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当时他便觉得不大对劲:就算宇文述去世, 宇文家彻底乱了套, 但宇文士及毕竟是堂堂驸马, 只要陛下无恙,他要护住一个妹妹又有何难?如今他这么急匆匆地要把幼妹托付给自己,难不成是陛下或者朝廷出了什么变故?
想到这种可能,他也曾怦然心动, 某个隐秘的想法,某个近来不时在他心底蠢蠢欲动的危险的念头,竟是前所未有地炙热了起来。当然最后, 他还是把这个念头又死死地压了下去,就像以前无数次做过的那样……
而现在, 他的女儿, 居然把这句话就这么直接地说出来了, 而且说得这么轻描淡写,理直气壮!
李渊忍不住喝了一声:“三娘!”
因为那点惊疑和心虚,他的语气自是格外严厉,脸色更是少有的肃穆冷峻。然而凌云却依旧不闪不避地看着他,眉目间半分波动都没有;世民更是脱口叫了声“阿耶”,一双眼睛里分明满是热切的期待。
李渊那些言不由衷的训斥顿时再也无法出口,犹豫片刻后,还是苦笑了起来:“三娘,你还是不要说这样的气话了。”
凌云轻轻摇头:“我没说气话,阿耶,我这两年走遍大江南北,看得一清二楚,朝廷已是无药可救,天子便是头号毒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替他卖命?为何不能让天下处处都如晋阳?”
世民早已血脉偾张,忍不住以拳击掌:“正是这个理!阿耶,我不是早就说过了么?皇帝日益狂悖,我们再是忠心耿耿又如何?谁知哪日又会被他给疑心上,咱们总不能继续任他宰割吧?何况天下糜烂至此,不破不立,咱们不如早做准备。你看,阿姊不也是这么说的?”
说到这里,他的眸子已是亮得惊人:“再说了,既然杨家气数已尽,焉知那童谣不会应在我家!”
童谣?凌云怔了一下,是那首“洪水绕杨山,江北李花荣”?最后天下会落在谁家,她还真没想到那么远。可是,皇帝不就是因为这首童谣才逼死三郎的么?若真能应了这童谣,似乎也不错。
李渊却是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了,转头便狠狠地瞪了世民一眼:“你给我住口!”
世民忙伸手一抹,做了个闭嘴的动作,眼里却已带上了笑:这些日子以来,他在这件事上旁敲侧击了何止一次?父亲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明白,父亲已经动心,只是谨慎惯了,不愿宣之于口。今日阿姊把话挑明,自己又加把火,看父亲还能绷多久!
李渊如何看不出他的想法?此时却也顾不得跟他多说,只是看着凌云皱眉问道:“你说这两年你走遍大江南北?”
凌云既然已来了晋阳,便没打算再瞒着这些事,当下把她去年五月离开长安后的行程简单地说了一遍。李渊越听越是心惊:“三娘,你这么东奔西跑的是在做什么?柴大郎呢?他干什么去了?怎么也没拦着你!”
凌云神色淡淡地答道:“此事跟柴大哥无关,是我想替三郎去看看他想看的地方,更想把那些害他的人都送上路。”
李渊无言以对:“三娘你……”好半天他才叹出一口气来,“你一路辛苦了,还是先去歇息一下。二郎,让你娘子给三娘安排好住处,再备些酒菜,晚上咱们为三娘接风洗尘!”
世民自是一声得令,带着凌云来到了后院。长孙氏早已带着人等在门口,见到凌云过来,忙迎上来行礼:“姊姊,好久不见了!”
凌云反手就扶起了她,上下打量了两眼才叹道:“观音婢,你长大了!”当年她嫁入李家时才十三岁,完全还是一副孩子模样,如今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了,原本秀丽的眉目长开之后更显清雅,身上的那种温柔的气韵更是让人看着便觉得安心。
长孙的眼角微微一红。李家几个姊姊待她都极好,在她心里,这几个姊姊都是她的亲姊姊,而凌云更是格外不同。世民待凌云的情分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哥哥长孙无忌,对凌云付出的心血,经历的苦痛,自然更能感同身受。如今看到凌云这风尘仆仆的模样,心里如何能好受?
