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冗余的禁卫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内史、少府之外,存在于汉家三公九卿制当中的另外一个怪胎——或者说是另外几个部门所组成的怪胎,便是汉家颇有些冗杂的宿卫力量。
众所周知,汉九卿当中,便有两个职务与禁中宿卫直接相关:卫尉,以及郎中令。
而在九卿之外,还有一个虽无九卿之名,然权柄更甚于九卿的中尉,负责整座长安城的宿卫。
用更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便是以宣室殿的汉天子为中心,由内而外,分别有三道各自为政的宿卫系统——护卫天子左右的郎中令,宿卫未央宫的卫尉,以及保卫长安城的中尉。
三道保险,三个互不相干的系统,看似是最大限度确保了皇帝的人身安危,但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三个部门所履行的权责,都维持在高度重合的状态。
就拿当今刘荣来说:无论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还是由于汉家过往传统的原因,刘荣都很少‘挪窝’。
除了每五日一朝东宫长乐,以及隔三差五去上林苑视察外,刘荣别说是出长安城了——就连未央宫,刘荣都是不怎么出的。
而汉家现有的禁中宿卫体系,明确规定了郎中令、卫尉、中尉三个部门的职责。
——郎中令本人,理论上要无时不刻随侍天子左右,带领手下的宫中郎官,负责天子的安全,以及秘书、助力,乃至私人医生等工作。
也就是说,无论天子在哪儿——在未央宫趴窝还是出宫撒欢,郎中令都得片刻不离天子左右。
当然了,作为一个肉体凡胎,有家有室的人,郎中令显然也不可能真的一辈子都在汉天子身边,片刻不离。
可最起码,天子出行时,郎中令得确保自己在天子身边;
在天子趴窝未央宫时,郎中令也得保证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里,有一到两个时辰陪侍天子左右。
这是郎中令,汉天子身边的狗皮膏药,不受汉家任何官僚系统控制,直接向天子本人负责的‘个人武装护卫’力量。
而卫尉,又和郎中令呈现出极大的反差。
——郎中令,是天子在哪儿我在哪儿;
而卫尉却是无论天子在哪儿,我都只管皇宫。
刘荣记得小时候,宫中的老先生们为诸皇子授业时,曾以一个极度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郎中令和卫尉之间的关系。
说是一伙贼人,如果能在不破坏未央宫各宫门、各宫墙,不踏足未央宫任何一片土地的前提下,将未央宫内的汉天子凭空给掳走,那这件事,就和卫尉完全没有关系。
因为卫尉的责任,从来都不是保卫皇宫里的汉天子,而仅仅只是保卫皇宫而已。
虽然这个生动的例子稍有些夸张,但刘荣很清楚这话,基本可以算作是话糙理不糙。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个不管天子安危,只负责皇宫守卫的职务,是因为卫尉,本质上是外朝,或者说是国家为天子配备的护卫军统领。
郎中令是天子私人武装,贴身保镖;卫尉是国家配备的武装护卫——便是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三十多年前,自代地入继大统的太宗孝文皇帝,才会在即位之初,于未央宫的皇位上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卫尉是外朝为天子配备的禁中宿卫武装;
而当时的太宗孝文皇帝,纯粹就是陈平、周勃等老臣拉来充门面的泥塑雕像,根本无法插手外朝事务。
故而,太宗皇帝非但无法通过任命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卫尉,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掌控自己的护卫武装,反而还要被这个外朝所任命的卫尉,堵在皇宫里全方位无死角监视。
最终,万般无奈之下的太宗孝文皇帝,只能发明出一个‘卫将军’的职务,再任命自己从代国带来的心腹:宋昌担任这卫将军的职务;
再然后,便是卫将军宋昌,率领太宗皇帝从代国带来的班底亲卫,在未央宫中——在未央宫宫墙内、宣室殿殿门外的区域来回巡逻,才把宫墙上那一圈属于卫尉的武装,与宣室殿的太宗皇帝给隔开。
凭借这样的方式,太宗皇帝才终于在未央宫宣室殿,睡上了自入长安、继大位以来的第一个好觉。
而当时,太宗皇帝之所以不得已,发明这个‘卫将军’来守卫自己,一方面,是卫尉不受太宗皇帝掌控;
另外一方面,则是天子私人护卫武装:郎中令,也同样不受当时的太宗皇帝控制。
卫尉不受天子控制,还能勉强理解为:外朝势大,天子暗弱,还没能完全掌控朝堂。
但郎中令也不受天子控制,却足以说明当时,太宗皇帝所身处的境遇,究竟有多么糟糕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家的政坛上,才会有‘一朝天子未必一朝臣,但一朝天子必定各有一朝郎中令’的说法。
——天子直属禁军统领,换谁做了皇帝,不都得任命一个绝对信任的肱骨心腹?
