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隔空斗法,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推荐阅读:霸道首席的专属小甜心、星河之上、天才宝贝:迷糊萌妈腹黑爹、黄泉十三灵、黜龙、豪门风云:总裁的天价萌妻、第五世界、我也是异常生物、我本倾城:王的废柴狂妃、一世荣宠:陛下皇后跳槽了、
河间府,古槐村。
古槐村的得名,源自于村口有一株千年槐树,冠盖如伞。据说当年包公担任瀛洲知州时,曾在这一株槐树下审过案子,为民伸冤。
村中居民大多姓范,范氏祠堂里供奉着一尊包公塑像。每一年春节族里举行祭祀活动,先要拜了包公,才祭祀祖宗先人。
这一天午后,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劳作,突然听到人喧马嘶。抬起头来,见到烟尘滚滚,一队满清兵士纵马飞奔而来。
这支清兵举着镶黄旗,带头的是个威猛之人。此人双目如电,胡须倒立,一根根如同硬刺,神采飞扬又不可一世。
来到田间地头,此人用生疏的汉语道:“我,鳌拜,赐号‘巴图鲁’,满清第一勇士,镶黄旗护军统领。这个村子的土地,已经被我圈占了,你们是我的家奴!”
继剃发令之后,多尔衮又颁布了圈地令,目的是为了笼络满清贵族们,让他们大肆占用土地。
刚入关的建奴鞑子,尚未进入农耕文明,身上还有许多野蛮习性。他们发动战争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人口、土地、金银和女人,满足一己私欲,哪管老百姓的死活。
村民们又惊又怕,同时愤愤不平。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凝聚着人们的血汗和感情,鞑子来了,跑马圈地,轻而易举就要夺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道:“这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故土……”
话没说完,鳌拜手握一杆大枪冲刺过来,枪尖戳进老者肚子里,往上一挑,老者身体飞到半空又砸落下来,顿时一命呜呼。
“狗鞑子,欺人太甚!”许多 人喊叫起来。
“都杀了!”鳌拜挥手。
清兵们便大开杀戒,不少人当场横死。活着的人拼命逃跑,奔回村里,但清兵的铁骑紧随而来。
其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范兴。他急急忙忙奔回自家院里,推开偏房们叫道:“叔父,鞑子屠村了,你快些躲起来吧!”
“什么?”一个尚未剃发,衣冠保持大明旧制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他便是范景文。
李自成入京后,范景文递交皇上留下来的书信,但拒绝投降,被关进了大牢里。后来李自成逃出京城,一个牢头趁乱放了范景文,他逃回了自己的家乡。
范兴不由多说,背起范景文来到后院,将他藏在柴草堆里。
“叔父,您老躲好,侄儿不能继续伺候你了。”范兴磕了头,奔到前院,抓起一把锄头奔了出去。
范景文听见惨烈的叫声,又听见哔哔啵啵的大火声,还有鞑子恶狠狠的叫骂。一直到夜深人静,一点动静也没有了,他才悄悄钻了出来。
院子里血水横流,地上一片污浊。侄儿一家全死了,范兴横卧在院门口,肠子流了出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爷,睁开眼睛看一看鞑子犯下的罪行吧!”范景文失声痛哭。
忽而又听到了脚步声,他不敢继续逗留,拖着病体逃出村庄,一路南行。
到南方去,去见皇上,死前一定要再见皇上一面!
当鳌拜屠戮古槐村时,范文程正在苦苦劝阻多尔衮,道:“摄政王,自从颁发圈地令以来,屠村事件屡有发生,再这样下去,民怨沸腾根基不稳,我大清如何坐得稳江山?”
多尔衮没有说话,多铎道:“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再退回关外去!”
“闭嘴!”多尔衮最近很生多铎的气,他道,“派你南下,你却寸功未立,给我惹来了多大的麻烦,阿济格和鳌拜这些人一直跟我明争暗斗。要不是为了笼络他们,我会颁发圈地令吗?”
多铎悻悻然闭了嘴,呵欠一个接一个。多尔衮看他不顺眼,把他赶走了。
范文程继续道:“摄政王倘若还有雄心壮志,就该以民为本,哪怕做做样子也行。李自成坐守西安,崇祯在南边恢复生产,大清危机四伏,怎能掉以轻心?”
“就听你的吧,暂且停止圈地令。”多尔衮抽了一口旱烟,问道,“你说过李自成不足为惧,崇祯才是我们最大的对手,该如何对付他?”
