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113章 麻烦成堆的单车刺史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第113章 麻烦成堆的单车刺史
经过两天行军,郭子仪带着五百军士和一千匹马,从凉州进入甘州境内,屯扎于山丹县。
方重勇一行人,亦是与队伍同行,安全无虞。
山丹县地势三面环山,祁连山耸立于南,焉支山雄踞于东,龙首山屏障于北,丘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一种“三山环抱,中央平原”的地形。
南面平原则是河西地区最大的山丹马场,数不清的牲畜在此放牧。匈奴民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说的便是匈奴因为被汉军打败,痛失山丹马场。
也是因为河西走廊各地大大小小的马场,让中原王朝可以持续得到优良马匹得以培养骑兵,保持边境上的军事优势。
山丹县的秋夜苦寒,方重勇一行人在军帐内烤火。阿娜耶则是在检查自己的药箱。
这次出远门,几乎把家里现成的药材给搬空了,装了几个大箱子。
方来鹊依旧是有气无力的在打盹,而方重勇则是在听方大福讲解西域风物。
方大福当年竟然在安西都护府中任职,还跟吐蕃人交过手!
“郎君可以跟郭守捉谈谈,明日去山丹县城,然后让大军帮忙收割牧草。”
方大福微笑说道。
方重勇一愣,随即微微点头,没有言语。
似乎看出他的疑虑,方大福补充道:
“入乡随俗,发兵助收乃是西域屯田的常备之举。郎君既然已经是甘州刺史,让郭守捉麾下军士收割牧草也是合乎情理的。
这马上就要过冬,人倒是无须担忧口粮,但牲畜则需要牧草喂养。如今将其收割正当其时,就算郎君现在不动,去了张掖城也肯定要颁布类似政令。
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还不如现在顺路就将事情办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如此甚好。”
方重勇心悦诚服,方大福这一手可谓是好事做了,好处也拿了,还显示了存在感。
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政策都是到了一地后入乡随俗的更改。无论河西走廊这边的边军究竟是府兵还是募兵,无论是府兵番上还是长征健儿。为了生存,他们都不可能对周边的大小事务视而不见。
本地边军在春耕与秋收时节参与到农事当中,乃是成文的规定,只要没有战事就不会废除。屯田的军粮本身就是军需,这也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河西诸州的刺史们,所管的事情,不是直接的军务,却又与军事不可分割。此等经验之谈,非屯扎本地多年的老油条不可知。
“只是,未能及时到任的话,会被朝廷惩罚……”
方重勇有些为难的询问道。
“迟到了反而被嘉奖,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这样郎君在甘州为官,日子要好过很多吧?”
方大福意味深长的说道。
方重勇秒懂了。
考核甘州刺史的机构,是河西节度府。只有河西节度府无法确定的事情,才会上报到长安。这也是自开元中期以来,长安中枢将一定程度的地方治理权下放到了节度使这一级。
而当初郑叔清在夔州的时候,因为夔州不属于任何节度使管辖,所以刺史直接对长安中枢负责,也直接被中枢管辖。
至于凉州那边的河西节度府,都知道方重勇的身份,上上下下关系都打通了。
方重勇因为路过山丹县,帮本地屯民收割牧草而迟到……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吧?
反正肯定不会惩罚他就是了。
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甘州那边的官吏听说了以后会怎么想呢?
起码不会有人跳出来无脑装逼打脸吧?
“还是先写封信到甘州那边,有备无患。”
方重勇沉吟片刻道。
“郎君真是天资聪慧。”
方大福赞叹道,话语中似有深意。
方重勇很多时候做事缺乏常识,但每次都可以“一点就通”,把后续的错漏补齐。其办事的能力,远超同龄人,甚至不在能干官僚之下。
正在这时,郭子仪走进军帐,他冻得面色青紫,显然在大营外巡视了一圈不是什么轻松活计。
方大福一看这架势,抱着方来鹊就出了军帐,找别处取暖了。反倒是阿娜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愣了半天,终究还是如小媳妇一般在方重勇身边跪坐下来,低着头不说话。
“郭守捉有事但讲无妨。”
方重勇指了指阿娜耶沉声说道。
郭子仪面色平静的点点头道:“方使君,甘州南面祁连山脉,有一条只有牧民们不得已时才会走的山路,连牲畜的都不能行。”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草草画了一副简图。
“正常情况看,这条路人迹罕至,几乎不可能有人去走。若是大部队行军,则需要依靠人力去驮运辎重,偶遇大风大雪,估计死者不可计数!
