对张九龄道:“朕记得张太医是张卿的族弟,十八郎如今的贴身医官,是张太医的女儿,叫张木槿。这个张木槿可有向你们说过十八郎的病情如何?”
辛云京会定期向李隆基呈奏李琩的情况,除此之外,李隆基还安排了其他暗哨,也就是说李隆基对李琩的身体情况是有了解的。
因此李隆基这么问,其用意就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他关心李琩。
同时,也是在暗示李瑛和李亨,他们两个对李琩的评价只论功于过,不讲情与义。
张九龄回道:“回圣人,据臣所知,寿王殿下病情反复,所幸张木槿得了张太医的医术真传,给寿王殿下特制了药,寿王殿下常服以压病情。这次远征回来,寿王殿下透支了大量身体,整日在屋里静养。”
“唉。”李隆基重重叹了口气,又道:“陇右凤林县今年收成如何?”
裴耀卿管着农业,上前道:“回圣人,今年陇右有旱情,但凤林县挨着漓水,引漓水灌溉,反倒获得了丰收。”
李隆基又道:“盖嘉运贬谪之后,今年考察如何?”官吏人事是李林甫管,李林甫上前道:“盖嘉运已经知罪,每日反省,今年考察勉强合格。”
“好啊。”李隆基点点头。
李隆基一连问三个问题,都和李琩有关,其意不言自明。
李瑛和李亨的脸色逐渐变得不自然起来。
只见李隆基拿起龙案中间的奏书,道:“这是十八郎请罪的奏议。”
说着,打开奏书,阅览道:“十八郎在奏议中说:‘远征得胜,上仰父皇天恩,下赖将士用命,儿无尺寸之功’,这一点倒是和太子说的很像。”
“还有,”李隆基顿了顿,接着道:“十八郎又说:‘儿自知擅自出征,有违大唐律制,儿本想自缚长安,向父皇请罪,但一恐身体有疾,客死途中,如此天下人便会言儿想以死博得忠名,陷父皇于不仁;二则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功与罪,皆出于上,儿若自缚,便有以自罪博父皇垂怜之嫌,如此非是实心请罪。因此儿先留龟兹,只待父皇诏书一到,儿遵令而行’。”
李隆基阅览完,合上奏书,递给张太医龄看,并道:“十八郎立了功,不仅没有丝毫挟功自傲,反而主动请罪,且就连请罪,也想着朕的仁德和威名,如此忠孝仁义之人,朕想亏待他,上天也不会允许。”
“朕意,免去寿王李琩剑南节度史之职,以全其请罪之心,另任命寿王李琩为安西节度使、观察使,加封骠骑大将军,增食邑三千户,其余原职不变,按这个旨意,让吏部拟文。”
“喏。”张九龄等人回道。
……
……
……
朝会散去,李隆基来到武惠妃寝宫。
李隆基虽然加封了李琩,但是给李琩封了安西节度使,便是有意要把李琩留在安西,在李隆基心里,这并不是对一个曾经有望争夺东宫之主的皇子最好的封赏。
而且,他曾经力主给武惠妃皇后之名,只因群臣反对而作罢,如今他对李琩做了这番封赏,也代表武惠妃成为皇后的最后希望破灭。
因此,李隆基并不确定武惠妃对这个封赏是否满意,便立马来一探究竟。
李隆基把对李琩的封赏告诉武惠妃,武惠妃听了,赶紧替李琩叩拜谢恩。
李隆基道:“对琩儿封赏外放,也就意味着你再也做不了皇后,你不会觉得失落吗?”
“自得知琩儿患病以后,臣妾便再也没有皇后之心,臣妾能得三郎恩宠,已经是福缘无尽,臣妾如今只希望琩儿能多活时日,臣妾能与三郎久伴不离。”武惠妃言语相当恳切。
“好啊。”李隆基扶起武惠妃,高兴道:“你能如此明事,朕心甚慰。随朕来,朕最近新编了乐曲,可谓恢宏大气,快随朕去赏赏。”
(本章完)
皇帝朝臣齐聚紫宸殿。
李瑛和李亨,也被李隆基叫了过来。
李隆基指着龙案上的两摞奏书,道:“这边,是请治罪寿王擅自出兵的奏议,这边是西域诸国恭贺远征大胜的上书。”
众臣闻言,目光齐刷刷的看向龙案上那两摞奏书。
李隆基走到李瑛和李亨面前,接着道:“十八郎是你们的阿弟,你们说说,朕应该怎么处理?”
按顺序,太子李瑛要先回话。
李瑛先做了一番思考。
对于李瑛来说,他自己怎么想的,或者按理应当怎么处置,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揣摩到李隆基的心思,说出李隆基想听的话。
那李隆基怎么想的呢?
李瑛以为,安西众将士的赏功已经批了下去,唯有李琩什么也没得到,那么很明显,李隆基并不想犒赏李琩,只是担心天下人说他不能论功行赏才召大家在此议事。
作为太子,他李瑛当然得起好这个带头作用。
于是李瑛说道:“父皇励精图治,任贤革新。恩泽百姓,威加四海,天下百姓无不感念父皇之恩德,万邦无不敬仰大唐之繁盛。因此这次大胜,乃父皇功业之必然。十八弟不过是借着父皇之威德,驱望风而逃之贼寇,略有苦劳。虽有苦劳,但善自出兵远征,坏大唐规制,贻害无穷,两相比较,过大于功,因此儿奏议,当对十八弟略施惩戒,以儆效尤。”
“哦?”李隆基望着李瑛,眼神带有玩味,“你觉得应当如何惩戒?”
