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南泉斩猫
推荐阅读:万灵仙族:御兽长生、神诡长生:从镇武卫开始加点修仙、幽冥画皮卷、老祖,时代变了、北辰剑宗掌门秘录、从女王降临开始崩坏斗罗、从劈柴开始了悟万法、诡道神话、苟在异界问长生、阵问长生、
第782章 南泉斩猫
“喧嚣与喧闹的区别。它不仅仅是hustle and bustle,它同样也是smoke and firework。”
苹果,圆滑的形体,光洁的果皮,饱满而圆润的果肉,翠红和鲜绿混和在一起,红绿夹杂的光影……
嗝吱,嗝吱。
小虫子在果核里蠕动。
在这一切完美无瑕的事物之间,那似存在又似不存在的从内自外的啮咬声,响得像是精神病人的幻听。
崔小明望着顾为经。
对方的陈述,对方凝视着面前展台的模样,跟他心中啮咬的嗝吱声一起,酸涩的让他不由得掐住了指尖。
顾为经的话语微微撩动了他内心的那一层窗户纸。
顾为经和吴冠中的画相互对峙。
展台上的《水乡人家》倒映在他宁静的瞳孔中,仿佛他是一位神使,一位艺术祭坛下的司铎,正在替着四周众人,代表着四周的众人,替着崔小明,代表着崔小明,攀登着艺术圣殿的长阶。
崔小明有一瞬间的羡慕。
在对方这种衣袂飘飘的攀登之中,他心中的虫子,啮咬的嗝吱声,又变得更加嘹亮清晰了一些。
于是,崔小明又一瞬间从羡慕变为了嫉妒与质疑。
不可能的事。
他不可能抓住了某种他抓不住的东西。
因为那本就不存在!
人不可能抓住不存在的东西,画家也画不出不存在的东西。
崔小明不存在困惑。
苹果不存在虫眼。
一切都只是疑病症病人的自我催眠。
一切都不过宛如是古时僧侣的巧辩和打哑迷。
一会儿有人斩猫,一会儿有人杀祖,一会儿有人把鞋履放在头顶之顶着上走出门外。
斩来斩去,上下颠倒,扑朔迷离。
终究只是谁人也无法参透的禅机罢了。
崔小明更愿意把那理解成某种行为艺术与言辞游戏。
顾为经现在做的,也不过是某种行为艺术和言辞游戏。
崔小明把心中的那只小虫子又按了回去,环绕在耳边的咯吱之声,便如此消失不见。
“为经,若说这是一场修辞学的比赛,我很欣赏你的一语双关。”
“但说到底,我觉得画就是画,点就是点,线就是线,面就是面。它的实质不因为它的名字而有所改变。无论你称呼它为什么,hustle、bustle、smoke还是firework,本质上那都是一幅以点线面为根基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崔小明说:“它就像一只东西结合,嫁接而出的鲜,绽放在我们的眼前。”
“我没有否认,我一直都觉得你说的很好。”
顾为经点点头,他语气中带着由衷的称赞,却并无任何对于自我的怀疑。
“艺术讲究虚实结合,心手合一,既写实又写意。关于实的那部分,你已经说了,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那我就应该讲讲虚的部分好了。”
“希望你不要觉得我在言之无物。就像你所讲,艺术风格又不是玄学,吴冠中先生说,抽象的本质并非一无所有。而是从作品之中概括萃取精神。剥其画皮,以情感来扣动心弦。”
顾为经也像刚刚的崔小明一样,用手掌指着画面的远端,指着蜿延的拱桥边所垂落的柳枝。
“你看这些线条。它们缭绕在一起,敏捷而富有动感,它们不是缠绕在一起,乱成一团的毛线,而是自然生长出的青草与枝叶,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绵延不绝。”
“毛线和枝叶,很好的修辞,可是这里面的区别……”崔小明耸肩。
“不,你还没有认真的听我说。”
顾为经直接打断了崔小明插嘴的意图。
“你刚刚说我讲话讲的太虚了,那么我就说一些更实际的。”
“所谓毛线和枝叶的差别,喧嚣与喧闹的差别,hustle、bustle、smoke还是firework的差别,并不只是修辞学上的差别,而是精神上的差别。”
“就拿这些作品上的线条来说。我们都清晰的知道,吴冠中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画面线条塑造的创作者。刚刚你分析的已经很清楚了,就这一点而言,你讲的比我讲的要好。”