只是她生性自制,察觉到眼里发热,便微笑着转了话题:“姊姊却是一点都没变。姊姊放心,跟你过来的柴家二郎我已让人安顿好了,还有那位沈师傅和小鱼姑娘也都请进了内院,就安排在姊姊的院子里。”
凌云微觉意外,这才多大工夫,观音婢就把人都安排得清清楚楚了?她也知道,父亲这边虽是收了几个美妾,但后院的事一直是长孙在打理,想来不会容易。如今看到长孙身后那些从衣褶子里都透着规矩的婢女仆妇,她不由在心里又轻叹了一声:观音婢果然是长大了!
在这一刻,数年未见的两个人,竟是互相都生出了几分怜惜,几分心疼。
世民瞧着两人的模样,心里也是一松:观音婢和阿姊果然投契,这么多年没见,竟半点都没生分,仿佛比以前更亲近了。他记挂着父亲,将凌云送到内院门口,转身便又回了书房。
里屋的案几后,李渊果然依旧默默地坐在那里,神色里竟似带着说不出的怅然。
世民深知父亲的性子,忙低声劝道:“阿耶,阿姊的话虽是大胆了些,却当真不无道理,再说如今皇帝已是远在江南,咱们大不了见机行事便是,阿耶又何必如此忧心?”
李渊叹道:“也只能如此了。你记住,日后行事得加倍谨慎。你别忘了,如今圣人虽是远在天边,他专门派两个副将可是近在眼前的,那两人越是挑剔,咱们就越不能让他们抓到错处!”
世民笑道:“那是自然,我找人日夜盯着他们呢!这次剿匪,且让他们先瞧瞧咱们的手段!”
李渊点头不语,神色却并没有舒展太多。
世民好不纳闷:“阿耶,你还有什么事忧心?”
李渊涩然摇了摇头:“我不是忧心什么事,我只是……只是觉得,我实在是对不住三娘!”
这几年以来,这份愧疚其实一直都萦绕在他心里,他只是不愿去多想,也不敢去多想,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再也无法逃避了。想到刚才凌云那淡漠的神色,清冷的目光,他只觉得胸口就像堆了无数乱石,若不推些出来,只怕气都喘不上来了:
“都是我不好!是我让她一个人把你阿娘和三郎送回长安的,后来又让她一个人出了嫁,一个人送走了三郎;如今就连给三郎报仇这种事,她也是一个人就做完了,甚至都没让我这做阿耶的听到一点风声!
“她为什么会这么做?还不是我这阿耶做得太不称职!她从小到大,我什么都没帮她想过,更没帮她做过,时间久了,她遇到事自然也就想不到还可以来找我,哪怕是原本应该由我这阿耶做的事,她也一个人去做了。这一回,若不是宇文家想起要送人给我,只怕她都不会来跟我说这些事!
“你说天底下怎么会有我这样的阿耶?明明你娘去世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说她又倔又笨心眼又实,日后会吃苦头。我也明明答应了你娘,会多照看她。结果呢,她却被逼得家也不要了,夫君也丢下了,在这种世道里一个人在外头跑了两年,说出来谁能信?”
他说得气闷,忍不住伸手狠狠地锤了锤自己的胸口。世民原是没有多想,听父亲这么一说,心头也是越想越愧疚。见李渊捶打自己,他忙上前一步,跪倒在地,抱住了李渊的手:“阿耶,阿耶千万莫要如此。都是儿子不好,为三郎报仇,原是儿子该做的,不干阿耶的事。”
李渊眼圈都红了:“怎能不关我的事?二郎,你不明白,总要到日后你和观音婢有了儿子和女儿,要到对他们的事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阿耶我的心情!”
世民顿时呆住了:他和观音婢若是有了儿子女儿,自己对他们却无能为力……他胸口一阵发闷,默默垂下头去,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李渊呆呆地看着空白的墙壁,也是良久都没有说话。
书房里的炭盆依然烧得火热,但这间屋子里,却仿佛有一种冰凉的东西缓缓流淌开来,沉沉地压在了父子俩的心口。
也不知过了多久,还是世民闷闷地开了口:“阿耶放心,儿子日后定会好好照顾阿姊,绝不叫她再受一点辛苦委屈。”
李渊沉重地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想的,你要记得今日的话,记得提醒我,咱们绝不能让三娘再吃一点苦了!”
