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87节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所以,不管是出于对藩属国的保护,还是出于对安南胡氏挑衅的回击,亦或是南洋利益的维护,出兵安南几乎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只不过眼下需要的是出兵借口。
虽说安南之前挑衅大明,进军广西,但这个理由还是可以拿来用,但文臣更希望以和为贵,派遣使臣,不动刀兵,就让安南臣服,一来二去,拖了这么长时间,这个理由多少有些弱化了。
总不能说,一年前你打了我一拳,我现在要拍你一板砖吧。这个借口的时效性,说出去多少有些不够鼓舞人心。
但借口这玩意都是好找的,不怕,现在需要的是朝廷下定决心。
朱允炆看着远处的袁岳一样选择了二百五十斤石,笑了笑,对铁铉等人说道:“云南那边还没有传回消息,若真找到陈天平,就看看胡氏的态度,若胡氏愿意臣服,送陈天平回国,登上国王,也不是不可以。”
远处传来了叫喊声,袁岳轻松地献印两次,就连石头落地,都是轻松放下。看得出来,他献印二百五十斤石,还有所余力。
“陈天平回国,未必可以解决胡氏之祸。”
铁铉言道。
朱允炆喝了一口茶,轻松地说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铁铉顿时明白过来,徐辉祖顿时笑出声来。解缙、郁新等人默不作声。
朱棣抬了抬茶杯,算是敬佩,朱权已有些暗暗发冷,朱允炆这是打算用陈天平的人头当做开战安南的借口啊,即保全了宗主国保护藩属国的信义,又找到了完美的开战借口,说不得陈天平死了之后,陈氏之后就死绝了,安南那些土地就成大明的了……
一举三得啊。
怪不得四哥朱棣不跟朱允炆斗,论心黑手很,四哥未必能强过朱允炆啊。
薛禄登场,当他选择三百斤石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这是第一个敢于挑战三百斤石的家伙。
此人与他人不同,并没有直接抓起石头,而是在无数人的注视之下,在十月中旬的寒风中,脱下了外衣,然后脱下了上衣,坦露出结实的胸膛,隆起的肌肉。
那爆炸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百姓沸腾了,吱呀乱叫,不知道是骂薛禄乱脱衣服,还是在叫好,好像还有女人的尖叫声。
朱允炆看向朱棣,和煦地问道:“燕王叔,他如何?”
朱棣知道薛禄,只不过薛禄在燕王三卫中并不算起眼,他登台的机会并不多,只给出了一个评价:“有力,未必是大将之才。”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朱棣啊朱棣,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薛禄是一个厉害角色,他曾在朱棣手下寂寂无名,直至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他才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惊人战斗力,现在的驸马都尉、前军都督府府事李坚就是被薛禄生擒活捉,随朱棣征战四方,带着五十骑就敢追着南军数百人跑。
在一次战斗中,薛禄被平安活捉,人都给捆上了,结果薛禄力大,挣断绳索,抢了刀杀掉守军,跑了回去,结果带人又把平安给打败了……
“依朕看,此人不输平安。魏国公,你不是一直想要人才吗?他是一个合适的人。”
朱允炆对徐辉祖说道。
徐辉祖愣了下,这薛禄脱下衣服就能看出来不输平安了?平安可是朱棣都感觉到棘手的猛将,把此人与平安相提并论,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铁铉反应过来,当即喊道:“此人,兵部要了!”
朱棣与朱权等人都莫不说话,盯着薛禄看去,朱允炆最可怕的,还不是什么计谋,什么人心,什么手段,而是他精准的预知与判断。
可以确定的是,薛禄曾经是朱棣的兵,朱棣没看出来他的潜力。也可以确定的是,这是薛禄第一次来京师,朱允炆第一次见到此人。那问题来了,皇上为何会认为薛禄不输平安?
这又是他那帝王的天才的直觉吗?
朱棣感觉有些无力,朱权更深深震撼。
场中,薛禄呐喊一嗓子,三百斤石被高高举起,不是至胸膛,而是至头顶之上,那如铁棍一般的双臂,满是无可撼动的力量!
“好强!”
袁岳深吸了一口气,其他武举人也不由纷纷侧目。
第五百七十七章 广西旅游券……
“好臂力!”
徐辉祖猛地一拍大腿,赞叹不已。
朱棣很是吃惊,燕王护卫之中竟有如此勇猛之人,而自己毫无察觉,埋没了人才。
朱允炆很是满意,听场外震天的欢呼声,就知道薛禄在这一刻有多高的人气。
“薛禄,三百斤石!”
