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长安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长安

推荐阅读: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长安
    阿段养了两只鸬鹚,名叫大黑和小黑,经常跟其他僚人养的鸬鹚一起捕鱼。但每一次,他那两只鸬鹚都可以顺利归来,找到自己的主人,并且不吃其他人喂他的鱼。
    就如同两只小狗一般,和主人很是亲密。
    方重勇在这个不太冷的冬天里,看到阿段的鸬鹚,跟其他僚人养的鸬鹚一起捕鱼,几只鸬鹚竟然合作将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给叼起来了。
    若不是亲眼所见,方重勇也不敢相信,一群不同人家养的水鸟,居然也可以使用兵法合作捕猎。
    “为什么要给乌鬼脖子上套个环?”
    方重勇一行人站在江堤上,他饶有兴致的问阿段道。
    “大鱼,不吃,吃小鱼。”
    阿段比划了一下解释道。
    鸬鹚脖子上都套着环或者绳索,它们就无法完全张大嘴巴,将那些大鱼吃下去。但是因为环还是比较松,所以可以吞咽小鱼。
    这个设计的妙处就在于,既不会磨灭鸬鹚捕鱼的积极性,也不会将其养成宠物。换言之,鸬鹚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抓鱼,抓到大的上缴,抓到小的截留。
    除此以外,主人跟鸬鹚的关系比较类似于宠物,关系也很亲密。鸬鹚飞出去都可以自己回来,而且不会找错地方。
    “只能吃小鱼不能吃大鱼,怎么看怎么像是黑心老板在叫喊劳动光荣啊。”
    方重勇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鸬鹚捕鱼,让他想起来李隆基麾下的那些忠臣良将,他们何尝又不是没长翅膀又不会下水捕鱼的“鸬鹚”呢?
    如今方重勇已经闲下来了,第一批红莲春已经交付,不出意料的在长安引起轰动,一经推出,短短几日便卖断货了。方重勇没想到的是,权贵买酒并不是一斗一斗的买,更别说青楼妓馆也是酒水消费的大户。
    李林甫所在的平康坊,就购买了几百斗!几乎占第一批红莲春的三分之一!
    第二批红莲春不仅没有降价,反而因为缺货,每一斗涨价十贯。方重勇实在是搞不懂,这些长安的权贵怎么这样有钱,在奢侈品消费这一块,简直就是没有节制,可以用钱如流水来形容!
    出厂价要三万块,体积却只有两升的饮料,那得是什么东西?方重勇前世那个永远都卖不完的82年拉菲算么?
    就这个价居然还卖得供不应求!简直离了大谱!
    想到这些事情,方重勇就感觉到一种浓厚的荒谬感。
    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那个号称“长安风物”一系列衣食住行,都让人觉得这个国家是在烈火烹油,已经离崩溃没有多远了。
    其实方重勇不知道的是,权贵之所以称为权贵,那是因为他们不仅有权,而且还可以轻轻松松用权去弄钱,也有产业作为支撑。
    他们不仅买奢侈品,也卖奢侈品,大量的钱财都在他们自己那个圈子里面流转,所谓的“亏空”都是不知道内情的人想象出来的。
    方重勇以为的挥金如土,其实不过是人家的日常行为。要是真把这些人当做无脑败家之辈,那可就太小瞧他们了。
    “乌鬼捕鱼有什么好看的?想吃鱼的话,本刺史别院里多的是,你想吃什么样的都有。”
    身后传来郑叔清的声音,这位刺史大人身旁有人打着伞盖,一副气派模样。
    第二批红莲春还没交付完毕,但郑叔清已经开始抖起来了,因为王元宝非常豪爽,直接将预付款补齐,一共是十五万贯,刨去成本,刨去送给李隆基的十万贯,还有一万贯的剩余。
    王德福说,这些钱存在长安的王氏邸店(银行的雏形,收存款也放高利贷)里面,如果郑叔清想要,随时可以派人来取。方重勇和郑叔清三七开,将其分了。
    方重勇得到了三千贯,已经算是一个小富翁。
    虽然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没有权力护身的富翁,只是权贵眼中的肥羊而已。
    郑叔清捞到了“合法”的七千贯,还完成了李隆基交代的任务,感觉腰杆子都比从前粗了不少。
    “使君的调令还没有来么?”
