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网上已经开始有人爆料,说“金玉兰最佳剧本□□”,“新人少女天才还是包装天才?”,各种质疑获奖剧本的声音层出不穷。
更有人从金玉兰的“凯风”联想到《大宋》的“凯风”,认为这两者必有猫腻。
阴谋论言辞凿凿论定有背后推手。
于是海岸线为了保住“凯风”这个笔名,以及维护他们签约作家林芒芒的正当声誉权,公司已经着手在网络迅速反击,使人撰写了“海岸线新捧少女作家和最新获奖金玉兰的少女是否是一人”之类拔高身价的帖子。
如此不够,仅仅在网络舆论站稳尚且不够。
那么直接在各大媒体版块动用关系,争取在第二天一早在一些大的报纸文娱版面或副刊,刊登出《大宋》的预售海报和各家作者的推荐语,从正面确立“凯风”的形象,给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力量。
以实体成书重拳打破网络谣言,从根本解决问题。
面对种种意料不到的变故,林父踌躇不已。
他很少关注网络,不知道为什么传统观念中的出书和获奖不是好事,反而让女儿变成众矢之的,——他亲眼见女儿在家码《大宋》,那个英语写的剧本当时一改再改,他都看在眼里,自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没意识到这样的优秀,可能会被认为是弄虚作假。
然事关女儿不能不慎重对待。
第二天赶在林芒芒出门前驱车来到老干局,与女儿说清楚白主编所言之事;林芒芒经历过后世网络信息能够杀人的威力,加上也很想知道网络上面的情势到底怎样,因此表示一切都听大人的。
林父打电话帮她请假,回家。
默认海岸线提前出书,并不意味着林中华同意白主编建议的新闻媒体采访。
这次风波终究会过去。
他不想让这些东西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名气固然重要,盛名之下累累皆是血汗,他舍不得让女儿过早承受来自社会无端的压力。
送女儿回家后再次赶往学校,直接找到相关领导,询问女儿即将参加的国际交流生面试,以及在这次风波结束之前,都不打算让女儿单独上学,以免在他顾不到的地方女儿受伤害。
林芒芒的事情一波三折。
八班却犹如世外桃源,一切都稳步缓慢前行,风平浪静,并不受外面风雨的侵扰。
偶尔出现的小浪花都是一班的陆严又来找林芒芒了,他俩什么关系这一类小八卦;或者议论林芒芒,昨天不还来学校看讲座了么,今天怎么又不来学校,好羡慕,这请假的时间都赶上一个黄金周了。
周四一天没来,周五还是没来。
陆严有点儿坐不住了。
☆、第117章 全文完
117
短短两天时间里,《南方》首先大版面报道《大宋》,之后京城的《华夏报》海京的《文化报》很快援引资料报道,最后就连一些本地性报纸的文化娱乐版面,都有诸如《大宋》作者和金玉兰是否一人的推测热议。
这件事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仿佛背后有推手,席卷而来成为文化界的热议大事。
热议到达金玉兰颁奖晚会播出时,在网上的讨论和争议到达一个小□□。
周五晚国家频道放送金玉兰颁奖典礼,林芒芒盛装出镜,在镜头前她仪态姿态无不端正稳重,表情又不失活泼可爱,像受过专门训练一样,丝毫不惧场不紧张。
和平时在学校在会议室在任何地方看到的一样。
陆严从前总觉她和其他女生不同,暗自以为是自己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她本来就很好,一直都很好,只不过他眼光太狭小,把她当成学校那些普通女生来观察。
非常之时行非常手段。
晚会还没结束时,他最终动用家人的关系网联系海岸线,接触到他们的高层,拿到《大宋》即将出版的初稿;同时进一步打听具体“凯风自是出”的作者消息。
这台节目播出到林芒芒获奖领奖时,校长的电话都被打破了。
周六省里创新性教育成果展的负责人收到消息,找到学校专程来确认金玉兰里唯一未成年获奖的孩子,是否就是上周演出者之一?
