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心态的转变
推荐阅读:被俘(np)、说好的恶毒女配呢(穿书)、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足球】曼彻斯特的绿玫瑰、纏歡入骨(兄妹骨)、低级向导不能强制爱吗(NPH)、小主在上(百合ABO)、【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咫尺(纯百H)、
阳奉阴违。
这个词在此时的苏联政府中,足以让一个高位者在瞬间成为一个囚犯。崔可夫不是朱可夫,后者是斯大林看重并一手提拔的军事奇才,而崔可夫不过是白俄罗斯小军区的司令,说白了,还是出使中国给予的福利。
他实在没有胆子冒犯斯大林的绝对权威。
无奈之下,一份足足五千多字的电报将他在中国的境遇,通过电台传给了苏联。
这份电文中不少都涉及中国两党都对苏联的干涉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并说明苏联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并不能被中国军政要员信任,而中国国内的政府混乱,出面调停甚至连两国这种和平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当然,中国不可能进攻苏联。
但是,国民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倒向英美,随着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结束,英美,尤其是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开始,大量的美式装备运抵缅甸。国民政府已经将外交重点从苏联转移到了美国。而美国的工业能力,是苏联的数倍,尤其是钢铁产量和石油,都是苏联无法比拟的,其军工能力超过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瞬间释放产量。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政府绝对不会接受苏联单方面的调停。
不过崔可夫也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国共两党的矛盾或许还不足以让中国的抗战分裂,只能产生隔阂。
而隔阂自始自终都存在。
这份电报可谓重点明确,但无疑于说明苏联在外交上的失败,尤其是在远东的外交失败。
无异于是在斯大林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而且苏联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德国。
整合了欧洲大陆主要工业生产能力的德国,一旦爆发出战争潜力,将是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无法遏制。苏联等于是站在风暴的中心,不得不承受德国的强势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的逆袭。
但别小看了斯大林的心气,既然不能左右国民政府,即使西北的中共也因为苏联方面的多次横加干涉,而一度处于关系的冰期。不过他还有一个目标,满洲。
曾一阳虽说在满洲已经站住了脚跟,也建立了一定的军统体系。
但是,如果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满洲的抗日政府就不得不仰仗苏联的援助,毕竟如果没有苏联的军火,曾一阳很难发动一场会战级别的战役。这关系到后勤军火的生产能力。
一份由华西列夫斯基签署的电报,在辗转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抵达了在绥化的东北抗日政府总指挥部。
正如斯大林预料的那样。
中共东北局的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着。
黄苏作为刚刚到任的40军政委,东北局主要负责人,先发言讲述了一下苏联内部的环境,并将一份苏联军事委员会签署的邀请函递给了曾一阳:“苏联的对外防御主要还是放在欧洲,德国对英法的作战基本已经结束。尤其是对英国的重点进攻已经缓和了下来,苏联最担心的问题可能出现了。”
陈光闷闷道:“管他个球,欧洲的事什么时候连我们都要关注了。这里是中国东北,我们的对手东洋鬼子,而不是西洋鬼子。”
“老陈,你!”黄苏一阵哑言,随即又无奈的笑笑,他没想到两年不见,陈光的脾气不但没有随着地位的上涨而收敛,反而像是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着的性格。
“老陈,消消气,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电报不过是建议,他也无权来命令我军的行动,更别说让我们去干涉中央的决定,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对此,我先表个态,不管中央下如何决定,我个人都无条件支持。”刘先河压根就被把苏联的态度当回事,东北的抗日局势已经形成,敌我态势非常明确。
对外,东北的抗日部队还是属于40军的编制,但对内已经是野战军的番号,是方面军的建制。
已经站稳了脚跟的野战军,根本就不用看苏联人的眼色。
再说了,没有苏联的军援,顶多也是无法对吉林和辽宁等地发起大型战役。但此时的抗日局势,将关东军手中的满洲一分为二,已经是重大的胜利,如果再刺激关东军,说不定就是鱼死网破的局面。
“我来说两句。”谢维俊见谈话比较紧张,便当起老好人:“苏联的中战略中心既然在欧洲,那么从另一面来看,苏联在远东必须要获得我们的支持。这时候,我们要显示出强硬的一面,不仅不会让苏联记恨,反而会让他们重新重视我们的作用。所以,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信就干脆不用理他。”
“参谋长,你什么时候也变成一块滚刀肉的?”陈光大惑不解的样子极其认真。
谢维俊哈哈笑道:“我要是滚刀肉,你就是一个浑身扎满刺的刺猬。”
曾一阳放下手中的茶杯,杯中的水已经喝完,这大冬天的,虽说已经烧上小炉子,但还是显得冷了很多,只有那些有火墙的房屋,才会不显冷。
坐在炉子边上的刘先河拿起水壶,挨个倒上了茶水。
曾一阳这才说话:“其实苏联的战略对我们来说根本就起不到一定点的影响,关键是苏联可能和日本结盟,这才是这次会议的关键。”
“结盟,和鬼子?”
