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路通天下(二)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朱由校原本以为这一万万债券至少要半年才能卖完,甚至做好了卖不完的准备的,想不到竟然如此快速就卖光了。看来这大明的民间,有钱得出乎他的意料呀。其实并不需要发行债券,银行便可以提供足够的钱来修建公路,但毕自严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建议将天下钱币收一部分回来,以免出现物价飞涨的情况。
毕自严见债券如此好卖,便提议继续发行第二期和第三期债券,朱由校不同意。并不是必须的情况下,还是少发一些债券的好。
京山铁路试运行一个月后,便开始了正式运行。京山铁路共有宛平,通州,宝坻,丰润,卢龙,抚宁,山海关,八里铺共八个车站(原有的拱极城是军站,民用不经过拱极站)。铁路是双线,这是朱由校决定的,他可不想以后再去单线改双线,现在只有货车。
从宛平到山海关共有六百多里路,按现在火车的运行速度(考虑地形问题,平均算大约是每小时四十里),大约需要十五个小时。这对于常年奔波在这条路上的商人们来说,这样的速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原来要走十几天的路,现在一天不到就能完成,这中间节约的时间以及住店,吃饭的消费大为减少,还大大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所以虽然火车运货所需要的费用较高,而且车站专门有税务局按货物价值来收税,一般的商人都会选择用火车来运送货物。原来一些容易变质的货物象海鲜,只有在冬天才能运送或者腌制后才能运送,现在都没有了这个顾虑,只要你肯花钱,甚至可以连鱼带水的一起运送到京城,下车的时候,鱼还是活蹦乱跳的。
大量的运送请求发给了京山铁路局,因为数量太多,商人们便开始预定某一天的运输车皮,现在已经排到了三个月以后。当然这是按试运行时的速度来计算的,试运行一个月后,京山铁路局积累了大量的运送经验,而兵器局又建造了更多的车头和车皮,双线的优势终于得到了体现,据魏忠贤收到的报告,现有的三个月运送量,可以在两个月内就完成。
铁路运输的火爆,使得两京线(北京到南京)和山木线(山海关到木古河卫)的修建工作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朝廷成立了大明铁路部,由茅元仪任铁路部尚书,这样大明的六部便变成了八部,而茅元仪一个没有功名的年轻人竟然一跃而成一部尚书,这让人们极为吃惊。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一个个羡慕不已,却也从茅元仪身上看到了自己日后奋斗可能达到的地步。至于被赶回南方的邹元标等人,则酸溜溜地认为,如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也。
茅元仪上任之初,便于铁道部成立了清吏司,建造司,勘察司,损补司。分别负责铁路安全监查,修筑铁路,勘察路线,赔偿沿路的损失。而朱由校抽调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手,专门成立了一个铁路统计局,负责与铁路有关的贪污腐败行为。
天启七年十月,两京线的勘察已经完成,铁道部上报给内阁后,内阁提请皇帝御览。朱由校指示道:“修好,不要急,按一百年的标准来修。”
十月十日,在通州举行了两京线的奠基仪式,朱由校亲自填下第一锹土,内阁,各部尚书依次填土。这项计划耗时五年,全长一千七百多里(一里合五百七十六米)的超大工程就正式开工了。
茅元仪将整个工程分成五段,京城到天津为一段,天津到河间府为一段,河间府到济南府为一段,济南府到徐州府为一段,徐州府到南京为一段。每一段的平整地面工程都进行招标,分包给各地的商人。
由于在这之前,已经在报纸上大肆普及了招标和投标的基本知识,而且规定投标者必须为商行,不得为各级政府或者个人。这使得各地的建筑商行如雨后春笋般都冒了出来,税务局很是高兴收到了大量的契税。
平整土地需要的不过是人力和简单的刀斧锄头之类的工具,所以能够聚拢更多人的商行就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投标采取的是保证金和明标制度,投标一里需要交纳保证金一万元,如果没能中标则全数退还,如果中标后,则需要直到工程完成才能退还,如果出现弃标或者质量问题则保证金充公,如果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也将没收保证金。
投标时,每家将自己能够接受的报酬数写好放入纸袋之中,然后报价最低的商行便成功中标。如果某段道路只有一个投标者,铁路局的勘察司则会估计造价后交于建造司,建造司则在估价基础上浮三成参与投标,万一对方要价太高,便只能自己来建造或者进一步宣传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投标。
十月十号,各地的路基工程投标已经完成,一百七十多里的路基,铁路局自己中标了三百多里。这让皇家施工队很满意,这样自己便不至于在路基建造时没有事干,而修建完了这三百多里的路基,正好可以开始铺设枕木和铁轨。
为了保证铁轨的供应,兵器局于山东淄川县和南直隶徐州府各自开设了一座铁厂,这里有大量的铁矿和煤矿分布,正好可以制造大量的铁轨来满足修建铁路的需要。
与两京线伴行的大明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大明g1号公路也开始进行修建。g是指国家级公路,取的是国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1是它的编号。之所以说是高等级公路,是因为公路宽五步(合八米),中间四步为车道,两边各半步为人行道。
