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9节
推荐阅读:封神我是萧升、大内御猫,从虎形十式开始!、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从炼丹术开始肝熟练度、从密修学院僧开始、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嫂子:我真不是傻子了、太平令、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
其他三人都连连点头。
“吃饱了,我们去散个步,消消食?”陈天提议。
“行啊,走吧。”管艳萍很爽快的答应了。
简书枚也没反对,难得能轻闲两天,又不需要加放行条了,四个人就一起出了厂门,去附近的小街道转转,顺便挑了些水果和零食回来,然后四个人回到厂里,找了个空旷点的地方闲聊。
厂里难得放几天大假,全部的人都闲下来了,工厂的休闲区满是人,要么三五成群,要么两人成双的。
看到别人亲亲我我的,简书枚忍不住看了管艳萍和陈天几眼。自打知道管艳萍对陈天也有意思后,她就不好打搅别人的好事了,毕竟感情的事情,外人还是不要多插手了,何况她自己还是个爱情小白呢。
前世的她,还没有来得及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也还没有来得及找到一个可以互相依靠的男人。曾经也有机会去感受,可惜那时候的她一心只管埋头挣钱,等她回过头来想再找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美好的年华。
有些事,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哪个少年不慕艾呢,也许管艳萍和陈天也很合适呢。
她有时候也想,也许是因为她的改变,也影响到了管艳萍的生活轨迹呢。
反正前世的这个时间,她既没有认识陈天也没有认识方博洋。那时候的她,还是最底层的流水线员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着,哪里有机会认识这些平时都不怎么出现在厂线的高级工程师呢。
而管艳萍虽然比她强,但是毕竟也是新人,没有她的加成,根本就不如现在这样耀眼。前世的这个时间点,管艳萍其实也还没有成长起来。所以不止她的生活改变了,管艳萍也跟着改变,而且是和她关系越近的人,改变越大。比如何文静。
方博洋比简书枚更加懂得陈天对管艳萍的感情,见他俩说话,就故意拉着简书枚东扯西拉的吸引她的注意力,两人不知不觉就与陈天和管艳萍一前一后分开了,他是想让陈天和管艳萍能多点单独相处的机会。
简书枚很快就明白了方博洋的意思,也就顺着他的话越扯越远。
两人坐在草坪上,看着星空,气氛正好,简书枚忽然就想起了个问题,问出了她多来年的心结,“给我讲讲你们的大学生活吧。”
是的,她对于自己没能上大学,其实一直有心结。特别是在再过几年,大学生满地跑时,她这个中专学历就很不起眼了,甚至稍微好点的工作,人家都要求大学生了的时候,就越发难过了。
方博洋笑了笑,说:“我的大学生活啊,还算不错。除了上课之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团体。”
听着他讲大学时的一些趣事,简书枚非常羡慕。
她本来也有机会去读大学的,毕竟她读书时成绩非常好。可是家里却不让她读高中,让她读中专为的就是让她早点挣钱养家。作为长姐,她不得不承担着部分养家糊口的责任。
其实从她有记忆起,她就得帮父母做很多家务活。比如,带弟弟妹妹,洗衣煮饭打扫卫生,喂鸡喂猪等。这些活,一开始都是她在干,等二妹大点了,才分给了二妹一部分,那也是因数这些活越来越多了。比如,家里养的鸡越来越多,猪也从两头变成了还多养了一头下崽的母猪。而且,她大了,该和父母下田去干农活了。
从很小时就干这么多活,从小时就听父母说你是大姐,你要照顾弟弟妹妹,她不知不觉就把这些活当成了自己应当干的,也把照顾弟弟妹妹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地。这才会在工作后,她把自己挣的钱全数寄回家去养家糊口了。
可惜的是,她这个家,为父母和弟弟妹妹付出了十几年的青春,付出十几年的血汗和金钱,却没有一个人感激她。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这些好,没有一个人感恩她。他们对她只是索取,一味的索取,好像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家人一旦从她身上得不到想得到的,就面目狰狞,甚至是暴躁如雷。一想到父亲的耳光,母亲的辱骂,她的心就开始痛起来了。
她刻意不去想的往事,在这一刻,就这样全部涌了出来,让她痛的都不敢呼吸了。
方博洋讲完自己的大学生活,还又反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没有读大学呢?读中专应当是成绩很好的啊。”
这句问话,把简书枚从痛苦的往事中拉了出来。