“很不错。”顾为经点头。
“我谈谈可能你刚刚没有太说清楚的地方——”
“艺术之精神,精神之力量。如果只把线条当成绘画风格的一部分,把图画等成色彩游戏去理解,不是不行,但也许就犯了把缭绕的柳枝当成缠绕的毛线来画的疏漏。”
画上的绿色笔触在风中摇曳,顾为经却在这毛线一般缠绕的线条之中,看到属于柳枝的力量。
“毛线可以再摆成柳枝的形状,它可以缠绕,可以飘垂,可以随风蜿蜒,但它不是柳枝。因为它缺少了一份生命力。”
年轻人站在展台边。
他手掌指着中心展台,一半的身体躲在展台遮避的阴影,指向作品的手掌,被补光灯映出的光辉照亮。
“而作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笔触去模仿前人的笔触,它可以缠绕,可以飘垂,可以随风蜿蜒。但只是这样做,依然只是模仿,只是靠近,却不能抵达。”
“空洞的还原笔触本身。”
顾为经顿了顿:“就像毛线对于柳枝的模仿,只是模仿外形,实质上却又少了些什么。它缺少的就是所谓笔触中蕴含的力量,精神中蕴含的力量。”
“笔触之外形,并非精神之外形。这么画下去,画家的作品中,便总会觉得会缺少了些什么。会画的差之毫厘。”
崔小明愣了一下。
他经常一遍遍的临摹作品,并在画架前流连,对着自己的作品自鸣得意。
但崔小明总是觉得美术馆里,展柜里的原画,它却拥有更崇高的质感。
展台里的作品闪闪发光,在一方小小的画布之间,有水波在荡漾,有云气在酝酿,仿佛藏着江南水乡几个世纪的历史云烟。
而他的画架上的临摹之画,则像是只精致的壳子,商店里卖着的音乐水晶球。春夏秋动,外界怎么风云变幻,画面里,都永远只有同一个场景,在同一段“merry merry christmas”的背景bgm里来回旋转。
崔小明愿意把它当成地位所带来的脑补滤镜——
伊莲娜小姐也许只是肚子不舒服,也许只是忽然起念。大人物随随便便竖起一根手指,便让他患得患失,辗转难安。
事实证明。
按照《油画》副主编查理·纽兹兰的话,人家安娜经理对自己是很感兴趣的。
吴冠中和梵高随手画上去的点线面,也因为地位的差异,便有了独特的意味。
一支价值50新元的钢笔与支价值武吉知马山上的一栋豪宅的钢笔。
同一根钢笔,两种标签,托在掌中,理应有着不同的分量。
吴冠中价值1000万美元的油画,梵高价值10000万美元的油画,和崔小明亲笔所绘的价值1000美元的临摹画。
差不多“大差不差”的作品,前两者看上去更加闪亮一些,也天经地义。
如瀑的财富当然应该散发如瀑的金光。
当他有了梵高的地位,当他有了吴冠中的一样的展台,等他的作品也能独占一整间特别展厅里最好的位置。
在四周环绕的游客和买票来临摹自己作品的下一代艺术生眼中,崔小明的画也会散发同样的光芒。
可现在。
有人忽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他不想听,他又不得不听下去。
崔小明也是个练了十数年画的青年画家呀!
谈不上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若是有人忽然开口便点出了你身患多年的隐疾,抬手就拍在了每逢刮风下雨必酸胀难耐的肩窝处。
就算心中笃定对面家伙是个拙劣的赤脚郎中或推销保健神药的江湖骗子,人也忍不住半惊半疑的想要听下去。
不是么?
顾为经的声音仿佛是最上等的饵料,又一次的勾引着崔小明心中的那条不存在的小虫“嗝吱、嗝吱”的啮咬了起来。崔小明下意识的想要岔开这个话题,可在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变成了——
“能进一步说说么?为经。”
“当然。”
顾为经脸色平静的高深莫测,“如果毛线这个词还是太虚了,那么就应该说,绘画不是简单的还原形象,而是还原气质。气质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来是形象的还原,二来是精神的还原。”
“绘画不仅记录画面,它还要囊括事件。你知道吴冠中最推崇的文学家是谁么?”