古朴在薛禄献印两次,放下石头之后,高声宣布。
欢呼声再次响起。
薛禄看向朱允炆的方向,单膝下跪,行了个军礼,然后起身穿好衣服,傲然地退了回去。朱允炆不知道薛禄这个礼是给自己的,还是给朱棣的,但无论如何,是给大明的。
无论是先声夺人,还是实力惊人,亦或是军礼,都足以让无数人记住薛禄这个名字。朱允炆甚至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学习过营销学,就这么把自己给推销了出去。
纪纲很是不服气,原本自己应该成为这赛场上最亮的仔,结果竟然被无名薛禄给抢了先,实在是令人愤愤不平。
于是,当纪纲上场时,不等古朴发问,就径直走向三百斤石,高声喊道:“我纪纲,要挑战三百斤石!不献印三次,算我输!”
“嘶!”
狂傲的语气让人不由吸一口冷气,三百斤石,献印三次,这家伙若是成功,定能留下浓重一笔!
朱允炆目光一寒,脸上的笑意消退了许多,问道:“这是纪纲?”
徐辉祖没有注意到朱允炆的表情变化,尤在欢喜中回道:“没错,有些本事,在山东武举乡试时,一举夺魁,有嚣张的底子。”
朱棣察觉到了异样,谨慎地问:“皇上知道此人?”
朱允炆想都没想,反问:“燕王叔不认识他?”
“呃?”
朱棣有些疑惑,看了看纪纲,莫不是自己应该认识这个家伙?不认识啊,他是山东举人,不是北直隶的,再说了,他不是卫所出身,也不是自己的老部下。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纪纲啊纪纲,这个永乐年间最狠辣、最无耻、最能诬陷人,最能杀人,最能搞阴谋的锦衣卫指挥史,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武会试之中!
这个家伙就不是个好东西啊,解缙之所以被朱棣给干掉,他的诬陷功劳是少不了的,搞阴谋政-变,搞到了朱棣的头上,还学赵高指鹿为马,最后的结局,也就是三千多刀的事。
因为没有靖难之役,他估计是没机会投靠朱棣了,武会试倒是给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只不过,也只是个机会罢了。
朱允炆清楚纪纲这种人使用起来是最趁手的,看谁不顺眼,他会给自己搜罗一堆罪状,不管有的没的,肯定会找出来,觉得谁该死,不用明说,就说一句“某某还在吗”之类的话,他肯定会让某某活不了……
纪纲越想向上爬,越会听从朱允炆的命令,甚至是不择手段,殚精竭虑。
这是一条狗,吃人的狗。
朱允炆沉默了。
如果纪纲中式,此人安排到军营,定是军士的灾难,安排到安全局,就以顾三审等人的正人君子德行,未必能干得过腹黑至极的纪纲。
“好厉害的纪纲!”
解缙惊叹了一声。
朱允炆抬头看去,纪纲虽没有将三百斤石高举头顶的壮举,但却做到了四次献印,朝着四个方向!如此臂力,也足以证明此人本事非凡。
“此人可入都督府。”
徐辉祖想要纪纲。
朱允炆瞥了一眼徐辉祖没有说话,真的给了你徐辉祖,你能控制得住吗?说不得不出十年,你的脑袋就已经在他的刀下了。
接下来的举石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甚至有武举人挑选二百斤石失败,直至林昭雪登场。
朱允炆听着这个名字,还以为是来京师告御状的。
顾三审凝眸盯着林昭雪,此人身上有着莫名的熟悉感,但就其容貌而言,确实是不曾见过。原以为林昭雪是个厉害人物,会选择三百斤石,结果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最低的二百斤石,甚至在提取的过程中,下盘也有些不稳,摇晃了几次,才勉强算是成功献印。
林昭雪表现如此不堪,让顾三审有些看轻此人,原本的忧思与疑惑,也被冲淡了许多。
丢下石头,林昭雪松了一口气,抬手想要擦汗,手到半空又收了回去,两腿有些不自然地迈着步子,缓慢地退到一旁。
朱允炆没有在意,继续观看后续的举石。
武举人虽是优秀,通过了乡试,但临场发挥也有不稳定的时候,三百六十九名武举人,依次举石,从一大早到正午,这才堪堪结束,合格者只有三百二十人。
朱允炆看了看大太阳,很想问问铁铉,大明又不缺石头,兵部就不能多准备一些石头,一起测,至于如此耽误时间。
可仔细一想,若真一起测,薛禄很可能就没机会扬名,纪纲也很可能没办法狂傲,因为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加上场上人员遮挡……
罢了,反正后面拉硬弓会三人一组,估计能在天黑之前回去吃饭。
中午一个时辰的修整时间,武举人都留在了小教场内,自有专人负责伙食。
朱允炆则趁着吃饭的功夫,与内阁、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官员召开了一次饭桌朝会:“武举中式之后如何安排,原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之事,朕不宜过多插手,但考虑到战略需要,朕还是希望提前给你们打个招呼。”
铁铉与徐辉祖连忙起身:“还请皇上示下。”
朱允炆指了指西南方向,道:“你们皆是朝廷重臣,相信早就听到了消息,这一年来,户部、工部、二炮局,源源不断地在支持广西,神机炮、火铳、粮食,防虫、防雨之物等等,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这些事瞒不住你们。”
解缙、铁铉等人连连点头。
朱允炆有很多谋划与动作,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安全局去办的,事关军事方面的问题,经过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朕认为,西南迟早会有一战,既然武举人都是人才,不妨拿出来试一试,像是薛禄、纪纲这些出彩之人,朕还是希望发至前线,锤炼一番。”
朱允炆直接点了名字。
铁铉与徐辉祖面面相觑,解缙也有些为难,郁新见几人不说话,犹豫了下,便说道:“皇上,这件事恐怕不太好办。”
“为何?”
