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86节
推荐阅读: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财神、怪物来了、灾变卡皇、玄学嫡女算卦灵:吃瓜续命她最行、绝美软O被弃,军校众神争她成瘾、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我在英超造豪门、我刚满级,你们让我当傀儡皇帝?、给历史名人当导游,祖国又惊艳了、九姑娘她一身反骨人还狂、
侯浅浅白了一眼常百业,他这是贩卖战争上瘾了,安南小国卖了也就卖了,可帖木儿帝国很是庞大,还有个瘸子战神,不好打啊。
就以大明的实力来说,或许可以打败帖木儿,但根本无法做到如此长的补给线,直接打到撒马尔罕去,想要重开西域,再现丝绸之路,怕是难啊。
常百业思考良久,才轻声喃语:“海上贸易之路打开了,陆上丝绸之路还远吗?”
第六百九十五章 盛世?一个耳光
建文四年,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外无强敌犯边,内无天灾造反,该铺混凝土路的继续铺路,该造船的继续造船,该疏浚会通河的继续疏浚,农民耕作于田,商人往来于市,海船不断出海,河船到处摇晃,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事实上,对于古代封建王朝而言,只要皇帝没有什么特殊爱好,比如修道,当动物园管理员,从事木匠艺术,北出狩猎啥的,政治整体上是相对清明的。
而政治清明的结果,往往就意味着官府对民间的搜掠变得温和,甚至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完全不扰民,任由百姓自己发展。
治大国如烹小鲜,告诉所有后来统治者,国家这条小鲜,是经不起瞎折腾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才是王道。
朱允炆选择了这一条路,一条鞭法的出现,极大抑制了官府搜掠百姓的可能。毕竟一年就两次税,任何其他税都是违法的,在监察御史已经分散到州、安全局隐于民间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在收税期间动手脚,更不敢巧立名目。
没有了税目一条要钱的路,地方官吏再贪污、再腐败,也不可能祸害一大片的百姓,顶多对付对付若干百姓或若干富绅。
朱允炆是这样想的,不过多少有些天真无邪,一件事的出现,彻彻底底打了朱允炆的脸,也让朱允炆一直期待的盛世变得如同一个笑话。
五月二十日,休宁知县梁绪伙同地方士绅,垄断石灰矿,压榨与拖欠百姓工钱,致使百姓自开年起没有分文收入。
六月初,夏税开征,百姓家中无余钱,不得不聚集于县衙,要求知县发放工钱。
六月五日,休宁知县梁绪以乱民造反为由,抓捕了为首的百姓三十余人,打伤百姓数十人,并虚报知府衙门,要求重惩带头百姓。
六月八日,知府衙门派遣知州王茂前往调查,为梁绪贿赂,隐瞒事实真相。
六月十一日,八百休宁百姓聚拢在县衙,要求梁绪放人,梁绪请求新安卫出兵弹压。新安卫指挥史孟崇得到消息之后并没有出兵,而是直接上奏给了五军都督府,毕竟徽州府属于南直隶管辖,直接为京师管理。
直至六月十四日,朝廷才收到消息,满朝震惊。
朱允炆忘记了一点,一条鞭法是对农田的,可徽州府多山少田,百姓家本就贫瘠,好在混凝土道路施工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一条活路:挖石灰矿。
当矿工,就成为了他们生存的基本方式,有些农户甚至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下矿,为的就是赚点矿工钱。
可好好的矿,偏偏又被县衙与地方士绅垄断着,百姓家的几口矿还不准人找矿,他们只能被人剥削,人家说多少工钱就是多少工钱,多久给就是多久给。
一条鞭法保护了以农为主的百姓,却没有保护到以矿为生的百姓,加上地方官员的贪婪,终于惹出了民变。
这件事的出现让朱允炆脸很疼,就在不久之前,还有官员大谈盛世来临,说朱允炆是一代圣主,现在看来,所谓的盛世就是一个巴掌,呼在脸上还带声响的那一种。
朱允炆不顾内阁与六部大臣反对,下旨徐辉祖亲自去处理。
徐辉祖是什么人,是都督府的人,管的是兵,不是民,这是民政,县衙的事,显然归徽州府,归朝廷六部管,怎么能让徐辉祖去?
