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诛 间 放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经过李元瑷的居中调和,李治、长孙无忌达成了和解。
为了长孙家的后人安危,长孙无忌交出了李世民赋予的辅政权力。
这长孙无忌都退隐了,另外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韩瑗自然也在随后选择告老还乡。
李治如愿以偿走到了亲政这一步。
一直猥琐发育的李小九在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开始筹谋对外战争。
为了这一天,这位未来的天皇大帝已经憋了很久很久了。
都说李治软,历史上的他可一点都不软。
只是他处事的方式不如他父亲刚硬,喜欢直来直往。他处事低调,喜欢迂回着来,让别人黑锅,自己背地里闷声发大财,博取好名声。
这也跟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
自他懂事以来,先是李承乾、李泰,再来就是长孙无忌,不低调都不行。
久而久之,就成了秉性中的一部分了。
用李元瑷的话来形容就是闷骚。
但他骨子里却极为刚硬,这点李世民都未必比及的上。
李世民以纳谏著称,对外刚强,对内却是处处怀柔,给魏征都逼成啥样了。
李治对内对外都一个德性。
为何李治没有留下与名臣君臣和谐的美谈?
不正是李治性子腹黑,受不了他人给自己上眼药?特地提拔了许敬宗,让他来对付那些谏官。
当然这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李治也因此只是一位明君,而非李世民这样为后世吹捧赞颂的圣主。后世文人宁愿赞美武则天,也不愿意赞美李治,也多因如此。
舍人院。
原本是庙堂五相集中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李治这一日高坐案首,亲自坐镇舍人院,展开了亲政以后的第一场会议。
会议是以李绩、李元瑷为首,以地位来说,李元瑷更在李绩之上。
但出于对这位三朝老臣的尊重,李元瑷让出了左席,居于右上首。
除了他们二人,余下三相分别为来济、杜正伦、许敬宗。
来济本是长孙无忌一党的人,原本是在李治清算行列,现在依旧居于其位,作为稳固庙堂里诸多长孙门人的定海神针。
杜正伦、许敬宗完完全全就是李治的人了。
杜正伦少年扬名,深得魏征器重,举荐给李世民称其为“才能古今无比”。后来受到李承乾、侯君集的牵累,流放驩州。李治即位后,一步步将他调入京畿,成为他的左膀右臂。驩州是大唐最南方,近越南境内,若非李治开恩,杜正伦这辈子都难以走出那荒芜之所,对于李治,自然是忠心耿耿。
许敬宗更不用说,与李义府一样,是李治最信任也是最好用的刀。但与李义府不同,李义府是杀猪刀,而许敬宗算得上是七星刀。
李义府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结党营私,国之大贼。
许敬宗除了好色没有啥大毛病,单纯是为李治清除不对付的朝臣。
这也是李元瑷不反感许敬宗存在的原因,作为皇帝,李治身旁确实需要许敬宗这样的人。
至于李义府的存在已经威胁国家,作为祸患,李元瑷也不与他客气,表面说得好是苦肉计,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实际上在他供出所有收受贿赂的证据之后,将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都一并呈报给了李治。
李治需要的是刀,却不是双刃剑,他能够容忍李义府私德上的败坏,却容忍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危害大唐的事情。
长孙无忌的威胁解除,朝中又有许敬宗的存在,李义府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李治自然不会在乎他的死活。
秉公处理!
“朕继位以来,一直想走圣王之路,止战止戈以求天下百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奈何四方胡虏觉得朕年幼可欺,数次挑战朕的底线。朕以忍无可忍,在不出剑,朕九泉之下,愧对先皇。”
他长身而起,意气风发,就是身旁没有宝剑,不然拔剑而出,更添几分威势。
“对于我朝周边军情,诸位身为国相,了解的不会比朕少。朕今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如何走出这三面不安的局面……”
李绩在政务上向来是少说少做,但关于军事,他却不弱于人后,先一步说道:“老臣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分别是诛、间、放。”
李治忙问道:“何为诛柔放?”
李绩道:“西域环境恶劣,大大小小的国家部落错综复杂。要向他们乖乖听话,必须拥有足够的威慑力。是故对于西方西突厥当诛,斩其首领,灭其部落。”
“至于北边诸部,我们向西进兵时,如故下令他们随军出征。重赏忠心之将,离间分化心怀叵测之人。只要此番我们大获全胜,他们自然不敢再有二心。”
“东北方面,百济、倭国确实狼子野心,照我估计,至多一年,必将合兵一处,攻打新罗。可他们攻打新罗,与我们大唐何干?”
他说着笑道:“新罗不同于别的盟友,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一国,吸取了我们的文化,衍生了自己的制度,能够培育自己的人才。他们过强,对于我们而言,绝非好事。百济、倭国想要灭新罗也绝非易事。乱不及王朝疆域,何故过于劳心?让他们先打着,恰当的时候出兵援助即可。”
李治听得眉飞色舞。
来济、杜正伦、许敬宗也连连叹服。
最震撼的还是李元瑷,他人只是觉得李绩言之有理。
而拥有有着超前远见的李元瑷,却知道李绩对于新罗的分析到骨子里了。
盛唐之前,让大唐头痛的对手,除了吐蕃就属海东新罗。
李治看着四周一眼,问道:“诸卿还有什么补充的?”
