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8【义门陈氏】
推荐阅读:神祇:从哥布林开始、快穿锦鲤运、快穿:绿茶女配靠作死攻略主神!、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你管这叫创业?、玄门崽崽被全网爆宠了、我就混一混,怎么就成世界第一了、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星河之上、祂们都叫我外神、
江西,南昌。
魏良臣只带几个仆从和旗牌官,就快速来到江西,抵达当晚即邀见李邴。
发来两封密奏把事情搞大的李邴,今年已经四十多岁。
他老家在山东任城,先遭宋江侵扰,又被李成劫掠。族人逃难时各奔东西,家族浮财十不存一,田产也在洪武元年分给流民。
李邴在东南小朝廷做官,等他归附大明时,想拿回田产已经晚了。
也就是说,李邴虽然出身山东大族,但现在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得罪江西大族又如何?老子已经这样了,你们来咬我啊!
“局面如何了?”魏良臣直奔主题。
李邴介绍情况:“江西全省清丈田亩时,做得比较彻底的,恐怕还不到五个县。其余府县,或多或少都有问题。三法司来查案之后,我趁机复查各地田亩。但阻力极大,府县官员虽吓得严查,但吏员执行时却难推进。”
“都天子震怒了,那些大族还敢闹事?”魏良臣惊讶道。
李邴说道:“一团乱麻。丈田时天天闹纠纷,田根(田骨)、田面(田皮)转了不知多少手,又大部分都拿不出买卖契书。吏员下乡丈田时,丈着丈着就有人争田打架,甚至还有农妇当场投河自尽。”
魏良臣冷笑:“一乡一村如此,或许只是巧合。全省皆如此,不是大族搞鬼才怪了!”
李邴说道:“还有,太多江西官吏卷入案中,这两个月正在被三法司审查。新任官员初来乍到,没有可用的亲信,也容易被敷衍糊弄。”
魏良臣说:“先从罪官供述出来的家族着手,一旦罪名坐实,立即抓人、抄家、拆族、迁徙。不管他们家里有没有人做官,通通抓起来拆族。一个县抓一個大族,就能把全县都震住,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密奏陛下请求拆族。”李邴说道。
魏良臣指着身后两位旗牌官,他们持有一面令旗、一块金牌:“我手上有这个,可以调动江西军队。”
两位旗牌官,皆由宫廷侍卫出任。
一人持旗,一人持牌,时刻跟随总督,代表着皇帝亲临。
王命旗牌是明清两朝才有的玩意儿,出现频率比尚方宝剑还高——明代还比较谨慎,不会轻易赐出。清朝渐渐泛滥,最后变成每个督抚都有,金牌也沦为刷金漆的木牌。
比如王阳明被派去江西剿匪,发现自己指挥不动地方军。于是上疏请来王命旗牌,一下子就没人敢抗命,说怎么调兵就怎么调兵。
李邴却没见过:“此为何物?”
魏良臣说道:“王命旗牌,专为江西大案设置。它相当于调兵文书和兵符。”
“竟然有这般大权。”李邴极为震撼,这放在宋朝是不可能的。
寻常调兵,只有兵符是没用的,还得有兵部盖章的调兵文件。
调多少兵,用来干啥,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不能超过调兵文书的规定范围。
而王命旗牌,不仅是调兵文书和兵符的集合体,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自由调兵权限。
只要是在魏良臣的总督任期内,只要是在江西省范围以内,他可以随心所欲快速调兵做事。
这玩意儿一般不给,只要给了就是大事,说明某地乱到难以治理的程度。
李邴又拿出一封未拆信件:“这是赣国公送来的,让我转交给阁下。”
魏良臣连忙拆信阅读,读罢大喜:“张氏答应配合拆族迁徙,赣国公还会帮忙说服同乡的其他大族。”
“我资历太浅,义门陈氏劝不动,官府丈田也丈不出,”李邴说道,“或许总督去了,他们会给一些面子。”
魏良臣说:“王命旗牌如天子亲临,他们不给陛下面子,也要给军队几分薄面!”
