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嫡庶之分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高培耘上前回话道:“太子殿下是疼惜吴王驻守番外,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心意。正逢陛下与杨妃娘娘一起出了礼箱,所以也想跟着添箱。”
“殿下知道礼箱会经过永安门,便命人才拦下了杨妃娘娘的箱子,想看看箱子的式样,再按照相同的样出十口箱子,好盛装金银器物,既为吴王添箱,也替杨妃更全颜面。”
高培耘按照李承乾的吩咐,特意把最后一句说得速度慢一些,语气重一些,就是为了突出替杨妃添脸面一句。
礼箱虽然是李世民的主意,但是大部分还是杨妃出的,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爱子在番外能过得好一些。
如今意外多了十口箱子,陛下亲自点箱,太子主动添箱,都是为了吴王李恪,而身为吴王生母的杨妃脸上更有光。
杨妃脸上的表情果然由疑惑转为喜悦,而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表情就没有那么高兴了。
长孙皇后想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是太子了,如今却也不得不“低声下气”的去为仍是王爷的李恪添箱,心里自然不好受。
而长孙无忌也是同一想法,望着高培耘的脸色更加严肃深沉。
杨妃见长孙兄妹二人脸上的表情,心里更觉扬眉吐气。
即便李承乾是太子又如何,如今还不是得主动来巴结李恪。
想到此处,杨妃心中更是得意,嘴角的笑意几乎快掩饰不住了。
“还请陛下容妾身亲自去清点礼品,将来也好以同等的价格对太子殿下回礼。”
杨妃向李世民请示过后,喜滋滋的领着高培耘带着礼箱下去清点物品。
赵枫望着杨妃欣然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感叹宫里的女子果然不简单。
即便杨妃如今十分高兴,但还是要亲自去清点礼品,只怕不仅是为了日后给李承乾回礼那么简单,恐怕还是要查一查其中有没有放置对李恪不利的东西。
李世民对这般兄友弟恭的场面十分高兴,然而在场的长孙无忌却只有淡漠与冷静,不见半点笑容。
赵枫见事情已然摆平,自己也不好继续在皇宫里逗留,免得又不小心撞破什么后宫里的腌臜事,便先行告退了。
赵枫一离开两仪殿,长孙皇后也借着要处理后宫事宜的借口离开了,为的是去东宫找李承乾问清楚礼箱一事的前因后果。
几人陆陆续续一走,两仪殿里就只剩下李世民与长孙无忌。
李世民看得出长孙无忌对吴王李恪的不喜,但李世民本身实在对长孙无忌这位大舅子十分器重,因此便有心劝道:“舅兄,朕知道你对恪儿不喜,但也不必如此明显的摆在脸上吧。”
即便是长孙皇后,平日里还会做做样子,不时对李恪的情况稍稍关心一下,虽然李世民也清楚长孙皇后对李恪的关切并非出自真心,但至少她也肯花功夫,做到了表面维持的和谐。
而长孙无忌就真的是我行我素,对李恪不喜就是不喜,从不会做出半点粉饰太平的假象。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的心思,如今也不打算与他硬碰硬,便稍稍服软答道:“陛下,微臣并非对吴王不喜,只是更看重太子殿下而已。”
“太子殿下仁孝纯深,聪明仁爱似陛下,臣与陛下乃布衣之交,自然对太子更加偏爱。”
李世民脸色变了变:“舅兄更看重太子,究竟是因为太子似朕,还是因为太子可助长孙一族在将来能继续在朝中长久站稳脚跟?”
李承乾乃长孙皇后所出,还是嫡长子,在长孙一族眼里自然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将来李承乾若能登基,长孙皇后就是太后,长孙一族得以壮大,在朝堂与后宫的势力就更盛了。
所以李世民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也是对将来外戚势力一家独大的忧虑。
长孙无忌并不答话,而是以沉默来应对李氏面对提问。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不答是因为不想再说假话,只觉肚中火烧更甚,竟站起身子追到长孙无忌身边,故意追问道:“舅兄觉得太子似朕,难道不觉得恪儿更似朕么?”