世民用力点了点头,父子俩默默地站起身来。因外头还有事等着处置,李渊又絮絮地交代了几句,这才转身离开。世民在门口站了片刻,到底还是迈步去了内院,心里打定主意:以前都是阿姊照顾自己和三郎;从今日开始,轮到自己来照顾阿姊了。以后无论阿姊想做什么,自己都要帮她达成心愿。
他要让阿姊过得顺心如意。
这是母亲的心愿,也一定是三郎的心愿。
然后,在堂屋那欢悦的气氛中,在那温暖的馨香里,他听到了凌云的回答——
“你们过几日就要出去剿匪?我想和你们一道去。”
第241章 千军万马
一千人的马队有多长?
一万人的方阵有多大?
凌云直到站在了晋阳的校场上, 看到了那支整装待发的大军, 才清楚地知道了这些答案:
那是奔驰时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是铺开来如浪潮般汹涌的人海。当这样的长龙和人海随着鼓点旗号而呼喝呐喊,那更是一种足以让大地都为之震颤的力量。
这一刻, 凌云便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
在她前方的高台上, 李渊一身戎装, 简短几句便说出了这次出征的目的和意义;在她身旁,几十名健卒一字排开, 声如洪钟地合力重复着李渊的每一句话;而在她的眼前,数万将士又将这一句句的话语齐声呐喊了出来。当这雄壮的呐喊回荡在校场的上空,配合着低沉的鼓点和整齐的顿足声, 便足以点燃所有人心底的热血与渴望。
凌云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在心潮澎湃之余, 她又有些抑制不住地难过。
她也曾见过大军过境, 也曾遥望两军厮杀, 但真正身处其间, 感觉原来是完全不同的。难怪玄霸会那么渴望来到战场,难怪当初父亲答应带他去涿郡时,他的眼里会迸发出那样的光芒。
如果不是后来他陪自己去了庄园, 如果自己能早点察觉他的心思, 阻止他的做法, 如今他一定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了吧?他一定还会好好地活在这世间的某个地方……
午夜梦回时, 这些“如果”曾无数次地啮咬过凌云的心口。因此, 当她听到世民兴致勃勃地谈起几日后的出征时, 便毫不迟疑地提出了她的要求:她也要一道出发。
她要帮玄霸去看他想看的东西, 做他想做的事情,当然也包括驰骋沙场。
李渊和李世民自是极力反对,但因为她的坚持,因为玄霸,最后她还是以“李三郎”之名加入了李渊的亲卫队。当然前提是,下不为例。
但有些事,一次就够了,比如亲耳听到这出征的战鼓,亲眼看到这些将士在队列中,在呐喊中,从无数个脆弱的个体变成了整齐的队列、肃穆的方阵,变成了一支锐不可当的雄师!
在隆隆的鼓声之中,凌云不知不觉地出了神,她甚至已忘记了震撼和伤感,耳中唯有战鼓的节拍,眼里只剩刀剑的光芒……
李渊在高台上发完号令,在众将的拥簇下走下了点将台,目光一扫便瞧见了人群中的凌云。他的心里顿时打了个突。
凌云就站在他的亲卫队伍里,跟那些身经百战的勇悍之士相比,她的身量显得有些单薄,面容也太过白净,但此时她的站姿挺拔,目光炙热,整个人都仿佛笼罩在一层熊熊燃烧的无形火焰之中。
李渊好歹已统领千军,转战数年,自然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战意。
那是将士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战意。
能在第一次出征时就迸发出如此强烈的战意的人,都是天生就属于疆场的勇士,只要他们能活下来,迟早会迸发出惊人的光芒。
譬如,二郎。
他还清楚地记得,二郎在第一次出征的时候,也曾这样战意勃发,气势惊人;他记得自己曾因此而无比欣慰。但此刻,当它同样出现在女儿的身上,李渊的心里却只剩下了惊愕、烦恼和隐隐的后悔:
他就不该答应凌云的要求,就算是辜负了玄霸,也不该答应她!
然而此时已容不得他多想了,二郎已为他牵来战马,众人同时躬身行礼,他只能翻身上马,右手一挥,在迎风招展的帅字旗下,集结起来的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往南出发——历山飞留下的甄翟儿一部,如今就在晋阳南边三百余里的霍邑附近出没。
待到出了校场,来到城外,眼前的天地豁然开朗,身后的队伍也渐渐松散开来。李渊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凌云依旧跟在他身后不远处,之前那股锋芒毕露的战意已消失不见,整个人显得眉目舒展,英姿勃发,在队列里不疾不徐地控马而行,竟是看不出半分紧张。
李渊原是有些担心这样的行军会让她感觉不适,毕竟列队不比独行,军汉们更是粗鲁无礼,然而看到她这副模样,他心里不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又多了些说不出的憋闷。
凌云自然也瞧见了李渊,颔首为礼,微微一笑,愈发飒然爽朗,英气逼人。
李渊胸口顿时堵得更厉害了。
他默默转过头去,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回头去看上一眼!
