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

推荐阅读:被俘(np)说好的恶毒女配呢(穿书)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足球】曼彻斯特的绿玫瑰纏歡入骨(兄妹骨)低级向导不能强制爱吗(NPH)小主在上(百合ABO)【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咫尺(纯百H)

    看着沈煊同杨子修两人一举一动之间默契天成,要说不羡慕,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
    几人心领神会,也都没有说话。倒是一旁的陈师兄脸色有些不对,眉宇间颇有些不屑的样子。只是见沈煊依旧心情不错的模样,到底没说什!么。
    几人也只当做没有看到,若说高良才这些年愈发的圆融,那陈师兄倒是更加偏激了起来。
    同样没能考中秀才,高良才几乎已经放下科举,陈师兄却是难以迈过这个槛。前些日子还听说,陈师兄家里头如今已经开始变卖田地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屡试不第,是真能毁掉一个人的。
    可能是夜间静谧的氛围勾起了沈煊为数不多的细腻心思。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咱们几人读书考试的场景都还尽在眼前,如今却是………”
    剩下的沈煊没说,杨子修也能明白。
    不说他们两个经常在外的,就连剩下几人相处间也明显生疏了许多。
    “科举一道,自来便是如此。”
    将同一水平下的众人之间拉开巨大的沟壑。身份不同,交往之间,毫无芥蒂的又有几人?
    杨子修声音依旧清淡,但仔细之下,还是多了些什么的。沈煊微微笑笑,接着便转开了话题。
    “陈师兄那里可是有些不妥?”
    “听说这些日子倒是想通了,将心思大都花在了儿子身上,据说还为此特意前去拜托过夫子。”
    说话间杨子修却是别有意味的看向沈煊。
    “听说就在赫之你得中探花的消息之后的没几日。”
    沈煊嘴角一抽,这是想要复制他爷爷的道路啊。虽然有些无语,不过对方能不在一根蚂蚱上吊死,也勉强算是件好事。毕竟不是谁都有他爹那份儿能耐,能把败掉的家业一点一滴的攒回来。
    接下来两人又说起春闱之事,杨子修已经预备好了下届便要下场。
    “以杨兄的水平,要是参加这次的恩科,其实取中希望还是极大的。”沈煊心中终归还是有些遗憾的,两人一路走来,却终归没能最后一块儿金榜题名。
    对此杨子修也只是笑笑。
    “你我之间,终归还是有所不同的。”
    沈煊初时愣了一下,不过马上便想到了什么,眉头微微簇起。
    第116章
    他已然明白了杨兄的言下之意。
    于沈煊自己来说,倘若不幸落入三甲之流,或许还有站起来的机会。然而于杨兄来讲,同进士几乎便意味着仕途的终点。
    杨兄的身份着实是个难处。
    别的不说,只一个商户之子的名头便有着诸多不便。
    本朝的商业其实颇为繁荣。一方面,自嘉明帝时期,海外良种的引入,使得流入市场的农副产品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建立在市坊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时间,使得商业进一步的繁荣。直至今日甚至已经在国家赋税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也造就了商人地位较之隋唐时期隐隐高了不少,甚至拥有科举入仕的权利。于衣着穿戴方面限制也不甚严格。
    然而千百年来在上位者的刻意打压之下,仕农工商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唐时刘禹锡曾经批评商人:“贾客无定游,所游惟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心计析秋毫,摇钩侔悬衡。”
    柳宗元深怀平民情怀,但其对商人也是持否定态度:“咨海贾兮,贾尚不可为,而又海是图。死为险魄兮,生为贪夫”
    一句“生为贪夫”便是这个时代文人对待商户的真实写照。
    偏见从来无处不在。
    更何况杨父之事…………终归是瞒不住的。
    真正到了官场他才明白,在这里几乎是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可言。入馆尚不过几日,他们一甲三人的身家消息便已经差不多人尽皆知了。
    更何况杨家之事,即便过了那么久,在小镇上依旧热度不减。这还是因着杨兄这位举人老爷的关系,大家这才不好明面儿上说什么。
    杨兄日后的仕途只会愈发的艰难。
    想到这里,沈煊的眉头皱的愈发紧了。
    见沈煊这副模样,杨子修反倒兀的笑了起来。本来冷淡自持的人,眉眼间却端的是一片柔和,神色也是难得的舒朗。
    “赫之何必苦恼。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非这般的际遇,为兄又哪里能侥幸拜得知州大人?”