倒是卫尉,历代汉天子都没有像对待郎中令那般,秉承‘非心腹不可任命’的原则,而仅仅只是尽可能任命性格敦厚、本分,同时又极具原则的本分人。
一来,是卫尉本身就与外朝脱不了干系,就算以心腹充任,也大概率会和外朝同流合污。
二来,便是以卫尉,与郎中令形成一个制衡关系。
——郎中令管天子的人身安全,卫尉管皇宫的守备、宿卫;
若是这两个人关系太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那被层层包围的汉天子,可就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了。
所以过去这些年,郎中令、卫尉这两个职务的任命,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大概模式为:先任命一个天子心腹担任郎中令;
然后再选出朝中,所有老实、本分,有原则的道德君子;
最后,从这些道德君子当中,选一个和郎中令最不对付、关系最差的人,担任卫尉。
如果找不到——如果满朝道德君子,都和已经定下的郎中令关系不错,那不好意思,郎中令换人,另外挑个天子心腹担任。
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从满朝道德君子当中,选一个和郎中令人选最不对付、关系最差的人担任卫尉。
饶是刘荣这个后世来客,也不得不赞叹:如果汉家的皇城宿卫武装,只有这两个部门相互制衡,那这绝对是相当高明的制度体系。
但事实上,汉家除了这两个九卿部门,还有至少另外两个非九卿部门,也同样负责都城长安的宿卫工作。
——先是中尉;
作为中郎将属衙的上官,以及长安治安、巡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尉的职权范围,主要在长安城非皇宫区域。
也就是除未央、长乐两宫,以及桂宫、高庙等区域以外的民居区。
但如果只有‘民居区治安巡逻’这一项职责,那中尉也完全不到和郎中令、卫尉职权重迭的程度。
想想也知道:如果真的只是个巡逻队长、派出所长,那中尉也不可能被称为‘不是九卿,更胜九卿’的非九卿衙门了。
答案是:中尉手里的权力当中,巡视长安街头、维护治安,仅仅只是最不起眼的一项。
除此之外,中尉下辖的中郎将属衙,还直接负责天子本人出行时的仪仗,以及圣驾保卫工作。
中郎将大家都知道——率领的中郎群体,是从天下各地的军中选拔出来,作为储备军官培养的国家级军事精英。
如今汉室的程不识、李广两位将军,便是这个群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中郎这个群体,在被朝堂中央召集到长安,并编为五官中郎将后,除了要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以及军事理论知识学习,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天子出行时,担任天子仪仗以及护卫。
——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储备军官、未来的将军们近距离沐浴天恩,对天子本人生出更多的认同感、亲切感;
也算是对这些青年才俊的小小奖赏和荣耀。
毕竟封建帝王,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充当仪仗,又或是担任亲卫的。
另外一方面,以优秀的军事储备人才,来充当天子仪仗、门脸,天子脸上也有光不是?