校长打电话问副校长,副校长联系高一年级周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找马老师,问题一层层往下查往下追责。
最后得到消息,确实无疑是一中高一八班的女生,林芒芒;这周林芒芒请假所为之事,便是去京城参加颁奖典礼。
当时请假只有金玉兰入选提名的通知,并不知她会否获奖。
马老师和周主任都把这事儿当成对孩子的一次锻炼,毕竟金玉兰相当于国家级大奖,不是那么好拿的,有个提名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后来说是林同学家中有事,颁奖晚会请假后尚未归校,其父亲自打电话请了几天假。
校长关照此时,马老师再联系林中华,对方的电话就始终处在关机打不通的状态,只好如实上报,说林父周四来过学校询问交流生的面试,可能家中正在为孩子准备出国,所以请假未归。
联系不上人家长,学校俗物又多且忙,很快就把这事放下。
社会上关于天才少女事件,在周末稍微热度降低。
谁料想周一网上又爆出新的消息,有相关人士称,京城的《新青年报》已取得海岸线独家报道权,已经在准备前往南方省对“凯风”做面对面采访。
刚刚势头稍减的话题,重新上涨。
林父万般不想女儿抛头露面,奈何《新青年报》在文化界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实在高,且海岸线似乎也受到一定的政治压力,不得不劝说林父接受这次采访,就当是给新书做宣传。
政治压力?
文化图书出版的东西,怎么会扯到政治压力上去!
林父一心认为这是借口,即便答应了采访,心中还是愤愤不满开始怀疑海岸线这蚕食的方式,……但海岸线确实被相关部门施压。
陆严动用家里的私人关系,这种越界行为很快被父母察觉,虽及时制止但事件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出去,非得陆家长辈亲自出手才行。
虽然他出手有分寸,但到底年轻气盛,做事不能全瞻大局,难免有纰漏。
陆家爷爷则大怒,连夜下令让自己警卫员直接从家里把孙子绑走。
周一早晨九点八班全班上下紧急开班会,《新青年报》来校采访她们班的林芒芒,有一部分录制是在教室进行,希望大家配合愉快。
消息一出,全班哗然。
有兴奋的喜欢热闹的男生,立刻站起来“咚咚咚”的敲桌子表示振奋;有不明情况四下里追问到底怎么回事儿的;也有事不关己,老师通知完了继续伏案写作业的。
《新青年报》的采访依照传统方式:一则是林芒芒的单独专访,访问地点在学校图书馆进行;另一则是通过林芒芒同学的描述,侧面了解她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班长高峰,学习委员刘颖还有好友李明菲庄康康都上了镜头。
采访结束后林芒芒几乎没时间和同学叙旧,在父亲的陪伴下,与报社的记者一同离校。
如此大费周章的一番动作,林芒芒在京获得金玉兰奖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从八班传到七班,再传到其他地方;金玉兰奖大家没什么感觉,反倒是她写的《大宋》,实在太对高中生们的口味,种种消息飞快变成学校里新的话题。
短短的时间里,她不仅被塑造成学校优秀学生的典范,还以“凯风”老练成熟的文笔和写作,变成全校争相效仿学习的对象,一时间网络世界的大门向同学们打开,开启了新的视野。
一中周围的网吧瞬间火爆。不知是喜是忧。
次日《新青年报》出刊,这股文化风从京城吹遍神州大地,林芒芒天才少女的头衔稳稳坐住,并且带动了各大图书市场对《大宋》的关注和看好。
《大宋》尚未正式印刷出版之前,预售的数目已经超过以往一个季度预售数目的总和;除此之外,类似《大宋》写作模式的约稿连绵不断,只要跟着这个风就一定大赚。
这种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的兴盛,从未有之。