崔小明想了想。
他对文学并无太大的兴趣,不过一些文艺圈名人的癖好,他还是很清楚的。
歌德喜欢费雷德里希的画。
透纳喜欢拜伦的诗。
而吴冠中——
“自然是鲁迅。”崔小明回答道,“吴冠中一生都很喜欢鲁迅。你想谈鲁迅的艺术见解么?”
鲁迅在美术方面,尤其是美术教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比如北大的校徽,就是由鲁迅先生设计的。
“不,我说的是鲁迅的文字。鲁迅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我最近在读两本书,一本是《歌德的谈话录》,一本是鲁迅先生的《野草》。有些东西以前看不懂,不喜欢。现在也不敢说能看懂,只是很喜欢。鲁迅的文字是有强大的力量的,他的力量不是那种歇斯底里式的发泄,而是一种内劲儿,一种呐喊。他的文字有一种张力,他是一位高贵的战士。”
“吴冠中的画也有一种同样的灵魂张力。它的作品是关乎于点、线、面的,又不只是关乎于点、线、面的。而一种观察了景物相关的各种因素,事件相关的各种条件以后,用点、线、面进行的精准的概括。将变幻无穷的美的精神囊括于笔下……”
……
顾为经为崔小明讲解着展台上的这幅画。
他的语气平缓,是阳光,是水流,偶尔稍做停顿,静静的思考,如同撞上了礁石,然而阳光几次折射,水流从礁石上漫过,他就又那么平静的讲了下去。
崔小明的脸色阴晴不定。
他一开始还试图打断对方,插入自己的想法,引入不同的间接。
后来崔小明不说话了。
他静静的听着。
听着顾为经的话,亦或是听着心间的那条虫啮咬果肉的声音。
嗝吱,嗝吱,嗝吱……
似真似幻的虫卵,有了饵料做为资粮,钻出了坚硬的壳,就不会满足在继续当在封闭的果核中当什么虚幻的无限世界之王。
它啮咬着果肉。
由虚化实,再由一化二,由二化三,由三生为千万。
顾为经的每句话,每个停顿,每个皱眉,话语里的每个吴冠中、梵高、鲁迅,都像是一记魔咒落在他的心中。
打的崔小明无从招架。
如果这是一场辩论,一场自我的营销比赛。崔小明有一万种方式可以化解顾为经的招式。
可若是顾为经没有出招?
怀疑是从他自己内心的空洞,他自己内心的怀疑里弥漫而出的,就像奇怪的印度卖艺人吹着长笛,音符飘荡,引得篓子里的蛇吐着信子自己探出了头。
崔小明要如何招架,怎么化解呢?
“……这种风景不光是点线面的浓缩与扩展,而是气息和精神的浓缩与扩展。点线面是过程,是工具,而非起因。”
“精神才是真正的起因。”
“我总是能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感受到鲁迅笔下小城的影子,他的笔触如同鲁迅先生的文字,绿柳拂动,墙边晾晒着谷物的江南村落。总能拨动着我的神经。”
“它不同于很多古时候的文人画,很多文人画会画江南,会画大江东去,会画山水烟柳小桥,才子佳人。但它们大概未必会画穿红袄的村姑,会画墙边晾晒着谷子。就因如此,才显得亲切,就像你刚刚跟我说的——就像鱼游到了水中。”
“水至清则无鱼。你说色彩太干净,就没有了艺术性。情感太苍白,同样也就没有了艺术性。哦,对了。”
顾为经想了想。
“我不太清楚用英文怎么说,但大概可以用法语来解释。没有内涵的笔触是【beau(漂亮)】,拥有内涵的笔触是【joli(美)】,beau容易模仿,joli不容易模仿。”
“你,呃,呃……”
崔小明呆立当场。
他面色苍白,嘴唇紧紧的抿着,这句话入耳,刹那之间,他变得就像是木雕泥塑一样。
连四周的不少的游客,都注意到了这一幕。
——
“出现了,果然,出现了!传说中的逆转,真的出现了!”人群之后的小个子雨田力也望到崔小明脸色的巨变,心中狂呼果然如此。
强梁霸道终覆灭。
好似风中尘土扬。
诚然。
雨田力也觉得崔小明此刻的表现有点奇怪。
顾为经表现非常好,解析的非常好是一码事。
但崔小明这种善于营销之道,圆于事故的年轻人,他是没有道理表现的这么差的。
辩论能不能说服评委是一码事。
但辩论的精髓在于不能哑口无言,不能主动认输。
崔小明可以讲的不好,崔小明可以气势被顾为经暂时的压制,但他哪怕在那里撒泼打滚,抵死不从的狡辩呢?