朱允炆问道。
郁新嘴角有些苦涩,你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不明白,但事已至此,只好开口:“大明首开武举,振奋民心,民间刚有些尚武根苗,朝廷若将这些选拔出来的精英送到前线,这岂不是……岂不是让百姓不安,日后武举,怕就没有人敢参与了。”
人家辛辛苦苦练习武艺,拼了几场考试,好不容易中式,为的是什么?
是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没错,有些武举人是有如此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可对于大部分武举人而言,他们想要的只是荣华富贵,是手握权力,是站在他人之上,而不是冲锋陷阵,马革裹尸,不是上前线与人拼杀。
要知道他们哪怕在家里种地,也不至于掉脑袋。可要是上了前线,那就是提着脑袋过日子了,说不准就被人杀了,还不管埋的那一种。
解缙赞同郁新的看法,附议道:“武举人应该给他们相应的荣耀,只有如此,武举制才能发扬广大,民间方有尚武的百姓,源源不断为朝廷提供精兵强将。若送他们到前线,怕会寒了人心。”
朱允炆咀嚼着食物,思考着郁新与解缙等人的话,直到铁铉也开始劝时,才开口问:“朝廷开武举目的是什么?”
铁铉言道:“遴选良将帅才。”
虽说安南之前挑衅大明,进军广西,但这个理由还是可以拿来用,但文臣更希望以和为贵,派遣使臣,不动刀兵,就让安南臣服,一来二去,拖了这么长时间,这个理由多少有些弱化了。
总不能说,一年前你打了我一拳,我现在要拍你一板砖吧。这个借口的时效性,说出去多少有些不够鼓舞人心。
但借口这玩意都是好找的,不怕,现在需要的是朝廷下定决心。
朱允炆看着远处的袁岳一样选择了二百五十斤石,笑了笑,对铁铉等人说道:“云南那边还没有传回消息,若真找到陈天平,就看看胡氏的态度,若胡氏愿意臣服,送陈天平回国,登上国王,也不是不可以。”
远处传来了叫喊声,袁岳轻松地献印两次,就连石头落地,都是轻松放下。看得出来,他献印二百五十斤石,还有所余力。
“陈天平回国,未必可以解决胡氏之祸。”
铁铉言道。
朱允炆喝了一口茶,轻松地说道:“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铁铉顿时明白过来,徐辉祖顿时笑出声来。解缙、郁新等人默不作声。
朱棣抬了抬茶杯,算是敬佩,朱权已有些暗暗发冷,朱允炆这是打算用陈天平的人头当做开战安南的借口啊,即保全了宗主国保护藩属国的信义,又找到了完美的开战借口,说不得陈天平死了之后,陈氏之后就死绝了,安南那些土地就成大明的了……
一举三得啊。
怪不得四哥朱棣不跟朱允炆斗,论心黑手很,四哥未必能强过朱允炆啊。
薛禄登场,当他选择三百斤石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这是第一个敢于挑战三百斤石的家伙。
此人与他人不同,并没有直接抓起石头,而是在无数人的注视之下,在十月中旬的寒风中,脱下了外衣,然后脱下了上衣,坦露出结实的胸膛,隆起的肌肉。
那爆炸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百姓沸腾了,吱呀乱叫,不知道是骂薛禄乱脱衣服,还是在叫好,好像还有女人的尖叫声。
朱允炆看向朱棣,和煦地问道:“燕王叔,他如何?”