山西的腊月,霜雪还没有结冻,朔风却足以逼人,军中步卒又占了大半,行进的速度自然也快不起来,这一日路上并未停歇,却也直到日落之前,才终于来到了篙泽湖畔。
大军依山傍水安营扎寨,凌云原是准备跟大伙一道动手,却被亲卫队长拉到了一旁:“你去中军帐外守着,看看国公有何吩咐。”
这也是亲卫的职责所在,凌云并未多想,答应一声,转身离开。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队长却是摇摇头地长出了一口气。
国公之前就跟他交代过,三郎是自己的侄儿,来军中只为开开眼界,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他原担心会来一个难伺候的公子哥,谁知竟是气度沉静、身手利落的俊俏后生,这才放了心。谁知国公却像有一百个不放心,这一路上明里暗里的少说也回头看了七八十次,有一次自己正在跟李三郎套近乎,也被国公盯着瞧了好几眼。
那目光,怎么说呢?他看是没大看懂,但那只搭在李三郎肩头的胳膊上,寒毛瞬间都炸了起来。
因此,接下来这大半日,他没再敢李三郎说话,只悄悄打量了他一回,越看越是惊讶:这位李三郎的眉目其实跟二公子颇为相似,再想想国公的异样目光……难不成他不是国公的侄儿,而是国公的亲骨肉?说不定是外头女人生的,国公才只能用侄儿的名义认回来!如今看国公对他的重视程度,显然已远远超过二公子。
若是如此,李三郎和二公子的关系就有些微妙了。日后他们若能相安无事也就罢了,这要是争执起来,自己又该怎么办才好?要知道,四公子和二公子还是一母同胞呢,之前也没少针尖对麦芒,让他们这些亲卫里外不是人,这要是走了一个再来一个……想到此处,他不由得打了寒颤,正想念一句“百无禁忌”,就听身后有人问道:“三郎呢?他人在哪里?你们差遣他做什么去了?”
队长一个激灵转过身来,却见那手持马鞭,面沉如水的,可不正是二公子李世民?
他忙上前一步,抱手赔笑:“二公子,李三郎到国公那边去了。”
世民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又迟疑道:“今日他跟你们一道赶路,可有什么……不便之处?”
不便之处?队长困惑地摸了摸了后颈,对着世民紧盯过来的眼神,这才猛地回过味来:二公子这是转弯抹角地打听李三郎有没有什么妨碍大家的地方?可这事到底不能胡编,他想了想,只能含糊道:“李三郎骑术还算娴熟,就是不大爱搭理人。”
世民不以为意道:“她就这脾气,你们不许烦她!”说完他迈步就走,突然又回头叮嘱道:“三郎来军中一趟,只为开开眼界,不为杀人建功,你们若能护他周全,回头我和阿耶自是重重有赏,但若是让他掉了一根头发……”他冷冷地看了队长两眼,这才转身离开。
队长呆在当地,心头更是一片茫然,这些话国公已经跟自己说过了啊,二公子为什么还要跑来重复一遍?而且说得更是直截了当。自己之前的猜想似乎都站不住脚了——这二公子对李三郎哪有半点忌惮之心?倒活像是他的第二个亲爹!
看着不远处的中军大帐,他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长叹了一声。
有人悄悄凑过来问道:“大哥,那李三郎,到底是什么人?”
队长面无表情地看了那人一眼:“滚!”——这李三郎到底是什么人,他要是知道,还用得着叹气吗?
中军大帐里,李渊早已斥退了所有的人。他心里七上八下了一路,自有无数个问题想问凌云,但真正面对她了,想来想去却只问出了一句:“这一路行军,你可还习惯?”
凌云点了点头:“还好。”想了想又补充道:“阿耶不必担心,女儿一切都好。”如果父亲能不再这么欲盖弥彰地频频回顾,那就更好了。
李渊干笑了一声,想说点什么又找不到话头,正尴尬间,世民挑帘走了进来。他顿时如释重负:“二郎也来了!”