“恪儿不乏文治武功之材,此前与突厥一战时,恪儿有勇气独自一人前去突厥军营与首领谈判,深入敌营,起胆量魄力不输朕当年。如此英勇果敢更胜太子,也更似朕!”
面对李世民对李恪的真情实感,长孙无忌实在做不到共情,所以仍旧继续冷着一张脸,沉默以对。
李世民的脸色也变得深沉,能明显看出情绪不好了:“朕知道,在舅兄的心里,你一直未曾将恪儿当做外甥看待过。”
“可是恪儿确实与朕相似,将来也许他也会如朕这般真心待舅兄好,将舅兄当做亲舅舅一般看待…为何舅兄一直不肯对恪儿另眼相看呢?”
长孙无忌面色不变,显然并没有被李世民这一番声情并茂的话给打动,也明显不会相信将来李恪真能将他当做亲舅舅一样看待。
“即便微臣对吴王不曾另眼看待,想必吴王在陛下的心里也比太子重要吧。陛下如今能为吴王说出这样的话,再加之陛下给吴王去的书信,可见陛下对吴王的偏心了。”
长孙无忌说的李世民给李恪去的书信,是自李恪驻守番外后,李世民经常给李恪寄去书信关切问候,以此表达对李恪的牵挂。
“还望陛下能正视东宫之位,正视太子之位。太子之所以成为太子,皆因太子乃嫡长子,是正宫皇后所出。而吴王并非嫡出,显然早就没有与太子争夺皇位的资格了。”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话颇有异议,只因他对嫡庶之别并没有看得太重,也不曾因自己是太穆皇后窦氏所出的嫡子而自傲,继而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们进行过差别对待。
长孙无忌明显看出了李世民的心理活动,随即开门见山道:“陛下今日与臣说这样的话,莫不是打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如今的太子是嫡长子!即便他自幼跛脚,仍旧是嫡长子,还望陛下莫存了弃嫡立庶的念头,免得将来后宫嫡庶之别混乱不明,致使夺嫡争储之事发生。”
“殿下知道礼箱会经过永安门,便命人才拦下了杨妃娘娘的箱子,想看看箱子的式样,再按照相同的样出十口箱子,好盛装金银器物,既为吴王添箱,也替杨妃更全颜面。”
高培耘按照李承乾的吩咐,特意把最后一句说得速度慢一些,语气重一些,就是为了突出替杨妃添脸面一句。
礼箱虽然是李世民的主意,但是大部分还是杨妃出的,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爱子在番外能过得好一些。
如今意外多了十口箱子,陛下亲自点箱,太子主动添箱,都是为了吴王李恪,而身为吴王生母的杨妃脸上更有光。
杨妃脸上的表情果然由疑惑转为喜悦,而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表情就没有那么高兴了。
长孙皇后想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是太子了,如今却也不得不“低声下气”的去为仍是王爷的李恪添箱,心里自然不好受。
而长孙无忌也是同一想法,望着高培耘的脸色更加严肃深沉。
杨妃见长孙兄妹二人脸上的表情,心里更觉扬眉吐气。
即便李承乾是太子又如何,如今还不是得主动来巴结李恪。
想到此处,杨妃心中更是得意,嘴角的笑意几乎快掩饰不住了。
“还请陛下容妾身亲自去清点礼品,将来也好以同等的价格对太子殿下回礼。”
杨妃向李世民请示过后,喜滋滋的领着高培耘带着礼箱下去清点物品。
赵枫望着杨妃欣然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感叹宫里的女子果然不简单。
即便杨妃如今十分高兴,但还是要亲自去清点礼品,只怕不仅是为了日后给李承乾回礼那么简单,恐怕还是要查一查其中有没有放置对李恪不利的东西。
李世民对这般兄友弟恭的场面十分高兴,然而在场的长孙无忌却只有淡漠与冷静,不见半点笑容。
赵枫见事情已然摆平,自己也不好继续在皇宫里逗留,免得又不小心撞破什么后宫里的腌臜事,便先行告退了。
赵枫一离开两仪殿,长孙皇后也借着要处理后宫事宜的借口离开了,为的是去东宫找李承乾问清楚礼箱一事的前因后果。