因此朝廷并不把这条路当回事。”
郭子仪说话很谨慎,因为一切都是他的猜测,没有任何迹象的时候,瞎说话扰乱军心是要承担责任的!
“郭守捉是说,吐蕃人,可能走这条不寻常的路,不骑马来奔袭甘州城?”
方重勇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跟郭子仪想得不一样,这条路方重勇不仅知道,而且在他前世还相当出名!
有部队过一趟就因为天气恶劣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具体是什么事迹他反倒是不太记得了,只觉得当时异常震撼。
想明白这个道理不难。
严寒大风缺水,又没有补给。在不依靠牲畜的情况下翻越祁连山,不可能是什么美好的体验。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很贴切。
翻越山脉的时候,因为大风大雪很容易造成失温、迷路,然后部队大量减员却得不到及时救治!以这条路作为行军路线,本身就是在玩命!
“方使君所言不差啊,吐蕃权贵们不把他们的士卒当人。就算死一半的士卒,只要能立下军功,那都不是什么大事。”
郭子仪叹息说道,他对吐蕃人打仗的疯狂,有着很直观的体验。
在一个到了三十多岁,就会普遍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农奴制国家里,痛痛快快死在战场上,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就算在高原苟活不用上战场,也会死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辛勤劳作。
“所以,郭守捉有什么打算呢?”
方重勇不动声色问道。
郭子仪此刻前来密谈,显然不会只是拉家常,而是有求于人。大家现在都是混官场的,且官职没有可比性。
不存在谁隶属于谁,谁又要跪舔于谁。
“建康军虽然是甘州的建制,但它的设立,主要是防止吐蕃人攻克瓜州后从西域进攻河西走廊,随时支援玉门关的守军。
并不是为了防守甘州南面准备的。事实上,那条路,或许在郭某有生之年,也不会见到那一支军队犯傻去走。”
郭子仪苦笑说道。
事情麻烦就麻烦在这里。
朝廷军镇的设立,都是应对的常规情况。与常规情况相对的,便是特殊情况了。
吐蕃派兵翻越祁连山奇袭甘州,便是那种概率极小,风险极大的活计。
没有证据,郭子仪怎么跟上级反映这个情况?
总不能说一报告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担心”这样的字眼吧?
而这条路的出口,离甘州的州府张掖城很近,甚至比建康军的驻地离张掖城的距离还要近!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便是张掖守军的五百精锐,外加六千团结兵来御敌了。
表面上看,似乎风险不大,因为赤水军从凉州支援甘州,似乎也没多远!
然而,吐蕃人既然派兵偷袭,定然有全盘的计划,那时候河西军的主力,只怕已经跟吐蕃人的主力对峙于青海湖,准备决战了!
到时候,甘州腹地被袭,山丹马场被劫……这一系列后方失火的事件,会极大影响前线唐军的后勤补给。
这场战争鹿死谁手,可就难说得很了!
王忠嗣命郭子仪在甘州张掖附近练兵,未尝没有防备吐蕃人偷袭的意思。只是他没办法分出更多的资源来,一切都要靠郭子仪自己努力了。这未尝不是王忠嗣给郭子仪立功的机会,以酬谢这位“老乡”。
河西诸军,以赤水军为首。在河西节度使不管事的时候,赤水军使的军令,可以代替河西节度使的军令。王忠嗣的用心良苦,方重勇此刻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条路确实有些风险,只是……我能帮你什么忙呢?”
方重勇叹息问道。
“只需要方使君严格执行秋防令即可。此举势必会得罪甘州本地官员与百姓,最后也可能劳而无功,被人笑话胆小如鼠……唉!”