陈光惊的一下子跳起来,杯中的茶水差点泼上对面的谢维俊。
“老陈,稍安勿躁。听曾总把话说完。”谢维俊也是吓的往后躲了一下,才堪堪躲过了开水的袭击。
曾一阳转头对黄苏征求道:“政委,具体的情况你熟悉一些,你就说说。”
“我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大都是片面的地方。”苏联对日政策,一直是被封锁在小范围内,在东北局内仅有两三人知道。
这个情况一透露出来,王利发,李漫山等人也一个个都坐不住了。
远东方面军会不会和关东一起,东西夹击,进攻根据地?
三江根据地是否还是安全的?
巨大的变故挡在刚刚稳定下来的东北抗日根据地,随着三次战役的最后胜利,关东军不仅推出七台河,绥化和兴安,黑河、三江和松嫩平原已经汇成一片。
战略进攻的布局也已经形成。
东出七台河,可以进攻日军在满洲的最重要的防御圈,图门防御圈,包括虎头要塞,图门要塞群,等关东军最重要的防御圈。
而中部的哈东,不仅能够威胁哈尔滨等松花江上的重要城市,而且还可以担负进攻吉林等关东军腹地的任务。
在往南,长白山中麓和西麓,游击纵队已经威胁到了沟通到了朝鲜和东三省铁路中转重镇——临江。沿着鸭绿江一路往下,其影响已经辐射到了靠海的丹东。
这样的局面之下,苏联突然和日本结盟的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苏联自从去年五月之后,和关东军在战俘的交接上获得了一定的和解在,诺门坎的隔阂已经消融了不少。日本在短期内,陆续派出陆军次官东条英机,外相松冈洋右等高官,访问苏联。在很多方面加紧了合作的条件,尤其是日本也不愿意想和苏联为敌。关键是其陆军数量无法和庞大苏联对抗,所以,日本一再示弱。”
“自从去年10月之后,日本更是在谋求和苏联的合作,甚至可能会在海军上对苏联开放部分技术上的援助。这些情报已经是我们能够了解的最重要的情报了,而且还苏联主动透露给我知道的,具体的原因,一阳也清楚。”
“除了帮助日军作战不太可能之外,其他情况都非常难说。”黄苏的语气沉重了些,但听得人显然并那么重视。
王利发等人都是当故事来听的。
日军多强,他们都面对面的感受过,没有了苏联的援助,北满的抗日局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王利发等人也不会相信,苏联会帮着鬼子来发动进攻,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曾一阳总结道:“苏联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抗战局面,但是你们都知道靠外国想要获得名族和国家的独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哈哈哈……”
紧张的气氛被缓解了不少,不少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所以,曾一阳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向苏联伸手要东西,反而大半是以物易物的形势出现。苏联缺少煤炭,而三江地区煤矿资源丰富,挖出来的煤炭因为工业能力的不足,大半都是无法利用,于是就有了运送去远东作为贸易的手段。
关东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黑龙江上的防御,关东军并不占优。
“大不了,拿不回东西,也不用送出去了。”
“没啥大不了,多出来的煤炭,我们也可以办钢铁厂,造大炮,也一样打鬼子。”
“没有坦克,没有飞机,我们照样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关东军,怕什么。只要东北的老百姓决心抗日,有那么多的群众基础,我们的抗日队伍只会原来越强大。”
曾一阳含笑的看着这些压根不懂造大炮的高级指战员,紧绷的心情也渐渐的放下来了。他最害怕的对苏联的依赖还没有出现,只要信心在,大不了延缓发动全面进攻。
曾一阳想要的不多,就是在日本投降之前,打垮关东军。
这个愿望他从来没有跟人说过,但是沿着这条路,他已经越走越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这个词在此时的苏联政府中,足以让一个高位者在瞬间成为一个囚犯。崔可夫不是朱可夫,后者是斯大林看重并一手提拔的军事奇才,而崔可夫不过是白俄罗斯小军区的司令,说白了,还是出使中国给予的福利。
他实在没有胆子冒犯斯大林的绝对权威。
无奈之下,一份足足五千多字的电报将他在中国的境遇,通过电台传给了苏联。
这份电文中不少都涉及中国两党都对苏联的干涉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并说明苏联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并不能被中国军政要员信任,而中国国内的政府混乱,出面调停甚至连两国这种和平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当然,中国不可能进攻苏联。