不仅仅是文化界对此事讨论议论火热,甚至有的社会家将此上升到社会现象这个命题里,拔高了林芒芒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
有了文化和社会家们的话题参与,此类的报道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所有的赞美铺天盖地风起云涌。
这一切看上去都特别好,亲戚的羡慕邻里的友好,工作顺利领导看重,——然而林中华却越发焦虑,女儿只是个小孩子,担不起如此重大社会角色。
有多少赞美就有多少重负。
日夜思虑之下,林中华自《新青年报》刊登“金玉兰最佳编剧,少女凯风”一文之日起就不愿意让女儿再去学校,风头正起劲必要暂避其锋芒,索性请假让女儿就在学习。
等这股热浪冷凝下来,再去学校不迟。
反正下学期就要去国外,不在乎这点儿时间。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随着林父的意愿走。
《新青年报》刊登后不久,西凉市本地报纸就从各种渠道得到内部消息,在没有通知林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曝光了她的一中高材生身份,并对林芒芒在一中的种种“壮举”加以各种赞誉。
无论是小小的英语沙龙,还是大一点儿的文学社团,或者省上素质教育成果展导演的优秀戏剧,甚至于前头没多久国文图书大厦轰动全城的英文话剧义演,都是这位少女总导演总策划做出的。
此文一出,立刻全国的相关文化副刊都争相转载。
这样优秀的人才,竟然真的是一个高一少女,——人家不仅仅文笔好出版书,写剧本得奖,人家居然还能在自己的城市里搞社会活动风生水起。
这根本就是真天才!
这样优秀突出的成就,网上从前质疑代笔、推手之类的声音销声匿迹。
轰轰烈烈的舆论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一中的同学们,无论是陆严还是李明菲,都联系不上林芒芒;既不来学校上学,手机也不开,扣扣也不登录;仿佛周一采访匆匆一见之后,林同学就消失了。
118
林父最近的事情特别多,既要应付厂里那些大小领导和同僚们的刺探询问,还要为女儿上学的事情烦恼。
出名是好事,但名气是身外物,坚持学习不中断学业更重要;从女儿名声大噪的那天起,已经连续两个礼拜请假。
再这样下去,就算他坐得住,女儿也不一定愿意在家里待了。
可社会上对此事的议论还在持续发酵升级,他自己应付外面都已经筋疲力尽,怎能让女儿直接面对外面的种种风浪?!
周天林父被迫再次给学校老师打电话,准备继续给女儿请一个礼拜的假,这也是他的极限,再一周后无论情况怎样,都还是要去学校的。
马老师接到林父的请假请求,认为自己不能决定长时间请假,将电话转给了教导主任周主任,周主任将此事层层上传,抵达天听。
周天晚上七点多,一中校长亲自登临林家做客。
并且带来了省委党报的两位记者和省属新|华社的一位记者。
党报的记者和《新青年报》一样,是为党报撰写相关的文化和文学评论文章,因此最近的文化红人林芒芒必须采访;两位记者直接找到学校,校长亲自出面,将人请到林家做深度访谈。
毕竟在林芒芒自己家里,她肯定心情更放松,更能谈一些深入的话题。
另外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则不参与公共舆论,他恰巧认识党报的记者,听说后也就跟着一起过来看看,准备写一些相关的内参报道。
这种官方正统喉舌,林父不但不能拒绝,反而必须全面接受,诚恳相待。
最后作为傀儡的林芒芒不仅再次剖析自己的写作心路历程,还谈了谈自己对未来道路的设法,反思了“伤仲永”,对出名后的生活比较茫然之类;谈话结束后,附上自己在书架前含蓄微笑甜美的照片。
谈话结束后记者们就先走了。