郭子仪一脸无奈,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大唐已经很久没有下秋防令了。河西本地,其实对此比较抵触,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让本该换防的屯兵无法换防,没有怨气才是怪事。
不仅如此,还要坚壁清野,组织团结兵军训,增加人员巡逻,增加府库开支。没错,团结兵和滞留不能回家的边军,一样要给军饷的!这些都是从河西本地府库里面支出。
而且屯田所用的劳动工具,如直辕犁、耕牛、石磨等物,都是官府提供。边军们不能轮换,原本在家耕田的又被临时征发为长征健儿,所以官府管理的屯田就会无人耕种,只能妇女老幼上阵。
这对边镇经济的运行,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一切的一切,跟郭子仪关系不大,却与方重勇这个新任的甘州刺史,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利益联系。
简单点说,作为“单车刺史”,就是专门监督边镇地方上干这活计的!
郭子仪言简意赅的将这些解释给了方重勇听,让这位从长安来的方衙内整个人都不好了!
方重勇的想法,是在甘州躺平兼旅游,当一个快快乐乐的甩手掌柜。反正他麾下不是还有甘州司马与甘州长史嘛,将任务摊派给那两人就行了。
反正甘州无战乱,放心浪就行。听闻张掖附近的风景很优美啊,前世他还来这里旅游过,感觉真不错。
甘州有“塞上江南”之称,乃是水系汇聚之地,空气好,没沙子,不缺水,物产丰饶人口不多!
方重勇想得很通透,建康军使欧阳琟兼任甘州刺史,平日里人都在建康军军营,驻地是肃州与甘州的交界处,离张掖城两百多里。
自己就算是个吉祥物,也不可能比几乎不管事的欧阳琟要差吧?
再差还能差到给甘州加负面buff?
基哥这职务任命虽然荒谬,但也不算是离谱到家。因为这种有节度使、营田使、度支使管辖的州县,其刺史的权责比普通州郡小不少。
那个二十四岁的衙内刺史,当了四年甘州刺史,不也没出什么事吗?
方重勇之前是这么认为的,只是现在听郭子仪一说,心情瞬间落到谷底。
吐蕃人来了,他要担惊受怕,体验兵祸,一不小心就要成为吐蕃人的阶下囚。
吐蕃人不来,他强硬执行秋防令,会被本地官员和百姓给骂到不敢出门,坐实自己“年幼无知”的人设。
总之,不管吐蕃人来不来,这一趟都是苦差事!
“方使君是怎么想的呢?”
郭子仪小心翼翼的问道。他很明白,背景强硬的方重勇,对这件事,是可以说不的。
谁也不能要求一个半大孩子去承担这样的责任,哪怕这个孩子真的聪明得不像话。
“我明白了,此事我会尽心尽力去办的。”
方重勇点点头说道。
“如此,那便谢过方使君了。”
郭子仪叉手行礼,神态甚为恭敬。
“明日郭军使可否安排一下,让军中儿郎们帮山丹县收割一下牧草以备军需?”
方重勇没有忘记方大福的嘱咐,对郭子仪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是应有之义,就算方使君不说,张掖守捉也要配合这件事。使君如此勤于政务,郭某倒是有些担心多余了。”
郭子仪拜谢而去,方重勇就看到阿娜耶凝神看着自己,目光很是诡异。
“你又在想什么?”
方重勇叹了口气,在草垫上躺了下来,习惯性的把头枕在阿娜耶的双腿上。
“什么节度使,军使,都跟你谈笑风生的。郎君才十岁就当了刺史,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才好了。”
阿娜耶苦着脸说道,很为自己的将来担忧。
这枝头有点高,不知道能不能攀得上啊!她感觉自己跟方重勇的差距越来越大,都大到让人害怕!
“来,给爷笑一个。”
方重勇恶作剧一般的伸出食指,按在阿娜耶挺拔的鼻梁上。
“甘州……很危险吧?”