世民向李渊行了礼,又对凌云问候了一声:“阿姊,今日行军可有哪处不惯?”
想到这种可能,他也曾怦然心动, 某个隐秘的想法,某个近来不时在他心底蠢蠢欲动的危险的念头,竟是前所未有地炙热了起来。当然最后, 他还是把这个念头又死死地压了下去,就像以前无数次做过的那样……
而现在, 他的女儿, 居然把这句话就这么直接地说出来了, 而且说得这么轻描淡写,理直气壮!
李渊忍不住喝了一声:“三娘!”
因为那点惊疑和心虚,他的语气自是格外严厉,脸色更是少有的肃穆冷峻。然而凌云却依旧不闪不避地看着他,眉目间半分波动都没有;世民更是脱口叫了声“阿耶”,一双眼睛里分明满是热切的期待。
李渊那些言不由衷的训斥顿时再也无法出口,犹豫片刻后,还是苦笑了起来:“三娘,你还是不要说这样的气话了。”
凌云轻轻摇头:“我没说气话,阿耶,我这两年走遍大江南北,看得一清二楚,朝廷已是无药可救,天子便是头号毒疮!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替他卖命?为何不能让天下处处都如晋阳?”
世民早已血脉偾张,忍不住以拳击掌:“正是这个理!阿耶,我不是早就说过了么?皇帝日益狂悖,我们再是忠心耿耿又如何?谁知哪日又会被他给疑心上,咱们总不能继续任他宰割吧?何况天下糜烂至此,不破不立,咱们不如早做准备。你看,阿姊不也是这么说的?”
说到这里,他的眸子已是亮得惊人:“再说了,既然杨家气数已尽,焉知那童谣不会应在我家!”
童谣?凌云怔了一下,是那首“洪水绕杨山,江北李花荣”?最后天下会落在谁家,她还真没想到那么远。可是,皇帝不就是因为这首童谣才逼死三郎的么?若真能应了这童谣,似乎也不错。
李渊却是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了,转头便狠狠地瞪了世民一眼:“你给我住口!”
世民忙伸手一抹,做了个闭嘴的动作,眼里却已带上了笑:这些日子以来,他在这件事上旁敲侧击了何止一次?父亲却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明白,父亲已经动心,只是谨慎惯了,不愿宣之于口。今日阿姊把话挑明,自己又加把火,看父亲还能绷多久!
李渊如何看不出他的想法?此时却也顾不得跟他多说,只是看着凌云皱眉问道:“你说这两年你走遍大江南北?”
凌云既然已来了晋阳,便没打算再瞒着这些事,当下把她去年五月离开长安后的行程简单地说了一遍。李渊越听越是心惊:“三娘,你这么东奔西跑的是在做什么?柴大郎呢?他干什么去了?怎么也没拦着你!”
凌云神色淡淡地答道:“此事跟柴大哥无关,是我想替三郎去看看他想看的地方,更想把那些害他的人都送上路。”
李渊无言以对:“三娘你……”好半天他才叹出一口气来,“你一路辛苦了,还是先去歇息一下。二郎,让你娘子给三娘安排好住处,再备些酒菜,晚上咱们为三娘接风洗尘!”
世民自是一声得令,带着凌云来到了后院。长孙氏早已带着人等在门口,见到凌云过来,忙迎上来行礼:“姊姊,好久不见了!”
凌云反手就扶起了她,上下打量了两眼才叹道:“观音婢,你长大了!”当年她嫁入李家时才十三岁,完全还是一副孩子模样,如今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了,原本秀丽的眉目长开之后更显清雅,身上的那种温柔的气韵更是让人看着便觉得安心。
长孙的眼角微微一红。李家几个姊姊待她都极好,在她心里,这几个姊姊都是她的亲姊姊,而凌云更是格外不同。世民待凌云的情分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哥哥长孙无忌,对凌云付出的心血,经历的苦痛,自然更能感同身受。如今看到凌云这风尘仆仆的模样,心里如何能好受?
只是她生性自制,察觉到眼里发热,便微笑着转了话题:“姊姊却是一点都没变。姊姊放心,跟你过来的柴家二郎我已让人安顿好了,还有那位沈师傅和小鱼姑娘也都请进了内院,就安排在姊姊的院子里。”
凌云微觉意外,这才多大工夫,观音婢就把人都安排得清清楚楚了?她也知道,父亲这边虽是收了几个美妾,但后院的事一直是长孙在打理,想来不会容易。如今看到长孙身后那些从衣褶子里都透着规矩的婢女仆妇,她不由在心里又轻叹了一声:观音婢果然是长大了!