但朱允炆这一次没有退让,命徐辉祖带三千兵连夜去休宁县,将知县梁绪,包括参与此案的一切官吏、所有士绅全都抓入京师,同时命令徽州知府,先行垫付亏欠百姓的工钱,知府暂时代理知县职责,安抚民心。
徐辉祖的动作很快,加上休宁距离京师也不过五百里,打马疾驰,两天去,四天回,直接将梁绪为首的二十六人丢到了武英殿中。
朱允炆坐在宝座上,怒目而视,厉声喊道:“朕屡下文书,不得欺民,不得贪污,不得勾结地方士绅!而你呢,就在南直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也敢如此放肆?!”
梁绪吓傻了,听说过地方衙门越权办案的,没听说过皇上直接抢走办案权的,哆嗦地说不出话来。
解缙见朱允炆气得不轻,连忙出班:“皇上,此事交给三法司处置即可,定会严格处置,还百姓一个公道。”
朱允炆豁然站了起来,怒斥:“都已经激起民变了,还用三法司审理吗?将梁绪拖出去凌迟,其他人审理之后,无论什么结果,都加上一条,抄没家产,发配北直隶!”
刑部尚书暴昭见状,赶忙劝说:“还请皇上暂息雷霆之怒,只需两日,臣定能审查结案,到时候该凌迟的凌迟,该发配的发配。”
不经法司审判直接就干掉,不行啊,这个先例一开,以后刑部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皇上要处理个人,甚至都不需要经过三法司了。
暴昭见朱允炆刚想说话,大声喊道:“明日此时!”
朱允炆强压愤怒,点了头:“明日此时,拿出结案文书,若没一个让朕满意的结果,刑部也该整顿整顿了!”
暴昭额头冒汗,这一次惹火烧身了,不把梁绪往死里审,对不起自己的官服啊。
梁绪等人被带了下去,朱允炆挥手退朝。
内阁。
暴昭看着解缙、郁新等人,皱着眉头说:“皇上最近有些沉湎于盛世之言中,眼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实在是承受不了。你们内阁大臣就不想想法子吗?这次是派徐辉祖动用大军抓知县,那下次呢?会不会直接大军开至布政使司,把布政使也给囚送过来?”
郁新略有所思,道:“地方上阿谀奉承的实在是太多,一些文章又不能不送,任谁看多了这些文章,也以为盛世来了。”
茹瑺叹了一口气,说:“皇上毕竟是年轻,这才短短四年时间,就已东平倭寇,北御鞑靼、瓦剌,南收交趾,又开南洋贸易,眼下国泰民安,国运昌隆,有些天子气也是正常。”
陈迪摆了摆手,严肃地说:“我不这样认为,诸位应该知道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吧?”
解缙眯着眼看向陈迪:“你是说唐玄宗?”
陈迪肃然道:“没错,想当初,唐玄宗一开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这才有了开元盛世。然盛世二十年余,唐玄宗便无心治国,性情暴躁,沉湎声色,任人唯亲。好好的盛世,轰然之间就结束了。”
“陈阁,你把当今皇上比作唐玄宗,有些过了吧?”
郁新有些不满。
陈迪冷笑一声:“当真过吗?难道诸位没看出来,眼下皇上君威渐重,已沉迷于盛世之梦,去年每日处理朝政,今年两日处理一次朝政,听闻皇上与伊才人走得很近,伊才人什么本事诸位一定有印象吧,万一我们大明出个杨贵妃第二,这盛世还没开怕就要结束了……”
暴昭多少有些不适应,看着陈迪:“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了?”