想想看,你坐在黄屋左纛之中,前有禁卒开路称警,侧有骑士陪侍随行,后有宫人举着各式礼器,好大的排场。
民众避退道路两侧,正为这盛大赞叹不已,却发现你的随行队伍中,出现了李广、程不识这种名震天下的人的身影!
而在你的天子卤薄当中,饶是这两个名震天下的民将,也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卒子……
凡事,就怕这么一对比。
你说你天下无敌,在没有参照的前提下,人们普遍不会有概念,只会麻木的认同。
但你如果说,你五秒打死泰森、十秒ko叶问,李小龙不是你三合之敌,施瓦辛格连你一拳都扛不住,那大家就都有画面了。
一样的道理——你说天子生而神圣,天上地下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大家根本没有概念;
但当李广、程不识给你充当亲卫,萧何、张良为你出谋划策,韩信扶你下车,周勃给你擦鞋,那大家有了参照之后,就能直观的明白:雾草,确实牛掰!
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军事储备人才来充当仪仗、护卫,也算是汉家除‘非壮丽无以重威’的长乐未央两宫之外,仅有的形象工程了。
再者,军事储备人才与天子长期近距离接触,也同样是相当大的机遇。
想当年,郅都得太宗孝文皇帝赏识,便是因为当时还只是个中郎的郅都,毫不怯场的制止了太宗皇帝以身涉险,从而得以平步青云。
李广得到重用,也同样是以中郎的身份,在某次陪同太宗皇帝出行游猎途中,展现出了超凡的个人武力,从而征服了太宗皇帝。
而先帝年间,中郎郅都并没有按照往常惯例,在结束中郎这个‘培训期’后外放为将,而是直接从中郎升任中郎将,也无疑是为汉家的中郎群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先河。
——中郎,不一定非得外放为将,走纯粹的武将路子;
只要有那个本事,完全可以向郅都这样,长留长安,先在朝堂站住脚跟,然后以更高的起点外放为将。
比如郅都,如果以曾经的中郎身份外放,那大概率是县尉或校尉起步;
可郅都先在长安做了中郎将,甚至一度差点被提拔为中尉,秩二千石!
于是,郅都外放直接做了雁门郡尉。
现如今,坊间也有传闻:雁门太守程不识可能调任朔方,郅都大概率要再次升官,担任雁门太守。
一郡太守,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国家柱石,封疆大吏了!
若是县尉、校尉起步,在军中得熬多少年、打下多少军功,才能到郡太守二千石的高度?
于是,如今的郅都,成为了中郎群体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
言归正传。
中尉下辖的中郎将,出于政治原因,需要负责天子出行时的仪仗和护卫工作;
这就使得掌控中郎将属衙的中尉,间接多出了一个‘护卫出行状态下的天子’的职责。
而这,显然和天子御用狗皮膏药:郎中令高度职权重迭。
——中尉:护卫出行状态下的天子;
——郎中令:护卫任何状态下的天子;
——卫尉:理论上只护卫皇宫,实际上,也要护卫在皇宫内的天子。
这就等于说,汉天子无论是在宫内还是宫外,都有起码两波互无关联的人马,负责天子的护卫工作。
这还没完。
三十多年前,太宗孝文皇帝扔出的回旋镖,在太宗皇帝驾崩之后,正中后世汉天子眉心。
——卫将军!
在当年,仅仅只是被太宗皇帝出于‘搞个嫡系护卫武装’的考虑,而临时搞出来的卫将军一职,在太宗皇帝进化为在世圣人·汉文帝之后,已经升格成了都城军区第一司令!
长安南、北两支禁军——南军为卫尉所掌控,宿卫皇宫,北军为中尉所掌控,拱卫长安;
而南北两军,外加掌控这两支禁军的卫尉、中尉,又同时被卫将军所管辖!