“还能为了什么,家里穷呗,想我早点出来工作挣钱养家啦。”简书枚答。
要知道,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分数是挺高的。比高中录取分数要高出不少。一般这个成绩去读高中,都能读到当地的最好高中,最好班级,而能考上大学的机率相当高。哪怕这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
而简书枚所在的县城中学是本省有名的高中,本省又是有名的高考大省,所以县中的教学质量也很不错,每年都有人考上国家一流大学--清北的,而考上普遍大学的更不在少数。
如果她去上了这所高中,以她读书的认真劲和聪明劲,不说考一流的大学,考个普遍的大学,基本不成问题。而那时候对于她选择去读中专,教师也觉得很可惜,甚至劝说过,希望她去读高中,以后去读大学。
想想这些,简书枚都只能苦笑。其实她如果上高中,真不用花家里几个钱。反正学费全免,再靠点奖学金过日子。
第20章 文凭
其实提到这件事,简书枚的心情就不好。
当时老师也说过,她读高中不需要家里花什么钱,而且孩子读书这么聪明,不读大学太可惜了。
可是,父母的意思很明白,家里穷,孩子多,老大必需快点去挣钱。而且当时的中专是包分配工作的,一毕业就能去工作,吃上国家饭呢。
这对当时的农村人来说,是件很光宗照耀祖的事情。谁还愿意等到再多读三年再考大学呢。要是考不上,不是白读了三年。再者又或者考上了,哪来的钱去读呢?大学也还得读几年呢,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哎,你们那边农村很穷吗?很多人上不起学?”方博洋问。
“穷肯定是穷的。但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穷。其实我们那个地方,日子还是能过的,因为田还比较多,家家户户种大几亩田甚至上十亩的田,种两季水稻,还种菜籽和棉花,再养点鸡鸭猪,累是很累的。但还不致于穷到一贫如洗。可读书一般就是男孩子读的多一点,女孩子大部分小学都难得念完。”
这个时代,种田要交税的,农民收了粮就去粮食收购站卖,拿到钱再去交税和交提留款,剩下的才是口粮。如果还有多的粮食,才能卖掉去买东西。有些人连口粮都不够呢,哪里还有钱去给孩子上学交学费呢。再者一年到头一家人的开销全靠卖粮的钱呢。比如买盐,酱油牙膏洗衣粉肥皂类。
要知道,那时候的农村孩子,上到初中的男孩子都不多了,就更别提女孩子了。大部分女孩子就读个小学,甚至小学都不读完,就在家里干活了。别看当时的学费只是十几元,可是作为年收入也就几百元的农村人来说,真拿不出来这个学费,何况除了学费,平时还得买笔买本子吧。
再说了,十多岁的孩子,在家里也能干很多活,比如带弟弟妹妹,比如做家务事,就是下田,也能帮着干不少农活了。
他们家的四个孩子,弟弟是老三,年纪相对小,而且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他真没干过这些活,最多就是干过放牛的活。那也是因为放牛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
农村家庭,如果家里有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一般都是男孩子去放牛。毕竟放牛相对轻松好玩,女孩子就要去割猪菜,和干其他的活儿。像简书枚这样的长女,十个有九个半就没读过书,她能读到中专,就是因为老考第一名,学校不肯放人,并且还一直在补贴她。
她记得她们村,乃至她们大队,她们乡,都没几个女孩子读完了初中的。她读初中时,班上的女同学全部是镇上工作人员家的孩子,而且一个班也就五个女生而已。
也就是因为看到这些事实,也知道家里确实穷,简书枚才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同意上中专的。不过如果她是男孩子,估计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她上高中,上大学的。
这个时候,农村女孩子上学的真很少。
农村女孩子上学的多起来,还是因为独生子女计划政策。
虽然农村是一孩子半政策,也就是说头胎生女儿的,隔五年后可以再生一胎。这就是所谓的一孩半政策,听听多么恶心啊。一孩半,等于头胎女儿算半个孩子。但毕竟家里孩子少了,女儿也跟着受宠起来了,读书的就多了起来。
虽然重男轻女依旧很突出,但不得不说独生子女时代,女孩子的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了。
等到农村基本是一女一子,又或者两女时,女孩子读书的变多了。在简书枚弟弟和小妹读书的时候,村子里的女孩子也都去读书,大学生也多了起来。
听到她讲的这些事,方博洋长叹了一声,说:“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知道几时才能改变。你这么聪明,没读大学确实可惜了。”