    方重勇眺望江面问道。
    入秋后到第二年开春,是鸬鹚捕鱼的旺季,现在能看到江面上到处都是这种成群结队捕鱼的鱼鹰,渔夫们甚至可以通过鸬鹚盘旋的区域,判断哪里的鱼儿比较多。
    已经没啥鸟事,方重勇也懒得跟郑叔清瞎聊。
    “调令还没有来呢,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明年的上元节。”
    郑叔清叹息说道,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随从们退下。
    “阿段,你跟来鹊,带着大黑小黑回去。”
    方重勇对身边的阿段交代了一声。
    阿段点点头,对着江边叫喊了一声,两只鸬鹚飞快冲了过来,阿段便带着他们,背着鱼篓跟方来鹊朝府城方向去了。
    等闲杂人等都离开后,郑叔清这才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道:“朝廷度支郎的活很不好办,但若是办好了,向前走几步便是宰相。若是本官为度支郎,要如何理财才好?”
    郑叔清虚心求教问道。
    方重勇哼哼两声,百无聊赖答道:“使君啊,某还是个孩子,这种国家大事还是算了吧。”
    还理财呢!踏马劳资又不是卖基金的!
    方重勇在心中深深鄙夷郑叔清的虚伪。
    “不瞒你说,现在朝廷的财政,已经很是不妙了。若是我为度支郎,没有作出成绩来,将来出了事,必定会被当做替罪羊丢出来。只怕再无起复之日了。”
    郑叔清忽然压低声音郑重说道。
    方重勇疑惑的看着郑叔清,询问道:“怎么个理财法?”
    郑叔清开始跟方重勇讲述唐朝中枢的理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理财这个概念,其实自西汉桑弘羊时期就有。但是,桑弘羊的办法有点简单粗暴,史书上留下的名声很差,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朝廷理财的概念变得宽泛与深入,早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
    朝廷每年的税收是一个定额,或多或少,不可能无限膨胀。这些钱怎么使用,怎么用好,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并不能单纯用“剥削压迫”四个字概括过去,就不去追究其中的内涵与细节。
    朝廷的税收,其实主要包括:粮食、布匹(包括绢帛)、土特产、铜钱等。它们如何来,构成如何,以及它们如何使用,怎么分配,怎么运输,都是大学问,需要朝廷中枢的理财官员统筹管理。
    打个比方,岭南的税收,布匹粮食与铜钱,如果转运到长安,那么其中的运费,或许远远超过税收本身,那这一部分应该如何收,又要如何用呢?
    所以唐庭收税,远不是简单的将全国的税收都运送到长安,然后再根据需要分配这么简单。
    解释了这个概念后,方重勇也不敢再敷衍应付,于是正色问道:“问题在哪呢?”
    “其实大唐的钱,已经是不够用了。缺很多,多到伱不敢想,我不敢说。”
    郑叔清面色肃然,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成分。
    开元年间财政收入就崩了?
    方重勇一愣,没明白郑叔清到底想说什么,按说现在还不至于吧?
    “漕运所耗资费,不少是靠地方府衙放高利贷,用利钱运营得来的。其本钱来源,乃是官府所属田地,也就是所谓公廨田,与积攒多年的公廨钱放贷得利而来,地方上早已不堪重负了。”
    郑叔清叹息说道,他给方重勇解释了一下公廨钱与公廨田的来龙去脉。
    隋文帝杨坚为节约政府费用,想出了一个“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钱,迴易生利,以给公用”的办法。规定发给各级官府一定数额的办公经费作本钱,即所谓公廨钱,用以周转取息,所得息钱作为办公费。
    可以理解为官府有存款,交给商人们运作,赚来的利息给官员发工资。虽然隋朝没有存在多少年,但这个制度还是被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李渊完完整整的拿来用了。
    自武德年间就开始实施,最开始只在长安等大城,后面规模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大。
    曾经,也为贞观之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开元年间,公廨钱的利息之用,已经成为补贴财政支出不可或缺的最大助力。
    “公廨钱”制度本意在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百姓负担,何以竟会事与感违地困扰百姓呢?