如果说三十多年前,卫将军‘卫’的是根基不稳、羽翼未丰的太宗孝文皇帝;
那如今,卫将军‘卫’的,却是整个长安——甚至是‘泛长安’地区……
众所周知,汉九卿当中,便有两个职务与禁中宿卫直接相关:卫尉,以及郎中令。
而在九卿之外,还有一个虽无九卿之名,然权柄更甚于九卿的中尉,负责整座长安城的宿卫。
用更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便是以宣室殿的汉天子为中心,由内而外,分别有三道各自为政的宿卫系统——护卫天子左右的郎中令,宿卫未央宫的卫尉,以及保卫长安城的中尉。
三道保险,三个互不相干的系统,看似是最大限度确保了皇帝的人身安危,但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三个部门所履行的权责,都维持在高度重合的状态。
就拿当今刘荣来说:无论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还是由于汉家过往传统的原因,刘荣都很少‘挪窝’。
除了每五日一朝东宫长乐,以及隔三差五去上林苑视察外,刘荣别说是出长安城了——就连未央宫,刘荣都是不怎么出的。
而汉家现有的禁中宿卫体系,明确规定了郎中令、卫尉、中尉三个部门的职责。
——郎中令本人,理论上要无时不刻随侍天子左右,带领手下的宫中郎官,负责天子的安全,以及秘书、助力,乃至私人医生等工作。
也就是说,无论天子在哪儿——在未央宫趴窝还是出宫撒欢,郎中令都得片刻不离天子左右。
当然了,作为一个肉体凡胎,有家有室的人,郎中令显然也不可能真的一辈子都在汉天子身边,片刻不离。
可最起码,天子出行时,郎中令得确保自己在天子身边;
在天子趴窝未央宫时,郎中令也得保证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里,有一到两个时辰陪侍天子左右。
这是郎中令,汉天子身边的狗皮膏药,不受汉家任何官僚系统控制,直接向天子本人负责的‘个人武装护卫’力量。
而卫尉,又和郎中令呈现出极大的反差。
——郎中令,是天子在哪儿我在哪儿;
而卫尉却是无论天子在哪儿,我都只管皇宫。
刘荣记得小时候,宫中的老先生们为诸皇子授业时,曾以一个极度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郎中令和卫尉之间的关系。
说是一伙贼人,如果能在不破坏未央宫各宫门、各宫墙,不踏足未央宫任何一片土地的前提下,将未央宫内的汉天子凭空给掳走,那这件事,就和卫尉完全没有关系。
因为卫尉的责任,从来都不是保卫皇宫里的汉天子,而仅仅只是保卫皇宫而已。
虽然这个生动的例子稍有些夸张,但刘荣很清楚这话,基本可以算作是话糙理不糙。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个不管天子安危,只负责皇宫守卫的职务,是因为卫尉,本质上是外朝,或者说是国家为天子配备的护卫军统领。
郎中令是天子私人武装,贴身保镖;卫尉是国家配备的武装护卫——便是二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三十多年前,自代地入继大统的太宗孝文皇帝,才会在即位之初,于未央宫的皇位上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卫尉是外朝为天子配备的禁中宿卫武装;
而当时的太宗孝文皇帝,纯粹就是陈平、周勃等老臣拉来充门面的泥塑雕像,根本无法插手外朝事务。
故而,太宗皇帝非但无法通过任命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卫尉,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掌控自己的护卫武装,反而还要被这个外朝所任命的卫尉,堵在皇宫里全方位无死角监视。
最终,万般无奈之下的太宗孝文皇帝,只能发明出一个‘卫将军’的职务,再任命自己从代国带来的心腹:宋昌担任这卫将军的职务;
再然后,便是卫将军宋昌,率领太宗皇帝从代国带来的班底亲卫,在未央宫中——在未央宫宫墙内、宣室殿殿门外的区域来回巡逻,才把宫墙上那一圈属于卫尉的武装,与宣室殿的太宗皇帝给隔开。
凭借这样的方式,太宗皇帝才终于在未央宫宣室殿,睡上了自入长安、继大位以来的第一个好觉。
而当时,太宗皇帝之所以不得已,发明这个‘卫将军’来守卫自己,一方面,是卫尉不受太宗皇帝掌控;
另外一方面,则是天子私人护卫武装:郎中令,也同样不受当时的太宗皇帝控制。
卫尉不受天子控制,还能勉强理解为:外朝势大,天子暗弱,还没能完全掌控朝堂。
但郎中令也不受天子控制,却足以说明当时,太宗皇帝所身处的境遇,究竟有多么糟糕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家的政坛上,才会有‘一朝天子未必一朝臣,但一朝天子必定各有一朝郎中令’的说法。
——天子直属禁军统领,换谁做了皇帝,不都得任命一个绝对信任的肱骨心腹?