他知道差不多了,现在大唐能够在战略眼光与李绩相比的,真没几个。
李元瑷很意外的站出来,而且一脸的肃然道:“英公军略无双,诛、间、放将四方军情囊括其中,委实了得。不过某觉得,对于西域,不能安于现状。仅靠威慑力是不足以持久维护西域安定的,我们应该跟进一步,开始入手西域的统治权。派遣干吏去统治领导西域,派遣兵士剿灭不服者,打破现在这个现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大祸。”
为了长孙家的后人安危,长孙无忌交出了李世民赋予的辅政权力。
这长孙无忌都退隐了,另外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韩瑗自然也在随后选择告老还乡。
李治如愿以偿走到了亲政这一步。
一直猥琐发育的李小九在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开始筹谋对外战争。
为了这一天,这位未来的天皇大帝已经憋了很久很久了。
都说李治软,历史上的他可一点都不软。
只是他处事的方式不如他父亲刚硬,喜欢直来直往。他处事低调,喜欢迂回着来,让别人黑锅,自己背地里闷声发大财,博取好名声。
这也跟他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
自他懂事以来,先是李承乾、李泰,再来就是长孙无忌,不低调都不行。
久而久之,就成了秉性中的一部分了。
用李元瑷的话来形容就是闷骚。
但他骨子里却极为刚硬,这点李世民都未必比及的上。
李世民以纳谏著称,对外刚强,对内却是处处怀柔,给魏征都逼成啥样了。
李治对内对外都一个德性。
为何李治没有留下与名臣君臣和谐的美谈?
不正是李治性子腹黑,受不了他人给自己上眼药?特地提拔了许敬宗,让他来对付那些谏官。
当然这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情,李治也因此只是一位明君,而非李世民这样为后世吹捧赞颂的圣主。后世文人宁愿赞美武则天,也不愿意赞美李治,也多因如此。
舍人院。
原本是庙堂五相集中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李治这一日高坐案首,亲自坐镇舍人院,展开了亲政以后的第一场会议。
会议是以李绩、李元瑷为首,以地位来说,李元瑷更在李绩之上。
但出于对这位三朝老臣的尊重,李元瑷让出了左席,居于右上首。
除了他们二人,余下三相分别为来济、杜正伦、许敬宗。
来济本是长孙无忌一党的人,原本是在李治清算行列,现在依旧居于其位,作为稳固庙堂里诸多长孙门人的定海神针。
杜正伦、许敬宗完完全全就是李治的人了。
杜正伦少年扬名,深得魏征器重,举荐给李世民称其为“才能古今无比”。后来受到李承乾、侯君集的牵累,流放驩州。李治即位后,一步步将他调入京畿,成为他的左膀右臂。驩州是大唐最南方,近越南境内,若非李治开恩,杜正伦这辈子都难以走出那荒芜之所,对于李治,自然是忠心耿耿。
许敬宗更不用说,与李义府一样,是李治最信任也是最好用的刀。但与李义府不同,李义府是杀猪刀,而许敬宗算得上是七星刀。
李义府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结党营私,国之大贼。
许敬宗除了好色没有啥大毛病,单纯是为李治清除不对付的朝臣。
这也是李元瑷不反感许敬宗存在的原因,作为皇帝,李治身旁确实需要许敬宗这样的人。
至于李义府的存在已经威胁国家,作为祸患,李元瑷也不与他客气,表面说得好是苦肉计,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实际上在他供出所有收受贿赂的证据之后,将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都一并呈报给了李治。
李治需要的是刀,却不是双刃剑,他能够容忍李义府私德上的败坏,却容忍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危害大唐的事情。
长孙无忌的威胁解除,朝中又有许敬宗的存在,李义府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李治自然不会在乎他的死活。
秉公处理!
“朕继位以来,一直想走圣王之路,止战止戈以求天下百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奈何四方胡虏觉得朕年幼可欺,数次挑战朕的底线。朕以忍无可忍,在不出剑,朕九泉之下,愧对先皇。”
他长身而起,意气风发,就是身旁没有宝剑,不然拔剑而出,更添几分威势。
“对于我朝周边军情,诸位身为国相,了解的不会比朕少。朕今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如何走出这三面不安的局面……”
李绩在政务上向来是少说少做,但关于军事,他却不弱于人后,先一步说道:“老臣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分别是诛、间、放。”
李治忙问道:“何为诛柔放?”
李绩道:“西域环境恶劣,大大小小的国家部落错综复杂。要向他们乖乖听话,必须拥有足够的威慑力。是故对于西方西突厥当诛,斩其首领,灭其部落。”
“至于北边诸部,我们向西进兵时,如故下令他们随军出征。重赏忠心之将,离间分化心怀叵测之人。只要此番我们大获全胜,他们自然不敢再有二心。”
“东北方面,百济、倭国确实狼子野心,照我估计,至多一年,必将合兵一处,攻打新罗。可他们攻打新罗,与我们大唐何干?”
他说着笑道:“新罗不同于别的盟友,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一国,吸取了我们的文化,衍生了自己的制度,能够培育自己的人才。他们过强,对于我们而言,绝非好事。百济、倭国想要灭新罗也绝非易事。乱不及王朝疆域,何故过于劳心?让他们先打着,恰当的时候出兵援助即可。”
李治听得眉飞色舞。
来济、杜正伦、许敬宗也连连叹服。
最震撼的还是李元瑷,他人只是觉得李绩言之有理。
而拥有有着超前远见的李元瑷,却知道李绩对于新罗的分析到骨子里了。
盛唐之前,让大唐头痛的对手,除了吐蕃就属海东新罗。
李治看着四周一眼,问道:“诸卿还有什么补充的?”
他知道差不多了,现在大唐能够在战略眼光与李绩相比的,真没几个。
李元瑷很意外的站出来,而且一脸的肃然道:“英公军略无双,诛、间、放将四方军情囊括其中,委实了得。不过某觉得,对于西域,不能安于现状。仅靠威慑力是不足以持久维护西域安定的,我们应该跟进一步,开始入手西域的统治权。派遣干吏去统治领导西域,派遣兵士剿灭不服者,打破现在这个现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大祸。”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9194/162265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