陈迪摇头:“但有苗头,不可不重视。”
郁新、茹瑺与解缙彼此看了看,都没说话。陈迪曾经执掌礼部,在这里干久了多少有点偏执。
暴昭思考了下,说:“依我看,盛世文章我们挡不住,只能递上去,但这些文章太过迷乱人眼,消除了皇上的治国心思,现在休宁县出现这种事,虽然对不起当地百姓,但对大明而言未尝都是坏处。”
“只怕一件事无法改变皇上的认知啊。”
郁新无奈。
解缙眼睛忽闪了下,对郁新等人说:“是啊,一件事无法改变,那多几件事不就改变了……”
“呃?”
郁新等人茫然地看着解缙,休宁出了事皇上已经要活剐了知县,再有这种事出来,怕是要挫骨扬灰啊。再说了,哪里去找该死的鬼去?
解缙幽幽说道:“我们可以劝说皇上再次微服私访亦或是外出巡游,亲眼看一看真实的地方,去见一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知道盛世文章只是虚言,大明距离盛世还早着呢……”
“去哪里?苏州,杭州?算了吧,那里繁华的紧,尤其是市舶司一开,商税猛增。”
郁新不满意这个方案。
解缙淡然地笑了笑:“谁说非要向南走。”
郁新、茹瑺等人眼前一亮,不向南,那就向北,北面是哪里?穷苦的凤阳府啊。
去那里看看,问问百姓幸福不幸福,就知道啥盛世不盛世了。
至于理由也好找,皇上登基都四年了,也该去凤阳谒陵一次了,不能因为老朱在南京,就忘记了老老朱还在凤阳埋着呢,得去看看。
于是,解缙、茹瑺等人将目光看向了陈迪,陈迪打了个哆嗦,有点想逃。
没办法,这件事只有陈迪出马合适,谁让此人精通礼数呢,至于他是去找礼部的黄观还是自己出头,都没关系,说服朱允炆去凤阳谒陵,顺便看看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在刑部定了梁绪死罪,附送凌迟艺术体验课程,连带着砍头五人,其他人抄家、流放之后,礼部尚书黄观写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武英殿。
第六百九十六章 北巡的指向
盛世?
朱允炆冷冷一笑,随手将奏折丢到旁边。
后世数十年的努力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盛世,无数人还生活在困顿之下,一个个浑然以为到了盛世,一冒出来个表现生活苦的电影,都会有无数人敲键盘说卖惨,却不知道现实远比电影更惨。
后世都无法实现的盛世,在自己手里四年就实现了?
开什么玩笑。
朱允炆对于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溢美华章还糊涂不了脑袋,看似被迷乱了眼,实则不过是一场顺势而为的“阴谋”。
下江南微服私访之后,朱允炆被众多官员“说教”了无数次,不少官员奉劝皇上守在京师,莫要到处瞎逛,有些没情商的家伙甚至直接说朱文奎还小的话,这就是不怀好意,诅咒朱允炆挂在外面咋办了……
总而言之,许多官员是不希望朱允炆外出微服私访的,尤其是不打招呼的出行。
这也可以理解,后世领导视察还需要提前三天打个招呼,搞搞卫生,背背台词,串串话术呢,这皇上出去,怎么也得提前一个月打招呼,给人家准备时间嘛。
即便是打招呼,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朱允炆离开京师,理由也是正当的:
浪费。
不光明正大,微服私访吧,地方不放心,万一不小心招惹了,这官服就需要脱了,弄不好还需要换个居所。可如果公开巡游吧,地方又不能不招待,招待就得花钱,就得拿贡品表忠心。
