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不用备别的了吗?”刘玉真疑问,还记得在刘家的时候,对这些现管那都是一车车的送的,糕点果子有,绸缎布匹也有,若是遇上寿辰这样大的场面还得去府城掏好物件,丹青什么的倒不常见。
“我这个身份,够了,”陈世文笑着,“低了也送不上,其实若我在家里,送首诗也就罢了,礼轻情意重。”
懂了,又是“举人”的隐形好处,这有了功名还就真的不一样了啊,刘玉真专心听他说。
“其他大户人家,周家你是熟的,此番他们家还送了个帖子来,邀了赏菊,不过我想着你应该不愿意去便推了。”又说:“中举后他们家送了重礼来,到底要瞧周大人的脸面,若是周大太太再派人来请你便去露一露脸。”
周家,刘玉真不大愿意去,不过还是点点头。
陈世文赞了句好姑娘,继续道:“师长、同窗、同年等你依着我此前的礼单准备便可,只师长的要重上三分,毕竟我如今身份不同。至于咱们县里的其他秀才,不管此前有无来往,不变即可。”
“至于这些,”陈世文指着一长串刘玉真陌生的名字,道:“都是些乡绅、地主、商户等,日常不必理会,若求上们来只要不伤天害理,不违法乱纪也可酌情帮忙,他们送了礼来求的也是这个。”
“不过若是想将家人、田地、铺子等挂到我的名下以求减免税赋和劳役,那是万万不能应的。”他郑重强调道:“我如今是举人,不分家咱们家里人无需服劳役,族人官府会给几分薄面,田地上头除了家中这些份额外还分给了亲近的族人亲戚。”
刘玉真点头,跟着他的手往下看,不由得咂舌,“这功名真是个好东西,连隔壁县的都来了,这怀远商行的东家还给你送了五十两银子!还有这福源楼二十两,陶员外十两……”
“八十、九十二、……一百三十二……天爷啊,你这都收了快五百两了!”刘玉真转头,震惊地望着他。
陈世文看着她这样子发笑:“南越省下辖一十四个州府,此番咱们整个州府就我与另外一位府城的秀才中举,加上在外为官的周大人,三年一试,无人得中进士,举人不过二十又一,且大半还在府城。”
“所以,你觉得你夫君我值多少银子?”
这么少?虽然从小母亲曾氏就在她耳边说这清源县就是个穷乡僻野,但由于刘家生活水平挺高的所以她一直都没有太大体会。进士就不说了,但乡试三年一科,这都建国上百年了整个州府竟然只有二十一人考上!
这几率也太太太低了吧!怪不得当年他这个有望中举的一说话便让刘家遵从了,刘玉真觉得自己要在脑海中更新对他的重视程度了。
瞧着她这模样陈世文哈哈大笑:“小姑娘,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北边的大人们都不肯来,朝廷前些年颁了旨,只要我等中了举,便可在这南越省谋缺。”
“不然你觉得你那人精似的祖母为什么这么着急我的填房人选?”
原来如此!
刘玉真恍然大悟,追问道:“那你要做官了吗?”
陈世文那带笑的脸摇了摇,道:“你可知道你祖父,刘老太爷?他老人家当年三次不中,便去吏部候缺,从一县主簿做起,但终身止步于五品,当年常引以为憾。”
“以举人之身为官,非大功者不得晋升四品,若我这个时候去了,那这辈子可就无望中枢了。”
这人志向还挺远大,刘玉真暗暗感叹,又问道:“你此番收了这许多银子,往后是年年都能收这许多吗?”怪不得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功名可真是来钱啊。
“真是傻姑娘,”陈世文又笑:“若年年如此那你夫君我不出两年便会被褫夺功名下狱了,一辈子也就这一回罢了。”
他仔细解释:“一来朝廷规定了新举人必须上京,参与明年初的会试,沿途虽有驿站及官府给的路银,但天长水远的难免会遇到难处,若因银钱不足导致新举子折戟途中这也是朝廷的损失。 ”
“这二来,如今科举一年难似一年,朝中大相公奏请陛下改诗赋为经义及时策,这一改,咱们州府远离京城,已有一十三年未有人得中进士了。出个举人便了不得,是十里八乡的荣耀。”
“乡亲们送些议程来也是一番心意,凑个喜气以及将来若有了难处也有求神拜佛的地儿。就如几十年前,此地大旱但当时的县令为了不被上官责罚隐瞒不报,致路有尸骨,凄惨之极。”
“后来是先曾祖母休家书一封给了在外为官的令祖父,刘老太爷费尽心思托了御史往朝中参了一本方大白于天下。 ”
“所以说,”陈世文最后总结道:“这中了举人,便是有了官身,不但可见官不拜,还能庇护乡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曾祖母和祖父?”刘玉真惊讶极了,忙问道:“真的吗?”