林芒芒回小卧室学习,校长和林父送走三位记者,又折返回来与林芒芒家长商谈她最近的在校学习情况:请假这么多天原本没有特殊不可抗拒的情况,是不可以的,但鉴于林芒芒情况特殊,特别给她准假再一个礼拜,希望七天后林芒芒能尽快回归校园,不负众人寄望。
更有人从金玉兰的“凯风”联想到《大宋》的“凯风”,认为这两者必有猫腻。
阴谋论言辞凿凿论定有背后推手。
于是海岸线为了保住“凯风”这个笔名,以及维护他们签约作家林芒芒的正当声誉权,公司已经着手在网络迅速反击,使人撰写了“海岸线新捧少女作家和最新获奖金玉兰的少女是否是一人”之类拔高身价的帖子。
如此不够,仅仅在网络舆论站稳尚且不够。
那么直接在各大媒体版块动用关系,争取在第二天一早在一些大的报纸文娱版面或副刊,刊登出《大宋》的预售海报和各家作者的推荐语,从正面确立“凯风”的形象,给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力量。
以实体成书重拳打破网络谣言,从根本解决问题。
面对种种意料不到的变故,林父踌躇不已。
他很少关注网络,不知道为什么传统观念中的出书和获奖不是好事,反而让女儿变成众矢之的,——他亲眼见女儿在家码《大宋》,那个英语写的剧本当时一改再改,他都看在眼里,自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没意识到这样的优秀,可能会被认为是弄虚作假。
然事关女儿不能不慎重对待。
第二天赶在林芒芒出门前驱车来到老干局,与女儿说清楚白主编所言之事;林芒芒经历过后世网络信息能够杀人的威力,加上也很想知道网络上面的情势到底怎样,因此表示一切都听大人的。
林父打电话帮她请假,回家。
默认海岸线提前出书,并不意味着林中华同意白主编建议的新闻媒体采访。
这次风波终究会过去。
他不想让这些东西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名气固然重要,盛名之下累累皆是血汗,他舍不得让女儿过早承受来自社会无端的压力。
送女儿回家后再次赶往学校,直接找到相关领导,询问女儿即将参加的国际交流生面试,以及在这次风波结束之前,都不打算让女儿单独上学,以免在他顾不到的地方女儿受伤害。
林芒芒的事情一波三折。
八班却犹如世外桃源,一切都稳步缓慢前行,风平浪静,并不受外面风雨的侵扰。
偶尔出现的小浪花都是一班的陆严又来找林芒芒了,他俩什么关系这一类小八卦;或者议论林芒芒,昨天不还来学校看讲座了么,今天怎么又不来学校,好羡慕,这请假的时间都赶上一个黄金周了。
周四一天没来,周五还是没来。
陆严有点儿坐不住了。
☆、第117章 全文完
117
短短两天时间里,《南方》首先大版面报道《大宋》,之后京城的《华夏报》海京的《文化报》很快援引资料报道,最后就连一些本地性报纸的文化娱乐版面,都有诸如《大宋》作者和金玉兰是否一人的推测热议。
这件事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仿佛背后有推手,席卷而来成为文化界的热议大事。
热议到达金玉兰颁奖晚会播出时,在网上的讨论和争议到达一个小□□。
周五晚国家频道放送金玉兰颁奖典礼,林芒芒盛装出镜,在镜头前她仪态姿态无不端正稳重,表情又不失活泼可爱,像受过专门训练一样,丝毫不惧场不紧张。
和平时在学校在会议室在任何地方看到的一样。
陆严从前总觉她和其他女生不同,暗自以为是自己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她本来就很好,一直都很好,只不过他眼光太狭小,把她当成学校那些普通女生来观察。
非常之时行非常手段。
晚会还没结束时,他最终动用家人的关系网联系海岸线,接触到他们的高层,拿到《大宋》即将出版的初稿;同时进一步打听具体“凯风自是出”的作者消息。
这台节目播出到林芒芒获奖领奖时,校长的电话都被打破了。
周六省里创新性教育成果展的负责人收到消息,找到学校专程来确认金玉兰里唯一未成年获奖的孩子,是否就是上周演出者之一?