    他这般情况,日后朝堂之上,也未必都是坏处,端看如何借机了。
    这些道理,以沈小弟的聪明,自然也该明白的。方才,到底是关心则乱了吧。这般想着,杨子修眉宇不由越发的舒展了!了开来。
    沈煊倒是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他此时着实愣了一下,当初杨兄拜师之时,他并不在当场,这事儿也是事后才知晓的。
    难道其中还有什么因由不成?不过既然杨兄既然连他都未曾说过,那么很大可能便是涉及到了那位蓝大人的**。
    沈煊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去打听。
    看杨兄心中有数,沈煊便已经放下了大半儿的心思。
    再不济,官场之上,他们还有对方可以同舟共济。
    两人相交多年,有些话倒也不必多说,心中自有一股默契。
    相互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送走杨师兄,沈煊回到家中,昏暗的灯光下,却见老爹还在对着礼单细细翻看。时不时的还会皱起眉头。
    沈煊见状连忙走上前去。
    “爹,都这么晚了,咋还不去睡?这些交给管家就行。”说着一把将剩下的礼单收起,不给他爹多看的机会。
    真是,这么大年纪了,还当自个儿还是年轻的时候,这般熬夜,明儿个脑袋定是不大好过的。
    被自家儿子这般管教,沈爹却没什么不乐意的,只是拿着礼单的手仍是没有松开。反而颇有些担忧道:
    “你爹我看啊,这人下的礼实在过于重了些,你这贸然收下怕是会有些妨碍。”
    沈煊愣了一下,也就着煤灯仔细看了一番,发现却是如此。
    这位毕姓商人零零总总的给的都有快千两银子了。可能是写的颇有技巧,这才让管家没能及时发觉。
    这位还是位府城里头的商户,平日里也没啥交集,怎么会突然下这么重的礼。沈煊也觉得颇有蹊跷。因而也是颇为赞同道:
    “爹说的是,儿子明儿个就让管家去给人送回去。”
    沈爹这才露出笑意,只是仍不忘提醒沈煊。好好将剩下的东西查一查,可别漏掉了什么,平白欠了人家东西,到时候说不清楚。
    沈煊连忙应是。这才堪堪将老爹送进房里。
    回头看着已经翻阅了一大半儿的礼单,还有一旁衣着齐整,明显是不放心他的老娘。沈煊心中一阵暖意席过。
    翌日一早,沈家祠堂大开,沈家族人们个个面色激动,看着已经修缮完毕的家庙脸上的自豪掩都掩饰不住。
    官员按例可规建家庙,但这对于平民百姓却是不被允许的。
    沈家以往所谓“家庙”其实不过!是摆放祖宗排位的小屋罢了。如今看着这般威严大气的家庙,众人如何能不激动万分呢?
    有些老人甚至已经开始默默的抹起泪来,日后只要有沈煊在,他们终于也能名正言顺祭祀祖宗了。
    本朝祭祀规定与另一时空的宋朝仿佛,律法明确规定。
    除天子之外,任何官员不可祭祀始祖。初入仕者与三品以上高官可祭五世,文武升官祭三世。其余小官士庶人等只许祭二世。
    处在这等氛围之中,本来对于祭祖无甚在乎的沈煊也难得端肃了起来。
    恭恭敬敬的向祖先嗑了几个响头。一旁的沈爷爷怔怔的看着自家孙子,又抬头看向众多排位中的一处,眼睛里有热泪闪过。
    而祭祖完毕,沈家族人聚在一起,纷纷推举沈爹担任族长一职。
    此时距离唐朝崩坏也不过数百年间,还是官僚组建宗族较多,平民宗族还未真正形成大势。
    当然这跟嘉明帝上台之后的一番动作也不无关系。官员士族被打压的同时,民间新兴的平民宗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就如他们沈家,说是宗族,其实不过是同宗的众人聚在一块儿,增加威慑力不为人欺辱而已。
    事实上并未形成真正的领导核心,族长更是没有的事儿,这当然也跟族中并无真正出头的人有关。
    这些年来,村中一应大小事物一般皆由村长处置。几位族老说实在的也只有建议权,并无决策权利。
    所以说,此时的村长权利还是颇大的,这也是他爹这些年下来,能够牢牢稳住沈家,打下某些别有心思族人的原因之一。
    但此时,推举族长却是势在必行。
    无他,沈煊如今已经成了整个沈氏上下的靠山,族人们自然愈发希望两者之间能够牵扯的更加牢靠些。
    哪怕族中众人没读过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朴素的生活智慧也让他们明白。这沈爹当了族长,对族中事物自然会更加上心。
    其二,这些天族里这么大动静,大家也都隐约知晓一二,涉及祭田跟族堂这两件大事儿,众人们都恨不得多长两只耳朵,打听的更清楚些。
    见到沈家这些年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人又哪里能不动心呢?只恨不!得立马把自家儿子送去读书认字的好。
    日后族中事物只会愈发多了起来,有个靠谱的族长自然更妥帖一些。
    而其中论威望,论地位,沈爹自是当仁不让。
    众人推举之下,沈爹自是从善如流。沈煊本来还担心他老爹精力不济,是为了他这才接下族长一职,还特意去劝过一回。
    看着这几日,老爹兴致勃勃的为族学一事儿奔波,反倒看着更加精神了一些。
    沈煊黑线:原来还有种病,叫做没事儿闲的。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老爹居然还是个“官迷”。
    依着沈煊如今的地位,沈家族学自是不愁找不到好先生的。只要能跟京中官员扯上关系,乡下又怕什么?
    再则,沈煊带回来的藏书也有部分直接送到了族学之中,为此,慕名前来的先生更加多了起来。
    对于沈煊要求学习律法,甚至留下几本算学书籍也并未有什么异样。这让沈煊更为看中了几分。
    照他的意思,村里这么多学生,真正能走科举之道的怕也不过寥寥,倒不如好生学上一门儿技术,回头去镇上或是县里做个账房先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律法,心中有畏,才能更好的管住自个儿。
    对于这点,几位族老也没有意见,哪怕在眼气,他们也知晓,科举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要是孩子们一棵树上吊死,那他们这些老东西才该哭了呢。沈堂弟的前车之鉴可还在前头呐!
    在一众人不懈努力之下,沈氏一族终于慢慢走上了正轨,每日清晨,学堂之中总会响起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3874/182121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