“此事你不知道吗?”陈世文也很惊讶,“这是令祖父此生最应以为傲的一件事,当年教导我等时说了不止一回。”每回说都要嘱咐他们照拂乡里,做一个好官。
刘玉真摇头,道:“宅子里头很少会提及祖父之前的事。”
“那我便与你说一说吧,”陈世文起了兴致,“当年……”
显然陈世文对这段往事是很熟悉的,从他的叙述中刘玉真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对祖父的尊敬,也明白了几个之前的疑惑。
比如,陈世文虽然敬祖父为师,但实际上并没有拜师,因为这世间师者如父,一人不可能有两个父亲,同样的也不可能有两个师傅,除非一个是乡间启蒙秀才一个是传授经义指导举业的大儒。
祖父觉得他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举人,陈世文若拜他为师那往后便寻不着别的师傅了,他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一直未提此事,后来有了招他为孙婿的想法那就更没必要拜师了。
比如祖父是一个非常重视乡亲的人,凡是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被他反复提点要多为乡亲做事。刘玉真猜测这可能和之前母亲提起过的曾祖父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事情有关系。
再比如,二婶在家中宣扬的原本应该给王家侄子的省城明山书院的名额,的确是老太爷给他的。但那只是一封荐书,明山书院是南越省的顶尖学府,非各府禀生不能进。
而王家那边只有一个表哥考中了童生,很明显进不去,二婶并不了解实际情况。
刘玉真忍不住问他,“所以其实祖父是有让你在明山书院那边拜个大儒为师的想法?”
陈世文没有回答这个问答,说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太爷不但传我诗书经义,还教我为人处世,做官为民。有没有师徒名分并无区别,他是我学问之师,道义之师,我已有师。”自然不需要再拜师。
刘玉真莫名感动,这人还真是有君子之风啊,这心里头想着,脸上不免露出了痕迹。
陈世文望着她甜美的笑容,一时间愣住了。
第8章 嫁妆的用处
耳房里,段嬷嬷没找到人,转身看见春杏提着个崭新的铜壶匆匆回来,顿时冷了脸道:“春杏,你这是去哪了?姑爷回来都半盏茶功夫了,怎么还没有上茶?”
春杏小跑得脸上泛起红晕,解释道:“嬷嬷恕罪,您先头吩咐我给姑爷上茶,我把姑爷喜欢的毛尖找出来后便想着去厨房提水,可没想到厨房里没有热水,我便等着顾厨娘烧开,这便晚了。”
段嬷嬷脸色稍缓,道:“陈家确有诸多不便,明日理嫁妆的时候你记得把姑娘烧茶用的那一套家伙什找出来安置在这里,多放几个炉子还有那铜锅也找出来,再把那无烟碳搬一袋子。”
“往后这里便是咱们的茶房了,不要断了热水,再有吩咐顾厨娘每次做饭都留几样姑娘爱吃的,你和桂枝挑个没人的时候提回来。”
春杏疑问道:“嬷嬷,姑娘这是在饭桌上吃不饱吗?”