李瑛道:“十八弟毕竟身有疾病,不宜用刑,不如以流放之名,让他继续游历,如此也算是圆了十八弟的心愿。”
“还行,伱不打算对他用刑。”李隆基语气透着一股清冷,又问李亨道:“你觉得呢?”
李亨也在揣摩李隆基的心思,他前面也是和李瑛一般想法,但刚刚他注意到李瑛的话似乎并没有引起李隆基的兴趣,因此他猜想李隆基另有他想。
于是李亨道:“十八弟以患疾之躯,踏荒原,过戈壁,远征三千余里,虽有违规制,但其情其心,皆为大唐。若败倒也罢了,如今得胜,还要对他施加惩戒,如此恐怕会寒了边军将士之心。且儿以为十八弟事先不奏报,是因为龟兹距长安路途遥远,若待奏报后再出征,恐怕会贻误战机。”
李隆基点点头,回到龙位坐下,对张九龄道:“朕记得张太医是张卿的族弟,十八郎如今的贴身医官,是张太医的女儿,叫张木槿。这个张木槿可有向你们说过十八郎的病情如何?”
辛云京会定期向李隆基呈奏李琩的情况,除此之外,李隆基还安排了其他暗哨,也就是说李隆基对李琩的身体情况是有了解的。
因此李隆基这么问,其用意就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他关心李琩。
同时,也是在暗示李瑛和李亨,他们两个对李琩的评价只论功于过,不讲情与义。
张九龄回道:“回圣人,据臣所知,寿王殿下病情反复,所幸张木槿得了张太医的医术真传,给寿王殿下特制了药,寿王殿下常服以压病情。这次远征回来,寿王殿下透支了大量身体,整日在屋里静养。”
“唉。”李隆基重重叹了口气,又道:“陇右凤林县今年收成如何?”
裴耀卿管着农业,上前道:“回圣人,今年陇右有旱情,但凤林县挨着漓水,引漓水灌溉,反倒获得了丰收。”
李隆基又道:“盖嘉运贬谪之后,今年考察如何?”官吏人事是李林甫管,李林甫上前道:“盖嘉运已经知罪,每日反省,今年考察勉强合格。”
“好啊。”李隆基点点头。
李隆基一连问三个问题,都和李琩有关,其意不言自明。
李瑛和李亨的脸色逐渐变得不自然起来。
只见李隆基拿起龙案中间的奏书,道:“这是十八郎请罪的奏议。”
说着,打开奏书,阅览道:“十八郎在奏议中说:‘远征得胜,上仰父皇天恩,下赖将士用命,儿无尺寸之功’,这一点倒是和太子说的很像。”
“还有,”李隆基顿了顿,接着道:“十八郎又说:‘儿自知擅自出征,有违大唐律制,儿本想自缚长安,向父皇请罪,但一恐身体有疾,客死途中,如此天下人便会言儿想以死博得忠名,陷父皇于不仁;二则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功与罪,皆出于上,儿若自缚,便有以自罪博父皇垂怜之嫌,如此非是实心请罪。因此儿先留龟兹,只待父皇诏书一到,儿遵令而行’。”
李隆基阅览完,合上奏书,递给张太医龄看,并道:“十八郎立了功,不仅没有丝毫挟功自傲,反而主动请罪,且就连请罪,也想着朕的仁德和威名,如此忠孝仁义之人,朕想亏待他,上天也不会允许。”
“朕意,免去寿王李琩剑南节度史之职,以全其请罪之心,另任命寿王李琩为安西节度使、观察使,加封骠骑大将军,增食邑三千户,其余原职不变,按这个旨意,让吏部拟文。”
“喏。”张九龄等人回道。
……
……
……
朝会散去,李隆基来到武惠妃寝宫。
李隆基虽然加封了李琩,但是给李琩封了安西节度使,便是有意要把李琩留在安西,在李隆基心里,这并不是对一个曾经有望争夺东宫之主的皇子最好的封赏。
而且,他曾经力主给武惠妃皇后之名,只因群臣反对而作罢,如今他对李琩做了这番封赏,也代表武惠妃成为皇后的最后希望破灭。
因此,李隆基并不确定武惠妃对这个封赏是否满意,便立马来一探究竟。
李隆基把对李琩的封赏告诉武惠妃,武惠妃听了,赶紧替李琩叩拜谢恩。
李隆基道:“对琩儿封赏外放,也就意味着你再也做不了皇后,你不会觉得失落吗?”
“自得知琩儿患病以后,臣妾便再也没有皇后之心,臣妾能得三郎恩宠,已经是福缘无尽,臣妾如今只希望琩儿能多活时日,臣妾能与三郎久伴不离。”武惠妃言语相当恳切。
“好啊。”李隆基扶起武惠妃,高兴道:“你能如此明事,朕心甚慰。随朕来,朕最近新编了乐曲,可谓恢宏大气,快随朕去赏赏。”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7415/223131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