校长打电话问副校长,副校长联系高一年级周教导主任,教导主任找马老师,问题一层层往下查往下追责。
最后得到消息,确实无疑是一中高一八班的女生,林芒芒;这周林芒芒请假所为之事,便是去京城参加颁奖典礼。
当时请假只有金玉兰入选提名的通知,并不知她会否获奖。
马老师和周主任都把这事儿当成对孩子的一次锻炼,毕竟金玉兰相当于国家级大奖,不是那么好拿的,有个提名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后来说是林同学家中有事,颁奖晚会请假后尚未归校,其父亲自打电话请了几天假。
校长关照此时,马老师再联系林中华,对方的电话就始终处在关机打不通的状态,只好如实上报,说林父周四来过学校询问交流生的面试,可能家中正在为孩子准备出国,所以请假未归。
联系不上人家长,学校俗物又多且忙,很快就把这事放下。
社会上关于天才少女事件,在周末稍微热度降低。
谁料想周一网上又爆出新的消息,有相关人士称,京城的《新青年报》已取得海岸线独家报道权,已经在准备前往南方省对“凯风”做面对面采访。
刚刚势头稍减的话题,重新上涨。
林父万般不想女儿抛头露面,奈何《新青年报》在文化界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实在高,且海岸线似乎也受到一定的政治压力,不得不劝说林父接受这次采访,就当是给新书做宣传。
政治压力?
文化图书出版的东西,怎么会扯到政治压力上去!
林父一心认为这是借口,即便答应了采访,心中还是愤愤不满开始怀疑海岸线这蚕食的方式,……但海岸线确实被相关部门施压。
陆严动用家里的私人关系,这种越界行为很快被父母察觉,虽及时制止但事件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出去,非得陆家长辈亲自出手才行。
虽然他出手有分寸,但到底年轻气盛,做事不能全瞻大局,难免有纰漏。
陆家爷爷则大怒,连夜下令让自己警卫员直接从家里把孙子绑走。
周一早晨九点八班全班上下紧急开班会,《新青年报》来校采访她们班的林芒芒,有一部分录制是在教室进行,希望大家配合愉快。
消息一出,全班哗然。
有兴奋的喜欢热闹的男生,立刻站起来“咚咚咚”的敲桌子表示振奋;有不明情况四下里追问到底怎么回事儿的;也有事不关己,老师通知完了继续伏案写作业的。
《新青年报》的采访依照传统方式:一则是林芒芒的单独专访,访问地点在学校图书馆进行;另一则是通过林芒芒同学的描述,侧面了解她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班长高峰,学习委员刘颖还有好友李明菲庄康康都上了镜头。
采访结束后林芒芒几乎没时间和同学叙旧,在父亲的陪伴下,与报社的记者一同离校。
如此大费周章的一番动作,林芒芒在京获得金玉兰奖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从八班传到七班,再传到其他地方;金玉兰奖大家没什么感觉,反倒是她写的《大宋》,实在太对高中生们的口味,种种消息飞快变成学校里新的话题。
短短的时间里,她不仅被塑造成学校优秀学生的典范,还以“凯风”老练成熟的文笔和写作,变成全校争相效仿学习的对象,一时间网络世界的大门向同学们打开,开启了新的视野。
一中周围的网吧瞬间火爆。不知是喜是忧。
次日《新青年报》出刊,这股文化风从京城吹遍神州大地,林芒芒天才少女的头衔稳稳坐住,并且带动了各大图书市场对《大宋》的关注和看好。
《大宋》尚未正式印刷出版之前,预售的数目已经超过以往一个季度预售数目的总和;除此之外,类似《大宋》写作模式的约稿连绵不断,只要跟着这个风就一定大赚。
这种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的兴盛,从未有之。
不仅仅是文化界对此事讨论议论火热,甚至有的社会家将此上升到社会现象这个命题里,拔高了林芒芒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