段嬷嬷叹了口气道:“你这傻孩子,新媳妇哪有能在饭桌上吃饱的,谁不是回房再添补?就今日这餐我看姑娘就没吃两口,这一家子人吃饭唏哩呼噜的。”
“尤其是姑太太那小儿子,七八岁也不是小娃娃了,拿筷子将那菜翻来覆去搅动,姑娘那样精致的一个人,哪受得住啊,都没伸两筷子。所以往后你们就在这茶房里常备些点心,挑姑娘爱吃的多端些到房里,可别让姑娘饿着了。”
春杏点头应是,“婢子明白了。”
段嬷嬷就着热水冲好了茶,端入屋内看两人正在柔声说话,这脸上不显但心里头却笑开了花,这股子喜意在她回到耳房的时候都没有消散。
春杏在埋头整理茶具,瞧着段嬷嬷喜笑颜开模样好奇道:“嬷嬷您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段嬷嬷欣慰地回道:“我刚瞧见姑爷和姑娘在说话呢,一起看那册子,阿弥陀佛太太之前一直担心他们两个年岁相差较大,又有大姑娘搁在前头说不了贴心话。如今可好,有商有量的,瞧着也登对,太太知道也能放心了。 ”
春杏闻言也喜道:“这可好了,姑娘和姑爷琴瑟和鸣,咱们的日子也好过了,待姑娘将来生了小主子就没人能越过姑娘去了。”
“很是。”段嬷嬷脸上的喜色渐渐淡去,喃喃道:“是啊,等过两年生个小少爷就好了。”
怎么要过两年?春杏想问但看到段嬷嬷的脸色又顿住了,埋头继续整理茶具,这不大的耳房内就只听到铜壶内传来咕噜咕噜的响声。
******
张氏享受着亲朋邻居的奉承,乐呵了一整天,但第二天午饭过后却是拉下脸来,在房里长吁短叹的。
这叹得陈礼忠都烦了,奇道:“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昨晚睡着了还乐出声来呢,怎么就这一会就拉下个脸。”
张氏可算找着话头了,叹道:“当家的,你是不知道啊,这顾厨娘可造了,家里为这婚宴买的上好白糖,还剩下小半罐我刚便想着给乖孙冲碗白糖水喝,谁知道竟然被她做那什么白糖糕和红烧肉用完了!”
“还有啊,她做那什么拌青菜用了整整两勺芝麻油!我在旁边瞧着都肉疼,猪油多好啊她不爱用,还说猪油吃多了对身子不好,白花花的油怎么会不好呢!哎呦我那上好的芝麻油啊,也就是婚宴我才舍得买了两坛子,这会儿新开的这一坛子只剩下个底了。”
“还有还有啊,”张氏说了一通,“前日办酒我不是收起来了一些肉嘛,哎呦喂能吃五六天的肉她一天就全煮完了,那小刘氏还打发了钱家的一大早去前边村头买了肉和骨头回来。”
“买了整整两斤还不是大肥肉,花了快得有五六十文了吧!家里人前两天刚吃过酒席哪用得着这许多油水呢?你是没看见那顾厨娘洗碗的时候那碗筷油汪汪的泼瓢水都能泛起油花来!”
“我的这个心呐……”张氏捂着胸口又是一阵长吁短叹,昨天她一直乐呵着也没去厨房就不知道,今天送走完娘家人想去厨房给乖孙泡碗白糖水,撞见了顾厨娘在洗碗。一看那水面上的油花她就惊了,再去看一看油罐、白糖罐、装肉和鸡蛋的篮子……
哎呦喂不能想,想想就肉疼。
陈老大还在回味着中午的饭菜,想着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炖肉入口即化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家常素菜也做得有滋有味很是爽口,不像家里做的软烂还发黄,咬上去能淡出鸟来。
听她这么一说虽有些惊讶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于是便道: “咱们家也没穷到连肉和油都吃不起的份上,你说这些做什么。”
“要俭省啊,”张氏叹道:“芝麻油在我们这地是稀罕东西,一升要一百个铜板呢,一坛子在山那边都能娶个黄花大闺女!弟妹前两日还跟我说这芝麻油做的菜香,想让方哥儿带一坛子到书塾去。”
“方哥儿中午都在岳家吃喝,这坛子芝麻油肯定是要给的,可就小刘氏这么个造法可撑不住啊。这家常过日子可得俭省些才好,咱们家就是因为俭省才凑够了这百亩地的。”
陈礼忠听不下去了,“你这婆娘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咱们家攒够了百亩地哪里是因为俭省,是因为我们三儿子!”
“老三自从去了县上读书之后除了束脩和节礼之外都不用怎么花钱,长大了每次回来还带个一钱半钱的抄书银,中了秀才之后更是免税免杂役,每年能给家里省下十几两银子,这才在去年买齐了地。”
“虽说这里头大半都是山地只能种些树和高粱的,但也是地啊,能传子孙的,不是那浮财。”
“更不用说后来还从书上找到了养稻田鱼的法子,前几年便劝着爹试养了一亩地,要不人家怎么说书上又有金又有玉呢,可不是嘛一尾鲜鱼卖二十文呢,当年就给家里增添了十两的进项,要不后来怎么有银钱起这房子?”