    这是因为公廨钱制实行后,官府缺公款无以治事,薄俸禄不能养廉。而一些贪鄙官吏乘机以权谋私,盘剥百姓,用强迫摊派的“抑配”方式举钱生息,年利息率加上劳费、有高达百分之百者。
    甚至有“虚立保契,子孙相承为債户”的事情发生。背后官商勾结,使得放贷的公平原则丧失殆尽,老百姓被迫接受超常的剥削。
    这并不是简单的地方官府人员贪腐的问题,而是地方财政支出不堪使用,而不得不采取的“另类办法”。
    举个例子说,大唐运河沿途州府,都要长时间负责漕运的维持。其间费的人力物力,并不全是由朝廷中枢负担,甚至大部分都是地方州府承担了。
    地方州府的赋税,都交到中枢,或者有财政列编,都是固定款项。中央调拨的运河维护费用不够,地方官府那只能“另辟蹊径”。
    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划掉的财帛哪里来呢?答案是公廨钱的利息,换句话说,靠高利贷剥削地方百姓而来。这些沉重的负担,可是不会记录在大唐中枢的税收账册上。
    与之并行的,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百姓手中的利益,若是以权夺之,如同猛火急攻,必定反抗剧烈。若是以商夺之,则如同文火慢炖,催之无形。这些都是官府中“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郑叔清坦然告知方重勇,算得上推心置腹了。
    想想也是,如果让中枢出这些钱,那么李隆基早就破产要去讨饭了!
    有事当然要苦一苦百姓,怎么能苦皇帝呢?
    开元盛世表面上烈火烹油一般繁华,实则背地里危机四伏。郑叔清所说的,不过冰山一角而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郑叔清若是当度支郎,外人或许还以为开元时的唐庭财帛满仓坚如磐石。
    但郑叔清作为当事人,却不能骗自己,认为自己升官后就可以摸鱼摆烂。
    一不小心,真会死人的!
    “如果迁都洛阳,或许还有办法。不然的话,如此积弊,又岂是我这个黄口小儿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方重勇叹了口气说道,郑叔清真踏马看得起他。
    大唐的情况在这里摆着,有现实因素,也有历史因素。所有的措施当中,唯有迁都是动静最小的。可是,就算现在李隆基想迁都,长安城内数以万计的权贵子弟也不肯答应了。
    果不其然,郑叔清哀叹道:“陕州黄河中心有一土堆,号为‘米山’。皆是漕运之船在此倾覆后堆积而成,其间白米如珠,却无人能取得到,无奈看着米粮腐烂于河中央。
    漕运至长安之米粮,十损其三,为之奈何?
    迁都?若是能迁都早就迁都了,何苦等到现在?还不如不说罢。”
    本来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一想起这些糟心事,郑叔清立马感觉吃了个蟑螂到肚子里,恶心到了极致。
    可是,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唐朝灭亡了都不能迁都!
    长安乃是大唐的精华所在,没有长安就没有大唐。
    “使君,使君!朝廷的调令到了!到了!”
    郑叔清的属官急急忙忙的跑来,官帽都跑掉了,被他拿在手上。
    “……去夔州刺史,回京述职以待用。”
    一大堆表彰的废话之后,郑叔清找到了他一直想等的那句话。
    “要离开夔州了啊。”
    郑叔清将调令递给方重勇查看。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长安,恭喜使君了。”
    方重勇对着郑叔清深深一拜说道。
    “你想不想去国子监读书?本官可以保举你入学。”
    郑叔清十分郑重的说道。
    方重勇想了想自己去长安要办的事情,无奈叹息道:“以后再说,请使君先送我去长安吧。我籍贯亦是在长安,倒是需要使君来为我作保。”
    “如此也好。”郑叔清微微点头,阔别长安几年,他又要回去了!
    这本书有没有内涵不用我多说,都支持一下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6050/217588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