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李成梁的算盘与得失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李成梁微笑而不语,想着无论怎么说,自己对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他觉得自己的确是贪财,贪军功,玩政治游戏,甚至成为政治的棋子,但他不在乎。
他觉得自己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就好。
因为李成梁明白,他之所以能够发迹,威名赫赫,是因为张居正给了他机会,一再得到张居正的重用,才有他李成梁的今天。
他也明白,由于贪图军功,有时甚至冒功领赏,而且在辽东,他几乎是一手遮天,垄断了茶马与盐政等生意,肯定被朝中不少御史弹劾过,毕竟谁都不是傻子。
但所有的弹劾奏疏,都石沉大海。
这得益于谁?还不是因为张居正为他顶着压着。
所以,李成梁觉得,在对待水墨恒来辽东这件事上,他对得起张居正,至少可以给他一个交代。
正如长子李如松所言,水墨恒回京后,最大的可能是辞去一切朝廷任职,甚至心灰意冷,永远都不会与政治沾边儿……这难道不是对张居正最好的交代吗?
不然,还能怎么着?
自己绝不会面对面动手开撕水墨恒的,或是通过自己的手将水墨恒置之死地。相信这一点张居正也不会这么做,否则就不会安排水墨恒来辽东助战这一出戏。
与水墨恒正面较量冲突,会遇到许多麻烦,先且不说能不能取得胜利,就是两宫太后那两关都很难过。
关键,水墨恒没造反啊!
若诬陷他造反,会招致天怒人怨的。在江北,水墨恒手底下有八千水军,像死士彪悍善战的人不在少数;在江南,虽然邵氏脱离了原来的黄天道,但原黄天道的大头领依然为水墨恒所用,一旦真正打起来,大头领振臂一呼,江南有几万人马,会坐视不理吗?
所以,与水墨恒正面冲突,谁都会掂量再三。
这也是李成梁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只想借助蒙古鞑子的手,而他自己始终都不承认要置水墨恒于死地。
风险太高!
对于李成梁而言,水墨恒和张居正,他必须选择一边儿,毫无疑问,他只能选择张居正。
无论水墨恒有多大能量,无论两宫太后有多么支持他,在李成梁的心目中,水墨恒始终无法与张居正相提并论,且不谈自己与张居正的个人恩情,张居正毕竟是秉承国政的大首辅,而水墨恒只不过是挂着闲职的少保,两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对张居正心中真实的算盘不得而知,只能从语气和行为上猜测判断,但李成梁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张居正并没有明确制止他的行动。这多多少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李成梁虽然是一名战将,可不是没有政治头脑。
相反,正如水墨恒所言,他是过于“政治”。
他岂能不明白水墨恒曾经对他说过的话?水墨恒曾告诉他,无论他成败与否,最后对张居正都毫无影响。
他胜了,张居正得益,高兴;他败了,张居正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这也正是李如松最近才悟出的道理:无论这一仗的结局如何,张居正最后都会成为大赢家。
李成梁相信,在水墨恒的眼中,他只是充当了一个“大恶人”。
可有什么关系呢?他是心甘情愿的。
这一点,李如松都看得清清楚楚:水墨恒之所以来辽东,除了对国家义不容辞外,相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答对张居正的知遇之恩。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而李成梁也是如此:为了报答对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他宁愿充当这个“大恶人”,不惜得罪水墨恒。
也正是因为这个考虑,他才觉得对张居正有个交代。
那,放走水墨恒,算不算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结果呢?原本不是想着将水墨恒困在辽东吗?
当然不算。
将水墨恒困在辽东,有个大前提,不是他李成梁将水墨恒困在辽东,那样的话,会引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而且是自己人与自己人之间。也就是内部矛盾,都是大明人士嘛。
而是要通过鞑子的手将水墨恒困在辽东。
只有这样,即便有人站出来反对,比如:水墨恒手下的那帮死士,那也只能找鞑子算账去,不会找他李成梁。
找鞑子算账,李成梁乐见其成啊!
是不是?这是外部矛盾,或者说敌我矛盾。
而现在,速把亥被生擒,泰宁部落又被打得落花流水,未来多少年都不会有大的作为,那借用谁的手困住水墨恒?总不能自己来吧?