陈老大语重心长地说:“这养了鱼的地种出来的大米还比不养鱼的香甜饱满,收成也涨了两成,可收成再涨又怎及得上鲜活的大鱼?捕上十几尾鱼便顶得上一石谷了。”
“我们南越省是老天爷赏饭吃一年能种两次稻,一石谷也就卖三四百文价贱着呢,哪怕辛苦舂出来了也不过是卖五百文一石,要多少米才能换十两?爹都说他种了半辈子地都没见过一亩地能挣那么多银子呢。”
“所以啊,这想要发家就得像咱儿子这样脑子活络,就靠着你煮菜只放两滴油的俭省,哪有钱供儿子科举下聘?二房的方哥儿能娶到镇上的媳妇?有钱置地?”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婚事又掏空了家底,咱们家这会儿就不止是一百亩地了。哎但愿这回是个福厚的,不然再来这么一回老二家的可就真的有埋怨了。”
张氏虽然觉得当家的说得有理,但还是有几分不解,“可是儿子就是因为早些年咱们俭省才能供他读书考秀才啊!虽说如今我们家的家底厚了些,但俭省总不会错的,银子花了便不是银子了,往后我们还是要俭省着送他去考状元!”
陈礼忠:“……”
陈礼忠恼羞成怒道:“你这婆娘,儿子都说了此番他考中举人,县老爷和各位乡绅、同窗都送了议程来,再有官府的赏银,进京的钱粮已经够了,让咱们平日里该吃吃该喝喝,保重身子骨后头才能享福。”
“至于往后的银钱,今年不是一口气养了十亩地的稻田鱼吗?将我们家所有的上等水田都用上了,放的鱼苗也多了好些,老大也天天去割草精心伺候着眼看着年底就能收了,卖出去又是一百多两。”
“爹也说了今年这些钱都紧着咱儿子用,留着给他去京城,再加上在老宅养的十几头猪和一大群鸡鸭,也能有几十两进项,还有家里这些年攒下的,我们两个的私房这加起来都有三百多两了,再加上他自己攒的,还不够啊?”
说到这里陈老大也来气了,怒道:“儿子自中了秀才之后每月还给你二两家用你是不是都攒起来不花啊?”
“这事要听儿子的,村东头的赵老头家够俭省了吧,逢年过节肉也不舍得割油也不舍得买,你看他们家大人小孩饿得走路都打颤,买地了没有?起新房了没有?”
张氏语塞,“我,我这不是为了两个儿子嘛!攒一年有二十两呢!要在以前我们家辛苦三年也就攒这么多,若遇上了荒年还要倒贴。”
“再说了这钱够儿子在省城一个来回的了,再有老大,他这把年纪了还没个后,可不得为他打算打算?还有咱荷花,眼见着也要说亲了但嫁妆还没有着落呢。”
不过张氏想想觉得当家的说得也有道理,可不是因为他们有个好儿子,才能享这许多福。若是没有三儿子,她们一家子都还挤在老房那几间屋子里喝稀粥呢,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儿子不但中了举人,还娶了嫁妆多的媳妇……
“对了当家的,你看了三媳妇的嫁妆没有?满满的六十六抬都插不进手,就比先头的大刘氏少了两抬!但是单子比先头的更长,首饰匣子更是金光冲天,实打实的刚才搬的时候钱树两口子差点就把腰给折了!”
陈老大瞪圆了眼,“钱树怎么去搬我们儿媳妇的嫁妆?”
张氏解释道:“那不是因为要把嫁妆箱子理一理,在后罩房那边腾出几间屋子来嘛,不然下人们都不够住了,他们那一屋子的女人连个箱子都搬不动就让他去帮忙抬一抬,不然难道让你这个公爹去还是让她当家的咱儿子去?”