义门陈氏在北宋中期,已经被文彦博、包拯拆过一次。
当时他们在江州(九江)占地无数,甚至跨界在别的路分也拥有田产。
且不说被拆了散居70多个州县,就说被拆分之前的事。仅在庆历四年,窝在江州的义门陈氏,一次性就有403人去考科举!
李邴提醒说:“义门陈氏拆族迁徙百年,留在江州的族人又已发展壮大。他们的田庄、园林恢复到两百多处,一个田庄就类似一个村子,庄首由陈家的族长任命。当地官府想要收税,须亲自前去拜访,否则粮税都别想收上来。”
“府县街市店铺,也多为陈氏所有。还有寿安堂,专门赡养孤寡老人。亦有抚育孤儿、残疾的所在。这些慈善场所,不姓陈也可以住进去。”
“祠堂有刑仗厅,若族人犯事被打死,非但不会闹出事,反而还被乡人称赞家法严厉。”
“所有族中子弟,不论贫富,都可以免费读书。他们还开了医堂,族人可以去治病。还有戏院,每个月都可以观戏。还有藏书楼,以前叫御书楼,里面供有前宋皇帝的御笔。”
“佛寺、道观、巫室。不论信佛信道信巫,族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祭祀也是家族掌管,不必有劳官府。”
魏良臣听完都傻了:“不愧是……义门陈氏!”
这种大家族,地方官怎么管得了?
难怪善待士绅如北宋,都能狠下心来,强行把义门陈氏拆族迁徙。
任其发展下去,就是国中之国了。
当地田产多被陈氏所占,族人且不说,佃户也被他们控制。
这种控制是全方位的,从吃喝拉撒,到生老病死,再到读书治病,甚至是宗教信仰,通通都由陈氏族老们一手包办。
……
数日之后。
魏良臣动用王命旗牌,抽调南昌城内的省府县三级吏员,带着一千驻防军、五百漕军,风风火火坐船前往德安县。
义门陈氏控制的田产,已经遍布九江府各县,但家族总部还留在德安。
船队刚刚在彭蠡湖(鄱阳湖)转入河流,义门陈氏就已经收到消息,族长陈宗贤紧急召开族老大会。
“树大招风,”陈宗贤叹息道,“总督已快到德安县界,看来我义门陈氏又要拆分了。”
一个族老愤懑道:“若是迁去别处,我们都能接受。但这次是去湖南,那里都是些生地,而且招不到几个佃户。这哪是迁族?分明是举族流放!”
“就是,”另一个族老说道,“无论唐宋,我义门陈氏都能免征徭役、钦贷粮谷。可到了这大明,却非要摊丁入亩。丁役钱变成按亩征收,这九江府的丁役钱,岂非大部分由我陈氏来出?”
又有族老说道:“好端端的江州,非要改名九江府。前任县令还让我们拆掉刑仗堂,说什么不能滥设私刑。我陈氏家风严厉,管教族人碍他官府什么事?”
又有族老说:“左都御史陈东,就是我义门陈氏迁出去的后代。他怎不帮着自家说话?好歹劝谏一下皇帝啊!”
你一言,我一语,全都在发牢骚。
陈宗贤又说起拆族之事,结果族老们都不愿搬。
他们想跟朝廷讨价还价,拆族迁徙可以,但不能去湖南。就算去湖南,也要靠近城市,不能让他们去垦荒。而且还要跟前宋那次拆族一样,老家被官府拿走多少土地,到了新地方必须等价置换。
吵吵闹闹一番,族老们各自散去。
族长陈宗贤坐在堂中愁眉苦脸,官府管不了义门陈氏,他也管不住族中长老啊。有好些都是他的长辈!
又过一日,魏良臣带兵来了。
陈宗贤带着族老们去迎接,看到军队都有点担忧。
但也只是担忧而已,义门陈氏名望极盛,总督还真敢动武不成?
“老朽陈宗贤,拜见魏总督。”陈宗贤领衔作揖。
魏良臣微笑还礼:“久仰义门陈氏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带着兵来拜访?
二人寒暄几句,魏良臣说道:“听闻陈氏有一栋御书楼?”