在这一刻,数年未见的两个人,竟是互相都生出了几分怜惜,几分心疼。
世民瞧着两人的模样,心里也是一松:观音婢和阿姊果然投契,这么多年没见,竟半点都没生分,仿佛比以前更亲近了。他记挂着父亲,将凌云送到内院门口,转身便又回了书房。
里屋的案几后,李渊果然依旧默默地坐在那里,神色里竟似带着说不出的怅然。
世民深知父亲的性子,忙低声劝道:“阿耶,阿姊的话虽是大胆了些,却当真不无道理,再说如今皇帝已是远在江南,咱们大不了见机行事便是,阿耶又何必如此忧心?”
李渊叹道:“也只能如此了。你记住,日后行事得加倍谨慎。你别忘了,如今圣人虽是远在天边,他专门派两个副将可是近在眼前的,那两人越是挑剔,咱们就越不能让他们抓到错处!”
世民笑道:“那是自然,我找人日夜盯着他们呢!这次剿匪,且让他们先瞧瞧咱们的手段!”
李渊点头不语,神色却并没有舒展太多。
世民好不纳闷:“阿耶,你还有什么事忧心?”
李渊涩然摇了摇头:“我不是忧心什么事,我只是……只是觉得,我实在是对不住三娘!”
这几年以来,这份愧疚其实一直都萦绕在他心里,他只是不愿去多想,也不敢去多想,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再也无法逃避了。想到刚才凌云那淡漠的神色,清冷的目光,他只觉得胸口就像堆了无数乱石,若不推些出来,只怕气都喘不上来了:
“都是我不好!是我让她一个人把你阿娘和三郎送回长安的,后来又让她一个人出了嫁,一个人送走了三郎;如今就连给三郎报仇这种事,她也是一个人就做完了,甚至都没让我这做阿耶的听到一点风声!
“她为什么会这么做?还不是我这阿耶做得太不称职!她从小到大,我什么都没帮她想过,更没帮她做过,时间久了,她遇到事自然也就想不到还可以来找我,哪怕是原本应该由我这阿耶做的事,她也一个人去做了。这一回,若不是宇文家想起要送人给我,只怕她都不会来跟我说这些事!
“你说天底下怎么会有我这样的阿耶?明明你娘去世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说她又倔又笨心眼又实,日后会吃苦头。我也明明答应了你娘,会多照看她。结果呢,她却被逼得家也不要了,夫君也丢下了,在这种世道里一个人在外头跑了两年,说出来谁能信?”
他说得气闷,忍不住伸手狠狠地锤了锤自己的胸口。世民原是没有多想,听父亲这么一说,心头也是越想越愧疚。见李渊捶打自己,他忙上前一步,跪倒在地,抱住了李渊的手:“阿耶,阿耶千万莫要如此。都是儿子不好,为三郎报仇,原是儿子该做的,不干阿耶的事。”
李渊眼圈都红了:“怎能不关我的事?二郎,你不明白,总要到日后你和观音婢有了儿子和女儿,要到对他们的事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才会明白阿耶我的心情!”
世民顿时呆住了:他和观音婢若是有了儿子女儿,自己对他们却无能为力……他胸口一阵发闷,默默垂下头去,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李渊呆呆地看着空白的墙壁,也是良久都没有说话。
书房里的炭盆依然烧得火热,但这间屋子里,却仿佛有一种冰凉的东西缓缓流淌开来,沉沉地压在了父子俩的心口。
也不知过了多久,还是世民闷闷地开了口:“阿耶放心,儿子日后定会好好照顾阿姊,绝不叫她再受一点辛苦委屈。”
李渊沉重地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想的,你要记得今日的话,记得提醒我,咱们绝不能让三娘再吃一点苦了!”
世民用力点了点头,父子俩默默地站起身来。因外头还有事等着处置,李渊又絮絮地交代了几句,这才转身离开。世民在门口站了片刻,到底还是迈步去了内院,心里打定主意:以前都是阿姊照顾自己和三郎;从今日开始,轮到自己来照顾阿姊了。以后无论阿姊想做什么,自己都要帮她达成心愿。
他要让阿姊过得顺心如意。
这是母亲的心愿,也一定是三郎的心愿。
然后,在堂屋那欢悦的气氛中,在那温暖的馨香里,他听到了凌云的回答——
“你们过几日就要出去剿匪?我想和你们一道去。”
第241章 千军万马
一千人的马队有多长?