都是成年人了。
顾为经说的再好,说的再有道理,再讲到了崔小明的心口里。
将真的,也不至于让崔小明此般性格八面玲珑的年轻人表现出白日见了鬼一样的失态模样。
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张口结舌,磕磕绊绊,哑口无言的样子,无异于在辩论场上主动认输么?
谁要是在辩论场上,呆头鹅一样站着不动,吱吱呜呜半天讲不出来一个字。
那么就算裁判和评委有主观倾向性,也完全救不了他们。
没看身边的查理·纽兹兰先生,一边搓着崔小明的那根钢笔,脸色带着困惑和失望,不听的摇着头,小声嘟囔。
“太差了,oh,太糟糕了,现在的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这么糟糕的么?这可不好,非常的不好。”
雨田力也同样的困惑。
但他不是像纽兹兰副总编一样,批评崔小明的表现。
若有懂日语的人,观察雨田先生的此刻的口型,就会发现这位文青气质蛮浓,精通《红楼梦》和《平家物语》的日本学者,正在那里小声的念叨着——“春夜梦幻、风前尘埃、秦之赵高、汉之王莽、梁之朱异、唐之安禄山……”
——
无论四周的观众怎么想,神叨叨的念个什么。
都于此刻的崔小明无关。
崔小明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不是因为顾为经的话讲的太有道理,如佛门狮子吼,喝的他心神摇曳。
而是因为顾为经这话耳熟。
他好像曾经在哪里听过。
【——印象派的绘画令我沉醉……学院派的杜拜教授很欣赏我,但我不喜欢他的作品,缺乏激情。我决定离开它,投入苏弗尔皮教授的怀抱……他总是喜欢将艺术分为两道,艺术的小道娱人,艺术的大道撼人……看对象和作品,总是要分成两类,一类是beau,一类是joli——】
【若老师说谁的作品很beau,很漂亮。看似表扬,实则批评,需要警惕。】
看似表扬。
实则批评。
需要警惕。
这段话是谁说的来着呢……
崔小明摇晃着脑袋,好像想从此刻如同翻江倒海的脑子里,找到某种答案。
哦,对了。
他记起来了——
是吴冠中本人。
(本章完)
“喧嚣与喧闹的区别。它不仅仅是hustle and bustle,它同样也是smoke and firework。”
苹果,圆滑的形体,光洁的果皮,饱满而圆润的果肉,翠红和鲜绿混和在一起,红绿夹杂的光影……
嗝吱,嗝吱。
小虫子在果核里蠕动。
在这一切完美无瑕的事物之间,那似存在又似不存在的从内自外的啮咬声,响得像是精神病人的幻听。
崔小明望着顾为经。
对方的陈述,对方凝视着面前展台的模样,跟他心中啮咬的嗝吱声一起,酸涩的让他不由得掐住了指尖。
顾为经的话语微微撩动了他内心的那一层窗户纸。
顾为经和吴冠中的画相互对峙。
展台上的《水乡人家》倒映在他宁静的瞳孔中,仿佛他是一位神使,一位艺术祭坛下的司铎,正在替着四周众人,代表着四周的众人,替着崔小明,代表着崔小明,攀登着艺术圣殿的长阶。
崔小明有一瞬间的羡慕。
在对方这种衣袂飘飘的攀登之中,他心中的虫子,啮咬的嗝吱声,又变得更加嘹亮清晰了一些。
于是,崔小明又一瞬间从羡慕变为了嫉妒与质疑。
不可能的事。
他不可能抓住了某种他抓不住的东西。
因为那本就不存在!