那的确更不像样,陈老大没话说了,叮嘱道:“这些嫁妆你可别碰,就让她自己收着。”
“这大户人家的嫁妆我哪儿敢管啊,”张氏叫屈,“连着先头那个的我都准备给她收着。”
陈老大点点头,可不是这个理,普通的乡下妇人嫁妆能有两抬就很得夫家看中了,可不管是大刘氏还是小刘氏,嫁妆都是论车的,满满的摆了一院子,这些东西他们老陈家可不能碰,没得让人戳脊梁骨。
这世间风俗和朝廷律法都规定了女子的嫁妆为自己所有,待去后分给子孙的,若是没有子孙则要返还娘家。
所以谁家要是敢打儿媳妇嫁妆的主意,不说亲家不同意还会坏了名声,连累得整个宗族,整条村都娶不上好媳妇。
想到此处,他又不放心地仔细解释道:“老三娶的这两个媳妇啊,带的多是浮财,田地不多,先头那个去的时候都商议妥了,她的嫁妆就分给慧姐儿和康哥儿这两个孩子,这是咱们亲孙呐。”
“后面娶的这个就分给她自己生的孩子,也是咱亲孙,如此两边就都差不多,他们日子也安稳。”
“我这个身份,够了,”陈世文笑着,“低了也送不上,其实若我在家里,送首诗也就罢了,礼轻情意重。”
懂了,又是“举人”的隐形好处,这有了功名还就真的不一样了啊,刘玉真专心听他说。
“其他大户人家,周家你是熟的,此番他们家还送了个帖子来,邀了赏菊,不过我想着你应该不愿意去便推了。”又说:“中举后他们家送了重礼来,到底要瞧周大人的脸面,若是周大太太再派人来请你便去露一露脸。”
周家,刘玉真不大愿意去,不过还是点点头。
陈世文赞了句好姑娘,继续道:“师长、同窗、同年等你依着我此前的礼单准备便可,只师长的要重上三分,毕竟我如今身份不同。至于咱们县里的其他秀才,不管此前有无来往,不变即可。”
“至于这些,”陈世文指着一长串刘玉真陌生的名字,道:“都是些乡绅、地主、商户等,日常不必理会,若求上们来只要不伤天害理,不违法乱纪也可酌情帮忙,他们送了礼来求的也是这个。”
“不过若是想将家人、田地、铺子等挂到我的名下以求减免税赋和劳役,那是万万不能应的。”他郑重强调道:“我如今是举人,不分家咱们家里人无需服劳役,族人官府会给几分薄面,田地上头除了家中这些份额外还分给了亲近的族人亲戚。”
刘玉真点头,跟着他的手往下看,不由得咂舌,“这功名真是个好东西,连隔壁县的都来了,这怀远商行的东家还给你送了五十两银子!还有这福源楼二十两,陶员外十两……”
“八十、九十二、……一百三十二……天爷啊,你这都收了快五百两了!”刘玉真转头,震惊地望着他。
陈世文看着她这样子发笑:“南越省下辖一十四个州府,此番咱们整个州府就我与另外一位府城的秀才中举,加上在外为官的周大人,三年一试,无人得中进士,举人不过二十又一,且大半还在府城。”
“所以,你觉得你夫君我值多少银子?”
这么少?虽然从小母亲曾氏就在她耳边说这清源县就是个穷乡僻野,但由于刘家生活水平挺高的所以她一直都没有太大体会。进士就不说了,但乡试三年一科,这都建国上百年了整个州府竟然只有二十一人考上!
这几率也太太太低了吧!怪不得当年他这个有望中举的一说话便让刘家遵从了,刘玉真觉得自己要在脑海中更新对他的重视程度了。
瞧着她这模样陈世文哈哈大笑:“小姑娘,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北边的大人们都不肯来,朝廷前些年颁了旨,只要我等中了举,便可在这南越省谋缺。”
“不然你觉得你那人精似的祖母为什么这么着急我的填房人选?”
原来如此!
刘玉真恍然大悟,追问道:“那你要做官了吗?”
陈世文那带笑的脸摇了摇,道:“你可知道你祖父,刘老太爷?他老人家当年三次不中,便去吏部候缺,从一县主簿做起,但终身止步于五品,当年常引以为憾。”
“以举人之身为官,非大功者不得晋升四品,若我这个时候去了,那这辈子可就无望中枢了。”
这人志向还挺远大,刘玉真暗暗感叹,又问道:“你此番收了这许多银子,往后是年年都能收这许多吗?”怪不得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功名可真是来钱啊。
“真是傻姑娘,”陈世文又笑:“若年年如此那你夫君我不出两年便会被褫夺功名下狱了,一辈子也就这一回罢了。”
他仔细解释:“一来朝廷规定了新举人必须上京,参与明年初的会试,沿途虽有驿站及官府给的路银,但天长水远的难免会遇到难处,若因银钱不足导致新举子折戟途中这也是朝廷的损失。 ”
“这二来,如今科举一年难似一年,朝中大相公奏请陛下改诗赋为经义及时策,这一改,咱们州府远离京城,已有一十三年未有人得中进士了。出个举人便了不得,是十里八乡的荣耀。”
“乡亲们送些议程来也是一番心意,凑个喜气以及将来若有了难处也有求神拜佛的地儿。就如几十年前,此地大旱但当时的县令为了不被上官责罚隐瞒不报,致路有尸骨,凄惨之极。”
“后来是先曾祖母休家书一封给了在外为官的令祖父,刘老太爷费尽心思托了御史往朝中参了一本方大白于天下。 ”
“所以说,”陈世文最后总结道:“这中了举人,便是有了官身,不但可见官不拜,还能庇护乡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曾祖母和祖父?”刘玉真惊讶极了,忙问道:“真的吗?”
