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初步先拿出一万元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华清大学的优秀不必说,是个华国人都清楚。
不管在哪个年代华清大学毕业生都是抢手货,80年代更是大把的zf部门和大型国企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身为华清大学的毕业生,这年头若是找不到工作那肯定是个大笑话。
但,这并不代表华清大学的毕业生就只会选择进入zf部门和大型国企,而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一次新机械厂找工程师的弯弯绕也让钟白提前把培养科研人才纳入了计划中,而培养正规人才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从好大学的相关专业里挑选好苗子了。
在白峰集团尚未成立、还没打出名气之前,想要靠其自身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难如登天,就好比在这年头还没有出名的比尔·盖茨,他连自己都还是个读书的学生,windows系统连个影儿都没有的情况下,你说他光凭一张嘴就让md那些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加入微软公司,这可能吗?
所以钟白不得不使用曲线救国的方法,先建立白峰奖学金资助那些家境不好的贫寒学子,同时也算变相的长线宣传集团名声,等四年下来第一批资助学生毕业的那时候效果也就慢慢开始凸显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即使奖学金资助出的优秀学子将来不加入白峰集团,但为华国培养了实打实的工业人才,这归根结底是件大好事。
钟白从来没有忘记,在以前的那个时空里,其实在80-90年代有大批的优秀学子远渡重洋,去md留学最终留在了那里。
你不能说这些学子们崇洋媚外,没有选择报效祖国,因为当时整个华国工业领域的就业就如同死水一滩,并没有多少选择,待遇虽然看上去还可以,但远远未到可以和md、rb这些工业强国相提并论的阶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无法从某个单独事例中得出这个人是爱国还是不爱国的,但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80年代中期往后,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随着西方国家对华国的经济制裁、贸易封锁愈演愈烈,起码有超过30%的海外留学生最终没有选择返回祖国!
这不得不说是华国当年在80年代工业发展为何缓慢的原因之一,而钟白重生之后其实一直很想改变这个事实。
不过,在自己没钱没地位没有话语权的时候提这个,那肯定是连水花都冒不起一个的,但随着白峰贸易公司发展壮大,白峰集团即将成立的时候设置华清大学白峰奖学金,已经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了。
“那……小余今年打算拿出多少公益资金来做这个奖学金?”见钟白低头沉思不语,袁建国试探性的问道:“5000元?”
这个5000元也不是他随口一说,而是有根据的猜测。
因为从81年开始,除了华清大学传统的奖励体系之外,也有一些热心的海外华人企业家以个人名义设置了奖学金,比如马来西亚华人设置的某个人名义奖学金全年总额为6000元,结合当年的物价水平(这差不多相当于2020年60万),这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国内确实没有先例,一来是因为当年国内企业和个人基本还树立资助奖学金意识,二来华清大学毕竟也是一流学府,不是说随随便便来个阿猫阿狗说要给钱设立奖学金就能设立的。
但钟白的回答让袁建国再度吃惊了,只见他很淡定的回答道:“5000元肯定不够,初步想法是82年先拿出1万元,毕竟今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了,明年追加为2万元,后续提升的幅度要视企业发展的情况而定,但基调是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争取把白峰奖学金做成一个有名气的奖学金品牌。”
听到这儿袁建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鬼鬼!什么叫做“今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所以初步先拿出1万元”?
“小余他的公司……能负担起这么大一笔开支么?而且这还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开支!”袁建国开始觉得是不是年轻企业家有点好大喜功了:“不要为了嘘头搞奖学金啊!要是只想弄个新闻,大可不必这样!”
“呃,老师您误会了,这不是搞什么嘘头,是实打实的资助。”钟白觉得有必要给袁建国透露一下白峰贸易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目前小余的公司已经初步实现上半年纯利润超过200万元,他拿出不到1%的利润来做这种长线项目,我觉得应该能负担得起。”
“超过200万元了?那还行。”袁建国听到这个数字心里才安定了不少:“对了,我刚才听你说,这个奖学金要以集团名义来做,集团名义又是什么意思?”
钟白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给老师介绍成立白峰集团的事儿,于是便粗略的解释了一通:“……正式成立后的白峰集团未来要跨行业多方位发展,以生产实业为主,跳出只做代理贸易的舒适圈,把眼光放长远,不在意当前得失。毕竟,我们华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一个生产大国嘛。”
这个解释对于2020年的华国工业投资人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基本概念,因为人人皆知。
但对于82年的袁建国来说,这个理念无异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让他们这代只知道闷头搞科学的工业科研者们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华国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贸易多赚钱,现在成立集团,转头来做生产企业,怎么看都有些傻啊……”袁建国正想吐槽,不过想想无论是眼前的钟白,还是之前见过的余东峰,他们说话做事的态度中总有一种自己看不懂的坚持,便收回了之后的话,想了想说道:“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么就要好好的做下去!我已经明白你和小余的想法了,明天你先带你妹妹去报道,这两天有空的话,我陪你一块去见毕英华副主任。”
钟白马上对袁建国表示感谢,毕竟只打一个电话和带着人亲自上门拜见这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虽说搞奖学金这事儿他事前也想过不被批准的可能性,但随着袁建国提出一块去华清大学的建议之后,这个可能性基本也就不存在了。
不管在哪个年代华清大学毕业生都是抢手货,80年代更是大把的zf部门和大型国企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身为华清大学的毕业生,这年头若是找不到工作那肯定是个大笑话。
但,这并不代表华清大学的毕业生就只会选择进入zf部门和大型国企,而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一次新机械厂找工程师的弯弯绕也让钟白提前把培养科研人才纳入了计划中,而培养正规人才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从好大学的相关专业里挑选好苗子了。
在白峰集团尚未成立、还没打出名气之前,想要靠其自身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难如登天,就好比在这年头还没有出名的比尔·盖茨,他连自己都还是个读书的学生,windows系统连个影儿都没有的情况下,你说他光凭一张嘴就让md那些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加入微软公司,这可能吗?