倒是卫尉,历代汉天子都没有像对待郎中令那般,秉承‘非心腹不可任命’的原则,而仅仅只是尽可能任命性格敦厚、本分,同时又极具原则的本分人。
一来,是卫尉本身就与外朝脱不了干系,就算以心腹充任,也大概率会和外朝同流合污。
二来,便是以卫尉,与郎中令形成一个制衡关系。
——郎中令管天子的人身安全,卫尉管皇宫的守备、宿卫;
若是这两个人关系太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那被层层包围的汉天子,可就当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了。
所以过去这些年,郎中令、卫尉这两个职务的任命,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大概模式为:先任命一个天子心腹担任郎中令;
然后再选出朝中,所有老实、本分,有原则的道德君子;
最后,从这些道德君子当中,选一个和郎中令最不对付、关系最差的人,担任卫尉。
如果找不到——如果满朝道德君子,都和已经定下的郎中令关系不错,那不好意思,郎中令换人,另外挑个天子心腹担任。
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从满朝道德君子当中,选一个和郎中令人选最不对付、关系最差的人担任卫尉。
饶是刘荣这个后世来客,也不得不赞叹:如果汉家的皇城宿卫武装,只有这两个部门相互制衡,那这绝对是相当高明的制度体系。
但事实上,汉家除了这两个九卿部门,还有至少另外两个非九卿部门,也同样负责都城长安的宿卫工作。
——先是中尉;
作为中郎将属衙的上官,以及长安治安、巡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尉的职权范围,主要在长安城非皇宫区域。
也就是除未央、长乐两宫,以及桂宫、高庙等区域以外的民居区。
但如果只有‘民居区治安巡逻’这一项职责,那中尉也完全不到和郎中令、卫尉职权重迭的程度。
想想也知道:如果真的只是个巡逻队长、派出所长,那中尉也不可能被称为‘不是九卿,更胜九卿’的非九卿衙门了。
答案是:中尉手里的权力当中,巡视长安街头、维护治安,仅仅只是最不起眼的一项。
除此之外,中尉下辖的中郎将属衙,还直接负责天子本人出行时的仪仗,以及圣驾保卫工作。
中郎将大家都知道——率领的中郎群体,是从天下各地的军中选拔出来,作为储备军官培养的国家级军事精英。
如今汉室的程不识、李广两位将军,便是这个群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中郎这个群体,在被朝堂中央召集到长安,并编为五官中郎将后,除了要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以及军事理论知识学习,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天子出行时,担任天子仪仗以及护卫。
——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储备军官、未来的将军们近距离沐浴天恩,对天子本人生出更多的认同感、亲切感;
也算是对这些青年才俊的小小奖赏和荣耀。
毕竟封建帝王,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充当仪仗,又或是担任亲卫的。
另外一方面,以优秀的军事储备人才,来充当天子仪仗、门脸,天子脸上也有光不是?
想想看,你坐在黄屋左纛之中,前有禁卒开路称警,侧有骑士陪侍随行,后有宫人举着各式礼器,好大的排场。
民众避退道路两侧,正为这盛大赞叹不已,却发现你的随行队伍中,出现了李广、程不识这种名震天下的人的身影!
