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910绿色的米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第916章 910.绿色的米
走半截又回去了。
竹沥没拿。
林昌贤快步跑回去,拎出一个矿泉水桶。
将收集好的竹沥装到里面。
攒了还真不少,四升的水桶快装满了。
之后,才又重新往外走。
刚出院子,就见旁边小院的门也打开了,四位评委从里面出来。
“三位师傅,您这是去哪啊?”当先一人打了声招呼,然后目光直勾勾就盯到了林昌贤手里的水桶,还拿余光瞄林壤明手里的袋子。
还挺忙。
“这是竹沥吧,熬粥可好啊。”
这东西外表独特,他们也都认识。
徐师傅没回答,而是反问道:“各位这是干嘛去?”
“好不容易来一趟,不打算在宾馆吃,我们打算去街上找点特色,解决早饭。”评委回答道。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徐师傅直接邀请,“正打算到我那边去熬粥,竹沥粥。不过有点远。”
早就等着这句话了。
远怕什么,对他们这帮老饕来说,只要能吃一口,多远都行。
更何况,看意思是这三位要下厨啊。
万万不可能错过……
一行人从三个变成了七个。
到民宿门口要了辆小巴。
一路行驶了四十多分钟。
从城固县开到了市区。
确实够远的。
不过一路闲聊,倒也不觉着烦闷。
车子从天汉市穿城而过,由北到南,来到时代广场,漂亮烧烤的后门。
前面进不去,这刚早晨九点多已经有客人在等位了。
徐师傅轻车熟路带着众人来到后厨。
后厨正在备菜,等待中午开门。
元老鲁师傅和几个新厨师见到徐师傅他们进来,纷纷打招呼。
徐师傅回应了一圈,让他们继续忙,自己就占一个灶台。
把竹沥交给一个帮厨,让他拿机器给过滤下。
随后,打开了他自己的大型恒温保鲜柜。
里面塞满了各种小盒子小罐子,全是好东西。
“哎呀,佛山柱候酱、茂名虾酱、新会的陈皮、徐闻的良姜,还有河源紫金宝。”林壤明这是头一次见徐师傅的藏品,一看见就挪不动道了,一连认出好几样他常用的东西。
“厨者嘛,所求不过一个极致,丝丝毫毫都要用最好,才可能做出极味。万万不可得过且过。”
徐师傅的这番话,听得众人连连点头,不过心里有没有暗笑就不知道了。
他后面这句,明显是话里有话啊。
指代的是很明显了。
徐、王二位理念之争,随着《寻味》节目的播出,都变成名梗了。这两人,就像汉初的项羽和韩信。
徐师傅是项羽,精兵良将贵精不贵多,选锋冲阵所向披靡;王师傅反过来,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啥歪瓜裂都能给它揉成强兵。
两种思路都没错,不过对这里的大厨和老饕来说,还是徐师傅更合他们心意。
介绍完自己的藏品之后,徐师傅从下层粮食区,抽出一个盒子。
“竹沥粥需用小米或粳米,最好的小米我这边用完了,今年的刚种下还没收。咱就用粳米吧。”
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
只是有些好奇,最好的小米是什么,让徐师傅小米那格宁可空着,也不找替换。
不过徐师傅没打算解释,而是打开了自己拿出的粳米,“本地竹沥,那就用本地的米,洋县五色米里的绿粳,最适合煮粥。”
众人凑过来一看,包括两位林师傅在内,都大感惊异。
带颜色的米也不是没见过,黑米、紫米、胭脂米都常见,但这绿颜色的米,还真没见过。
徐师傅手里这盒米,还真是绿色的,嫩嫩的淡淡绿色,颗粒比较小,圆滚滚的。
与常见的米不大一样。
(绿米我家里一直备着,熬粥用,只熬粥合适,蒸饭太贵。别用电饭锅,用燃气灶,熬的时候特别特别香,不过喝起来和其他的米粥没什么区别。)——
熬竹沥粥很简单,前面跟普通粥一样,快熬好的时候再加竹沥就行。
徐师傅将绿米淘洗三遍,入锅加水,点火煎煮着。
随后又从保险柜里拿出了天麻,交给林壤明,“略阳秦岭深处,嘉陵江源头,1800米高山野植,方圆十公里无工业污染,连人烟都稀少。载重时间三年足时,去年十月药性最高时候采摘,国营药厂退休老师傅炮制。”
林壤明接过,托在手里仔细观看。
现在常见的天麻,一年就能长的跟芋头似的,一只手攥不过来,又大又圆润。
而手里这根,三年陈的天麻只不过拇指大小,颜色呈灰黄色,顶头透出些许嫩红。
表面看起来干瘪坑洼其貌不扬,但是上面一圈一圈的纹路清晰可见。
林壤明对药材是有研究的,看着这一圈圈纹路和头上透的红,啧啧称奇,“好东西啊。”
“那是自然。”徐师傅一点都不谦虚,应了一声后又问,“还需要什么,我给你找?”