人不可能抓住不存在的东西,画家也画不出不存在的东西。
崔小明不存在困惑。
苹果不存在虫眼。
一切都只是疑病症病人的自我催眠。
一切都不过宛如是古时僧侣的巧辩和打哑迷。
一会儿有人斩猫,一会儿有人杀祖,一会儿有人把鞋履放在头顶之顶着上走出门外。
斩来斩去,上下颠倒,扑朔迷离。
终究只是谁人也无法参透的禅机罢了。
崔小明更愿意把那理解成某种行为艺术与言辞游戏。
顾为经现在做的,也不过是某种行为艺术和言辞游戏。
崔小明把心中的那只小虫子又按了回去,环绕在耳边的咯吱之声,便如此消失不见。
“为经,若说这是一场修辞学的比赛,我很欣赏你的一语双关。”
“但说到底,我觉得画就是画,点就是点,线就是线,面就是面。它的实质不因为它的名字而有所改变。无论你称呼它为什么,hustle、bustle、smoke还是firework,本质上那都是一幅以点线面为根基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崔小明说:“它就像一只东西结合,嫁接而出的鲜,绽放在我们的眼前。”
“我没有否认,我一直都觉得你说的很好。”
顾为经点点头,他语气中带着由衷的称赞,却并无任何对于自我的怀疑。
“艺术讲究虚实结合,心手合一,既写实又写意。关于实的那部分,你已经说了,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那我就应该讲讲虚的部分好了。”
“希望你不要觉得我在言之无物。就像你所讲,艺术风格又不是玄学,吴冠中先生说,抽象的本质并非一无所有。而是从作品之中概括萃取精神。剥其画皮,以情感来扣动心弦。”
顾为经也像刚刚的崔小明一样,用手掌指着画面的远端,指着蜿延的拱桥边所垂落的柳枝。
“你看这些线条。它们缭绕在一起,敏捷而富有动感,它们不是缠绕在一起,乱成一团的毛线,而是自然生长出的青草与枝叶,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绵延不绝。”
“毛线和枝叶,很好的修辞,可是这里面的区别……”崔小明耸肩。
“不,你还没有认真的听我说。”
顾为经直接打断了崔小明插嘴的意图。
“你刚刚说我讲话讲的太虚了,那么我就说一些更实际的。”
“所谓毛线和枝叶的差别,喧嚣与喧闹的差别,hustle、bustle、smoke还是firework的差别,并不只是修辞学上的差别,而是精神上的差别。”
“就拿这些作品上的线条来说。我们都清晰的知道,吴冠中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画面线条塑造的创作者。刚刚你分析的已经很清楚了,就这一点而言,你讲的比我讲的要好。”
“很不错。”顾为经点头。
“我谈谈可能你刚刚没有太说清楚的地方——”
“艺术之精神,精神之力量。如果只把线条当成绘画风格的一部分,把图画等成色彩游戏去理解,不是不行,但也许就犯了把缭绕的柳枝当成缠绕的毛线来画的疏漏。”
画上的绿色笔触在风中摇曳,顾为经却在这毛线一般缠绕的线条之中,看到属于柳枝的力量。
“毛线可以再摆成柳枝的形状,它可以缠绕,可以飘垂,可以随风蜿蜒,但它不是柳枝。因为它缺少了一份生命力。”
年轻人站在展台边。
他手掌指着中心展台,一半的身体躲在展台遮避的阴影,指向作品的手掌,被补光灯映出的光辉照亮。
“而作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笔触去模仿前人的笔触,它可以缠绕,可以飘垂,可以随风蜿蜒。但只是这样做,依然只是模仿,只是靠近,却不能抵达。”
“空洞的还原笔触本身。”
顾为经顿了顿:“就像毛线对于柳枝的模仿,只是模仿外形,实质上却又少了些什么。它缺少的就是所谓笔触中蕴含的力量,精神中蕴含的力量。”
“笔触之外形,并非精神之外形。这么画下去,画家的作品中,便总会觉得会缺少了些什么。会画的差之毫厘。”
崔小明愣了一下。
他经常一遍遍的临摹作品,并在画架前流连,对着自己的作品自鸣得意。
但崔小明总是觉得美术馆里,展柜里的原画,它却拥有更崇高的质感。
展台里的作品闪闪发光,在一方小小的画布之间,有水波在荡漾,有云气在酝酿,仿佛藏着江南水乡几个世纪的历史云烟。
而他的画架上的临摹之画,则像是只精致的壳子,商店里卖着的音乐水晶球。春夏秋动,外界怎么风云变幻,画面里,都永远只有同一个场景,在同一段“merry merry christmas”的背景bgm里来回旋转。
崔小明愿意把它当成地位所带来的脑补滤镜——
伊莲娜小姐也许只是肚子不舒服,也许只是忽然起念。大人物随随便便竖起一根手指,便让他患得患失,辗转难安。
事实证明。
按照《油画》副主编查理·纽兹兰的话,人家安娜经理对自己是很感兴趣的。
吴冠中和梵高随手画上去的点线面,也因为地位的差异,便有了独特的意味。
一支价值50新元的钢笔与支价值武吉知马山上的一栋豪宅的钢笔。
同一根钢笔,两种标签,托在掌中,理应有着不同的分量。
吴冠中价值1000万美元的油画,梵高价值10000万美元的油画,和崔小明亲笔所绘的价值1000美元的临摹画。
差不多“大差不差”的作品,前两者看上去更加闪亮一些,也天经地义。
如瀑的财富当然应该散发如瀑的金光。
当他有了梵高的地位,当他有了吴冠中的一样的展台,等他的作品也能独占一整间特别展厅里最好的位置。
在四周环绕的游客和买票来临摹自己作品的下一代艺术生眼中,崔小明的画也会散发同样的光芒。
可现在。
有人忽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他不想听,他又不得不听下去。
崔小明也是个练了十数年画的青年画家呀!