平日没办法巧立名目收税,但如果皇上来了,官员以孝敬皇上的名义给百姓、士绅要点土特产,没土特产的交点钱,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哪怕是被御史、安全局知道了,也不怕嘛,我们是为了皇上大人,出发点是好的啊,难道说你们御史、安全局的人不想让皇上好过?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但在内阁大臣看来,与错误判断盛世来临相比,多花点钱让朱允炆巡游一次更重要。毕竟北巡一次,有助于朱允炆更清醒认识到大明百姓的生活现实,知道还有很多事要做,继而奋发图强,勤于政事……
朱允炆看到了黄观的奏折,对行礼完毕的解缙笑了笑:“这件事你办得很不错。”
解缙会心笑了。
一个隐晦的计划需要一个配合者才能执行,而负责配合朱允炆的正是解缙。
早在四月份的时候,朱允炆就想北巡,但考虑到朝臣反对,不得不制造出沉浸于“盛世”,继而怠政的假象,以方便大臣主动提出来让朱允炆北巡。
解缙从中不着痕迹地引导,并在最后关头决定了出行的方向,确实瞒过了郁新、茹瑺两个老政客,至于陈迪,他的智慧还想不了那么远。
朱允炆抬手,身后扇风的侍女退后两步:“黄观的奏折朕批了,朕北巡之日定为八月十六,告之扬州、淮安、凤阳等地,北巡一应用度无需地方,没有传召官员不得离开治下之地甚至是衙署迎接,不得借机收敛钱财,设置宴请,违旨者决不轻饶。”
解缙连连点头,这笔钱户部还是出得起的,不花地方件好事。
朱允炆安排妥当之后,便回到了坤宁宫,看着有些失落的马恩慧,不由左右看了看,让侍女退了出去,道:“皇后这是怎了?”
马恩慧将头转向另一侧,有些埋怨:“上次皇上出京师,带宁妃去了江南,这次皇上打定主意北巡,打算带哪位妃嫔去?”
不等朱允炆说话,马恩慧又嘟囔了句:“带谁去都与臣妾无关,只不过这一次又要出去多久?若再如上次出现点大事件,又该如何?”
朱允炆知道,马恩慧说的大事是齐王叛乱,当时马恩慧也听闻到了消息,胆战心惊地熬到了水师船队大胜。对于她而言,当时是紧张与畏惧的,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也没有,只能在不安中等待。
“这次北巡事关重大,可不是陪谁散心的……”
朱允炆有些无奈。
就以大明的实力来说,或许可以打败帖木儿,但根本无法做到如此长的补给线,直接打到撒马尔罕去,想要重开西域,再现丝绸之路,怕是难啊。
常百业思考良久,才轻声喃语:“海上贸易之路打开了,陆上丝绸之路还远吗?”
第六百九十五章 盛世?一个耳光
建文四年,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外无强敌犯边,内无天灾造反,该铺混凝土路的继续铺路,该造船的继续造船,该疏浚会通河的继续疏浚,农民耕作于田,商人往来于市,海船不断出海,河船到处摇晃,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事实上,对于古代封建王朝而言,只要皇帝没有什么特殊爱好,比如修道,当动物园管理员,从事木匠艺术,北出狩猎啥的,政治整体上是相对清明的。
而政治清明的结果,往往就意味着官府对民间的搜掠变得温和,甚至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完全不扰民,任由百姓自己发展。
治大国如烹小鲜,告诉所有后来统治者,国家这条小鲜,是经不起瞎折腾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才是王道。
朱允炆选择了这一条路,一条鞭法的出现,极大抑制了官府搜掠百姓的可能。毕竟一年就两次税,任何其他税都是违法的,在监察御史已经分散到州、安全局隐于民间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在收税期间动手脚,更不敢巧立名目。
