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国家税收
推荐阅读:重生斗:庶女皇后、师妹的修炼方法它不科学、首席,你被捕了、抢手娇妻送上门、契婚:总裁的替身娇妻、废物五小姐之天才毒妃、逆宠狂妃、帝宠一品毒后、闪婚游戏、爱神降临(西幻np)、
年轻官吏们在尚书台忠心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朱由检刚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李国普就奉上一本折子。
“启奏陛下,这是陕西省刚送来的折子,三日前黄河决堤,淹没河南土地百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朝廷拨款修葺啊。”
“黄河又决堤了。”朱由检一拍脑袋,心里不胜其烦,他这崇祯朝时黄河大堤怎么跟纸糊的似的,大大小小的溃堤已经发生不下十次,每次都得朝廷调拨钱粮援助地方。”
“派几千石粮食过去,让离那里最近的几个兵团去修理堤坝,再派御史过去查查,该追责的一个不能放过。”
“那折子…”
“你批就行了。”
交代完之后,朱由检翻出户部最近十年来的税收账本来看,从账面上看,帝国税收主要来自于农业税、商业税以及人头税。
主要支出项是维持庞大的卫所兵的开销,还有抵御后金的军费,皇室本身花费反倒没多少。
大明皇帝虽多为奇葩,但还真没几个乱糟蹋钱的,就拿朱由检那便宜哥哥来说,天启帝做木工活能花几个钱?就算花钱了也给后世留下了喷泉、折叠床等发明。
最近三年帝国免税,账面上只剩下商税和国营产业的收入,再有就是向欧洲倾销商品、军火、鸦片的收入。
虽然这几项收入让帝国撑过去前三年,账面上的财政收入一直在赤字边缘徘徊,为了适应未来的世界局势,还是得想办法增加收入。
作为农耕国家,土地税是最基本的,昔日朱元璋核定天下税亩是8.576亿亩,征收的总数是3200多万石,这个数字一直改,下调,调了几次,差不多2950万石,后来老头子很满足,下旨“永不起科”,国家能征收到这样,觉得已经很够吃了。
可现实却不是那样,就拿天启六年的税赋来看,那时候还能征收麦430万石,粮2149万石,已经不足2950万石的标准了,要是加上一切杂七杂八的收入,也达不到。。
看着账面上的收入,朱由检越看心越庆幸,还好帝国已经扩大面积,未来几年帝国也不打算发动战争,粮食能积攒几年,要是靠天启年间的税收连治国养军都不够。
招手唤来刘若愚,“把李国普他们几个,还有陈邦彦叫到偏殿。”
说完,捧着税赋账本向偏殿走去,偏殿是单独为皇帝准备的静处,以前朱由检处理公务烦了累了就来这歇歇。
朱由检横卧榻上,看着看财政账本,很快李国普等人先后都来了,看着天子手里的税收账本都明白这次又有什么事了。
“陈邦彦。”
朱由检一声呼唤,陈邦彦踏前一步,“臣在。”
“你是户部尚书,你估摸着今年能征粮多少万石?”
陈邦彦眼珠咕噜噜的乱转,沉吟片刻道:“近几年来,帝国开拓辽宁、日南、乐浪、出云等省,土地面积扩充极大,在没收上来之前臣不敢冒然估计。”
“你说个大概就行。”
“真要臣说的话,应该可以征到3400万石左右。”刚说完见天子脸色不对赶忙补充道:“陛下,辽东苦寒,粮食收入有限,出云时有扶桑人作乱,日南也不甚安稳,再有国内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均有大灾,河南更是免税,能有这种收入已经不错了。”
听他说完朱由检脸色这才恢复正常,“那银子呢?”