陈宗贤连忙说:“已改为万卷楼。”
魏良臣又问:“楼里供奉着前宋皇帝的许多御书?”
陈宗贤说道:“只是收藏,并未供奉。”
前朝皇帝的御笔圣旨,很多大族家里都有,这不算什么罪过。
魏良臣提起这事儿,只不过是在震慑,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言语气势。
魏良臣继续问:“春秋两社祭祀,本该官府出面。义门陈氏为何代劳啊?是怕官府出不起祭祀费用?”
陈宗贤解释说:“历任县令皆托陈氏代办,想来是不妥的,今后绝不再代办。”
“我能否在此地游览一番?”魏良臣问道。
陈宗贤说:“魏总督是客人,莫说游玩,在这里住一年亦可。”
于是乎,魏良臣在一群族老的陪同下,带着上百个随员到处乱转。
走了一阵,旁边的书吏上前,在魏良臣身边耳语几句。
魏良臣听完,直接闯入一栋建筑,穿堂过室指着里面说:“这里可是刑仗堂?”
陈宗贤说:“前任梁县令说此事不妥,我陈氏已不再动用私刑。”
“匾额为何没换?”魏良臣指着刻有刑仗堂三字的匾额。
陈宗贤说:“还没来得及,老朽立即让人摘掉。”
魏良臣转身摊出双手,随员拿出一本《大明律》。他双手接过《大明律》,质问陈宗贤:“你可知私设公堂是什么罪?”
陈宗贤终于慌了:“只是管教族中的不法之徒,以此来纠正家风,已经不再这样做了。”
魏良臣冷笑:“便是县令,都不能判定刑罪,必须移交给府里的法曹。法曹判了重刑,还要上报给按察司复核。按察司复核无误,还要上报给刑部复核。你们直接就在这里处置了,比按察司权力还大啊。难不成刑部在陈家设了分司?”
“不敢,万万不敢!”陈宗贤已经背心流汗,这顶帽子扣得太大。
“听说这刑仗堂还打死过人,”魏良臣猛然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义门陈氏私设公堂、藐视朝廷、杀人犯罪,即刻把这刑仗堂给拆了。陈氏族长,还有管理刑仗堂的长老,通通抓去南昌交给三法司会审!”
(本章完)
魏良臣只带几个仆从和旗牌官,就快速来到江西,抵达当晚即邀见李邴。
发来两封密奏把事情搞大的李邴,今年已经四十多岁。
他老家在山东任城,先遭宋江侵扰,又被李成劫掠。族人逃难时各奔东西,家族浮财十不存一,田产也在洪武元年分给流民。
李邴在东南小朝廷做官,等他归附大明时,想拿回田产已经晚了。
也就是说,李邴虽然出身山东大族,但现在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得罪江西大族又如何?老子已经这样了,你们来咬我啊!
“局面如何了?”魏良臣直奔主题。
李邴介绍情况:“江西全省清丈田亩时,做得比较彻底的,恐怕还不到五个县。其余府县,或多或少都有问题。三法司来查案之后,我趁机复查各地田亩。但阻力极大,府县官员虽吓得严查,但吏员执行时却难推进。”
“都天子震怒了,那些大族还敢闹事?”魏良臣惊讶道。
李邴说道:“一团乱麻。丈田时天天闹纠纷,田根(田骨)、田面(田皮)转了不知多少手,又大部分都拿不出买卖契书。吏员下乡丈田时,丈着丈着就有人争田打架,甚至还有农妇当场投河自尽。”
魏良臣冷笑:“一乡一村如此,或许只是巧合。全省皆如此,不是大族搞鬼才怪了!”