阿娜耶温柔的将方重勇的手放好,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谁说不是呢……总之,就是个硕大无比的深坑啊。”
方重勇疲惫的闭上眼睛,喃喃自语说道,很快就睡着了。
(本章完)
经过两天行军,郭子仪带着五百军士和一千匹马,从凉州进入甘州境内,屯扎于山丹县。
方重勇一行人,亦是与队伍同行,安全无虞。
山丹县地势三面环山,祁连山耸立于南,焉支山雄踞于东,龙首山屏障于北,丘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一种“三山环抱,中央平原”的地形。
南面平原则是河西地区最大的山丹马场,数不清的牲畜在此放牧。匈奴民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说的便是匈奴因为被汉军打败,痛失山丹马场。
也是因为河西走廊各地大大小小的马场,让中原王朝可以持续得到优良马匹得以培养骑兵,保持边境上的军事优势。
山丹县的秋夜苦寒,方重勇一行人在军帐内烤火。阿娜耶则是在检查自己的药箱。
这次出远门,几乎把家里现成的药材给搬空了,装了几个大箱子。
方来鹊依旧是有气无力的在打盹,而方重勇则是在听方大福讲解西域风物。
方大福当年竟然在安西都护府中任职,还跟吐蕃人交过手!
“郎君可以跟郭守捉谈谈,明日去山丹县城,然后让大军帮忙收割牧草。”
方大福微笑说道。
方重勇一愣,随即微微点头,没有言语。
似乎看出他的疑虑,方大福补充道:
“入乡随俗,发兵助收乃是西域屯田的常备之举。郎君既然已经是甘州刺史,让郭守捉麾下军士收割牧草也是合乎情理的。
这马上就要过冬,人倒是无须担忧口粮,但牲畜则需要牧草喂养。如今将其收割正当其时,就算郎君现在不动,去了张掖城也肯定要颁布类似政令。
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还不如现在顺路就将事情办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如此甚好。”
方重勇心悦诚服,方大福这一手可谓是好事做了,好处也拿了,还显示了存在感。
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政策都是到了一地后入乡随俗的更改。无论河西走廊这边的边军究竟是府兵还是募兵,无论是府兵番上还是长征健儿。为了生存,他们都不可能对周边的大小事务视而不见。
本地边军在春耕与秋收时节参与到农事当中,乃是成文的规定,只要没有战事就不会废除。屯田的军粮本身就是军需,这也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河西诸州的刺史们,所管的事情,不是直接的军务,却又与军事不可分割。此等经验之谈,非屯扎本地多年的老油条不可知。
“只是,未能及时到任的话,会被朝廷惩罚……”
方重勇有些为难的询问道。
“迟到了反而被嘉奖,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这样郎君在甘州为官,日子要好过很多吧?”
方大福意味深长的说道。
方重勇秒懂了。
考核甘州刺史的机构,是河西节度府。只有河西节度府无法确定的事情,才会上报到长安。这也是自开元中期以来,长安中枢将一定程度的地方治理权下放到了节度使这一级。
而当初郑叔清在夔州的时候,因为夔州不属于任何节度使管辖,所以刺史直接对长安中枢负责,也直接被中枢管辖。
至于凉州那边的河西节度府,都知道方重勇的身份,上上下下关系都打通了。
方重勇因为路过山丹县,帮本地屯民收割牧草而迟到……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吧?
反正肯定不会惩罚他就是了。
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甘州那边的官吏听说了以后会怎么想呢?
起码不会有人跳出来无脑装逼打脸吧?
“还是先写封信到甘州那边,有备无患。”
方重勇沉吟片刻道。
“郎君真是天资聪慧。”
方大福赞叹道,话语中似有深意。
方重勇很多时候做事缺乏常识,但每次都可以“一点就通”,把后续的错漏补齐。其办事的能力,远超同龄人,甚至不在能干官僚之下。
正在这时,郭子仪走进军帐,他冻得面色青紫,显然在大营外巡视了一圈不是什么轻松活计。
方大福一看这架势,抱着方来鹊就出了军帐,找别处取暖了。反倒是阿娜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愣了半天,终究还是如小媳妇一般在方重勇身边跪坐下来,低着头不说话。
“郭守捉有事但讲无妨。”
方重勇指了指阿娜耶沉声说道。
郭子仪面色平静的点点头道:“方使君,甘州南面祁连山脉,有一条只有牧民们不得已时才会走的山路,连牲畜的都不能行。”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草草画了一副简图。
“正常情况看,这条路人迹罕至,几乎不可能有人去走。若是大部队行军,则需要依靠人力去驮运辎重,偶遇大风大雪,估计死者不可计数!