谈不上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若是有人忽然开口便点出了你身患多年的隐疾,抬手就拍在了每逢刮风下雨必酸胀难耐的肩窝处。
就算心中笃定对面家伙是个拙劣的赤脚郎中或推销保健神药的江湖骗子,人也忍不住半惊半疑的想要听下去。
不是么?
顾为经的声音仿佛是最上等的饵料,又一次的勾引着崔小明心中的那条不存在的小虫“嗝吱、嗝吱”的啮咬了起来。崔小明下意识的想要岔开这个话题,可在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变成了——
“能进一步说说么?为经。”
“当然。”
顾为经脸色平静的高深莫测,“如果毛线这个词还是太虚了,那么就应该说,绘画不是简单的还原形象,而是还原气质。气质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来是形象的还原,二来是精神的还原。”
“绘画不仅记录画面,它还要囊括事件。你知道吴冠中最推崇的文学家是谁么?”
崔小明想了想。
他对文学并无太大的兴趣,不过一些文艺圈名人的癖好,他还是很清楚的。
歌德喜欢费雷德里希的画。
透纳喜欢拜伦的诗。
而吴冠中——
“自然是鲁迅。”崔小明回答道,“吴冠中一生都很喜欢鲁迅。你想谈鲁迅的艺术见解么?”
鲁迅在美术方面,尤其是美术教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
比如北大的校徽,就是由鲁迅先生设计的。
“不,我说的是鲁迅的文字。鲁迅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我最近在读两本书,一本是《歌德的谈话录》,一本是鲁迅先生的《野草》。有些东西以前看不懂,不喜欢。现在也不敢说能看懂,只是很喜欢。鲁迅的文字是有强大的力量的,他的力量不是那种歇斯底里式的发泄,而是一种内劲儿,一种呐喊。他的文字有一种张力,他是一位高贵的战士。”
“吴冠中的画也有一种同样的灵魂张力。它的作品是关乎于点、线、面的,又不只是关乎于点、线、面的。而一种观察了景物相关的各种因素,事件相关的各种条件以后,用点、线、面进行的精准的概括。将变幻无穷的美的精神囊括于笔下……”
……
顾为经为崔小明讲解着展台上的这幅画。
他的语气平缓,是阳光,是水流,偶尔稍做停顿,静静的思考,如同撞上了礁石,然而阳光几次折射,水流从礁石上漫过,他就又那么平静的讲了下去。
崔小明的脸色阴晴不定。
他一开始还试图打断对方,插入自己的想法,引入不同的间接。
后来崔小明不说话了。
他静静的听着。
听着顾为经的话,亦或是听着心间的那条虫啮咬果肉的声音。
嗝吱,嗝吱,嗝吱……
似真似幻的虫卵,有了饵料做为资粮,钻出了坚硬的壳,就不会满足在继续当在封闭的果核中当什么虚幻的无限世界之王。
它啮咬着果肉。
由虚化实,再由一化二,由二化三,由三生为千万。
顾为经的每句话,每个停顿,每个皱眉,话语里的每个吴冠中、梵高、鲁迅,都像是一记魔咒落在他的心中。
打的崔小明无从招架。
如果这是一场辩论,一场自我的营销比赛。崔小明有一万种方式可以化解顾为经的招式。
可若是顾为经没有出招?
