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32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32节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柴直重重点头,道:“王爷,朝廷又委派了一位监察御史,名为宋正臣,现已进入青州城。”
    朱榑眉头一皱,冷厉地看着柴直,道:“这种小事还需要问我如何处置吗?对外宣称,宋正臣一路奔波劳累,身感风寒,一病不起,最终死于青州府。”
    柴直有些犹豫,劝道:“王爷,若一连死了两位监察御史,都察院那一关未必可以过得去,先上任的戴德彝可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
    朱榑有些不耐烦,道:“那你以为如何?”
    柴直回道:“不若先胁迫其离开青州府,若他一意孤行,再想办法让他永远闭嘴。”
    朱榑点了点头,吩咐道:“可行,让知府衙门那边配合行事吧。”
    柴直领命,匆匆离去。
    丹阳子坐在密室中,脸色阴晴不定,身旁的两位弟子道空、道玄都有些惶恐。
    道空感觉到空间强烈的逼遏感,低声说道:“师父,我们还是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若七日之后稻草人无效,我们很可能就没活路了。”
    道玄咳了一声,对慌乱的道空说道:“你慌什么,七日之后又如何?你可要知道,那稻草人扎的是建文帝,而他此时正在南京,这一往一来,最快也需月余。师父会有安排,镇定。”
    丹阳子内心也充满了苦涩。
    在三年前,自己又因在武当山想要盗取隐仙张三丰的《上天梯》金丹秘术,结果被发现赶了出来,四处流浪无依无靠,偶然听闻齐王府招纳异人术士,这才收了两个弟子,包装一番之后,进入齐王府。
    一开始,丹阳子只不过是想与齐王“各取所需”,自己借助齐王府的修炼资源,窥视金丹仙道,齐王借助自己来做点法事。
    毕竟这位仁兄坏事干得太多了,时不时还会做噩梦。
    可丹阳子在骗吃骗喝的日子里发现,这位齐王朱榑的野心可不小,他的行为也十分极端,残暴,而这个人竟在齐王府中招募了一批死士充当刺客,还有不少与自己相当的江湖术士。
    多招一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有助于治安,这多少也算是一件好事。
    可丹阳子还发现朱榑竟大胆到控制青州城,不仅时不时调动藩王护卫封锁青州城,还胁迫青州地方官员无条件配合自己,但凡与其作对,皆是没有好下场。
    就连青州地方官员写给朝廷的奏本,也必须先送到齐王府,经过朱榑审阅之后,才可放出青州城。
    在这种情况下,丹阳子还不知道朱榑的图谋,那就白活着四十余年了。
    以前的一些简单法事,驱邪除魔,丹阳子自信还可以做到,即使没有什么效果,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也没问题。
    可现在朱榑竟还直接针对朱允炆,扎了稻草人,意行诅咒之法,这个谎,自己圆不回来啊。
    若真能随便找一根头发,弄个稻草人就能把皇帝给干掉,那还用得着你朱榑造反?
    我自己开个小灶,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香吗?
    不行,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必须得早点离开。
    可是,自己当真可以走得了吗?
    知晓了那么多“机密”,已经上了朱榑的烂船,自己还能跳得下去吗?整个青州府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凭着两条腿,想要活着离开可不容易。
    丹阳子睁开眼,看着两位争执的弟子,镇定自若地说道;“道法无边,此番行事定能功成。”
    道空听闻放松了一些,犹豫了下问道:“师父,若出了意外,我们是否可以拿血缘来自救?”
    血缘?
    丹阳子眉头一动。
    官家说朱榑是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但民间却不这样认为。
    一些传闻中,朱榑的母亲是达定妃达兰,是陈友谅最宠爱的女子,而在陈友谅被杀之后,朱元璋见到了达兰,为其美貌所震撼,然后就将她收入后宫,而在这之后,达定妃便生下一子,这就是老七朱榑。
    民间认为朱榑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而非朱元璋亲生儿子。
    丹阳子自然知道这是无稽之谈,陈友谅是在至正二十三年八月被箭射死的,朱榑是在至正二十四年十月出生的,中间隔着十四个月。
    达定妃又不是李靖他老婆,怀了个怪胎,哪里有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孩子。
    既然朱榑不是陈友谅的遗腹子,那老八潭王朱梓更不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了,那时候陈友谅的骨头都找不到了。
    拿这种事自救那就是找死,自己这个徒弟怎么这么不开窍?
    “慎言!你们放心,师父既然做了,自然会有办法保你们周全。”
    丹阳子还需要这两个跟班,只好宽慰两人。
    宋正臣走入青州城,看着寂寥的街道,无数店铺都关了门,一路走来,也只有寥寥数家门店开着,还是半扇门,行人很少,偶然出现几个,也是脚步匆匆,用不多久便消失在了巷道之中。
    “这人都去哪里了?”
    宋正臣满是疑惑。
    身后传来了动静,宋正臣转身看去,两道身影连忙躲至一旁,装作无辜路人。
    跟踪?
    哦不,是监视。
    宋正臣没有在意,找到一个店家,询问清楚府衙位置后,便一边走访,一边朝府衙方向走去。
    一个落魄的老僧人瘫卧在屋檐下,腿脚时不时抽动着,一个小和尚端着个盛着米粥的破碗凑到僧人面前,小心地将碗放在地上,将老僧人扶着坐了起来,然后端起了碗。
    老僧人靠着墙,没有接碗,而是看着走过来的宋正臣,悲悯地说道:“看样子,贫僧又要多度一条冤魂了。只可惜没了袈裟、木鱼,倒还有金刚经,先生可要听听?”