没有了税目一条要钱的路,地方官吏再贪污、再腐败,也不可能祸害一大片的百姓,顶多对付对付若干百姓或若干富绅。
朱允炆是这样想的,不过多少有些天真无邪,一件事的出现,彻彻底底打了朱允炆的脸,也让朱允炆一直期待的盛世变得如同一个笑话。
五月二十日,休宁知县梁绪伙同地方士绅,垄断石灰矿,压榨与拖欠百姓工钱,致使百姓自开年起没有分文收入。
六月初,夏税开征,百姓家中无余钱,不得不聚集于县衙,要求知县发放工钱。
六月五日,休宁知县梁绪以乱民造反为由,抓捕了为首的百姓三十余人,打伤百姓数十人,并虚报知府衙门,要求重惩带头百姓。
六月八日,知府衙门派遣知州王茂前往调查,为梁绪贿赂,隐瞒事实真相。
六月十一日,八百休宁百姓聚拢在县衙,要求梁绪放人,梁绪请求新安卫出兵弹压。新安卫指挥史孟崇得到消息之后并没有出兵,而是直接上奏给了五军都督府,毕竟徽州府属于南直隶管辖,直接为京师管理。
直至六月十四日,朝廷才收到消息,满朝震惊。
朱允炆忘记了一点,一条鞭法是对农田的,可徽州府多山少田,百姓家本就贫瘠,好在混凝土道路施工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一条活路:挖石灰矿。
当矿工,就成为了他们生存的基本方式,有些农户甚至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下矿,为的就是赚点矿工钱。
可好好的矿,偏偏又被县衙与地方士绅垄断着,百姓家的几口矿还不准人找矿,他们只能被人剥削,人家说多少工钱就是多少工钱,多久给就是多久给。
一条鞭法保护了以农为主的百姓,却没有保护到以矿为生的百姓,加上地方官员的贪婪,终于惹出了民变。
这件事的出现让朱允炆脸很疼,就在不久之前,还有官员大谈盛世来临,说朱允炆是一代圣主,现在看来,所谓的盛世就是一个巴掌,呼在脸上还带声响的那一种。
朱允炆不顾内阁与六部大臣反对,下旨徐辉祖亲自去处理。
徐辉祖是什么人,是都督府的人,管的是兵,不是民,这是民政,县衙的事,显然归徽州府,归朝廷六部管,怎么能让徐辉祖去?
但朱允炆这一次没有退让,命徐辉祖带三千兵连夜去休宁县,将知县梁绪,包括参与此案的一切官吏、所有士绅全都抓入京师,同时命令徽州知府,先行垫付亏欠百姓的工钱,知府暂时代理知县职责,安抚民心。
徐辉祖的动作很快,加上休宁距离京师也不过五百里,打马疾驰,两天去,四天回,直接将梁绪为首的二十六人丢到了武英殿中。
朱允炆坐在宝座上,怒目而视,厉声喊道:“朕屡下文书,不得欺民,不得贪污,不得勾结地方士绅!而你呢,就在南直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也敢如此放肆?!”
梁绪吓傻了,听说过地方衙门越权办案的,没听说过皇上直接抢走办案权的,哆嗦地说不出话来。
解缙见朱允炆气得不轻,连忙出班:“皇上,此事交给三法司处置即可,定会严格处置,还百姓一个公道。”
朱允炆豁然站了起来,怒斥:“都已经激起民变了,还用三法司审理吗?将梁绪拖出去凌迟,其他人审理之后,无论什么结果,都加上一条,抄没家产,发配北直隶!”
刑部尚书暴昭见状,赶忙劝说:“还请皇上暂息雷霆之怒,只需两日,臣定能审查结案,到时候该凌迟的凌迟,该发配的发配。”
不经法司审判直接就干掉,不行啊,这个先例一开,以后刑部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皇上要处理个人,甚至都不需要经过三法司了。
暴昭见朱允炆刚想说话,大声喊道:“明日此时!”
朱允炆强压愤怒,点了头:“明日此时,拿出结案文书,若没一个让朕满意的结果,刑部也该整顿整顿了!”