而在你的天子卤薄当中,饶是这两个名震天下的民将,也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卒子……
凡事,就怕这么一对比。
你说你天下无敌,在没有参照的前提下,人们普遍不会有概念,只会麻木的认同。
但你如果说,你五秒打死泰森、十秒ko叶问,李小龙不是你三合之敌,施瓦辛格连你一拳都扛不住,那大家就都有画面了。
一样的道理——你说天子生而神圣,天上地下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大家根本没有概念;
但当李广、程不识给你充当亲卫,萧何、张良为你出谋划策,韩信扶你下车,周勃给你擦鞋,那大家有了参照之后,就能直观的明白:雾草,确实牛掰!
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军事储备人才来充当仪仗、护卫,也算是汉家除‘非壮丽无以重威’的长乐未央两宫之外,仅有的形象工程了。
再者,军事储备人才与天子长期近距离接触,也同样是相当大的机遇。
想当年,郅都得太宗孝文皇帝赏识,便是因为当时还只是个中郎的郅都,毫不怯场的制止了太宗皇帝以身涉险,从而得以平步青云。
李广得到重用,也同样是以中郎的身份,在某次陪同太宗皇帝出行游猎途中,展现出了超凡的个人武力,从而征服了太宗皇帝。
而先帝年间,中郎郅都并没有按照往常惯例,在结束中郎这个‘培训期’后外放为将,而是直接从中郎升任中郎将,也无疑是为汉家的中郎群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先河。
——中郎,不一定非得外放为将,走纯粹的武将路子;
只要有那个本事,完全可以向郅都这样,长留长安,先在朝堂站住脚跟,然后以更高的起点外放为将。
比如郅都,如果以曾经的中郎身份外放,那大概率是县尉或校尉起步;
可郅都先在长安做了中郎将,甚至一度差点被提拔为中尉,秩二千石!
于是,郅都外放直接做了雁门郡尉。
现如今,坊间也有传闻:雁门太守程不识可能调任朔方,郅都大概率要再次升官,担任雁门太守。
一郡太守,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国家柱石,封疆大吏了!
若是县尉、校尉起步,在军中得熬多少年、打下多少军功,才能到郡太守二千石的高度?
于是,如今的郅都,成为了中郎群体争相学习、效仿的对象……
言归正传。
中尉下辖的中郎将,出于政治原因,需要负责天子出行时的仪仗和护卫工作;
这就使得掌控中郎将属衙的中尉,间接多出了一个‘护卫出行状态下的天子’的职责。
而这,显然和天子御用狗皮膏药:郎中令高度职权重迭。
——中尉:护卫出行状态下的天子;
——郎中令:护卫任何状态下的天子;
——卫尉:理论上只护卫皇宫,实际上,也要护卫在皇宫内的天子。
这就等于说,汉天子无论是在宫内还是宫外,都有起码两波互无关联的人马,负责天子的护卫工作。
这还没完。
三十多年前,太宗孝文皇帝扔出的回旋镖,在太宗皇帝驾崩之后,正中后世汉天子眉心。
——卫将军!
在当年,仅仅只是被太宗皇帝出于‘搞个嫡系护卫武装’的考虑,而临时搞出来的卫将军一职,在太宗皇帝进化为在世圣人·汉文帝之后,已经升格成了都城军区第一司令!
长安南、北两支禁军——南军为卫尉所掌控,宿卫皇宫,北军为中尉所掌控,拱卫长安;
而南北两军,外加掌控这两支禁军的卫尉、中尉,又同时被卫将军所管辖!
如果说三十多年前,卫将军‘卫’的是根基不稳、羽翼未丰的太宗孝文皇帝;
那如今,卫将军‘卫’的,却是整个长安——甚至是‘泛长安’地区……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6206/243411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