一万人的方阵有多大?
凌云直到站在了晋阳的校场上, 看到了那支整装待发的大军, 才清楚地知道了这些答案:
那是奔驰时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是铺开来如浪潮般汹涌的人海。当这样的长龙和人海随着鼓点旗号而呼喝呐喊,那更是一种足以让大地都为之震颤的力量。
这一刻, 凌云便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
在她前方的高台上, 李渊一身戎装, 简短几句便说出了这次出征的目的和意义;在她身旁,几十名健卒一字排开, 声如洪钟地合力重复着李渊的每一句话;而在她的眼前,数万将士又将这一句句的话语齐声呐喊了出来。当这雄壮的呐喊回荡在校场的上空,配合着低沉的鼓点和整齐的顿足声, 便足以点燃所有人心底的热血与渴望。
凌云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在心潮澎湃之余, 她又有些抑制不住地难过。
她也曾见过大军过境, 也曾遥望两军厮杀, 但真正身处其间, 感觉原来是完全不同的。难怪玄霸会那么渴望来到战场,难怪当初父亲答应带他去涿郡时,他的眼里会迸发出那样的光芒。
如果不是后来他陪自己去了庄园, 如果自己能早点察觉他的心思, 阻止他的做法, 如今他一定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了吧?他一定还会好好地活在这世间的某个地方……
午夜梦回时, 这些“如果”曾无数次地啮咬过凌云的心口。因此, 当她听到世民兴致勃勃地谈起几日后的出征时, 便毫不迟疑地提出了她的要求:她也要一道出发。
她要帮玄霸去看他想看的东西, 做他想做的事情,当然也包括驰骋沙场。
李渊和李世民自是极力反对,但因为她的坚持,因为玄霸,最后她还是以“李三郎”之名加入了李渊的亲卫队。当然前提是,下不为例。
但有些事,一次就够了,比如亲耳听到这出征的战鼓,亲眼看到这些将士在队列中,在呐喊中,从无数个脆弱的个体变成了整齐的队列、肃穆的方阵,变成了一支锐不可当的雄师!
在隆隆的鼓声之中,凌云不知不觉地出了神,她甚至已忘记了震撼和伤感,耳中唯有战鼓的节拍,眼里只剩刀剑的光芒……
李渊在高台上发完号令,在众将的拥簇下走下了点将台,目光一扫便瞧见了人群中的凌云。他的心里顿时打了个突。
凌云就站在他的亲卫队伍里,跟那些身经百战的勇悍之士相比,她的身量显得有些单薄,面容也太过白净,但此时她的站姿挺拔,目光炙热,整个人都仿佛笼罩在一层熊熊燃烧的无形火焰之中。
李渊好歹已统领千军,转战数年,自然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战意。
那是将士们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战意。
能在第一次出征时就迸发出如此强烈的战意的人,都是天生就属于疆场的勇士,只要他们能活下来,迟早会迸发出惊人的光芒。
譬如,二郎。
他还清楚地记得,二郎在第一次出征的时候,也曾这样战意勃发,气势惊人;他记得自己曾因此而无比欣慰。但此刻,当它同样出现在女儿的身上,李渊的心里却只剩下了惊愕、烦恼和隐隐的后悔:
他就不该答应凌云的要求,就算是辜负了玄霸,也不该答应她!
然而此时已容不得他多想了,二郎已为他牵来战马,众人同时躬身行礼,他只能翻身上马,右手一挥,在迎风招展的帅字旗下,集结起来的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往南出发——历山飞留下的甄翟儿一部,如今就在晋阳南边三百余里的霍邑附近出没。
待到出了校场,来到城外,眼前的天地豁然开朗,身后的队伍也渐渐松散开来。李渊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凌云依旧跟在他身后不远处,之前那股锋芒毕露的战意已消失不见,整个人显得眉目舒展,英姿勃发,在队列里不疾不徐地控马而行,竟是看不出半分紧张。
李渊原是有些担心这样的行军会让她感觉不适,毕竟列队不比独行,军汉们更是粗鲁无礼,然而看到她这副模样,他心里不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又多了些说不出的憋闷。
凌云自然也瞧见了李渊,颔首为礼,微微一笑,愈发飒然爽朗,英气逼人。
李渊胸口顿时堵得更厉害了。
他默默转过头去,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回头去看上一眼!