李邴说道:“还有,太多江西官吏卷入案中,这两个月正在被三法司审查。新任官员初来乍到,没有可用的亲信,也容易被敷衍糊弄。”
魏良臣说:“先从罪官供述出来的家族着手,一旦罪名坐实,立即抓人、抄家、拆族、迁徙。不管他们家里有没有人做官,通通抓起来拆族。一个县抓一個大族,就能把全县都震住,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密奏陛下请求拆族。”李邴说道。
魏良臣指着身后两位旗牌官,他们持有一面令旗、一块金牌:“我手上有这个,可以调动江西军队。”
两位旗牌官,皆由宫廷侍卫出任。
一人持旗,一人持牌,时刻跟随总督,代表着皇帝亲临。
王命旗牌是明清两朝才有的玩意儿,出现频率比尚方宝剑还高——明代还比较谨慎,不会轻易赐出。清朝渐渐泛滥,最后变成每个督抚都有,金牌也沦为刷金漆的木牌。
比如王阳明被派去江西剿匪,发现自己指挥不动地方军。于是上疏请来王命旗牌,一下子就没人敢抗命,说怎么调兵就怎么调兵。
李邴却没见过:“此为何物?”
魏良臣说道:“王命旗牌,专为江西大案设置。它相当于调兵文书和兵符。”
“竟然有这般大权。”李邴极为震撼,这放在宋朝是不可能的。
寻常调兵,只有兵符是没用的,还得有兵部盖章的调兵文件。
调多少兵,用来干啥,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不能超过调兵文书的规定范围。
而王命旗牌,不仅是调兵文书和兵符的集合体,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自由调兵权限。
只要是在魏良臣的总督任期内,只要是在江西省范围以内,他可以随心所欲快速调兵做事。
这玩意儿一般不给,只要给了就是大事,说明某地乱到难以治理的程度。
李邴又拿出一封未拆信件:“这是赣国公送来的,让我转交给阁下。”
魏良臣连忙拆信阅读,读罢大喜:“张氏答应配合拆族迁徙,赣国公还会帮忙说服同乡的其他大族。”
“我资历太浅,义门陈氏劝不动,官府丈田也丈不出,”李邴说道,“或许总督去了,他们会给一些面子。”
魏良臣说:“王命旗牌如天子亲临,他们不给陛下面子,也要给军队几分薄面!”
义门陈氏在北宋中期,已经被文彦博、包拯拆过一次。
当时他们在江州(九江)占地无数,甚至跨界在别的路分也拥有田产。
且不说被拆了散居70多个州县,就说被拆分之前的事。仅在庆历四年,窝在江州的义门陈氏,一次性就有403人去考科举!
李邴提醒说:“义门陈氏拆族迁徙百年,留在江州的族人又已发展壮大。他们的田庄、园林恢复到两百多处,一个田庄就类似一个村子,庄首由陈家的族长任命。当地官府想要收税,须亲自前去拜访,否则粮税都别想收上来。”
“府县街市店铺,也多为陈氏所有。还有寿安堂,专门赡养孤寡老人。亦有抚育孤儿、残疾的所在。这些慈善场所,不姓陈也可以住进去。”
“祠堂有刑仗厅,若族人犯事被打死,非但不会闹出事,反而还被乡人称赞家法严厉。”
“所有族中子弟,不论贫富,都可以免费读书。他们还开了医堂,族人可以去治病。还有戏院,每个月都可以观戏。还有藏书楼,以前叫御书楼,里面供有前宋皇帝的御笔。”
“佛寺、道观、巫室。不论信佛信道信巫,族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祭祀也是家族掌管,不必有劳官府。”
魏良臣听完都傻了:“不愧是……义门陈氏!”
这种大家族,地方官怎么管得了?
难怪善待士绅如北宋,都能狠下心来,强行把义门陈氏拆族迁徙。
任其发展下去,就是国中之国了。
当地田产多被陈氏所占,族人且不说,佃户也被他们控制。
这种控制是全方位的,从吃喝拉撒,到生老病死,再到读书治病,甚至是宗教信仰,通通都由陈氏族老们一手包办。
……
数日之后。
魏良臣动用王命旗牌,抽调南昌城内的省府县三级吏员,带着一千驻防军、五百漕军,风风火火坐船前往德安县。
义门陈氏控制的田产,已经遍布九江府各县,但家族总部还留在德安。
船队刚刚在彭蠡湖(鄱阳湖)转入河流,义门陈氏就已经收到消息,族长陈宗贤紧急召开族老大会。
“树大招风,”陈宗贤叹息道,“总督已快到德安县界,看来我义门陈氏又要拆分了。”
一个族老愤懑道:“若是迁去别处,我们都能接受。但这次是去湖南,那里都是些生地,而且招不到几个佃户。这哪是迁族?分明是举族流放!”