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方博洋比她更明白女孩子读书有多不容易。他的大学同学,女孩子就更少了,而这些女孩子,基本没有贫寒农村出身的。
“是啊。“简书枚苦笑道。她哪里不想读高中上大学呢,想的不得了。
后来大妹考上了大学,父母那个高兴劲儿,她不是不羡慕。不过她大妹考上大学,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在当时也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让她父母倍儿也面子,她也跟着开心。
也正是因为大妹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整个村整个乡的第一个大学生。所以,父母一直也对大妹更好,认为她给家里增了光。而且从这个时候起,父母还担心大妹去了大学,手上没钱被人轻视,要求简书枚多拿些钱回家。
当时,简书枚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想来,才知道父母的心老早就是偏的。她上学时,生怕她花钱,一分都恨不得不给。而大妹上学时,却一分的生活费都没少给过。
大妹花的钱比她不知多多少,而且基本一分钱也没回报给家里,但父母却一直更喜欢她。简书枚给家里给的再多,也没听到过家人的一声感谢。
方博洋同情的看了她一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没办法啊。如果有选择,我也愿意去读高中,再读大学啊。”简书枚又说。
学历低,对前程也是很有影响的。而且她的英文很差,初中在小镇上读的,老师水平就那样。初中的英语,真的就是纯粹死记硬背了单词和课文。她几乎是把整本书背下来了,考试当然能考到高分。
而上中专时,学的英语是专业英语,所以她认识很多电子方面的专业词。但说实话,总共就三年初中的英文基础,再加上一年的专业词汇,这英文水平能有多高呢?她现在看着英文还不错,也不过是因为有前世十几年在这个工厂的工作经验加成而已。
再过三年五年,学历就很重要了,大学文凭要比中专文凭吃香太多了。其实文凭现在就很重要,不然她也不能得到目前的工作岗位。而那些初中学历的,不管是真的初中毕业了,还是只是弄了个初中毕业证的年轻人,就只能在流水线上当最底层的工人。
反正他们这个厂,招工的最低学历是初中毕业。而且这些工人,还不多。大部分是有关系进来的。工厂真正对外招工,都要求高中及中专技校毕业,有些岗位还特别要求大学学历的。比如,工程师级别的,就如方博洋和陈天这个级别的,就全部是大学生,甚至大专生都少。
简书枚前世在外面打工十来年,太清楚文凭的作用了。稍微有点规模,条件好点的工厂招工都要求有文凭,很多岗位很明确的写着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她这个中专文凭到后来,完全拿不出手了。这也让她几次想跳槽都没敢挪窝。
第21章 理财
方博洋第一次见到简书枚这样痛苦的样子,就知道她对于自己没能上大学还是很耿耿于怀的,同时也很同情她出身在这样的家庭。
他第一次知道,贫困的农村多子女还重男轻女家庭的长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农忙时还得下地去帮忙干活,就算读书日也一样要下地,起早贪黑,连作业都得在学校下课的时间做。
念几年书,家人年年都不让去读了,年年都要老师来家里做思想工作,甚至全靠学校的贴补才读了下来。最后还是得选择自己不愿意的中专,就是为了早点给家里挣钱。说实话,这样的故事他也不是没听说过,但是故事的主人翁第一次就这么活活的在自己的身边,让方博洋的感受就格外深刻了。
但是,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不能改变了。除非她现在还能回去读高中,否则,就算她参加高考,想考上也很难。毕竟她少了三年高的基础知识。
中专是学技能的,与高中的区别太大了。那么多人认认真真的读了三年高中,都考不上大学呢。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孩子,想要考上大学就更难了。
简书枚也明白,所以这些痛苦她前一世也只是放在自己内心深处,重来没对任何人提起过。甚至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家人不会关心,他们只知道伸手找她要钱。朋友,除了管艳萍之外,她也没什么朋友了。而管艳萍自己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件事,因为她过得比简书枚好很多。
今天好不容易有个人和她提起这些事,简书枚忍不住说了这么多,也是因为实在是忍了太久,心里的委屈太多,一直没有找到发泄口。想想重生了这小半年,她一直努力忘记前一世,努力经营这一生。可是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她想要真正忘记过往那十多年的事情,还是非常难的。谁又能轻而易举的扔掉过往十几年的人生呢。