有了文化和社会家们的话题参与,此类的报道层出不穷,百花齐放。
所有的赞美铺天盖地风起云涌。
这一切看上去都特别好,亲戚的羡慕邻里的友好,工作顺利领导看重,——然而林中华却越发焦虑,女儿只是个小孩子,担不起如此重大社会角色。
有多少赞美就有多少重负。
日夜思虑之下,林中华自《新青年报》刊登“金玉兰最佳编剧,少女凯风”一文之日起就不愿意让女儿再去学校,风头正起劲必要暂避其锋芒,索性请假让女儿就在学习。
等这股热浪冷凝下来,再去学校不迟。
反正下学期就要去国外,不在乎这点儿时间。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随着林父的意愿走。
《新青年报》刊登后不久,西凉市本地报纸就从各种渠道得到内部消息,在没有通知林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曝光了她的一中高材生身份,并对林芒芒在一中的种种“壮举”加以各种赞誉。
无论是小小的英语沙龙,还是大一点儿的文学社团,或者省上素质教育成果展导演的优秀戏剧,甚至于前头没多久国文图书大厦轰动全城的英文话剧义演,都是这位少女总导演总策划做出的。
此文一出,立刻全国的相关文化副刊都争相转载。
这样优秀的人才,竟然真的是一个高一少女,——人家不仅仅文笔好出版书,写剧本得奖,人家居然还能在自己的城市里搞社会活动风生水起。
这根本就是真天才!
这样优秀突出的成就,网上从前质疑代笔、推手之类的声音销声匿迹。
轰轰烈烈的舆论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一中的同学们,无论是陆严还是李明菲,都联系不上林芒芒;既不来学校上学,手机也不开,扣扣也不登录;仿佛周一采访匆匆一见之后,林同学就消失了。
118
林父最近的事情特别多,既要应付厂里那些大小领导和同僚们的刺探询问,还要为女儿上学的事情烦恼。
出名是好事,但名气是身外物,坚持学习不中断学业更重要;从女儿名声大噪的那天起,已经连续两个礼拜请假。
再这样下去,就算他坐得住,女儿也不一定愿意在家里待了。
可社会上对此事的议论还在持续发酵升级,他自己应付外面都已经筋疲力尽,怎能让女儿直接面对外面的种种风浪?!
周天林父被迫再次给学校老师打电话,准备继续给女儿请一个礼拜的假,这也是他的极限,再一周后无论情况怎样,都还是要去学校的。
马老师接到林父的请假请求,认为自己不能决定长时间请假,将电话转给了教导主任周主任,周主任将此事层层上传,抵达天听。
周天晚上七点多,一中校长亲自登临林家做客。
并且带来了省委党报的两位记者和省属新|华社的一位记者。
党报的记者和《新青年报》一样,是为党报撰写相关的文化和文学评论文章,因此最近的文化红人林芒芒必须采访;两位记者直接找到学校,校长亲自出面,将人请到林家做深度访谈。
毕竟在林芒芒自己家里,她肯定心情更放松,更能谈一些深入的话题。
另外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则不参与公共舆论,他恰巧认识党报的记者,听说后也就跟着一起过来看看,准备写一些相关的内参报道。
这种官方正统喉舌,林父不但不能拒绝,反而必须全面接受,诚恳相待。
最后作为傀儡的林芒芒不仅再次剖析自己的写作心路历程,还谈了谈自己对未来道路的设法,反思了“伤仲永”,对出名后的生活比较茫然之类;谈话结束后,附上自己在书架前含蓄微笑甜美的照片。
谈话结束后记者们就先走了。
林芒芒回小卧室学习,校长和林父送走三位记者,又折返回来与林芒芒家长商谈她最近的在校学习情况:请假这么多天原本没有特殊不可抗拒的情况,是不可以的,但鉴于林芒芒情况特殊,特别给她准假再一个礼拜,希望七天后林芒芒能尽快回归校园,不负众人寄望。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7266/9746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