朱棣知道薛禄,只不过薛禄在燕王三卫中并不算起眼,他登台的机会并不多,只给出了一个评价:“有力,未必是大将之才。”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朱棣啊朱棣,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薛禄是一个厉害角色,他曾在朱棣手下寂寂无名,直至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他才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惊人战斗力,现在的驸马都尉、前军都督府府事李坚就是被薛禄生擒活捉,随朱棣征战四方,带着五十骑就敢追着南军数百人跑。
在一次战斗中,薛禄被平安活捉,人都给捆上了,结果薛禄力大,挣断绳索,抢了刀杀掉守军,跑了回去,结果带人又把平安给打败了……
“依朕看,此人不输平安。魏国公,你不是一直想要人才吗?他是一个合适的人。”
朱允炆对徐辉祖说道。
徐辉祖愣了下,这薛禄脱下衣服就能看出来不输平安了?平安可是朱棣都感觉到棘手的猛将,把此人与平安相提并论,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铁铉反应过来,当即喊道:“此人,兵部要了!”
朱棣与朱权等人都莫不说话,盯着薛禄看去,朱允炆最可怕的,还不是什么计谋,什么人心,什么手段,而是他精准的预知与判断。
可以确定的是,薛禄曾经是朱棣的兵,朱棣没看出来他的潜力。也可以确定的是,这是薛禄第一次来京师,朱允炆第一次见到此人。那问题来了,皇上为何会认为薛禄不输平安?
这又是他那帝王的天才的直觉吗?
朱棣感觉有些无力,朱权更深深震撼。
场中,薛禄呐喊一嗓子,三百斤石被高高举起,不是至胸膛,而是至头顶之上,那如铁棍一般的双臂,满是无可撼动的力量!
“好强!”
袁岳深吸了一口气,其他武举人也不由纷纷侧目。
第五百七十七章 广西旅游券……
“好臂力!”
徐辉祖猛地一拍大腿,赞叹不已。
朱棣很是吃惊,燕王护卫之中竟有如此勇猛之人,而自己毫无察觉,埋没了人才。
朱允炆很是满意,听场外震天的欢呼声,就知道薛禄在这一刻有多高的人气。
“薛禄,三百斤石!”
古朴在薛禄献印两次,放下石头之后,高声宣布。
欢呼声再次响起。
薛禄看向朱允炆的方向,单膝下跪,行了个军礼,然后起身穿好衣服,傲然地退了回去。朱允炆不知道薛禄这个礼是给自己的,还是给朱棣的,但无论如何,是给大明的。
无论是先声夺人,还是实力惊人,亦或是军礼,都足以让无数人记住薛禄这个名字。朱允炆甚至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学习过营销学,就这么把自己给推销了出去。
纪纲很是不服气,原本自己应该成为这赛场上最亮的仔,结果竟然被无名薛禄给抢了先,实在是令人愤愤不平。
于是,当纪纲上场时,不等古朴发问,就径直走向三百斤石,高声喊道:“我纪纲,要挑战三百斤石!不献印三次,算我输!”
“嘶!”
狂傲的语气让人不由吸一口冷气,三百斤石,献印三次,这家伙若是成功,定能留下浓重一笔!
朱允炆目光一寒,脸上的笑意消退了许多,问道:“这是纪纲?”
徐辉祖没有注意到朱允炆的表情变化,尤在欢喜中回道:“没错,有些本事,在山东武举乡试时,一举夺魁,有嚣张的底子。”
朱棣察觉到了异样,谨慎地问:“皇上知道此人?”
朱允炆想都没想,反问:“燕王叔不认识他?”
“呃?”
朱棣有些疑惑,看了看纪纲,莫不是自己应该认识这个家伙?不认识啊,他是山东举人,不是北直隶的,再说了,他不是卫所出身,也不是自己的老部下。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纪纲啊纪纲,这个永乐年间最狠辣、最无耻、最能诬陷人,最能杀人,最能搞阴谋的锦衣卫指挥史,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武会试之中!
这个家伙就不是个好东西啊,解缙之所以被朱棣给干掉,他的诬陷功劳是少不了的,搞阴谋政-变,搞到了朱棣的头上,还学赵高指鹿为马,最后的结局,也就是三千多刀的事。
因为没有靖难之役,他估计是没机会投靠朱棣了,武会试倒是给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只不过,也只是个机会罢了。
朱允炆清楚纪纲这种人使用起来是最趁手的,看谁不顺眼,他会给自己搜罗一堆罪状,不管有的没的,肯定会找出来,觉得谁该死,不用明说,就说一句“某某还在吗”之类的话,他肯定会让某某活不了……
纪纲越想向上爬,越会听从朱允炆的命令,甚至是不择手段,殚精竭虑。
这是一条狗,吃人的狗。
朱允炆沉默了。
如果纪纲中式,此人安排到军营,定是军士的灾难,安排到安全局,就以顾三审等人的正人君子德行,未必能干得过腹黑至极的纪纲。
“好厉害的纪纲!”