这是第一次,简书枚对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提起自己的学习。方博洋不知不觉的当了简书枚的第一个倾听对象。
在他像简书枚这个年纪时,他的生活只有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操心,他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一兄一姐,都已经成年。他是父母的老来子,父母工作也挺好的,他家境不错,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法想象一个几岁大的小姑娘从小就要承担那么多的家务,连自己喜欢上学也不能继续。最后出来打工了,赚的钱也要月月寄回家去。
他没有不耐烦,甚至很同情她,也很想帮助她。
“那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倾诉了一翻,简书枚的心情也好很多,回答道:“先挣点钱,再慢慢打算吧。”
这也是实话,她一时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也早就给自己定好了目标。多挣点钱,以后给自己买房子,再找个相爱的男人,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不过,这些事情也只能放在心里,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你们都把工资全部寄回家去了吗?一点儿也不给自己留下?”方博洋这纯属是提醒她,要给自己留点后路。
毕竟听了她说的这些事情,他就知道她的父母并不爱她,是不会为她打算的。而且他也不觉得简书枚有替她父母养家的责任。毕竟父母生了孩子,就该养育他们,这是做父母的责任。子女应当回馈父母,但那一般也是父母年老的时候,没有父母还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不到四十就靠子女养自己,顺便还要女儿养弟弟妹妹的事情。
从简书枚刚才的谈话中,他就能猜测到简家并不是简书枚所知道的这么穷,穷到需要她来养家。这个家种了十几亩地,水稻还是种两季的,家里还有成群的鸡鸭,又是养猪又是养牛的,作父母的平时还在外面打零工。
在这样比较富庶的农村里,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地里庄稼侍候的好,平时省着点用,家里没有出大事,生活都不会太差。何况她父母还很勤快,农闲时还打零工,真不至于孩子的学费出不起。
他甚至学得简书枚年年需要学校去家里找她父母才能上学,完全就是因为她父母尝到了甜头。知道学校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读书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简书枚读书,年年要学校找上门来,然后年年都不用出学费,甚至还能得到学校的贴补。
他给简书枚算了一个帐,读小学初中,基本没花钱,学校贴补的各种文具加她得到的奖品自己用不完,还能落下来给弟弟妹妹用。她读中专就更加不用提了,本来就只需要少少学费,还每月发粮票等物,相当于吃着公粮,最后还拿着奖学金,不止不用花钱,她还省钱拿回家。接下来,她出来打工了,每月寄钱回家。
这样算下来,这对父母养简书枚这个女儿,真的很划算。他们付出的,就是简书枚上中专之前的生活,主要就是吃和穿。而其实四岁开始,简书枚就开始回馈这个家了。
简书枚讲过四、五岁就开始帮着干农务,七岁不到灶台高就开始煮饭,还要踩着小板凳,才能够着锅。而且从她七岁开始,父母几乎不管家务事了,洗衣煮饭打扫卫生,养鸡养鸡喂猪放牛,全是孩子们的活儿。并且地里忙时,简书枚这个大孩子要下田,插秧割水稻,播种锄草她样样都干过。
简书枚答:“也不是全部,总得留点自己花啊。我们前段时间还都买了裙子和鞋子呢。”
方博洋一听就觉得她并没有多好的打算,可能很多事情她现在根本就看不到,年轻小姑娘家家爱漂亮也很正常,要是剩下的一点钱全部拿去买衣服了,也没多大意义。
他想了想,又说:“其实你们剩下的钱也可以存银行,去吃利息的。”
“恩?你是怎么做的?”简书枚很轻易的听出了他的意思,他这是在告诉她如何理财呢。
说实话,她前世真没有学会理财,因为她没有钱可以理,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现在她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但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方博洋说:“银行有个零存整取的功能,每月固定存入多少元,五十元都可以的,有点利息。一年之后连本带利全部取出来,再存个定期,又得能到比较高的利息钱,这样钱生钱,几百元存进去,慢慢就可以累积成一千元了,几千元就可以累积到一万元了。”
第22章 充电