税收可不仅仅是收粮食,很多百姓都不种田的,对这些人就收其它实物,织布的就收布匹当税收,开矿的,就收矿砂,所以乱七八糟的东西收了很多。
再有就是在城内做工的就收银钱为税,这才是帝国的大头。
提到银子陈邦彦提起裙摆叩首道:“这个臣实在是无从估计。”
“行了,朕也不难为你了,今年税收上来之后,户部要派遣官员到各省给朕一亩亩的去丈量土地,朕不求百分百的准确,但一定要给朕个差不多的数。”
说着,把刚看完的一本黄册扔到地上,黄册就是报告土地的册子,丈量土地是麻烦的,地方官每年都要上报土地田亩,他们当然不可能每年都去去清查土地,再加上自己还要从中贪点。
实际土地变成什么样,田亩如何就是另一回事了,各省清一色是报增的少,而报减的多,地方官是把皇帝当傻子忽悠呢。
“臣遵旨。”
总算说完了自己的事,陈邦彦终于能松了口气,这位天子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这么一查不知又要有多少人被抄斩了。
朱由检又把注意力放到李国普他们几个身上,“李爱卿,盐政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帝国百姓亿万,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盐,为什么这账面上盐税不过一二百万两,其他银子去哪了?”
“启禀陛下,各地盐商有偷税漏税者,陛下恩威远播四海,盐商们已经没几个敢漏税的了。”
“少来那些虚的,你就说朕若要将盐政买卖收为国有,会有什么后果?”
李国普明白了天子是盯上了盐政这块肥肉,但这块肥肉可不睡那么好吞的,“启奏陛下,我朝建立以后,国防重心一直是抵御北方的蒙古骑兵南下,以及防御辽东建奴来袭。
供养大量的军队就需要大批的粮食,依靠卫所军自己屯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太祖皇帝就让盐商买粮食运往北方,中央给商人们发放盐引。商人们根据盐引去盐场取盐,最后到各地买卖,实现一举两得之美。”
屁的一举两得之美。
朱由检心里嘟囔着:“朕就问你会有什么后果。”
“陛下,臣已经说了,盐商们要盐引就要往北方带粮食,盐政收归国有,盐商们最多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却会使北方粮食不够,朝廷需要选派商队负责南粮北调。
除此之外,朝廷还需要选派官员,把盐从沿海地区运到国内各座城市,费事又费力,臣听说工部准备修建铁路,等铁路出来,交通方便了陛下再考虑盐政的事,现在还不是时候。”
“启奏陛下,这是陕西省刚送来的折子,三日前黄河决堤,淹没河南土地百里,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朝廷拨款修葺啊。”
“黄河又决堤了。”朱由检一拍脑袋,心里不胜其烦,他这崇祯朝时黄河大堤怎么跟纸糊的似的,大大小小的溃堤已经发生不下十次,每次都得朝廷调拨钱粮援助地方。”
“派几千石粮食过去,让离那里最近的几个兵团去修理堤坝,再派御史过去查查,该追责的一个不能放过。”
“那折子…”
“你批就行了。”
交代完之后,朱由检翻出户部最近十年来的税收账本来看,从账面上看,帝国税收主要来自于农业税、商业税以及人头税。
主要支出项是维持庞大的卫所兵的开销,还有抵御后金的军费,皇室本身花费反倒没多少。
大明皇帝虽多为奇葩,但还真没几个乱糟蹋钱的,就拿朱由检那便宜哥哥来说,天启帝做木工活能花几个钱?就算花钱了也给后世留下了喷泉、折叠床等发明。
最近三年帝国免税,账面上只剩下商税和国营产业的收入,再有就是向欧洲倾销商品、军火、鸦片的收入。
虽然这几项收入让帝国撑过去前三年,账面上的财政收入一直在赤字边缘徘徊,为了适应未来的世界局势,还是得想办法增加收入。
作为农耕国家,土地税是最基本的,昔日朱元璋核定天下税亩是8.576亿亩,征收的总数是3200多万石,这个数字一直改,下调,调了几次,差不多2950万石,后来老头子很满足,下旨“永不起科”,国家能征收到这样,觉得已经很够吃了。
可现实却不是那样,就拿天启六年的税赋来看,那时候还能征收麦430万石,粮2149万石,已经不足2950万石的标准了,要是加上一切杂七杂八的收入,也达不到。。
看着账面上的收入,朱由检越看心越庆幸,还好帝国已经扩大面积,未来几年帝国也不打算发动战争,粮食能积攒几年,要是靠天启年间的税收连治国养军都不够。
招手唤来刘若愚,“把李国普他们几个,还有陈邦彦叫到偏殿。”
说完,捧着税赋账本向偏殿走去,偏殿是单独为皇帝准备的静处,以前朱由检处理公务烦了累了就来这歇歇。
朱由检横卧榻上,看着看财政账本,很快李国普等人先后都来了,看着天子手里的税收账本都明白这次又有什么事了。
“陈邦彦。”
朱由检一声呼唤,陈邦彦踏前一步,“臣在。”
“你是户部尚书,你估摸着今年能征粮多少万石?”