范文程道:“我思考日久,觉得应该先派间谍南下打探消息,摸清楚崇祯的情况后,集结大军南下,至少要占据江北地区,饮马长江。以史为鉴,如果咱们能拿下江北,崇祯就折腾不起浪花来了。”
“明顺双方已经结盟,我们攻打崇祯,李自成会坐视不管吗?”
“请摄政王放心,李自成此人成不了气候。臣可以断定,倘若我们攻打大顺,崇祯一定会施以援手,但攻打明朝,李自成未必会遵守盟约。更何况臣已经安排陈洪范收买牛金星,想必会有效果的。”
多尔衮点头道:“如此便好,可安插间谍没那么容易吧?”
“摄政王,最近有许多难民逃亡南方,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范文程说到这里,眼睛里有了亮光,“崇祯,以前我低估了你,现在要跟你斗一斗了!”
……
满清实施圈地运动以来,北方的百姓们不堪其苦,很多人流离失所之后,开始怀念起大明朝来了。
甚至一些乡绅地主,也私下里哀叹道:“还是大明朝好啊,当初怎么一味想着投降呢?”
尤其听说江北地区今年大丰收,而且皇上免除了三饷,并鼓励开荒,很多难民纷纷往南边跑,要重回大明朝的怀抱。
徐州城外渐渐来了许多难民,李存明带着闫尔梅和巩永固站在城墙上,注视着一座座粥棚。
“陛下,你看这些人都剃了发啦,脑袋后面长着老鼠尾巴,早就不是大明朝子民了,何必给他们施粥,干脆饿死好了!”巩永固道。
巩永固的话,并不仅仅代表他一个人的看法,很多人都持有相同的意见。
特别是南京的东林党人们,最热衷道德审判,上了很多奏疏,仇视南下的难民、官员,说他们大节有亏。
李存明道:“有发是我大明的顺民,无发是我大明的难民,朕从来是这么一个主张。巩爱卿,你可别学迂腐的书呆子,更不能学虚伪的伪君子,世上有许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老百姓们身不由己,我们何必斤斤计较呢?更何况南方也是人口凋敝,百废待兴,有人才能复兴我大明朝!”
闫尔梅道:“皇上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不亚于唐太宗!只是臣担心难民里混入满清间谍,这些人都剃了发,压根无法区分出汉人和满人来。”
李存明笑道:“朕已经有了主意。”
而后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来,递给巩永固,道:“去吧,要真抓到了鞑子间谍,随你处置,让你发泄一下怨气。”
巩永固下了城墙,带着一千锦衣卫和五千兵卒,打开北门道:“所有难民听着,从北门入城。排好队,一个一个进城。”
终于可以进城了,难民们欢呼雀跃,城门口排起了长队。但人们很快发现不对劲,进城前要进行极为严苛的搜查和盘问。
巩永固叫住一个可疑的男子道:“我看你双腿打弯,是罗圈腿,应该常年骑马。说,你是不是鞑子?”
“不,不是……”男子摇着头,自报了籍贯,汉语也说得很流利。
他以为没事了,却听巩永固道:“来,跟着本官念一个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男子念了,语速放得很慢,隐隐有了关外口音。
巩永固微微一笑:“再来一个,扁担长板凳宽,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男子一开口,就露馅儿了:“扁担长板凳宽,绑担绑在扁凳上,绑凳偏不让扁担扁在绑凳上……”
错误百出,且关外口音再也掩饰不住。
巩永固哈哈大笑,随即冷下脸道:“拿下,杀了!”
这就是李存明教给巩永固识别间谍的法子,先看双腿是否有罗圈腿的迹象,再听口音,而后用绕口令来进一步确认。
绕口令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人不经意间露出口音,说的流不流利还在其次。口音这种东西与生俱来,刻在骨髓里的,一旦说话语速快起来,往往掩饰不住。
闫尔梅看得哈哈大笑:“陛下,这个法子真是绝了!”
李存明笑道:“朕告诉了巩永固数十个绕口令,够他用的了。这三板斧抡下去,不敢保证没有漏网之鱼,但十个间谍至少能逮出九个来。军师,把这个法子带去给江北各个地区的官员们,让他们照做。”
从此以后,但凡难民要入城,都得说上一段绕口令,而且不带重样的。
什么八百标兵奔北坡,什么灰化肥会发黑,什么牛郎年年恋刘娘,什么粉红墙上画凤凰……层出不穷,鞑子的间谍们想死的心都有了。
李存明笑够了,语气变得肃杀起来:“鞑子派来了间谍,朕也该以牙还牙,派间谍打入京城去!”