他就是这样干的,当然了他的工资不用寄给父母花,因为他们有钱,他爸还没退休,他妈有退休金。父母还担心他在外面吃苦,哪里会让他寄钱回家,也总是叮嘱他,该花的要花,要是花不完就存着以后娶老婆。
“吃饱了,我们去散个步,消消食?”陈天提议。
“行啊,走吧。”管艳萍很爽快的答应了。
简书枚也没反对,难得能轻闲两天,又不需要加放行条了,四个人就一起出了厂门,去附近的小街道转转,顺便挑了些水果和零食回来,然后四个人回到厂里,找了个空旷点的地方闲聊。
厂里难得放几天大假,全部的人都闲下来了,工厂的休闲区满是人,要么三五成群,要么两人成双的。
看到别人亲亲我我的,简书枚忍不住看了管艳萍和陈天几眼。自打知道管艳萍对陈天也有意思后,她就不好打搅别人的好事了,毕竟感情的事情,外人还是不要多插手了,何况她自己还是个爱情小白呢。
前世的她,还没有来得及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也还没有来得及找到一个可以互相依靠的男人。曾经也有机会去感受,可惜那时候的她一心只管埋头挣钱,等她回过头来想再找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美好的年华。
有些事,有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哪个少年不慕艾呢,也许管艳萍和陈天也很合适呢。
她有时候也想,也许是因为她的改变,也影响到了管艳萍的生活轨迹呢。
反正前世的这个时间,她既没有认识陈天也没有认识方博洋。那时候的她,还是最底层的流水线员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着,哪里有机会认识这些平时都不怎么出现在厂线的高级工程师呢。
而管艳萍虽然比她强,但是毕竟也是新人,没有她的加成,根本就不如现在这样耀眼。前世的这个时间点,管艳萍其实也还没有成长起来。所以不止她的生活改变了,管艳萍也跟着改变,而且是和她关系越近的人,改变越大。比如何文静。
方博洋比简书枚更加懂得陈天对管艳萍的感情,见他俩说话,就故意拉着简书枚东扯西拉的吸引她的注意力,两人不知不觉就与陈天和管艳萍一前一后分开了,他是想让陈天和管艳萍能多点单独相处的机会。
简书枚很快就明白了方博洋的意思,也就顺着他的话越扯越远。
两人坐在草坪上,看着星空,气氛正好,简书枚忽然就想起了个问题,问出了她多来年的心结,“给我讲讲你们的大学生活吧。”
是的,她对于自己没能上大学,其实一直有心结。特别是在再过几年,大学生满地跑时,她这个中专学历就很不起眼了,甚至稍微好点的工作,人家都要求大学生了的时候,就越发难过了。
方博洋笑了笑,说:“我的大学生活啊,还算不错。除了上课之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团体。”
听着他讲大学时的一些趣事,简书枚非常羡慕。
她本来也有机会去读大学的,毕竟她读书时成绩非常好。可是家里却不让她读高中,让她读中专为的就是让她早点挣钱养家。作为长姐,她不得不承担着部分养家糊口的责任。
其实从她有记忆起,她就得帮父母做很多家务活。比如,带弟弟妹妹,洗衣煮饭打扫卫生,喂鸡喂猪等。这些活,一开始都是她在干,等二妹大点了,才分给了二妹一部分,那也是因数这些活越来越多了。比如,家里养的鸡越来越多,猪也从两头变成了还多养了一头下崽的母猪。而且,她大了,该和父母下田去干农活了。
从很小时就干这么多活,从小时就听父母说你是大姐,你要照顾弟弟妹妹,她不知不觉就把这些活当成了自己应当干的,也把照顾弟弟妹妹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地。这才会在工作后,她把自己挣的钱全数寄回家去养家糊口了。
可惜的是,她这个家,为父母和弟弟妹妹付出了十几年的青春,付出十几年的血汗和金钱,却没有一个人感激她。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这些好,没有一个人感恩她。他们对她只是索取,一味的索取,好像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家人一旦从她身上得不到想得到的,就面目狰狞,甚至是暴躁如雷。一想到父亲的耳光,母亲的辱骂,她的心就开始痛起来了。
她刻意不去想的往事,在这一刻,就这样全部涌了出来,让她痛的都不敢呼吸了。
方博洋讲完自己的大学生活,还又反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没有读大学呢?读中专应当是成绩很好的啊。”
这句问话,把简书枚从痛苦的往事中拉了出来。
“还能为了什么,家里穷呗,想我早点出来工作挣钱养家啦。”简书枚答。
要知道,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分数是挺高的。比高中录取分数要高出不少。一般这个成绩去读高中,都能读到当地的最好高中,最好班级,而能考上大学的机率相当高。哪怕这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
