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2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2节

推荐阅读: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财神怪物来了灾变卡皇玄学嫡女算卦灵:吃瓜续命她最行绝美软O被弃,军校众神争她成瘾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我在英超造豪门我刚满级,你们让我当傀儡皇帝?给历史名人当导游,祖国又惊艳了九姑娘她一身反骨人还狂

    “听闻黄夫人在外浣衣局做差,可还顺利?”
    朱允炆吃过几口,问道。
    王氏摇了摇头,道:“外浣衣局要裁人了,恐怕做不了多久了。今日出门,便是去坊间打听,看看有没有其他活计。”
    “要裁人了?我怎么不知道?”
    朱允炆愣住了。
    外浣衣局可是皇后亲自设置的,承载着原浣衣局的绝大部分事务,人员只有原浣衣局的三分之一,如何会裁人?
    黄九二也吃惊地看向王氏,问道:“怎么回事?”
    王氏不自然地笑了笑,道:“没什么,先吃饭。”
    朱允炆皱了皱眉,看来外浣衣局出了点问题。
    简单吃过饭,朱允炆叫住了要收拾碗筷的王氏,对黄九二道:“你来收拾,王夫人,你是如何得知外浣衣局要裁人的?”
    王氏见朱允炆如此强势,而黄九二往日里不洗碗的家伙,竟也十分听话起来,不由多看了几眼朱允炆,回道:“外浣衣局的职责,便是清洗宫内衣物,可若是没有衣物送来,大家都闲着,不裁人留着也没用吧?”
    “没有衣物?宫内衣物还少吗?”
    朱允炆皱眉。
    虽然自己与皇后的衣服没有送外浣衣局,但宁妃、贤妃与宫内女官、诸监官员与亲王府人员衣物,都会送入外浣衣局,怎么可能没有要清洗的衣物?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外浣衣局也内卷
    面对朱允炆的询问,王氏只摇了摇头,叹息道:“便以外浣衣局丁字房来论,十天只得二百件衣物,摊至二十人手中,每人只合十件,得一百文,如此下次,一个月仅得三百文去,纵不裁人,人也会离开。”
    朱允炆眯着眼,问道:“你是说,外浣衣局是以清洗衣物的多寡来定工钱?”
    “可不是。”
    王氏说完,叹了口气,接过黄九二手中的抹布,苦笑道:“看我这张嘴,妇人的事怎么就说给你了。你们且坐着,我去沏壶茶。”
    朱允炆有些愤怒,皇后办外浣衣局,原本是想为京城无依无靠的寡妇、妇人提供一条活路,可这些人竟然如此“内卷”!
    按劳分配,计件算工,朱允炆可以理解。
    但计件算工的前提是订单充沛,蛋糕很大,衣物很多,分配相对公平。
    你干完一件,继续下一件,这样计件算工是公平的。可如果将大部分衣物都划分给了个别人,而对于其他人,只给很少衣物,那就不道德了。
    你们积压如山,洗到半夜,赚钱如流水。
    人家闲着瞪眼,坐看白云苍狗,最后穷得滚?
    朱允炆没想到,微服出访一次,竟了解那么多事。
    看来,群众路线是正确的。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更多问题,要不然一直坐在宫里,十年也未必知道这回事。
    “好好在外浣衣局做差吧。”
    朱允炆接过王氏的茶,道谢后说道。
    王氏只勉强笑了笑,并没放在心上。
    空洞的安慰,从不会有效果。
    朱允炆蹭了一顿饭,准备离开。
    黄莺拉着朱允炆的衣角,轻轻拽了拽,鼓着勇气说道:“大哥哥,你可不可以不再打我爹爹,他会疼的。”
    朱允炆弯着腰,认真地对黄莺道:“只要你开心,你爹爹便不会再挨打了,我保证。”
    “嘻嘻,大哥哥真好,我一定会开心的。”
    黄莺笑道,松开朱允炆的衣角,蹦跳着跑向屋里。
    朱允炆从黄莺身上看到了纯真灿烂,没有那么多的拘谨与规矩,简单的,只有天真无邪。
    “黄九二。”
    “小人在。”
    朱允炆走出庭院,看了一眼依旧在不远处守卫的刘长阁,并没说什么,而是对身旁的黄九二说道:“朕忘记告诉你了,经厂匠人月钱改了,五年以下匠人三两,五年以上五两,十年以上七两。五十岁便退下来,每个月还可领一两月钱。”
    “孩子想读书的,就让他读书,想从商的,便让他试试,想吃糖葫芦的,就买。朕帮你把孩子身上的枷锁拿下来了,可不要再捆绑他们。”
    黄九二连连点头,感激涕零,习惯性地想要下跪,却被朱允炆制止。
    “走了,此行不虚。待黄瓜出了,记得给朕送一些过来,嗯,带上黄莺。”
    朱允炆挥了挥手,在刘长阁的陪同之下离开了巷道。
    黄九二看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眼中含着泪水,转身看到黄莺便站在门口,上前一把抱了起来,也不顾女儿反对,狠狠地亲在了那粉嫩的脸蛋上,喊道:“囡囡,你立功了。”
    黄莺翻着白眼,头歪向一边,无声地抗议着。
    “人走了?”
    王氏解下围裙,擦了擦手,然后放在了架子上,对走过来的黄九二问道。
    “嗯,走了。”黄九二重重地点头说道,然后凑到了王氏身旁,低声说道:“花娘啊,你还得留在外浣衣局。”
    “留在那里?若你每个月七两银子,我便是在家也无妨。如今二斤长大成人,到了成婚年纪,别人一听家里是匠户,连媒人都不愿来,若不把家底打打,孩子如何娶亲?”