“此事你不知道吗?”陈世文也很惊讶,“这是令祖父此生最应以为傲的一件事,当年教导我等时说了不止一回。”每回说都要嘱咐他们照拂乡里,做一个好官。
刘玉真摇头,道:“宅子里头很少会提及祖父之前的事。”
“那我便与你说一说吧,”陈世文起了兴致,“当年……”
显然陈世文对这段往事是很熟悉的,从他的叙述中刘玉真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对祖父的尊敬,也明白了几个之前的疑惑。
比如,陈世文虽然敬祖父为师,但实际上并没有拜师,因为这世间师者如父,一人不可能有两个父亲,同样的也不可能有两个师傅,除非一个是乡间启蒙秀才一个是传授经义指导举业的大儒。
祖父觉得他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举人,陈世文若拜他为师那往后便寻不着别的师傅了,他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一直未提此事,后来有了招他为孙婿的想法那就更没必要拜师了。
比如祖父是一个非常重视乡亲的人,凡是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被他反复提点要多为乡亲做事。刘玉真猜测这可能和之前母亲提起过的曾祖父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事情有关系。
再比如,二婶在家中宣扬的原本应该给王家侄子的省城明山书院的名额,的确是老太爷给他的。但那只是一封荐书,明山书院是南越省的顶尖学府,非各府禀生不能进。
而王家那边只有一个表哥考中了童生,很明显进不去,二婶并不了解实际情况。
刘玉真忍不住问他,“所以其实祖父是有让你在明山书院那边拜个大儒为师的想法?”
陈世文没有回答这个问答,说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太爷不但传我诗书经义,还教我为人处世,做官为民。有没有师徒名分并无区别,他是我学问之师,道义之师,我已有师。”自然不需要再拜师。
刘玉真莫名感动,这人还真是有君子之风啊,这心里头想着,脸上不免露出了痕迹。
陈世文望着她甜美的笑容,一时间愣住了。
第8章 嫁妆的用处
耳房里,段嬷嬷没找到人,转身看见春杏提着个崭新的铜壶匆匆回来,顿时冷了脸道:“春杏,你这是去哪了?姑爷回来都半盏茶功夫了,怎么还没有上茶?”
春杏小跑得脸上泛起红晕,解释道:“嬷嬷恕罪,您先头吩咐我给姑爷上茶,我把姑爷喜欢的毛尖找出来后便想着去厨房提水,可没想到厨房里没有热水,我便等着顾厨娘烧开,这便晚了。”
段嬷嬷脸色稍缓,道:“陈家确有诸多不便,明日理嫁妆的时候你记得把姑娘烧茶用的那一套家伙什找出来安置在这里,多放几个炉子还有那铜锅也找出来,再把那无烟碳搬一袋子。”
“往后这里便是咱们的茶房了,不要断了热水,再有吩咐顾厨娘每次做饭都留几样姑娘爱吃的,你和桂枝挑个没人的时候提回来。”
春杏疑问道:“嬷嬷,姑娘这是在饭桌上吃不饱吗?”
段嬷嬷叹了口气道:“你这傻孩子,新媳妇哪有能在饭桌上吃饱的,谁不是回房再添补?就今日这餐我看姑娘就没吃两口,这一家子人吃饭唏哩呼噜的。”
“尤其是姑太太那小儿子,七八岁也不是小娃娃了,拿筷子将那菜翻来覆去搅动,姑娘那样精致的一个人,哪受得住啊,都没伸两筷子。所以往后你们就在这茶房里常备些点心,挑姑娘爱吃的多端些到房里,可别让姑娘饿着了。”
春杏点头应是,“婢子明白了。”
段嬷嬷就着热水冲好了茶,端入屋内看两人正在柔声说话,这脸上不显但心里头却笑开了花,这股子喜意在她回到耳房的时候都没有消散。
春杏在埋头整理茶具,瞧着段嬷嬷喜笑颜开模样好奇道:“嬷嬷您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段嬷嬷欣慰地回道:“我刚瞧见姑爷和姑娘在说话呢,一起看那册子,阿弥陀佛太太之前一直担心他们两个年岁相差较大,又有大姑娘搁在前头说不了贴心话。如今可好,有商有量的,瞧着也登对,太太知道也能放心了。 ”
春杏闻言也喜道:“这可好了,姑娘和姑爷琴瑟和鸣,咱们的日子也好过了,待姑娘将来生了小主子就没人能越过姑娘去了。”
“很是。”段嬷嬷脸上的喜色渐渐淡去,喃喃道:“是啊,等过两年生个小少爷就好了。”
怎么要过两年?春杏想问但看到段嬷嬷的脸色又顿住了,埋头继续整理茶具,这不大的耳房内就只听到铜壶内传来咕噜咕噜的响声。
******
张氏享受着亲朋邻居的奉承,乐呵了一整天,但第二天午饭过后却是拉下脸来,在房里长吁短叹的。
这叹得陈礼忠都烦了,奇道:“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昨晚睡着了还乐出声来呢,怎么就这一会就拉下个脸。”
张氏可算找着话头了,叹道:“当家的,你是不知道啊,这顾厨娘可造了,家里为这婚宴买的上好白糖,还剩下小半罐我刚便想着给乖孙冲碗白糖水喝,谁知道竟然被她做那什么白糖糕和红烧肉用完了!”