而简书枚所在的县城中学是本省有名的高中,本省又是有名的高考大省,所以县中的教学质量也很不错,每年都有人考上国家一流大学--清北的,而考上普遍大学的更不在少数。
如果她去上了这所高中,以她读书的认真劲和聪明劲,不说考一流的大学,考个普遍的大学,基本不成问题。而那时候对于她选择去读中专,教师也觉得很可惜,甚至劝说过,希望她去读高中,以后去读大学。
想想这些,简书枚都只能苦笑。其实她如果上高中,真不用花家里几个钱。反正学费全免,再靠点奖学金过日子。
第20章 文凭
其实提到这件事,简书枚的心情就不好。
当时老师也说过,她读高中不需要家里花什么钱,而且孩子读书这么聪明,不读大学太可惜了。
可是,父母的意思很明白,家里穷,孩子多,老大必需快点去挣钱。而且当时的中专是包分配工作的,一毕业就能去工作,吃上国家饭呢。
这对当时的农村人来说,是件很光宗照耀祖的事情。谁还愿意等到再多读三年再考大学呢。要是考不上,不是白读了三年。再者又或者考上了,哪来的钱去读呢?大学也还得读几年呢,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哎,你们那边农村很穷吗?很多人上不起学?”方博洋问。
“穷肯定是穷的。但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穷。其实我们那个地方,日子还是能过的,因为田还比较多,家家户户种大几亩田甚至上十亩的田,种两季水稻,还种菜籽和棉花,再养点鸡鸭猪,累是很累的。但还不致于穷到一贫如洗。可读书一般就是男孩子读的多一点,女孩子大部分小学都难得念完。”
这个时代,种田要交税的,农民收了粮就去粮食收购站卖,拿到钱再去交税和交提留款,剩下的才是口粮。如果还有多的粮食,才能卖掉去买东西。有些人连口粮都不够呢,哪里还有钱去给孩子上学交学费呢。再者一年到头一家人的开销全靠卖粮的钱呢。比如买盐,酱油牙膏洗衣粉肥皂类。
要知道,那时候的农村孩子,上到初中的男孩子都不多了,就更别提女孩子了。大部分女孩子就读个小学,甚至小学都不读完,就在家里干活了。别看当时的学费只是十几元,可是作为年收入也就几百元的农村人来说,真拿不出来这个学费,何况除了学费,平时还得买笔买本子吧。
再说了,十多岁的孩子,在家里也能干很多活,比如带弟弟妹妹,比如做家务事,就是下田,也能帮着干不少农活了。
他们家的四个孩子,弟弟是老三,年纪相对小,而且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他真没干过这些活,最多就是干过放牛的活。那也是因为放牛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
农村家庭,如果家里有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一般都是男孩子去放牛。毕竟放牛相对轻松好玩,女孩子就要去割猪菜,和干其他的活儿。像简书枚这样的长女,十个有九个半就没读过书,她能读到中专,就是因为老考第一名,学校不肯放人,并且还一直在补贴她。
她记得她们村,乃至她们大队,她们乡,都没几个女孩子读完了初中的。她读初中时,班上的女同学全部是镇上工作人员家的孩子,而且一个班也就五个女生而已。
也就是因为看到这些事实,也知道家里确实穷,简书枚才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同意上中专的。不过如果她是男孩子,估计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她上高中,上大学的。
这个时候,农村女孩子上学的真很少。
农村女孩子上学的多起来,还是因为独生子女计划政策。
虽然农村是一孩子半政策,也就是说头胎生女儿的,隔五年后可以再生一胎。这就是所谓的一孩半政策,听听多么恶心啊。一孩半,等于头胎女儿算半个孩子。但毕竟家里孩子少了,女儿也跟着受宠起来了,读书的就多了起来。
虽然重男轻女依旧很突出,但不得不说独生子女时代,女孩子的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了。
等到农村基本是一女一子,又或者两女时,女孩子读书的变多了。在简书枚弟弟和小妹读书的时候,村子里的女孩子也都去读书,大学生也多了起来。
听到她讲的这些事,方博洋长叹了一声,说:“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知道几时才能改变。你这么聪明,没读大学确实可惜了。”
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方博洋比她更明白女孩子读书有多不容易。他的大学同学,女孩子就更少了,而这些女孩子,基本没有贫寒农村出身的。
“是啊。“简书枚苦笑道。她哪里不想读高中上大学呢,想的不得了。
后来大妹考上了大学,父母那个高兴劲儿,她不是不羡慕。不过她大妹考上大学,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在当时也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让她父母倍儿也面子,她也跟着开心。