林壤明看到徐师傅的收藏后,手已经痒的很了,一点没客气,“莲子、老姜、陈皮、八角、猴头菇。”
“好说。”徐师傅答应下来,埋头在他的大柜子里寻找,“陈皮自然是新会陈皮;莲子,有广昌白莲、向阳湖莲、建宁通心莲、里叶白莲子……”
他光是莲子就有好几种。
“用建宁通心莲,主补心脾,做猪肚汤最是合适。”林壤明急忙说道。
“那行。”徐师傅取了些通心莲子,然后又念叨着,“老姜和八角用店里的就行,平安沟的,绝顶的好货。”
林壤明自然是没有意见。
不管吃饱,只讲究吃好的平安沟,名气现在大得很嘞,至少在厨师界和美食家圈子里,只要是平安沟产的东西,就不做他想。
只可惜这家特殊,只喜欢做成品,原始食材轻易弄不到。
没想到这边就有,那肯定得拿来试试。
而猴头菇……
林昌贤突然问道:“猴头菇在这里面是有什么功效?”
“滋补。主要是增鲜。”林壤明回答说。
“那就换一个。”林昌贤从后厨材料架上取过一个小筐,“增鲜的话,咱们有美味菇啊。”
林壤明一拍脑门,“我怎么把它忘了,就换美味菇!”
(本章完)
走半截又回去了。
竹沥没拿。
林昌贤快步跑回去,拎出一个矿泉水桶。
将收集好的竹沥装到里面。
攒了还真不少,四升的水桶快装满了。
之后,才又重新往外走。
刚出院子,就见旁边小院的门也打开了,四位评委从里面出来。
“三位师傅,您这是去哪啊?”当先一人打了声招呼,然后目光直勾勾就盯到了林昌贤手里的水桶,还拿余光瞄林壤明手里的袋子。
还挺忙。
“这是竹沥吧,熬粥可好啊。”
这东西外表独特,他们也都认识。
徐师傅没回答,而是反问道:“各位这是干嘛去?”
“好不容易来一趟,不打算在宾馆吃,我们打算去街上找点特色,解决早饭。”评委回答道。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徐师傅直接邀请,“正打算到我那边去熬粥,竹沥粥。不过有点远。”
早就等着这句话了。
远怕什么,对他们这帮老饕来说,只要能吃一口,多远都行。
更何况,看意思是这三位要下厨啊。
万万不可能错过……
一行人从三个变成了七个。
到民宿门口要了辆小巴。
一路行驶了四十多分钟。
从城固县开到了市区。
确实够远的。
不过一路闲聊,倒也不觉着烦闷。
车子从天汉市穿城而过,由北到南,来到时代广场,漂亮烧烤的后门。
前面进不去,这刚早晨九点多已经有客人在等位了。
徐师傅轻车熟路带着众人来到后厨。
后厨正在备菜,等待中午开门。
元老鲁师傅和几个新厨师见到徐师傅他们进来,纷纷打招呼。
徐师傅回应了一圈,让他们继续忙,自己就占一个灶台。
把竹沥交给一个帮厨,让他拿机器给过滤下。
随后,打开了他自己的大型恒温保鲜柜。
里面塞满了各种小盒子小罐子,全是好东西。
“哎呀,佛山柱候酱、茂名虾酱、新会的陈皮、徐闻的良姜,还有河源紫金宝。”林壤明这是头一次见徐师傅的藏品,一看见就挪不动道了,一连认出好几样他常用的东西。
“厨者嘛,所求不过一个极致,丝丝毫毫都要用最好,才可能做出极味。万万不可得过且过。”
徐师傅的这番话,听得众人连连点头,不过心里有没有暗笑就不知道了。
他后面这句,明显是话里有话啊。
指代的是很明显了。
徐、王二位理念之争,随着《寻味》节目的播出,都变成名梗了。这两人,就像汉初的项羽和韩信。