暴昭额头冒汗,这一次惹火烧身了,不把梁绪往死里审,对不起自己的官服啊。
梁绪等人被带了下去,朱允炆挥手退朝。
内阁。
暴昭看着解缙、郁新等人,皱着眉头说:“皇上最近有些沉湎于盛世之言中,眼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实在是承受不了。你们内阁大臣就不想想法子吗?这次是派徐辉祖动用大军抓知县,那下次呢?会不会直接大军开至布政使司,把布政使也给囚送过来?”
郁新略有所思,道:“地方上阿谀奉承的实在是太多,一些文章又不能不送,任谁看多了这些文章,也以为盛世来了。”
茹瑺叹了一口气,说:“皇上毕竟是年轻,这才短短四年时间,就已东平倭寇,北御鞑靼、瓦剌,南收交趾,又开南洋贸易,眼下国泰民安,国运昌隆,有些天子气也是正常。”
陈迪摆了摆手,严肃地说:“我不这样认为,诸位应该知道唐朝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吧?”
解缙眯着眼看向陈迪:“你是说唐玄宗?”
陈迪肃然道:“没错,想当初,唐玄宗一开始任用贤能,励精图治,这才有了开元盛世。然盛世二十年余,唐玄宗便无心治国,性情暴躁,沉湎声色,任人唯亲。好好的盛世,轰然之间就结束了。”
“陈阁,你把当今皇上比作唐玄宗,有些过了吧?”
郁新有些不满。
陈迪冷笑一声:“当真过吗?难道诸位没看出来,眼下皇上君威渐重,已沉迷于盛世之梦,去年每日处理朝政,今年两日处理一次朝政,听闻皇上与伊才人走得很近,伊才人什么本事诸位一定有印象吧,万一我们大明出个杨贵妃第二,这盛世还没开怕就要结束了……”
暴昭多少有些不适应,看着陈迪:“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了?”
陈迪摇头:“但有苗头,不可不重视。”
郁新、茹瑺与解缙彼此看了看,都没说话。陈迪曾经执掌礼部,在这里干久了多少有点偏执。
暴昭思考了下,说:“依我看,盛世文章我们挡不住,只能递上去,但这些文章太过迷乱人眼,消除了皇上的治国心思,现在休宁县出现这种事,虽然对不起当地百姓,但对大明而言未尝都是坏处。”
“只怕一件事无法改变皇上的认知啊。”
郁新无奈。
解缙眼睛忽闪了下,对郁新等人说:“是啊,一件事无法改变,那多几件事不就改变了……”
“呃?”
郁新等人茫然地看着解缙,休宁出了事皇上已经要活剐了知县,再有这种事出来,怕是要挫骨扬灰啊。再说了,哪里去找该死的鬼去?
解缙幽幽说道:“我们可以劝说皇上再次微服私访亦或是外出巡游,亲眼看一看真实的地方,去见一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知道盛世文章只是虚言,大明距离盛世还早着呢……”
“去哪里?苏州,杭州?算了吧,那里繁华的紧,尤其是市舶司一开,商税猛增。”
郁新不满意这个方案。
解缙淡然地笑了笑:“谁说非要向南走。”
郁新、茹瑺等人眼前一亮,不向南,那就向北,北面是哪里?穷苦的凤阳府啊。
去那里看看,问问百姓幸福不幸福,就知道啥盛世不盛世了。
至于理由也好找,皇上登基都四年了,也该去凤阳谒陵一次了,不能因为老朱在南京,就忘记了老老朱还在凤阳埋着呢,得去看看。
于是,解缙、茹瑺等人将目光看向了陈迪,陈迪打了个哆嗦,有点想逃。
没办法,这件事只有陈迪出马合适,谁让此人精通礼数呢,至于他是去找礼部的黄观还是自己出头,都没关系,说服朱允炆去凤阳谒陵,顺便看看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在刑部定了梁绪死罪,附送凌迟艺术体验课程,连带着砍头五人,其他人抄家、流放之后,礼部尚书黄观写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武英殿。
第六百九十六章 北巡的指向
盛世?