怀疑是从他自己内心的空洞,他自己内心的怀疑里弥漫而出的,就像奇怪的印度卖艺人吹着长笛,音符飘荡,引得篓子里的蛇吐着信子自己探出了头。
崔小明要如何招架,怎么化解呢?
“……这种风景不光是点线面的浓缩与扩展,而是气息和精神的浓缩与扩展。点线面是过程,是工具,而非起因。”
“精神才是真正的起因。”
“我总是能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感受到鲁迅笔下小城的影子,他的笔触如同鲁迅先生的文字,绿柳拂动,墙边晾晒着谷物的江南村落。总能拨动着我的神经。”
“它不同于很多古时候的文人画,很多文人画会画江南,会画大江东去,会画山水烟柳小桥,才子佳人。但它们大概未必会画穿红袄的村姑,会画墙边晾晒着谷子。就因如此,才显得亲切,就像你刚刚跟我说的——就像鱼游到了水中。”
“水至清则无鱼。你说色彩太干净,就没有了艺术性。情感太苍白,同样也就没有了艺术性。哦,对了。”
顾为经想了想。
“我不太清楚用英文怎么说,但大概可以用法语来解释。没有内涵的笔触是【beau(漂亮)】,拥有内涵的笔触是【joli(美)】,beau容易模仿,joli不容易模仿。”
“你,呃,呃……”
崔小明呆立当场。
他面色苍白,嘴唇紧紧的抿着,这句话入耳,刹那之间,他变得就像是木雕泥塑一样。
连四周的不少的游客,都注意到了这一幕。
——
“出现了,果然,出现了!传说中的逆转,真的出现了!”人群之后的小个子雨田力也望到崔小明脸色的巨变,心中狂呼果然如此。
强梁霸道终覆灭。
好似风中尘土扬。
诚然。
雨田力也觉得崔小明此刻的表现有点奇怪。
顾为经表现非常好,解析的非常好是一码事。
但崔小明这种善于营销之道,圆于事故的年轻人,他是没有道理表现的这么差的。
辩论能不能说服评委是一码事。
但辩论的精髓在于不能哑口无言,不能主动认输。
崔小明可以讲的不好,崔小明可以气势被顾为经暂时的压制,但他哪怕在那里撒泼打滚,抵死不从的狡辩呢?
都是成年人了。
顾为经说的再好,说的再有道理,再讲到了崔小明的心口里。
将真的,也不至于让崔小明此般性格八面玲珑的年轻人表现出白日见了鬼一样的失态模样。
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张口结舌,磕磕绊绊,哑口无言的样子,无异于在辩论场上主动认输么?
谁要是在辩论场上,呆头鹅一样站着不动,吱吱呜呜半天讲不出来一个字。
那么就算裁判和评委有主观倾向性,也完全救不了他们。
没看身边的查理·纽兹兰先生,一边搓着崔小明的那根钢笔,脸色带着困惑和失望,不听的摇着头,小声嘟囔。
“太差了,oh,太糟糕了,现在的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这么糟糕的么?这可不好,非常的不好。”
雨田力也同样的困惑。
但他不是像纽兹兰副总编一样,批评崔小明的表现。
若有懂日语的人,观察雨田先生的此刻的口型,就会发现这位文青气质蛮浓,精通《红楼梦》和《平家物语》的日本学者,正在那里小声的念叨着——“春夜梦幻、风前尘埃、秦之赵高、汉之王莽、梁之朱异、唐之安禄山……”
——
无论四周的观众怎么想,神叨叨的念个什么。
都于此刻的崔小明无关。
崔小明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不是因为顾为经的话讲的太有道理,如佛门狮子吼,喝的他心神摇曳。
而是因为顾为经这话耳熟。
他好像曾经在哪里听过。
【——印象派的绘画令我沉醉……学院派的杜拜教授很欣赏我,但我不喜欢他的作品,缺乏激情。我决定离开它,投入苏弗尔皮教授的怀抱……他总是喜欢将艺术分为两道,艺术的小道娱人,艺术的大道撼人……看对象和作品,总是要分成两类,一类是beau,一类是joli——】
【若老师说谁的作品很beau,很漂亮。看似表扬,实则批评,需要警惕。】
看似表扬。
实则批评。
需要警惕。
这段话是谁说的来着呢……
崔小明摇晃着脑袋,好像想从此刻如同翻江倒海的脑子里,找到某种答案。
哦,对了。
他记起来了——
是吴冠中本人。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6027/243808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