只能放水墨恒走。
李成梁是绝不会正面阻挠水墨恒进京的。
所以,他对副将杨燮和儿子李如柏,也只是一时生气,而且生气的时候还是在泰宁部落很强壮时。
如今,还有生气的必要吗?一个是自己心腹爱将,一个是你自己亲生儿子。过去就算过去了。
李成梁对速把亥说的那段话,才是他的真心话:利用水墨恒打击鞑子,利用鞑子挫败水墨恒的斗志。
最后,这两个目的,好像都达到了。
泰宁部落败得一败涂地,水墨恒的斗志几近丧失。
从这个角度看,李成梁觉得自己也是个大赢家。毕竟没废掉多少兵卒,便将速把亥生擒,而且几乎摧毁了泰宁部落。
而所谓的“大恶人”,其实也不过是水墨恒和水墨恒身边的人这样认为。
可那些人,李成梁很在意吗?
水墨恒是没得选,与张居正二选一,他必须选一个;
张简修,李成梁还是在意的,但张简修毕竟是张居正的儿子,得罪了似乎也没太大关系;
至于其他的人,若不是因为来辽东参战,八竿子打不着,李成梁才不会在意呢。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将陈冰如、水蛋的生死放在眼里。其实,李成梁自己非常清楚,陈冰如和水蛋的死都与他有关系,只要他稍加用心或想着尽力去避免、挽救,悲剧都不会发生。
陈冰如的死,不用说,如果当时他不那么激烈,而是稍微顺着陈冰如的心意,陈冰如便不会因为冲突流血而死;
水蛋的死,若不是因为他故意向鞑子透漏消息,而后又故意放走鞑子,水蛋第二次是不会被掳走的。
毕竟被掳走时,可是在辽东境,他李成梁的地盘。
总而言之,李成梁觉得自己大赚,尤其是这次黑魔山大捷,斩杀万余贼首啊,这份军功百年难得一遇!
水墨恒将所有军功拱手相让,连同速把亥。
对此,李成梁内心还是十分钦佩的。毕竟,他设身处地地想,不用说,肯定做不到。
——第十二卷完
敬请关注最后一卷《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他觉得自己的确是贪财,贪军功,玩政治游戏,甚至成为政治的棋子,但他不在乎。
他觉得自己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就好。
因为李成梁明白,他之所以能够发迹,威名赫赫,是因为张居正给了他机会,一再得到张居正的重用,才有他李成梁的今天。
他也明白,由于贪图军功,有时甚至冒功领赏,而且在辽东,他几乎是一手遮天,垄断了茶马与盐政等生意,肯定被朝中不少御史弹劾过,毕竟谁都不是傻子。
但所有的弹劾奏疏,都石沉大海。
这得益于谁?还不是因为张居正为他顶着压着。
所以,李成梁觉得,在对待水墨恒来辽东这件事上,他对得起张居正,至少可以给他一个交代。
正如长子李如松所言,水墨恒回京后,最大的可能是辞去一切朝廷任职,甚至心灰意冷,永远都不会与政治沾边儿……这难道不是对张居正最好的交代吗?
不然,还能怎么着?
自己绝不会面对面动手开撕水墨恒的,或是通过自己的手将水墨恒置之死地。相信这一点张居正也不会这么做,否则就不会安排水墨恒来辽东助战这一出戏。
与水墨恒正面较量冲突,会遇到许多麻烦,先且不说能不能取得胜利,就是两宫太后那两关都很难过。
关键,水墨恒没造反啊!
若诬陷他造反,会招致天怒人怨的。在江北,水墨恒手底下有八千水军,像死士彪悍善战的人不在少数;在江南,虽然邵氏脱离了原来的黄天道,但原黄天道的大头领依然为水墨恒所用,一旦真正打起来,大头领振臂一呼,江南有几万人马,会坐视不理吗?
所以,与水墨恒正面冲突,谁都会掂量再三。
这也是李成梁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只想借助蒙古鞑子的手,而他自己始终都不承认要置水墨恒于死地。
风险太高!