    宋正臣看着老僧人软嗒嗒的双腿,不由皱眉道:“僧人不在寺庙里,怎会流落在此处,还有,你的腿怎么了?”
    “寺庙?呵呵。”
    老僧人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这里已是地狱,还用什么寺庙栖身?倒是你,外地人吧,你应该离开这里,越早越好。”
    “你如何知我是外地人?”
    宋正臣有些疑惑。
    老僧人端过碗,轻轻尝了两口,然后交给了小和尚,示意他吃,对宋正臣道:“我不仅知你是外地之人,还知你应是朝廷官员。”
    宋正臣低头看了看自己,并无官服,只青衣布衫。
    老僧盯着宋正臣,解释道:“但凡是能动劳力,都被拉修建齐王府了,而你堂而皇之,穿街而过竟没有被带走,可见是有护身之法,呵呵,当然,最主要的是你身后可是有人盯着,王府的人不会盯百姓,只会盯官员,嗯,外地来的官……”
    第三百九十四章 以笔为戈,浩然正气
    老僧站不起来了,但目光如炬,只看一眼就明白了个中事,也正因此,看向宋正臣的眼神多了几分慈悲。
    宋正臣起身看向不远处,跟着自己的人干脆也不躲闪,就站在那里,即不接近,也不离开。
    “他们这是做什么?”
    宋正臣有些不理解。
    齐王若是想要抓自己,直接上手,带走就是。自己一个文弱书生,还干不过齐王府的人。既然不抓人,又何必玩跟踪?
    老僧叹了一口气,提醒道:“听本僧一句劝,无论你是几品官,身负什么职责,都应该马上离开这里。”
    宋正臣凝眸看着老僧,沉声问道:“你的腿,是怎么断的?”
    老僧见宋正臣没有听进去自己的劝告,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只靠着墙不说话。
    小和尚突然说道:“你若是大官,就应该告诉皇上,青州要没了,和龙兴寺一样。”
    “不要多言!”
    老僧沉声呵斥,小和尚连忙低头不再言语。
    “龙兴寺没了?”
    宋正臣有些错愕。
    虽然宋正臣是徽州人,但也对佛法有些了解,听说过山东青州的龙兴寺。
    早在南朝宋元嘉年间,青州就已经出现了龙兴寺,之后经北魏、东魏到北齐时期,青州龙兴寺初具规模,有着“东方之甲寺”的称号。
    唐宋时期,龙兴寺的规模更是进一步扩大,便在身份上有了极大变化,成为了皇家寺院。
    虽然在宋金时期龙兴寺日渐衰落,但在元朝依旧存在,即使是元末战火,也没有将其湮灭。
    可现在,这千年的古刹竟然没了?
    老僧抬起右手指了指,道:“转过这个巷子向东,府衙就在那边,你走吧。”
    宋正臣见老僧不愿多说什么,便转身走向巷子。
    两个跟踪之人连忙跑了过来,其中一个对老僧凶神恶煞地问道:“他和你说了什么?”
    老僧悲伤地看着两人,道:“他问我哪里是府衙,我便指给他看。他还问你们为什么跟踪,我摇头不知……”
    一人威胁道:“老和尚,你不想死就听话点,敢乱说一句话,你的手也保不住!”
    “说话就保不住手?你们是三法司的官员还是内阁大臣,竟如此放肆!”
    突兀地声音惊住了两人。
    宋正臣走了出来,冷冷地看着两人,问道:“怎么不会说话,哑巴了?欺压百姓,威胁僧人,这就是青州府的真相?你们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若没有一个解释,我宋正臣将以笔为戈,讨伐逆臣!”
    “你说谁是逆臣?!”
    一人梗着脖子喊道。
    宋正臣上前一步,浩然正气地喊道:“呵,是谁你们不清楚?怎么,想要杀我?来啊,自都察院领命的时候,我宋正臣就已经将个人性命抛之脑后!一腔热血,誓洒大明!你们有什么手段,尽管拿出来!”
    “你!”
    “算了,反正他也离不开青州,我们走!”
    两人不甘地退走。
    没有齐王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冒然行事,毕竟,自作主张的后果比冒然行事的后果严重得多。
    “都察院?如此说来,你是监察御史?”
    老僧看着宋正臣问道。
    宋正臣重重点了点头,拿出腰牌证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问道:“我想要知道青州府到底怎么样了。”
    老僧见宋正臣一脸正气,用左手指了指西面,轻声叹了句:“青州府怎么样,只需要去齐王府看看,一眼便知。”
    宋正臣感谢之后转身离去,没走几步又折返回来,拿出了二十几枚铜钱交给了小和尚,道:“照顾好他,我还会回来的。”
    没走过两条街,宋正臣便听到了喧哗声,又过了一条街,已可以看到众多百姓,不是手持修筑工具,便是背负砖瓦,还有两三百人正在运输巨大的条石,木头成排铺在地上,条石被人用粗大的绳子绑着,不断向前拉动。
    “这是?”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5011/214669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