古槐村的得名,源自于村口有一株千年槐树,冠盖如伞。据说当年包公担任瀛洲知州时,曾在这一株槐树下审过案子,为民伸冤。
村中居民大多姓范,范氏祠堂里供奉着一尊包公塑像。每一年春节族里举行祭祀活动,先要拜了包公,才祭祀祖宗先人。
这一天午后,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劳作,突然听到人喧马嘶。抬起头来,见到烟尘滚滚,一队满清兵士纵马飞奔而来。
这支清兵举着镶黄旗,带头的是个威猛之人。此人双目如电,胡须倒立,一根根如同硬刺,神采飞扬又不可一世。
来到田间地头,此人用生疏的汉语道:“我,鳌拜,赐号‘巴图鲁’,满清第一勇士,镶黄旗护军统领。这个村子的土地,已经被我圈占了,你们是我的家奴!”
继剃发令之后,多尔衮又颁布了圈地令,目的是为了笼络满清贵族们,让他们大肆占用土地。
刚入关的建奴鞑子,尚未进入农耕文明,身上还有许多野蛮习性。他们发动战争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人口、土地、金银和女人,满足一己私欲,哪管老百姓的死活。
村民们又惊又怕,同时愤愤不平。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凝聚着人们的血汗和感情,鞑子来了,跑马圈地,轻而易举就要夺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道:“这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故土……”
话没说完,鳌拜手握一杆大枪冲刺过来,枪尖戳进老者肚子里,往上一挑,老者身体飞到半空又砸落下来,顿时一命呜呼。
“狗鞑子,欺人太甚!”许多 人喊叫起来。
“都杀了!”鳌拜挥手。
清兵们便大开杀戒,不少人当场横死。活着的人拼命逃跑,奔回村里,但清兵的铁骑紧随而来。
其中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叫范兴。他急急忙忙奔回自家院里,推开偏房们叫道:“叔父,鞑子屠村了,你快些躲起来吧!”
“什么?”一个尚未剃发,衣冠保持大明旧制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他便是范景文。
李自成入京后,范景文递交皇上留下来的书信,但拒绝投降,被关进了大牢里。后来李自成逃出京城,一个牢头趁乱放了范景文,他逃回了自己的家乡。
范兴不由多说,背起范景文来到后院,将他藏在柴草堆里。
“叔父,您老躲好,侄儿不能继续伺候你了。”范兴磕了头,奔到前院,抓起一把锄头奔了出去。
范景文听见惨烈的叫声,又听见哔哔啵啵的大火声,还有鞑子恶狠狠的叫骂。一直到夜深人静,一点动静也没有了,他才悄悄钻了出来。
院子里血水横流,地上一片污浊。侄儿一家全死了,范兴横卧在院门口,肠子流了出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爷,睁开眼睛看一看鞑子犯下的罪行吧!”范景文失声痛哭。
忽而又听到了脚步声,他不敢继续逗留,拖着病体逃出村庄,一路南行。
到南方去,去见皇上,死前一定要再见皇上一面!
当鳌拜屠戮古槐村时,范文程正在苦苦劝阻多尔衮,道:“摄政王,自从颁发圈地令以来,屠村事件屡有发生,再这样下去,民怨沸腾根基不稳,我大清如何坐得稳江山?”
多尔衮没有说话,多铎道:“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再退回关外去!”
“闭嘴!”多尔衮最近很生多铎的气,他道,“派你南下,你却寸功未立,给我惹来了多大的麻烦,阿济格和鳌拜这些人一直跟我明争暗斗。要不是为了笼络他们,我会颁发圈地令吗?”
多铎悻悻然闭了嘴,呵欠一个接一个。多尔衮看他不顺眼,把他赶走了。
范文程继续道:“摄政王倘若还有雄心壮志,就该以民为本,哪怕做做样子也行。李自成坐守西安,崇祯在南边恢复生产,大清危机四伏,怎能掉以轻心?”
“就听你的吧,暂且停止圈地令。”多尔衮抽了一口旱烟,问道,“你说过李自成不足为惧,崇祯才是我们最大的对手,该如何对付他?”
范文程道:“我思考日久,觉得应该先派间谍南下打探消息,摸清楚崇祯的情况后,集结大军南下,至少要占据江北地区,饮马长江。以史为鉴,如果咱们能拿下江北,崇祯就折腾不起浪花来了。”
“明顺双方已经结盟,我们攻打崇祯,李自成会坐视不管吗?”