徐师傅是项羽,精兵良将贵精不贵多,选锋冲阵所向披靡;王师傅反过来,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啥歪瓜裂都能给它揉成强兵。
两种思路都没错,不过对这里的大厨和老饕来说,还是徐师傅更合他们心意。
介绍完自己的藏品之后,徐师傅从下层粮食区,抽出一个盒子。
“竹沥粥需用小米或粳米,最好的小米我这边用完了,今年的刚种下还没收。咱就用粳米吧。”
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
只是有些好奇,最好的小米是什么,让徐师傅小米那格宁可空着,也不找替换。
不过徐师傅没打算解释,而是打开了自己拿出的粳米,“本地竹沥,那就用本地的米,洋县五色米里的绿粳,最适合煮粥。”
众人凑过来一看,包括两位林师傅在内,都大感惊异。
带颜色的米也不是没见过,黑米、紫米、胭脂米都常见,但这绿颜色的米,还真没见过。
徐师傅手里这盒米,还真是绿色的,嫩嫩的淡淡绿色,颗粒比较小,圆滚滚的。
与常见的米不大一样。
(绿米我家里一直备着,熬粥用,只熬粥合适,蒸饭太贵。别用电饭锅,用燃气灶,熬的时候特别特别香,不过喝起来和其他的米粥没什么区别。)——
熬竹沥粥很简单,前面跟普通粥一样,快熬好的时候再加竹沥就行。
徐师傅将绿米淘洗三遍,入锅加水,点火煎煮着。
随后又从保险柜里拿出了天麻,交给林壤明,“略阳秦岭深处,嘉陵江源头,1800米高山野植,方圆十公里无工业污染,连人烟都稀少。载重时间三年足时,去年十月药性最高时候采摘,国营药厂退休老师傅炮制。”
林壤明接过,托在手里仔细观看。
现在常见的天麻,一年就能长的跟芋头似的,一只手攥不过来,又大又圆润。
而手里这根,三年陈的天麻只不过拇指大小,颜色呈灰黄色,顶头透出些许嫩红。
表面看起来干瘪坑洼其貌不扬,但是上面一圈一圈的纹路清晰可见。
林壤明对药材是有研究的,看着这一圈圈纹路和头上透的红,啧啧称奇,“好东西啊。”
“那是自然。”徐师傅一点都不谦虚,应了一声后又问,“还需要什么,我给你找?”
林壤明看到徐师傅的收藏后,手已经痒的很了,一点没客气,“莲子、老姜、陈皮、八角、猴头菇。”
“好说。”徐师傅答应下来,埋头在他的大柜子里寻找,“陈皮自然是新会陈皮;莲子,有广昌白莲、向阳湖莲、建宁通心莲、里叶白莲子……”
他光是莲子就有好几种。
“用建宁通心莲,主补心脾,做猪肚汤最是合适。”林壤明急忙说道。
“那行。”徐师傅取了些通心莲子,然后又念叨着,“老姜和八角用店里的就行,平安沟的,绝顶的好货。”
林壤明自然是没有意见。
不管吃饱,只讲究吃好的平安沟,名气现在大得很嘞,至少在厨师界和美食家圈子里,只要是平安沟产的东西,就不做他想。
只可惜这家特殊,只喜欢做成品,原始食材轻易弄不到。
没想到这边就有,那肯定得拿来试试。
而猴头菇……
林昌贤突然问道:“猴头菇在这里面是有什么功效?”
“滋补。主要是增鲜。”林壤明回答说。
“那就换一个。”林昌贤从后厨材料架上取过一个小筐,“增鲜的话,咱们有美味菇啊。”
林壤明一拍脑门,“我怎么把它忘了,就换美味菇!”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6277/239789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