“还有啊,她做那什么拌青菜用了整整两勺芝麻油!我在旁边瞧着都肉疼,猪油多好啊她不爱用,还说猪油吃多了对身子不好,白花花的油怎么会不好呢!哎呦我那上好的芝麻油啊,也就是婚宴我才舍得买了两坛子,这会儿新开的这一坛子只剩下个底了。”
“还有还有啊,”张氏说了一通,“前日办酒我不是收起来了一些肉嘛,哎呦喂能吃五六天的肉她一天就全煮完了,那小刘氏还打发了钱家的一大早去前边村头买了肉和骨头回来。”
“买了整整两斤还不是大肥肉,花了快得有五六十文了吧!家里人前两天刚吃过酒席哪用得着这许多油水呢?你是没看见那顾厨娘洗碗的时候那碗筷油汪汪的泼瓢水都能泛起油花来!”
“我的这个心呐……”张氏捂着胸口又是一阵长吁短叹,昨天她一直乐呵着也没去厨房就不知道,今天送走完娘家人想去厨房给乖孙泡碗白糖水,撞见了顾厨娘在洗碗。一看那水面上的油花她就惊了,再去看一看油罐、白糖罐、装肉和鸡蛋的篮子……
哎呦喂不能想,想想就肉疼。
陈老大还在回味着中午的饭菜,想着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炖肉入口即化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家常素菜也做得有滋有味很是爽口,不像家里做的软烂还发黄,咬上去能淡出鸟来。
听她这么一说虽有些惊讶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于是便道: “咱们家也没穷到连肉和油都吃不起的份上,你说这些做什么。”
“要俭省啊,”张氏叹道:“芝麻油在我们这地是稀罕东西,一升要一百个铜板呢,一坛子在山那边都能娶个黄花大闺女!弟妹前两日还跟我说这芝麻油做的菜香,想让方哥儿带一坛子到书塾去。”
“方哥儿中午都在岳家吃喝,这坛子芝麻油肯定是要给的,可就小刘氏这么个造法可撑不住啊。这家常过日子可得俭省些才好,咱们家就是因为俭省才凑够了这百亩地的。”
陈礼忠听不下去了,“你这婆娘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咱们家攒够了百亩地哪里是因为俭省,是因为我们三儿子!”
“老三自从去了县上读书之后除了束脩和节礼之外都不用怎么花钱,长大了每次回来还带个一钱半钱的抄书银,中了秀才之后更是免税免杂役,每年能给家里省下十几两银子,这才在去年买齐了地。”
“虽说这里头大半都是山地只能种些树和高粱的,但也是地啊,能传子孙的,不是那浮财。”
“更不用说后来还从书上找到了养稻田鱼的法子,前几年便劝着爹试养了一亩地,要不人家怎么说书上又有金又有玉呢,可不是嘛一尾鲜鱼卖二十文呢,当年就给家里增添了十两的进项,要不后来怎么有银钱起这房子?”