山西的腊月,霜雪还没有结冻,朔风却足以逼人,军中步卒又占了大半,行进的速度自然也快不起来,这一日路上并未停歇,却也直到日落之前,才终于来到了篙泽湖畔。
大军依山傍水安营扎寨,凌云原是准备跟大伙一道动手,却被亲卫队长拉到了一旁:“你去中军帐外守着,看看国公有何吩咐。”
这也是亲卫的职责所在,凌云并未多想,答应一声,转身离开。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队长却是摇摇头地长出了一口气。
国公之前就跟他交代过,三郎是自己的侄儿,来军中只为开开眼界,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他原担心会来一个难伺候的公子哥,谁知竟是气度沉静、身手利落的俊俏后生,这才放了心。谁知国公却像有一百个不放心,这一路上明里暗里的少说也回头看了七八十次,有一次自己正在跟李三郎套近乎,也被国公盯着瞧了好几眼。
那目光,怎么说呢?他看是没大看懂,但那只搭在李三郎肩头的胳膊上,寒毛瞬间都炸了起来。
因此,接下来这大半日,他没再敢李三郎说话,只悄悄打量了他一回,越看越是惊讶:这位李三郎的眉目其实跟二公子颇为相似,再想想国公的异样目光……难不成他不是国公的侄儿,而是国公的亲骨肉?说不定是外头女人生的,国公才只能用侄儿的名义认回来!如今看国公对他的重视程度,显然已远远超过二公子。
若是如此,李三郎和二公子的关系就有些微妙了。日后他们若能相安无事也就罢了,这要是争执起来,自己又该怎么办才好?要知道,四公子和二公子还是一母同胞呢,之前也没少针尖对麦芒,让他们这些亲卫里外不是人,这要是走了一个再来一个……想到此处,他不由得打了寒颤,正想念一句“百无禁忌”,就听身后有人问道:“三郎呢?他人在哪里?你们差遣他做什么去了?”
队长一个激灵转过身来,却见那手持马鞭,面沉如水的,可不正是二公子李世民?
他忙上前一步,抱手赔笑:“二公子,李三郎到国公那边去了。”
世民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又迟疑道:“今日他跟你们一道赶路,可有什么……不便之处?”
不便之处?队长困惑地摸了摸了后颈,对着世民紧盯过来的眼神,这才猛地回过味来:二公子这是转弯抹角地打听李三郎有没有什么妨碍大家的地方?可这事到底不能胡编,他想了想,只能含糊道:“李三郎骑术还算娴熟,就是不大爱搭理人。”
世民不以为意道:“她就这脾气,你们不许烦她!”说完他迈步就走,突然又回头叮嘱道:“三郎来军中一趟,只为开开眼界,不为杀人建功,你们若能护他周全,回头我和阿耶自是重重有赏,但若是让他掉了一根头发……”他冷冷地看了队长两眼,这才转身离开。
队长呆在当地,心头更是一片茫然,这些话国公已经跟自己说过了啊,二公子为什么还要跑来重复一遍?而且说得更是直截了当。自己之前的猜想似乎都站不住脚了——这二公子对李三郎哪有半点忌惮之心?倒活像是他的第二个亲爹!
看着不远处的中军大帐,他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长叹了一声。
有人悄悄凑过来问道:“大哥,那李三郎,到底是什么人?”
队长面无表情地看了那人一眼:“滚!”——这李三郎到底是什么人,他要是知道,还用得着叹气吗?
中军大帐里,李渊早已斥退了所有的人。他心里七上八下了一路,自有无数个问题想问凌云,但真正面对她了,想来想去却只问出了一句:“这一路行军,你可还习惯?”
凌云点了点头:“还好。”想了想又补充道:“阿耶不必担心,女儿一切都好。”如果父亲能不再这么欲盖弥彰地频频回顾,那就更好了。
李渊干笑了一声,想说点什么又找不到话头,正尴尬间,世民挑帘走了进来。他顿时如释重负:“二郎也来了!”
世民向李渊行了礼,又对凌云问候了一声:“阿姊,今日行军可有哪处不惯?”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4812/185281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