也正是因为大妹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整个村整个乡的第一个大学生。所以,父母一直也对大妹更好,认为她给家里增了光。而且从这个时候起,父母还担心大妹去了大学,手上没钱被人轻视,要求简书枚多拿些钱回家。
当时,简书枚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想来,才知道父母的心老早就是偏的。她上学时,生怕她花钱,一分都恨不得不给。而大妹上学时,却一分的生活费都没少给过。
大妹花的钱比她不知多多少,而且基本一分钱也没回报给家里,但父母却一直更喜欢她。简书枚给家里给的再多,也没听到过家人的一声感谢。
方博洋同情的看了她一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没办法啊。如果有选择,我也愿意去读高中,再读大学啊。”简书枚又说。
学历低,对前程也是很有影响的。而且她的英文很差,初中在小镇上读的,老师水平就那样。初中的英语,真的就是纯粹死记硬背了单词和课文。她几乎是把整本书背下来了,考试当然能考到高分。
而上中专时,学的英语是专业英语,所以她认识很多电子方面的专业词。但说实话,总共就三年初中的英文基础,再加上一年的专业词汇,这英文水平能有多高呢?她现在看着英文还不错,也不过是因为有前世十几年在这个工厂的工作经验加成而已。
再过三年五年,学历就很重要了,大学文凭要比中专文凭吃香太多了。其实文凭现在就很重要,不然她也不能得到目前的工作岗位。而那些初中学历的,不管是真的初中毕业了,还是只是弄了个初中毕业证的年轻人,就只能在流水线上当最底层的工人。
反正他们这个厂,招工的最低学历是初中毕业。而且这些工人,还不多。大部分是有关系进来的。工厂真正对外招工,都要求高中及中专技校毕业,有些岗位还特别要求大学学历的。比如,工程师级别的,就如方博洋和陈天这个级别的,就全部是大学生,甚至大专生都少。
简书枚前世在外面打工十来年,太清楚文凭的作用了。稍微有点规模,条件好点的工厂招工都要求有文凭,很多岗位很明确的写着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她这个中专文凭到后来,完全拿不出手了。这也让她几次想跳槽都没敢挪窝。
第21章 理财
方博洋第一次见到简书枚这样痛苦的样子,就知道她对于自己没能上大学还是很耿耿于怀的,同时也很同情她出身在这样的家庭。
他第一次知道,贫困的农村多子女还重男轻女家庭的长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农忙时还得下地去帮忙干活,就算读书日也一样要下地,起早贪黑,连作业都得在学校下课的时间做。
念几年书,家人年年都不让去读了,年年都要老师来家里做思想工作,甚至全靠学校的贴补才读了下来。最后还是得选择自己不愿意的中专,就是为了早点给家里挣钱。说实话,这样的故事他也不是没听说过,但是故事的主人翁第一次就这么活活的在自己的身边,让方博洋的感受就格外深刻了。
但是,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不能改变了。除非她现在还能回去读高中,否则,就算她参加高考,想考上也很难。毕竟她少了三年高的基础知识。
中专是学技能的,与高中的区别太大了。那么多人认认真真的读了三年高中,都考不上大学呢。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孩子,想要考上大学就更难了。
简书枚也明白,所以这些痛苦她前一世也只是放在自己内心深处,重来没对任何人提起过。甚至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家人不会关心,他们只知道伸手找她要钱。朋友,除了管艳萍之外,她也没什么朋友了。而管艳萍自己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件事,因为她过得比简书枚好很多。
今天好不容易有个人和她提起这些事,简书枚忍不住说了这么多,也是因为实在是忍了太久,心里的委屈太多,一直没有找到发泄口。想想重生了这小半年,她一直努力忘记前一世,努力经营这一生。可是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她想要真正忘记过往那十多年的事情,还是非常难的。谁又能轻而易举的扔掉过往十几年的人生呢。
这是第一次,简书枚对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提起自己的学习。方博洋不知不觉的当了简书枚的第一个倾听对象。