陈老大语重心长地说:“这养了鱼的地种出来的大米还比不养鱼的香甜饱满,收成也涨了两成,可收成再涨又怎及得上鲜活的大鱼?捕上十几尾鱼便顶得上一石谷了。”
“我们南越省是老天爷赏饭吃一年能种两次稻,一石谷也就卖三四百文价贱着呢,哪怕辛苦舂出来了也不过是卖五百文一石,要多少米才能换十两?爹都说他种了半辈子地都没见过一亩地能挣那么多银子呢。”
“所以啊,这想要发家就得像咱儿子这样脑子活络,就靠着你煮菜只放两滴油的俭省,哪有钱供儿子科举下聘?二房的方哥儿能娶到镇上的媳妇?有钱置地?”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婚事又掏空了家底,咱们家这会儿就不止是一百亩地了。哎但愿这回是个福厚的,不然再来这么一回老二家的可就真的有埋怨了。”
张氏虽然觉得当家的说得有理,但还是有几分不解,“可是儿子就是因为早些年咱们俭省才能供他读书考秀才啊!虽说如今我们家的家底厚了些,但俭省总不会错的,银子花了便不是银子了,往后我们还是要俭省着送他去考状元!”
陈礼忠:“……”
陈礼忠恼羞成怒道:“你这婆娘,儿子都说了此番他考中举人,县老爷和各位乡绅、同窗都送了议程来,再有官府的赏银,进京的钱粮已经够了,让咱们平日里该吃吃该喝喝,保重身子骨后头才能享福。”
“至于往后的银钱,今年不是一口气养了十亩地的稻田鱼吗?将我们家所有的上等水田都用上了,放的鱼苗也多了好些,老大也天天去割草精心伺候着眼看着年底就能收了,卖出去又是一百多两。”
“爹也说了今年这些钱都紧着咱儿子用,留着给他去京城,再加上在老宅养的十几头猪和一大群鸡鸭,也能有几十两进项,还有家里这些年攒下的,我们两个的私房这加起来都有三百多两了,再加上他自己攒的,还不够啊?”
说到这里陈老大也来气了,怒道:“儿子自中了秀才之后每月还给你二两家用你是不是都攒起来不花啊?”
“这事要听儿子的,村东头的赵老头家够俭省了吧,逢年过节肉也不舍得割油也不舍得买,你看他们家大人小孩饿得走路都打颤,买地了没有?起新房了没有?”
张氏语塞,“我,我这不是为了两个儿子嘛!攒一年有二十两呢!要在以前我们家辛苦三年也就攒这么多,若遇上了荒年还要倒贴。”
“再说了这钱够儿子在省城一个来回的了,再有老大,他这把年纪了还没个后,可不得为他打算打算?还有咱荷花,眼见着也要说亲了但嫁妆还没有着落呢。”
不过张氏想想觉得当家的说得也有道理,可不是因为他们有个好儿子,才能享这许多福。若是没有三儿子,她们一家子都还挤在老房那几间屋子里喝稀粥呢,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儿子不但中了举人,还娶了嫁妆多的媳妇……
“对了当家的,你看了三媳妇的嫁妆没有?满满的六十六抬都插不进手,就比先头的大刘氏少了两抬!但是单子比先头的更长,首饰匣子更是金光冲天,实打实的刚才搬的时候钱树两口子差点就把腰给折了!”
陈老大瞪圆了眼,“钱树怎么去搬我们儿媳妇的嫁妆?”
张氏解释道:“那不是因为要把嫁妆箱子理一理,在后罩房那边腾出几间屋子来嘛,不然下人们都不够住了,他们那一屋子的女人连个箱子都搬不动就让他去帮忙抬一抬,不然难道让你这个公爹去还是让她当家的咱儿子去?”
那的确更不像样,陈老大没话说了,叮嘱道:“这些嫁妆你可别碰,就让她自己收着。”
“这大户人家的嫁妆我哪儿敢管啊,”张氏叫屈,“连着先头那个的我都准备给她收着。”
陈老大点点头,可不是这个理,普通的乡下妇人嫁妆能有两抬就很得夫家看中了,可不管是大刘氏还是小刘氏,嫁妆都是论车的,满满的摆了一院子,这些东西他们老陈家可不能碰,没得让人戳脊梁骨。
这世间风俗和朝廷律法都规定了女子的嫁妆为自己所有,待去后分给子孙的,若是没有子孙则要返还娘家。
所以谁家要是敢打儿媳妇嫁妆的主意,不说亲家不同意还会坏了名声,连累得整个宗族,整条村都娶不上好媳妇。
想到此处,他又不放心地仔细解释道:“老三娶的这两个媳妇啊,带的多是浮财,田地不多,先头那个去的时候都商议妥了,她的嫁妆就分给慧姐儿和康哥儿这两个孩子,这是咱们亲孙呐。”
“后面娶的这个就分给她自己生的孩子,也是咱亲孙,如此两边就都差不多,他们日子也安稳。”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4710/184915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