几人陆陆续续一走,两仪殿里就只剩下李世民与长孙无忌。
李世民看得出长孙无忌对吴王李恪的不喜,但李世民本身实在对长孙无忌这位大舅子十分器重,因此便有心劝道:“舅兄,朕知道你对恪儿不喜,但也不必如此明显的摆在脸上吧。”
即便是长孙皇后,平日里还会做做样子,不时对李恪的情况稍稍关心一下,虽然李世民也清楚长孙皇后对李恪的关切并非出自真心,但至少她也肯花功夫,做到了表面维持的和谐。
而长孙无忌就真的是我行我素,对李恪不喜就是不喜,从不会做出半点粉饰太平的假象。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的心思,如今也不打算与他硬碰硬,便稍稍服软答道:“陛下,微臣并非对吴王不喜,只是更看重太子殿下而已。”
“太子殿下仁孝纯深,聪明仁爱似陛下,臣与陛下乃布衣之交,自然对太子更加偏爱。”
李世民脸色变了变:“舅兄更看重太子,究竟是因为太子似朕,还是因为太子可助长孙一族在将来能继续在朝中长久站稳脚跟?”
李承乾乃长孙皇后所出,还是嫡长子,在长孙一族眼里自然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将来李承乾若能登基,长孙皇后就是太后,长孙一族得以壮大,在朝堂与后宫的势力就更盛了。
所以李世民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也是对将来外戚势力一家独大的忧虑。
长孙无忌并不答话,而是以沉默来应对李氏面对提问。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不答是因为不想再说假话,只觉肚中火烧更甚,竟站起身子追到长孙无忌身边,故意追问道:“舅兄觉得太子似朕,难道不觉得恪儿更似朕么?”
“恪儿不乏文治武功之材,此前与突厥一战时,恪儿有勇气独自一人前去突厥军营与首领谈判,深入敌营,起胆量魄力不输朕当年。如此英勇果敢更胜太子,也更似朕!”
面对李世民对李恪的真情实感,长孙无忌实在做不到共情,所以仍旧继续冷着一张脸,沉默以对。
李世民的脸色也变得深沉,能明显看出情绪不好了:“朕知道,在舅兄的心里,你一直未曾将恪儿当做外甥看待过。”
“可是恪儿确实与朕相似,将来也许他也会如朕这般真心待舅兄好,将舅兄当做亲舅舅一般看待…为何舅兄一直不肯对恪儿另眼相看呢?”
长孙无忌面色不变,显然并没有被李世民这一番声情并茂的话给打动,也明显不会相信将来李恪真能将他当做亲舅舅一样看待。
“即便微臣对吴王不曾另眼看待,想必吴王在陛下的心里也比太子重要吧。陛下如今能为吴王说出这样的话,再加之陛下给吴王去的书信,可见陛下对吴王的偏心了。”
长孙无忌说的李世民给李恪去的书信,是自李恪驻守番外后,李世民经常给李恪寄去书信关切问候,以此表达对李恪的牵挂。
“还望陛下能正视东宫之位,正视太子之位。太子之所以成为太子,皆因太子乃嫡长子,是正宫皇后所出。而吴王并非嫡出,显然早就没有与太子争夺皇位的资格了。”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话颇有异议,只因他对嫡庶之别并没有看得太重,也不曾因自己是太穆皇后窦氏所出的嫡子而自傲,继而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们进行过差别对待。
长孙无忌明显看出了李世民的心理活动,随即开门见山道:“陛下今日与臣说这样的话,莫不是打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如今的太子是嫡长子!即便他自幼跛脚,仍旧是嫡长子,还望陛下莫存了弃嫡立庶的念头,免得将来后宫嫡庶之别混乱不明,致使夺嫡争储之事发生。”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9679/164893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