所以钟白不得不使用曲线救国的方法,先建立白峰奖学金资助那些家境不好的贫寒学子,同时也算变相的长线宣传集团名声,等四年下来第一批资助学生毕业的那时候效果也就慢慢开始凸显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即使奖学金资助出的优秀学子将来不加入白峰集团,但为华国培养了实打实的工业人才,这归根结底是件大好事。
钟白从来没有忘记,在以前的那个时空里,其实在80-90年代有大批的优秀学子远渡重洋,去md留学最终留在了那里。
你不能说这些学子们崇洋媚外,没有选择报效祖国,因为当时整个华国工业领域的就业就如同死水一滩,并没有多少选择,待遇虽然看上去还可以,但远远未到可以和md、rb这些工业强国相提并论的阶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无法从某个单独事例中得出这个人是爱国还是不爱国的,但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80年代中期往后,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随着西方国家对华国的经济制裁、贸易封锁愈演愈烈,起码有超过30%的海外留学生最终没有选择返回祖国!
这不得不说是华国当年在80年代工业发展为何缓慢的原因之一,而钟白重生之后其实一直很想改变这个事实。
不过,在自己没钱没地位没有话语权的时候提这个,那肯定是连水花都冒不起一个的,但随着白峰贸易公司发展壮大,白峰集团即将成立的时候设置华清大学白峰奖学金,已经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了。
“那……小余今年打算拿出多少公益资金来做这个奖学金?”见钟白低头沉思不语,袁建国试探性的问道:“5000元?”
这个5000元也不是他随口一说,而是有根据的猜测。
因为从81年开始,除了华清大学传统的奖励体系之外,也有一些热心的海外华人企业家以个人名义设置了奖学金,比如马来西亚华人设置的某个人名义奖学金全年总额为6000元,结合当年的物价水平(这差不多相当于2020年60万),这已经是相当高的了。
国内确实没有先例,一来是因为当年国内企业和个人基本还树立资助奖学金意识,二来华清大学毕竟也是一流学府,不是说随随便便来个阿猫阿狗说要给钱设立奖学金就能设立的。
但钟白的回答让袁建国再度吃惊了,只见他很淡定的回答道:“5000元肯定不够,初步想法是82年先拿出1万元,毕竟今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了,明年追加为2万元,后续提升的幅度要视企业发展的情况而定,但基调是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争取把白峰奖学金做成一个有名气的奖学金品牌。”
听到这儿袁建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鬼鬼!什么叫做“今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所以初步先拿出1万元”?
“小余他的公司……能负担起这么大一笔开支么?而且这还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开支!”袁建国开始觉得是不是年轻企业家有点好大喜功了:“不要为了嘘头搞奖学金啊!要是只想弄个新闻,大可不必这样!”
“呃,老师您误会了,这不是搞什么嘘头,是实打实的资助。”钟白觉得有必要给袁建国透露一下白峰贸易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目前小余的公司已经初步实现上半年纯利润超过200万元,他拿出不到1%的利润来做这种长线项目,我觉得应该能负担得起。”
“超过200万元了?那还行。”袁建国听到这个数字心里才安定了不少:“对了,我刚才听你说,这个奖学金要以集团名义来做,集团名义又是什么意思?”
钟白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给老师介绍成立白峰集团的事儿,于是便粗略的解释了一通:“……正式成立后的白峰集团未来要跨行业多方位发展,以生产实业为主,跳出只做代理贸易的舒适圈,把眼光放长远,不在意当前得失。毕竟,我们华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一个生产大国嘛。”
这个解释对于2020年的华国工业投资人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基本概念,因为人人皆知。
但对于82年的袁建国来说,这个理念无异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让他们这代只知道闷头搞科学的工业科研者们看到了一条不一样的华国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贸易多赚钱,现在成立集团,转头来做生产企业,怎么看都有些傻啊……”袁建国正想吐槽,不过想想无论是眼前的钟白,还是之前见过的余东峰,他们说话做事的态度中总有一种自己看不懂的坚持,便收回了之后的话,想了想说道:“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么就要好好的做下去!我已经明白你和小余的想法了,明天你先带你妹妹去报道,这两天有空的话,我陪你一块去见毕英华副主任。”
钟白马上对袁建国表示感谢,毕竟只打一个电话和带着人亲自上门拜见这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虽说搞奖学金这事儿他事前也想过不被批准的可能性,但随着袁建国提出一块去华清大学的建议之后,这个可能性基本也就不存在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1348/172342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