因此朝廷并不把这条路当回事。”
郭子仪说话很谨慎,因为一切都是他的猜测,没有任何迹象的时候,瞎说话扰乱军心是要承担责任的!
“郭守捉是说,吐蕃人,可能走这条不寻常的路,不骑马来奔袭甘州城?”
方重勇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跟郭子仪想得不一样,这条路方重勇不仅知道,而且在他前世还相当出名!
有部队过一趟就因为天气恶劣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具体是什么事迹他反倒是不太记得了,只觉得当时异常震撼。
想明白这个道理不难。
严寒大风缺水,又没有补给。在不依靠牲畜的情况下翻越祁连山,不可能是什么美好的体验。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很贴切。
翻越山脉的时候,因为大风大雪很容易造成失温、迷路,然后部队大量减员却得不到及时救治!以这条路作为行军路线,本身就是在玩命!
“方使君所言不差啊,吐蕃权贵们不把他们的士卒当人。就算死一半的士卒,只要能立下军功,那都不是什么大事。”
郭子仪叹息说道,他对吐蕃人打仗的疯狂,有着很直观的体验。
在一个到了三十多岁,就会普遍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农奴制国家里,痛痛快快死在战场上,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就算在高原苟活不用上战场,也会死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辛勤劳作。
“所以,郭守捉有什么打算呢?”
方重勇不动声色问道。
郭子仪此刻前来密谈,显然不会只是拉家常,而是有求于人。大家现在都是混官场的,且官职没有可比性。
不存在谁隶属于谁,谁又要跪舔于谁。
“建康军虽然是甘州的建制,但它的设立,主要是防止吐蕃人攻克瓜州后从西域进攻河西走廊,随时支援玉门关的守军。
并不是为了防守甘州南面准备的。事实上,那条路,或许在郭某有生之年,也不会见到那一支军队犯傻去走。”
郭子仪苦笑说道。
事情麻烦就麻烦在这里。
朝廷军镇的设立,都是应对的常规情况。与常规情况相对的,便是特殊情况了。
吐蕃派兵翻越祁连山奇袭甘州,便是那种概率极小,风险极大的活计。
没有证据,郭子仪怎么跟上级反映这个情况?
总不能说一报告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担心”这样的字眼吧?
而这条路的出口,离甘州的州府张掖城很近,甚至比建康军的驻地离张掖城的距离还要近!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便是张掖守军的五百精锐,外加六千团结兵来御敌了。
表面上看,似乎风险不大,因为赤水军从凉州支援甘州,似乎也没多远!
然而,吐蕃人既然派兵偷袭,定然有全盘的计划,那时候河西军的主力,只怕已经跟吐蕃人的主力对峙于青海湖,准备决战了!
到时候,甘州腹地被袭,山丹马场被劫……这一系列后方失火的事件,会极大影响前线唐军的后勤补给。
这场战争鹿死谁手,可就难说得很了!
王忠嗣命郭子仪在甘州张掖附近练兵,未尝没有防备吐蕃人偷袭的意思。只是他没办法分出更多的资源来,一切都要靠郭子仪自己努力了。这未尝不是王忠嗣给郭子仪立功的机会,以酬谢这位“老乡”。
河西诸军,以赤水军为首。在河西节度使不管事的时候,赤水军使的军令,可以代替河西节度使的军令。王忠嗣的用心良苦,方重勇此刻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条路确实有些风险,只是……我能帮你什么忙呢?”
方重勇叹息问道。
“只需要方使君严格执行秋防令即可。此举势必会得罪甘州本地官员与百姓,最后也可能劳而无功,被人笑话胆小如鼠……唉!”