但是,国民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倒向英美,随着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的结束,英美,尤其是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开始,大量的美式装备运抵缅甸。国民政府已经将外交重点从苏联转移到了美国。而美国的工业能力,是苏联的数倍,尤其是钢铁产量和石油,都是苏联无法比拟的,其军工能力超过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瞬间释放产量。
在这个节骨眼上,国民政府绝对不会接受苏联单方面的调停。
不过崔可夫也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国共两党的矛盾或许还不足以让中国的抗战分裂,只能产生隔阂。
而隔阂自始自终都存在。
这份电报可谓重点明确,但无疑于说明苏联在外交上的失败,尤其是在远东的外交失败。
无异于是在斯大林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而且苏联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德国。
整合了欧洲大陆主要工业生产能力的德国,一旦爆发出战争潜力,将是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无法遏制。苏联等于是站在风暴的中心,不得不承受德国的强势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的逆袭。
但别小看了斯大林的心气,既然不能左右国民政府,即使西北的中共也因为苏联方面的多次横加干涉,而一度处于关系的冰期。不过他还有一个目标,满洲。
曾一阳虽说在满洲已经站住了脚跟,也建立了一定的军统体系。
但是,如果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满洲的抗日政府就不得不仰仗苏联的援助,毕竟如果没有苏联的军火,曾一阳很难发动一场会战级别的战役。这关系到后勤军火的生产能力。
一份由华西列夫斯基签署的电报,在辗转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抵达了在绥化的东北抗日政府总指挥部。
正如斯大林预料的那样。
中共东北局的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着。
黄苏作为刚刚到任的40军政委,东北局主要负责人,先发言讲述了一下苏联内部的环境,并将一份苏联军事委员会签署的邀请函递给了曾一阳:“苏联的对外防御主要还是放在欧洲,德国对英法的作战基本已经结束。尤其是对英国的重点进攻已经缓和了下来,苏联最担心的问题可能出现了。”
陈光闷闷道:“管他个球,欧洲的事什么时候连我们都要关注了。这里是中国东北,我们的对手东洋鬼子,而不是西洋鬼子。”
“老陈,你!”黄苏一阵哑言,随即又无奈的笑笑,他没想到两年不见,陈光的脾气不但没有随着地位的上涨而收敛,反而像是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着的性格。
“老陈,消消气,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电报不过是建议,他也无权来命令我军的行动,更别说让我们去干涉中央的决定,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对此,我先表个态,不管中央下如何决定,我个人都无条件支持。”刘先河压根就被把苏联的态度当回事,东北的抗日局势已经形成,敌我态势非常明确。
对外,东北的抗日部队还是属于40军的编制,但对内已经是野战军的番号,是方面军的建制。
已经站稳了脚跟的野战军,根本就不用看苏联人的眼色。
再说了,没有苏联的军援,顶多也是无法对吉林和辽宁等地发起大型战役。但此时的抗日局势,将关东军手中的满洲一分为二,已经是重大的胜利,如果再刺激关东军,说不定就是鱼死网破的局面。
“我来说两句。”谢维俊见谈话比较紧张,便当起老好人:“苏联的中战略中心既然在欧洲,那么从另一面来看,苏联在远东必须要获得我们的支持。这时候,我们要显示出强硬的一面,不仅不会让苏联记恨,反而会让他们重新重视我们的作用。所以,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信就干脆不用理他。”
“参谋长,你什么时候也变成一块滚刀肉的?”陈光大惑不解的样子极其认真。
谢维俊哈哈笑道:“我要是滚刀肉,你就是一个浑身扎满刺的刺猬。”
曾一阳放下手中的茶杯,杯中的水已经喝完,这大冬天的,虽说已经烧上小炉子,但还是显得冷了很多,只有那些有火墙的房屋,才会不显冷。
坐在炉子边上的刘先河拿起水壶,挨个倒上了茶水。
曾一阳这才说话:“其实苏联的战略对我们来说根本就起不到一定点的影响,关键是苏联可能和日本结盟,这才是这次会议的关键。”
“结盟,和鬼子?”