对于李成梁而言,水墨恒和张居正,他必须选择一边儿,毫无疑问,他只能选择张居正。
无论水墨恒有多大能量,无论两宫太后有多么支持他,在李成梁的心目中,水墨恒始终无法与张居正相提并论,且不谈自己与张居正的个人恩情,张居正毕竟是秉承国政的大首辅,而水墨恒只不过是挂着闲职的少保,两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对张居正心中真实的算盘不得而知,只能从语气和行为上猜测判断,但李成梁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张居正并没有明确制止他的行动。这多多少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李成梁虽然是一名战将,可不是没有政治头脑。
相反,正如水墨恒所言,他是过于“政治”。
他岂能不明白水墨恒曾经对他说过的话?水墨恒曾告诉他,无论他成败与否,最后对张居正都毫无影响。
他胜了,张居正得益,高兴;他败了,张居正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这也正是李如松最近才悟出的道理:无论这一仗的结局如何,张居正最后都会成为大赢家。
李成梁相信,在水墨恒的眼中,他只是充当了一个“大恶人”。
可有什么关系呢?他是心甘情愿的。
这一点,李如松都看得清清楚楚:水墨恒之所以来辽东,除了对国家义不容辞外,相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报答对张居正的知遇之恩。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而李成梁也是如此:为了报答对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他宁愿充当这个“大恶人”,不惜得罪水墨恒。
也正是因为这个考虑,他才觉得对张居正有个交代。
那,放走水墨恒,算不算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结果呢?原本不是想着将水墨恒困在辽东吗?
当然不算。
将水墨恒困在辽东,有个大前提,不是他李成梁将水墨恒困在辽东,那样的话,会引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而且是自己人与自己人之间。也就是内部矛盾,都是大明人士嘛。
而是要通过鞑子的手将水墨恒困在辽东。
只有这样,即便有人站出来反对,比如:水墨恒手下的那帮死士,那也只能找鞑子算账去,不会找他李成梁。
找鞑子算账,李成梁乐见其成啊!
是不是?这是外部矛盾,或者说敌我矛盾。
而现在,速把亥被生擒,泰宁部落又被打得落花流水,未来多少年都不会有大的作为,那借用谁的手困住水墨恒?总不能自己来吧?
只能放水墨恒走。
李成梁是绝不会正面阻挠水墨恒进京的。
所以,他对副将杨燮和儿子李如柏,也只是一时生气,而且生气的时候还是在泰宁部落很强壮时。
如今,还有生气的必要吗?一个是自己心腹爱将,一个是你自己亲生儿子。过去就算过去了。
李成梁对速把亥说的那段话,才是他的真心话:利用水墨恒打击鞑子,利用鞑子挫败水墨恒的斗志。
最后,这两个目的,好像都达到了。
泰宁部落败得一败涂地,水墨恒的斗志几近丧失。
从这个角度看,李成梁觉得自己也是个大赢家。毕竟没废掉多少兵卒,便将速把亥生擒,而且几乎摧毁了泰宁部落。
而所谓的“大恶人”,其实也不过是水墨恒和水墨恒身边的人这样认为。
可那些人,李成梁很在意吗?
水墨恒是没得选,与张居正二选一,他必须选一个;
张简修,李成梁还是在意的,但张简修毕竟是张居正的儿子,得罪了似乎也没太大关系;
至于其他的人,若不是因为来辽东参战,八竿子打不着,李成梁才不会在意呢。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将陈冰如、水蛋的生死放在眼里。其实,李成梁自己非常清楚,陈冰如和水蛋的死都与他有关系,只要他稍加用心或想着尽力去避免、挽救,悲剧都不会发生。
陈冰如的死,不用说,如果当时他不那么激烈,而是稍微顺着陈冰如的心意,陈冰如便不会因为冲突流血而死;
水蛋的死,若不是因为他故意向鞑子透漏消息,而后又故意放走鞑子,水蛋第二次是不会被掳走的。
毕竟被掳走时,可是在辽东境,他李成梁的地盘。
总而言之,李成梁觉得自己大赚,尤其是这次黑魔山大捷,斩杀万余贼首啊,这份军功百年难得一遇!
水墨恒将所有军功拱手相让,连同速把亥。
对此,李成梁内心还是十分钦佩的。毕竟,他设身处地地想,不用说,肯定做不到。
——第十二卷完
敬请关注最后一卷《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8397/158228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