朱允炆冷冷一笑,随手将奏折丢到旁边。
后世数十年的努力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盛世,无数人还生活在困顿之下,一个个浑然以为到了盛世,一冒出来个表现生活苦的电影,都会有无数人敲键盘说卖惨,却不知道现实远比电影更惨。
后世都无法实现的盛世,在自己手里四年就实现了?
开什么玩笑。
朱允炆对于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溢美华章还糊涂不了脑袋,看似被迷乱了眼,实则不过是一场顺势而为的“阴谋”。
下江南微服私访之后,朱允炆被众多官员“说教”了无数次,不少官员奉劝皇上守在京师,莫要到处瞎逛,有些没情商的家伙甚至直接说朱文奎还小的话,这就是不怀好意,诅咒朱允炆挂在外面咋办了……
总而言之,许多官员是不希望朱允炆外出微服私访的,尤其是不打招呼的出行。
这也可以理解,后世领导视察还需要提前三天打个招呼,搞搞卫生,背背台词,串串话术呢,这皇上出去,怎么也得提前一个月打招呼,给人家准备时间嘛。
即便是打招呼,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朱允炆离开京师,理由也是正当的:
浪费。
不光明正大,微服私访吧,地方不放心,万一不小心招惹了,这官服就需要脱了,弄不好还需要换个居所。可如果公开巡游吧,地方又不能不招待,招待就得花钱,就得拿贡品表忠心。
平日没办法巧立名目收税,但如果皇上来了,官员以孝敬皇上的名义给百姓、士绅要点土特产,没土特产的交点钱,是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哪怕是被御史、安全局知道了,也不怕嘛,我们是为了皇上大人,出发点是好的啊,难道说你们御史、安全局的人不想让皇上好过?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但在内阁大臣看来,与错误判断盛世来临相比,多花点钱让朱允炆巡游一次更重要。毕竟北巡一次,有助于朱允炆更清醒认识到大明百姓的生活现实,知道还有很多事要做,继而奋发图强,勤于政事……
朱允炆看到了黄观的奏折,对行礼完毕的解缙笑了笑:“这件事你办得很不错。”
解缙会心笑了。
一个隐晦的计划需要一个配合者才能执行,而负责配合朱允炆的正是解缙。
早在四月份的时候,朱允炆就想北巡,但考虑到朝臣反对,不得不制造出沉浸于“盛世”,继而怠政的假象,以方便大臣主动提出来让朱允炆北巡。
解缙从中不着痕迹地引导,并在最后关头决定了出行的方向,确实瞒过了郁新、茹瑺两个老政客,至于陈迪,他的智慧还想不了那么远。
朱允炆抬手,身后扇风的侍女退后两步:“黄观的奏折朕批了,朕北巡之日定为八月十六,告之扬州、淮安、凤阳等地,北巡一应用度无需地方,没有传召官员不得离开治下之地甚至是衙署迎接,不得借机收敛钱财,设置宴请,违旨者决不轻饶。”
解缙连连点头,这笔钱户部还是出得起的,不花地方件好事。
朱允炆安排妥当之后,便回到了坤宁宫,看着有些失落的马恩慧,不由左右看了看,让侍女退了出去,道:“皇后这是怎了?”
马恩慧将头转向另一侧,有些埋怨:“上次皇上出京师,带宁妃去了江南,这次皇上打定主意北巡,打算带哪位妃嫔去?”
不等朱允炆说话,马恩慧又嘟囔了句:“带谁去都与臣妾无关,只不过这一次又要出去多久?若再如上次出现点大事件,又该如何?”
朱允炆知道,马恩慧说的大事是齐王叛乱,当时马恩慧也听闻到了消息,胆战心惊地熬到了水师船队大胜。对于她而言,当时是紧张与畏惧的,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也没有,只能在不安中等待。
“这次北巡事关重大,可不是陪谁散心的……”
朱允炆有些无奈。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5011/214674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