解缙惊叹了一声。
朱允炆抬头看去,纪纲虽没有将三百斤石高举头顶的壮举,但却做到了四次献印,朝着四个方向!如此臂力,也足以证明此人本事非凡。
“此人可入都督府。”
徐辉祖想要纪纲。
朱允炆瞥了一眼徐辉祖没有说话,真的给了你徐辉祖,你能控制得住吗?说不得不出十年,你的脑袋就已经在他的刀下了。
接下来的举石就显得有些平平无奇,甚至有武举人挑选二百斤石失败,直至林昭雪登场。
朱允炆听着这个名字,还以为是来京师告御状的。
顾三审凝眸盯着林昭雪,此人身上有着莫名的熟悉感,但就其容貌而言,确实是不曾见过。原以为林昭雪是个厉害人物,会选择三百斤石,结果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最低的二百斤石,甚至在提取的过程中,下盘也有些不稳,摇晃了几次,才勉强算是成功献印。
林昭雪表现如此不堪,让顾三审有些看轻此人,原本的忧思与疑惑,也被冲淡了许多。
丢下石头,林昭雪松了一口气,抬手想要擦汗,手到半空又收了回去,两腿有些不自然地迈着步子,缓慢地退到一旁。
朱允炆没有在意,继续观看后续的举石。
武举人虽是优秀,通过了乡试,但临场发挥也有不稳定的时候,三百六十九名武举人,依次举石,从一大早到正午,这才堪堪结束,合格者只有三百二十人。
朱允炆看了看大太阳,很想问问铁铉,大明又不缺石头,兵部就不能多准备一些石头,一起测,至于如此耽误时间。
可仔细一想,若真一起测,薛禄很可能就没机会扬名,纪纲也很可能没办法狂傲,因为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加上场上人员遮挡……
罢了,反正后面拉硬弓会三人一组,估计能在天黑之前回去吃饭。
中午一个时辰的修整时间,武举人都留在了小教场内,自有专人负责伙食。
朱允炆则趁着吃饭的功夫,与内阁、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官员召开了一次饭桌朝会:“武举中式之后如何安排,原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之事,朕不宜过多插手,但考虑到战略需要,朕还是希望提前给你们打个招呼。”
铁铉与徐辉祖连忙起身:“还请皇上示下。”
朱允炆指了指西南方向,道:“你们皆是朝廷重臣,相信早就听到了消息,这一年来,户部、工部、二炮局,源源不断地在支持广西,神机炮、火铳、粮食,防虫、防雨之物等等,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这些事瞒不住你们。”
解缙、铁铉等人连连点头。
朱允炆有很多谋划与动作,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安全局去办的,事关军事方面的问题,经过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朕认为,西南迟早会有一战,既然武举人都是人才,不妨拿出来试一试,像是薛禄、纪纲这些出彩之人,朕还是希望发至前线,锤炼一番。”
朱允炆直接点了名字。
铁铉与徐辉祖面面相觑,解缙也有些为难,郁新见几人不说话,犹豫了下,便说道:“皇上,这件事恐怕不太好办。”
“为何?”
朱允炆问道。
郁新嘴角有些苦涩,你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不明白,但事已至此,只好开口:“大明首开武举,振奋民心,民间刚有些尚武根苗,朝廷若将这些选拔出来的精英送到前线,这岂不是……岂不是让百姓不安,日后武举,怕就没有人敢参与了。”
人家辛辛苦苦练习武艺,拼了几场考试,好不容易中式,为的是什么?
是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没错,有些武举人是有如此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可对于大部分武举人而言,他们想要的只是荣华富贵,是手握权力,是站在他人之上,而不是冲锋陷阵,马革裹尸,不是上前线与人拼杀。
要知道他们哪怕在家里种地,也不至于掉脑袋。可要是上了前线,那就是提着脑袋过日子了,说不准就被人杀了,还不管埋的那一种。
解缙赞同郁新的看法,附议道:“武举人应该给他们相应的荣耀,只有如此,武举制才能发扬广大,民间方有尚武的百姓,源源不断为朝廷提供精兵强将。若送他们到前线,怕会寒了人心。”
朱允炆咀嚼着食物,思考着郁新与解缙等人的话,直到铁铉也开始劝时,才开口问:“朝廷开武举目的是什么?”
铁铉言道:“遴选良将帅才。”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5011/214672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