    “外浣衣局当下没了营收,我便去坊间找找,听闻王大婶说,二王府邸还在招织户,若是可以寻一个差事,也算是补贴家用。”
    王氏不想耽误着。
    黄九二坚定地摇了摇头,道:“就在外浣衣局,你说的问题,很快便会解决。”
    “就因为匠头一句话?我看你是魔怔了,经厂匠头什么时候能管外浣衣局了?”王氏走向韭菜地,有些心疼地说道:“往日里孩子哭着闹着,你都不舍得用鸡蛋,全给母亲留着,为何今日如此反常?”
    黄九二让黄莺去房间里,把奶奶、哥哥都喊出来,然后将正在整理木架子的王氏拉了过来,面色严肃地对所有人说道:“你们听着,今日来咱家做客的,不是经厂里打我的匠头,而是——建文皇帝!”
    刘氏瞪着眼,手中拐杖都丢在了地上,王氏手里的铲子也掉了,一脸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黄二斤与黄二月更是张着嘴,惊讶的无以复加。
    黄莺疑惑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又看了看震惊的哥哥、母亲与奶奶,不解地问道:“建文皇帝,是不是奶奶说起最大的官。大哥哥的官有那么大吗?”
    刘氏老脸哆嗦了下,连忙抓着是黄九二的手,问道:“你刚刚说什么?皇帝?刚刚来咱家做客的,是皇帝?”
    王氏也急忙问道:“这,这怎么可能,皇上怎么会来这里……”
    黄九二苦涩地摇了摇头,对刘氏与王氏说道:“皇上此行作客,是我们的福气。他虽没有带什么手信,但却给了我们太多太多。”
    “二斤,你去书坊给师傅说清楚,日后从商,家里给你拿钱,你想要卖书,那便卖书,你想要去其他书坊,那便去。还有二月,让你哥哥给你买书,好好学,过几日,咱也请一个先生来,教你学问。母亲,花娘,皇上是我们的恩人啊。”
    “我,我还是不能相信,真的是皇上吗?真的吗?”
    王氏连连追问。
    黄九二眼含泪水地说道:“皇上说,匠人是伟大的。”
    朱允炆进入金川门,登上城楼,对久候多时的解缙、黄子澄点了点头,看着远处的民居,抬手指去,道:“那片空地可以整理出来,建造几个粮仓。这里有金川河,运粮便利,且水源充分,纵是发生火情,也便于控制。”
    “至于粮仓建造,一律不准用木料,转用砖石。粮仓之间,可设高墙、水池,以作隔断,至于防潮,防鼠,下面比我们在行,便不需要朕一一交代了吧?”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国都的困境与难题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朱允炆很清楚,对于大明而言,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不是火铳大炮,二不是刀剑盔甲,而是粮食。
    民以食为天,解决不了肚子问题,什么都是妄谈。
    随着一条鞭法、遏兼并国策推行,今年纳税田亩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
    以当下各地奏报来看,今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料是个丰收年景。
    一旦田亩所产增加,粮食交易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若有地方商人以粮多为由,遏低粮价,必有损于农户。
    农户手中没余钱,只靠着一群贪官污吏吃吃喝喝,富商走客吹拉弹唱,那这大商业,也只能聚集在京师、江浙、沿海等地,无法广惠于地方。
    朱允炆想要的是遍地开花,不是万绿一红。
    “各州府设大粮仓,县设小粮仓,由农税司出资承建,负责官买粮食,至于粮食价格,便以去年价为准,如此一来,不致商户压价。各地粮仓若有不足,可上报州府,州府不足,可上报布政使衙门,统筹粮食调拨与储备。”
    “对于粮食剩余颇多之地,或以酬征民,解送京师,或提升京师粮仓商价,引商送粮,或以漕运开南北东西,保障京师、北地大军用粮。”
    朱允炆拍着城墙垛口,严肃地说道。
    解缙与黄子澄连连点头,虽然当下京师粮食储备充分,但毕竟京师人口、军队众多,每日粮食耗费巨大,多备点粮食,总是好的。
    朱允炆看向北方,轻轻叹了一口气。
    南京,龙盘虎踞,是个不错的建都之地,加上南京及其周边,皆是粮食主产区,若是不被围困,基本上不存在断粮的危机。
    在南京兴建粮仓,最大的作用只有两个,一是备灾备兵,二是平抑物价。
    不像隋唐时期,建都长安,周围产量区就一个不大的关中平原,一旦出了饥荒,皇上就得马上打包行李,带上老婆若干人,大臣若干人,士兵几万人,然后跑到洛阳吃饭。
    有些时候跑得太急,加上路上干粮不够,等到了洛阳,随行的人饿死一半了。
    开“逐粮而居”皇帝先河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杨坚。
    后来隋炀帝杨广上台,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不也是以洛阳为中心?
    严格来说,当时的长安,虽是京师,却经常吃不饱饭,寒酸的很。
    朱允炆是不需要当“逐粮天子”,只是对于南京作为京师,朱允炆也是深感忧虑。
    南京这个地方好是好,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挨着长江,不缺水,不缺粮,可是这只是南京的经济价值。
    若是从政治、军事与国家的高度去考虑,南京这个位置,实在是不合适的。
    大明最大、最强的敌人,不在南京城附近,就算是你跑十天半个月,也看不到敌人。
    真正能毁灭大明,彻底结束大明国运的敌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5011/214665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