在人行道和车道之间,以及道路正中,都用白色的瓷片标记,并且还用瓷片铺设出箭头的样式,表示出行走的方向:靠右行驶。大臣们并没有人提出都靠右行驶了,左边不是空了吗这样的白痴问题,都觉得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又一次证明了皇帝陛下的天纵聪明。
毕自严见债券如此好卖,便提议继续发行第二期和第三期债券,朱由校不同意。并不是必须的情况下,还是少发一些债券的好。
京山铁路试运行一个月后,便开始了正式运行。京山铁路共有宛平,通州,宝坻,丰润,卢龙,抚宁,山海关,八里铺共八个车站(原有的拱极城是军站,民用不经过拱极站)。铁路是双线,这是朱由校决定的,他可不想以后再去单线改双线,现在只有货车。
从宛平到山海关共有六百多里路,按现在火车的运行速度(考虑地形问题,平均算大约是每小时四十里),大约需要十五个小时。这对于常年奔波在这条路上的商人们来说,这样的速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原来要走十几天的路,现在一天不到就能完成,这中间节约的时间以及住店,吃饭的消费大为减少,还大大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所以虽然火车运货所需要的费用较高,而且车站专门有税务局按货物价值来收税,一般的商人都会选择用火车来运送货物。原来一些容易变质的货物象海鲜,只有在冬天才能运送或者腌制后才能运送,现在都没有了这个顾虑,只要你肯花钱,甚至可以连鱼带水的一起运送到京城,下车的时候,鱼还是活蹦乱跳的。
大量的运送请求发给了京山铁路局,因为数量太多,商人们便开始预定某一天的运输车皮,现在已经排到了三个月以后。当然这是按试运行时的速度来计算的,试运行一个月后,京山铁路局积累了大量的运送经验,而兵器局又建造了更多的车头和车皮,双线的优势终于得到了体现,据魏忠贤收到的报告,现有的三个月运送量,可以在两个月内就完成。
铁路运输的火爆,使得两京线(北京到南京)和山木线(山海关到木古河卫)的修建工作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朝廷成立了大明铁路部,由茅元仪任铁路部尚书,这样大明的六部便变成了八部,而茅元仪一个没有功名的年轻人竟然一跃而成一部尚书,这让人们极为吃惊。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一个个羡慕不已,却也从茅元仪身上看到了自己日后奋斗可能达到的地步。至于被赶回南方的邹元标等人,则酸溜溜地认为,如此下去,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也。
茅元仪上任之初,便于铁道部成立了清吏司,建造司,勘察司,损补司。分别负责铁路安全监查,修筑铁路,勘察路线,赔偿沿路的损失。而朱由校抽调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手,专门成立了一个铁路统计局,负责与铁路有关的贪污腐败行为。
天启七年十月,两京线的勘察已经完成,铁道部上报给内阁后,内阁提请皇帝御览。朱由校指示道:“修好,不要急,按一百年的标准来修。”
十月十日,在通州举行了两京线的奠基仪式,朱由校亲自填下第一锹土,内阁,各部尚书依次填土。这项计划耗时五年,全长一千七百多里(一里合五百七十六米)的超大工程就正式开工了。
茅元仪将整个工程分成五段,京城到天津为一段,天津到河间府为一段,河间府到济南府为一段,济南府到徐州府为一段,徐州府到南京为一段。每一段的平整地面工程都进行招标,分包给各地的商人。
由于在这之前,已经在报纸上大肆普及了招标和投标的基本知识,而且规定投标者必须为商行,不得为各级政府或者个人。这使得各地的建筑商行如雨后春笋般都冒了出来,税务局很是高兴收到了大量的契税。
平整土地需要的不过是人力和简单的刀斧锄头之类的工具,所以能够聚拢更多人的商行就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投标采取的是保证金和明标制度,投标一里需要交纳保证金一万元,如果没能中标则全数退还,如果中标后,则需要直到工程完成才能退还,如果出现弃标或者质量问题则保证金充公,如果出现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也将没收保证金。
投标时,每家将自己能够接受的报酬数写好放入纸袋之中,然后报价最低的商行便成功中标。如果某段道路只有一个投标者,铁路局的勘察司则会估计造价后交于建造司,建造司则在估价基础上浮三成参与投标,万一对方要价太高,便只能自己来建造或者进一步宣传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投标。
十月十号,各地的路基工程投标已经完成,一百七十多里的路基,铁路局自己中标了三百多里。这让皇家施工队很满意,这样自己便不至于在路基建造时没有事干,而修建完了这三百多里的路基,正好可以开始铺设枕木和铁轨。
为了保证铁轨的供应,兵器局于山东淄川县和南直隶徐州府各自开设了一座铁厂,这里有大量的铁矿和煤矿分布,正好可以制造大量的铁轨来满足修建铁路的需要。
与两京线伴行的大明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大明g1号公路也开始进行修建。g是指国家级公路,取的是国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1是它的编号。之所以说是高等级公路,是因为公路宽五步(合八米),中间四步为车道,两边各半步为人行道。
在人行道和车道之间,以及道路正中,都用白色的瓷片标记,并且还用瓷片铺设出箭头的样式,表示出行走的方向:靠右行驶。大臣们并没有人提出都靠右行驶了,左边不是空了吗这样的白痴问题,都觉得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又一次证明了皇帝陛下的天纵聪明。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4806/185259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