陈光惊的一下子跳起来,杯中的茶水差点泼上对面的谢维俊。
“老陈,稍安勿躁。听曾总把话说完。”谢维俊也是吓的往后躲了一下,才堪堪躲过了开水的袭击。
曾一阳转头对黄苏征求道:“政委,具体的情况你熟悉一些,你就说说。”
“我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大都是片面的地方。”苏联对日政策,一直是被封锁在小范围内,在东北局内仅有两三人知道。
这个情况一透露出来,王利发,李漫山等人也一个个都坐不住了。
远东方面军会不会和关东一起,东西夹击,进攻根据地?
三江根据地是否还是安全的?
巨大的变故挡在刚刚稳定下来的东北抗日根据地,随着三次战役的最后胜利,关东军不仅推出七台河,绥化和兴安,黑河、三江和松嫩平原已经汇成一片。
战略进攻的布局也已经形成。
东出七台河,可以进攻日军在满洲的最重要的防御圈,图门防御圈,包括虎头要塞,图门要塞群,等关东军最重要的防御圈。
而中部的哈东,不仅能够威胁哈尔滨等松花江上的重要城市,而且还可以担负进攻吉林等关东军腹地的任务。
在往南,长白山中麓和西麓,游击纵队已经威胁到了沟通到了朝鲜和东三省铁路中转重镇——临江。沿着鸭绿江一路往下,其影响已经辐射到了靠海的丹东。
这样的局面之下,苏联突然和日本结盟的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苏联自从去年五月之后,和关东军在战俘的交接上获得了一定的和解在,诺门坎的隔阂已经消融了不少。日本在短期内,陆续派出陆军次官东条英机,外相松冈洋右等高官,访问苏联。在很多方面加紧了合作的条件,尤其是日本也不愿意想和苏联为敌。关键是其陆军数量无法和庞大苏联对抗,所以,日本一再示弱。”
“自从去年10月之后,日本更是在谋求和苏联的合作,甚至可能会在海军上对苏联开放部分技术上的援助。这些情报已经是我们能够了解的最重要的情报了,而且还苏联主动透露给我知道的,具体的原因,一阳也清楚。”
“除了帮助日军作战不太可能之外,其他情况都非常难说。”黄苏的语气沉重了些,但听得人显然并那么重视。
王利发等人都是当故事来听的。
日军多强,他们都面对面的感受过,没有了苏联的援助,北满的抗日局面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王利发等人也不会相信,苏联会帮着鬼子来发动进攻,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曾一阳总结道:“苏联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抗战局面,但是你们都知道靠外国想要获得名族和国家的独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哈哈哈……”
紧张的气氛被缓解了不少,不少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所以,曾一阳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向苏联伸手要东西,反而大半是以物易物的形势出现。苏联缺少煤炭,而三江地区煤矿资源丰富,挖出来的煤炭因为工业能力的不足,大半都是无法利用,于是就有了运送去远东作为贸易的手段。
关东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黑龙江上的防御,关东军并不占优。
“大不了,拿不回东西,也不用送出去了。”
“没啥大不了,多出来的煤炭,我们也可以办钢铁厂,造大炮,也一样打鬼子。”
“没有坦克,没有飞机,我们照样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关东军,怕什么。只要东北的老百姓决心抗日,有那么多的群众基础,我们的抗日队伍只会原来越强大。”
曾一阳含笑的看着这些压根不懂造大炮的高级指战员,紧绷的心情也渐渐的放下来了。他最害怕的对苏联的依赖还没有出现,只要信心在,大不了延缓发动全面进攻。
曾一阳想要的不多,就是在日本投降之前,打垮关东军。
这个愿望他从来没有跟人说过,但是沿着这条路,他已经越走越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9752/165304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