陈邦彦眼珠咕噜噜的乱转,沉吟片刻道:“近几年来,帝国开拓辽宁、日南、乐浪、出云等省,土地面积扩充极大,在没收上来之前臣不敢冒然估计。”
“你说个大概就行。”
“真要臣说的话,应该可以征到3400万石左右。”刚说完见天子脸色不对赶忙补充道:“陛下,辽东苦寒,粮食收入有限,出云时有扶桑人作乱,日南也不甚安稳,再有国内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均有大灾,河南更是免税,能有这种收入已经不错了。”
听他说完朱由检脸色这才恢复正常,“那银子呢?”
税收可不仅仅是收粮食,很多百姓都不种田的,对这些人就收其它实物,织布的就收布匹当税收,开矿的,就收矿砂,所以乱七八糟的东西收了很多。
再有就是在城内做工的就收银钱为税,这才是帝国的大头。
提到银子陈邦彦提起裙摆叩首道:“这个臣实在是无从估计。”
“行了,朕也不难为你了,今年税收上来之后,户部要派遣官员到各省给朕一亩亩的去丈量土地,朕不求百分百的准确,但一定要给朕个差不多的数。”
说着,把刚看完的一本黄册扔到地上,黄册就是报告土地的册子,丈量土地是麻烦的,地方官每年都要上报土地田亩,他们当然不可能每年都去去清查土地,再加上自己还要从中贪点。
实际土地变成什么样,田亩如何就是另一回事了,各省清一色是报增的少,而报减的多,地方官是把皇帝当傻子忽悠呢。
“臣遵旨。”
总算说完了自己的事,陈邦彦终于能松了口气,这位天子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这么一查不知又要有多少人被抄斩了。
朱由检又把注意力放到李国普他们几个身上,“李爱卿,盐政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帝国百姓亿万,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盐,为什么这账面上盐税不过一二百万两,其他银子去哪了?”
“启禀陛下,各地盐商有偷税漏税者,陛下恩威远播四海,盐商们已经没几个敢漏税的了。”
“少来那些虚的,你就说朕若要将盐政买卖收为国有,会有什么后果?”
李国普明白了天子是盯上了盐政这块肥肉,但这块肥肉可不睡那么好吞的,“启奏陛下,我朝建立以后,国防重心一直是抵御北方的蒙古骑兵南下,以及防御辽东建奴来袭。
供养大量的军队就需要大批的粮食,依靠卫所军自己屯田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太祖皇帝就让盐商买粮食运往北方,中央给商人们发放盐引。商人们根据盐引去盐场取盐,最后到各地买卖,实现一举两得之美。”
屁的一举两得之美。
朱由检心里嘟囔着:“朕就问你会有什么后果。”
“陛下,臣已经说了,盐商们要盐引就要往北方带粮食,盐政收归国有,盐商们最多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却会使北方粮食不够,朝廷需要选派商队负责南粮北调。
除此之外,朝廷还需要选派官员,把盐从沿海地区运到国内各座城市,费事又费力,臣听说工部准备修建铁路,等铁路出来,交通方便了陛下再考虑盐政的事,现在还不是时候。”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0625/168938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