郭子仪一脸无奈,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大唐已经很久没有下秋防令了。河西本地,其实对此比较抵触,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让本该换防的屯兵无法换防,没有怨气才是怪事。
不仅如此,还要坚壁清野,组织团结兵军训,增加人员巡逻,增加府库开支。没错,团结兵和滞留不能回家的边军,一样要给军饷的!这些都是从河西本地府库里面支出。
而且屯田所用的劳动工具,如直辕犁、耕牛、石磨等物,都是官府提供。边军们不能轮换,原本在家耕田的又被临时征发为长征健儿,所以官府管理的屯田就会无人耕种,只能妇女老幼上阵。
这对边镇经济的运行,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一切的一切,跟郭子仪关系不大,却与方重勇这个新任的甘州刺史,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利益联系。
简单点说,作为“单车刺史”,就是专门监督边镇地方上干这活计的!
郭子仪言简意赅的将这些解释给了方重勇听,让这位从长安来的方衙内整个人都不好了!
方重勇的想法,是在甘州躺平兼旅游,当一个快快乐乐的甩手掌柜。反正他麾下不是还有甘州司马与甘州长史嘛,将任务摊派给那两人就行了。
反正甘州无战乱,放心浪就行。听闻张掖附近的风景很优美啊,前世他还来这里旅游过,感觉真不错。
甘州有“塞上江南”之称,乃是水系汇聚之地,空气好,没沙子,不缺水,物产丰饶人口不多!
方重勇想得很通透,建康军使欧阳琟兼任甘州刺史,平日里人都在建康军军营,驻地是肃州与甘州的交界处,离张掖城两百多里。
自己就算是个吉祥物,也不可能比几乎不管事的欧阳琟要差吧?
再差还能差到给甘州加负面buff?
基哥这职务任命虽然荒谬,但也不算是离谱到家。因为这种有节度使、营田使、度支使管辖的州县,其刺史的权责比普通州郡小不少。
那个二十四岁的衙内刺史,当了四年甘州刺史,不也没出什么事吗?
方重勇之前是这么认为的,只是现在听郭子仪一说,心情瞬间落到谷底。
吐蕃人来了,他要担惊受怕,体验兵祸,一不小心就要成为吐蕃人的阶下囚。
吐蕃人不来,他强硬执行秋防令,会被本地官员和百姓给骂到不敢出门,坐实自己“年幼无知”的人设。
总之,不管吐蕃人来不来,这一趟都是苦差事!
“方使君是怎么想的呢?”
郭子仪小心翼翼的问道。他很明白,背景强硬的方重勇,对这件事,是可以说不的。
谁也不能要求一个半大孩子去承担这样的责任,哪怕这个孩子真的聪明得不像话。
“我明白了,此事我会尽心尽力去办的。”
方重勇点点头说道。
“如此,那便谢过方使君了。”
郭子仪叉手行礼,神态甚为恭敬。
“明日郭军使可否安排一下,让军中儿郎们帮山丹县收割一下牧草以备军需?”
方重勇没有忘记方大福的嘱咐,对郭子仪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是应有之义,就算方使君不说,张掖守捉也要配合这件事。使君如此勤于政务,郭某倒是有些担心多余了。”
郭子仪拜谢而去,方重勇就看到阿娜耶凝神看着自己,目光很是诡异。
“你又在想什么?”
方重勇叹了口气,在草垫上躺了下来,习惯性的把头枕在阿娜耶的双腿上。
“什么节度使,军使,都跟你谈笑风生的。郎君才十岁就当了刺史,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才好了。”
阿娜耶苦着脸说道,很为自己的将来担忧。
这枝头有点高,不知道能不能攀得上啊!她感觉自己跟方重勇的差距越来越大,都大到让人害怕!
“来,给爷笑一个。”
方重勇恶作剧一般的伸出食指,按在阿娜耶挺拔的鼻梁上。
“甘州……很危险吧?”
阿娜耶温柔的将方重勇的手放好,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谁说不是呢……总之,就是个硕大无比的深坑啊。”
方重勇疲惫的闭上眼睛,喃喃自语说道,很快就睡着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6050/217589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