“就是,”另一个族老说道,“无论唐宋,我义门陈氏都能免征徭役、钦贷粮谷。可到了这大明,却非要摊丁入亩。丁役钱变成按亩征收,这九江府的丁役钱,岂非大部分由我陈氏来出?”
又有族老说道:“好端端的江州,非要改名九江府。前任县令还让我们拆掉刑仗堂,说什么不能滥设私刑。我陈氏家风严厉,管教族人碍他官府什么事?”
又有族老说:“左都御史陈东,就是我义门陈氏迁出去的后代。他怎不帮着自家说话?好歹劝谏一下皇帝啊!”
你一言,我一语,全都在发牢骚。
陈宗贤又说起拆族之事,结果族老们都不愿搬。
他们想跟朝廷讨价还价,拆族迁徙可以,但不能去湖南。就算去湖南,也要靠近城市,不能让他们去垦荒。而且还要跟前宋那次拆族一样,老家被官府拿走多少土地,到了新地方必须等价置换。
吵吵闹闹一番,族老们各自散去。
族长陈宗贤坐在堂中愁眉苦脸,官府管不了义门陈氏,他也管不住族中长老啊。有好些都是他的长辈!
又过一日,魏良臣带兵来了。
陈宗贤带着族老们去迎接,看到军队都有点担忧。
但也只是担忧而已,义门陈氏名望极盛,总督还真敢动武不成?
“老朽陈宗贤,拜见魏总督。”陈宗贤领衔作揖。
魏良臣微笑还礼:“久仰义门陈氏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带着兵来拜访?
二人寒暄几句,魏良臣说道:“听闻陈氏有一栋御书楼?”
陈宗贤连忙说:“已改为万卷楼。”
魏良臣又问:“楼里供奉着前宋皇帝的许多御书?”
陈宗贤说道:“只是收藏,并未供奉。”
前朝皇帝的御笔圣旨,很多大族家里都有,这不算什么罪过。
魏良臣提起这事儿,只不过是在震慑,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言语气势。
魏良臣继续问:“春秋两社祭祀,本该官府出面。义门陈氏为何代劳啊?是怕官府出不起祭祀费用?”
陈宗贤解释说:“历任县令皆托陈氏代办,想来是不妥的,今后绝不再代办。”
“我能否在此地游览一番?”魏良臣问道。
陈宗贤说:“魏总督是客人,莫说游玩,在这里住一年亦可。”
于是乎,魏良臣在一群族老的陪同下,带着上百个随员到处乱转。
走了一阵,旁边的书吏上前,在魏良臣身边耳语几句。
魏良臣听完,直接闯入一栋建筑,穿堂过室指着里面说:“这里可是刑仗堂?”
陈宗贤说:“前任梁县令说此事不妥,我陈氏已不再动用私刑。”
“匾额为何没换?”魏良臣指着刻有刑仗堂三字的匾额。
陈宗贤说:“还没来得及,老朽立即让人摘掉。”
魏良臣转身摊出双手,随员拿出一本《大明律》。他双手接过《大明律》,质问陈宗贤:“你可知私设公堂是什么罪?”
陈宗贤终于慌了:“只是管教族中的不法之徒,以此来纠正家风,已经不再这样做了。”
魏良臣冷笑:“便是县令,都不能判定刑罪,必须移交给府里的法曹。法曹判了重刑,还要上报给按察司复核。按察司复核无误,还要上报给刑部复核。你们直接就在这里处置了,比按察司权力还大啊。难不成刑部在陈家设了分司?”
“不敢,万万不敢!”陈宗贤已经背心流汗,这顶帽子扣得太大。
“听说这刑仗堂还打死过人,”魏良臣猛然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义门陈氏私设公堂、藐视朝廷、杀人犯罪,即刻把这刑仗堂给拆了。陈氏族长,还有管理刑仗堂的长老,通通抓去南昌交给三法司会审!”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6210/218360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