在他像简书枚这个年纪时,他的生活只有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操心,他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一兄一姐,都已经成年。他是父母的老来子,父母工作也挺好的,他家境不错,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法想象一个几岁大的小姑娘从小就要承担那么多的家务,连自己喜欢上学也不能继续。最后出来打工了,赚的钱也要月月寄回家去。
他没有不耐烦,甚至很同情她,也很想帮助她。
“那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倾诉了一翻,简书枚的心情也好很多,回答道:“先挣点钱,再慢慢打算吧。”
这也是实话,她一时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也早就给自己定好了目标。多挣点钱,以后给自己买房子,再找个相爱的男人,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不过,这些事情也只能放在心里,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你们都把工资全部寄回家去了吗?一点儿也不给自己留下?”方博洋这纯属是提醒她,要给自己留点后路。
毕竟听了她说的这些事情,他就知道她的父母并不爱她,是不会为她打算的。而且他也不觉得简书枚有替她父母养家的责任。毕竟父母生了孩子,就该养育他们,这是做父母的责任。子女应当回馈父母,但那一般也是父母年老的时候,没有父母还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不到四十就靠子女养自己,顺便还要女儿养弟弟妹妹的事情。
从简书枚刚才的谈话中,他就能猜测到简家并不是简书枚所知道的这么穷,穷到需要她来养家。这个家种了十几亩地,水稻还是种两季的,家里还有成群的鸡鸭,又是养猪又是养牛的,作父母的平时还在外面打零工。
在这样比较富庶的农村里,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地里庄稼侍候的好,平时省着点用,家里没有出大事,生活都不会太差。何况她父母还很勤快,农闲时还打零工,真不至于孩子的学费出不起。
他甚至学得简书枚年年需要学校去家里找她父母才能上学,完全就是因为她父母尝到了甜头。知道学校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读书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简书枚读书,年年要学校找上门来,然后年年都不用出学费,甚至还能得到学校的贴补。
他给简书枚算了一个帐,读小学初中,基本没花钱,学校贴补的各种文具加她得到的奖品自己用不完,还能落下来给弟弟妹妹用。她读中专就更加不用提了,本来就只需要少少学费,还每月发粮票等物,相当于吃着公粮,最后还拿着奖学金,不止不用花钱,她还省钱拿回家。接下来,她出来打工了,每月寄钱回家。
这样算下来,这对父母养简书枚这个女儿,真的很划算。他们付出的,就是简书枚上中专之前的生活,主要就是吃和穿。而其实四岁开始,简书枚就开始回馈这个家了。
简书枚讲过四、五岁就开始帮着干农务,七岁不到灶台高就开始煮饭,还要踩着小板凳,才能够着锅。而且从她七岁开始,父母几乎不管家务事了,洗衣煮饭打扫卫生,养鸡养鸡喂猪放牛,全是孩子们的活儿。并且地里忙时,简书枚这个大孩子要下田,插秧割水稻,播种锄草她样样都干过。
简书枚答:“也不是全部,总得留点自己花啊。我们前段时间还都买了裙子和鞋子呢。”
方博洋一听就觉得她并没有多好的打算,可能很多事情她现在根本就看不到,年轻小姑娘家家爱漂亮也很正常,要是剩下的一点钱全部拿去买衣服了,也没多大意义。
他想了想,又说:“其实你们剩下的钱也可以存银行,去吃利息的。”
“恩?你是怎么做的?”简书枚很轻易的听出了他的意思,他这是在告诉她如何理财呢。
说实话,她前世真没有学会理财,因为她没有钱可以理,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现在她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但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方博洋说:“银行有个零存整取的功能,每月固定存入多少元,五十元都可以的,有点利息。一年之后连本带利全部取出来,再存个定期,又得能到比较高的利息钱,这样钱生钱,几百元存进去,慢慢就可以累积成一千元了,几千元就可以累积到一万元了。”
第22章 充电
他就是这样干的,当然了他的工资不用寄给父母花,因为他们有钱,他爸还没退休,他妈有退休金。父母还担心他在外面吃苦,哪里会让他寄钱回家,也总是叮嘱他,该花的要花,要是花不完就存着以后娶老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1396/172601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