“请摄政王放心,李自成此人成不了气候。臣可以断定,倘若我们攻打大顺,崇祯一定会施以援手,但攻打明朝,李自成未必会遵守盟约。更何况臣已经安排陈洪范收买牛金星,想必会有效果的。”
多尔衮点头道:“如此便好,可安插间谍没那么容易吧?”
“摄政王,最近有许多难民逃亡南方,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范文程说到这里,眼睛里有了亮光,“崇祯,以前我低估了你,现在要跟你斗一斗了!”
……
满清实施圈地运动以来,北方的百姓们不堪其苦,很多人流离失所之后,开始怀念起大明朝来了。
甚至一些乡绅地主,也私下里哀叹道:“还是大明朝好啊,当初怎么一味想着投降呢?”
尤其听说江北地区今年大丰收,而且皇上免除了三饷,并鼓励开荒,很多难民纷纷往南边跑,要重回大明朝的怀抱。
徐州城外渐渐来了许多难民,李存明带着闫尔梅和巩永固站在城墙上,注视着一座座粥棚。
“陛下,你看这些人都剃了发啦,脑袋后面长着老鼠尾巴,早就不是大明朝子民了,何必给他们施粥,干脆饿死好了!”巩永固道。
巩永固的话,并不仅仅代表他一个人的看法,很多人都持有相同的意见。
特别是南京的东林党人们,最热衷道德审判,上了很多奏疏,仇视南下的难民、官员,说他们大节有亏。
李存明道:“有发是我大明的顺民,无发是我大明的难民,朕从来是这么一个主张。巩爱卿,你可别学迂腐的书呆子,更不能学虚伪的伪君子,世上有许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圣人!”
“老百姓们身不由己,我们何必斤斤计较呢?更何况南方也是人口凋敝,百废待兴,有人才能复兴我大明朝!”
闫尔梅道:“皇上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不亚于唐太宗!只是臣担心难民里混入满清间谍,这些人都剃了发,压根无法区分出汉人和满人来。”
李存明笑道:“朕已经有了主意。”
而后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来,递给巩永固,道:“去吧,要真抓到了鞑子间谍,随你处置,让你发泄一下怨气。”
巩永固下了城墙,带着一千锦衣卫和五千兵卒,打开北门道:“所有难民听着,从北门入城。排好队,一个一个进城。”
终于可以进城了,难民们欢呼雀跃,城门口排起了长队。但人们很快发现不对劲,进城前要进行极为严苛的搜查和盘问。
巩永固叫住一个可疑的男子道:“我看你双腿打弯,是罗圈腿,应该常年骑马。说,你是不是鞑子?”
“不,不是……”男子摇着头,自报了籍贯,汉语也说得很流利。
他以为没事了,却听巩永固道:“来,跟着本官念一个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男子念了,语速放得很慢,隐隐有了关外口音。
巩永固微微一笑:“再来一个,扁担长板凳宽,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男子一开口,就露馅儿了:“扁担长板凳宽,绑担绑在扁凳上,绑凳偏不让扁担扁在绑凳上……”
错误百出,且关外口音再也掩饰不住。
巩永固哈哈大笑,随即冷下脸道:“拿下,杀了!”
这就是李存明教给巩永固识别间谍的法子,先看双腿是否有罗圈腿的迹象,再听口音,而后用绕口令来进一步确认。
绕口令最大的好处,就是迫使人不经意间露出口音,说的流不流利还在其次。口音这种东西与生俱来,刻在骨髓里的,一旦说话语速快起来,往往掩饰不住。
闫尔梅看得哈哈大笑:“陛下,这个法子真是绝了!”
李存明笑道:“朕告诉了巩永固数十个绕口令,够他用的了。这三板斧抡下去,不敢保证没有漏网之鱼,但十个间谍至少能逮出九个来。军师,把这个法子带去给江北各个地区的官员们,让他们照做。”
从此以后,但凡难民要入城,都得说上一段绕口令,而且不带重样的。
什么八百标兵奔北坡,什么灰化肥会发黑,什么牛郎年年恋刘娘,什么粉红墙上画凤凰……层出不穷,鞑子的间谍们想死的心都有了。
李存明笑够了,语气变得肃杀起来:“鞑子派来了间谍,朕也该以牙还牙,派间谍打入京城去!”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60538/168717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